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导师成为你研究生之旅的合伙人

2024-04-10

让导师成为你研究生之旅的合伙人(精选4篇)

篇1:让导师成为你研究生之旅的合伙人

让导师成为你研究生之旅的合伙人

其一,要与导师保持主动而经常的联系。一是保持联系要有主动意识。这是因为攻读研究生是自己争取、提高自我的事,因此研究生应该成为加强联系的主动一方,而不是被动等着导师来与你联系。二是保持联系要有一定的频率。保持联系的实质是要让导师知道你的学习情况和研究进展,让导师知道你的存在,而不是杳无音讯。三是保持联系不仅是保持见面。保持联系的方式可以很多,例如发短信、上网讨论等。事实上,导师的繁忙与学术的声望多少是正相关的,因此见不到导师是非常可能的,但是联系不到导师,却是不大可能的。

其二,要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赢得导师器重的关键,说到底还是研究生的独立研究能力。一是要“我能行”。在许多新的问题面前,导师的作用其实是挥旗指路的导游或者指引方向的GPS,真正探索和收获美景要靠学生自己。如果研究生在与导师交流时,自己都没有信心和勇气,又谈何让导师产生信任感呢?二是要“有想法”。有些研究生“等靠要”的思想非常浓厚,在与导师交往中,没有自己的学术想法和可能答案,总是希望廉价地从导师那里获得现成的回答。对此,大多数导师会感到失望。三是要“有启发”。如果能够通过研究生自己独立的工作,使导师发现意外的学术惊喜或启发,那么导师肯定喜欢与这样的学生交往。导师需要的,不是百依百顺的 “廉价苦力”,也不是只会批判不会建树的 “愤青”,而是能够在学术上相互有助益的“合作伙伴”。

其三,能够带来增量的学术成果。战略性的导师,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擅长的`领域内宽泛地自由选题;战术性的导师,要求研究生在一个细化的问题上引申和深化导师的研究成果。我的习惯是两者兼有,主要是看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高低。但是无论自由动作还是指定动作,以导师的立场,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写出有增量内容的东西来,并且增量研究建立在有问题、有方法、有数据的工作之上。这会让导师由衷感到,我在你身上付出更多的时间是值得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恐怕是天底下最难处理的,因为没有一定之规。仅以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而论,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师德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取予之道”。在当下,我们要超脱传统的师徒关系,以全新的价值观进行定位和思考。从长远看,这对于整个高校学术氛围的形成和营造,也是善莫大焉。

篇2:让导师成为你研究生之旅的合伙人

现在的高校里,导师对研究生的盘剥太严重了。从学术时间到经济收入,无所不剥。我认为要改变这些,就要让研究生成为导师的“老板”,由研究生考核自己的.导师,如果不合格,则行使淘汰换人的权利。

闲时星座:对于研究生来说,兴趣最重要。如果你有了科研方向,又非常的有冲劲,喜欢攻关,这时候去干“苦力”,会消磨灵气和意志。如果是按部就班型人才,写文档是一种对项目的思考和梳理过程,对了解整个项目全貌有益处,适合以后当管理人员或团队人员。退学,无论如何都不是明智之举。

王捷然:改革难,教育改革更复杂,不是个案可以改变的,关键是转变观念。现在的公办大学有市场主导地位,而民办大学似乎是学生主导,但事实是,相当大部分考生想去公办大学而不愿意去民办大学。

猪肉绦虫:我现在也是跟“老板”闹翻了,一个月250元的补助,周末无休天天催你,我们又不是“苦力”!

篇3: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伙人”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 有一个叫豪豪的小男孩, 他天资聪颖、生性活泼。从他平时的穿着和使用的学习用具可以看出, 豪豪的家境十分优越, 但豪豪与人交往时, 却总是傲慢无礼, 成绩也是摇摆不定, 学习习惯更是令人担忧。

翻开豪豪的素质报告书, 家长的工作单位都是日资私企, 文化程度都是本科。再向豪豪的几个好朋友打听, 豪豪的父母工作很忙, 平时都是保姆照顾豪豪的日常生活, 父母经常是孩子睡着了才回家。

了解到豪豪的基本情况后, 我开始思考:这么高素质的家庭不应该对孩子的学习如此放纵, 一定是家长忙于工作, 忽略了家庭教育。于是我开始着手为豪豪的父母量体裁衣, 制定了一个引进“合伙人”的计划。

第一步, 项目展示, 吸引合伙人的眼球。

我利用学校半日开放活动, 特别邀请豪豪的母亲来参加。活动之余, 我陪豪豪的母亲参观了班级板报中豪豪的绘画作品。这位年轻有为的私企白领不由地在儿子的画前感叹:原来豪豪画得这么好啊!平时只听保姆说他喜欢趴在桌上写写画画。我接着这个话题, 和她谈起豪豪在家的表现, 母亲表现出些许的歉意, 表示自己平时忙于工作, 到家时豪豪基本都睡了, 就没有过多地去关注豪豪的学习情况, 我拿出了豪豪的作业, 又顺便翻了翻豪豪同桌的作业, 聪明的母亲立刻发现儿子的作业无论是书写还是正确率都和同桌差了一大截。

半日开放活动之后, 豪豪的作业开始有了被检查过的痕迹。我想这一定是母亲开始关注豪豪的学习了。可我也发现, 豪豪有时会红着眼睛来上学, 在与豪豪的沟通中, 豪豪向我大吐苦水:妈妈最近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 有时作业做得不好, 即使再晚, 也要把他从床上拉起来重做。我心想:是时候实施我的第二步计划了!

第二步, 送货上门, 引起合伙人的共鸣。

我向豪豪打听到父母都休息在家的时间, 前往豪豪家进行家访。豪豪的父母对我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 我拿出了豪豪近期的作业和美术作品, 和他们谈起豪豪最近在学校的表现, 充分肯定了豪豪母亲在近期内严抓孩子的作业, 使作业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说到这个话题, 豪豪的母亲不禁感叹:“进步是有了, 可是我管得好累啊!”我赶紧抛出了这次家访的主题:要合理有效地管理好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豪豪的父母一下子就来了劲头, 认真地听我唠叨。我建议豪豪的父母要协调分工, 适当调整工作时间, 保证孩子能在晚饭时见到一位家人, 并主动和他谈谈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和豪豪一起制订详细的家庭学习计划, 譬如, 每天几点到家, 作业做多长时间, 作业质量要达到什么要求, 做完应该看哪些课外书等, 父母回来后一一检查, 每完成一项就打一颗星, 积攒到一定数量的星星之后, 可以满足他的一个愿望, 例如:全家一起旅游, 让他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父母的奖励更有意义。

一次家访, 让我进一步走近了豪豪的家庭;一次家访, 让我和豪豪的父母有了更深入的交流;一次家访, 我收获了我的教育“合伙人”。

第三步, 利用网络平台, 拉起合伙人的手。

平时我就会在家校通平台上向家长汇报学生平时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这次, 豪豪的美术作品在比赛中获奖了, 我也第一时间通过家校通将这个好消息群发了出去, 让全班同学和家长都能分享豪豪的成果, 也让豪豪收获了自信。

我还把豪豪一家进行亲子阅读的照片上传到了班级博客上, 激发了豪豪一家人的教育热情, 同学们也对豪豪一家刮目相看。

我还邀请豪豪的父母加入了班级QQ群, 让他们认识更多与豪豪同龄孩子的父母, 引导他们在交流中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水平。

另外, 我还和豪豪的母亲成了微信好友, 当我看到一些教育方面的文章时, 就会转发到朋友圈里, 有意无意地给她一些教育提示;当她在教育豪豪的过程中遇到困惑时, 也会主动和我联系, 我也会给他提出一些建议。

一段时间之后, 豪豪真的变了:学校的读书节上, 因为豪豪和爸爸妈妈进行亲子阅读的事情早已被班上同学传为美谈, 他们一家顺理成章地被评为校“书香家庭”;在学校的集体晨会班级展示中, 豪豪又在父亲的支持下, 承担了主持人的工作, 口头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在班级中, 同学们都说豪豪变得谦和有礼了, 学习上有上进心了, 还特别乐于助人呢。大家都开玩笑地说:“豪豪从‘小土豪’变成‘小暖男’了!”

篇4:让读书成为教师最惬意的心灵之旅

沉思十年课改, 我们曾经历轰轰烈烈的洗礼, 也曾领略无限精彩的风光。然而, 静心深思, 唯有读书可以让我们视野开阔, 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具理性。作为一名深处乡野的教师可能只有与书结缘, 与书为伴, 方可夯实育人之根, 才能砥砺正气, 才敢尝试勇立潮头。读书是一种修为, 是心灵宁静的钟磬, 无关功名利禄, 读书有助于造就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 有助于锤炼一个修行深厚、德行高尚的长者。

试看当今教育世界, 犹如武林争霸, 纷繁复杂, 变化多端, 领袖辈出, 理念满天飞。身处当下的我们, 用什么来保障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呢?读书则可能是最好的武器。读书可成就我们“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的高尚情操, 读书也会使我们拥有更多的耐心、信心和智慧。也许只有这样静静地等待, 我们才会在平淡的实践中、在书香氤氲中找回教育的真谛, 实现教育成功的梦想。

读书会生成更多的疑问, 使我们学会辩证地看待现实, 并尝试用书本理论和自我感悟去解读教育现象, 探寻教育的本真。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找回教育的根, 把握准教育的脉搏, 我们可以从古老的典籍中寻觅到朴素的教育思想, 并自觉地融合到新的教育现实中, 不断拓展教育理论, 使之不断融合, 每当遇到具体案例的时候, 就会自发地吸纳新的教育理论, 不断优化处理方式,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自身的教育思想深度, 最终形成一种属于自身的变异型的教学模式和理论思想。读书是一种增强潜质的修为, 它可能不会绽放一时的绚丽, 而是犹如源源不竭的活水之源, 给我们平添无限的正能量, 也会使我们的思想更能贴近时代的脉搏, 让自己的教育思想永葆青春, 不至于成为啃老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可能是我们一直训导学生的名言警句, 殊不知也是鞭笞我们教师的至理名言。“师者, 传道受业解惑也”, 怎样传道?如何授业?一要“博学之”。广泛的猎取, 丰厚底蕴, 当我们授课时, 就会如江水一样滔滔不绝, 能够旁征博引, 更能娓娓道来, 如此以往, 定能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之心, 有效学习、高效课堂也就在平坦中悄然生成, 也会成为教师的一种风格, 锤炼成教师的一种思想。“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 作为一个育人之人, 就得通过读书, 学会兼容并包, 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 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进而“泛爱众, 而亲仁”, 使自己成长为学生爱戴, 社会赞许, 同行认可的优秀教师。二要“审问之”。善于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 特别是当下十年课改反思之际, 教育犹如江湖, 更如战乱纷纷的春秋战国, 大有百家争鸣、能人辈出的意思。曾浏览课改经验介绍, 涌现的先进的、优秀的教学模式高达近百种。面对这样喜人的局面, 我们能全盘吸纳吗?我们又怎么能悉数消化呢?我想剩下的就只有读书了, 只有苦读, 我们方能审视透林立的门派, 吃准流派的本质, 灵活地嫁接到本土, 催生出师生都能惬意成长的乐土。“杜郎口模式”、“先学后教”等不是经典法宝, 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籍, 需要我们审问之, 摆脱干扰, 避免陷入迷惑, 坚守属于自己的那方净土, 追逐属于自我的一丝教育之梦想。三要“笃行之”。读书是汲取, 是精神的融合, 不是绕口令, 更不是卖弄嘴皮功夫, 而是将所读所思转化为自己实践的支撑, 演变为科学实践的灵魂。读书可以让我们灵活到百家之长, 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 从而使自己能够走出局限, 摆脱小我, 更加敏锐地审视教育的各种门派, 不随波逐流, 能科学吸纳。“博学”能开阔视野, 把握良莠, 从而提升自我的境界;“笃行”是读书的外显, 是一种理想的实践, 是执著的追求。当我们学有所得, 就得不惜余力地践履所学, 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 做到“知行合一”。

“只可惜现今的教师队伍中, 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又有几人?有多少领导在千方百计引领教师真正读书, 领导, 尤其是有一定修养和涵养的领导深知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会是多么深远, 领导也意识到了教师读书的意义, 所以他们知道只要读就会有收获。然而, 又有多少教师意识到读书对己、对生的益处呢?朱永新老师曾说:‘我们之所以要阅读, 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 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生活习惯, 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对于教师而言, 何况不是如此呢?”面对此言, 我不敢奢谈什么?只是想轻轻地告诉同人们, 读书是一种乐趣, 是养性的良药。

元人翁森以《四时读书乐》为题, 歌颂读书的乐趣和高尚的情调, 也昭示了读书是高雅情趣的, 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有书真富贵, 无事小神仙。”折射出的是何等的高尚情操, 读书直接的产品是学问、知识、修养和才华。书使人的精神世界愈加充盈, 不再像饿汉那样耸肩缩头丢人现眼, 走在路上没有一种魂不守舍找不到自己家的流浪汉感觉。书似青山, 层层叠叠, 风光无限, 赏味不尽;灯如红豆, 燃烧摇曳, 照彻心房, 最起相思。读书时分是人生最有情味的时候, 也是心灵最惬意的旅行。耽于书籍, 赏奇析疑, 衣带渐宽, 终老不悔。以一种隐逸和逍遥来摆脱现实的束缚, 追求内在的、主观上的精神自由。同样, 作为一名教师赏析各种教育理论, 在坎坷人生旅途上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成就自己的那份事业。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多读点书, 就会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 给学生以崭新的姿态, 给自己的教学带来新鲜的气息。“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这也是对教师知识架构的一种提醒吧!多看书, 多多阅读, 充分地积蓄, 慢慢地释放,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步入到一个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境界。“最是书香能致远”。人的气质需要书的滋养, 读书是锻造一个人外在气质的根基。读书为己, 使人修养身心, 明理睿智;读书为生, 使之身心兼修, 犹如醍醐灌顶, 沁香入骨, 成为学生一身挥之不去的潜质。摈弃世俗琐屑, 静下心来, 读一读先贤、智者们的智慧结晶, 在阅读中理清纷繁的思绪, 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

上一篇:河北北戴河鸽子窝导游词下一篇:房款代付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