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

2024-04-23

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精选6篇)

篇1: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

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企业文化与管理文化模式

先与后取的经营模式

一个企业要成功,就要付出某种经营代价来换企业的效益。先与之、后取之是一种成功的经营之道。

日本企业的公益经营就是先与后取的典型经营模式。他们跳出了纯商业思维定式,在公益服务中求得新的生机。公益经营是在提供公众服务过程中扩大企业影响、吸引消费者的,比单纯产品宣传与推销的效果更佳。企业能把服务扩大化,把为公众服务作为己任,从而会带来更加的经营效益。

从投入产出的规律看,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支付、给与是收入、取之的必然代价。不过,在许多情况下,支付与投入、给与和取之有着时间上的距离,更有一定比例的内在联系,一般支付与收入成正比。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先与后取的经营思想。

与之和取之使企业经营的辩证法。有人认为,企业除了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外,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事谋取最大利润。为此,不少企业采取多种方法,唯利是图,结果效益不佳。而成功的企业采用利益循环的辩证经营模式,有效的指导了企业的经营活动。

从市场大系统看,把消费者、经销商和企业生产者看成是一个整体,建立起相互依存与发展的动态关系,使企业发展及利益良性循环,不仅源源不断的产生效益,还使企业利益真正最大化。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

(一)日本传统文化的许多东西,是直接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儒家、释家和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伦理文化,至今是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因素,它形成了日本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不同于西方个人至上而强调群体意识,强调把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

日本的管理类书籍把人事的管理列为企业管理分类之首,他们从“企业即人”出发,认定“人事管理是极为重要的项目”。在日本企业管理学家近藤次郎看来,人本管理就是一种依靠互相交心的方法,使每个人正确认识他在组织中应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同时必须使他们能最大的发挥他们的能力,使在组织中劳动的个人感到满意,体会到生活的意义。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发挥所有人的干劲。人管理人取得成功的状态是引导组织中所有的人都鼓足干劲,这方能说是高明的管理;被管理者不觉得自己是被人管理,每人都向自己的喜爱的方面奋发努力,这时自然能达到集体或组织的目标。

人本管理要把对人的管理分成两个层次理解:

1、“自我管理”。应重视企业中的每个员工的个人自尊心,它可分为“健康的自我管理”和“作业(工作)的自我管理”。

“健康的自我管理”是指自我管理身体健康和自我管理精神健康,可通过读书以学习前人的教诲,或接受信仰(宗教)以改变心境,求得精神的宁静。它要求既把自己作为对象,又把自己当作管理者。

“工作的自我管理”主要指在企业中推行的“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它系车间的作业集体,为提高作业效率,防止次品和提高质量,自己用特性因果分析图等方法,通过讨论,自己进行改进的运动。这样就超越了组织和职务上的等级差别,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行控制全体成员的集体行为。

2、“集体管理”。即以集体为对象的管理。这里强调等级职务和服从,资本主义社会通常是给管理者以高薪,组织中的成员也就为有朝一日成为管理者而刻苦努力,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依靠竞争和上进心来维系这个组织以达到目标。在“集体管理”模式中,采取的方法首先是提高成员的自觉性,其中首先是自我批评。在集体管理中,如果害怕一部分成员管理其他成员的做法会恶化关系,那么,进行自我批评就不用担心这种情况。

人本管理相当集体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应用。事实上,这是集体管理的一种巧妙的方法。日本的有些企业废除了部、科长制,分成不同的功能集团,作为小组住家推行自我管理,还有因采用了这种模式参与经营活动而实现了劳资关系的协调,取得了成功。这种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不急于求成,平时进行充分的教育和思想交流,最终实现这种关系。人本管理文化模式

(二)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人本管理,在人力调配最优化、工作效能最优化、产品和销售最优化、人的积极性激励、参与管理最优化这5个方面贯穿人本管理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1、人力调配的最优化。日本的大企业近年来为获得富有新思想、具有开拓性的人才,以便进可“抢人”,退可“留人”,对原来刻板的人事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以职位的平等竞争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利用竞争机制促使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选拔的创新。日本许多大公司对于内部的职缺,或开拓新事业所需的人才,除照常录用大学生外,开市场是内部公开招考制,层次从中层干部一直到新事业的负责人。

为了防止业务分类过于繁杂、组织机构过于庞大的“大企业病”,许多大企业相继撤出了组织间的壁垒,以使人员流动更为流动,这可使每个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工作效能最优化。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智能科学的运用,为适应人类劳动结构及工作机能的重大变化,企业劳动工作制度正在发生变革。劳动工作管理正向着灵活机动、宽松宜人的管理模式转变。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认为,人的个性机能决定了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如果规定统一的工作时间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如够规定统一的工作时间,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最佳工作效能。因此,许多企业家都着手在企业内部开发部门试行自由时间制和谈性工作时间制。智能型的管理部门及其岗位上的一部分职员,可根据工作需要和生活习惯,完全自由的安排工作时间,使一部分“宝贵人才”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在最佳时间内发挥最佳创造效能和工作效能。

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潜能永无止境,高智能的技术人才更是如此。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可分为两种,即主动性发挥和被动性发挥。前者是自觉自愿的,后者是被动的,受外部意志支配驱动的,非自觉的。显然,改革工作制度能使人们主动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尤其是当自己的权益、义务、与其所从事的职业的变化、兼顾等途径相联系,并获得理想效果时,这种发挥往往能达到最佳境地和最大限度。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时间的充分、合理的利用及其人生价值的发现。实现这种改革的管理制度,可给劳动者适当的空间调节,既可使劳动者科学安排劳动时间,提高岗位劳动效率,又可适量增加社会劳动时间,根据需要协调劳动过程,以提高综合劳动效能,也有益于劳动者心理和生理的保护。它有利于推动社会各种产业的发展,多方位的实现人的价值。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价值是无限量的。人的才能只有在多方位的施展中才能得以释放。而传统的固守一岗一位,老死于一家单位一个岗位的工作制度,只能禁锢人的思维,抑制人的才能。许多才华横溢、足智多谋的人才便是这种传统工作制度禁锢下的牺牲者。改革工作制度,允许人们兼职服务、交叉任职等,不仅有利于人才发挥多种智能优势,施展多方面的才华,而且也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多方位实现人的价值。

3、产品和销售最优化。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需求,世界上许多大公司采取满足各种人需求的产品和销售最优化策略,以反映各种人的需求。

4、人的积极性激励。世界许多大企业十分强调对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激励。法人持股大于私人持股是日本股份制企业区别于欧美企业的一大特点。企业的股票在法人手里,就是说,日本大部分股份制企业是企业间相互持股的,对此,日本采取了限制私人持股率、提高法人持股率的做法。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为法人持股的目的不是买卖股票以获利或分享高额的股息和红利,而是为了加强企业间的利益联系。因此,法人股东虽也参与和监督企业决策,但一般不干预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此外,法人持股还能促进企业集团和系列企业的合作关系。相互持股使企业集团和系列企业达到松散的联合,既能将企业之间的利益捆在一起,又不至于削弱某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淡化所有权后,企业的命运掌握在经营者手中,而企业经营者又通过诸如从职工中提拔经营管理人员等方法,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共同分担经营风险;在员工中宣传“企业是大家”的思想,这样就形成了经营者、员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5、参与管理最优化。人本管理文化模式强调让员工共同参与管理,强调企业发展与员工的关系,以命运共同体的形式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企业鼓励员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全员参加管理,不是简单的运动,而是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与特长,从而形成企业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点的个性。这种全员参加的管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质量管理小组的选题也是广泛多样的,如效率、安全、质量、设备、节能等。重要的是企业家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讲求实效。目标规定要十分明确具体,措施也要得力,这样才会有成效。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代表了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它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企业界也受到普遍的重视。三种有效的经营模式

日本的走动式、欧美的和拢式、东南亚的抽屉式是80年代风靡世界的三种管理模式,它们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来说仍然是值得借鉴的。

走动式是指企业家身先士卒,深入到企业员工之中,体察民意,了解真情,沟通意见,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佳绩。这种模式在东方文化背景中更显其卓越性。走动式还意味着一种看得见的管理。企业主管经常走动于生产第一线,与工人见面、交谈,希望员工能够对他提意见,能够认识他,甚至与他争辩是非,是一种现场的管理。优秀的企业家总是深入员工之中,了解真情,多听一些“不对”,而不是听一些好话,不仅关心员工的工作,叫得出它们的名字,而且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员工们就觉得企业主管重视他们,工作自然十分卖力。一个企业有了员工同心同德的努力和支持,自然就会兴旺发达。

和拢式是欧美盛行的管理模式。和拢是希腊语的“整体”和“个体”合成的词,用来表示一种新观念,即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性。它的具体特征是: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企业的每个员工对企业有使命感,“我就是企业”是和拢管理中一句响亮的口号。这种管理模式孕育了企业员工的自我组织性。企业是由每个人支撑着的,而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作用更大。因此而放手让下属作决策,自己管理自己,尽情为企业贡献力量。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学识水平各不相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使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

和拢式发挥个体分散和整体协调相统一的优势。按和拢管理的特点,一个组织中的单位、小组、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都有分散性、独创性,通过协调性树立整体的形象。和拢管理促使整个企业与个人之间形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激发人们的内驱力和自豪感。

抽屉式管理模式流行于东南亚,它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室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对于他们每个人的职、责、权、利相统一。在管理中,既不能有职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结合。矢志称强——一种风险经营管理的文化模式

现代世界知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始终贯穿着一种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它的思想精髓就是称强和风险经营。这些企业善于将这种思想精髓演化成自己企业的一种管理文化模式,贯彻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风险经营的管理文化模式,使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化风险为战胜困难的具体措施和力量,最终化险为夷。

彼得·德鲁克认为,在富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风险经营。在风险经营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注意力集中到市场上。对于一家新风险企业未能达到它指望要达到的目标,或者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的一个通常的解释是:在别人出来夺走我们的市场之前,我们干得不错。但这些人开始向我们从未听说过的顾客出售产品,突然间,他们便夺走了市场。凡是真正的新东西都能创造出人们以前从未想到过的市场。

新的风险企业必须一开始就假定,它的产品或服务可能在设计这种产品或服务时根本就没有想到的市场上找顾客,用于根本没有设想到的地方,并由新风险企业没有想到的、甚至根本不知道的顾客来购买。

如果新的风险企业不从一开始就这样把眼光盯着市场,它就可能为竞争者创造市场。创办新风险企业的人必须把时间花在外面,花在是厂长,同顾客和自己的推销人员呆在一起,研究情况和听取意见。新的风险企业必须制定一些日常条例来不断提醒自己,一种产品和服务要由顾客而不是生产者来确定。在生产或服务给顾客带来的用途和价值方面,它必须不断的向自己提出挑战。

对新的风险企业来说,最大的危险就在于自认为自己比顾客更了解产品或服务是什么样的或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去购置和有什么用途。首先,新的风险企业必须愿意把出乎意料的成功看作是机会,而不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冒犯。它必须接受营销术的一个基本原理,即企业的任务不是去改造顾客,而是使顾客得到满足。

2、金融上的远见。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上是刚创业的新风险企业的通病。这是新风险企业初创时期的最严重的病症,即使对那些生存下来的新风险企业来说,这种病症也可能成为妨碍企业发展的长期因素。

在新风险企业发展的狭义阶段,最大的威胁则是对金融方面注意不够和缺乏正确的金融政策。这首先是对迅速发展的新风险企业的威胁。新风险企业取得的成功越大,缺乏金融上的远见带来的危险也就越大。一旦发生了金融危机,克服起来极为困难,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这种危险显然是可以防止的。创办新风险企业的企业家是很不考虑金钱的,因此,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利润上。

3、建立一个高级管理班子。企业营业额上不去,盈利、质量或其他任何重要的方面都不起作用,其原因是缺乏一个高级管理班子。企业的发展已经超出一两个人管理的规模。它现在需要一个高级管理班子。班子要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这种关系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建立起来。企业文化模式的选择

为了研究分析不同文化制度下不同企业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有必要对不同形态的企业文化模式进行分析和选择。

1、选择企业文化模式的依据。企业的性质决定企业文化的性质。而企业文化模式则是社会和企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企业经营活动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都会直接、间接的通过企业文化反映出来。在通常情况下,企业选择文化模式的一般依据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的性质、国情和企业个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依据。劳动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或知识密集型企业,其文化模式各不相同。生产关系的性质规定了企业文化模式的社会经济性质。

2、现阶段中国企业文化的模式。现阶段,我国企业文化模式可分为单一型和混合型两大类。单一型包括经营目标类、团结创新类、质量技术开发类、市场竞争类、文明服务类。经营目标类就是浓缩了企业的经营宗旨,“概略的反映出企业追求的精神境界或经营战略目标。”团结创新类就是凝结了企业团结奋斗等传统价值观和拚搏创新的群体意识。质量技术开发类就是立足于某一优质名牌,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开发新技术。市场竞争类就是注重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强调拓宽市场销路,争创第一流效益。文明服务类就是优化为顾客、用户和社会服务的意识,做到服务上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更多俄企业采用的是混合的企业文化模式,即把经营宗旨、经营战略、价值取向融合在一起。

有人把中国企业文化模式归纳为风险型、竞争型、稳妥型、保护型四种。风险型文化模式所关注的不只是企业眼前的利益,而是关心企业的未来,他们为未来发展的拚搏精神和投资意识都是不同凡响的。这些企业的领导决策果断,态度坚决。由于风险型存在着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能够减少风险,战胜风险,往往会取得比其他企业更大的回报。竞争型文化模式既重视同其他企业的竞争,也重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和个人之间的竞争,善于通过各种竞争去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效率。稳妥型文化模式较多的看到已经取得的企业业绩,多有戒备的心理和守业的心态,一切求稳渐进。由于他们行动迟缓而往往失去经营的良机。保护型文化模式重视已有的管理规范的程序化,习惯一切照章办事,不思创新,对如何随环境变化创企业新路缺乏动力。四种文化模式各有利弊,如何扬长避短,去迎接企业未来的竞争和挑战,是企业管理的重大课题。

篇2: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

管理部分:

管理的含义就是管辖和疏导,约束和引导。管事理人。比尔盖茨成功的一个原因就是雇佣了精明的人。管理中个案个别处理,通案设制度,规范管理,经常发生的事找出其原因,从根本上解决。管理是要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做。所以我们要挑选和培训一流的工人,让其掌握便准话的操作方法,提高其劳动效率。还有,对特定环境下所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以达到既定的目标。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管理好人是让所有成员都努力的积极的去工作。在当前条件下,适当的激励员工,知道员工需要什么。

我们管理的职能就是要事前确定好目标,制定好战略,知道整个团队需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在工作中指导和激励员工的工作,找出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监督整个团队的各项环节,以达到最终目标。

企业文化部分:

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同时还要建设企业文化,才能提高管理水平。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示,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们的价值取向,通过文化的影响来改造企业制度的环境,一个企业不但要有产品还得有文化,没有企业文化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以文化统一企业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的变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整套企业经营的规律和原则,对事业的明白的认同,以及对目标的追求。

个人出众才能服众,明确管理者

篇3: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建设与管理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产生和长期发展过程中, 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企业所共同拥有和作为规范的行为方式、道德准则、精神信仰、价值观、经营与管理模式等。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品牌, 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得到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群体的普遍认可和高度信赖, 形成了品牌效应, 顾客群体认可并信赖企业文化, 进而信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达到对企业、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的忠诚度。企业文化包含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行为文化、作风文化、处事文化、宣传文化、营销文化等。

企业文化和品牌的重要作用

1. 内部作用

企业文化的形成依赖于企业的全体员工, 同样对企业文化感触最直接、最深刻的也是企业员工, 企业文化和品牌对企业本身、员工、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企业文化和品牌促进企业经营与管理。企业文化和品牌能够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价值观念, 促使企业员工的行为自觉与企业文化和品牌相适应, 工作方式、行为方式、管理理念等与企业的文化和品牌观念一致, 节省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成本, 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2) 企业文化和品牌有利于企业员工自身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感染企业的每一位员工, 使得企业员工形成先进的工作方式方法、良好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品质, 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 以使自身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 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对于自身的长期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都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品牌又因为良好的品牌效应, 赢得了社会和消费者的信任与忠诚度, 树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 有利于打造企业品牌形象, 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文化能够打造和保持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在顾客群体中树立良好的信誉, 使顾客保持对企业和企业产品服务的忠诚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和品牌能够帮助企业保持生命力和创新力, 保持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活跃, 促进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

2.外部作用

(1) 企业文化和品牌有利于社会进步。企业文化和品牌能够培育出一个优秀的企业和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员工,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同时他们精心维护着企业的文化和品牌, 用企业文化理念去要求自己的工作和行为方式等, 对社会其他企业和员工起到模范作用, 鼓励创造更好的企业文化, 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2) 企业文化和品牌惠泽顾客群体。企业文化和品牌能够促使企业创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 而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惠泽广大顾客群体, 使得顾客群体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放心安心, 同时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为顾客群体带来了生活需要和便利,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资源的二次分配。

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建设

1. 建设初期

建设初期是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企业各种资源比较匮乏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发展企业, 使企业能够生存发展下去。同时, 这一时期形成的行为方式和管理模式将对日后企业文化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企业建设初期就要重视企业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 注重企业的管理模式和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观等, 企业创始者以身作则, 掌握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 找准市场和企业自身定位, 潜移默化中形成企业文化和品牌的雏形。

2. 企业发展上升期

企业发展上升期是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道德修养、管理理念和模式、人才观、创新意识和能力等趋于完整规范时期, 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将深刻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具体应从这几方面进行建设:

(1) 企业文化形成品牌, 品牌促进企业文化提升。找准企业市场定位, 摆正企业品牌。企业发展上升时期需要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找准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目标群体, 根据市场定位找准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如同仁堂药业的产品是药品, 药品关系到每一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药品的质量受到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而消费者最期望制药销售药品的企业能够有一颗仁者爱人的普济之心, 这样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同仁堂药业的企业文化是“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这一准则把作为一个药业的普济之心和良心展现得非常充分, 而同仁堂药业的领导和员工也一直在践行着这条原则, 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因此,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顾客需求量身定做自己的企业文化, 并努力践行。

(2) 规范经营管理制度, 形成全面管理网络。企业上升时期各方面快速发展, 需要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去进行多方面管理和约束, 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网络。管理制度的形成对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体现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建设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 必须立足于企业文化制定出符合企业文化的每一项管理制度, 把企业文化蕴含到每一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之中, 利用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文化, 必要时可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 为企业量身打造自身的经营管理制度。

(3) 树立行为处事准则, 严格要求企业全员。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处事方式, 而建设企业文化和品牌需要企业创造出与自身企业文化相匹配的行为处事准则, 包括工作方式方法、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待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态度, 对待顾客群体的态度和要求等等, 都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品牌进行匹配。这些行为处事准则将直接决定企业的文化氛围、管理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 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合理规划。同时, 企业领导者, 各级管理者能够以身作则遵守, 成为自己的行为处事准则, 而促进全体企业员工严格遵守, 形成全企业共同的行为处事准则。

(4) 合理定位价值观念, 促使员工趋同认可。企业的价值观和对待各种问题的理念, 能够反映到企业员工对待工作和顾客群体之中, 良好的、科学向上的价值观念能够为企业带来活力, 为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提供助力, 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建设需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并能够得到企业员工的趋同认可, 进而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 为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3.企业成熟期

企业成熟期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都趋于完整, 企业文化基本成型, 这一时期需要在企业文化涉及的如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行为文化、作风文化、处事文化、宣传文化、营销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完善, 确保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经营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企业价值理念更加积极, 促进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同时, 这一时期的重点是企业的人才观, 企业成熟时期是企业发展比较平整的时期, 也是企业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人才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创新的时期, 所以这一时期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晋升, 企业对待人才的观念直接决定企业员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生涯规划, 是企业长效发展的动力, 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

企业文化和品牌的管理

1.重视企业文化和品牌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建设和管理都建立在对企业文化和品牌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和品牌的重要作用, 才能从根本上重视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 进而进一步实施促进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有效方法。企业领导者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和品牌的重要性才能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 管理者认识到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才能以身作则, 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方法, 促进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发展, 企业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才能够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 与企业文化、道德理念等趋同一致。

2.不断与时俱进

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社会各项制度文化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 保持企业文化中优秀的精华的部分, 丢弃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 并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企业自身实际发展增加新的内容, 使得企业文化和品牌能够始终与社会与企业自身相匹配。当然, 新企业文化的加入需要从无到有、从建设到成熟的各个阶段, 同样需要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全体员工的充分认可, 同时原有企业文化中的精华要继续保持发扬。

3. 重视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宣传推广

企业文化和品牌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需要一个不断了解适应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相应的宣传推广。对于企业内部, 可以通过入职培训、各种大中小型会议、培训进修、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多企业文化进行宣传推广;对于企业外部, 可通过企业产品、服务等实际行动, 企业宣传片、广告、各种活动等进行宣传, 使得企业的文化和品牌在员工内部和消费者心中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利用新媒体时代, 各种渠道管理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成本较低, 合理有效利用新媒体能够事半功倍的对企业文化和品牌进行管理, 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渠道能够更快速有效的传播企业的最新动态, 同时要结合传统的管理媒介对企业文化和品牌进行综合管理, 以使企业文化和品牌能为更多人所熟悉和热爱。

综上所述, 企业文化和品牌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是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道德价值观念、人才观念等各项因素的总和, 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 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员工的行为方式促使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形成, 同时企业文化和品牌对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员工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和品牌对企业本身、员工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应受到普遍重视并加强其建设和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品牌的观念深入人心, 企业文化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 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摘要: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建设与管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配合。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行为方式, 会促使企业文化品牌的形成。

关键词:企业文化和品牌,作用,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立华.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辨证关系初探[J].大众科技, 2005 (12) :287-288.

[2]耿艺丹.企业文化解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5) :280-282.

[3]陈莉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品牌建设问题的分析[J].商业文化, 2011 (8) :203.

篇4: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是永恒的主题。优秀的企业离不开完善、高效、健全的管理方法。只有清楚企业文化管理和企业制度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注重这二者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不同功能以及对于人员调节方式的差异,从而实现双向突破,企业才能够使自己的管理层次、品味与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一、企业的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概述

在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内,企业的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都发挥着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制度化的管理具有客观性、稳定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的特点。制度化的管理能够使企业的运营规范化,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一点是企业能够实施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制度化管理也代表着标准化、程序化以及透明化。这样做可以使企业职工可以迅速、准确地将本岗位的技术要领掌握完全,降低事故以及误差的发生,同时也便于企业对职工进行考核与监督,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实行制度化的管理,企业能够对权力进行有效的限制,可以对腐败现象产生一定的遏制作用,还能够在企业的内部营造出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企业的文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能够将职工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使企业的职工能够感受到企业如家,进而凝聚起来,认为自己的事业值得自己去追求。在企业招揽、留住人才的问题上,企业的文化管理可以使职工的精神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只有在物质与精神需要上都使职工感到满足,他们才会留在企业里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企业而言,文化管理是一种企业哲学以及经营理念,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它可以起到良好的整合作用,即对企业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进行整合。企业自主品牌的建立也与企业健全的文化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只有具备了积极、独特以及健康的企业文化,才有机会将自己的优良形象向全社会展示出来,使自己的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二、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起到的作用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所具备的的导向作用是指企业中独有的文化能够对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文化以及发展方向等进行引导的作用。企业文化能够将员工的共同目标与价值观集中反映出来,所以,它对企业中所有的员工都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够将员工引导到企业既定的目标方向上,使员工能够自始至终地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不停奋斗。同时,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还可以成为凝聚作用,对于目标和价值观的导向实际上也是对于目标与价值的凝聚。

2、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所具备的激励作用指的是企业通过一定的刺激,能够使员工在情绪上出现一种高昂以及奋发向上的效果。具体来说这一作用主要有关心激励以及信任激励。关心激励是指企业的高层要对其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员工解决他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使员工对企业能够产生依赖感,并充分感受到企业所带来的温暖,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尽力尽责。企业文化的信任激励作用是指,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需要建立在相信与尊重的基础上,能够将员工的首创精神与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员工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关心企业的发展,并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3、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指的是企业所独有的文化不仅要对企业内部产生强烈的传播与感染作用,还要在社会上起到一定的扩散作用,将良好的精神风貌传播给社会。它的途径有四种,一是产品辐射,即通过企业文化中的产品文化将企业精神的精髓向社会传播;二是精神辐射,即将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向社会传播,并能够得到其他组织或企业所推崇、学习与借鉴;三是人员辐射,即通过企业的员工将企业的文化向社会进行传播与扩散;四是宣传辐射,即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将企业的文化向外扩散。

4、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大都是通过企业的制度与精神文化的规范来发生作用的。企业的文化中,制度文化具有较为明显的约束作用,并且,制度文化是有形的、硬性的。企业文化所具备的约束作用还包括自控作用。如果企业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与制度规定等能够成为员工自觉或是不自觉的意识,那么,员工就会下意识地按照这些规范与观念行事,并能够产生一种理应如此、理所当然的感觉,即人们经常说到的“道德自觉”,这样的情况就表明了这个企业的文化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三、企业制度管理起到的作用

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企业的“法规”,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能够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制度管理体现了它的存在基础、行为准则以及发展方向。企业只有在制度上加强管理,才能将制度作为资源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有以下作用

1、能够使企业形成稳定、正常的组织秩序。一个企业是由许多具有不同行为与思想的个体组成的。如果一个企业中没有统一的要求与规章制度,那么,整个企业就无法达到行为共轨以及思想共识,无法形成正常的工作秩序,没有水平与效率可言。

2、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可以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企业中,严格的规章制度可以激励起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与积极性,并且可以将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快速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上来。

3、有助于企业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有一支蓬勃向上、井然有序的员工队伍是企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这也是一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企业中的管理制度的显著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企业中的管理制度一经确定,也就是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要按章办事,规范自身所有的行为,使企业中能够呈现出一种良好的风气,进而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四、关于企业制度化管理的建议与方法

1、企业中的管理制度要有一个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的过程。通过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约束力以及规范力,使员工能够始终保持住有序、明确以及高效的行为状态。仅仅靠加强对于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要建立科学的监督、惩罚以及约束机制,才能够从从根本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2、企业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以及执法才能确保企业制度化的建设能够顺利实施并可以取得一定的实效。企业的制度化管理能够使自身的监督收到更好的效果,并且为企业加强行政监督提供了机会。同时,企业还需要成立独立的监督机构以及建立比较系统的民主监督体系。

3、要将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结合起来。企业不仅要制定比较严格的约束机制,还应该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奖惩评价规则,并建立公开、公正以及合理的问责程序,同时还要完善相应的制度。制度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落实,企业一定要加强自身的行政监督来确保典正法度。

4、企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企业所在的环境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企业要及时的对自身的制度进行修改与调整,才能防止制度僵化,使其能够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五、企业制度管理与文化的有机整合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是企业的一种精神氛围,它可以对企业的员工的言谈举止以及企业的行为产生相关的濡化作用,并凭借自身内在的某种精神气质以及力量将企业中的员工组成特定的事业共同体。与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制度是有形的,企业制度通常以责任、纪律、条例、契约以及规章等形式表现出来,并通过对员工进行约束,将员工企业的员工转化成相同的利益共同体。有形的企业制度中渗透着企业的文化,无形的企业文化又通过有形的企业制度得以表现和张扬出来。将企业的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合力打造出技术优良、作风严谨的员工团队,从而促进企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

结束语:成功的企业管理,不仅源于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源于企业文化的成功建设。企业只有实现自身文化与制度管理过程中的双向突破,才能够使企业的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相辅相成的管理状态得到实现,从而促进企业加快和谐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欧绍华,刘志刚.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互动耦合关系——基于和谐管理理论[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10)

[2]王成荣.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J].冶金企业文化,2006,(4)

[3]张锡仁.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深度解析[J].科技研究,2014,(3)

[4]田素平.如何理解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A].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

[5]朱红娟.浅论现代企业的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3)

[6]吕雪敏.解析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J].管理学家,2014,(2)

篇5:企业文化和管理

对东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论进行表述并思考以及如何应用

东方管理理论和思想:“东方管理学”是以东方文化为背景,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思想为核心价值体系,以西方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为比较对象,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以资源节约、低碳环保、效率最大化、互利多赢、科学发展观为理念或管理手段,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东方文化理想的组织文化软实力,以期塑造和提升企业组织核心竞争力的,被国际上称之为“中国发展模式的”系列管理方法与理论实践。东方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人本观。东方管理思想则具有明显的柔性特征。以儒家文化为背景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管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东方管理文化,并不意味着是中华管理,东方管理文化是中华优秀管理文化为核心,但这个文化圈、管理圈应该包括亚洲、东方很多国家。东方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人本观,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企业就是经营人,管企业就是管人。这个思想就和人本世界是相关的。东方管理,把整个管理活动视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以力求达到社会与自然,管理系统和外部环境,管理组织和内部各种组成和状态和谐为目标。东方管理,还十分重视以人道仁义为中心,以心理情感为纽带,以情理渗透为原则的“德治”方式,这是东方管理的一个特征。这些东方管理,就是从情感、从纽带,从修身开始的,这些东西,在西方管理学里面,是很少具有的。

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论:西方的管理形态则是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它围绕着如何使工商业主和资本家获取更大的利润而展开,与中国农业社会型的管理形态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西方的管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有重物不重人的倾向,重经济利益不重道德教育。与此相适应,西方的管理着重于企业的微观管理,不太重视社会的宏观管理;重视个人劳动能力和技术的最大发挥,不大重视群体之间的协调和心理状态的适应;重视短期效益和单个经济单位的利益,不太重视社会整体的长远目标。其次,在管理方法上,西方管理善于思辨,重视逻辑推理,依靠科学试验,因此,一方面在管理上具有经验论的传统,但又不局限于直观经验,而是把管理理论建立在感性丰富、知性清晰的管理试验基础上。这种经验论方法直接导致了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和管理科学理论的形成。另一方面,在管理中又具有反理性的传统,把管理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寄托于虚无飘渺的天国或“乌托邦”上面,宗教信念在西方历史上对管理的活动和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西方的管理思想就是在这种经验的与反理性的惊人的分裂和对立中发展的。第三,西方的管理在市场商品经济土壤的培育下,既有严密的形式又具有创新的精神。一方面,它依靠明确细致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进行统一管理,尽可能把管理活动纳入严密的机械式的体系中,在这个体系里每个部分都有严格的责权利的规定。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剧烈变动的商品经济生活,它又

不得不经常地超越和打破自己的管理规范,不断进行着管理思想和理论的革新和创造。

篇6: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作者:闫 琦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0期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自20 世纪8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后,研究这一理论的学者越来越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有了充分深刻的认识后,很快就在自己的企业开始应用、实践并身体力行。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客观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积极的文化促进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长盛不衰,但消极落后的文化却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自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猛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语、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第二,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人们做事的方式,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和象征的凝聚;第三,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可见,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分解,它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其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按普遍认同的结构层次说法,企业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三个层次构成的。企业的精神文化的构成,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企业道德等。企业精神是企业精神文化的核心。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构成了各个企业在管理上的文化个性特征。物质文化的构成包括企业环境、企业标识、文化设施、文化传播网络等。企业精神层为企业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制度层约束和规范精神层、物质层的建设;而物质层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成果。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是从两方面得以实现的:第一,通过体现并承载员工共同信奉并付诸实施的价值理念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是硬性的管理部分;第二,企业价值理念的文化道德约束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常常被忽视,造成只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因此,产生了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企业文化建设等现象。另一方面,也使部分企业不考虑自身企业管理的实际,通过照搬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完成企业落后管理的兑变。这都是对企业文化的片面认识所导致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关系。

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完善的基础管理,文化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在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必须把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企业制度中,在制度的执行中,强化企业的价值观念,规范企业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行为规范。

2.要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基于企业文化理论,继承性和创新性同属于企业文化的属性,在企业文化建设务实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上创新企业文化。继承就是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应该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挖掘和提炼企业的精神文化。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并融入到该企业文化之中,塑造出新的企业文化。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该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选择吸收的态度,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汲取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

3.要在灌输的基础上身体力行

企业的核心理念,只有从倡导到践行再到形成习惯,最后溶入到员工的血液以至成为信仰,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从企业文化实践看,领导的身体力行尤为重要。领导的带头作用体现在带头灌输企业理念和带头执行企业制度。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灌输是重要手段之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认同,认同的关键在于参与,实效在于执行。新的企业理念和企业行为方式,只有经过“灌输——执行——再灌输——再执行”这样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被员工所接受。

上一篇:抓学习、强素质、转作风、促发展主题教学活动学习计划下一篇:西游记个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