六年级数学圆单元教案

2024-05-07

六年级数学圆单元教案(精选6篇)

篇1:六年级数学圆单元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六年级 上册

圆的面积例3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69-70例3及相关练习【课标描述】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内圆外方”和“外圆内方”的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适时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2.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克服思维定式,多维思考。通过自主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

3.通过回顾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内圆外方”和“外圆内方”的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学习难点:对于“内圆外方”和“外圆内方”图形的分析 【评价设计】

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感受到“外方内圆”与“内方外圆”都可以理解为圆和正方形的简单组合。借助主题图的演示以及学生学具的操作,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学生进一步感知圆外切正方形和圆内接正方形的特点,并完成计算。完成目标2、3。2.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目标2。

3.通过回顾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完成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师与学生谈话,简单了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古代宇宙说。并引出对它的影响特别是建筑。

2.课件展示(鸟巢、水立方、精美的雕窗)。(完成目标1)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实际操作(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雕窗插图)。(1)学生观察思考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描述并总结出“内圆外方”和“外圆内方”。

(2)学生思考此为组合图形,并动手操作,利用提供的学具自己组合所需图形。2.解决问题。(1)阅读和理解。

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正方形和圆形之间部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先独立思考,再同位交流。(完成目标2(2)分析与解答。

①学生描述解答过程,提问正方形的边长如何得到,引导学生画“辅助线”。

②进一步提问右图中已知条件怎样在图形中体现(辅助线),是否能得出正方形的边长? ③提问看图如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追问: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多少?分别是多少?(完成学习目标1、3)

(3)回顾与反思。①问题延伸。

提出问题: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

解决问题:学生利用自己手中教具,标一标,画一画,尝试独立思考解决,然后组内交流。

②利用上面的计算结果,检验例题解答是否正确。(完成目标2、3

三、小试牛刀,巩固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提问“你学到了什么?”与学生一起思考回顾本节知识要点。

五、学习评价单

1.仔细想,认真填。(完成目标

1)

(1)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2)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3)在一个长12 cm,宽8 cm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形,半圆形的直径是()cm,周长是()cm,面积是()cm²。2.精挑细选。(完成目标

2)

(1)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圆与正方形的面积比是()。A.2︰π B.2︰1 C.1︰2 D.π︰2(2)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与正方形的面积比是()。A.π︰4 B.2︰π C.4︰π D.π︰2(3)用31.4 cm长得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面积最大。A.长方形 B.圆 C.正方形 D.一样大 3.数学与生活。(完成目标1、3多少?)

如右图,一枚铜钱的直径为22 mm,中间的正方形的边长为6 mm,这枚铜钱的面积是

篇2:六年级数学圆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讨论等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建议 ◆认识扇形

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图,让学生估计每个圆中的涂色部分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说一说是怎样估计的。

2.提出例题的要求,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然后教师拿出折扇,按照教材中四幅图的形状打开并介绍扇形。

3.提出“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使学生知道: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扇形是圆的一部分。

4.教师介绍弧和圆心角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测量例题中四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5.师生共同用每个圆心角的度数除以360,并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然后和估计的结果比较,使学生了解:圆心角是圆周角的几分之几,扇形面积就是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练一练

第1题,引导学生从扇形概念出发进行判断。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练习

本练习的内容可以和认识扇形同一节课完成。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注意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单位。

第2题,学生自己选择工具画圆,交流时,说一说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是怎样画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交流(3)题是怎样做的。

篇3:六年级数学圆单元教案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3)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4)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自制支架、橡皮泥、保丽龙球、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活动】

1 创设情境导入

师指着问题墙口述同学们的疑惑提出问题:要解决同学们疑惑,需要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用什么方法可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生可能回答:上网查资料、问家长、查阅相关书籍、用天文望远镜观察……

师对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后追问: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什么?

生可能回答: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

师小结并过渡: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这些都需要数据来体现,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数据表,请大家观察、分析数据表,小组交流对太阳系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用前概念建立太阳系模型。2)尊重学生的思考、从学生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2 建立太阳系模型。

1)解读数据建立太阳系模型。

师给出观察提示:(1)小组合作对比数据表上的每组数据。(2)分析、整理数据,图文并茂记录新发现。

生小组合作3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一共有几项数据?每项数据说明了什么?(2)纵向对比每组数据有什么发现?(3)为什么“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赤道直径”有两项数据?

3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汇报对公转周期规律的认识、我引导认识八大行星运动快慢的认识以及围绕谁运动(生汇报我板书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轨迹)。(2)可能汇报行星大小与引力的关系。(3)汇报大小顺序、排列顺序(我按排列、大小顺序板书)。

指着黑板上太阳系:与你们认识的太阳系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会回答:黑板上是平面的太阳系,真正的太阳系是立体的?

师追问:如何体现立体的太阳系生可能会说:建造立体模型。

师追问:建造太阳系模型主要需要哪些数据?生可能会说:距离、大小。

师追问:怎样获得两组数据?师引导生按照数据来建模的重要性。

师出示材料和要求、学生分小组根据数据建模。

设计意图:(1)分析对比数据,解读数据,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2)通过数据分析、解读训练学生的思维。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处理,建立太阳系模型。师给出提示:小组合作,用数据表、橡皮泥、星空版、直尺、底座模拟建造太阳系5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指导生边看数据表、边建模。(2)各大行星的位置和大小通过什么来确定?(3)八大行星的大小对比?3、太阳的大小?

5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小组展示模型、第二组补充2、生生质疑产生新认识

生质疑中汇报新发现

师对生的发现指导提高到新层次

师聚焦新认识:八大行星大小差异很大、分布不是均匀的……

师板书:

设计意图:(1)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2)通过生生模型评议知道太阳的巨大,以及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互动环节,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太阳系模型。师看着太阳系模型问:孩子们与你们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汇报:太阳在发光,其它行星没有发光,除了行星还有小星星

师生总结太阳系的认识:师生共同小结:太阳是唯一能发光的恒星,根太阳比较起来八大行星太渺小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4)视频播放,拓展延伸。师播放多媒体视频问:看了这段视频孩子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可能会说:太阳原来一直都在运动,宇宙太大、太宽广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3 总结

篇4: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面积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圆面积;课堂反思

几何教学从学生的小学时期就开始了,在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甚至高数中都会进一步学习,因此,几何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圆面积”是小学数学集合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重要知识点,这能为学生日后对“圆”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一块知识点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数学对“圆面积”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圆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是成功的,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圆面积的相关知识,并且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了解它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并且推广这一教学模式。

一、圆面积的预期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圆中各单位的意义,半径=r,直径=2r=d。

(2)能够掌握圆的面积以及圆周长的具体含义。

(3)能够推导并且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C=πd 或C=2π ,能够通过教学推导并且掌握圆的面积公式S=πr2,并且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这些公式和计算方法。

(4)能够理清圆这一几何图形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推导出来的圆面积进行计算、归纳、推理、转化,解决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5)能够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反思和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二、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在圆这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圆的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关系是很容易搞错的,一旦学生把公式记错,后面的一切都是无用功。因此,通过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来推导圆的面积和周长的公式,并且进行深刻理解和记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圆面积的教学过程

1.合理的情境引入

向学生展示学校操场旁边那个平时进行活动的圆形花坛的照片,然后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一定都认识这个花坛吧,现在里面种的是花草,但是如果学校要在花坛里面铺上地砖,那你们知道铺地砖的面积是多少吗?”这是一个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情景进行导入能够提升学生的亲切感,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思考圆面积如何计算的这样一个情境中,这样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最后学习完知识后再让学生反过来计算花坛的面积,能够收获不错的教学效果。

2.运用方中画圆的方法进行面积的计算

按照学生现如今的数学知识储备,自然是不能够将圆的面积算出来的,但是学生会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将花坛这个圆放在每块都是一平方米的地砖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大致计算出花坛的面积。圆的半径是5m,通过大致的计算,学生能够发现圆的面积大约是圆半径的三倍多,所以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圆的面积又和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会觉得很有趣,并且能够将以往的知识迁移过来,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动手实践性,学生就像是在玩一个游戏,但是实际上他们又在这样一个有趣的过程中学到了圆面积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效率是很高的。

四、利用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应用问题,以此来巩固所学习到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心花园有一个喷泉,每天晚上喷泉工作时,喷出水的距离是5m,那么请问同学们,喷泉的水所能喷到的面积是多少呢?”然后,教师让学生把这个问题转化成一个简单的计算圆面积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在实践中强化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利用一个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圆面积的计算这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将注意力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开展教学。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且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实践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强化理解本堂课的知识和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邴瑞福小学数学“圆面积”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上旬),2015(12).

[2]何小红.小学数学“圆面积”教学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5(73).

篇5:六年级数学圆单元教案

1.复习巩固圆的组成要素及特点。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产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兴趣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重点】 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体会各个图形的不同特征及“车轮做成圆形”的道理。

【教师准备】 PPT课件、圆形纸板、正方形纸板、椭圆形纸板、直尺。

【学生准备】 圆形纸板、正方形纸板、椭圆形纸板、直尺。

1.分别标出这个圆的圆心(O)、半径(r)和直径(d)。

2.在同一位置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和5厘米的圆。

3.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是什么?(请你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

【参考答案】 1.2.略 3.d=2r(r为半径,d为直径)

方法一

师:森林王国里要举行骑车比赛。参加比赛的选手有豹子、羚羊、大熊猫。(出示PPT课件)

师:同学们看,它们所骑的自行车各有不同,豹子号称是速度之王,它骑的车车轮是正方形的;这是羚羊,它的奔跑速度也是极快的,它骑的车车轮是椭圆形的;可爱的大熊猫骑的车车轮是圆形的。

同学们,对于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想法吗?

预设

生1:熊猫得第一名,因为它的车轮是圆形的。

生2: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生3:车轮的形状不同,圆形的车轮速度快。

生4:正方形的车轮不能滚动。

师:根据生活经验,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汽车的车轮都是圆形的,那么为什么要把它设计成圆形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出示课题:生活中的圆。

[设计意图] 以森林里的小动物骑车比赛这一小故事引入新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车轮都是圆形的,但其中的原因并不太清楚,通过观察,小故事中车轮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椭圆形,自然会思考为什么车轮是圆形时会速度快这一问题。

方法二

师:这些都是我们出行离不开的交通工具,在它们身上有我们刚刚学过的新知识是什么?

(PPT课件出示自行车、小轿车等交通工具)

预设

生:圆。

师:是啊,人们把车轮设计成圆形的。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把车轮设计成其他形状,比如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会怎样?

预设

生1:会无法转动。

生2:会不稳。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出示课题:生活中的圆。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学生都知道车轮是圆的,但对于为什么是圆的很少思考过,也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教师利用激励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急于解决问题的兴趣。

1.呼应课前解决套圈游戏中的问题。

(1)课件出示玩套圈游戏的场景:现在能解释为什么玩套圈游戏时大家站成圆形比较公平吗?

学生反馈汇报:三种站法中,只有站成圆形,每个同学离套圈的目标是同样远的,所以站成圆形比较公平。

(2)在套圈游戏中,被套的目标应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回扣上节课伊始的引入,前后呼应,目的明确,层次清晰,针对性强,巩固、深化了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要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问题。

2.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1)讨论: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用方的可以吗?圆形有什么好处?

小组合作,开展动手操作,画一画、剪一剪,分别用硬纸板做成下面的图形。

并将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滚一滚,观察点A滚动留下的痕迹。

小组内议一议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圆形车轮的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同一个圆的半径是相等的,所以圆形车轮的运动是平稳的。

(2)课件出示圆形、正方形和椭圆形中心的运动痕迹。

(3)小结:正方形和椭圆形的中心点到边上各点的距离不全相等,这样的车轮滚动时不平

稳。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圆心的运动轨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车轮滚动时比较平稳。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会各个图形不同的特征及“车轮做成圆形”的道理,培养学生自觉地用数学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习惯。

1.教材第4页第4题。

2.教材第4页第7题。

【参考答案】 1.用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做成的车轮中心运行的轨迹都是曲线,如果做成车轮,行走起来会不稳定。2.圆形的井盖边缘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无论井盖怎样旋转,井盖也不会掉到井中。水滴落到水里形成涟漪也就是形成波,波向水面各个方向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所以涟漪的形状也是圆形。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反馈汇报预设: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由于圆的半径都是相等的,将车轮做成圆形运行时车轮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这样才能够平稳。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其他图形的中心到边缘的距离不相等,如果做成车轮,中心运行的轨迹是上下波动的,会不稳定。

生2:我知道了井盖设计成圆形是因为井盖边缘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无论井盖怎样旋转,井盖也不会掉到井中。

生3:我还知道小朋友们玩套圈游戏的站队用圆形,是因为每个人到中心的距离都相等,这样才公平。

作业1

教材第4页第8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重点题)想一想,填一填。

(1)如图所示,点O是圆的();线段OA是圆的(),通常用字母()表示;线段BC是圆的(),通常用字母()表示。

(2)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条直径,画()条半径。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最长。

(4)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的长度都()。

(5)时钟的分针针尖转动一周所形成的图形是()。

(6)()的位置确定了,圆的位置也就确定了。圆的()决定圆的大小。

2.(难点题)判断对与错。

(1)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2)直径一定比半径长。

()

(3)圆的半径越长,则这个圆就越大。()

(4)圆沿一条直线滚动,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

(5)画圆时,圆规两脚尖之间的距离等于圆的长度。

()

3.(操作题)用彩色笔描出下面每个圆的直径和半径。

【提升培优】

4.(操作题)想一想,画一画。

(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分别画出它的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2)以点P为圆心,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出一个半径是0.6

cm的圆。

5.(探究题)在下面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思维创新】

6.(操作题)请标出下列各圆的圆心和直径。

【参考答案】

作业1:略

作业2:1.(1)圆心 半径 r 直径 d(2)无数 无数(3)直径(4)相等(5)圆(6)圆心 半径2.(1)✕(2)✕(3)√(4)√(5)✕ 3.提示:

4.(1)如图(1)所示,答案不唯一。(2)如图(2)所示,答案不唯一。(3)如图(3)所示。

5.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长方形宽的一半为半径画圆,如下图所示,答案不唯一。

6.生活中的圆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教材第3页试一试部分,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大多能够明白:圆形的车轮平稳、速度快。但是为什么平稳就不清楚了,也无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教材中提示的研读,根据教师有层次的问题逐步操作、探究,由图形表象到实际的数学知识,学生逐层深入探究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滚动轨迹,让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最后学生明白:圆形的中心点到圆周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中心点的滚动轨迹就是一条直线,这样的车轮滚动时就平稳。也学会了解释为什么车轮不能是其他的形状。层层设疑,逐步解决,用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巩固所学知识,再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这样的反复中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1)在“讨论套圈的设计方案、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部分教学中渗透圆的特征还不够充分。

(2)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更关注的是结论:车轮是圆的是因为平稳,井盖是圆的是因为掉不下去,而不愿去深入思考其中的数学道理,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车轮是圆的,没有兴趣探讨,另一方面,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兼顾到所有学生,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对于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的车轮运行轨迹,在学生操作完成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展示,使车轮真正“运行”起来,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

(2)学生用纸板做学具进行操作前,教师提示车轮的运行轨迹就是图形中心的运行轨迹,让学生直接找到图形中心进行操作,这样能够降低操作的难度,学生易于理解。

【练一练·3页】

1.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同圆中半径相等。2.如图所示。3.4

dm 2.5

m

1.2

cm 3.6

dm 4.16

m 4.四种图形边上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全相等,因此非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不平稳。5.4

cm 8

cm 3

cm 6

cm 4

cm 2

cm 6.①用圆形物体的面做模子,沿边缘画一圈。②用手比划着画圆。③用一个图钉、一根细线和一支笔画圆。

你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吗?试着写一写。

[名师点拨] 根据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性来解释。

[解答] 现象1:圆形的井盖边缘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无论井盖怎样旋转,井盖也不会掉到井中。

现象2:圆的半径都是相等的,当人围成圆形时,火堆就是圆心,那么每个人与火堆的距离相等,可以让每个人都看得很清楚。

追溯古人对圆的认识之路

石器时期的古人没有给我们留下可靠的资料,只能从考古发掘出的石器的形状上发现他

篇6:六年级数学圆单元教案

一、单选题

1.c=12.56分米,圆的面积是()

A.3.14平方分米                   B.4平方分米                   C.6.28平方分米                   D.12.56平方分米

2.一个圆的周长和它半径的比是()

A.π                                         B.2π:1                                         C.π:1

3.在长12cm、宽7cm的长方形纸中,剪半径是1cm的圆,最多能剪()个。

A.9                                         B.18                                         C.28                                         D.72

4.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正方形、长方形和圆三个图形相比,周长最短的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

二、判断题

5.顶点在圆内的角一定是圆心角。

6.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半径相等,直径相等,面积也相等

7.一个整圆的周长一定比半圆的周长大。

8.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

三、填空题

9.围成圆曲线的长叫做圆的________,它的大小取决于圆的________。

10.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直径的长度,则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直径的________倍,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________。

11.如图,大圆直径是6厘米,小圆直径是4厘米.大圆里的涂色部分比小圆里的涂色部分大________平方厘米.

12.用圆规画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画出的圆的直径是________厘米,周长是_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3.画一个周长是25.12cm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________,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14.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5.看图计算.如图,圆的面积是50.24cm2,求涂色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圆周率取3.14).五、应用题

16.有一个时钟,分针长8厘米,这根分针走一圈,针尖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针尖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结果用小数表示)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解:3.14×(12.56÷3.14÷2)²=12.56平方分米

故选:D.【分析】此题是圆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c÷3.14÷2)2,把数据代入它们的公式进行解答.

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半径是r,圆周长是2πr,周长与半径的比是:2πr:r=2π:1.故答案为:B

【分析】圆周长公式:C=2πr,假设圆的半径是r,然后表示出周长并写出圆周长和半径的比即可.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圆的直径:1×2=2(cm),12÷2=6(个),7÷2≈3(个),共:6×3=18(个)。

故答案为:B。

【分析】先算出圆的直径,然后用长方形的长除以直径(用去尾法取整数),求出沿着长剪的个数。用同样的方法求出沿着宽剪的个数,相乘后求出最多能剪的个数即可。

4.【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周长最短的是圆。

故答案为:C。

【分析】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πr2,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圆的周长=2πr,因为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所以圆的半径是最短的,所以周长最短的是圆。

二、判断题

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顶点在圆心的角是圆心角,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分析】根据圆心角的定义可知,圆心角是指在中心为O的圆中,过弧AB两端的半径构成的角,角的顶点是圆心,角的两边是两条半径,据此解答.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半径相等,直径相等,面积也相等,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由圆的周长公式:c=πd=2πr可知,圆的周长是由半径或直径的大小决定的,如果两个圆的周长相等,由于圆周率π是一个定值,则这两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也一定分别相等;而半径的大小决定面积的大小,所以面积也相等,据此解答.7.【答案】

错误

【解析】【解析】半径决定圆的周长,只有半径相等的圆才能保证整圆的周长比半圆的周长大。

8.【答案】

正确

【解析】【分析】圆的基础知识:

①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②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③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都相同

④过圆心且两个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三、填空题

9.【答案】周长;直径或半径

【解析】【解答】解:围成圆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它的大小取决于圆的直径或半径。

故答案为:周长;直径或半径【分析】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或半径有关,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是半径的2π倍。

10.【答案】2;

【解析】【解答】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直径的长度,则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直径的2倍,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故答案为:2;.【分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C=2πr,同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当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直径的长度,则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直径的2倍,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据此解答.11.【答案】

15.7

【解析】【解答】6÷2=3(厘米);4÷2=2(厘米);3.14×3×3-3.14×2×2=28.26-12.56=15.7(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5.7.【分析】大圆里的涂色部分比小圆里的涂色部分大的面积就是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据此解答。

12.【答案】10;31.4;78.5

【解析】【解答】解:直径:5×2=10(厘米),周长:3.14×10=31.4(厘米),面积:3.14×52=78.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0;31.4;78.5

【分析】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用半径乘2就是直径;圆周长公式:C=πd,圆面积公式:S=πr2,根据公式计算即可.13.【答案】

4厘米;50.24平方厘米

【解析】【解答】25.12÷3.14÷2

=8÷2

=4(厘米)

3.14×42

=3.14×16

=50.2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4厘米;50.24平方厘米。

【分析】已知一个圆的周长C,要求半径r,依据公式:C÷π÷2=r,要求圆的面积S,依据公式:S=πr2,据此列式解答。

四、解答题

14.【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答: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画各图的对称轴如下:

分析:图1是两个同心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直径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图2是一个大圆与一个直径是它半径的小圆内切,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即两圆心的连线所在的直线;图3是一个大圆与两个直径是它半径的小圆内切,是轴对称图形,有两

条对称轴,即三圆心的连线所在的直线和两圆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图4是一个大圆与两个

较小的等圆两两外切,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就是经过大圆圆心和两个小圆切点的直线;图5是一个圆与一个等腰梯形内切,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是经过两梯形两

底中点连线(当然也经过圆心)所在的直线。

15.【答案】

解:r2=50.24÷3.14=16(平方厘米)

16÷2=8(平方厘米)

答:涂色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解析】【分析】圆的半径就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用圆面积除以3.14即可求出r²的值,用r²的值除以2即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五、应用题

16.【答案】解:3.14×8×2=50.24(厘米);3.14×8²=200.96(平方厘米)

上一篇:演讲稿范文爱情下一篇:上海普通话水平测试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