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园

2023-02-13

第一篇: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园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包头市一机二中 白茹

内容摘要: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它需要改革过去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造思维

自主学习

提高素质

语文是一门运用最为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为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然而充满人性之美、最有趣味性的语文教学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让不少语文教师发出了“语文难教”的感慨,“语文难学”也自然成了学生们共有的感觉。不改变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他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他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的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设疑讨论,全面提高素质。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的话一语点破“疑”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而发展智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地把疑难设置在学生知识的智力最近发展区内,深浅适宜,让学生挑一挑就摸着。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都有一种思维的积极性他们对智力活动有日益增长的兴趣,他们不仅渴求知识,力求找到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的准确答案,而且表现对现实、对理想和信念的力量有深刻的认识。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设疑提问的方法,恰好适应了他们这种学习心理。教师设疑提问、让学生自主参与,让他们根据问题,自己去探讨问题的精妙,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以求得解决的方法。因此,聪明的老师,总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只是以后,用恰当的提问,把学生推进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去让他们运用语文基本理论去判断、分析、去解决问题,去完成各种练习。这时,教室里总是静悄悄的,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很为宝贵的时刻,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珍惜这样的时刻,这种静悄悄的时刻越多越好。相反,如果老师不注意设疑提问,只是一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那么学生的智慧、才能,就会被你这一滚滚而来的声浪无情的冲走。巧妙的设疑悬念,设疑讨论,能让学生的思维再入教学情境,扩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开启学生智能的宝库,达到最佳境地。如在讲《孔乙己》一文时,就要有意引导学生把思维重点延伸到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看似有两个矛盾的概念“大约”与“的确”,既然不肯定,怎么又确定?围绕疑问,开展讨论,该课良好的教学情境达到了。学生讨论过后,老师画龙点金似的提出“这一看是矛盾的词语的运用,深刻的表现了孔乙己的生死无人过问,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从而进一步领会到作者精妙、含蓄、深刻的语言风格。再如《桃花源记》”课后练习,要求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思想,你们对这种理想如何评价?这个问题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是教材的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设疑过度:①作者用哪些词句反映桃源环境优美,繁荣兴旺?②从“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这几句中,可看出桃源中人与人是怎样相处的?③除了上述描写以外,哪些句子证明桃源人比“外人”幸福?④如果作者认为自己所处的社会很幸福,会不会这样赞美桃源生活?⑤这样的社会不能实现,为何作者还竭力描写?通过以上搭桥设问,作者的进步性、局限性活跃在学生的大脑了。

二、活动激趣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学习不如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再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基本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办墙报、手抄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所教班级从初一到初三结合不同阶段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了以上语文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和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三、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态度、兴趣、能了、个人特质、先前经验、家庭背景等。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般你喜欢知识面广博的老师。老师教学就应该有的放失,因人施教。你的学生知识深度、知识成面、个性喜好、思维模式等等都要考虑。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生活经验、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接受的程度不一样,你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现在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易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语文是一门及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而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学生走进课堂,就走进了一个早已预设好的,可能是外在于他的“书本世界”。在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被重视,甚至被排斥在课程之外。而今不同了,新课程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如果我们让学生受困于书本世界,就难以使他们领略到现实世界为书本知识的运用提供的诱人境界和无限风光,这样书本知识就会成为“一潭死水”,这样获得的理性认识也是不可能“充沛”、“鲜活”的。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兴趣。

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传统教学观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灌输式教育方法,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老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教授知识,课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和作业,然后,定期考试和测评,长此以往,周而复始,便形成了“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教师是教学计划的严格执行者学生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的跟从者。教师似乎变成了“勤教师”,学生却变成了被动学习的懒学生。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预习,不要求学生做深度预习,惟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预想不到的问题或搞什么“花样”。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尽显教师“风采”,虽然教学氛围非常热烈,但是导致教学效果平平。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思考,只是围着教师“随声附和”,往往是无精打采的喊着“对、是、会”。在这种“先教后学”教学观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方法渐渐地变成了等待式、被动式学习,最终失去了自主学习能了。

然而“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变为“主动”,把“负担”变为“享受”,努力帮助学生把自主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总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用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课堂气氛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的进入到角色之中。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感情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能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资料:

⑴ 《谁来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中国教师的透视与反思》胡东芳、陈炯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杨再隋等编著 语文出版社 2001.12 作者简介:

白茹

女,1979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萨拉齐,200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于包头市萨拉齐美岱召中学,2009年调入包头市一机二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2005年在萨拉齐中小学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旗级优秀班主任,2008年被评为旗级优秀教师。

第二篇: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班级应该是学生的班级,班级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应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黄金法则。

一、让班级成为师生互动发展、快乐成长的亲情家园。 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在认知能力、道德风貌和精神力量等诸方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师生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生命价值,推进师生个体精神生命的相互创造与主动发展。

1、班级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场所。

班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班集体是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课堂。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说教,而是形成使人向上、向善的积极氛围。风气是无形的力量,它能引导人、陶冶人、教化人,塑造美好的人格。学生在班级里,通过集体的共同学习与生活,养成行为规范,积累社会经验,逐步培养个人在集体中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班级可以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场所,同时班级也是学生个体与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在班级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转换社会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目标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学生由“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人”。

2、让班级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主阵地。

其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师者首先是为人者,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会把自己的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提高、升华,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样。作为班主任,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值得学生尊敬、信赖与欢迎的老师,成为一位学生认可的、保持着一颗童心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这就是教育的逻辑。

其二,以班级的主题教育活动影响学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往往能将抽象的道理、空洞的说教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活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育的过程。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潜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求。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按照学校的计划,班组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大胆设想、安排,自己则以合作者的身份与他们共同商讨,提出参考意见,不过分干预,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由学生自己总结活动的得失。通过活动,学生才能得到了展示,交往的品质、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应该说,活动有助于学生间的了解、交往与人格完善,并能促使学生尽快融入到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活动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教师走近甚至走进学生心里,产生了互动发展的亲情。

二、让班级成为师生互助发展、共同成长的文化佳园。

班级的每项活动,都应努力渗透和弥漫文化气息,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

1、以民族文化塑造人。

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积极的、理性的研究态度,承担起维护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造就具有扎根于本土又向世界开放的文化心态,从而初步造就有创造现代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新人。

在班级中创设民族特色文化,让班级的文化氛围影响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智慧,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来创设具有文化底蕴和自己特色的教室环境。教室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德育基地。优美、整洁、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其实,在有限的教室空间则蕴含着无限的人文教育资源。

2、以情感文化教育人。

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教师的关心、同学的友谊、民主的气氛、集体的鼓励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因素。班级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场所,而“爱”是培养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核心,班主任和学生都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主体,班主任更是班级情感文化的引导者。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爱也是情感文化核心。班主任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宽容学生的无心之

过,让学生在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中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在班级中,我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老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内心世界,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3、以制度文化规范人。

建立“班级分级管理制”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自主化。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我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七名班委负责全班的学习、劳动、体育等各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生和卫生;三级管理:课代表负责各学科学习情况的检查工作,及时协助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四级管理:把班内一些细小琐碎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分解到个人,从而使班级的每个人都是班内小主人,都有着为班级、为他人服务的岗位,每个人都要承担一份责任,从而收到了很好的平等培养、民主激励的效应。

三、让班级成为师生互动发展、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有了这种生命沟通,教育才能深刻地实现对生

命发展的影响。教师面对的是具有思维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是自我的主体,具有自觉能力。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首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他们的生命性,承认他们的差异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与自觉性,促进自我教育。

1、培养主体意识,开展自我教育。

可从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五方面来进行培养。

2、树立时代精神,养成“四个学会”。

“四个学会”,即:学会自信、学会自强、学会自主、学会负责。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是道德行为的原动力。可通过班级小干部的培训和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强化。

学生是一本书,教师必须读懂它。学生进入学校,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准青年,教师在一页页往后翻,但真正读懂这本书却十分不容易。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童心表现本真的人性,有效的教育无不基于对人性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然而当我们做了老师,以为自己成熟了,便用一双世故的眼光看学生,往往除了发现学生的缺点与不足以外,很难理解童心之真,鉴赏童心之美。所以以学生的眼光看学生,是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蹲下身来,走近他,了解他,我在慢慢读懂学生这本书的同时,也慢慢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从中体验到了做老师的乐趣。

班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阵地,只有在这块主阵地上做文章,学生才会长得茁壮,长得健康。让每个学生都来分享班级带给他健康成长的快乐吧!

第三篇:让英语课堂成为小学生的小学乐园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交际语言。英语是联合国用语中重要的一种语言,外交人员不可缺少的交际语言。在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式下,培养出这方面的人才迫在眉睫。因此,怎样实施英语教学改革?怎样培育英语拔尖人才?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各位英语教师讨论的中心问题。而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对象是刚刚接触到英语的小学生,他们存在着稳定性差、意志力薄弱、加之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能持久等缺点。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呢?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其感兴趣的东西就学得好,记得牢,上课听讲时注意力也更为集中。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所以教师对孩子应该倾注爱心,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而英语课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师生的直接接触频繁,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眼里总是带有褒贬奖罚的因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那

么全部学生就都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跃跃欲说,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多对学生说:“GOOD”。对差生和淘气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的给予说服和教育,并给他们以鼓励和信任,发挥他们的特长,经常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英语教师而喜欢学习英语,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一)、学习一种语言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

首先,教师每节课都要让学生进行情景会话,上课时教师要用

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并适当地运用一些体态语,必要时要用汉语翻译使学生明白。然后再让学生模仿老师作自我介绍,教师及时给予订正,说得好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good、 wonderful、excellent )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相互问好、问路、寻问天气„„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仿佛自己就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营造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生好模仿、好奇、好活动、好游戏,围绕教学重点、难点

开展丰富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我在教学pep教材三年级上Uit 3 Ilikefootball一课时,我根据教学重点,组织了一个运动队(蓝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等)选出一个队长来进行句型操练,Ilikefootball (basketball,table tennis…)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句子.这比枯燥的读写效果要好得多。游戏和操练有效地结合,既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又达到小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的目的。

(三)、创设语言环境,发展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易对具体、直观、动态的事物产生注意;而且还受其身心发展的影响,对听故事、猜谜语、做游戏、表演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故事、谜语给学生听,或指导学生做游戏、表演课本剧,并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创造情景和语景,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在教句子“MAY I HAVE„„?”时,我在教室里“设”了一个小商店,摆设了许多学生的文具,让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的学生到“柜台”前“买”回自己的文具。这样不但优化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

(四)、利用多媒体或制作直观教具实行情景教学,培养学生

学习英语的兴趣。

1、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字母教学。我根据字母的外形特点,自制一些用图形或运用简笔画来教学,会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优势,在短时间内获取知识。

2、运用录音机、大屏幕进行英语教学。

如我在教学 《 Birthday》一课时,伴随着《Happy Birthday》

的乐曲,大屏幕上出现一个大蛋糕上面插着几个红焟烛(画外音,

Today is Amy’s birthday,)画面上出现了Amy的朋友。Tom 、 Chenjie….他们拿着礼物在为Amy祝贺.(画外音,What are presents?)屏幕出现单词present,birthday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和探索的兴趣去学习新知识,加之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形象,能更好地理解并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五)、抓住学生心理,巩固学习兴趣

喜欢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尤其是这种表现受到教师的夸奖时,学生会受到巨大的鼓舞,兴趣油然而生。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特征,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进行表现,这样既能发展智能,培养能力;又能促成学生孜孜以求,不断进取。

在课堂上,我给各个层次的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踊跃表现自我,发挥特长。语音好的学生让他们朗读、领读;文娱好的让他们扮演角色、表演对话;绘画好的让他们到黑板前画简笔画;普通话好的让他们当小翻译„„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强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学生、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需要激发和培养、引导学生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作为教师,应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身理特点,让他们从一开始学习英语就有兴趣,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语音环境,开展愉快教学,到激发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同时注意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以使学生对学习英语自始自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从而达到真正学好英语的目的。

第四篇: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的享受

学生还是厌烦家庭作业?众所周知,家庭作业是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可最近我发现学生特别怕写家庭作业。每每布置作业,总能听到学生说:“老师,能不能少一点,或不要布置。”我个人觉得作业布置的很少了,为什么学生还是怕写作业?怎样才能让学生从怕写作业到自愿写作业甚至享受写作业呢?我就作业设计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作业设计要有挑战性。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要求的需要------成就需要。它是一种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尽快的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教学中我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作业,正确引导和培养合理的成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道题:将圆剪拼成长方形周长增加了10厘米,求圆的面积是多少?对于小学生来说,解决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梳理圆与长方形的关系才能解开这道题。解题虽然要一定的时间,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享受到解题的乐趣,会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二、作业要设计有层次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之处:“所有选择的作业应使学生能表现出最大限度”独立性,使他们有发展的现实可以性。各类学生对做作业的需求明显不一样。学生发展的创意要求是在作业的选择和安排上要体现一定的弹性,不能整齐划一,而要充分地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是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后进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又能保质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后,设计出3道必做题(一些基本题):2道选择题:(1)学校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80米,比宽长20米。操场的周长是多少?(2)量家里的饭桌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周长;1道挑战题:用一根长30厘米的线,你能围出几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上述2道选做题,也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单独完成还是合作完成。

三、作业设计形式多样

作业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化是保持学生兴趣和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条件:“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的促进他们得到发展”。作业可以是阅读,也可以是一些操作,还可以是一件制作。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还其本来面目。

四、作业设计要有创造性

想象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新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例如教学“数的整除”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2、

4、

6、10这一串中,哪个与众不同?立即就有同学回答:“7与众不同,因为这五个数中只有7是奇数。”有位同学有举起手说:“2与众不同,因为它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同学们对他的发言投去了钦佩的目光。也许是受那位同学的启发,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10与众不同,因为它是一个两位数,其他都不是;4与众不同,它是前后两个相邻数的平均数。这样一道开放题就为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提供了素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无所顾忌地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析、充分思考、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找到了多种答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精心为学生科学、行之有效地设计作业,充分发挥这块阵地的作用。我们只要乐学,善学,标新立异,肯定会设计出更新、更符合学生实际的作用。家庭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愿这个礼物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

张小莉 家庭作业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补充,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反对与检测。家庭作业不是可有可无的,适量适度的数学家庭作业非常有必要。可如今小学生面对家庭作业,往往消极对待、马虎了事,甚至因为家庭作业,孩子对晚上的时间充满了无奈与厌烦。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接受家庭作业并喜欢家庭作业。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应设计趣味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布置的作业不能再仅仅局限在写这一传统模式上,而应加入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调查等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活动,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1,。设计游戏作业。我们可以把那些较枯燥乏味的计算改为‘数学口算直通车’,‘闯关夺宝’等。当然其它 类型的枯燥的题目我们也可以相应地变为有趣味的数学题。让学生不仅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还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可设计实践作业 1. 设计实际操作类。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前,我布置学生在家里动手做平形四边形用剪刀剪一剪拼一拼,先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个初步认识。

2. 设计调查类作业。调查类作业内容很广,有家庭调查、社区调查、社会调查、环境调查、生活调查等。学生非常喜欢调查类作业。它一方面将书本中的数学知识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另一方面又能调动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学习。

3. 设计解决问题类作业。我经常告诉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能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学完长方体的体积后,我给孩子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计算自己家中冰箱或洗衣机的体积。这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物体的长、宽、高,然后再计算。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三、可设计个性化作业。

1.设计分层作业 美国著名教育家

古柏曾说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学生的家庭作业应有所侧重。我曾把作业分为A、B、C三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

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作业,,让学生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2.设计自编性作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权,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做作业。

3.还可设计创造性作业。我们应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创作的天空。 总之我想只要我们用心,有选择有针对的设计家庭作业,多样化的设计家庭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变传统的被动、机械、模仿式家庭作业为快乐体验式、解决问题式家庭作业。一定能让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作业,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五篇:让校园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

作者:周慧霞 文章来源:本站“理论研究”论坛 点击数: 458 更新时间:2007-6-13 【摘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我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转折,导致对传统观念、传统思想、传统行为的冲撞是必然的、自然的。我们该有何种认识,何种行为? 这是一个新课题。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减负增效的重担,认识上的更新才能促进行为上的转变。减负增效必须尽快提高教师的素养,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科学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关键词】减负;增效;教师素养;科学施教

多少年来,小学生“减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但即使行政命令也不能真正实现减负。为何“突围”这么难呢? 难在何处? 我们认为:主要矛盾是小学“减负”没有与“保质增效”挂钩,学校和家长担心“减负”会降低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影响学生的升学和前途。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能保证原有的教学质量,甚至还降低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以前,“减负”就会减不下去,只好半途而废。所以,“减负”必须“保质增效”,做到课业负担减轻了,教学质量保住了,甚至提高了,升学率和学生成绩不受影响,反而还提高了,让学校和家长看到“减负”的实际效果和好处。只有这样,“减负”才能减下去,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为做到既“减负”又“保质增效”,我校结合“让校园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这一办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确立“创新教育”、“快乐教育”的学生观,开辟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渠道、新形式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减负增效,让孩子快乐地成长”的举措。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依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我校结合校区式的管理,开展了“同课异构、连环改进、网络研讨”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求教师们针对同一教材,备不同的教案,进行课堂展示,然后在网络上进行评议、讨论,结合授课老师的反思,在原教案上进行修改,再上课,反思,推出新教案。经过反复修改,推出最佳教案。最后,在教研组里学习、反思,达到提高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方面,探究:让学生“爱”学习。

“同课异构,连环改进、网络研讨”的校本教研活动,变灌输式的被动接受为探究型的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负担变为兴趣爱好。“做中学”、“玩中学”、“创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将随着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课堂变得可唱、可跳、可玩,在欣赏体验中感悟知识点。比如音乐课的“变奏”是怎么回事? 先听一段小星星变奏曲,再让学生跟着乐声律动,感受节奏的变化;英语课尽管单词量达180多个,但学生无须专门背诵记写,听英语儿歌、看英语动画片、话剧表演,在快乐学习中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另一方面,生活化:让学生自然成长。

在一切为了升学的目标导向下,我们痛心地发现:学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严重地分离。这种封闭式的传统教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保证了教育对社会的一定程度的超越性,但同时又导致了学生与周围的社会生活相脱节,与知识更新的速度相脱节,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语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品德与社会课整合了思想品德、劳技、历史、地理等学科,从生活中取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目的是“把生活化的德育还给儿童”,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生命教育。如“一起解决问题”一课,让学生通过日常观察和集体反思、讨论,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自觉养成规则意识。美术课打破“依样画葫芦”的传统模式,不再强调一横一竖是否画得直,而是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绘画想象力和爱好心。备受欢迎的体育课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乐趣。我校的体育课结合校本课程的“聪明玩”,将成为身体锻炼和思维活动密切联系的活动,目的是健身又健心,让学生聪明地动起来。学生可以自己布置场地,参与设计活动方案,比如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爬行动作等新的运动项目,让每个孩子都玩得开心,有所收获。

教师们所上的课,学生很喜欢,显然,学生不会有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就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坚韧顽强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乐学勤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或学习成绩不好,主要原因不在于学生的智力差,而往往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制约,或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而缺乏学习动力,或是学习习惯不良而不能持久地学习,或是缺乏毅力和耐性而时好时坏起伏不定??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要进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单纯地在智力上下工夫往往是事倍功半。

三、注重学法研究和教育

教学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好高鹜远,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知识靠积累,而且要讲究方法。以往,学校往往只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而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有的学生勤奋了,刻苦了,但学习成绩老是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有的说笨鸟先飞,其实只要在学习方法上稍加指点,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只知道抄抄写写,苦熬死拼,而上课时精神不振,老师讲课没有听进去,回家后又苦战,看似辛苦,这样恶性循环,效果自然不会好。有的学生学得很轻松,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的能力很强,理解分析能力很强,善于思维,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为此,教研组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真正把教育过程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以生为本,相信学生能够学习,并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我学习。学生能理解的教师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树立良好的校风,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校风包括教风、学风和班风。一个学校有了良好的校风,有一种浓厚的学习风气,形成一大批勤奋学习的优秀生,就可以带领全校同学积极向上,好好学习。相反一个学校校风不正,教师单纯地追求升学率,只顾尖子学生,放弃对所谓“差生”的教育和辅导,结果学校秩序混乱,逃学、辍学、厌学、打架??不但学校安全成问题,即使是好学生也学不下去,这样的环境,怎能读书! 所以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全体教师服务承诺书”的签名,切实体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教育与服务。“五星级达标班级”、“达标班级”的评选,增强了集体凝聚力,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创设了愉悦的学习环境;“快乐教育”课题的研究,更是“减负”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轻松学习的动力,愉悦学习的催化剂。

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劳逸结合

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止境无限度地扩大教学领域或教学内容,侵占学生所有活动时间,甚至加班加点,无止境地补课,轻视德育和体育,让孩子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好高鹜远的结果往往是丢掉基础,忽视训练,前功尽弃。一个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参差不齐,老师要分层次进行教学,照顾方方面面,特别是要及时弥补学习中差生的薄弱环节。学习有张有弛,不要一味的绷得太紧,使学生没有咀嚼和消化的余地,没有喘息的机会。我们学校的创新教育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我们开设多种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成立小记者站、“ 中山新雨广播站”、“ 中山新雨电视台”,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科学长廊、计算机房等,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教学组织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地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增长才干,脱颖而出。

六、减轻机械重复的考试负担,增加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减负”是不要教学质量。不是的。我们所需要的是真正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残酷而无序又不公平的竞争中解救出来,还孩子一个愉快而幸福的童年,让孩子的身心得到生动活泼的健康发展。 美国的《新闻周刊》曾经撰文指出:“亚洲的学生忙着记忆死板的答案,无暇学习独立思考。在许许多多亚洲的教室里,独立思考反而起着阻碍作用。”当然,记忆与思维是构成智力的两个重要因素。记忆是巩固知识、领会知识与应用知识的基础,青少年正处在记忆的最佳时期,趁着大好时光,让他们多记忆一点,多积累一点,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是会有很大的好处的。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学生有相当大的精力被浪费在机械的记忆标准答案上了。学生遵循老师的“谆谆教导”,整天忙得焦头烂额,能力提高并不显著,对稍微有些变化的题目,便会不知所措。有鉴于此,为了平衡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必须减少学生考试的次数,减轻机械记忆的考试负担,适当增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负担。

七、减轻硬性划一的课业负担,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和差异性

目前一些部门所颁布的种种措施,大多都是为了限制学生课业的数量负担。因为,我国学生课业的数量确实已经到了非减不可的地步了。有些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此外,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总是“一刀切”,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生,他们所做的作业都是一样的,缺少选择性与差异性。合理地配置学生的课业负担,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增加作业的选择性与差异性。在这一方面,我们组织教师学习魏书生、张富等教育改革家的成功尝试,认真研究他们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吸收和借鉴。

八、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学生的生活、劳动等参与面

在生活上,很多家长宁愿自己苦一点,也不愿孩子为自己分担一点生活上的负担,但是,在学习上,做父母的却从来不考虑子女的心理承受力,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不断在心理上给他们加压。如果不参加劳动,不投身实践活动,学生对生存本领、生活经验的掌握和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将是苍白的,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我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建构了《聪明玩》、《绿色与环保》、《写字》、《安全伴我行》等校本课程体系,为学校自主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心生快乐和喜好,“负担”就没有了。比如,低年级采用学校已汇编的《中山小学安全儿歌》、《中山小学自护自救安全常识小册》、《安全绘画集》等教材。一幅幅画面、一句句儿歌、一个个警示牌,随时随地都能引起学生的反思,受到启迪与教育。中高年级组建了少年警校。警校队员们将接受交通指挥姿势训练、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军事训练以及上岗执勤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分年级、分批地组织学习安全知识,体验安全意识。如:听安全知识讲座,出安全知识板报,“平安行动”夏令营,假日平安小队在行动等。除了听交警叔叔、阿姨的讲座外,还请中高年级的“小交警”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聪明玩》课程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长廊”吸引了孩子们,亲手给动物喂食,给植物施肥,孩子们兴趣盎然,兴致勃勃。

可见,校本课程的实施,给孩子提供了活泼、健康、愉悦的环境,使学校办得更有特色,从而达成每个学生在学习、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条件。

总之,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中国教育中存在的巨大隐患。面对此种情况,要迅速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以教师特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热爱学习,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使“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上一篇:任职谈话表态发言简短下一篇: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