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语者”

2022-09-12

某校在师生中作过一个问卷调查, 问谁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回答几乎众口一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 课堂上滔滔不绝、不给学生讲话机会, 或嫌学生回答说不出所以然, 往往找几个“学霸”来应景了事的教师大有人在。学生的回答则众说纷纭。其中说“老师是课堂的主人”的学生基本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人。

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成为课堂的“主语者”, 也就是必须享有充分的话语权。目前的情况时, 教师包办过多、讲述过多, 学生基本上是课堂的“失语者”或“被语者”, 没有积极主动的言语述说, 自然就没有充分的话语权。这显然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更无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力图从学生为什么会成为课堂的“失语者”或“被语者”, 长此以往, 会造成什么恶果、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语者”等问题, 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学生课堂“失语”或“被语”的原因

造成学生课堂“失语”或“被语” (被动发言) 的原因, 大体有四:一是观念陈旧。没有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仍旧主宰着不少老师的教学行为, 一讲到底的现象严重存在。二是追赶进度。有些老师抱怨说:“我非常希望学生积极主动发言, 但鼓励多次也只有几个聪明能干的学生回答。要完成教学进度呀, 我也没有办法!”于是, 老师在个别反应快的学生抢答问题后就匆忙往下讲授, 造成大部分学生课堂失语。三是形式主义。有些课堂看上去“有问有答”, 但实际上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学生被动发言, 毫无积极性、主动性, 更无创造性, 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被语者”。四是依赖心理作怪。不少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依赖老师讲解, 面对提问躲闪沉默, 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二、学生课堂“失语”或“被语”产生的恶果

教师讲得天花乱坠, 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长此以往, 必然造成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低下。这就是学生课堂“失语”的恶果。

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教师怎样问, 学生怎样答, 课堂死气沉沉, 了无生气。长此以往, 必然造成学生积极探究、追求新知的精神丧失, 造成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低下。这就是学生课堂“被语”的恶果。

三、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语者”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语者”, 有两层意思, 一是教师要坚决贯彻“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是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享有话语权,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成为课堂的主要言说者。

怎样实现这个目标?

(一) 构建自由的课堂

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在《爱的生活》中写到:“只有自由, 才能学到知识。”这里所谓的自由, 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有意或无意的限制, 给学生留下“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这样, 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得到能力的培养。

构建自由的课堂, 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放低位子, 民主、平等、尊重地对待学生, 要抱着极大的兴致关注学生、欣赏学生。这样, 学生才能在知识的王国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首先, 教师要和学生平等对话。无论课上课下, 教师都要亲切和蔼地对待学生, 要多与学生商讨,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坚持下去, 课堂就会形成师生平等商讨、切磋的良好局面, 学生就会成为课堂的“主语者”。

其次, 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发言。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错误是难免的。遇到这样的情况, 教师不可轻视学生, 并要立即阻止发出讥笑的其他学生。须知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害怕回答错了被人嘲笑而干脆不回答, 从而产生自我封闭心理。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并给予启发、点拨、引导, 让他们大胆“说话”, 只要有一丁点优点, 教师就及时给予表扬。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产生主动发言的积极性, 成为课堂的“主语者”。

对于多次回答提问均出现错误或不完整的学生, 对于不愿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 教师要有耐心, 不可从此再不对他们提问, 更不可视他们为“不可救药”, 而要主动找他们谈心, 了解其中的原因, 分别从思想、态度、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给予帮助指导, 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真正的朋友。这样, 学生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成为课堂的“主语者”。

最后,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欣赏者。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秀的一面, 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表现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那些稍纵即逝的优秀表现和闪光点, 并用欣赏的态度和眼光, 根据不同情况, 或进行鼓励, 或加以引导, 或引申发挥, 或激发再思……进行分别处理。这样, 教师就会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 从而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奇效。

对于学生瞬间即逝的创新见解, 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探究。这需要教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教学智慧。当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回答, 给予高度的肯定之后, 就会唤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把课堂当作展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舞台, 敢想敢问, 敢说敢答, 充分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 从而成为一个个鲜活的课堂“主语者”。

(二) 创造灵动的语境

构建自由的课堂是学生成为课堂“主语者”的基础, 创造灵动的语境则是学生作为课堂“主语者”积极主动发言的“魅力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笔者简介一些创造课堂灵动语境的具体做法。

1、分组合作法。

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 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 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 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例如,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为六个组, 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师又把学习目标定为:读出诗歌感情;举例分析文言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用法;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等三个方面。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探究问题讨论后发言。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 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 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每个小组都有中心发言人回答问题, 其他成员补充发言。这样, 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观点。学生参与度高, 发言积极, 形成课堂鲜活灵动的语境, 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2、你争我夺法。

你争我夺法是激励学生争抢“话语权”的方法。教师通过设定唯一的优秀小组来激励各小组合理竞争。事前, 教师要设定抢答规则。规则保证小组内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看法, 而不扰乱课堂秩序。该小组发言完毕后如果还有问题没有解决, 其他小组可以举手抢答得分。如果他人能指出中心发言小组的错误可让该小组减分。上述规则可根据不同情况随时调整。这样, 每个小组都认真进行研究探讨, 所有同学都仔细倾听发言寻找错误或不足。学生为本小组加分都要抢先发言。“你争我夺”创造了鲜活灵动的语境。这样, 不仅让学生始终保持了上课的高度注意力, 而且赋予了学生充分发言的权利, 更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 有助于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并培养了学生在产生矛盾后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

当然, 教师充分给予学生发言权利也会出现发言时间过长、问题庞杂、主次不分等问题。这不要紧, 一是学生提高总有一个过程;二是教师加强备课, 课中积极引导, 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3、师生互动互评法。

师生互动互评, 就是让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各小组发言人和每个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要大力肯定学生发言的正确与优秀的地方。对于发言中不正确或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教师要加以点拨、引导、启发, 能形成共识最好, 不能形成共识, 可让学生课后继续探讨。教师千万不可以权威自居, 阻塞学生深入学习之路。

课堂评价采用双向评价机制。教师可以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发言情况打分, 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打分。打分要有理有据, 公平合理, 实现教学相长, 师生都得到提升。

事实证明, 这样的课堂, 教师教得生动, 学生学得主动, 教与学的语境非常灵动, 是实现学生成为课堂“主语者”的优秀课堂。

构建自由的课堂, 创造灵动的语境,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语者”, 是我们长期开展“互联网+教育”的未来教育的一种尝试。经过四年多的实践, 效果显著。

上一篇:如何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下一篇:电气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