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2023-05-03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一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内容及练习十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

十、整百数相乘。 教学准备:主题图、乘法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讨论后提出问题。

二、根据回答,学习例题。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尝试解决,探索算理。 (1)计算第一题,2×9=18(元)怎样计算2×10元? 学习讨论后汇报方法。 (2)巩固练习:口算3×10 10×4 (3)第二题怎样列式? 20×3等于多少?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想法。 (4)第69页“做一做”

3、总结规律,掌握算法。

讨论:这些题因数和积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后师总结。 请你用这一方法口算:200×3 4000×2 1000×6

三、思维训练。

1、练习十五

1、

2、3题。

2、看卡片写得数

四、课堂小结(略)。

第二课时: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内容及练习十五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估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及相关器材。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课件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课本70页的例2主题图。

学生提问。

老师补充: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先让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

怎样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

启发生想出用前面学习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解决。

三、拓展延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18×2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练习十五

4、

5、

6、7题。

五、课堂小结。(略)

在估算时,多位数要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看成一个整十,整百的数,再计算,同学们,你学会了吗?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第三课时:口算乘法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的第8—12题。 教学目标:

1、复习乘法估算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口算乘法和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估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1)10×4 40×6 70×8 300×4 400×5 20×4 60×7 700×3 (2)练习十五第8题

2、估算:

49×4 65×9 38×8 54×7 131×4 287×7

二、用数学知识解题

完成练习十五第

9、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

三、拓展练习

1、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2、练习十五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五、游戏:小小邮递员。

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习内容:教材第7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好奇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竖式的算理,竖式书写方法 。 学习难点:理解竖式的算理,竖式书写方法。 学习准备:主题图制成的课件。 学习过程:

一、演示例1的情境图。

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问:这道题怎样算呢?

小组试算、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全班汇报,教师板演出来。

三、分类评价

师提出要求: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类,看看有几种思路。

四、介绍竖式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步骤与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的第

1、

2、

3、4题。 板书设计:

笔 算 乘 法 (不退位)

12×3 = 3 6(枝)

1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第五课时:笔 算 乘 法(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的算理,掌握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写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9×2+3 5×3+6 7×3+8 6×8+3

2、 3 3

3 2

4 3 1

2 2 1 ×

2 ×

2 ×

× 4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例2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王老师要买3套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 (画外音: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三、指导研究

1、探讨交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18×3=

这道题该怎样计算? 师生共同探讨18×3的算法. (1)学生探索: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同桌间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操作演示:遇到个位积满十应该怎么办?我们不妨用小棒图来帮忙。同时请思考两个问题:(1)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2)遇到个位上积满十怎么办?在竖式中对进到十位的数该怎么处理?

(2)演示课件1:师:单根小棒有24根怎么办?为什么一共有5捆小棒?

演示课件2:师:进上来的2捆就相当于这里的“2”。所以1乘3,再加上进来的2。为了避免漏加,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2”。(课件出示)

2、小结:应从个位乘起,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尝试练习:教材第76页“做一做”,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手计算。

四、巩固练习:练习十七的第

1、

2、

3、

第六课时:笔 算 乘 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体验迁移、类推的思维和方法。

4、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难点: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8+5 7×8+9 2×6+7 7×3+6 5×7+6 8×4+4

2、笔算

4 3 2 5 1 2 1 9 × 3 × 3 × 4

二、指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3情境图,生看图编题。

学校开运动会,一些同学在休息室领取矿泉水。每箱24瓶,地面上放着9箱,一共多少瓶? 由学生列式:24×9(板书)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9箱一共多少瓶?

(先算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少,再减去24瓶约等于220瓶。)

2、师:要知道,我们估算的准不准确,同学们自己动手试做,在做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3、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归纳出:今天做的竖式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 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 请一学生板书竖式。

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出)

4、师:同学们说一说与上节课的有什么相同?(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方法一样。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5、完成78面“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笔 算 乘 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多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多次进位。

教学难点:多次进位。

教学准备:例4情境图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4情境图:运动场的看台分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由学生列式:634×8

二、学习新知

1、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

2、汇报自学情况指两名学生演板:

6 3 4 × 2 3 8 5 0 7 2

3、订正评讲:先请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出本题与前面学的进位乘法有什么不同(多次进位且连续进位),再请计算错误的学生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4、训练:P79“做一做”

5、巩固练习,反馈调节。

7 4 1 5 8 2 6 3 6 4 2 × 8 × 4 × 5 × 9

三、多层次练习,提高能力

1、对比练习。 (1)337×4 (2)389×6 做完后讨论两题的相同点各不同点。

2、改错练习。

249×6=1294 348×7=2336 2 4 9 3 4 8 × 2 5 6 × 2 5 7 1 2 9 4 2 3 3 6

四、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十八第

5、

6、7题。

第八课时:笔 算 乘 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81—82页的练习十八的第8—13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多次进位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2+9= 7×5+5= 5×3+7= 5×5+6= 6×9+8= 9×4+5=

2、笔算

58×7= 156×4= 253×5=

二、练习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

8、

9、

10、

11、

12、13题。

1、第8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9题:改错题,先检查,判断,然后把错题改正过来。

3、第10题:先读题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4、第11题:读题,讨论:

怎样求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步解答。

5、第12题:读题分析题意:

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乐队人数?

6、第13题: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

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学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激发兴趣,培养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学难点:0和乘法与0的加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学习过程:

一、用课件呈现3幅图:

1、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中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

2、七仙女来到蟠桃园,见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孙悟空正坐在树上吃桃子。

3、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二、教师提问:

想一想: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 板书:0+0+0+0+0+0+0=0 0×7=0 7×0=0 想一想:0×3=( ) 0×9=( ) 0×0=( )

三、“做一做”P83直接写在书上。

四、呈现例6的主题图。

师提问: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

小精灵问: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来吗?怎么列式? 师问:你能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吗? 算法一:500×3=1500 算法二: 5 0 8 8×3=24 × 3 1500+24=1524 1 5 2 4 师问: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

五、巩固发展

1、P84“做一做”

2、猜一猜,205×4各502×4两道算式中,积的哪些数位上是0?为什么?

3、比较异同,并计算出结果。

① 1 3 8 1 0 8 ②1 0 2 1 0 9 × 4 × 4 × 3 × 3

4、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 (1)1+2+3+4+5+6+7+8+9+0= (2)1×2×3×4×5×6×7×8×9×0=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笔算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

教学内容:教材第86的内容及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学校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先估算一下:大约要多少元?

3、小精灵:自己算一算?

4、学生汇报交流、质疑。(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2 8 0 2 8 0 ×2 3 × 2 3 8 4 0 8 4 0

5、比较两咱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一些?(第二种方法简便些。)

6、即时训练:P86“做一做”用简便方法计算。 指4名学生演板,然后集体订正。

二、归纳小结

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比较简便?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齐,多位数末尾有向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你会计算207×4与8×420吗?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笔算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练习课

学习内容:教材第88的练习二十的第5—8题。 学习目标:

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并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409×7 2800×5 380×6 207×8

二、应用问题

完成练习二十的第5至8题

1、第5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导学生把算出的积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后让算错的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提问:四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6题:

读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3、第7题:

先要求学生检查判断每道题有无错误。错在哪里,然后改正过来。

4、第8题:

观察、找特征,可以看出;连加题中是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因此,可以用最中间的那个数乘加数的个数。

三、全课总结(自我整理)

四、独立训练。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

学习内容:教材第8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一位数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提高学生选择和判断算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应用数学

1、师:我们已经学过口算、估算、笔算乘法,下面各题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算法?

2、出示课件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约要走8分钟,他家距学校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2人,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是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3、讨论:

每题各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4、思考

(1)笔算乘法计算算,应该从哪位乘起比较简便。 (2)每次乘得的积,应该写在哪里?

(3)如果某一位上乘得积满几十时应该怎么办? 四人小组汇报思考结果,并进行评价。

二、深化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2、独立解答第2题。

3、讨论完成第3题。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约15课时

1. 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 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 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

(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课件切换到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3、 巩固练习,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强化练习,

1、练习十的1T (出示1T图)老伯伯看见同学们这么热心特地买来矿泉水来谢谢大家了。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T: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P58面的3T)。 看懂图意,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教学反思:

4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练习课(P58 4—7T) 教学目的: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酸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 口算

20+60 80+10 20+50 3+2+4 1+3+4 7+2+10 70-20 60-30 90-60 3+2+4 1+3+4 7+2+10

2、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 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 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7题,

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心和它交上好朋友吗?

要求:独立解答。

42

三、 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

教学目的:

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练习:

1、40+30 90-50 100-80 40+20+8 80-50+4 95-5 80-80 60+6 40+50-30 90-60-10 (1) 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 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

(3) 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

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

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30 90-50 100-80 80-80 40+50-30 95-5 60+6 40+20+8 80-50+4 90-60-10

3、听算

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 10+40+30 40+20+30 70-40-30 60-20-30

二、读一读,算一算

1、(课件出示P60 9T)

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 (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

(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磁性教具摆出10T:

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 (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

(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

(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

(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

3、课件出示11T 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

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 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 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 (3)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3

二、 思维训练

P60的思考题——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 1~4T)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 )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 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 全班反馈:

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 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 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44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 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 全课总结

作业设计——P63的4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一位数加整十数(进位) (P62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一5~71T)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联系,课件出示口算

8+5 7+8 6+8 20+9 2+60 69+30 25+4 62+3 52+20 5+7 4+9 7+3 (全班练习,指明说出算法)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联欢晚会上的欢乐景象,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2个小朋友,并配上画外音对话:我们班要准备联欢会的饮料,一共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3、引导学生讲述图上的意思,明确要求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问题,开动脑筋说一说,你想有什么方法来解决?

5、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

6、全班反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同学交流评价。教师要表扬学生的各种有道理的解法,鼓励学生独立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7、小结: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来解答我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的同学是用进位加的方法,有的是想的已学过的知识,只要是你自己想出的来的解答方法,都可以用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计算方法

45

1、P62做一做,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培养学生用语言内化知识的能力。

2、P63练习十一的5至7T 5T: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后小组里说一说,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的?你发现了什么?该这样计算?

6T:课件或卡片出示,帮小鸟找家。3只小红鸟都要加上83只小蓝鸟要加上36后才能分别找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准自己的家吗?

3、作业设计:

7T:自己看图说出图意,并在小组里说出自己的问题,后独立解答。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P64 8T至12T) 教学要求: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说出结果 23+7 75+9 8+23 79+5 56+9 50+5 48+5 42+50 5+44

2、听算,全班计算,后集体订正 9+27 6+27 6+30 46+3 33+7 9+30 14+6 54+5 36+5

3、指名说一说:9+30和36+5你是怎么样算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二、自主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8题。 要求:

1、先口算,在填空。

2、指明说出计算方法。

3、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2、 游戏——小小邮递员

比一比,哪个邮递员送的又快又准!

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10题,6连续加6,每次加的结果写在横线上。 要求:

1、小组里口说结果。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3、仔细计算,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46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1题,

要求:

1、先说出图意,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注意:先计算在比较大小。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65练习十一的 13T到17T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5+7 70+9 21+8 32+9 43+2 79+7 2+55 59+9 4+66 9+91 38+7 67+4

2、听算

60-30 50-40 63-3 86-6 45+4 59+10 4+58 63+8

3、 填空:(课件出示)

65+4=( ),先算( )加( )得( ),再算( )加( )得( )。 38+6=( ),先算( )加( )得( ),再算( )加( )得( )

二、练习十一的习题

1、计算:

23+7 75+9 8+23 42+50 5+44 56+9 50+5 48+6 76+5 先说计算过程,在写得数。

2、练习十一的第14题

要求:(1)、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现在一共有多少架飞机?怎样计算?

(3)、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15题——要求:自己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4、课件出示第16题,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对。

57+8

6+56

25+70 80-60

68+5

15-9 42+6

71+9

7+80 9+72

37-4

48-6

47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 的第17题。——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计算

四、思维训练

读题,解答P66面的思考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P67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谁来说一说35-20又是怎样摆出来的呢?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8

4、小结算法。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吗?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8 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独立完成P69 练习十二的1—3题。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P68面例2,练习十二第

5、

6、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件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将例题制成的课件,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3-7 15-6 17-8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二、引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师:上面2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第一排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课件出示:第67面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课件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49

课件出示例2玩具图下面两个小朋友和他们的对话。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么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钱?)

师:你知道这样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36-8=

1、 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

2、76-

4、57-3等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师: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师总结算法,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出了几种算法,真不错。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定1-2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订正时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8题

先让学生看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小结计算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 (练习十二的4—13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50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2-5 46-9 29-8 62-40 50-6 45-30 24-5 91-7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用夺红旗的游戏来练习第四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算出来? 集体记时,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第

5、6题,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想一想这是要干什么?家长和椅子有什么作用? (3)还缺多少把椅子?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 (4)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上P70 的第8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再独立计算。

5、用游戏的方法完成第9题

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6、完成P71的第10题

这种同数连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

三、独立完成P71:11—13题

四、思考题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多少的应用题(P72 的例

3、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5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演示)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快乐的小矮人,他们每天在森林里早上出去采果子,晚上回到家里唱歌跳舞,生活的很幸福。这一天他们采了很多的果子回来了,突然两个小矮人争起来了。他们到底在争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提出问题(对回答问题好的同学给他们组奖一朵小红花)

课件出示:两个小矮人的对话(蓝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12个果子,红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8个,)

问:(1)你能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说,互提,然后再指名说,同时老师板书)

(2)那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吗?请试一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老师板书)

板书:8+6=14 8-6=2 8-6=2 8-6=2 8-6=2 (3)观察以上的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归纳得出:求多多少或者是少多少?多几或者是少几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2、做一做(电脑出示:P72:做一做)

(1)先让学生同桌互编数学小故事并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每个组红花的获得情况: 1)先数一数:每个组各有几朵花 2)你可以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活动,在小组里互提互说)

3)指学生说,其它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口头列出算式计算,看一看,谁最聪明。

问: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4、出示第7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52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六、采摘节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60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

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贴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 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

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吗?

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上试试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算理。明白分布算式与综合算式都是同一种方法,为后面进一步学生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3、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

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抛开情境,单独看算式,自己归纳概括出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

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通过进行乘加混合运算的仿例练习,进一步巩固乘加混合运算的算理及算法。】

3、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 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

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有了乘加的学习基础,在学习乘减时,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轻松掌握了乘减的运算顺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4、总结算法

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乘法) 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

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四、巩固练习

现在,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我们知道了,下面看你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采摘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1、走进苹果园,苹果树上接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可是有的苹果让虫子吃过了,你能把坏了的苹果找出来吗?

【设计意图: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初学的孩子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辨别对错练习的设计,起到了及时提醒孩子们的关键性的作用。】

2、柿子树上黄澄澄的柿子可诱人了,你想摘到吗? 想得到柿子可不容易,先完成下面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喜欢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为枯燥的巩固练习增添了趣味色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现在来看看咱们班一共可以收获多少柿子吧! 你能解决吗?自己试试看吧。

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66页

信息窗3 【课

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情景图展现了学生解题需要的信息,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相关信息,教师借助引导、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探索新知可以产生浓厚兴趣。

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喜欢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么多问题,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 生交流。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预设:一筐苹果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 一箱梨8个。小孩摘了43个梨。爸爸摘的梨比小孩多21个。 学生汇报所提问题。 预设问题:

1、 每篮苹果多少个?

2、 3篮苹果多少个?

3、小孩摘的梨可以装几箱?

4、爸爸摘的梨可以装几箱?

2、整理思路,尝试解决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预设:

(1)先求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

(2)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自主练习,交流巩固。

让学生借助信息出示的条件进行研究,圈一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列式计算。可以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直观策略的优势。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是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体现了“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思想。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去思考、去议论、去探索,在引导学生自己介绍选择的方法及理由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梳理了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说运算顺序对前面所学知识做以巩固,通过红点问题三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吗?(指名生说)。 预设:

一筐苹果可以装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3篮苹果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师小结:咱们同学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对。后面三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先算60-38,这非常好。老师也很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法。而且这位同学的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不谋而合。像这样的算式,为了先算60-38,数学家们用了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来。它就是第四位同学用的小括号。 板书:小括号(

)。

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 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 师:有了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遇到括号该怎么办呢?对,要先算括号里的;也就是说小括号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1)师:现在,你知道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6-56)×8 (82-79) ×13 130×(90-87) (45+36) ×2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84÷(8-4)

56÷(5+3)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问题4: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请你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指名板书交流。 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86-56)×8

(82-79)×13

130×(90-83) (45+36)×5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二关:我会比 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 (50-20)÷5

50-20÷5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混合运算中,遇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用这个知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校有6间微机室,每间有35台电脑。现在每间增加了10台电脑,现在有多少台电脑?

2、整理思路,尝试解决 预设:

(1)先求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

(2)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4、集体交流,碰撞思维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 预设: 生1:我这样写 60-38×3 =22×3 =66 生2:我这样写 60-38×3 =22×3 =66 生3:我这样写(60-38用圆圈圈起来) 60-38×3 =22×3 =66 生4:我这样写 (60-38)×3 =22×3 =66 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做法 小组讨论运算顺序,交流。 预设: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计算,交流订正。 预设: 列分步算式: 43+21=64(个) 64÷8=8(盒) 列综合算式计算 (43+21)÷8 =64÷8 =8(盒)

(50-20)÷5

50-20÷5

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50-20)÷5

50-20÷5 =30÷5

=50-4

=6

=46 生交流。

课件出示:解题过程。 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总结提升 领悟方法 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有知识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梳理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什么新的问题,也可以说出来,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谁先来?

生交流,师相机强调: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强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学生可能的回答:

检有小括号的运算先算有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乘除、后算加减。 测目标2的达成 【课堂检测】

下面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完成达标检测。

(一)谨慎计算

1、917÷(4+3)

2、 24÷(48-40)

3、 98-19×2

(二)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妈妈给了小兰80元钱,小兰买书花了56元钱,剩下的钱正好买了3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小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找到学生掌握好和不好的地方。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 八: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1、

2、 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 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60-38)×3 =22×3 =66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口算乘法(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

68-69页例

1、练习十五第

1、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整

十、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最合理的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口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去过三毛乐园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里面有什么游乐项目呢?

有些同学还记忆犹新,老师这里有一张三毛乐园游玩价位表。出示情境图(1)

谁能根据这个表出一道用乘法的应用题?

有没有组团去的游玩的?(引出10人以上的题目)

哪些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解决的?哪些不是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的?

二、新知探索

师:老师也有道题目,请大家看一看,算一算。出示情境图(2),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师:你能告诉老师要花多少钱吗?列出算式算算看。 生:2×9=18(元)

师:10人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10个2相加是20。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生4:2×1=2后面添1个0 师:10怎么变成了1?为什么后面要添一个0?

生4:把10看成一个十,2乘一个十就是2个十,所以是20。 师:同学想一想哪种算法更简单,计算更方便? 预设:生:末尾添0的简单。

2、师:请看第二题:出示情境图(3)

我们知道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这道题怎样解决?你是怎样想的?做完以后跟同桌讲讲你是怎么做的。

预设:20×3=60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组1:因为3个20是60,所以3×20=60;

组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就是60; 组3:因为2×3=6,所以20×3=60。

师:同学们说的太棒了,那么,你们能不能迅速计算出这两道题的结果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200×3 2000×3

3、做一做

20×4= 200×4= 2000×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先把因数末尾的0先去掉,把它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然后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练习口算

10×4 10×6 10×8 200×4 400×6 600×8 300×4 2000×3 700×8

4、师:出示情境图(4)

同学们玩的时候一定会碰到口渴的问题,矿泉水2玩一瓶,如果我们要买20瓶,想想看需要付多少钱?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反馈。 师:出示情境图(5):从图中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帮忙解决吗?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反馈。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体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最合理的口算方法,总结在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先把因数末尾的0先去掉,把它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然后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五、课堂作业本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例1(1) 2×9=18 (元) 2×10=20 (元) (2) 20×3=60(元)

200×3=60(元) 2000×3=60(元)

第五篇:北师大数学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7

8、79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立方块组合成的)的形状,并能画出平面图;

2、能把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为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会按要求搭立体图形,并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难点:能把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为立体图形,并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准备:课件,若干个正方体,彩笔,记录表,硬板。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用多个正方体可以搭出各种不同的立体图形,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立体图形,你们能告诉我它们分别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吗?你用什么方法数的呢?

2、师:搭积木是同学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边游戏一边观察物体搭一搭。(板书课题:搭一搭)P78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活动一: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按指令搭立体图形,观察并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师:第一个游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搭积木比赛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用5个小正方体积木,搭一个立体图形(如下图)

2、认真观察,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生动手搭,师台上示范) 想一想,你们从那个方向进行观察的?我们来看一看小鸟、米老鼠、小女孩他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平面图形?(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上面、左面看又分别是什么形状?)

师: 用课件出示各面画出的图形。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

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生:符合师:这个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生:5个

师:这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所以很容易想像每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这五个小正方体排列得很规则,没有被挡住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就知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二)活动二: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游戏活动,老师这里也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也搭一搭,先看活动要求:

1、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立体图形(如图)。

2、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想象它是什么形状,把它画在记录表上。(学生活动、教师示范、教师巡视、学生展示、教师评价)课件出示 ,板书。

师:这个物体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或4个小正方形?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从正面看只看到了3个正方形,是不是只有3个正方体呢?生:不是。师:哪一个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呢?

师:从上面和左面,只看到了4个正方形,是不是只有4个正方体呢?生:不是。(小组里一起指一指被档住的小正方体)课件出示: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一想,要正确画出看到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藏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以后还要进行对照就知道,看得见的就画,看不见的就不画。

师: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先搭出与老师同样的立体图形,再分别指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

(三)活动三: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个游戏活动比赛,小女孩用5块积木搭了一个立体图形,这是她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你能不能把立体图形搭出来呢,分小组进行先看要求:

活动要求:按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师:板书平面图形(学生活动、教师示范、教师巡视、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教师展示)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搭的?

师:引导学生说,我先观察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就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观察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就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观察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就搭出符合左面的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

小结:根据上面的形状我们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就知道隐藏在哪块下面了,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搭好了,那就是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只能搭成一个立体图形。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请根据以下几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师:板书平面图形。(小组活动、出示课件、评价)

师:我们发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能够搭出两种立体图形。(出示课件)如果没有限制小正方体的个数又应该怎样搭呢?有几种搭法?(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师:搭出这样的图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师生小结)

小结:从两个方向观察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的小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请同学们完成P78最下一幅图。教师评价。

三、全课总结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80页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讲故事:坐井观天

青蛙和小鸟到底谁对了?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天是两个样子了?(让学生感受观察的范围不一样与他们的观察点有关系)

看来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

活动二:画一画

(贴图)秋天到了,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满地都是呢,有只小猴闻到香味赶来了,前面有一堵墙,什么都看不到了,真着急呀,没关系,爬树可是我的强项,爬到旁边的树上去看一看吧。

师:看,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它是从这一点进行观察的,(描出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观察点,我们把它确定为点A,那小猴在点A处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它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学交流,发展空间观念。)

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那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题:指名画,并说明画法,指出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范围。

2题:全班汇报交流。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与全班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结板书: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三:试一试

1、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

(贴图)这里有四根同样高的杆子,你能画出它们在同一盏路灯下的影子吗?

如果我们把这四根同样高的杆子看作一个人,那刚才的问题你能解释了吗?为什么人的影子在路灯下会忽长忽短呢?

(学生独立试画,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如图(课件出示),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客车行驶到某一位置时(如位置①),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

(进一步感受观察范围的变换与观察点有关系。)

3、师:我们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当猫看到老鼠就会扑上去捉住它,有这么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到残墙的后面,可是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可以在哪个区域活动又不会被小猫发现呢,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足球场内的声音

教学内容:足球场内的声音(教材第8

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用语言表达图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一段音乐给大家。《金蛇狂舞》

你觉得这首乐曲怎么样呢?

这首乐曲的节奏强弱是不是始终一样呢?

师:对这首优美的乐曲节奏很鲜明,强弱变化也很大,时而轻而优美,时而有雄壮有力

激情四射,希望大家这节课也能这样活力四射。

师:大家可能都在电视上看过足球比赛吧!当有精彩进球时,足球场上会是什么状况?

这些声音是长时间一样大小,还是有变化的?有谁注意过这些声音是怎样变化

的?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它们的变化情况。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足球场内的声音》。

(二)教学实施

1、下面我们听一段足球比赛时赛场上的录音。

谈话:你们感受到现场的气氛了吗?

2、课件展示描述某足球比赛插内声音的起伏情况的图

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在图上能了解到哪些有关足球比赛的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在这幅图中横轴表示什么?(时间)每一个格表示多长时间?(10分钟)纵轴表示什么?(音量)

3、获取信息。

从这幅图中你获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内交流,之后全班集体交流。

3、分析图意,研究从图片中得到的信息。

(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

(2)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

(3)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突然变得非常大?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4)在半场休息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如何?

(5)描述下半场足球墙内音量变化的情况以及比赛的情形。

(6)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变得如何?

4、深化练习

(1)、问题解决完了,下面老师将这幅图的前半场配上解说请同学们边听边看图再一次感受足球场内声音的变化。

(2)、如果给你们5分钟时间准备同学们能不能将下半场的音量变化情况以及比赛情形用解说的形式叙述出来呢?

5、总结

观察图,横轴中的时间是一定的吗?纵轴中的音量是一定的吗?(他们都是变量)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图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好处呢?

板书: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依据图直观的分析和感受了足球场的声音变化情况,下面让我们再次根据对图的观察分析体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定时涨落的现象。

让学生独立对图进行观察分析,体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 练一练。

刚才我们是根据图回答了问题,如果让你们根据对变化情况

的描述选择合适的图你们能完成吗?

示练一练:首先鼓励学生理解语言所描述的情况,然后分析答案中的三幅图,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点的分析。

3、将练一练选中的第三幅图单拿出来让学生用语言再复述一遍。

五,全课小结。

上一篇: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报告下一篇:医师如何规避医疗纠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