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集小学学校章程

2024-05-02

申集小学学校章程(共5篇)

篇1:申集小学学校章程

当前, 高等学校章程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并接近完成, 很多地方也同步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 如上海、青岛、杭州、深圳等地, 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 对中小学章程建设的重要性及一些相关问题, 还存在模糊认识。

所以, 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 首先要破除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 针对“中小学没有必要制定章程, 有没有章程都一样运行和管理”的看法, 学校应明白, 章程作为独立办学主体的标志和登记事业单位法人的法定条件, 是学校依法办学、实施管理最为直接的依据。因此,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首先应从制定章程抓起。二是, 针对“章程应主要依靠主管部门, 学校只是被动落实主管部门的要求”的看法, 学校应明白, 章程应承载学校校长、教师作为办学者对学校宗旨、定位、发展路径、办学特色的共同认识, 反映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传承。因此, 章程应当由学校主动做, 才会有特色、符合学校的需求, 校长、教师都应当把制定章程作为自己的事, 主动参与。三是, 针对“对于中小学的权利义务, 法律和政策都有规定, 章程难于有所突破和创新”的看法, 学校应明白, 章程内容要符合法律和国家政策, 同时也要体现学校特色和改革精神, 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内, 学校仍有许多可以自主决策和创新的空间, 学校改革探索中形成的有自身特色的做法、规则, 内部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制度、共识等, 都可以通过章程予以确认, 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制度文化。而对于一名有教育家情怀的校长来说, 应当善于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方法转化为学校章程, 并通过章程建立学校独特的制度文化。

篇2:《江西教育》基地学校章程

第一条《江西教育》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工作指导类刊物,面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员工,系江西省一级期刊,多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第二条为充分发挥《江西教育》的品牌与资源优势,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宣传、指导作用,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与项目合作,成立《江西教育》基地学校。

第三条《江西教育》基地学校是《江西教育》联系读者开展读刊、用刊的基层单位,是《江西教育》开展教育教学宣传、教育教学服务活动的对象,其任务是协助《江西教育》编辑部办好刊物,总结鲜活经验,为促进全省教育教学宣传工作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

二、组 织

第四条基地学校由各级各类学校的代表组成,加入基地学校本着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实施申报准入制。

第五条经申报准入的基地学校每届任期两年,可以连任。如届满不提出变更或退出,则视为自动连任。

第六条申请加入《江西教育》基地学校的单位须填写“《江西教育》基地学校申请表”(可进入www.jxjyqk.com下载),经准入后授牌。

三、基地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基地学校的权利

1.基地学校名单在《江西教育》上刊登,有权对《江西教育》的教育宣传工作、编辑工作提出建议。

2.有权了解《江西教育》年度报道思路和编辑计划,可提出为学校的作者指导论文写作和策划主题研讨活动、专题典型宣传报道的要求。

3.反映基地学校情况的稿件、报道文章或由基地学校推荐的其他稿件,凡符合《江西教育》稿件质量要求的可优先发表。

4.有权要求《江西教育》为学校联系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出版论文集或专刊,并提供编辑出版服务。

5.优先参加《江西教育》组织的相关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宣传《江西教育》推出的教育教学经验典型和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校的知名度。

第八条 基地学校的义务

1.协助《江西教育》按照办刊方针,研究制订《江西教育》的报道计划。

2.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动向,及时向《江西教育》提供教育教学经验典型、人物典型的宣传报道线索。

3.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江西教育》开展的教育服务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宣传《江西教育》,提高《江西教育》的覆盖率,扩大《江西教育》的影响力。

篇3: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的问题与途径

一、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校章程是学校全面实行依法治校的关键, 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是提高学校管理规范性与科学性、凝练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早在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就明确提出学校要制定章程, 依法按章程自主管理。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更是对学校制定章程的目的、意义、原则、程序及有关要求等进行了全面规定。明确指出, 学校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的理念;要提高学校章程及制度建设质量, 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国包括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依法治理。可见, 加强学校章程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章管理, 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 是当前广大中小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依章办学意识淡薄, 认识不高

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对章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尤其是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尊重学校章程, 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发号施令, 强迫学校“唯上”, 干扰学校按照章程制度办学。二是学校依章办学意识淡薄, 一些中小学校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制定了学校章程, 但并未将章程真正投入使用。

2. 制定过程流于形式, 效用不强

学校章程制定理应是学校法人在《教育法》规制下进行的一种自发行动, 但不少中小学的章程建设活动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起和推动的。这种具有极强行政化意味的章程建设推动机制使得部分学校是在被动参与, 旨在完成行政任务, 从而使学校章程建设活动往往成为一种“面子工程”。在学校实际管理过程中, 极容易产生章程与学校各项制度之间“两张皮”的现象, 章程中写一套, 实际管理中又是另一套, 章程的效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

另外, 不少中小学校在章程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公开透明的民主参与机制, 从而影响学校章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用。部分学校在章程建设中虽然也吸收了一部分基层教师参与章程建设活动, 但还是由学校的“主要几个人”在“操刀”, 大部分的利益相关者如教师、学生等没有实质性地参与其中, 无法反映自身的思想与诉求, 从而导致章程的认同度不高、效用不强。

3. 制定程序不合要求, 保障不力

一是程序不合要求。“章程应该如何制定, 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章程应具体到什么程度、如何在保证原则性的同时加强可操作性”“制定章程时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等, 这些涉及到章程的审批、运行、修改等程序, 这些内容与程序应该有严格的规定, 但不少学校对这些要素的处理很模糊, 很多时候, 制定出来的章程没有审核和审批程序, 影响了章程作用的发挥。

二是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学校章程建设涉及到法律保障、队伍建设、建设策略、监督机制等, 而这一些在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中都缺乏明确的保障。尤其是监督机制十分缺乏。当前, 目前学校章程的制定出现了“各自为战”“一哄而上”的现象。不论是在学校外部还是学校内部, 都没有对学校章程的监督程序及体系。在学校外部, 章程制定后,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如何监督和保证章程顺利实施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学校内部, 对章程建设的监督工作同样不够重视, 没有明确学校章程的监督主体和监督形式, 因此对章程建设情况很难做到实质性的监督。

4. 文本拟定有待规范, 个性不足

不少学校的章程文本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 而这些问题便直接影响到章程的质量和章程的严肃性。例如:有些学校章程中没有指出学校的办学规模, 没有写明章程的修改程序。更有甚者, 一些学校章程条款出现了与现有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有些学校章程中还存在语言表述不规范的问题。学校章程作为规范性的文件, 其语言运用应力求明确、规范、朴实, 避免使用含义不清、不规范、口语化的语句, 并且章程的条文应以完整的陈述句表述。但目前章程条文的语言运用却不是十分规范。同时, 不少学校的章程文本还存在内容陈旧、修改不及时、脱离学校办学和管理实际的现象。另外, 不少学校的章程, 由于受到统一格式 (各地推出的章程范本) 的影响, 内容雷同, 缺少学校个性。

三、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的途径

1. 提高认识, 依章办学

加快我国学校章程建设步伐, 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任务。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要带头尊重学校章程, 带头支持学校依照章程自主办学, 要彻底改变随意发号施令的习惯, 变“按照上级指示”办学为按照章程自主办学。学校要增强依法制定章程、依据章程自主办学的依法办学意识, 强化学校法人地位, 不断增强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 提高依章办学的自主性。要加大章程宣传力度, 提高各方对学校章程地位和价值的认识, 大力宣传学校章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设章程制订和依章办学的良好氛围, 为学校章程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2. 优化策略, 提高质量

一是强化行政主导, 寻求专业支持。没有政府部门的主导, 学校不会制定章程;没有专业力量的支持, 学校制定不好章程。学校章程及现代学校制度工作的深入开展, 需要政府 (主要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主导和专业的支持。政府主导, 可以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进程;专业的支持, 可以摸清学校章程的建设规律, 找到学校章程的建设方法, 有效地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

二是优化顶层设计, 强化系统推动。学校章程建设乃至现代学校建设不应该只是个别学校的单独行为, 它的建设与推动需要政府主导、顶层设计、系统推动, 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协调统一, 需要强化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按照“规划起步———制定章程———梳理学校制度———促进特色发展———形成评价体系”的思路, 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三是以点带面, 分步推进。学校章程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是因为人们对章程的认识有差异, 二是每所学校章程建设的起点不是整齐划一的。在章程制定过程中, 要注意以点带面, 逐步推进。可以先从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挑选校长理念比较先进、学校各方面基础比较好的学校作为章程建设的试点单位, 进行重点指导。然后, 通过宣传及辐射作用, 带动各校一道开展章程建设。

3. 完善机制, 强化监督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中小学校 (园) 长的情况和需求, 基于校 (园) 长自身的基础与能力水平, 进行分层分类培训, 按需施训, 有效提升校长、书记的法制意识、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使之成为与依法治校理念相匹配的管理者, 从而有效地推进学校章程建设。

二是完善监督机制。一方面教育督导应将依章办学作为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进行常规性的督导工作;另一方面学校所在的社区、家长委员会也应积极参与到对学校依章办学的监督中来, 认真履行相应的监督职责, 帮助学校依章程办好学;同时第三方机构也可以参与到对学校依章办学的监督中, 对学校进行客观中立的评价监督。而在学校内部, 也要重视对章程建设工作的监督, 要制定相应的监督程序, 确定监督主体、监督方式、监督内容细则、监督反馈方式等多方面内容。校内监督与校外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 才能保证学校章程建设的监督力度, 切实促进学校章程建设的发展。

4. 明确程序, 规范文本

一是要明确规定学校章程的制定原则和规范程序, 确保学校章程的制定和落实在法制轨道上进行, 学校章程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对一些具体的操作规定, 尤其是涉及到具体的奖励和处罚措施, 一定要在国家的上位法律中找到依据, 真正做到“于法周延”。学校章程的制定一定要明晰章程的重点难点, 明确校长、教师、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强化章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让大家“想用”;强化章程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让大家觉得章程“可用”;简政放权, 优化章程的运用环境, 让大家觉得章程“管用”。

二是要拟定文本范本, 规范章程语言。对学校章程标题、正文标题、各条序号、正文内容文字字体、字号、行距等都作统一规定, 让学校章程从形式上看起来更严整。明晰学校章程结构, 规定学校章程内容, 使学校章程结构完整, 内容充实。对章程的语言表达、内容表述要琢磨推敲, 做到行文流畅、表达准确、内容繁简适当。

篇4:申集小学学校章程

一、《章程》起草的背景

2010 年7 月, 国家发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提出, 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依法制定章程, 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 “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

2011 年11 月, 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 (第31 号令) , 对高等学校章程的内容、制定程序、核准与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 要求高等学校制定章程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以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发展;应当促进改革创新, 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 依法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体现和保护学校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与制度成果;应当着重完善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体制、机制, 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

2013 年9 月, 教育部印发文件《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行动计划 (2013-2015 年) 》 (教政法〔2013〕14 号) , 提出了教育部及中央部属高等学校章程制定和核准时间表, 明确“985 工程”建设高校原则上于2014 年6 月前完成章程制定“, 211工程”建设高校原则上于2014年底前完成章程制定。

2014 年5 月, 教育部印发文件《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政法〔2014〕2 号) , 要求尚未报送章程核准稿的“985 工程”建设高校, 务必在2014年6 月15 日前, 将核准稿报送教育部;尚未报送章程核准稿的“211 工程”建设高校, 务必在2014 年11 月30 日前, 按照管理关系, 将核准稿报送教育部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军队系统高校除外) , 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2014 年12月31 日前, 完成全部“985 工程”建设高校和“211 工程”建设高校章程的核准工作。

二、《章程》起草的意义和依据

《章程》的起草与核准, 对于海大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科学管理、履行公共管理职能, 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章程是学校治理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被赋予学校“宪法”的崇高地位, 一切与章程不符的文件、制度、规定等, 都要重新修订或予以废除。章程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定位、目标、任务, 明确了学校与主办者、与教职员工、与学生、与内设机构的关系, 健全了办学自主权的行使与监督机制, 构建了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框架及运行机制, 确定了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理事会、基金会、校友会等机构的活动范围, 明晰了学校与政府、行政与学术、学校与学院等各方面的关系, 界定了各主体的权责,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管理、理顺关系, 逐步落实办学自主权, 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推动民主管理、教授治学进程, 有利于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提升治理能力。

《章程》的起草, 既是海大依法治校、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加强民主管理、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 更是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全国百强高校的重要保证。《章程》起草的过程, 既是广大教职员工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过程, 也是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促发展的过程。

《章程》深入贯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严格遵守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借鉴了部分已核准“985 工程”建设高校章程, 摘要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

国家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 中央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等。

教育部层面:《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工作规程》、《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行动计划 (2013~2015 年) 》、《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

部分已核准的“985 工程”高校章程:《北京大学章程》、《清华大学章程》、《武汉大学章程》、《北京理工大学章程》、《中国人民大学章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章程》等。

三、《章程》起草的过程

2007 年8 月,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和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海南大学后, 《章程》起草工作即被提上重要工作日程, 并以此作为汇聚师生意愿、凝练共同理念、实现价值认同的重要举措。

2007 年11 月, 海大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章程》报送省教育厅审批。2010 年, 根据省教育厅要求, 海大对《章程》进行了修改, 并于2011 年6 月再次报送省教育厅审批。由于当时教育部对高校章程发布没有明确要求, 省教育厅暂未对《章程》进行审批。

2011 年11 月, 教育部正式出台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 (教育部令第31 号) , 并于2013 年12 月核准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等6 所部属高校的章程。海大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 从2012 年下半年开始再次启动《章程》的修订工作, 并于2013 年12 月初完成了修改后的初稿。根据程序要求, 《章程》提交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2014 年3 月24 日) 审议原则通过。

2014 年7 月, 根据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 海大对《章程》文本进行了系统修改和完善。9 月, 经校内有关职能部门和校友代表再次审议, 又经主要领导亲自修改后, 《章程》文本基本定稿, 并于10 月分别经校长办公会和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11 月, 按规定程序公示后, 海大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章程》报送省教育厅, 请求审查核准。

2015 年3 月5 日, 省教育厅正式反馈初审意见, 要求做进一步修改。3 月26 日, 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领导专程到海大指导修改工作, 提出了若干建议与意见。4 月7 日, 海大领导班子召开例会, 原则同意修改后的《章程》文本。4 月14 日, 海大领导带《章程》起草组相关人员与省教育厅领导交换意见, 就若干具体问题进行了沟通。4 月25 日, 《章程》文本提交海大战略发展研讨会讨论。4 月29 日, 海大党委常委会再次审议通过了《章程》, 并于4 月30 日再次上报省教育厅核准。根据省教育厅反馈《章程》第二次送审稿的审查意见, 海大逐条对照海南省相关厅局和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的意见做了修改, 并于5 月29 日向省教育厅提交了《章程》第三稿。

2015 年6 月3 日, 省教育厅领导与海大领导及《章程》起草组相关人员对《章程》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6 月5日, 海大对《章程》文本内容进一步修改后再次将修改稿报送省教育厅。此次修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斟酌办学定位、特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达及其逻辑关系。二是进一步规范文本措辞和表达方式, 更加准确、精炼。三是进一步补充章程的必要事项, 完善要素。四是对文本的前后逻辑关系、内容表述、规范条款等进行了系统梳理, 特别是对有关内部治理结构和依法自主办学的内容进行了对照细化和审慎斟酌。

在《章程》起草和修改过程中, 海大分别召开了不同类型的专题座谈会, 广泛听取了教职员工、学生、理事、校友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校领导班子例会、校长办公会、校党委常委会等也多次对《章程》起草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教职工代表大会对《章程》进行了认真审议。根据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 《章程》起草组数易其稿, 并将《章程》 (征求意见稿) 放到校园网向校内外公开征求意见, 还特邀理事代表、校友代表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据不完全统计, 共收到关于章程修改的意见和建议85 条, 吸收和采纳36 条。可以说, 《章程》凝结了广大师生员工和关心海大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心血,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充分反映了民意, 体现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四、《章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章程》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

序言:主要介绍了学校的由来, 包括原两校的历史及贡献, 并提出了发展愿景。

总则:描述了学校的主要特征, 包括校名、地址、机构性质、发展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方向、办学层次、办学特色、校训校风等内容。

举办者与学校:明确了主办者, 分别界定了主办者和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治理结构: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具体和细化, 阐明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理事会、教育基金会等的地位与职责。

内设机构:说明内部机构设置、组织框架及运行机制。

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友:阐明学生和教职工的权利与义务, 以及校友和校友会的作用。

经费与资产:说明经费和资产 (包括无形资产) 的来源、管理、处置。

标识:规定校徽、校旗、校歌和校庆日。

附则:说明《章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以及地位与解释权。

《章程》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办学思路上,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突出“热带、海洋、旅游、特区”的办学特色, 创造性地凝练出“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教师的社会影响力”的办学理念, 首次提出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基础宽厚、专业精通, 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栋梁之材”。

二是在学校管理上, 明确提出了“建立并实施各型各类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评估评价体系, 提高办学质量”。特别是对于作为办学主体的学院, “学校每年核拨学院经费, 下达各项事业发展指标, 对学院实施目标管理, 定期考核评价, 奖优罚劣”。

三是办学自主权上, 将法律法规规定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具体和细化, 可操作性更强。

篇5:申集小学学校章程

一、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学校是由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法人, 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 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政府是学校的举办者, 依法享有举办者的权利与责任。举办者的权利主要包括:对学校的办学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任命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应由举办者任命的人员;核定办学规模, 考核和评估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监督学校依法使用和管理资产;审查批准需要由举办者审批的事项。举办者的责任主要包括:保障学校办学条件, 提供和保证学校的办学资金;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统筹协调政府部门、社会与学校关系。

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集中体现在办学自主权上, 但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导致学校和政府的权利边界不清、责任界限不明, 突出表现为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过死。以高校办学自主权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下称 《高教法》) 赋予高校在招生、学科专业调整、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机构设置、人员评聘、资产和资金使用等多方面的自主权, 但由于政府部门设置了若干前置条件或准入门槛, 高校实际行使起来困难重重。比如高校招生, 若从生源质量一般的省份调剂招生指标到生源质量较高的省份, 或根据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专业, 需要报请省考试管理部门同意;与境外高校开展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需要报请省外事管理部门同意;设置和调整内部组织机构, 需要报请省编制管理部门同意;招聘专业技术人员, 需要报请省人事管理部门同意, 等等。由于政府部门对高校管得比较具体, 实际上高校办学自主权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为理清学校和政府的关系, 明确各自的权利与责任, 学校应以章程建设为契机, 准确表达与政府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办学自主权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 章程可以说是学校与政府达成的协议:办学自主权要明确学校和政府的权利边界, 必须得到政府的认可或同意。例如《海南大学章程》中, 明确规定“在省级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和机构范围内, 自主确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这样, 就获得了在编制和机构总量控制范围内的适度自主权。

二、党委 (或党支部, 下称“党委”) 与校长、行政与学术、学校与学院 (或其他直属教学单位, 下称“学院”) 、学校与学生、学校与教职工的关系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是学校构建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规范五个方面的关系:党委与校长、行政与学术、学校与学院、学校与学生、学校与教职工。

党委与校长的关系。《高教法》规定,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央办公厅于2014 年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领导的根本制度, 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 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因此, 高校章程建设的重点, 应放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制度上, 准确阐述党委与校长的关系, 既要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 又要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海南大学章程》规定, 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 统一领导学校工作, 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和行政负责人, 在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党委书记主动协调党委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 支持校长开展工作。

行政与学术的关系。学校要健全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 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要避免行政干预学术、甚至以行政取代学术的现象。因此, 在章程建设中, 处理好行政与学术的关系至关重要。《海南大学章程》规定, 学术委员会是校内最高学术机构, 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这样, 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 海南大学构建了包括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在内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 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省情与学校办学实际的学术管理制度, 有效地保障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科研和学术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有利于促进学校长远科学地发展。

学校与学院的关系。学院是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活动的具体实施单位。学校和学院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 就容易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一种怪圈。从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看, 注重发挥学院的主体作用, 适当扩大学院的自主权, 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学校既要向学院下放权力, 又要对学院加强管理, 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质量。《海南大学章程》在这两个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积极推行管理重心下移, 根据办学实际和发展需要下放行政管理权和学术权。”同时还提出:“下达各项事业发展指标, 对学院实施目标管理, 定期考核评价, 奖优罚劣。”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是学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主要通过权利义务关系来体现, 在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的“权利”即学校的“义务”, 学生的“义务”即学校的“权利”。学生的基本权利包括:使用教育资源, 取得学历学位证书, 组织或参加学生团体, 申领“奖、助、贷、补”或学费减免, 在品德、学业和其他能力方面获得公正评价, 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等。学生的基本义务包括:遵纪守法, 完成学业, 尊敬师长, 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缴纳学费和相关费用, 爱护教学设备和公共设施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 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民主管理, 并建立学生权利保护机制, 提供权利救济渠道。《海南大学章程》建立了制度化的民主管理参与机制:学生通过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学生党团组织等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建立了学生权利保护机制:设立学生申诉委员会, 按规定程序受理学生申诉……委员会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校领导和法律顾问组成。

学校与教职工的关系。教职工包括教师、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 学校与教职工的关系也主要通过权利义务关系来体现。除了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规定的权利, 教职工还享有与学校以合同 (协议) 形式约定的权利。作为教职工主体的教师基本权利包括:使用教育资源, 从事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活动, 参加学术团体, 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评定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 享受薪酬、医疗、休假、保险等待遇, 公平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在品德、能力和业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 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表达异议或提出申诉等。教师的基本义务包括:遵纪守法, 完成工作任务, 遵守师德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 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制止不利于学生的行为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等。特别重要的是,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海南大学章程》不但规定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而且规定了教职工的权利救济渠道:设立教职工申诉委员会, 按规定程序受理教职工申诉……委员会由教职工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校领导和法律顾问组成。

三、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校友的关系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为社会提供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 社会向学校提供需求导向和资源支持。把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的方式有很多, 其中比较正式的常态化组织形式, 主要包括理事会和基金会。《海南大学章程》规定, 学校理事会……是由热心高等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代表组成的咨询议事机构……宗旨是促进学校与社会建立广泛联系与合作、为学校拓宽办学资源。海南大学理事会的规格较高, 理事由海南省人民政府颁发聘书。另外, 海南大学还设立了教育基金会, 接受社会或个人自愿无偿捐赠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

学校与校友的关系。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与财富, 也是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直接体现。一般而言, 校友是指曾在学校 (含其前身) 学习或工作三个月以上的人士, 以及被学校授予荣誉学位和荣誉职衔的人员。校友在学校的那段独特经历与体验, 经过时间的积淀, 内化为校友对学校的真挚情感, 可能成为反哺学校、助力发展的强大力量。校友会是联系学校和校友的桥梁与纽带, 必须努力建设好并切实发挥作用。《海南大学章程》对校友和校友会都非常重视, 有专门条款予以表述:学校对做出重要贡献的校友授予荣誉称号;学校鼓励和支持校友成立具有届别、行业、地域特点的校友组织, 并通过校友会及其他形式联系和服务校友。

上述这几个关系, 是学校章程建设的“纲”。其中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主要是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党委与校长、行政与学术、学校与学院、学校与学生、学校与教职工的关系, 主要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校友的关系, 主要是健全社会参与方式。要处理好这几个关系, 学校必须以章程建设为契机, 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建立健全学校治理体系, 提升治理能力。

(本文所称的“学校”指公办学校, 不包括民办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2013.

上一篇:智能水葫芦优秀作文下一篇:为什么从事完美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