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措施

2024-04-19

医院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措施(共10篇)

篇1:医院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措施

医院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措施

一、医院重视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知识的宣教工作,通过医院网站、公共授课等形式宣教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知识。临床科室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性的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知识要点培训,重点了解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的禁忌。

二、尊重患者的人格,忌用嘲讽、污辱性的语言,忌以患者的身体缺陷当笑料,更不能广为传播。

三、医生在病史询问过程中确认患者是少数民族或宗教信仰者后,应主动了解其在生活和饮食方面的禁忌,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在病历中做好相应的记录,设法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

四、住院患者除必须治疗饮食的,可以按自己的习惯,自由安排饮食。患者提出特殊饮食要求,由营养科提供服务。

五、患者住院期间可能进行日常宗教仪式,在不影响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和其他病员生活的情况下,允许进行日常宗教仪式。否则,医院有责任劝说,停止仪式,并重申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

六、如果发现扰乱医院医疗秩序、损害其他病员身心健康的行为时,要及时上报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

篇2:医院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措施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及宗教信仰有关制度

重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这是国家长期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医院在提倡科学诊疗的基础上应尊重少数民族患者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尊重人权的体现。本规定旨在医院范围内进一步改善从事与医疗救护工作相关人员的行为。

一、不同民族的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以尊重的权利。在医疗服务中,医院和医务人员应做到:尊重患者的人格,忌用嘲讽、污辱性语言,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

二、遇到少数民族患者,应详细询问患者的风俗习惯,有无忌讳,并设法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及生活细节。

三、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丧葬习俗,家属自愿改革丧葬习俗的医院不得干涉。当少数民族患者希望医院提供帮助时,医院应积极与为少数民族服务的殡葬服务部门取得联系,不强迫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民族实行火葬。

四、尊重外籍人士的宗教信仰自由。在特需诊疗部的诊疗过程中,要做到友好、礼貌和谨慎,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病人的稳私,了解和遵守国际礼仪以及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展现中华礼仪之邦医务人员的良好风貌。

五、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民族团结建立在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基础上。对有意歪曲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人和事,情节严重的医院将追究其责任。

白沙县人民医院

篇3: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审稿技巧

[关键词] 民族 宗教 审稿技巧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2-0038-03

我国是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编辑在社会科学类书稿的审读中,经常会遇到与民族宗教相关的内容,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很容易曲解这类问题,无法辨识违反民族宗教政策的言论行为。因此,掌握相应的民族、宗教知识和相关审稿技巧,对提高审稿编辑的审读能力及编辑业务水平有重要意义。

民族是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在共同文化上表现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的共同体。宗教,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现象,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它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所谓的天国或来世[1]。宗教起源非常古老,原始宗教或宗教雏形,在人类蒙昧时代已经存在,目前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数占全世界人口的60%以上,其中,基督教信徒超过18亿,占世界人口的30%,伊斯兰教徒近10亿,占世界人口的17%。我国的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各有一亿多人。民族宗教无小事,宗教问题往往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的局势,“没有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正确解决,就没有国家的团结、稳定、统一”[2]。

1 民族问题的审稿技巧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各民族的发展并不平等,民风、民俗也有差异,因此不同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发生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对于民族问题,我党遵循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在书稿中主要体现在尊重少数民族、与大民族主义的表述划清界限、历史和辩证地对待民族问题几个方面。正确处理书稿中的民族问题,有利于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

1.1 尊重少数民族

《宪法》第四条规定:“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人的法定义务。尊重少数民族包括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包括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饮食习惯、婚丧习俗等,这些习惯是所有地区而不仅限于少数民族地区要遵守的。如某稿件讲医疗队在摩洛哥时,医疗队成员在斋戒的司机旁“一个劲地喝水抽烟”。斋月斋戒期间,外国人可以喝水吃饭,但是严禁抽烟,因此这种表述是错误的。不仅饮食习惯上的风俗习惯是大事,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也是大事。如藏族地区实行天葬,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习惯土葬等。在图书出版中,凡表述某少数民族生活具体内容的,哪怕仅一句话,也不能与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冲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如涉及藏传佛教的表述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涉及信仰伊斯兰教的表述要处处考虑其宗教信仰自由。在这类问题上,要防止作者随意发挥的表述。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对于涉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表述要高度谨慎。

1.2 与大民族主义的表述划清界限

维护民族团结,要与过去大民族主义的表述划清界限。政务院于1951年发布《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要求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含义的称谓和地名等予以禁用、更改。自指示发布以来,带有侮辱之意的“西番”“归化族”“崩龙”已分别以“普米”“俄罗斯”“德昂”等族称替代,“卡瓦”改写为佤族。在书稿中,诸如“回回”“蛮子”“夷人”等带有侮辱之意的称谓不得使用,应使用“回族”“彝族”等。不宜讲“满清”[3],讲到历史上的“反满”要加引号,重要史料的引文另当别论。论述历史上民族之间的战争和争斗,要把负面的账算到统治集团上,不要出现“蒙古族迫害汉族人民”这样的表述,宜讲“蒙古贵族统治集团迫害汉族人民”。

1.3 历史和辩证地对待民族问题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发展过程中大多经历了与其他民族长期融合的复杂过程,不能简单地用现今某少数民族去对应古代少数民族。如某书稿中“北魏鲜卑族(今锡伯族)”“中唐吐蕃族(今藏族)”“沙州回鹘(今维吾尔族)”“元朝蒙古族(今蒙古族)”等表述均不妥。《辞海》中“锡伯族”被解释为“古代拓跋鲜卑的后裔”;“吐蕃”仅是古代藏族的政权名称,不要把民族和政权混为一谈。同样,民族和国家也不能划等号。如某译稿讲“中国和蒙古族的关系”,又讲蒙古人、满族人的成功入侵,是在“中国顾问入住其宫廷,并采用了中国的行政管理和军事形式后,他们的军事优势在于发展了中国的战术——并打击中国的大本营”,还讲“中国除了军事技术之外,几乎没有向他们(指汉朝时的游牧民族)学习什么,中国享有霸权”。三处均将我国的少数民族列到中国之外,这是不妥的,应将“中国”改为“汉族”。某稿件将我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联姻同欧洲各国间的联姻相提并论同样不妥,中国古代政治联姻是在“中国”这个范围内并存的政权之间的联姻,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2 宗教问题的审稿技巧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等宗教并存的格局,除道教外,其他各大宗教都是先后由国外传入的,此外,东正教曾传入我国一些地区,民间宗教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广泛流传,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原始宗教仍有一定影响,这是我国宗教的大致现状。书稿中宗教问题的处理原则是强调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不同宗教“多元共存、和睦相处”,禁止出版可能引发宗教狂热、带有邪教色彩的文字。下面仅就笔者经验,谈谈审读涉及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和道教等相关内容时要注意的问题。

nlc202309010224

2.1 有关伊斯兰教内容的审稿技巧

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奉安拉为唯一的真主,书稿中出现“我们姑且不将穆罕默德当神看”这类句子是错误的,穆罕默德是先知。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因此任何稿件都切忌出现穆罕默德的像。某稿件引用一段话“安拉宽恕穆罕默德和他的亲属”,应改为“宽恕穆罕默德的亲属”。“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不能把回族和伊斯兰教混为一谈。书稿中的“回教”应改为“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宗教表述上必须严格按照《古兰经》,涉及伊斯兰教信仰的表述不能与伊斯兰教义冲突。如某稿件以“真主派来的天使”形容我国医疗队就不妥。在伊斯兰教中,“天使”是安拉以光创造的妙体,不分男女、不婚不育、无眠无倦、无食无泻、无私无欲、秉性纯善、有超凡能力,但不具神性。伊斯兰教强调信仰天使,是六大信仰之一。新教改革后对天使的表述越来越世俗化,西方文化中将给人带来美好事物的人称为天使,最多的是白衣天使。但伊斯兰教在天使的表述上较严格,不能率称“真主派来的天使”。

伊斯兰教有一定的饮食禁忌,最主要的饮食禁忌源于《古兰经》的规定,即禁食死动物(包括因摔、打、触、勒、电等原因而自死的动物)、流出的血、猪肉和非颂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及酒,因此对清真食物的说法要严格遵守伊斯兰教规,比如穆斯林宰牛羊家禽,只能说“宰”不能写作“杀”,不应随意发挥。稿件中涉及《古兰经》、安拉、穆罕默德的内容都不能有不敬之词,某些学者对《古兰经》、穆罕默德、麦加克尔白圣殿建立在其自身文化基础上的说法不宜引用,翻译稿也不行。另外,书稿中讲恐怖主义是“圣战”要加引号,不应将伊斯兰与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词组。如某稿件中“使‘恐伊(斯兰教)症’成为欧洲各国的普遍现象和处理当前东西方关系的棘手问题”的表述看似客观,却易生歧义。应该强调,西方各国因穆斯林极端分子之害而加强反恐是正当的,但由此对整个伊斯兰教文化和穆斯林群体产生敌意则是错误的。不要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同起来。某稿件多处讲伊斯兰极端主义主要体现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就欠妥。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要具体分析,有主张暴力活动的一派是极端主义,温和的一派则不是。编辑可以参考1993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对涉及伊斯兰教的出版物加强管理的通知》的相关规定。

2.2 有关基督教内容的审稿技巧

基督教也是一神教,稿件中不宜出现因为基督讲耶稣是救世主(弥赛亚)而质疑其是一神教的说法,因为基督教讲弥赛亚就是耶稣,与犹太文化中的弥赛亚含义不同,不宜混淆[4]。基督教相信上帝唯一,但包括圣父、圣子、圣灵(圣神)三个“位格”[5],圣父是万有之源,圣子是耶稣基督,圣灵是神的灵,三者虽然各有特定位份,却完全同具一个本体,是三位一体。要尊重基督徒的感情,某稿引文说“耶稣基督本人就是一个大独裁者”,不妥。

对基督教的宗教经典《圣经》要有所了解,如某稿将《圣经·旧约》中的“××记”误为“××纪”。其实《圣经·旧约》中除了《列王纪》外,其余经书名称均为“记”,如《创世记》。《圣经》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和犹太教两教的宗教经典,编辑在审读相关书稿时要格外留心两者内涵的不同。犹太教的宗教经典是指《希伯来圣经》(或称《塔纳赫》),基督教的是指《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希伯来圣经》与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内容大致相同,但因为《旧约全书》和《希伯来圣经》有一定差异,书目顺序也不同,因此犹太教并不接受“旧约”这个说法,所以“犹太教的圣经只有旧约”的说法是错误的。此外,东正教、天主教和普世圣公宗的版本多了数篇《塔纳赫》和基督教新教《旧约》都没有的经卷,因此对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圣经版本也不应混淆。

对基督教的教派要有所了解。如某稿件讲“澳大利亚教徒中圣公会教徒占21%,英国国教教徒占21.5%”。英国国教就是圣公会,不能出现两个并列的数据。某稿件讲“罗斯受洗,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辅罗斯与拜占庭等基督教国家联系紧密”,此处“基督教”应为“东正教”,“基督教国家”应为“东正教国家”。在非专门讲述某一宗教的书稿中,应客观地说明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避免只突出一方。不要评说犹太教的食物禁忌,介绍犹太教正统派时宜客观,不要凭个人感觉去评说。不要质疑“耶稣基督乃由童贞女所生,并具有神性”,不要质疑《圣经》中的“神迹”,不要质疑“耶稣基督肉身复活”,相关内容不能随意发挥。

2.3 有关佛教和道教内容的审稿技巧

在佛教方面,不宜评说甚或质疑释迦牟尼诞生之时的各种瑞兆与殊胜妙相。释迦牟尼诞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不要误以为诞生在尼泊尔。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涅槃,或称“入灭”,稿件对此不要用世俗的表达方式。佛经经文诞生在释迦牟尼圆寂之后。释迦牟尼圆寂后第二年,弟子迦叶把大家召集到王舍城灵鹫山举行集会,汇编释迦牟尼的遗教。这次集会在佛教史上被称作“第一结集”,最初的佛经由此产生。因此类似“雪域的佛经产生在公元前6世纪”的表述是错误的。

不应对佛教、佛像(如观音像)、寺庙加以不严肃的评说。如某稿件中的语句“对佛教和佛教徒作了一些暴露和讽刺”就不妥,应改为“对当时的佛教徒作了一些暴露和讽刺”。不要使用随意性强的图解或者漫画。对和尚、尼姑不要单称名字。对藏传佛教有关转世灵童和达赖喇嘛的表述应高度谨慎,一般不涉及为好,实在要涉及,应送审。如某译稿中有“在天主教皇或达赖喇嘛这样的宗教领袖面前,许多人仍可以体验到敬畏和崇敬之情”的表述,还有多处正面引用达赖原话的文字,都应删去。

在涉及道教内容的表述上,要将借道士之名行骗的神棍与正常的道教活动区别开来。不要把道士都说成是允许成家和不禁绝荤腥,因为这有全真派与正一派之分。作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全真派不尚符箓,不事烧炼,不立家室,禁绝荤腥;正一派道士则可以成婚,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腥饮酒。

总之,做好审稿工作是编辑的重要职责。宗教民族类书稿中敏感问题多,涉及知识面比较广,对编辑来说,审读这类书稿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一方面,编辑应该大胆存疑,勤学习,勤查工具书,如果相关知识是编辑的盲点,编辑更不能随意放过而不查阅权威工具书。另一方面,编辑应该小心求证,在熟知并严格遵守涉及民族宗教问题出版物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请专业人士对书稿进行把关,对有关民族宗教敏感问题及重大题材的出版物,要进行专题报批和重大选题备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对相关差错产生“职业敏感”,就可以运用经验予以改正,确保出版合格的作品。

注 释

[1]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731

[2]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9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S].1956-02-18

[4]弥赛亚(Messiah),一译“默西亚”,原意为“受膏者”。古代犹太人封立君王和祭司时,受封者额上被敷膏油而称“受膏者”,意指上帝所派遣者。犹太亡国后,犹太人中传说,上帝终将重新派遣一位“受膏者”来复兴犹太国。弥赛亚遂成为犹太人所盼望之“复国救主”的专称。基督教声称,他们所信奉的耶稣即“弥赛亚”,但不是“复国救主”,而是“救世主”,凡信他的人,灵魂皆可得到拯救。任继愈.宗教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685

[5]位格:原意为实体,特指具有理智和意志的独立存在的实体。任继愈.宗教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49

(收稿日期:2014-09-26)

篇4:医院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措施

关于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和措施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贯彻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在医疗活动中,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医疗诊治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身心健康,践行我院“将心比心,视病犹亲”的核心价值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范围

本制度适用在我院诊疗期间的少数民族患者及不同宗教信仰患者。

二、措施

(一)医院重视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知识的宣教工作,通过医院网站、公共授课等形式宣传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知识。医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性的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知识要点培训,重点了解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的禁忌。

(二)入院接待时通过入院介绍使少数民族患者尽快熟悉和了解医院、病区、病房环境、设备、工作人员、医院的规章制度等医院的文化环境。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及需求,尽量安排语言沟通较好的导诊人员负责接待少数民族患者。在沟通中要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从语言、饮食、治疗方式、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给予充分尊重。

(三)医护人员接待少数民族患者的礼仪要求讲究语言技巧接待患者时,态度平和,语调亲切;对重危、创伤患者,不能有厌恶的表情;对不治之症的患者,给予同情。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主动了解其在生活和饮食方面的禁忌,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在病历中做好相应记录,并设法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及生活细节如就餐等。

(四)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做好交接工作,对患者提出的关于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要求,在客观条件允许和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应充分配合,尽量满足。如:伊斯兰教在睡前、饭前都要跪在毡垫上做祷告,毡垫不允许用脚踩及跨越,护士应允许他们默经诵佛及做祷告,在祷告期间避免安排治疗与护理。护理过程中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的禁忌,基督教病人忌讳星期五和十三,因此在安排特殊治疗或手术日时,应加以考虑。

(五)对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医院营养科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并指导食堂为患者提供适宜的饮食。涉及饮食禁忌的,科室应提前通知营养科。

(六)患者在院期间进行的宗教和民族活动,凡属国家法律允许的,医务人员要尊重和保护,在条件许可时,应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得嘲笑、歧视和在公共场所议论。

(七)当患者的宗教和民族活动已经影响医院工作秩序和其他患者的就医环境时,医务人员因做好劝导工作,劝导过程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粗暴干涉。

(八)医院定期开展检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漳州市第三医院

篇5:医院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措施

定陶县人民医院

为了正确认识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的关系,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关于尊重患者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我院制定本制度及措施:

一、医院重视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知识的宣教工作,通过医院网站、公共授课等形式宣传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知识。临床科室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性的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知识要点培训,重点了解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的禁忌。

二、对待患者不分民族、职业、外貌、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或家属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实施医疗行为应以尊重患者的人格为前提。医生在病史询问过程中确认患者系少数民族或宗教信仰者后,应主动了解其在生活和饮食方面的禁忌,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在病历中做好相应记录。

三、在诊疗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应做好交接工作,并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食堂应向患者提供适宜的饮食。涉及饮食禁忌的,科室应提前通知食堂。

五、患者在院期间进行的宗教和民族活动,凡属国家法律允许的,医务人员要尊重和保护,在条件许可时,应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得嘲笑、歧视和在公共场所议论。

六、当患者的宗教和民族活动已经影响医院工作秩序和其他患者的就医环境时,医务人员因做好劝导工作,劝导过程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粗暴干涉。

七、对于未执行尊重患者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工作制度责任人,每次罚款50-100元。

篇6:医院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措施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风俗习惯及其形成、重要性风俗习惯的多样性。风俗习惯的特点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践行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树立正确风俗习惯观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风俗习惯及其形成、特点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我国各民族的风俗我国地域辽阔拥有56个民族在衣食、饮食、婚丧、节庆、生活方式等方面各具特点。

1、风俗习惯及其形成 引出主体习惯

2、风俗习惯的特点 ①什么是风俗习惯 ②风俗习惯的形成及形成的因素 ③风俗习惯往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具特点 饮食习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养猪、不食猪肉。服饰特色 丧葬习俗 节庆 禁忌

1稳定性2群众性3民族性4敏感性 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及形成的因素 理解风俗习惯

3、我国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结论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关系有很大影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1“保持和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2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①从思想上认识她的重要意义不是个人的小事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群众性和民族性处理不好就会伤害伤害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团结

②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特点及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意义 知道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阅读与思考

③必须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和改革风俗习惯的自由。

3落实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政策的意义 有利民族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

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请列举不同民族习惯的实例。

2、民族风俗习惯有何特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有何意义

3、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问题驱动促使学生阅读理解

篇7: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宗教改革

“蛮族”入侵时期的罗马帝国

476 年,已经分裂为东西两罗马之一的西罗马帝国解体,“蛮族”雇佣兵的将军们分别割据。这种局面也和汉代衰亡以后的长期混乱有相似之处,不过其过程更为缓慢,很难有明确的断代。

大略相当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欧洲也有大批的“蛮族”入侵,一拨一拨地进入,分别据有罗马帝国的各处。同时,基督教作为一个地下宗教,在“蛮族”之中广为传播,将这些本来散漫的族群,都容纳到基督教的信仰之内。进入西欧的中古时期,基督教会的权威取代了罗马帝国的世俗政权。

所谓“公教秩序”,不是属于任何一个族群的普世体系,它是一个信仰,也是一种政权。许多散布在各处的“蛮族”族群,被驯化为公教秩序内的各种单元。无论那些“蛮族”的首领自称什么封号,都必须得到教会的认可才具有合法性。这种情况和中国皇帝与儒家思想结合的皇权并不一样,因为儒家的士大夫并没有凌驾皇权的权威,虽然皇权本身也必须靠儒家授予“奉天承运”的合法“天命”。

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将泛希腊文化推广到大部分欧洲地区和部分亚洲地区。在推广过程中,泛希腊文化也演变成“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这一文明系统的“中原”,是地中海外围。

罗马的“中原”——地中海外围,并不是泛希腊文明的中央,而罗马军团征服的地区(大部分偏于东方)也就是旧日亚历山大大帝君临之处。地中海以东的广大地区,在罗马帝国衰亡以后,是已经东方化的东罗马在波斯帝国基础上建立的许多地方政权。630 年,伊斯兰教兴起,将这一个地中海以东的广大地区,彻底地转变成伊斯兰文明。

基督神权主导下的中欧和西欧

倒是中欧和西欧,并不是罗马帝国主要的发展方向,但在“蛮族”大批入侵的时候,中欧和西欧是“蛮族”分布最多的地方。那些分别占领各地的部落,还是保存了长途战斗和迁徙所形成的好战传统。

同时,他们在基督教的驯化之下,敬拜上帝,对基督教会的公教秩序十分服从,在虔诚的信仰以外,他们并没有机会学习旧日希腊-罗马传统的古典文明。因此,在西欧与中欧,许多所谓异端信仰,也就是当地居民的宗教,和“蛮族”的固有信仰都被编织入基督教会的礼仪之内。例如,冬至的庆祝,转变成耶稣的诞辰;春分的庆祝,转变为耶稣的复活节。

于是,这样的文明其本身的发展受到限制,毕竟公教秩序包含的内容并不十分丰富,乃是一种神权主导的信仰系统,社会伦理和个人品行也都是在礼仪与教规之下,就这样普及于社会,而未必经过思辨的过程。

长期居留在欧洲的“蛮族”,我们一向称之为日耳曼民族,他们进入欧洲以前,原来大多是住在里海、黑海和东北欧的各种印欧民族。在3 世纪至4 世纪,欧亚大陆的各处都有大批人群的移动。我们今日无法完全解释,是什么缘故使这些迁徙的族群离开本乡移往他处。

西欧与中欧的原住居民,其实大部分也是从外面移入的人口。例如,今天的法国地区在罗马时期被称为“高卢”,他们和今天爱尔兰的居民是同一来源,可能是在相当于中国汉初的时候逐步移入欧洲,这些人和中国历史上西域的“塞种人”,大概是同一族类。

这些新来的日耳曼族群,将同样是印欧民族的原居民推到边缘。前后两批新来的居民,共同构造了基督教文明覆盖的底层。

十字军东征与古典文明的重新发现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除了意识形态层面,可能更重要的是经济利益的冲突。伊斯兰文明所聚居的地点,切断了东亚和欧洲的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上的利润全被伊斯兰国家垄断——无论是横跨欧亚大陆的陆路,还是经过红海的海路,东方货物进入欧洲,这些国家的王公都赚取了最大的利润,而这些东方物品到了欧洲,价格就十分高昂。长期的经济冲突,终于爆发为以宗教立场为借口的累次十字军东征达二百年之久( 1096-1291)。

这也使得西欧与中欧的领主和他们的军队,在地中海以东接触了伊斯兰文明,以及东方的图书馆与学校保留的希腊-罗马古典文明。于是,欧洲的居民忽然发现在宗教教条之外,还有那么多值得追寻的知识和那么多不同的想法。这一刺激在欧洲引发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 14 世纪中期至16 世纪末)。

对于古典文明的重新发现,使得中欧与西欧的居民领会到以前没有想到的一些文化因素。比如说,从严谨的逻辑推演出的理性;又比如说,从人性自然涌现的情义。这些新视角将欧洲知识分子带到一个新天地,使他们对公教秩序的教条提出疑异。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创作,延续了希腊时代对理性的追寻,也复活了对人性的欣赏和悲悯情怀。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如达·芬奇,在这两个方向都有令人钦佩的成就。许多歌颂基督教神性的绘画和雕刻,实际上都在表达自然的人体和自然的风景。

有知识的人士,不再满足于公教秩序的教条和礼仪,他们甚至会怀疑这一公教秩序的基本假定是否合理。当他们怀疑到人神之间的关系是否真如公教秩序所说的那样单纯时,公教秩序的基础也就松动了。

教权之外世俗政权的兴起

第一个发生问题的领域,就是日耳曼地方政权的领主。他们本来各自为政,并没有统一,只是个别的臣服于罗马的教廷;他们的封号和政权都必须得到教会的认可才具有合法性。同时,他们对于罗马教廷也必须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奉养这么一个庞大的神权体系。

变化终于发生了。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人,出现了三代能干的军事领袖。在 732 年,查理·马特领导法兰克联军,击败了经过地中海南岸迂回而上的伊斯兰军队。这次胜利以后,西欧、中欧不再有伊斯兰的威胁。马特的孙子继承父祖的事业,建立了笼罩整个西欧的法兰克王国。公元800 年,罗马教皇把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历史上的查理曼大帝。这是公教秩序以外,第一次有一个世俗政权可以与教权并存。今天的一些欧盟国家,还在发行以查理曼大帝头像为装饰的纪念币。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名号,从此在欧洲历史上延续下去。

nlc202309020252

法兰克王国的霸权,在公元962 年转手到中欧的一些日耳曼王公手中,后来是以“选侯”制度,从若干比较有力的部族领主之中,选举一个所谓的神圣罗马皇帝。这个帝号,我常常开玩笑说它“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是皇帝”——只是与神权彼此依附的霸权而已。然而,有这么一个帝号存在,也象征着公教秩序不得不承认世俗政权的存在。

这一个变化,最后引发民族国家的兴起——这是近代文明得以展开的一项重要因素。17 世纪时,中欧的若干民族向教廷挑战,要建立自己的主权国家。经过三十年(1618-1648)的斗争,拥护教廷和反对教廷的力量终于不得不在1648 年于威斯特伐利亚签订了一连串的和约,认可那些反对公教会教廷的地方政权建立自己有主权的民族国家。

“公教秩序”

欧洲中古史是教会统治的历史,基督教逐渐驯化了从各处进入的“蛮族”,建立了一个所谓的“公教秩序”。这是一个超越国界,理论上笼罩全人类的大格局。自称为耶稣大弟子的彼得建立了罗马的教会,而且经过好几次宗教会议,将一些和罗马公教会教义不符的教派都称为异端并且排除在外——从此,罗马教会的教义定于一尊。

教宗——我们俗称为教皇,自以为是彼得的传人,又代表彼得说话,也就是代表耶稣发言的权力;耶稣既然是神的儿子,而且奉神的命令到世间传播唯一信仰真神的宗教。于是,三个弯一转,教宗的意见就等于上帝的意见了。

这是一个神权政治和世俗政权同存,而又凌驾在世俗政权之上的体系。

那些世俗政权,是由“蛮族”部落体制演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之内有大大小小的封君,这些君主基本上都是没有很多知识的武人,他们的属下也并不是专业的文官,不外是一些武将和家中的奴仆转化成的官员。大多数的封君,还必须要依赖教士兼任文官,很多地方的大主教就相当于当地封君的丞相。

这样的神权政治,除了基督教理论以外不会容许其他的思想出现。独断的思想正如独断的信仰,长久演化以后,不会再有自我更新的弹性,而且会依仗政治权力压迫和排除不同的信仰——天主教会对异端的惩罚十分严厉,有任何与公教教义不同的主张,轻者排斥,重者当做罪犯,异议分子不是被压迫得忏悔改过,就是面临死刑。天主教会以为这个有上帝作后盾的铁桶江山会世世代代传下去,而执政者当然更是利用信仰的神圣性掌握权力,滥用权力,胡作非为,揽权私用,其行为不堪入目,也不堪在此叙述。

十字军东征和由此引发的文艺复兴,使欧洲的文化界忽然重新发现希腊——罗马的古典世界,其中有自由,有人性,有理性。于是,在文学和艺术方面,都开始了表面上是为教会服务,实际上却是宣扬古典传统的工作。教堂里面的绘画和广场上的雕刻,主题是宗教,表现的却是真实的人生。一些以朝圣或形容神迹为主题的故事隐含了许多为了信仰而不惜挑战权威的故事。

耶稣基督本人,如果没有后来基督教的扩张,也许只能成为许多先知中的一个。他是没有社会地位的穷人,可是勇敢地指责宗教当权派的荒谬行为,指责他们假充仁慈;他也在庙堂里面鞭打亵渎庙堂的小贩和在庙堂中赌博的人们。当时犹太国已经被罗马征服,但犹太人的律法和礼仪在当地还占有权威地位,他对犹太教当权派的指责被这些人认作是对罗马政权的反抗,要求罗马的总督逮捕耶稣,罪名是他自以为是犹太人的王。但是, 耶稣基督自己说, 我的国在天上,不在人间,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各自分开。

耶稣基督的作为,毋宁说是以直接从上帝得到的启示挑战宗教和政治的权威。这种作风,当然是和天主公教会自以为是政教合一的权威的风气,截然不同。

胡斯至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公教会掌权数百年,在15世纪时,具有自由思想的人士终于发出了反抗的声音。

第一波反抗,是今天捷克的胡斯,他是一个神学院出身的学者,眼看着公教会以出卖“赎罪券”聚敛财富,他提出了质问:审判世人的权力,是在上帝,这一权力并没有委托给教会,当然更没有委托给教皇和主教;末日还没有来临之前,也不过是人的教士,怎么有权力预知上帝的判决,而发出免罪的“赎罪券”?而且,上帝的奖惩是按照行为的好坏,怎么可以拿金钱来代替行为,预先购买上帝的赦免?

他的论点——上帝造人,上帝是每个人的神,神和人直接相通,并不需要另外一个人(无论他是教皇还是主教)作为中介——直接地触怒了教会。当地的主教逮捕了胡斯,要他认罪,否则就处以火刑。胡斯在点燃的火堆上还说:“我没有犯错,我的意见都是《圣经》上的教诲。”今天捷克的布拉格广场上,还有胡斯被焚烧的纪念雕塑。

胡斯死了,他提出来的意见却传到了各方。

一百年后,马丁·路德,一个日耳曼教会的教士,也提出同样的主张,写了九十五条疑问,张贴在教会的大门口,质问天主公教会的专擅和对教义的扭曲。

马丁·路德的行为,获得中欧若干日耳曼封君的支持,从那时起,各地不约而同地掀起了宗教改革。在西欧,以瑞士为基地,先后有茨温利和加尔文,最后成为势力庞大的加尔文教派。今天的许多新教教派,其实大多数和加尔文教派有相当的关系。他们主张神和人之间直接交流,经过教会,却不一定经过任何教士个人。人可以从《圣经》中直接接受神的教训,甚至神可以直接启示世人,由世人将这些新的启示再提醒给其他的世人。

加尔文教派和其他新教会,不再隶属于罗马的教会,而是以相当民主的方式,成立由教众支持的地方教会。

另一方面,马丁·路德的教派成为一个日耳曼地区的路德会,其组织和基本的教义,其实和公教会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也有主教和总主教,只不过没有教皇罢了。

依托王权独立的英国教会

英国又是另外一个情形。

英国的国王亨利八世因为个人行为受到公教会的指责,甚至要将其逐出教会之外。这个所谓“排门律”的处罚,在中古时代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被处“排门”的人士不仅不再有朋友,甚至连家人都可能不再理睬他。

亨利八世作为一个国王,认识到英国孤悬于大西洋之外,教会力量鞭长莫及,而且英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些民族百姓多多少少还保持了一些所谓异端的原始信仰,于是,他悍然不理睬教会,在英国自立了一个英国圣公会,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作宗教领袖,和代表政权的英国王权彼此依存,独立于公教秩序之外。

nlc202309020252

在西欧,尤其在法国南方,也有一群反对公教会的人士,他们成立了胡格诺教派,各自以地方教会独立存在,不再接受公教会的指挥。除了上面这四五个主要的反公教力量以外,欧洲各地有着各种反对公教的小教派,而且多少都和各地的封建领主相互合作,从天主公教会争取独立和自主的权力。

三十年战争时期,站在天主公教会一方的是一批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封君,和他们对抗的却是许多分散在各地的小封君,以及英国、法国的世俗政权。最后,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承认了各地民族国家的主权,实际上结束了天主公教会独占的局面。因此,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宗教改革,几乎可以说是一体两面的历史事件。

宗教改革在思想上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天主公教会固然还自认为可以代替上帝发言,也可以代替上帝作许多裁断,可是在公教会以外,有另外半个欧洲,却根据宗教改革的理想,树立起人的思想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两者加上民族国家的出现,是近代文明的几根重要支柱。近代的启蒙运动,其中许多主要的思想都和宗教改革的结果有关,个人获得了思想的自主性,也树立了理性思维的神圣特性。

宗教改革者的群体肖像

小卢卡斯·克拉纳赫

油画 16世纪 40年代

画面中间是萨克森选侯约翰·弗雷德里克一世,他为改革者们提供了支持和庇护。他的左侧是马丁·路德,右侧是菲利普·梅兰克森。1547年,路德去世后一年,查里五世击败弗雷德里克,当选为帝国皇帝。后者便遭监禁,被剥夺了一切封号

亨利八世作为一个国王,

认识到英国孤悬于大西洋之外,

教会力量鞭长莫及……于是,

他悍然不理睬教会,

在英国自立了一个英国圣公会

王安忆:

他们没有旁的经验,以为生命就是这样受苦,所以他们就承受下来,向我们述说着他们的折磨和觉悟。

《我的乡土我的国》

谢宏军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2年6月版

哈尔·瓦里安:

当人们过分将注意力集中于短期经济动态时,一本放眼长期经济趋势的书让人精神一振。阿尔特曼对今后二三十年的全球经济趋势做出了预测,分析令人信服。

《全球经济12大趋势》

【美】丹尼尔·阿尔特曼 著

陈杰 等译

中信出版社

2012年7月版

湖上草: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时尚与奢侈品渗透进每一个毛孔的时代,这种生活方式的形成,起始于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开启的宏图大业。

《时尚的精髓: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优雅品位及奢侈生活》

【美】若昂·德让 著

杨冀 译

三联书店

2012年2月版

严博非:

美国人自己永远在那里追问:我们是否民主?是否足够民主?

《不平等的民主》

【美】巴特尔斯 著

方卿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5月版

篇8:医院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措施

为了正确认识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的关系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关于尊重患者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我科制定以下措施

1、对待患者不分民族、职业、外貌、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或家属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实施医疗行为应以尊重患者的人格为前提。

2、患者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

3、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

4、当有少数民族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了解饮食方面的习惯和要求并通知医院食堂根据患者的需求为患者准备相应的饮食。

5、医院定期进行相关内容培训请专业人员讲课作为职工岗前培训的一项内容。

篇9:医院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措施

五河县人民医院

一、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

1.尊重患者人格,尊重患者民族风俗习惯。

2.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及需求,做好沟通工作,3.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如果患者是少数民族,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的风俗习惯,有什么忌讳,并设法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及生活细节。

4.护理过程中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的禁忌,基督教病人忌讳星期五

和十三,因此在安排特殊治疗或手术日时,应加以考虑。

5.允许和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促进疾病的康复。如:伊斯兰教在祷告期

间避免安排治疗与护理。

二、接待少数民族患者的礼仪要求

1.讲究语言技巧

2.及时沟通情况

3.尊重患者和家属对病情的知情权。

4.保护患者隐私。

5.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并设法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及

篇10:尊重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

信仰的规定与措施

医院在提供科学、合理、适宜诊疗的基础上应尊重少数民族患者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以体现尊重不同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患者的人权。本规定与措施旨在医院范围内进一步改善从事与医疗救护工作相关人员的行为。

1.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

2.患者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

3.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生活习惯。

4.诊疗少数民族患者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风俗习惯,有何忌讳,并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及生活细节。医务人员应注意不同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的禁忌。

5.医患关系协调,医务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相关内容培训,请专业人员讲课,作为职工岗前培训的一项内容。

6.医患关系协调医务部定期开展检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沧源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上一篇:届本科生自我鉴定下一篇:企业合伙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