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团活动章程

2024-05-03

小学社团活动章程(通用8篇)

篇1:小学社团活动章程

一、社名:新芽文学社

播下的是“新芽”的种子,憧憬的是累累的硕果。虽然芽儿才刚显露出一丝尖角,茎儿还是那么娇嫩,但我们坚信:只要接受风雨的洗礼,芽儿会更健壮、有生命力,作为“新芽”人,我们将辛勤地耕耘着,让“新芽”的花园群芬吐艳、花团锦簇,为美丽的校园添光彩。

二、宗旨:

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特长,培育文学新苗;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鉴赏能力;推进语文课改,提升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繁荣校园文化,为校争光添彩。

三、办社理念:

快乐学习,快乐作文,快乐做人。

四、工作内容:

1、新芽文学社是以我校学生为主体的文学社团,在学校的领导下,在本校语文教研组指导下开展工作。

2、提高全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人文氛围,扩大学生视野,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性风采的文学舞台,为语文组课程改革提供一块实验园地。

3、组织爱好文学的同学进行培养、锻炼,在校园中形成关心、钻研文学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

4、不定期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定期举办文学讲座,适时组织写作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作文竞赛。

5、创造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学活动,阅读文学作品、参观访问、撰写文章、发掘和培养写作新苗,向外推荐优秀作品,组织作文竞赛和投稿活动。

6、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虚心、踏实、勤勉的学风,为学生实践写作能力提供一块热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7、建立一支成员来源各年级、具有文学素养的文学好苗队伍。与校广播站密切合作,加入有力的宣传工作。文学社定期出版校报《新芽》。

8、每学期安排部署好本学期工作,并做好总结工作。

五、组织制度:

1、文学社受学校校长室、教导处、语文教研组直接领导。

2、经语文老师推荐,有文学爱好的同学经文学社批准,即可成为文学社成员。

3、社员应自觉遵守文学社章程,按时参加文学社活动,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实践,并积极写作向校《新芽》报和其他文学刊物投稿。

六、其他:

1、本社工作定期总结经验,及时改进,不断提高。

2、本章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篇2:小学社团活动章程

一、社团组建

1、成立社团管理机构

以学生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首先,社团成立篮球社团管理委员会,设立社长、竞赛组长、裁判员等职能部门,学生通过自我推荐和相互竞选,选出了自己认可的社团社长、部长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学生为主的社团管理模式,组织管理社团的各种活动。其次,随着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篮球社吸引了许多学生的注意,同学们纷纷要求加入。随着社团的扩大,为了便于组织管理,社团决定在社团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各个年级的管理组织,确定每个年级的主要管理人员,进行年级日常社团活动的管理监督,完善了社团的管理机构。

2、制定社团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任何一个团体有序发展的保障。学校团委在为篮球社团配备指导老师,鼓励学生能自主开展社团活动的同时,也督促和指导社团制定社团章程,建立和完善社团自主管理和发展的运行机制,完善社团成员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社团评审制度,为社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证。

二、社团活动开展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作为校园学生最爱活动项目之一的篮球运动,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很大的比重。篮球社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以学生为本,从教育学生,服务家庭的角度思考活动的组织方法。

1、开展校园社团活动

学生自主管理,拓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社团是学生组织,以学生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所以,在社团活动的制定,组织,开展等各个环节的准备,实施时,我们都尊重学生的意见,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等能力。学生通过自主管理,开展了篮球技能大赛,三人篮球赛等校园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2、发展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是二期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在社团活动中,我们紧紧把握着这一理念,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社团活动。如:篮球技能大赛来源于美国NBA技能大赛,但由于学生篮球技术的差距,我们无法照搬NBA的操作,于是,通过调查研究,详细了解了学生对NBA技能大赛各个项目的欢迎程度,然后,结合社团的实际,对某些项目进行改良,从而制定了适合学生开展的篮球技能大赛规则。篮球三人对抗赛的规则也是经过社团委员会结合同学实际情况,深思熟虑后推出的。这些活动规则的推出使活动更适合学生比赛,活动的举办也更成功。通过社团——这一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个到了培养和发展。

三、问题和思考

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保证社团良性发展

篇3:小学社团活动章程

当前, 高等学校章程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并接近完成, 很多地方也同步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 如上海、青岛、杭州、深圳等地, 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 对中小学章程建设的重要性及一些相关问题, 还存在模糊认识。

所以, 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 首先要破除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 针对“中小学没有必要制定章程, 有没有章程都一样运行和管理”的看法, 学校应明白, 章程作为独立办学主体的标志和登记事业单位法人的法定条件, 是学校依法办学、实施管理最为直接的依据。因此,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首先应从制定章程抓起。二是, 针对“章程应主要依靠主管部门, 学校只是被动落实主管部门的要求”的看法, 学校应明白, 章程应承载学校校长、教师作为办学者对学校宗旨、定位、发展路径、办学特色的共同认识, 反映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传承。因此, 章程应当由学校主动做, 才会有特色、符合学校的需求, 校长、教师都应当把制定章程作为自己的事, 主动参与。三是, 针对“对于中小学的权利义务, 法律和政策都有规定, 章程难于有所突破和创新”的看法, 学校应明白, 章程内容要符合法律和国家政策, 同时也要体现学校特色和改革精神, 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内, 学校仍有许多可以自主决策和创新的空间, 学校改革探索中形成的有自身特色的做法、规则, 内部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制度、共识等, 都可以通过章程予以确认, 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制度文化。而对于一名有教育家情怀的校长来说, 应当善于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方法转化为学校章程, 并通过章程建立学校独特的制度文化。

篇4:小学社团活动章程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章程 依法治校 路径探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提出到2015年全面实现高等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一校一章程”的格局。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高等学校章程建设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此外,各省市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的进度和力度也有较大差别,如浙江省、山东省、上海市、成都市等省市分别于2015年出台了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的指导文件。天津市教委于2014年制定了《天津市中小学依法治校指标体系(试行)》,明确将章程建设作为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一、区域中小学章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初步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章程建设的基本情况,笔者依托天津市中小学依法治校现状调研,就中小学章程建设和实施情况对391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并对天津市部分中小学的章程草案进行了文本分析,期望能以多种途径从不同方面发现中小学章程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困难,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1.章程建设推动主体对章程建设存在认知偏颇

就学校章程建设问题,笔者分别对天津市市区和郊县的多所中小学校长、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访谈。访谈中,虽然大部分访谈对象对开展中小学章程建设持支持态度,能够认识到相关工作对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建设现代化学校的重要意义,但也有部分访谈对象对中小学章程建设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差,概括来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认为中小学校没有必要制定章程。他们认为中小学的核心工作是教育教学,而且学校已经针对教育和管理各个环节分别制定了制度规范,没有必要再定章程。二是认为章程对中小学办学不重要。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学校应当制定章程,但章程对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没有直接作用,章程更多的时候是保证学校纸质规范完备,进而用于应对各种检查即可。三是不清楚章程要规定什么,不能厘清学校章程与学校具体规章制度的区别。持这种观点的人能够认识到中小学章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制定章程、章程中应该有哪些内容并不清楚。

2.中小学章程文本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较低

关于学校章程文本的调查显示,近25%的教师认为学校章程内容缺乏学校特色,内容千篇一律。为了充分了解中小学章程起草和制定的具体情况,笔者进一步对天津市部分中小学最新制定的章程草案进行了文本分析。分析发现,大部分学校章程虽然力争最大程度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但由于章程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使得章程在特色性、规范性、合法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瑕疵。例如:章程在阐述学校办学宗旨或办学理念方面存在语义重复、重点不突出的问题;章程在确定校长职权范围、教职工权利内容等方面的行文过于冗长,个别内容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不一致;将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混淆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另外,章程结构方面,行文的形式很不规范。总体来说,章程结构设计不合理、语句不够精简和表达不规范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学校章程的质量和章程作为学校“最基本的纲领性文件”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章程制定过程中民主性与公众参与度缺乏

关于中小学规章制定是否公开透明的调查结果显示,约20%的受访教师认为学校规章制定过程中透明性和参与性不够。结合访谈情况,以上问题主要体现在章程起草成员构成不够科学合理和起草程序过于单一两方面。一方面,中小学章程的起草和制定大多是校领导班子指定某个部门负责,而具体的起草工作甚至可能成为这个部门的某一位或几位教师负责;还有的学校则是由领导层负责制定章程。不论是那种形式,都忽略了章程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和知情权益。另一方面,个别中小学章程的起草、定稿、发布、实施等环节,没有征求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意见等利益相关主体的意见,使得章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乏多元主体的参与和监督。

4.章程实施环节各项保障措施不到位

学校章程发布实施后,部分学校并没有做好保障章程有效实施的相关工作,如对章程的宣传、学习力度不到位,造成学校师生不知道学校有章程;与学校章程配套的规章制度制定和调整不及时,使得学校制度规范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强。除学校自身原因外,学校外部政校关系、家校关系等尚未理顺,诸多不利因素形成合力,使得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制定的学校章程变成“一纸空文”,不能在学校办学中发挥作用。调查数据也说明,如何让章程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是中小学章程建设的关键性和焦点性问题。

二、中小学章程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

结合我国当前中小学章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既是法律政策要求,更是推进依法治校、实现中小学自主管理的突破口和有力抓手。

1.中小学章程建设是遵守法律规定和弥补现实不足的必然要求

我国《教育法》第26条明确规定,章程是设立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必备条件之一。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也明确提出,到2015年底实现“一校一章程”的格局。实践中,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包办教育的教育体制以及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和“普惠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中小学校在创建之初并没有制定章程,长期处于“无章办学”的“违法但合规”的运行怪圈中。“从总体上看我国学校章程建设工作,尤其是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工作,仍没有全面展开,离法律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仍有较大差距。”[1]

中小学章程建设既是法律的明确要求,也是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行政部门、校长等中小学章程推动主体应当充分认识到学校章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推进依法治校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中依法制定章程。中小学校应当以章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学校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从“学校管理”内生为“学校治理”,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学校品质。

2.章程建设是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抓手

中小学在推进依法治校过程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有法可依”,二是“如何治校”。其中,“有法可依”是“如何治校”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治校”是“有法可依”的目的和最终追求。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可依之法”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层面的“法”,即教育类法律法规;二是学校内部的“法”和“章”,即学校章程和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学校制定的校内规范体系。“有法可依”要求国家和学校层面的“法规”应当完善,实践中需要但没有的部分应当及时“立法”,已有立法但不能适应和满足实践发展需求则应当“修改和完善”。

一方面,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已进入“修改和完善”阶段。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教育法律一揽子修正案(草案)》,并于2015年8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首次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正式进入立法程序。据悉,教育部已于2015年年底就《教师申诉办法》等相关文件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征求意见。另一方面,学校校内规范应兼顾“建章”和“改制”。对于中小学而言,积极进行章程建设能够为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提供“校内法”依据,中小学以章程为核心,制定、修改和调整学校教学、管理等各教育环节的规章制度,明确学校依法治校工作如何开展,从何处着手、有哪些重点工作等,为中小学依法治校提供依据和抓手。

3.章程建设是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和实现自主管理的题中之义

章程建设通过理顺中小学治理过程中的“权力”分配与制衡,实现“权利”对“权力”的约束,有利于规范中小学内部决策机制和管理体制。

一方面,中小学章程的内容主要是从宏观上规定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明晰学校内部决策机制、管理体制和教学秩序,确定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等各个主体的权利(力)义务关系,让教师、学生等教育关系主体回归教学本身。此外,在章程的实施过程中,中小学校以章程为核心,制定、修改和调整学校教学、管理等办学各个环节和方面具体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促进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之间的内在规范性和整体协调性,进而通过规章制度的完备性和规范力推动学校形成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多元监督的现代学校治理模式,充分激发中小学校内生创造力的产生,全方位地提升中小学校的办学效益。

另一方面,中小学章程通过规范举办者、学校、校长等主体的责权内容,间接“隔离”了中小学校对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依附关系”,促进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行政观念,依法治教并遵循教育规律管理、监督和服务中小学校,进一步理顺学校办学过程中的“政校关系”,实现中小学校的自主管理,充分激发中小学校的办学积极性。

三、区域推动中小学章程建设的路径分析

中小学章程建设应当是由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力”和教育行政管理的“外力”有机结合推动发展。这里的“内力”和“外力”对于中小学章程建设的推动作用是动态的、互补的良性关系。一方面,当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学校章程建设以“内力”促“内生”的形式产生,即章程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自发的依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建章立制过程,有关学校章程建设的外部制度性规定主要起到辅助性的规范作用。另一方面,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初期,为了推动学校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教育行政管理等“外力”推动作用应当加强,从而弥补学校现代化发展“内力”的不足。

1.以外部制度的规范力倒逼利益相关主体重视章程建设

在推动中小学章程建设的过程中,各省市、区县应当在充分调研了解学校办学实际的基础上,采取“教育行政部门层级推动、校长具体负责、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模式,以章程建设的外部规范力和强制力倒逼相关主体重视学校章程建设。现阶段,为了合理、有序、高效地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以章程建设的外部制度和规范倒逼主体提升章程建设的认知,是为必要,更是必须。

首先,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层级推动为中小学章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并进一步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强制力提高了中小学章程建设的时间和地域效率。其次,在学校层面,要确定校长是学校章程制定和实施的负责人和第一责任人。在一定程度上,校长对学校章程的认识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章程建设工作的“成败”。最后,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当做好章程建设的动员、培训与指导等相关工作。如组织中小学章程建设的培训讲座、组织学校进行章程建设的经验交流、对学校章程建设进行实地调研和指导、在核准章程之前对学校章程文本进行初审等。

2.中小学章程制定程序应当体现民主、公开和参与原则

中小学章程的制定还可以具体细分为章程的起草、讨论、定稿、学校审议通过、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生效等环节。

首先,中小学章程起草小组应具备合法性权威。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升章程起草小组的合法权威,二是要提升章程起草小组的合格权威[2]。前者要求章程起草小组的成员构成、工作程序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后者要求章程起草小组的成员应当具备章程制定相应的专业知识,了解章程建设有关的法规和政策要求,掌握地方和本校章程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其次,中小学章程的制定应当体现“民主集中”的特点。中小学章程的起草主体是中小学校,校长是学校章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下设章程起草小组。在章程制定过程中,中小学校应当确保本校的师资、人员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而不是将章程制定工作全权委托校外第三方进行。学校章程制定成员应当覆盖学校管理、教学、行政等不同工作领域,并挖掘学校各方面的人力资源,适当吸纳具有法学类专业背景的教师、校外专家学者等参与其中,充分听取教代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会以及校友会等校内外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在保证章程起草符合民主参与要求的基础上,由章程起草小组对各方意见进行集中分析,拟定出内容全面、实践性强、合法规范的章程草案,进而按照法定程序审议和实施。此外,中小学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学校章程制定的过程,既有利于其加深对章程的认识,也为章程的有效实施和监督提供人文基础。

再次,在章程核准环节,中小学章程的核准机关要对中小学章程的文本和程序两方面内容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文本方面,一是看章程内容的全面性,二是看章程内容的合法性。程序方面,主要审查章程制定、审议通过的程序是否合法和规范。在章程文本的审核上,为了避免章程“千篇一律”和“毫无特色”,核准机关应当对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的内容给予一定的“宽严度”,在章程内容全面合法的基础上,应当允许中小学校自主确定章程结构,并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述。

3.中小学章程文本应当在合法、全面的基础上追求特色与规范

首先,章程是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保证学校正常运性的全局性、纲领性文件,应当在符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地方教育政策的基础上,对学校重大的基本问题作出全面性的规定。中小学校应当根据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在学校章程中明确规定学校办学理念和宗旨、权力划分和决策机制、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人事制度、师生权利义务及其保障措施、纠纷解决机制等学校重大基本问题。

其次,中小学章程应当具有校际差异,能够凸显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章程文本具有学校的个性化特色非常关键,这是发挥学校章程的引领性作用、创办特色学校的前提,有利于改变‘千校一面的局面。”[3]结合实践来看,办学特色一般在中小学章程的办学宗旨、教学理念、学校管理权力分配、章程结构、语言应用等方面得以体现。

最后,章程是中小学校制定的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基本法”,应当具备“法言法语”的基本特性,其语言和行文“应力求明确、规范、朴实,避免使用含义不清、不规范、口语化的语句,并且章程的条文应以完整的陈述句表述”[4]。章程文本用语、行文的专业性和规范化是保证章程实施效力和权威性的应然要求。

4.健全并运行中小学章程制定与实施的监督保障机制

首先,中小学章程制定环节的监督保障机制。具体呈现在以下两个环节:一是以制定主体的多元构成和民主参与实现对章程制定的事中监督;二是构建多方位、多角度的意见传递机制,不仅畅通“自上而下”的意思传递渠道,还要构建“自下而上”、“从外到内”的意见表达和民意反馈机制,让公众尤其是利益相关者能表达意见,且章程制定主体对于公众的意见表达有反馈。

其次,制定章程的目的在于实施章程,中小学章程建设的核心和落脚点就是章程的有效实施。章程的有效实施比章程制定更为复杂和困难,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等多个主体积极参与。学校章程难以发挥实效的原因之一是中小学自主管理和办学自主权难以落实。对此,地方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进一步转变职能,明确权力清单,在法律的框架下把应当属于学校的权力归还学校,让学校章程真正成为保障和实现中小学自主管理的“基本法”。其次,中小学学校应当章程发布实施后,及时围绕章程制定、修改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并让静态的制度规范“动起来”,让依章办学常态化。

最后,中小学章程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主要体现为对章程实施的全面和动态监督,具体体现为校内监督和校外监督的有机结合。校内监督方面,学校应当依托理事会、教代会等制度和机构,对校内规章的实施进行监督机制,确定监督主体、监督程序和处置机制等。校外监督方面,一是加大章程的公开力度和宣传范围,重视家长委员会等对学校章程实施的监督与意见反馈;二是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对中小学章程实施和依章办学的督导力度。继2012年10月《教育督导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国部分省市分别颁布了本地区的教育督导条例。据此,在区域推动中小学章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托教育督导对中小学章程制定和依章办学的情况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 陈立鹏.深入推进学校章程建设的思考[J].中小学校长,2015(2).

[2] 周晨琛.我国中小学教师轮岗政策的合法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5(8).

[3] 陈立鹏.区域推动中小学章程建设的北京经验[J].中小学管理,2014(12).

[4] 刘然.关于我国中小学法人章程建设的思考[J].学子,2015(1).

[作者:汪莉(1987-),女,内蒙古赤峰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篇5:小学合唱社团章程制度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社团名称:郾城区实验小学三连音合唱社团

第二条,社团性质:是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爱好唱歌的同学组成的学生社团。

第三条,社团的宗旨:三连音合唱社团本着旨在让天籁之声重返校园,对小学生进行听觉和乐感的培养,发展学生综合音乐素质,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渗透统一指挥,让学生能具有严以律己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通过练唱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弘扬合唱艺术,活跃社团文化,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第四条,社团的任务:

(一)组织社员开展以合唱为主的多种学习活动,以提高社员的声乐演唱技巧、音乐素养、舞台表演等专业技能,培养社员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演出、比赛等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加强艺术、文化、信息和思想交流,扩大社团的影响,创建并弘扬学校的人文精神;(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及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兴趣,推动学校精神文明与校园文化建设。

第二章 日常活动

第五条,社团的活动时间、地点:

(一)社团的活动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课外活动。

(二)社团的活动地点:合唱教室。第六条,社团的主要活动内容:

(一)演唱的技巧,合唱的声音、音准等方面的训练;(二)分析并演唱中外小学生优秀合唱作品;(三)赏析中外经典合唱作品,了解合唱发展史,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四)合唱声部和谐能力的培养,声部间平衡和配合以及音色的调配等技巧训练;(五)开展音乐会、艺术节等交流、演出、比赛等活动。

第三章 社员

第七条,社员入团条件:

(一)拥护并自愿遵守社团的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二)热爱合唱艺术,积极参加社团的活动;(三)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尊师重教。

第八条,社员的入团程序:(四)采用自愿报名参加的方式;第九条,社员的退团程序:

(一)新社员在入社一个月内,为试学期,通过学习培训后,由老师行考核决定除名或转正;社员参加演出或比赛时,由指导老师根据歌曲艺术要求及团员综合素质进行挑选;(二)正式社员在一学年内不得随意退社,如中途退团必须经指导老师审查通过,方可退团,否则以违纪,接受学校相应处分;(三)社员入社超过一学年后,退社要提前两周添写退社申请,由指导老师、签字后,方可退社;(四)对违反社团的章程、各项管理制度及无故缺席累计达三次者将被勒令退社,并接受学校处分。第十条,社员的权利:

(一)社员享有发言、表决、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二)社员有权了解章程、组织机构,对社团的管理和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三)社员享有参加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优先权。第十一条,社员的义务:

(一)遵守社团的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注重个人品德修养,为社团树立良好形象,维护合唱团的权益;(二)执行社团的决议、支持社团各项工作,接受指导老师的领导,完成社团下达的各项合理工作或任务;(三)社员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尊重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劳动,积极参加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二条,社团成立了管理委员会,设指导教师1名,社长1名.第十三条,社团管理委员会成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热爱社团,愿意为社团奉献;忠于社团,忠于本职工作,团结合作,工作积极认真,服务同学;

(二)具备管理的经验,熟悉校规校纪,有一定的组织、策划、管理等综合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领导魄力;

(三)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同学中有良好的评价,具有威信和影响力,在校期间未受过学校的处分。第五章 请假及考核制度 第十四条,管理办法:

(一)迟到、早退10分钟以上按旷课半节处理;(二)对无故迟到三次,折合为一次旷课;(三)一学期内旷课两节者,给予处分,开除社团,接受学校处理;(四)一学期内,如极特殊情况,请假不得超过三次,三次以上均按旷课处理。

社团的奖惩制度 第十五条,评优条件:(一)本社团成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团结同学,学期活动全勤(除请假外)者,均可参加优秀评选。

第十六条,评优考核办法:

每学年根据社员活动考勤、活动表现、学习成绩等成绩,并结合社员投票、指导教师评定等评出优秀社团干部、优秀社团工作者、优秀社员及社团突出贡献者等奖项,并颁发相应的奖状证书,如无符合要求的取消奖项。如有下各项情形之一,予以处分或开除社团:

篇6:5、城关小学航模社团章程

为贯彻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主动发展,城关小学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社团活动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相信每一个人的潜力,给每一个成员创造自信与成功的舞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倾听的能力。通过社团用一种全新的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素质修养得到提升,健全的人格道德和心理品质得以塑造。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社团的名称:城关小学航模社团。

第二条 社团的性质:是在校德育处的领导下,由爱好航模的同学组成的学生社团。

第三条 社团的宗旨:以培养社团成员动手动脑的能力,丰富社团成员的课余生活,陶冶社团成员的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宗旨。

第四条 社团的任务:

航模活动是一项集科学性、趣味性和体能性于一体的科技特色活动,通过此项活动提高社团成员航模理论与实践水平,增强社团成员航模兴趣与了解程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丰富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五条 社团的价值:

(一)航模活动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抓住青少年都喜爱航模活动这一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社团成员幼小心灵里就会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二)航模活动能提升社团成员的科学素养。开展航空模型活动需要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能力的支撑、科学方法的探索、科学意识的渗透、科学品质的培养。

(三)社团成员通过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二章 日常活动

第六条 社团的活动时间、地点:

(一)社团的活动时间:每周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

(二)社团的活动地点:科技活动室。第七条 社团的主要活动内容:

(一)利用社团活动时间学习航模理论,分组动手制作航模并进行试飞。

(二)组织培训会。聘请专业老师进行讲座指导,组织社员参观航模馆。

(三)到图书馆、阅览室进行资料收集,了解航模的发展史,学习航模的相关知识。

(四)到周边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学生市民对航模知识的了解情况。

(五)定期举办航模研讨会,举办航模成果展览。

(六)参加各级别的航模比赛。

第八条 社团的活动纪律要求:

(一)每次活动,无特殊情况必须按时到达活动地点,并携带记录本等学习用品。

(二)听从指导老师与管理人员的安排。

(三)按时完成所学的航模等内容。

(四)爱护训练场地的设施。

第三章 规章制度

第九条 规章制度

1、爱护活动室的一切设备。

2、保持活动室的卫生干净整洁。

3、社团成员按时参加活动,杜绝无故缺勤。

4、服从社团统一管理,听从辅导老师安排。

5、在允许的范围内多帮助学校其他社团完成相应任务。

6、积极完成教研室、科普馆下达的各项任务。

7、充分准备积极应当县、市、省等各级相关比赛。第十条 社团结构及人员构成制度

(一)社团结构:由辅导员老师、社长及全体社员组成。

1、由社长领导社员进行日常的工作,对本社团各项事物进行领导、管理,并组织社员定期召开小型研讨会,对本社团内外各项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不断指出社团内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正。

2、社长对本社团的各类文件和社员档案进行整理、掌管,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的同时应协助社长做好各项策划,组织宣传工作和落实具体策划的实施。

3、指导老师:社团指导教师指导社员完成相关社团活动。

(二)社团成员的吸纳与裁退

1、社员的吸纳原则:热爱科学,对航模感兴趣,动手能力强,乐于奉献,以集体团队利益为重。

2、社员的裁退:不遵守本社团章程及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损坏社团形象,屡次无故不参加社团活动,不完成社团任务等。

(三)社员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社员有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有对社团进行监督的权利,社员有被荐权,有参加比赛和展出科技成果的权利。

篇7:社团章程滔河乡黄龙庙小学

书画社团 章 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名 称 黄龙庙小学书画社团。第二条 组织性质

黄龙庙小学书画社团是学生实现发扬书画艺术特色,弘扬书法、绘画艺术文化魅力,并在校领导和校团委的指导帮助下的全校学生兴趣爱好社团,隶属于学校团委社团部,接受校团委的领导与监督.不属于任何校外团体的分支或附属机构。

第三条 宗 旨

黄龙庙小学书画社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有书法、绘画等兴趣爱好的同学创建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发现学生特长,反映学生兴趣,参与学校的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在书法、绘画等诸方面全面发展。

第四条 本社的任务是:

(一)坚持以发扬学生书画特长,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以书法、绘画为特色,发展同学们的书画优势。

(二)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书画艺术的表现能力和鉴赏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三)加强同其他学校社团的联系与交往,达到扩展学生活动范围,开阔知识视野。

第五条 社团管理的原则: 严格管理,积极引导,稳步发展。

第二章 社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凡承认本社章程,通过申请加入本社,经过本社批准均可成为社员。书画社社员为本社团体社员。

(二)社员对书画社工作具有批评、建议、咨询和监督的权利。社员对社团其他成员具有监督、建议和批评的权利。

(三)社员有参加书画社主办或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各项活动的权利,并有享用书画社提供的允许的条件和设备的权利。

(四)社员有向书画社反映,或通过书画社向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社员在学习、工作、社团活动等方面问题和改进措施的权利。

(五)社员有维护本社利益和名誉,为本社服务的义务。

(六)社员有退社的权利。

(七)社员有遵守本社章程,享受章程所规定的权利,执行本社决议的义务。

第三章 书画社组织制度

(一)本社团设立书法组和美术组等机构。

(二)本社团配有专业的指导师4名(书法、绘画各2名),由团委聘任。

(三)书画社团设领导机构组织如下: 责任领导:姬国芬

社团负责人:陈兴才、王成华、杜龙胜 辅导教师:李

芳 蔡治琴 王桂梅 第四章 书画社工作制度

(一)流程制度:

(1)书画社团在每学期初制定社团工作计划,并交于社员整理后交于学校审核把关。经各方通过后方可执行。(2)社团开展活动前,应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讲明缘由、时间、地点、经费等问题。经学校通过后方可执行。

(3)社团在活动完毕后,须及时向学校总结、汇报工作,同时将活动和资料一式三份交于团委存档。

(4)社团应积极完善活动制度,开展有效可行的活动,充分调动社员积极性,以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5)书画社领导机构应积极完善社内活动,真正履行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活动的职责。

(二)财政制度:

(1)书画社凭正式发票向学校报销。发票背后须写明具体用途、经办人,发票由后勤处收集。

(2)社团在包含报销的活动进行完毕后,须进行财务总结与预支核算。(3)书画社社团活动用品的购买,采取社团领导记账制。

(三)档案制度:

(1)本社活动总结交于学校存档,总结中要求有活动方案的总结。

篇8: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的问题与途径

一、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校章程是学校全面实行依法治校的关键, 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是提高学校管理规范性与科学性、凝练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早在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就明确提出学校要制定章程, 依法按章程自主管理。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更是对学校制定章程的目的、意义、原则、程序及有关要求等进行了全面规定。明确指出, 学校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的理念;要提高学校章程及制度建设质量, 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国包括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依法治理。可见, 加强学校章程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章管理, 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 是当前广大中小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依章办学意识淡薄, 认识不高

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对章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尤其是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尊重学校章程, 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发号施令, 强迫学校“唯上”, 干扰学校按照章程制度办学。二是学校依章办学意识淡薄, 一些中小学校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制定了学校章程, 但并未将章程真正投入使用。

2. 制定过程流于形式, 效用不强

学校章程制定理应是学校法人在《教育法》规制下进行的一种自发行动, 但不少中小学的章程建设活动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起和推动的。这种具有极强行政化意味的章程建设推动机制使得部分学校是在被动参与, 旨在完成行政任务, 从而使学校章程建设活动往往成为一种“面子工程”。在学校实际管理过程中, 极容易产生章程与学校各项制度之间“两张皮”的现象, 章程中写一套, 实际管理中又是另一套, 章程的效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

另外, 不少中小学校在章程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公开透明的民主参与机制, 从而影响学校章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用。部分学校在章程建设中虽然也吸收了一部分基层教师参与章程建设活动, 但还是由学校的“主要几个人”在“操刀”, 大部分的利益相关者如教师、学生等没有实质性地参与其中, 无法反映自身的思想与诉求, 从而导致章程的认同度不高、效用不强。

3. 制定程序不合要求, 保障不力

一是程序不合要求。“章程应该如何制定, 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章程应具体到什么程度、如何在保证原则性的同时加强可操作性”“制定章程时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等, 这些涉及到章程的审批、运行、修改等程序, 这些内容与程序应该有严格的规定, 但不少学校对这些要素的处理很模糊, 很多时候, 制定出来的章程没有审核和审批程序, 影响了章程作用的发挥。

二是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学校章程建设涉及到法律保障、队伍建设、建设策略、监督机制等, 而这一些在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中都缺乏明确的保障。尤其是监督机制十分缺乏。当前, 目前学校章程的制定出现了“各自为战”“一哄而上”的现象。不论是在学校外部还是学校内部, 都没有对学校章程的监督程序及体系。在学校外部, 章程制定后,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如何监督和保证章程顺利实施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学校内部, 对章程建设的监督工作同样不够重视, 没有明确学校章程的监督主体和监督形式, 因此对章程建设情况很难做到实质性的监督。

4. 文本拟定有待规范, 个性不足

不少学校的章程文本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 而这些问题便直接影响到章程的质量和章程的严肃性。例如:有些学校章程中没有指出学校的办学规模, 没有写明章程的修改程序。更有甚者, 一些学校章程条款出现了与现有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有些学校章程中还存在语言表述不规范的问题。学校章程作为规范性的文件, 其语言运用应力求明确、规范、朴实, 避免使用含义不清、不规范、口语化的语句, 并且章程的条文应以完整的陈述句表述。但目前章程条文的语言运用却不是十分规范。同时, 不少学校的章程文本还存在内容陈旧、修改不及时、脱离学校办学和管理实际的现象。另外, 不少学校的章程, 由于受到统一格式 (各地推出的章程范本) 的影响, 内容雷同, 缺少学校个性。

三、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的途径

1. 提高认识, 依章办学

加快我国学校章程建设步伐, 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任务。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要带头尊重学校章程, 带头支持学校依照章程自主办学, 要彻底改变随意发号施令的习惯, 变“按照上级指示”办学为按照章程自主办学。学校要增强依法制定章程、依据章程自主办学的依法办学意识, 强化学校法人地位, 不断增强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 提高依章办学的自主性。要加大章程宣传力度, 提高各方对学校章程地位和价值的认识, 大力宣传学校章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设章程制订和依章办学的良好氛围, 为学校章程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2. 优化策略, 提高质量

一是强化行政主导, 寻求专业支持。没有政府部门的主导, 学校不会制定章程;没有专业力量的支持, 学校制定不好章程。学校章程及现代学校制度工作的深入开展, 需要政府 (主要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主导和专业的支持。政府主导, 可以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进程;专业的支持, 可以摸清学校章程的建设规律, 找到学校章程的建设方法, 有效地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

二是优化顶层设计, 强化系统推动。学校章程建设乃至现代学校建设不应该只是个别学校的单独行为, 它的建设与推动需要政府主导、顶层设计、系统推动, 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协调统一, 需要强化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按照“规划起步———制定章程———梳理学校制度———促进特色发展———形成评价体系”的思路, 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三是以点带面, 分步推进。学校章程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是因为人们对章程的认识有差异, 二是每所学校章程建设的起点不是整齐划一的。在章程制定过程中, 要注意以点带面, 逐步推进。可以先从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挑选校长理念比较先进、学校各方面基础比较好的学校作为章程建设的试点单位, 进行重点指导。然后, 通过宣传及辐射作用, 带动各校一道开展章程建设。

3. 完善机制, 强化监督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中小学校 (园) 长的情况和需求, 基于校 (园) 长自身的基础与能力水平, 进行分层分类培训, 按需施训, 有效提升校长、书记的法制意识、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使之成为与依法治校理念相匹配的管理者, 从而有效地推进学校章程建设。

二是完善监督机制。一方面教育督导应将依章办学作为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进行常规性的督导工作;另一方面学校所在的社区、家长委员会也应积极参与到对学校依章办学的监督中来, 认真履行相应的监督职责, 帮助学校依章程办好学;同时第三方机构也可以参与到对学校依章办学的监督中, 对学校进行客观中立的评价监督。而在学校内部, 也要重视对章程建设工作的监督, 要制定相应的监督程序, 确定监督主体、监督方式、监督内容细则、监督反馈方式等多方面内容。校内监督与校外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 才能保证学校章程建设的监督力度, 切实促进学校章程建设的发展。

4. 明确程序, 规范文本

一是要明确规定学校章程的制定原则和规范程序, 确保学校章程的制定和落实在法制轨道上进行, 学校章程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对一些具体的操作规定, 尤其是涉及到具体的奖励和处罚措施, 一定要在国家的上位法律中找到依据, 真正做到“于法周延”。学校章程的制定一定要明晰章程的重点难点, 明确校长、教师、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强化章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让大家“想用”;强化章程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让大家觉得章程“可用”;简政放权, 优化章程的运用环境, 让大家觉得章程“管用”。

二是要拟定文本范本, 规范章程语言。对学校章程标题、正文标题、各条序号、正文内容文字字体、字号、行距等都作统一规定, 让学校章程从形式上看起来更严整。明晰学校章程结构, 规定学校章程内容, 使学校章程结构完整, 内容充实。对章程的语言表达、内容表述要琢磨推敲, 做到行文流畅、表达准确、内容繁简适当。

上一篇: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下一篇:《贾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