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效性教学探

2022-09-20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应增强高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的能力, 强调了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这些都体现了有效性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 (教社政[2005]9号文件) 的规定, 高校所有专业必须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以下简称《基础》课) 。因此, 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和需要, 如何搞好《基础》课的适用性教学, 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1 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现状

通过《基础》课的普及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但是, 在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现状调查中却发现, 大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较差。大学生因维权意识淡薄上当受骗的案例层出不穷。2008年10月1日上午, 记者接到消息称, 广州五羊新城广场内一家“名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通过发布招聘国庆黄金周兼职的广告, 收取应聘者的押金和服装费等, 钱骗到手后, 该公司玩起了失踪。200多名在黄金周期间找兼职的大学生被骗走数万元“押金”。目前警方和相关劳动部门已经介入调查[1]。更有甚者, 继2004年惊动全国的“200余名大学生坠入“欧丽曼”传销网事件之后, 2008年6月27日新华网报道, 南京破获的一起以该市某商贸公司为“巢窝”的特大校园传销案, 遍及该市33所高校、834名在校大学生卷入其中。涉案公司被处以罚款200万元的“极刑”, 创全国之最, 两个头目已被刑事拘留[2]。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震惊。类似的大学生权益被侵害的案例还有很多。我们不得不反思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维权意识教育的有效性。

2《基础》课教学有效性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 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就目前高校《基础》课教学有效性而言, 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材内容设置的有效性有所欠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课程合并后, 从教材内容设置来看, 其重点在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 法律基础部分对宪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虽然都有介绍, 但仅是一笔带过, 法学专业学生四年都未必能学完的课程, 在当中仅一个章节的内容就全部概括了, 理论性叙述较多, 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学生似乎是学习了法律的, 但是最终学生对法律还是不了解, 也不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就一系列的大学生陷入传销的案例来看, 国务院在2005年8月就发布了《禁止传销条例》, 而到了2008年居然还有如此多的大学生卷入其中, 可见我们《基础》课教教材内容的有效性不够, 一些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法律常识在当中是否有所缺失?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2.2 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上缺乏有效性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依赖教材的, 由于教材结构安排的有效性不够, 教师又局限在传统教学的思维, 忽视了该课的实践性, 无意识中, 就把该课的教学方式等同于其他思想道德修养课, 课堂上机械的讲理论、勾概念, 到期末了就考试。虽然教师会配以一些案例分析, 但毕竟是有限的, 学生感到空洞, 不知如何实践。学完了《基础》课, 怎么签合同?毕业找工作后怎么按照《劳动法》保护自身权益?等等, 对这些实际问题不懂以及因此而权益受损的大学生比比皆是, 上述“200多名在黄金周期间找兼职的大学生被骗走数万元押金”的案例就体现出了这一问题。

2.3 教学方式对学生个性发展适应方面缺乏有效性

由于《基础》课内容偏重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 教授授课中重点在于讲授这方面的内容, 而忽略了学生对法律知识运用的实际, 不能结合学生的认识、专业特色、心理特点、步入社会后对法律的运用等来有所偏向的讲授。然而, 教学的根本不在于“教”而在于“学”, 而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可以说,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 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单纯的考虑教材的内容而忽略学生的需要以及认知水平, 容易导致学生把学习当成应付差事, 而不能从实际意义上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

2.4 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上缺乏有效性

“60分万岁, 多一分浪费”, 这是目前高校学生最流行的一个口号, 也就是说, 他们学习的要求也就是期末考试不被补考, 就《基础》课而言, 他们并没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的的真正目的, 而只看到了期末要应付考试。出现这一严重误区主要在于学校现行的“重考试, 轻能力”的不科学的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制度。

3 确保《基础》课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在《基础》课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灵活性使用教材, 重新整合和精练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 突出与与社会紧密结合的适用性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3.1 重新整合与精练《基础》课教学内容, 注重适用性

在《基础》课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灵活性使用教材, 重新整合和精练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在重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时, 思想道德修养理论方面的比重适当缩减, 法律基础部分的比重适当加重, 将当中的《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部分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 注重关系学生守法及维权的实用法条内容的强调。另外, 针对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增加如《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禁止传销条例》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还可以把“树立正确恋爱观”、“家庭美德”与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方面的法律“婚姻法”、“继承法”等内容整合在一起, 在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 结合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品质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把“社会公德”与调整公共秩序方面的法律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法”、“集合游行示威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内容整合在一起讲授, 使学生明白遵守社会公德与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既是道德的要求, 又是法律的规范等等。同时, 教学内容要体现“精”和“新”, 因为毕竟教学课时数有限, 因此, 应改变原有的、追求系统性与完整性的习惯教学模式, 重点提炼出一些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精”就是要筛选提炼出那些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需要提高和端正的重大认识问题和特别关注的问题,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就是针对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和他们面临着的现实挑战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这样强化针对性后, 才能提高其有效性。

3.2 理论教学与实际锻炼相结合, 确保有效性

有一本科学的教材之后, 还要有懂得科学教学的教师。“基础”课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简单灌输教学法, 走出那种“教师积极灌输, 学生消极反馈”的误区。教师应认真收集正反两方面的生动事例, 进行实例教学,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看得见, 摸得着的具体实例的比较和分析, 通过对事例的讲解和讨论, 引导学生在现实事例的比较中思考, 在分析中选择, 在综合中提高。实践证明, 实例教学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魅力, 引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也不能再单纯的为考试而学习, 而是要大胆的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 比如说通过“模拟法庭”、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请法官到学校搞法制现状讲座、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网络法制教育、知识抢答等等方式, 使学生深入其中, 让他们感觉到法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如贵州省警官职业学院为了让该院公安专业的学生了解刑事诉讼过程, 提高学生毕业后的执法工作水平, 曾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法院联系, 将一起藏毒案的庭审搬到了课堂上, 这就是一种直观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了, 是比较可取的。另外, 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劳教所、监狱等等, 让他们感受到违法者、犯罪者的内心忏悔, 从而才能震撼大学生们的内心, 增加他们对法律的感性认识。同时, 还可开发第二课堂, 如与当地法院联系建立校外法律学习基地或指导学生自己成立各种法律协会、法律社团, 进行普法宣传等等。增强他们的法律思维、法律意识和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 从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3.3 将《基础》课教学与学生心理及个性发展趋势相挂钩, 强化针对性

在教学中, 应当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及个性发展的不同特点, 来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应多与学生交流, 发掘他们心灵上的盲点, 一旦发现学生有某方面的潜在违法犯罪诱因, 就要即时的结合法律教材或国家最新法律法规信息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发现大学生参与传销, 即使教材上无相关知识, 也应当为他们增加学习国家对反传销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就像前面所提到大学生卷入传销的案例, 学生虽学过《基础》课, 但却没有学过反传销方面的法律犯规, 故也没意识到自己参与传销违反了国家法律;如果发现学生中有暴力犯罪倾向出现, 就要有针对性的多讲一些刑法中的相关规定, 多列举一些典型案例, 以起到警戒的作用等等, 我们要“有的放矢”, 做到“防范于未然”, 从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可进行有所倾向的学习, 如经济类专业的, 就应当适当偏重于民法、经济法的讲解, 保卫类专业的, 就应当适当偏重于刑法、民法等的讲解, 对军事类的学生, 可适当增加军事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内容的学习等等, 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学习重点。学校而言, 还应给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毕竟法律意识的欠缺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 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 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还可设立大学生法律咨询站, 随时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目前很多的高校都设立了法律咨询点, 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 也有很多的同学来到法律教研室对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咨询, 这是较为可取的一种方式。

3.4 完善考核机制, 改革考试方法, 促进考核效果的有效性

《基础》课教学重在“陶冶精神世界、关注灵魂塑造、培养健康人格”。突显的育人功能决定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 不能仅凭借一张试卷就能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要客观、真实地考察和评价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价值趋向、内心信念、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必须建立一种多样性、全面性、综合性的考核机制, 通过对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的考察, 才可能是一个公正而客观的评价。因此, 《基础》课考核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平时成绩考核、进行案例综合分析考核、写学习心得、写调查报告、进行模拟维权测试等等方式来进行综合的测评。或者, 把课堂学习考核、实践教学考核、平时言行考核、试卷基本理论知识考试结合起来进行, 考核中突出知行的统一, 行重于知, 让学生真正认识和感受到开设《基础》课的价值和意义。突破“分, 学生的命根”、“60分万岁, 多一分浪费”的思维。这样既可以公平的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测定, 又可以调动学生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 达到很好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 如何提高其有效性, 增强其实用性, 是该门课程面临的问题, 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根据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现状, 对该课程面临的有效性及实用性问题进行分析,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以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性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 200名大学生黄金周找兼职被骗警方介入调查[EB/OL].http://www.jobinhe.net, 2008-10-06.

[2] 南京33所高校834名大学生被诱骗卷入传销案[EB/OL].http://www.xinhuanet.com, 2008-06-27.

上一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分析下一篇:国际化工巨无霸破解中国难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