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综述

2024-05-09

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综述(共6篇)

篇1: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综合与评述

摘要:进入21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综合了当今教育界对探索与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几种主流观点,观点有所区别,也有共性的一面,因而,理清思路,了解这些方面对目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 文化熏陶 心灵情感沟通 榜样示范 学生社团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积极探索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以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一直以来,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注重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是连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社会实践切身感受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如同一支号角,唤起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其次,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成才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到自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者,他们从内心深处信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将大大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发奋成才的积极性。

二、注重文化的熏陶作用

文化的熏陶作用主要从两个方向来讲,一种是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另一种是活化传统的文化资源。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补充,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实践环节。

首先,通过营造校园文化的氛围来体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人可以创造环境 ,同时环境也可以育人。校园文化有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具备的无形和有形的功效,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良好的校园环境,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会内化成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不仅对学生的学校生活有着影响,而且会持久地影响到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

其次,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体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不断激发自身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不断经受校园文化活动的磨炼,可以造就学生坚强的意志。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自立自强的高尚品质和献身精神。

(二)活化传统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大力宣扬我国传统的文化资源。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讲: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永远不变的主题。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丰厚的爱国主义资源,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深人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爱国之志,具备报国之才,进而有实际的、自觉的效国之行;自强不息是思想政治教育不灭的灵魂。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民族振兴为己任,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工作中去;以德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道德品质不仅是自身素质的基本构成条件,而且是自身成才的内在动力,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求真务实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精髓。要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培养他们的求真精神、务实态度,以避免造成他们重表达、轻能力,重浮华、虚实际的不良风气就显得极为重要;以道制欲是思想政治教育结论的实效性。要积极引导学生用传统美德来修身,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抵制封建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袭。

(三)校史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校史教育容易得到大学生的重视与认同,并能够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融入校史教育的心理学思考。

首先,运用心理定势。高校教育者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定势,在新生入学时做好校史教育。

其次,利用从众心理。高校教育者要善于营造从众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校史中与校园主题相一致的好人好事,使大学生在校史教育环境中受舆论影响,自觉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心灵情感的沟通作用

这一类的观点主要从加强健康教育以及注重情感沟通的特殊效应两方面来讲。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是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首先,统一思想,组织保证,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地位。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并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增强实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全方位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切实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情感沟通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教育要做到情中有理,理中蕴情,情真理切,情理交融,思想教育才会收到实效。

首先,关心爱护学生注重感情投资。一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对大学生充满爱心,倾注深情。处处体察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其次,运用语言艺术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思想教育应有真情实感,应当情理交融。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进入角色,体察受教育者话语中流露的情感。

最后,信任激励学生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善于运用信任这一情感因素,激发大学生确立和保持勇于进取、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抓住大学生自尊心强的心理,及时予以有效的激励,这样可以使大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原动力。

四、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优秀校友的典型示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一方面优秀校友的典型示范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在校学生最为亲近的榜样,另一方面优秀校友的典型示范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建立校友工作网络,广泛收集校友事迹。建立健全的校友联系渠道和完善的校友信息库是开展校友工作的前提,是开展优秀校友的典型示范教育的基础。

其次,大力宣传校友事迹,在不同方面进行优秀校友的典型示范教育。要大力宣扬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优秀校友的典型示范教育。

五、注重学生社团的组织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学生社团是学生按兴趣自愿组织的学生群体,具有群体内部的趋同性,和兴奋点的一致性,思想政治工作将社团作为第一环节,通过社团再影响到具体的学生个体可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选派得力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教师要在业务和思想两方面关心社团活动,指导和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活动。

其次,着重做好社团骨干成员的工作。思想教育要把握好社团骨干成员,利用他们的优势把握社团成员的思想状况,并通过他们开展有社团特点、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六、注重网络媒介的宣传作用

这种观点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出发,重点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在揭示网害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问题,提出了预防性措施和相应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个人素养教育,提高思想防范能力;其次要加强网络规范管理,提高网络思想教育传播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增加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再次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力度,适时调整教育方式;最后,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站。

七、注重军事课程的教育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一方面普通高校的军事教育课程既是国防课,更是政治课、德育课,在其中高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严肃生动,紧张活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潜移默化地升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由于军事课教学能够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军地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尤其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相结合,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时代性特征,是当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八、注重就业指导的服务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一所学校的学生,毕业时找不到工作,思想教育讲得再多,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只有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

首先,就业教育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锻炼自己;其次,将就业指导列入教学计划,安排有就业工作经验的老师讲课;再次,开办就业指导讲座,组织就业报告会。

九、注重红色教育的感化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红色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 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红色教育的方式有红色旅游、欣赏红色经典、开设红色网站、演唱红色经典歌曲等,可以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主动参与中受到熏陶。红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传统教育方式单

一、呆板, 受教育者易产生厌倦情绪,时效性不强,而红色教育直观生动、感染力强, 通过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听故事、唱红色经典歌曲等,让大学生在现实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弥补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这种方式富有趣味性、新颖性、教育性,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红色教育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功能,红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功能,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学生更具体、更深切地体会和领悟爱国主义的情怀。

十、注重班级学风的同化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学风是校风的重要体现和核心内容,是大学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培养优良学风既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要建立一套加强学风建设的制度。如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制度、教考分离制度、学生科研奖励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评学制度、“双专业、双学位” 制度等。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细胞,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开展以班级学风建设为基础,以 “稳定、就业、考研、竞赛” 为中心内容,以抓晨读、晚自习、晚熄灯为举措的学风建设活动,并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班级学风建设评估办法。这样既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努力成才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最终为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经过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与探索,优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育人网络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向纵横方面、宏观微观领域不断拓展的过程中,构建起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育人体系。在此基础上,广大学者一致认为以社会实践为平台,不断优化教学形式,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校园文化,提高教师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质的提高的必然之举。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为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理论结合实际,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 【4】、《大学生心理教育》,莫雷主编,济南大学出版社,用户名:nj0282,密码:sydxhd、5 1995

篇2: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综述

近年来,面对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新设备新技术广泛应用、大规模建设加快推进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兰州局党委按照部党组政治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总体要求,确定了“重基层、抓基础、强基本”的工作思路,着眼于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加强党支部先进性建设两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在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为又好又快推进全局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坚持抓引导,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的方针,通过抓理论武装统一干部职工思想,抓宣传教育凝聚干部职工力量,抓思想疏导稳定干部职工队伍,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全局又好又快发展打牢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理论学习同改革发展实践结合起来,开展了“学习十七大精神,创新发展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电视论坛和专题访谈,组织58名处级领导干部谈认识、讲思路;召开规范安全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建设节约型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共享改革成果等5个专题座谈会,就影响全局发展方面的21个问题进行了重点研讨,交流发表研讨文章135篇,努力使科学理论转化成为促进和谐铁路建设的实际行动。

二是强化宣传教育。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安全运输生产的全过程,紧紧围绕提速调图、增运补欠、抗击冰雪、抗震救灾、确保奥运安全等工作重点,采取编发宣传提纲、组织演讲比赛、深入现场发动等形式,开展“百个班组安全经营形势任务宣讲教育”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450多场,做到思想工作上一线、进班组、到人头,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干部职工攻坚克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强化思想疏导。针对近年来维稳工作中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交织、企业问题和社会问题交织、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交织的复杂局面,始终把思想疏导的侧重点放在抓好职工思想引导和解答热点、难点问题上,放在维护稳定措施的督促落实上,组织开展了千名职工思想大调研,通过座谈了解、问卷调查、重点走访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改革政策实施中的解释工作。进一步畅通情况反馈渠道,建立了局机关、站段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努力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坚持抓班子,着力提升干部素质 把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龙头”工程和重要保证,坚持以能力素质和作风建设为重点,着力在完善制度、优化结构、改进作风上下功夫。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全局生产力布局调整后领导班子建设面临的新情况,修订完善了《兰州铁路局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实施办法》和《局属单位创建“四好”班子考核评价办法》,在全局深入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根本,重新修订了“三重一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做到在重大问题决策上注重质量,在重要项目安排上严格把关,在重要干部任免上选准用好,在大额资金使用上依法合规,以制度保证班子和谐,以班子和谐促进全局和谐。

二是优化队伍结构。认真贯彻部党组《关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加强和改进铁路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在主要运输站段和辅业单位的52个班子中实行了党政正职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换届到期的11个班子进行了调整,岗位交流19人、调整加强 26人,具备了换届条件;给28个主要运输站段配备了30岁左右的站段长助理36人;对全局主要运输站段领导班子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提拔使用36人,调整不在状态的班子成员11人、站段长助理7人。目前,全局28个运输站段班子和局机关业务处室全日制大学本科生占到36.6%,平均年龄42.5岁。

三是狠抓作风转变。坚持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领导干部的形象标准,抓住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三个关键,制定了《兰州铁路局领导干部作风督查考核办法》和《兰州铁路局领导干部包保及下现场作风写实考核办法》,对站段和局机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下现场情况进行随机抽查核实,对突出问题在《兰州铁道报》上公开曝光。今年以来,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各级领导干部运输安全工作状态进行督导,共核实干部写实939人次,核实问题2524件,跟踪整改745次,通报作风不实干部56人次,对安全管理失职失责的6名站段班子成员给予撤职处理,对32名管理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

三、坚持抓支部,着力发挥党员作用

针对新时期、新情况、新变化,坚持把加强党支部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程,按照“党委抓支部、支部抓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先进性。

一是开展党支部建设大讨论。紧紧围绕回答好“提高生产一线党支部战斗力的保障是什么”、“ 基层党组织根植于运输生产一线的基石是什么”、“解决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党支部建设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是什么”四个核心问题,在全局开展了党支部建设大讨论活动,党群干部、行政干部、党员群众从不同角度、不同经历谈体会、谈感受、提建议,局报社、电视台共专题报道146次,营造了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浓厚氛围。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实施了党支部“减负”工程,全局党群部门共清理文件79个,清理活动30个,党支部的“表、簿、册”整合为4项,“减负”达35%。

二是开展党支部工作大调研。采取全面调研和蹲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组织3个调研组对运输一线111个党支部进行全面调研,局机关党群干部和运输站段党委副书记对生产一线38个车间党支部进行蹲点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对部分支部工作弱、支部书记能力差的党支部进行了帮教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将调研活动进一步延伸,组织开展了“选树典型、分类指导、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活动,从班子建设、支部建设、党员无“两违”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总结了9个单位党委和7个党支部的先进典型做法,解剖了4个站段和3个车间存在的问题,使全局广大党员干部从先进典型中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

三是开展党支部活动大竞赛。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内立功竞赛活动。比如,在去年“4•18”大提速中,开展了“续战40天保安全立功竞赛”活动;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开展了以“保安全、保畅通、保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主要内容的“三保一迎”主题活动,28个运输站段和局党委部门40名干部蹲点党支部,调研支部工作,指导活动开展,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安全生产的主战场上站排头、当先锋。今年,围绕“抓作风,强基础,保安全,迎奥运”活动,以提高党员技术业务素质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保安全立功竞赛160场次,培养选树了一批安全生产的先进典型和技术业务的骨干能手。

四是开展党支部书记大培训。结合每名党支部书记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制定了《全局党支部书记培训方案》,分类进行培训。对无行政工作经历的专职党支部书记,采取到行政岗位挂职、指定专人帮带的方式进行挂职培训;对支部工作经验不足的专职党支部书记,采取到先进支部与支部书记同工作、同学习、同生活的方法进行跟班培训。去年以来,已安排77名一线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挂职培训和跟班培训,对运输站段和公检法、辅业系统543名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集中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了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素质。

五是开展党员“两违”大整治。把现场作为党员发挥作用的阵地和构筑“安全屏障”的关键,在全局开展了“党员无„两违‟”活动,把减少、杜绝党员“两违”,带动身边职工无“两违”,作为三个递进层次,结合安全反思检查,组织党员带头开展查摆反思和问题整改,做到作业无违章,身边无事故。局党委建立了党员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在试点的基础上,正在向全局推开。站段党委对本单位的党支部、党小组进行分类排队,并分层次、分阶段制定了目标。“党员无„两违‟”活动开展以来,党员“两违”下降4.01%,职工“两违”下降2%。

四、坚持抓民生,着力改善职工生活

按照“共建和谐兰铁,共享发展成果”的工作思路,针对生产布局调整后职工两地分居、通勤、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组织开展了“十项解困”专题调研,千方百计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职工共享和谐铁路建设成果。

一是全面落实“三不让”承诺。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自2006年全面启动落实“三不让”承诺工作以来,大力开展助困、助医、助学活动,努力落实“不让一个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的庄严承诺。仅2007年,全局“三不让”支出总计达2500万元,对4139户次各类困难职工给予了大病救助和临时困难救济,救助金额261万元;启动“金秋助学”活动,帮扶困难职工子女就学1730人,发放助学金227万元;对全局11505人次患病职工给予医疗互助保障补偿,补偿金额918万元;为基层站段下拨困难职工定期补助金533万元。今年以来,又通过深入调查摸底,进一步完善建档困难户1910户,助困7581人次(含站段),支付困难补助金426万元;助医4965人次,支付医疗互助保障补偿金455万元;助学1758人,发放助学金近370万元。

二是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坚持节日送温暖与日常送关怀相结合。今年元旦、春节期间,路局筹资900余万元,对困难户、离退休人员、遗属、劳模以及伤病职工等进行了集中慰问。各基层单位也筹资1090万元开展了慰问活动。同时,结合阶段性重点任务,适时开展“送温暖到一线”、“送清凉送关爱”等活动,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慰问,送去面粉、大米、食用油、肉以及水果等慰问品,把各级党组织对广大职工的关怀送到一线,送到家庭,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称赞。

篇3: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综述

一、国外有效教学标准研究

(一)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进展

从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来看, 国外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对教师品质特征的研究, 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末

在这一时期, 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询问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管理者指出被认为的优秀教师身上的品质和特征, 这些特征和品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 如个人外表、魅力、整洁、善良和亲切、智力、机智、开放、热情、幽默等; 二是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和品质, 如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 教学能力强, 学科知识丰富, 教学的适应性, 等等。然而, 仅是对教师人格特点的研究不能解释教师的这些人格特征是怎样影响教师的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的, 也就是这类研究忽视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 尤其是忽视了教师的课堂行为。

第二阶段: 对有效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

对有效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被称为“过程———产品”的研究, 通过研究具体的“教学行为 ( 教学过程) 与学生的学生成绩 (产品) 之间的关系 (Brophy &Good, 1986) ”, 来探究那些能够引起维持并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的教师行为。通过这些研究, 得出了许多有效教学的特点, 如20世纪70年代, 研究人员发现有效地管理教学时间能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斯托林斯等人的研究发现, 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的学生比那些被要求自学或或经常参加非学术活动的学生获得的进步更大。索尔的研究证明, 小学生在教师有序组织下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能学得更好。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由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许多与学习本身和促进学习有关的心理概念、心理规律、心理过程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如加涅的认知心理学,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等。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就是将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了学生以及学生如何学习上。因而有效教学研究也从教师的教学行为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上, 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通过学生的认知、态度、自我调节等中介过程起作用, 而不能直接控制学生的学习结果。

总之, 这一阶段, 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师的教学行为, 研究结果发现,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结果呈相关性, 因此, 不同的教学行为其导致的学习效果也不同。

第三阶段: 对有效教学的综合研究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上个世纪末以来, 有效教学的研究进入繁荣阶段, 研究的思维视角也从单一走向了多元化。此时的研究不仅限于对教师品质或教师行为的研究, 而是从多个视角来研究有效教学, 如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还将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因素纳入有效教学的研究中, 并且不同的国家针对有效教学研究创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有效教学标准体系, 为我国有效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标准体系的设立提供了范例。

(二) 国外有效教学标准研究

国外有效教学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这些国家研发的有效教学标准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制定的, 通过制定各个发展阶段的教师应该达到的标准, 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教师只有了解自身的不足、明确自己的目标, 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教学行为, 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1. 美国有效教学标准研究

在基础教育阶段, 美国当前最具影响力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有两个: 一是由罗兰·萨伯 (Tharp. R) 领导的芝加哥大学“教育、多元化、卓越化研究中心 (GREDE) ”研发的5项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 二是由夏洛特·丹尼尔森 (Danielson C) 于1996年负责开发的“专业实践构成框架 (components ofProfessional Practice) ”。

罗兰·萨伯领导的“教育、多元化、卓越化研究中心 (GREDE) ”隶属于美国联邦教育部, 其研究以维果茨基的社会结果论为基础发展有效教学准则。该研究站在了多元化的视角之上, 考虑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差异, 因此他们制定的标准强调各地区的广泛基础, 同时达到标准的具体活动和策略也会因时因地地发生一些变化。“这些标准可以用于不同的年级, 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科领域, ”每一条标准还有具体的指标, “以揭示他们的行动要素, 以及对教与学产生的功能。”GREDE制定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在实践过程中颇受好评, 并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的欢迎。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包含五项一级教学标准: 一、师生共同合作 (Joint productive activity , JPA) , 二、发展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素养 ( Developinglanguage and literacy across curriculum , LLD) , 三、意义生成: 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meaning making: connect teaching with studentslife) , 四、培养复合的思维与技能 ( cultivating complicated thinking) , 五、开展对话教学 ( teaching throughconversation) , 这五项标准针对教师的行为都有详细的一般性陈述, 教师可以通过参照这五项标准不断地实践、反思、互动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以趋近理想的、有效的教学。

美国第二个更有影响力的有效教学标准是由夏洛特·丹尼尔森研发的《专业实践构成框架》。夏洛特·丹尼尔森专门从事教师素质和教师评价、课程规划、绩效评价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曾参与过许多重大的科研项目, 包括为美国教育考试服务部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ETS) 开发“课堂行为评定标准 (Classroom Performance Assessment1) ”, 普瑞克西斯系列三: 课堂绩效评价等。《专业实践构成框架》也是在这一系列的研究基础上研发出来的。1996年, 在美国课程开发与督导协会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的支持下, 夏洛特·丹尼尔森的《专业实践构成框架》制定出来, 并在全美推行开来, 这一框架包含了计划与准备、教学环境、教学以及专业职责四大领域, 每个领域都有细分的小组块, 总共22组块, 每个组块内都有2—5个不等的要素, 共66个要素, 每一个要素又有“不合格”“基本合格”“熟练”和“优秀”四个层次的行为发展水平要求。

2002年, 美国推行INASC ( 洲际新教师评估与支持联盟) 标准, 这一标准的推行也标志着美国的教师教育进入了“标准化”时代, 也为我国新教师的质量评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新教师执业、评估与发展标准: 洲际对策策略》中提到了有效课堂教学需要遵守的10项准则。这些准则描述了新教师如何成长为优秀教师 ( 能够实施有效教学) 应注意的内容, 尽管没有细致的描述, 但对新教师的成长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美国所推行的有效教学标准都是由权威机构研发制定的, 建立在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 且标准都有明确的层次和可操作的标准细则, 这些条件都为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创作了有利条件, 而且这些标准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也有力地推动了有效教学的发展。

2. 澳大利亚的《教师专业标准框架》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澳大利亚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着重于“标准”研究, 通过“建立清晰的标准, 来测量学校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从而建立起公众对学校教学的信心”。2000年, 澳大利亚研究协会和澳大利亚教育学院联合制定了《澳大利亚课堂有效教学专业实践标准》的讨论稿, 2003年再讨论稿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的国家框架》。这一框架制定的标准包括两个维度: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和教师的专业素养, 这两个维度都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了细节性的内容, 以服务于有效教学的发展, 其中, 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主要界定了教师生涯发展的四个阶段: 毕业阶段、胜任阶段、成熟阶段、领导阶段, 以及每个阶段应该达到的标准内容。教师的专业素养维度则界定了教师应该具备的四个方面的素养: 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品质、专业关系协调能力。这一标准所包含的两个维度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相互作用构成有效教学的板块, 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英国的《绩效管理的教师评价制度》

英国的教师评价制度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时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英国的教师评价制度经历了两次变革: 一是从“奖惩性教师评价”到“发展性教师评价”, 二是从“发展性教师评价”到“绩效管理教师评价”。这两次变革有效地推动了教师评价制度的发展。2001年, 英国政府颁布的《绩效管理的教师评价制度》提出将教师的工作效益、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学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师评价体系, 是评价英国教师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标准。

《绩效管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对课堂有效教学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素: 1. 确定清晰明确、可理解的目标, 制定确实有效的教学计划; 2. 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3.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4. 有效地激励并组织学习; 5. 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 6. 学生取得丰富的学习成果; 7. 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8. 有效地利用家庭作业来强化和扩充学习。其中, 这八个要素都有3—5个不等的要素内容, 且每个要素内容都有优秀、良好、合格和需要改进四个层次。

英国的《绩效管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在对过去标准的继承之上, 有一定的基础, 并且是政府强制实施的, 因而推广很成功。而且这一标准是动态的, 切合当今的教育理念, 对促进英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 国内有效教学标准

1. 国内有效教学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步, 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 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 该书有一章专门介绍了有效教学的卡罗尔学校学习模式和QAIT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有效教师的三个特征: 丰富的知识、清晰的条理、热情的心态。台湾学者林进才的《教学理论与方法》 ( 2000.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 , 2000年, 陈厚德主编的《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 ( 教育科学出版社) 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有效教学的专著, 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基础理念, 论述了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以及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 同时探讨了有效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之后, 有效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相继出版了大量的相关著作, 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慎英、刘良华的《有效教学论》 ( 2004. 广东教育出版社) , 姚利民的《有效教学论》 ( 2005. 湖南大学出版社) , 宋秋前的《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策略》 (2007. 浙江大学出版) , 崔允t的《有效教学: 理念与策略》 ( 2009. 华东大学出版社) 。此外, 还有许多有价值的学位论文, 这些研究都促进了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发展。

2. 有效教学标准的研究

国内有效教学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理论层面的研究, 没有切实地应用到实践层面。在建设课堂有效教学标准上, 我国的研究还处于引介阶段, 但是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需要, 为了有效推动课堂教学的改进, 有学者在建设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上作了努力的尝试, 通用型的课堂有效教学标准有孙亚玲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 在此基础上, 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也在积极的探索中, 部分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制定已取得了相关成果, 如施玉如《有效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标准及实施策略》, 雷云萍的《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唐国均的《有效语文教学的评判标准和实施策略》等。此外, 也有学者从此新课程实施的角度研究有效教学标准, 如蒋萍的《从新课程看有效教学的标准》。

在本文中, 笔者将着重介绍和本研究相关的唐国均的《有效语文教学的评判标准和实施策略》, 作者认为, 语文有效教学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五个方面:该记的内容记住了; 该理解的内容理解了; 该运用的知识会运用了; 该感动的内容感动了; 该考试的内容会考了。这一标准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制定的, 相对于着重于教师的行为的教学标准有一定的进步, 但是这一标准过于笼统, 没有明确各方面的细节的内容, 可操作性不强。

篇4: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综述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的核心领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把重点放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的背景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背景下,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在面对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成效更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新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和培养新的人才一般要求,将有助于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水平,建立和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中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只强调真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不是固定不变的。“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一一策略一一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一一体验一一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精心设计,创意设计,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独特的,个性化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每个人得到的思想启迪,情感培养身心偷悦相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门科学,不仅有科学依据,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推出新课程,关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和其他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理论教学,课堂观察,教师和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和教学行为的结果变量的有效性的教学体系。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成效是问题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融入科学、艺术的教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注重成效,减少负面影响。

全面实施新课程后,在贵州省的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科书编排系统多样化,内容丰富,布局合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在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更敢于举手,敢于质疑的勇气,发表不同意见的勇气;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师课堂教学带来很多方便。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对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推进,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教师了解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经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和限制,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教师教学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因此,作为一个站在中学教学工作者,探讨教育的前列,到实践,到真正需要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育,推进阶段的责任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本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况,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学校教学资源做一些研究,并已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尝试,并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形成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原则和课堂教学模式,以推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同领域有关研究情况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就开始出现对于有效的教学研究。经过有效的教学和研究的深化。有效的教学研究国外大多以心理学为基础,侧重于教师和学生的视野的意见和策略,学习任务,学生活动和学习经验的特点,这两个方面之间的联系。在国外,课堂教学研究20世纪上半叶。早期的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个有效的老师吗?在研究中,找出问题,可能会影响教学和教师的课堂行为特征,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和专业培训教师的程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和效益对学生的影响等。

1.关于教师特征与教学的有效性: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斯蒂文思做了一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他发现他对教师的研究中提到的问题,66%的课堂中提取直接从教科书类型的内存问题。卡特尔发现的受访者使用最频繁的话描述的优秀教师的质量如下:个性和意志,智慧,慈悲与智慧,豁达,幽默。赖安和他的同事们也取得了一项观察性研究,找出有效教学的影响,表现为激情和理解,无情的形式肯定和否定两极相对的,有组​​织和有效率的;激动人心的两个主要变量,想象力和单调乏味,墨守成规。客观地讲,西方20世纪60年代前,“只是将教师特征与教育结果机械相连,几乎忽视了课堂实际”教育成果,但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结论认为,老师的评分阳性到底是更贴近每个因素,那么,他是比其他接近教师的教学“更有效”的极端。目前的研究中,研究更加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成绩,学生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只是从教师的人格特质,自我发展,教师的特点。

2.关于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在整个60世纪70年代,西方更加积极和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注意扩展到整个课堂活动,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教师因素的这段时间,虽然,教师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主要因素。

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自20世纪以来,许多心理学家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研究,揭示了许多学习和促进学习的心理概念,规则和程序。加涅的学习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从早期的学生之一。 1965年,他在《学习的条件》出版,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应用,形成一个学习理论可以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系统。除了加涅,布鲁纳,奥苏贝尔等。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则,以正确的方式来教任何任何年龄的孩子可以使用。布鲁纳相反,另一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还强调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重要性,然而,就其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从而导致教学理念的方式,却没有达成一致。但无论什么,这段时间一直关注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但应该指出,它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无论加涅的教学设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或奥苏贝尔的有意義的学习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关注交往与沟通;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关于教学环境与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产生新知识,新技能和概念框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被视为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取决于教师的良好接触。教学不再是取决于老师,但由双方决定。例如,纯粹的赞誉和学生成绩之间的没有一致关系。此外,利用在课堂上的认可和奖励最大的缺点是,有些人往往可以得到的一致好评,有的则是很难获得。更可怕的是,没有得到表彰和奖励学生开始考虑自己“不够好”,这会给一些学生带来的潜在危害。教师意识到这一点转过来对全体给予过分慷慨的表扬和奖励,但是学生们能看出实质,他们能把不自然的、不应得的表扬与奖励或华而不实的奖励与真实的事情鉴别开来。”所以,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的课堂内外成为研究的视角了。最近的研究都强调了合作与交流,对教学和学习,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文化和社会影响的作用。 此外,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扩展了教学和学习的定义,以强调教学和学习社会、语言、文化和环境。在这些理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合作施工过程中,存在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室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学校的更大的机构之中。

有效的教學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学习,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预计可以达到最佳效果,除了教师、学生、内容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环境,这是明确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成功或在学校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和学习环境有关的许多方面可以是任意的。对于教师,他所面临的任务是确定需要考虑环境因素是适合的学习活动。困难在于研究,教学和学习环境的研究只考虑对环境的某些方面,在一定时间内,此外,有证据表明,环境的一个方面,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取决于环境等方面在同一时间。如学校规模,富裕的社区和贫困社区是不一样的。

评价:总之,丰富的物质环境,学习的过程。然而,最近的研究,不仅专注于教学的物理环境,充分重视教学的精神和文化环境。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一贯高度重视自学,可以追溯到孔子,孔子的教学是“不叩不鸣”,自学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现代教学方法的尝试,自学辅导教学,指导和一脉相承的独立自主学习。最新的研究表明,建议的内化学习,体验学习与研究有效教学.国内的研究的新趋势是两个纬度上的有效教学标准的基础和发展。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郭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有效教学的内涵,其核心思想是明确的界定。他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理念:首先,“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必须是一个”整体“的发展。教师不能高估了他们的纪律的价值,不能够只在纪律纪律的价值目标,但应在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定位,第二个是“有效的教学涉及到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概念的有效性”。第三是“有效的教学,更注重可以测量和量化”。如与具体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以测试教师的工作成效。有效的教学不仅要反对拒绝量化,也反对过于量化。结合定量与定性,过程和结果应被视为科学,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表现。第四,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识,每一位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嘴经常的教学行为,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吗?” “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第五,有效教学是一种策略,他提出分两个阶段教学的教学,具体教学策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价,但也表明,教师应掌握战略知识,所以,面对的具体情况。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和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地关注有效教学和有效的学习,决策从角度来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摸索。

现代课堂教学崇尚的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和谐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一些研究十分强调师生互动、动态生成,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思想政治课程有效教学的角度,从这个点,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了课堂教学实践的内涵,教师和学生在政治课的活力,以实现真正的增长,这是值得在未来的喜悦引用和深化。国内学者研究的教学思想和政治效益的主要方面,包括:从利用研究性学习的角度,研究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政治路线的变动;从思想政治上的焦点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研究的思想和有效的教学动向;从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非智力因素的技能,有效的课堂教学点的观点。这些研究的理论定义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低效的,其性能的负面影响。有效的教学系统的经营理念,扩大教学理论的研究范围,在理论的指导下,强调教学成效。从深层意义来理解的课堂教学结构和背后的促进课堂教学的原动力。

综合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这项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学和情景以下特点:1.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有效教学;2.关注教师的有效教学,让学生主动采取在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索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效的教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任课教师要使学生能够采取主动调整根据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学的教师风格或特点和步骤,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

有效的教学策略,把重点放在课堂活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 注重学习的背景化,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发展其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和对话,以便学生表达,交流,对话,并展示学生的观点,判断和理性推理。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人民出版社,2008.

[3]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 思想政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孙亚玲.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考试在线论坛,2008,(8)

[5]刘华蓉.师生、生生,看似简单的关系不简单[J].中国教育报2002(12)

[6]赵玲.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J].青年教育,2006(5).

篇5: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文献综述

雷 伟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目前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和调整阶段,本文研究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基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诸多文献,从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新课改实施中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希望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应对新课程的变化促进高中物理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关键字: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文献综述;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使用,再加上广大教师的改革热情,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课堂教学实践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1]部分教师仍将把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从而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导致中学物理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变得死气沉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的课堂的确很“活跃”,但只是形式上追求“热闹”,实际上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时间观念不强,而且对教学内容处理随意性很大,导致学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这些现象或做法不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或低效,而且漠视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改革的顺利进行。[2]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为我们设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就是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因此,有必要对近期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的文献做一综述,以方便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本人在CNKI中模糊搜索从2000年至今的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论文有总共22篇(包括10篇硕士论文、期刊11篇)结果如下图所示。选择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文献及有关专著进行综述,对于丰富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引领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实践具 [1]傅永鑫.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0801.[2]聂立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0501.[3]钟启泉,崔允澎,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内涵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1.国内的研究

我国的有效教学起步比较晚,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孙亚玲等。崔允都撰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他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4];孙亚玲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对有效性教学的内涵是这样说的:“效”有大有小,获得“效”所付出的代价也有大小。当付出的代价大而获得的“效”小,或者获得的不是我们所期 望的“效”时,我们就说其“低效”、“无效”甚至“负效”;[5]另外,具有代表性的专著还有陈厚德的《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吕渭源的《有效教学草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张庆林的《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高慎英,刘良华的《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论文有:崔允都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程红、张天宝的《论教学的有效性》,沈小碚的《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张璐的《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祝爱武的《略论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王曦的《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姚梅林,王泽荣,吕红梅的《从学习理论的变革看有效教学的发展趋势》,王斌华的《关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顾泠沅的《当代教学策略——教学效率与教学策略的研究》等。另外还有一些学位论文,如孙亚玲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姚利民的《有效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邓凯的《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等。

些专著和论文从不同侧面为后面学者研究各个学科的有效教学提供了借鉴。[4]聂立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0501.[5]贾慧舫.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ON1.但针对新课程目标下如何开展有效性教学的研究是有欠缺的。这些欠缺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多只针对新课程改革以前的论述和研究,即大多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教师教学行为改变方面也只是从培养教师成为“技术熟练者”的角度考虑,针对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性教学的论述和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将“三维“课堂教学目标整合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关注的很不够。二是这些研究大多是针对教师教的角度即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来研究,很少针对学生学的角度即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来研究。即使有些研究,大多也是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看成是有效教学的唯一目的,这未免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对于通过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研究有所忽略。所以,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随后的一些研究中对该问题进行了补充。

2.国外的研究

国外对有效性教学也有大量的论述。如《Adopted by the bostonschool committe 2006》;(danald R Cruickshank,Deborah L.Bainer,kimk.Metcalf)等对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师生互动进行了论述。特别介绍了教师专业化管理体制的建立,开发教育研究新视角,以及如何达到教育理论的新突破,并介绍了一些摸索教育管理的新手段[6]。在《Over Study Of Teachering Effiency Of Foreign Teachers》中指出:课堂教学建立在教师的文化修养上。这是有效性教学的创新的根本。它需要挖掘教师的潜能战略,强调未来学习的重要性。美国学者哈达莫切克的《好教师的特点极其对教师教育的意义》中指出:有效教师应该充满人性,有幽默感,公正,有同情心。无论是和学生个体还是同学生集体相处都更容易,更自然。课堂反映出开放性,自发性和灵活性[7]。在《Teachering As Communication》中认为:一个能把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所教主题恰当融合的教师,其教学的有效性最大。

[8]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到一个结论即:中外课堂教学都追求都是“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效果。[9]

(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内涵

[6]Adopted by the boston school committe 2006;(danaldR Cruickshank.Deborah L.Bainer.kim k.Metcalf.[7]Over Study of Teachering Efficency of Foreign teachers.[8]Teachering As Communication.[9]贾慧舫.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ON1.随着,有效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对于物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概念,也随后得到物理教育,研究者们的关注早期如:刘熠、曹霞、胡梦姣、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实施》中认为“有效”是指通过物理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10]而这个概念的的得出是参照了胡继渊,沈正元在《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浅析及借签》中对这一概念的描述;近几年研究的有傅永鑫的《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认为物理有效教学的概念是:物理教师把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材料、学习者活动、其它课程资源(学校环境等)有机结合,使课程获得生命形态的过程,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行为转变的结果。物理有效教学的重点不在“效”和“学”,而在“教”;[11]另外聂立君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中引用谢利民在《现代教育基础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中的论述,把物理有效教学的内涵解释为三个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随后,蔡丽珍在《高中新课程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对这一概念做了比较详尽和全面的论述: “高中新课程物理有效教学指的是依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结合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师生和教学设施的实际状况,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较高的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12]

所以,蔡丽珍在《高中新课程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中对高中新课程物理有效教学的是比较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的即:高中新课程物理有效教学指的是依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结合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师生和教学设施的实际状况,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较高的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三、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10]刘熠,曹霞,胡 梦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中有 效性教学的实施[J].物理教学探讨,2009.27.[11]傅永鑫.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0801.[12]蔡丽珍.高中新课程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0401.[13]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一)物理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

首先,物理教师应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物理教学不是以使学生学会已经创造的知识为目的,而是要为学生在物理学科素质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和学生需求相适应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教师应该把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模式和科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懂得科学探索是怎样进行的,在学习前人所积累的知识基础上能创造性地去开拓前人没有涉及的知识领域。[13][14]另外,物理教师应主动参加教研和培训,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新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更新自己原有的思想观念和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内涵,深刻理解、领会、感悟新课程理念,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领悟,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思想和观念上逐步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合理有效地确立三维教学目标

合理有效地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理解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学习研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认真领会“内容标准”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把握必修和选修模块课程标准内容的不同特点,以及物理学科的能力要求与各知识点的层次要求,考虑对过程与方法的理解,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舍,将物理课程总目标层层细化为学年学习目标、模块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同时,教师也不应机械地去套用三维教学目标,应该结合某堂课的具体内容,以过程与方法作为主线,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其中[15]。

教师不仅应该根据探究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所处的位置,以及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探究能力,来确定探究的具体目标,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储备(主要指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和学习特点(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和学习类型,如左脑优势型、右脑优势型,对学习条件的要求等)来确定具体的探究目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属于让学生产生独立探究行为的要素,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对于 [13]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84. [14]朱鲮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1 [15]何圣德.关于教学目标的再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6):10 不属于本课题的探究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大胆指导,甚至可以通过陈述的方法顺利越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师事先设计需要强化的要素上。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探究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通过几个模块的学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16]这样细化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也会显得疏而不松、足而不缺。

(三)精心选择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体现着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物理教师应该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和研究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整合。

(1)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唯恐知识点不全不精不细,导致课堂上讲得太多、太难。物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明确哪些知识点必须讲,哪些知识点不必讲,哪些知识点要多讲,哪些知识点该少讲,在有限的课时中,确保完成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谈课外内容的引进,处理好“教与不教、教多教少”的问题,这样使课堂更吸引学生。[17]

(2)增强教学内容与时代性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它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联的,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物理教师应深刻体会物理学与自然、社会、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在教学中加强STS教育。首先,物理学有着极为丰富的学科发展史,可以在教学中适当渗透一些本学科发展史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科学进步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的关系加以理解。其次,在注重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应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现代物理技术上的最新成果或研究动态,使学生不仅能拓展视野,逐步加深物理与社会、科学技术相互关系的认识,而且能训练科学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3)学内容中要体现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物理学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孕藏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的素材 [18,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

[16]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84.[17]邓文卓.课时“瓶颈”三突破[J].北京教育,2008(9):13.[18]陈峰.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材的新特点[J].物理教学探讨,2006(4):1-3.(四)灵活选用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高中物理新课程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教学方式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和改进教学方式。

(1)将各种教学方式优化组合。科学探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中可以认识到,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选题。

(2)确保演示实验成功且实验现象明显、直观。(3)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4)努力提高讲授的效果

(五)做好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评价[19]

物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而且是信息的重组者;不仅是对话的提问者,而且是疑问的激发者;不仅是学习的辅导者,而且是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课堂的管理者,而且是课堂的合作者:不仅是学习的评价者,而且是成长的记录者。新课程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但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能够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和评价。针对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的现状,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应做好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评价。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2)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师生交流讨论(3)等候恰当时间,给予学生充足时间(4)依据问题难度,提问学生合适问题(5)基于实际情况,教师全面评价学生

(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20]

物理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部分,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不能一味追求运用多媒体手段,不考虑教学效果。

(1)控制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节奏。(2)多媒体课件应体现简约化。

(3)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优势 [19] 蔡丽珍.高中新课程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0401.[20]刘云山.多媒体教学之我见[J].物理通报,2007(2):39-41.所在,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优势与合理性,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物理教师最好坚持传统的站立式教学,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情感融合.通过手势、动作、眼神等肢体语言去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20]。教学中除多媒体课件投影外,有时还可以与板画、挂图、模型、板书、录像、实验器材等其他手段相结合,使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多彩,也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21]

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就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该更多地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的快乐、成就以及学生在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时所培养出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有学生亲身经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用心灵去感悟、体验,知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教师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空。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独立发现的道路让学生自己去走,要把独立解决问题作为学生脑力劳动的基本形式,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

知识,指导学生在知识的“交集点”上去寻找“可疑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让智力的积极性“起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及形成过程,努力探寻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让学生逐渐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八)有效表达和传递积极的期望

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要具备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能够激励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中,虽然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但都共同关注物理教师教学前的准备,教学目 [21]余文森主编.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85.标及内容的确定、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多媒体的使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师生课堂互动以及教师传递积极的期望这些方面;其中,国内的都比较关注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此,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也会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6: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综述

牟海燕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两方面对目前我国有效教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有效教学;涵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8)10-0036-0

2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的有效教学研究主要涉及有效教学的涵义、特征等方面:

⒈有效教学的涵义

如何理解有效教学概念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难点,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⒈⒈一重涵义观

崔允漷对有效教学概念进行了解构,认为“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进展,而“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此观点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主要指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益。此观点中有效教学只包含教学效益这一重涵义,而评价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唯一评价标准。

⒈⒉三重涵义观

姚利民等用经济学的观念来解析有效教学中的“效”,强调它包含效果、效益、效率三重涵义,因此认为有效教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此观点将有效教学中的“效”解析为效果、效益、效率,从而使有效教学同时具有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三重涵义,其中教学效果反应的是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值关系,教学效果反应的是教学目标与教学产出的相符程度,而教学效益反应的则是个人、社会的教育需要与教学目标的相符程度。由于教育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三者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因此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此观点中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其中教学效益是最高或最终目标,即教学目标与个人、社会的教育需求相符是有效教学的最高或最终目标,这一点与一重涵义观强调教学要满足个体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特定需求,为学生发展服务不谋而合。

⒈⒊三层次观

龙宝新和陈晓端从概念重构的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将有效教学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来进行剖析和界定,从表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它兼具了一切“好教学”的外在特征;从中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它是为逼近“有效”的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的科学控制与情感调适,是潜藏在“好教学”背后的教学逻辑,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全面干预和主动调适;从深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体现着教学主体对教学的执着追求和永恒超越,显示着教学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将有效教学视为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把有效教学从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状态”;进而将有效教学界定为“为达成‘好教学’的目标而自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想,并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的过程”。

此观点与上面的两种观点不同,没有专门针对有效教学的概念进行解析,而是从不同层面对有效教学进行分析。在此观点中,有效教学不再是一个单一层次的概念,而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概念体系。有效教学的概念体系由教学形态、教学思维、教学理想和境界三个层面构成,三者之间的动态转化过程就构成了有效教学。此观点从形态、思维、理想三个层面分析有效教学,分析的视角独特,而将有效教学看作形态、思维、理想三个层面动态转化的过程,是对有效教学涵义的全新认识。⒉有效教学的特征

国内学者关于有效教学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特质的有效性上。例如,肖川认为有效教学的特征是:教学能够给予学生以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教学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重视教学过程应该具有探索性和交往性;教师的讲授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识。魏红、申继亮采用特定的教学评价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表达清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对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特征。

此外,有些学者力图从整体上把握有效教学的特征,例如宋秋前在综合各种有效教学的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教学的特征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教学有效知识量高;教学生态和谐平衡;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龙宝新和陈晓端通过对有效教学的结构进行动态分析,提出有效教学一般具有四个特征: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教学环节“链接”,是对“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的主动调适,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步,与有效评价相互依存。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的特征是有效教学的独特征象、标志等,是有效教学区别于低效、负效、无效教学的方面,有效教学的特征应是最有助于有效教学目标实现的特征,它是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来体现的,因此有效教学的特征包括: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晰的讲解、饱满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高效的利用时间、激励了学生的学习。丁晓良认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有效教学的特征包括:教学目标准确、明确,且具有弹性;教学民主,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和开放的心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于有效教学的特征,不同的学者的观点各有特色和侧重点,但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第一,强调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指导,还可以为评价教师教学效益提供依据。第二,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教学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而学生发展不能通过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教学内容,而是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实现。

第三,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要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

第四,强调课堂气氛和课堂环境要民主、自由和安全。在民主、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中,学生敢想敢说,没有太多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下一篇:七七事变作文:不能忘的历史-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