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尊重他人成为习惯作文

2024-05-04

让尊重他人成为习惯作文(精选16篇)

篇1:让尊重他人成为习惯作文

叙事作文:让尊重他人成为习惯

尊重他人,这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古老美德。我们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而不尊重他人,我们只能享受残缺的快乐,甚至是痛苦。

周日,我写完作业出去玩了好长时间,等我回到家时,爸爸一边递给我一杯水一边对我说:“刚才有个同学找你,打了好几回电话,可能有什么事,你给他回个电话。”我一听,不以为然地说:“他呀,能有什么事,不用回,有事他会再打来的。”爸爸见我不想回,也没说什么就走开了。后来看电视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突然又想起了电话的.事,也许他真有事,想着看完电视再打,可看完电视便把这事给忘了,直到临睡前,才又想起,看看点又觉得太晚了,便没打。

第二天我刚进教室,他就朝我走来,关心而又急切问道:“昨天没出什么事吧,怎么没回电话,你爸爸没告诉你吗?”随后又有些埋怨地说道:“就因为你没回作文电话,我昨天作业做到了十一点多。”而我听了觉得不好意思,只好淡淡地说:“我爸爸告诉我了,我想你有事会再打来的,所以没回。怎么,有题不会呀?”这时只见他的脸变得通红,咬着牙,一字一顿地想我挤出几个字:“好,你……你行!你……你原来就这么看不起我。”说罢,扭头便走开了。从那以后,他就不愿再理我,即使迎面碰上也不主动打招呼,更别提给我打电话了。一开始,我还固执认为没什么,可时间一长,我总觉得心里有个地方空落落的,而每次看到他对我失望的脸,心中便开始隐隐作痛,想起以前与他一起在风雨中狂奔嬉笑的场景,总会有一种剪不断的思绪缠绕心头,让我备受折磨。

让尊重他人成为习惯,别人才会尊重认可你;让尊重他人成为习惯,才能让友情紧紧跟随着呢;让尊重他人成为习惯,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现在我就给他打电话,希望还不晚。

篇2:让尊重他人成为习惯作文

——六(2)班主题队会

农民伯伯从夏天开始播种,一株株秧苗种到田里,冒着夏天的炎热,不懈努力,一天又一天,农民伯伯冒着风吹雨打,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谷子终于成熟了,无数株谷穗呈现在山野里,然后经过收割运到我们的身边,最后便成了香甜的米饭——这,是多么值得赞扬的一件事啊!

可有的人却不知道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将米饭随意倒掉,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啊!同学们,问问自己,你有这样做过吗?

每天早晨,卫生委员和值日生们早早的来到学校,为了什么,只为了打扫好校园,让同学们在干净舒适的校园里上课;每天放学,他们总要比其他同学回去得更晚;可有的同学却不知他们的辛苦,随意乱扔垃圾,这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同学们,再问问自己,你有这样做过吗?

课堂上,老师辛辛苦苦地在黑板上板书,晚上不辞辛苦的给我们批改作业,备课,她们只为了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可有的同学却在下面讲话、玩东西,同学们,这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啊!又问问自己,你有这样做过吗?

像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也许只是一件小事,不乱扔垃圾,不浪费食物,上课认真听课等等。

劳动成果是每个人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汗水换来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换得别人的尊重,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养成良好文明卫生习惯”——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吧!

篇3:让尊重成为职场文化

詹姆斯·穆尼的“尊重管理论”已经诞生近百年, 遗憾的是, 在职场中, 这依然是一种难以奢求的幻想, 更多的是管理者自恃才干非凡, 在职能范围里实行一言堂, 容不得下属插半句嘴, 并且以种种借口对工作业绩不佳的员工施以惩罚。种种不尊重员工的行为, 既是一种缺乏人性化管理的不正当手段, 也是一种不健康、不合谐的企业文化, 无法打造出像通用汽车这样强有力的团队。

近来, 国内一些企业出现了种种漠视员工人格尊严的做法。例如, 浙江宁波一家企业要求中高层员工剃光头以表忠诚, 不愿意剃的罚1万元失信费。5名不愿意剃光头也不愿意交失信费的员工被企业开除。对于如此不尊重员工的行为, 公司老板竟然说这是企业薪酬改革机制的一个项目, 主要是为了考验员工。春秋航空在去年4月初曾经对外宣布, 将在中国大陆首次推出主题航班——空姐穿女仆装、空少着英式管家服为乘客提供服务。消息传出后, 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穿女仆装服务跟剃光头工作, 两者看似不能并论, 其实性质是一样的。一方面, 都是以所谓的企业管理、文化创意的面目出现, 另一方面, 又都不顾及员工感受, 有辱人格尊严。更重要的问题在于, 不是在实质性的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准上做文章, 而是热衷于搞花里胡哨的噱头, 追求表象的眼球效应, 可以说, 如此的文化创意及管理创新, 与先进的管理理念格格不入, 更与创建和谐企业及对员工的尊重背道而驰。

此类的“独特企业文化”还有去年5月初发生在重庆一家公司的“当街跪行”事件, 面对这样的雷人事件, 公司老板称之为是对员工的培训。由于企业定下的生产目标没能完成, 公司老板便要求凡完不成任务的员工必须当街爬行。于是, 在这种所谓“挑战压力课程”的活动中, 十几名员工在闹市商圈和众目睽睽之下, 手脚并用绕解放碑爬行。事件发生后, 公司老板面对警方和市民的质疑, 竟然回应称是“员工的自愿行为”, 因为他们没有完成任务目标, 公司通过跪行活动激发员工的斗志。与之类似的还有随后出现的对业绩倒数第一者颁发“王八奖”的奇闻。某公司于去年5月上旬出台了一套激励员工的新举措, 其中一条是, 公司给每季度业绩考核排名倒数的三个部门分别颁发写有“王八奖”、“乌龟奖”、“蜗牛奖”字样的锦旗, 部门经理则被要求在上班期间穿上印有“王八”等字样的黄马甲。公司还规定, 领到黄马甲的必须穿着上班, 不穿的, 发现一次罚款500元。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但由于对企业文化存在误读, 不少企业以激发员工潜力为名, 歪招、怪招频出, 跪行、剃光头、让员工穿女仆装、为员工颁发“王八奖”, 凡此种种, 不仅令人匪夷所思, 而且令人深感心痛。作为企业管理者, 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在实施激励措施时不仅要遵循“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而且要对员工给予足够的尊重, 在打造企业文化时, 应当让尊重成为职场上的和谐文化, 决不可肆意践踏员工的人格尊严。上述几例有损员工人格尊严的规定, 可以说打的都是企业文化的旗号, 实际上都是一些企业老板对员工是否服从自己的试探, 是在企业里树立老板绝对权威的扭曲心理的反映。

一位著名企业的老总曾经说过, 一个企业, 当它还小的时候, 可以靠人来管理, 长大以后, 就要靠制度来管理, 再长大以后, 就要靠文化来管理了。因为, 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力量之一, 同时, 它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我们知道, 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 就是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 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 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设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价值观念, 而企业形象的树立及价值观念的形成, 其中之一就来自于健康的企业文化, 来自于对员工的关怀和尊重, 企业不能尊重员工、不善于尊重员工、不善于人性化管理, 就谈不上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健康持续的发展。所以, 只有和企业有共同的价值观念, 员工才会选择企业, 才会为企业拼博。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 利剑和精神。”而精神则来自于优秀的企业文化, 高尚的企业精神、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 才会把企业引向更高的境界。在当今职场上, 人的精神是创造一切的第一要素, 企业惟有尊重员工, 在精神上给予激励, 在心灵上给予呵护, 才能激发出员工的内心潜能, 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4:让关爱他人成为孩子的习惯

女儿小时候,我经常带她去有孩子的亲友家玩。她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很开心。我告诉她,要多照顾别的小朋友,尤其是比自己小的孩子,有好吃的先让别人吃,有玩具先让别人玩,学会谦让。谁有什么困难,要主动帮忙,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大家喜欢的好孩子。女儿眨着眼睛说:“放心吧,妈妈!老师早就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无论做什么事,要先想到别人。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热心帮助他。”有一次,女儿和几个孩子一起在小区的广场玩跳皮筋,一个孩子摔倒了,把膝盖摔破点皮儿,女儿赶紧从家里找来创可贴,帮忙给她贴上。因为女儿能够做到关爱他人,周围的大人孩子都夸她懂事,大人们都叫她“小大人”,孩子们都喜欢跟她玩。我鼓励女儿说:“你瞧,因为你能做到把别人放在心上,所以别人才会把你放在心上,喜欢你,尊重你。”女儿听了很高兴。

女儿每次回老家,都会被奶奶宠着,买这买那,还心肝宝贝地叫着。受宠的女儿也乐得在奶奶面前撒娇,看着这样的一幕,我也很开心。但是,我总会让女儿帮助奶奶做点事,比如为奶奶扫地、洗毛巾等等。我婆婆开始的时候很不高兴,对我说:“你们难得回来一次,回来还让孩子干活,我疼都疼不过来呢!”我解释说:“让孩子帮您做点事也是疼孩子的一种方式,这样孩子才懂得孝敬老人,才能成为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女儿也在一旁说:“奶奶,我就喜欢帮您干活,喜欢您笑眯眯地夸我长大了,那样我好幸福哦!”婆婆笑了,刮着女儿的鼻尖说:“小机灵鬼!”

我对女儿说:“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和我们息息相关,亲人朋友当然关系更紧密一些。另外,即使是陌生人,也和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我们也应该多关心别人。”那次,我和女儿一起出门,看到一位卖菜的大娘正吃力地推着车子上坡。我赶紧跑过去,用力帮着大娘推车子。女儿见我这样,也跟在车后用力推。我相信,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指导意义,并且身教胜于言传,所以我努力做好孩子的榜样。

关爱他人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一种习惯。其实,关爱他人不是什么难事,很多时候就是举手之劳。只要让孩子有了关爱他人的意识,就能养成一种很好的习惯。有一次,小区门口一位卖草莓的老人守着一点草莓,很晚了还没回家。女儿让我把老人的草莓全买了,她悄悄对我说:“这样他就可以早点回家了。”四川雅安地震的时候,女儿把自己攒的压岁钱全拿了出来,还号召班里的同学捐款。

如今,女儿上了六年级,是班里的班长,老师夸她品学兼优。我们常说,关爱他人,快乐自己。的确是这样,女儿阳光开朗的性格,也让她收获了更多的快乐,收获了更多的友情和关爱。

篇5:让劳动成为习惯作文

我们现在正在学习〈〈知荣明耻,从我做起〉〉。书上说,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完美的人格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在劳动中褪掉娇气,在劳动中学会自立,在劳动中关爱他人,在劳动中树立起崇高的品质。

姐姐怎么会不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我想大概是她忽视了劳动的重要性吧。在她看来,学生的全部工作就是学习,只要成绩好就一好百好,其他的便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我们当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如果只说不做,连起码的劳动都不会,又怎么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呢?再说,学习取得一点成绩也没什么值得洋洋得意的,为我们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们还要辛勤劳动呢。

毛主席就曾在抗战期间,亲手种了一块“责任田”。他自力更生,种出了又大又红的西红杮,又尖又长的辣椒和沉甸甸、绿油油的黄瓜,点燃了封锁区的生产热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忘我劳动,锲而不舍,默默耕耘了几十载,终于试验出了高亩产的优质水稻,为全人类谋了福。还有被誉为“抗击‘非典’第一功臣”的钟南山爷爷,曾连续38小时奋战在手术台上,为挽留生命和抗击“非典”病毒做着顽强的斗争。他们的先进事迹无一不在体现着劳动光荣的精神实质,无一不在教导我们要辛勤劳动。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劳模”。植树节,同学们一起上山栽树苗;重阳节,我们走进敬老院,给老人们捶捶背,挠挠肩;大扫除,你扫地来我擦窗,连年过半百的老师也忙得不亦乐乎。

篇6:让写作成为习惯作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喜爱用书写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或许是自己不善于交流,常常话一出口便不知道什么原因伤害他人,慢慢也就习惯用书写的方式去表达感受了

我之所以有现在的乐观态度,最可能得原因就是写作了,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我更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什么事情都会往最坏的方面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独处,在自己的小天地释放自己,写一篇发泄文章,去痛骂某些看不惯的人或事。

写周记是一直在做的事情,说起来还是在初中时代就与写作结下了缘一篇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于是就去读书,在书中寻找答案,也这样的情况下,我用笔写下了第一篇自己的感受,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走上写作这条路,为自己而写,为自己而作,不求有读者欣赏,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

因为写作,我也喜欢了读书,在书的海洋里畅游,有时创作脑中没有思路,就会读一本书,感悟作者的心情,体会他的故事。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想要成为一名作家,因为好像自己的能力并没有成为作家的天赋,内心只是把它当做自己的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自己的文章也从最开始的华丽词藻到在现在的朴实无华,看似退步又更符合自己的心理感受。

篇7:让阅读成为习惯作文

那年,我9岁,它悄悄的走进了我的人生……它如一杯清茶,淡淡的却沁人心脾。它透着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气息,使人不由自主的去接近它,了解它……

那年,我11岁,它不知不觉的在我的生活中已经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它仿佛有一种魔力,这种魔力,可以是我放弃玩耍的时间,放弃休息的时间,让我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把很多很多时间放在它身上……

那年,我12岁,即将毕业的我沉浸在寂寞与悲凉之中。对未来的憧憬和害怕,对好友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充斥着我的.内心……我对书的依赖,却依旧有增无减。那次,我

小学开运动会,这是我们小学的最后一次运动会,有的同学拿着相机拍啊拍啊拍,不停的拍,有的同学则在为运动员们加油,我却没有,我在和死党们看书……或许有人会说我没有集体荣誉感,但是书的诱惑真的很大嘛~就这样,书在我的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今年,我13岁。结束了初一生活的我,即将步入初二的殿堂。我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我也不知道,未来有什么东西在等着我。但我知道,书,会永远的陪伴着我……

这些年,书已经渐渐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成为了我生命里的一部分。风风雨雨,我习惯了它的陪伴,绚丽年华,它陪我一同走过……它给我的帮助不计其数,无法言语。我只想说,有书很好,有书真好~!

篇8:让胸怀他人成为一种习惯

叶至诚在文中讲述道:因父母从小就没管过他如何拿筷子,现在62岁了,还是拿不好筷子,以至于招来小孙女的嘲笑。还有,他如何也练不好毛笔字,所以每次参加会议签到时,他都会显得很难堪。

这一点似乎让每个读者难以置信:叶圣陶老先生写的字可是首屈一指,人教版语文教材封面上叶老题写的“语文”就是有力的佐证。可为什么其爱子的字却写不好呢?叶至诚讲出原因:“这当然要怪我自己从小没下苦功夫练字,然而父亲却从来没问过我毛笔字写得怎么样这件事。直到后来我学写散文,父亲也只管我稿子写得是不是清楚,不管我的字是不是好看。”

当然,叶圣陶也有严厉管教爱子的事情。

譬如一次叶圣陶让儿子递笔,儿子把毛笔的笔头递到他手里,父亲严厉地批评了儿子:“传递一样东西,要想到人家接到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一把剪子是不是接过来就能用……”所以直到如今,叶至诚说他每次给人传递东西时,总是把捏手的一边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要双手传递,让人家接到手就能使用。

冬天,叶至诚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大声训斥:“怕把尾巴夹着了!”次数一多,不必用那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在父亲的督导下,叶至诚逐渐养成了随手带门、轻轻关门的良好习惯。如果身后有人进屋,一定要用手扶门等候这个人过来再松手关门。另外,客人来了,一定要把拖鞋口朝外摆放在客人面前。

正是這些小小的举动,彰显了叶至诚良好的礼仪素养,蕴涵着叶圣陶老先生深邃的教育理念——细节教育,重在恒之。

读罢全文,我掩卷沉思:这两处“不管”与“严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几件小事折射出叶圣陶老先生民主的教育思想和“为文先为人”的教育主张。父亲不管的,都是关系个人的事,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还孩子自主空间。父亲管的,都是涉及个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事。个人的事是小,别人的事才是大。父亲实际是在告诫孩子: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方便别人,即是助己!从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教育学生时,在关乎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事情上,必须要管教,从小处着眼。

还记得那是二年级的尊师班会课上,我讲了尊师要从实际的有意义的小事入手,然后要求孩子讨论做哪几件小事表现对老师的尊重。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欣喜地看到一幅和谐有序的景致:已到同学们正在学习委员的带领下认真地读书。班级也发生了细小的变化:黑板槽里非常整洁,两根新粉笔竖立在中间,随手就可以使用;教鞭不知被谁挂在黑板右侧,钉子的位置正好适合我的身高;讲桌多了一盆鲜花和一杯水,杯柄朝里;学生的桌子左上角整齐地摆放着课前听写用的纸和笔;家庭作业正好翻到老师即将检查的那页。我为孩子们的细心而惊叹!当场我大力地表扬了全班同学,并告诉孩子们:“因为你们胸中装着老师,所以凡事都能想得周到,想得细致。希望你们以后都能像今天这样,胸怀他人,快乐自己!”

孔子曾说过:“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像递东西、关门、放拖鞋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关乎到一个人的品格。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严格实践,恒而惯之,才能使这些小事像吃饭、睡觉一样习以为常,成为自然。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一个人一生的巨大能量,形成良好的品行。

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是由无数件小事积累而成的,正像高楼大厦是由一砖一石砌成的一样。这种观察到小事的教育才会充满精神,因为这些关乎他人的小事凝聚着对学生的关怀,折射着教育的智慧。我们应该秉承叶老的教育思想,从一点一滴小事入手,教育孩子在家孝顺父母,在校尊师爱生,在社会扶老爱幼、服务他人,使胸怀他人成为一种习惯,最终实现报效祖国的道德最高目标。

篇9:让文明成为习惯作文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且首先是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的。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和规范意识,他一定不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因此,个人文明礼仪和道德规范是根,是本。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纪律规范的教育,说起来很多同学可以滔滔不绝,可是,看看我们的校园吧,随意丢弃的饭盒、饮料瓶、纸屑并不鲜见,买饭插队甚至不排队时有发生,做卫生偷工减料间或逃避,满口脏话时有耳闻,公共场合高声喧哗,上下楼梯旁若无人,墙壁桌子上乱写乱画,足球篮球乱踢乱拍,如此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啊!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教育者有什么区别!

我们不必责怪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高,也不必埋怨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想一想,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结果呢?不正是这一点酵母将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效用。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要让文明、规范只在纸上出现,不要让文明、规范之风日下,我们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傍边,让我们做文明、规范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规范与我们同在”!

篇10:让微笑成为习惯作文

一个微笑,能够化解敌人间的仇恨;一个微笑,能够解开朋友间小小的心结;一个微笑,能够使两个形同陌路的人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微笑,对我们的生活来说,犹如水对于我们一样,不可缺少。

当今社会,人们之间多的是嫉妒,冷漠,所以,身边的朋友也逐渐变少。他们或许不知道,其实,只要他们的嘴角微微向上扬起,或许,他们就会等到更多朋友,或许,他们会比现在快乐得多。

当看到那些天真的`小孩因为得到了糖果而露出甜甜的微笑时,当看到妹妹睡梦中脸上洋溢着微笑时,当别人取得成功而因喜悦微笑时,你会不会也偷偷地笑呢?你的心中会不会也与他们一样喜悦呢?

我要学习微笑,我也要学会微笑。因为我要与快乐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好知己!在与别人有矛盾时,我会展现我的微笑,把嘴角扬到最大的角度。在与别人交谈时,我会用最真挚、最真诚的微笑对待。在成功道路上,当我遇到挫折时,我会用最坚定的微笑面对那些绊脚石,把它们都踢开,我会告诉自己:“我一定行”!

篇11:让坚持成为习惯作文

或许曾经的半途而废会让我们懊恼不已,丢弃的成功会让我们耿耿于怀,但懊悔与沮丧已无济于事,现在唯一可挽回的就是重头再来,无论多苦多难都要坚持,直到实现我们心中的目标。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有良好的心态,绝不计一时之得失,更不计一时之荣辱,心中有方向,有目标。明确自己此生为何生,为何奋斗!

坚持坚持再坚持!!!

世界上许多的成就皆归功于坚持,百折不挠。

成功属于有野心、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有耐心、有良心的人。 点滴石穿,磨杵成针。功夫使然,别无妙方。志在功名者终得功名,志在富贵者终得富贵。人有恒心,万事可成。不要急躁,不要贪功,进步要一点一点的来,不管是思想还是实质,都要慢慢来,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会为日后埋下祸根。

篇12:让热爱作文成为习惯

关键词:点燃写作激情;热爱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90-01

有事就写,变成文章;有感就发,历练思想。然而,高中作文教学越来越多地单纯为高考而进行,使得抒发情感的作文变成了学生的负担,或内容空泛,或写作时愁肠百结,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如火如荼的新课改,教师应如何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升华学生的写作兴趣,让热爱作文成为习惯呢?

一、情感沟通,让学生认可热爱作文的必要性与笔下生花的可能性

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满美,绚丽的风物美,温馨的人情美,而没有较好的文字基础便无法记录这些美丽,作文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曾经给学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了30年的时间精密地观察行星的位置,积累了大量精确可靠的资料,但由于不善于逻辑思维和文字整理,一直未有重大发现,后来,他将毕生心血换来的资料交给了助手开普勒,加上开普勒的研究,终于有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用这样的事例与学生沟通,使学生从心里认同,作文不仅仅为高考而练习。

而有些学生因为作文多次受挫而渐渐失去信心,曾给学生讲过这样的事例: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时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但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也许我们需要在作文的路途上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但多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让他们意识到:多试一次,下一次就有可能笔下生花。

二、利用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利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学生渐渐形成写作的能力与兴趣

教师推荐美文,让学生体会感悟蕴含其中的文字美和情感美,借助优秀文章的魅力引导学生审视生活,发现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

个性阅读。每个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体验,如有的学生善于说理,有的学生善于写优美的语言抒发情感,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合理的阅读选择,完成对写作的个性积累。

三、引导学生撷取生活的诗情画意,学会创新

高中学生本应感受敏锐,富有创新精神,然而许多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思想僵化,作文中人云亦云。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以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不被常人注意的小细节,在作文中体现创新。例如张海迪、爱因斯坦……在学生的作文中被赞颂了无数次,而社会不断发展,每个时代都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人物出现,如感动中国人物,因而观察感受生活,才会使作文富有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

四、口头作文训练

口头作文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典型体现。课前5分种,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内容可与教材有关,也可以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生活中的现象,如复旦黄山事件……。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五、教师的评价:宽容与鼓励

语文是人文学科,就要重视并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给学生一些宽容与鼓励,只要学生笔下有闪光点,就应及时进行鼓励。而对于有些存在问题比较明显的文章,可以与学生直接交流,教给他们如何修改文章,如何将文章写好,而不是简单的全盘否定。

六、师生移位,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组织者变为协调者,教师全批全改的评价形式过于单一,同时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思考和评价事物的能力不断提高,有很强的自主性,比较喜欢显示自己的才能,不满足于仅仅接受老师的讲解。因而,师生移位,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给了学生表现自己能力与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又能锻炼他们的兴趣。

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之前,教师必须大致了解本班此次的作文情况,可以选取各类学生的作文各批几本,然后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平均分发班级作文,对同一篇文章,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然后汇总意见,在文章后写上评语。

作文批改完之后,一定要有行之有效的讲评。可由每个小组的组长评价他们所批改的作文,推荐好的文章或文段,对存在问题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并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集思广益,使每一次批改点评后的文章都有闪光点。

篇13:让阅读成为习惯小学作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知识的总统,是培育灵魂的工具,是培育智慧的工具,是矗立在浩瀚时间海洋中的灯塔,是朋友,却又忠诚,是年轻人不可分割的人生伴侣和导师,是整个世界的养料。生活中没有书,就像没有阳光;没有书的智慧就像没有翅膀的鸟。

一本书就像一艘船,把我们从一个狭窄的地方带到一个无限的生命海洋。读书就是借助别人的思想来建立自己的思想。读一本好书,意味着和很多高尚的人交谈。有经验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不看书的人会停止思考。读书容易,思考难,但缺一个就没用了。读书不要贪,要多思考。这种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明;读书使人豁达、豁达;读书使人目光远大,目标远大;看书,给思想插上翅膀,让感情绽放。

篇14:让阅读成为习惯初三作文

——题记

吾爱书,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当然,在现在它更是变成了我精神的一部分,每当我沉迷于书中的.世界时,我总能从书中一次次的汲取不同的知识与财富,每一本书都是精彩无比的,我总不会厌倦它的内容,而是一遍遍的看,一遍遍的思想。可在这一个科技发展迅速的21世纪,书的重要程度却渐渐的站不住脚了,它的地位在一点点的下降:

那是一个灿烂的下午,我去买书,公交车上,许多年轻人手拿手机,耳朵里塞着耳机,盯着手机里的微信、QQ还有韩美剧,,“滴滴”的提示音回荡在车厢。我很厌倦这种不绝于耳的声音,但碍于别人的年龄比我大,我无法组止,只能用手堵住耳朵,好不容易到了书店,我急急的冲下车,这才感到舒服些。但书店里的情景却让我吃惊:天哪,为什么那些人手里的书变成了手机?”只见那些个年轻人和几个中年男子正手持手机,有着木头清香的书籍换为屏幕上的淘宝,还有微信、小说、QQ。书精彩的内容变成手机里卿卿我我的QQ聊天,还有哭哭啼啼的感情泡沫剧!我简直无法忍受这样的读书氛围,匆匆的买了几本书,便匆匆回家了。

回到家,我不禁思考起来:“那些人手里拿的QQ、微信,真的有那么好吗,他们真的能让人获得知识与精神的财富吗?毫无疑问,那是不可能的。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潮流有趣,却不知道,他们在无形中,却让大家遗忘了一点,那就是生活中那种静静的享受书的精彩,享受阅读的乐趣,那些良好的读书习惯是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价值啊!但生活中还是有许多的人能静下心来去阅读,去畅游书的世界,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学习目标!”

篇15:初三让阅读成为习惯作文

仔细分析读书的人,看看他们积累知识的方式,就会发现三种不同的积累方法:圆形短识积累法、方法知识积累法、三角形知识积累法(金字塔形)。

圆形知识结构的人,知识容量大,但是各科用力平均,没有专业方向。此种类型的人尤如一则谚语说的:“样样都抓,门门不精”。

方形短识结构的人,对好几种技能的了解都超过了普通的水准,但是却是不足以形成有别于他人的专业特征。罗曼·罗兰曾讲过:“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如果以凿井来比喻知识的精深的话,那么方形知识结构的人就是犯了“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的错误。

三角形知识结构的人,其知识积累形态成上尖上宽形,是阅读广泛、知识面广而且对一门学科的掌握得非常精深,足以超出他人的读书类型。有一则谚语讲得好:“聪明人接触所有的知识,但他是精通一门来认识世界。”三角形知识结构的读书人就是“接触所有的知识”以“精通一门来认识世界”的典型。

我国现代著名记者、编辑和政论家邹韬奋就是以三角形知识结构的方式来读书的。

邹韬奋上中学的时候,学校国语课主要讲的还是古文。他求知欲望很强,不满足于课堂上老师所教的几篇范文,于是把清人编的厚厚的七十五卷的《古文词类篡》及《经史百家杂抄》和唐宋八大家个人的文集统统搜罗来,从头至尾地看。这中间,他发现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就再看第二遍;非常喜爱的,就读上第三遍;最最喜欢的文章,就专门挑出来,有的还抄在本子上,一有空就反反复复地读。

按照邹韬奋这种方法读书,所读的书被分置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第一个层次是浏览,在浏览中发现必须再看一遍的书或一部分书的若干章节;第二个层次是略读,在略读中找出自己必须反复精读的书或一部分的若干章节;第三个层次是精读,即反复研读由前两个层次择取出来的自己“最喜欢”的书或章节。

这样,读书的时候,便不再不分良莠,平均用力;而是在广泛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精读最重要、最有分量的精华部分。所读的书,经过层层筛选,层层精练,形成了一种“三角式”的积累。最底下的一层最大,是一次性浏览的;第二层小些,读的比第一层精些;第三层第四层更小,而读得也更精。越往上,书的数量越少,重读的遍数则相相应越多。

可见,使用“三角式积累读书法”;既可拥有开阔的读书视野,又可以有精髓的专门攻读。如果仔细琢磨一下我国的读书教育方式,可以发现,它其实也是一种“三角式积累”读书教育。小学到中学进行的是一种广泛全面的普及教育,即是以博为主的读书教育;高中二年级开始分文科与理科,学习的范围有所缩小,形成了最初步的分类;进入大学以后,细分为各种不同的院系专业,学习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就此加深了专业的强度;如果读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则研究学习的范围缩为一个点或一个专业,其专业的水准则可达到极高点。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上尖下宽的“三角式积累”的学习系统。

正是这种外在的教育学习系统,让人们在读书中也不知不觉地遵循着“三角式积累”的规律。众所周知,在所有图形中,三角形是嗫牢固的形状,是“稳定图形”。正三角形,它的底越宽,其高度就越高。可见,在“三角式积累读书法”中,基础越为广博,越可成为提高专业素质的有利后盾,就是说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亦可相应提升。

篇16:让阅读成为习惯六年级作文

读书不但能使人充实,增加素养,增长知识,还能让我们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一本好书就像是一艘大船,能带着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就像花朵不接受雨露,就像树木不沐浴阳光。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是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将吕蒙,他善于带兵打仗,却不爱读书,吴王孙权告诉他:无论多忙,也要挤出一些时间攻读史书、兵书。有了知识才能担当重任。吕蒙很惭愧,从此以后,吕蒙就抓紧时间读书,知识越积越多。再也不是原来的大老粗了。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大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读书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培养读书能力是我们学习各科的关键。时间长了,读书会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书让我们的心灵比世界大,知识才是真正的阳光和雨露,被书籍沐浴的心灵,才能像花朵一样的绽放。

上一篇: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下一篇:房地产成本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