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尊重作文

2024-05-07

生活的尊重作文(精选8篇)

篇1:生活的尊重作文

尊重他人,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尊重他人,能体现自己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才使我们受到他人的尊重。时间长了,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更加美好,世界因尊重也变得更好。

你看那有一个看到生人就把头低下去,听到有人在和他打招呼,转头就跑的.女孩。那就是小时候的我,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内向不爱和别人讲话的人。我的爷爷奶奶也常因这个事唠叨。直到那天……

那天我出门散步,心情莫名有点儿差,不知道为何。在小路的拐角处,我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他满头白发,脸上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他轻声对我说了句“早上好!”我愣了一下,然后跑开了。回到家后,我对奶奶说起了这件事,奶奶听后懊恼的说:“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跑掉呢?你这样很不尊重他的……”听后一丝愧疚油然而生。

第二天我不知不觉地又走向了那条小路。心中有点儿期待,果然在那个拐角处我又遇到了那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心中有点儿纠结,但最后还是主动对老爷爷说“早上好!”他慈祥的脸上绽放出了令人难以忘记的笑容,连忙回应“早上好!”

随后我跟他道了歉,他开始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听我说完后,他说:“原来是这样呀,昨天我跟你打招呼,你转头就走。后来我还在想是不是我看起来太凶了?”我笑了,老爷爷也笑了。

之后我们谈了许多自己生活上的事,我发现这位老人十分有趣。以后的日子我都会经常走那条路,遇见那位老爷爷,也很自然地跟他打招呼。渐渐的我发现我越来越开朗了,有时遇见人也会自然的打招呼,再也不是遇见生人,转头就跑的羞涩女孩儿了。当我给那位老爷爷说了我的变化后,他也说,这段时间我给他带来了好心情,让他每天都很开心。

尊重是阳光,温暖我们的内心;尊重是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尊重是花香,沁人心脾。有句话说得好,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快乐。是啊!尊重他人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同时也感受到受他人尊重的快乐!

篇2:生活的尊重作文

年幼时的我,每天的学习任务只有两项,上学学习和放学写作业。生活任务也只有两项,吃饭和睡觉。每天的生活总是这样反复循环,虽然忙忙碌碌,但是闲心有余。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这样生活得很累,整天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为了活着而生活。于是我开始反思,每天都做了些什么?

和前一天的区别是什么?一天下来,自己有什么收获?从这天起,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我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会细心地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我发现父母每天的早出晚归,努力工作,都是为了我们能更好地生活。老师每天的辛苦备课,细心讲解,都是为了我们能更轻松地理解知识。出租司机每天的辛苦拉客,热心服务,都是为了我们市民能更方便地出行。建筑工地的工人每天的起早贪黑,危险施工,都是为了我们能住上更舒适地楼房。马路清理人员每天的辛苦清扫,垃圾回收,都是为了我们能拥有更美丽的生活环境。

交警每天的辛苦执勤,毅力站岗,都是为了我们能更好地保证我们的交通安全,等等。这些人每天生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尽管有苦有累,他们都努力克服。而我们这代青少年学生,新世纪的接班人,每天的任务很少,不面临危险的袭击,不接受风雨的挑战,不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艰辛,不负责金钱的支付。

我们的任务只有学习,而这些学习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在思考这些的同时,我用一个小本记录每天所做的事情,时间久了,我发现只要每天比前一天多完成一项任务,生活看起来就是多么美好,也许这就是对生活的尊重。

篇3:生活的尊重作文

●我的人生观:我是人民教师, 我愿做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基石。

●我的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才会亲近你, 读懂学生的性格学生才会依恋你, 关心学生的健康学生才会向往你, 引导学生成才学生才会崇拜你。

●我的教师观:让美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唤醒他们的生命激情, 寻找纯真的自己。

●我的学生观:要让孩子们喜欢艺术, 因为与艺术亲近的人大都对自然和人文比较关怀, 也大多与真、善、美比较近。

●我的教学观:优质而高效的课堂, 既成就了孩子的终身幸福, 又成就了教师自己。

●我的教学信条:让每一个鲜活生命都参与创造。

一、魏思东的教学主张:儿童生活美术

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儿童自然发展。美术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本性来实施,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参与或指导学生的美术活动, 让每一个孩子在美术活动中都可以按照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用情感的画笔来讲述自己的心灵故事, 随心所欲地进行自己的美术创造。因此要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学习, 引导学生审美探究, 多样体验, 生活化观察、表现和展示, 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 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促进学生主动而持久地学习。

1.直观美的体验, 能激励孩子的审美探究

孩子的审美从使用画笔就开始了。“线条”意味着什么?“线条”意味着孩子思维的开始。当一个孩子自由地在作业纸上, 用画笔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充分地宣泄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时候, 就是他们最开心、最快乐、最独特的时候。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观念, 做到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做到“还时间给学生, 还空间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绘画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最好的方式是引导和鼓励他们画出心中的故事, 陪着孩子画完它。绘画自己心灵的故事让孩子无限快乐。引导学生在联想基础上幻想, 把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每个孩子生活的经历不同, 幻想和表达的方式也就不同, 画面的内容也肯定有自己的特色, 即使学生在美术的表现技巧上还不够成熟甚至有些欠缺, 但所画出的内容是生动的。

2.多样美的体验, 能满足孩子的生活乐趣

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 使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 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 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 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故事、图片、多媒体、示范作品、尝试创作、正确评价等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去解读美的真谛和探索美的奥秘。通过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思考和探究, 从中发现新事物美的规律。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新颖、变化、直观可视的多媒体教学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 产生可视、多变的教学效果, 和孩子们求新求变的认知特点不谋而合, 很容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使他们在新奇、直观可视的音像世界中轻松地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 让思维自由地遨游于艺术的海洋。从而更大地激发孩子们实现用艺术技巧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达自我情感的愿望。

3.独特美的体验, 能满足孩子的创新心理

当孩子尽情地把来自内心的感情表达在画纸上的时候, 它是独特而且不能代替的, 从中可以体会到的美妙将远远异于语言和想象。孩子们凭着个性的直觉感受, 以他们特有的自我表达方式, 在开始作画的时候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他们并不关心画面有没有主题, 也没有什么目的。画笔的每一次旅行他们都十分高兴, 而且总是赋予图形以自己的意义。在他们的作品中大胆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个性和情感, 使作品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形式美感。因而, 了解和把握各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前提, 也是实现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关键。要尊重教育对象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就要从孩子身上找突破口, 从他们的愿望出发, 顺其自然, 因势利导。可以经常让他们试着用不同材料来表达同一内容, 或用一种材料表现各种内容, 或对同一内容从不同角度理解后进行创作, 等等。

4.生活美的体验, 能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

好的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动而有情趣的美术作品必须能够反映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画面, 反映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而孩子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 教师应该运用一切手段来帮助孩子通过教学获得更多的美术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模仿、写生、创作等美术活动方式来观察生活的美, 不断积累美术创作的素材;表现生活的美, 把自己对身边的点滴感悟或感动用日记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引导孩子们在自我的学习实践中多看、多做、多动、多想, 多积累贮存与生活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创作起美术作品来就不会缩手缩脚了, 也不会感到头脑空虚没有素材了。美术教师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可以使孩子开阔思路, 由单向思维变多向思维, 创作出的作品就能百花齐放, 异彩纷呈。美术创作充分启迪孩子们求新、求异、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 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创新思路, 也让孩子们在创作中领悟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二、魏思东的教学风格:“尊重儿童·创造生活”

“尊重·创造”是小学艺术教育的两个基本出发点, 也是培养儿童美术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1.尊重儿童

儿童的美术教学必须依照儿童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来加以引导和创新。尊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全过程, 在动口、动脑、动手中经受认知、情感和实践活动体验。使学生学会运用学习工具, 逐步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最终实现艺术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2.创造生活

儿童的美术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 完全取决于美术作品是否是儿童真实生活的反映, 作品无论是线条、色彩还是构图是否是儿童自己对生活世界的观察和感悟。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立足于解决儿童美术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课程的思路和方法, 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 采用“尊重·创造”的教学策略,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正确处理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课堂教学活动实效, 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三、魏思东的课堂教学实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形形色色的世界》 (欣赏·评述)

——福建省“儿童美术教育”研讨会课堂教学展示实录及反思

(一) 组织教学, 观察导入对比欣赏

师:昨天同学们听说魏老师要给大家上美术课都充满兴奋和期待, 可有一位同学就问老师:“我们明天要带什么画画工具呀?”我告诉他:“只要带‘嘴巴’就行!”有一个同学说:“那还叫什么美术课呀?”是呀, “美术课除了画画还可以做什么呢?”今天老师就想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这个答案。

1. 用苹果的对比, 导入形与色的话题

师:同学们, 请仔细观察两张苹果的图片, 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第一个苹果是绿色的, 第二个苹果是红色的。

师:还有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第一个苹果有斑点而第二个没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谁来补充一下?

生:一个苹果大, 另一个苹果小一些, 形状变了, 色彩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很仔细, 回答得也很正确。说明大家都是既聪明又爱动脑的小朋友。

师:对了, 同学们刚才就是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区分两个苹果的“形状”和“色彩”的。

(屏幕上出现了对比:形状、色彩)

师:老师今天就是要带领大家到形与色的世界里畅游一番, 你们说好吗?

2. 板书课题:“形形色色的世界”【评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色彩的感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因此导入新课时, 教师单纯的“给予式”的欣赏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新的造型、色彩知识及运用, 在讨论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图形与色彩的知识。并指导他们通过简单的形与色对比对特定的欣赏对象进行描绘, 为欣赏其他的美术作品以及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体会形状和色彩给我们的直觉反应和思维反应, 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伏笔。】

(二) 启发谈话, 欣赏自然美的世界

师:同学们, 谁可以告诉老师, 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样的呀?

学生自由回答:春天来了, 小草绿了……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游览四季, 感受四季的美好吧!

(播放相关美术课件, 引导学生观赏春的美丽片段)

师: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摄影作品, 这些作品用了什么色彩来表现物体和大自然的无限美丽风光?下面看这四组照片:

春天, 植物发芽, 绿意盎然。

夏天, 骄阳似火, 炽热炎炎。

秋天, 果实累累, 落叶缤纷。

冬天, 白雪皑皑, 银装素裹。

(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图片, 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 不时发出赞叹)

师:同学们, 一年四季, 分别为我们展现了世界的多姿多彩。谁可以告诉老师, 在不同的季节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植物的叶子春天的时候是绿色, 夏天的时候也是绿色。

生:“老师, 他说得不对。” (一个小女孩突然站了起来)

师:哪里不对了呀?

生:春天的时候植物的叶子因为是刚刚长出来, 所以应该是草绿色的, 到了夏天的时候树叶成熟就变深绿色的了, 秋天的时候叶子就变黄, 有的还变红了呢, 比如说枫叶就是变红的。

(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老师我知道”, 一个学生抢过了话题, 兴奋地说:“到了冬天的时候树叶全都掉光了, 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生:老师他说得不全对。

师:是吗?你说说看。

生:松树的叶子就不会掉!

(教室里顿时骚动起来)

师:同学们, 大家刚才都说得很好, 尤其是对问题的思考和争论, 你们的表现出乎老师的意料, 让老师觉得同学们平时就有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从四季的主色调上讲, 老师觉得用四种色彩就可以概括。

教师板书:四季的主色调——绿色、红色、金色、白色。 (出示图片)

师:请看大屏幕。

(屏幕上出现了四季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形状的变化)

【评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讨论的时间可以相对长一点, 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的辅助, 创设情境, 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协作交流,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能联系自然与生活实际,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从“教”到“引、帮”的角色转换。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 启发学生通过四组图片的欣赏, 产生对季节的色彩遐想。并且通过图片的欣赏, 让学生对身边的色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 讲授新课, 认识创造美的规律

出示三张图片。

师:同学们, 观察图片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图片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屏幕上出现了两个水壶)

生:第一组:

(学生纷纷举手)

(1) 形状相同, 色彩不同。

(2) 色彩相同, 形状不同。

(3) 形状相同, 色彩相同。

师:同学们, 观察得真仔细, 说得也很正确, 说明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很容易找到美的变化规律。好!我们把这组图片归纳为“变化与统一的美”。

师:谁可以帮助老师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

(学生列举了很多实例, 课堂出现了一个小的高潮)

出示三张图片。

师:同学们, 观察图片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图片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生 (自由回答) :

(1) 左右对称, 色彩不同。

(2) 上下对称, 色彩不同。

(3) 对角对称, 色彩不同。

师:好!我们把这组图片归纳为“对称与均衡的美”。请同学们找一找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对称与均衡的东西吗?

出示三张图片。

师:同学们, 观察图片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图片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生 (自由回答) :

(1) 近实远虚, 色彩相同。

(2) 近大远小, 色彩不同。

(3) 点、线、面, 色彩不同。

师:好!我们把这组图片归纳为“节奏与韵律的美”。谁可以帮助老师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趣味导学把美术的欣赏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引导学生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易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的气氛, 把学生的思维完全调动了起来, 让欣赏美的课堂高潮迭起。】

(四) 指导方法, 欣赏生活美的方法

师:同学们, 请你用形状和色彩介绍与你相关的一些物品, 以下请选择: (1) 我的文具; (2) 我的书包; (3) 我的玩具; (4) 我家的客厅; (5) 我喜爱的。欣赏讨论之后, 请各组派代表发表你们的意见或观点。

【评析:让学生通过欣赏感知形与色的魅力,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的态度。以趣味性的活动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一些简单的图形, 知道世界的变化和多彩。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大胆想象, 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发扬民主,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五) 交流评价, 引发欣赏美的讨论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画家作品, 感受作品中的色彩美, 并进行欣赏评述。

(2) 引导学生欣赏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 并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欣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 屏幕上出现了两幅作品)

师: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请你说说你的理由。

师 (提示学生) :可以从色彩的搭配、造型组合等方面观察对比。

生:我喜欢第二幅, 因为第二幅的画面阳光明媚, 给人温暖的感觉!

生:老师, 我也喜欢第二幅, 因为第二幅的画面是丰收的季节, 画面近大远小, 很有节奏和韵律美!

师:你说得真好, 你把我们刚学的欣赏知识都运用上了, 同学们给他点掌声。

生:老师, 我喜欢第一幅作品, 因为第一幅作品让我想起了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武夷山游玩的情景, 那里的水也是这么美。

师:这幅画能勾起你曾经美好的回忆, 这就说明美的东西可以引发我们美的感受!

(六) 游戏互动, 提高欣赏美的品位

1. 猜图游戏

出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用形状和色彩来描述它, 但不说出它的名字。

师:这是一种水果;它的形状是圆形的;它的色彩是绿色的;它的表面还有许多花纹。

生:老师, 我知道, 是西瓜!

师:同学们要像老师刚才这样从类别、形状、色彩和特征等方面来描述一件东西, 请你猜猜看!

(同学们纷纷举手, 都想在这一环节露上一手, 所以课堂出现了一个小的高潮)

师:好!我们请这位女生来猜, 大家自由描述图片中的物品, 看谁猜得最多!

生:这是一种文具;它的形状是又细又长的圆柱形;它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它的一端是尖尖的。

女生:铅笔。

生:这是一种水果;它的形状是又弯又长的;它的色彩是黄色的。

女生:香蕉。

生:这是一种水果;它的形状是心形的;它的色彩是红色的。

女生:……

生:它的表面有许多的小点。 (有位同学补充说)

女生:老师, 我知道, 是草莓。 (又一阵掌声响起)

生:这是一种……

游戏继续开心快乐地进行着。

师:同学们, 刚才老师发现不论是描述的同学, 还是猜图的同学都能根据一件事物的类别、形状、色彩和外表的特征等方面来描述和猜图, 说明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今后大家就要用这一种方法去观察身边的其他事物。现在我们进行下一个游戏。

2. 请你当老板

出示一组服装图片。

师:同学们, 假如让你当服装店的老板, 你会怎样向你的顾客推销你的商品呢?

生:我会先给这些服装标价。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会根据这些服装的样式和颜色来定价。

(一阵掌声响起)

师:看来你已经将美术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老师用新奇而赞许的眼光微笑地看着她)

生:快来看呀!新到的服装样式新颖, 美观大方, 穿在身上会让你更加漂亮,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啊!

(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 这位同学刚才用形状和颜色来描述衣服的样子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推销方法, 说明一种产品是否畅销一定和这种产品的形状和颜色有重大的关系。

师:同学们, 假如你是顾客, 让你来选择服装, 你会选择哪一件, 请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回答, 鼓励有独特创意的见解。

师:同学们, 当有人和你的审美意向不一致的时候, 你会采用什么态度呢? (1) 嘲笑; (2) 改变自己的观点赞同; (3) 尊重对方的选择; (4) 说服他, 让他改变自己的选择。讨论后请各组派代表发表你们的意见或观点。

生:我觉得应该是2号, 因为我认为他说得对, 所以改变自己的观点赞同。

生:老师不对, 应该是4号, 因为我认为正确的, 而且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就应该是对的。

生:不对, 那如果大家的意见是错的呢? (有一个同学抢着说)

师:同学们, 大家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2号同学先是反对, 后是赞同, 说明他被对方说服了。4号同学认为大家都赞同的事一定是正确的, 有一个同学已经替老师回答了:“如果大家的意见是错的呢?”但老师认为只有3号回答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因为正是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宽让和包容的心, 尊重了对方的选择, 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彩缤纷。

【评析:美术具有强烈的视觉性、触觉性、造型性和空间性等特点。课堂教学中的学科知识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也是进行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 尊重他人的文化, 用包容的心去体验形形色色的世界的美好。】

(七) 课堂小结, 拓展美的空间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生活中也能运用学到的对比知识和欣赏方法, 用欣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 美化我们的生活。

四、魏思东的教学反思:心和学生一起动

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的情绪特别高涨, 课堂上学生认真思考, 大胆表达、积极参与的热情令人高兴和感动, 孩子是可以在游戏中学习长大的。对于他们来说, 搭建一个学习、游戏的平台,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讨论交流, 相互学习, 汲取并互补各自的经验, 从被动的“知识容器”变成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课程资源的开拓者。学生间的合作的意识、自主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在学习体验中生成新的问题, 在争论中解决问题, 让他们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 这也启示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需要提高。以《形形色色的世界》一课的教学为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将美术欣赏知识趣味化, 给学生一个审美的惊喜, 让学生觉得审美其实很有趣

每个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口味不同, 审美材料就不能单一化, 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审美材料的权力。《形形色色的世界》是二年级教材的结束篇, 教材意在通过丰富、精彩的美术图片来体现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美的充满生命的现象的呈现, 通过唯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我选择以“游戏”活动为核心, 来探讨形与色中美的多样性, 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注意开发美术课程资源, 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这种设计是非常恰当的、理性的, 完全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最强烈的审美感受来领悟形形色色的世界的奇异与斑斓。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 形成独到见解, 提高审美水平。美是生动而美丽的。相信孩子的观察能力,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通过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以及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师生间激情而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 为学生感知美的事物, 主动参与欣赏评述提供了沟通思维和启迪智慧的可能, 师生间自然而深情的交流互动, 让学生有了观察和发现美的强烈冲动和欲望, 使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艺术美的氛围中, 陶冶了心灵。

2.将美术欣赏知识简约化, 给学生一个审美的平台, 让学生觉得审美其实很简单

教学中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 并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感性材料的累积, 因为一节课不可能穷尽纷繁的美丽世界, 这样的交流活动只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美是有规律可循的。相信孩子的评析能力, 鼓励学生多讨论, 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审美中, 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 思想产生碰撞, 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 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 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 要多一些尊重, 多一些交流。于是, 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标准的答案”, 只要是学生的正确的切实审美感受都可以, 牢牢抓住这种个人体验展开审美教学, 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的规律, 让学生有自我表达的欲望。在评述方式上以自评、同伴互评为主, 这种评述的民主化、多样化, 充分体现了评述的多元功能, 在平实而有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灵感的撞击、美的交流、愉悦的审美, 以及成功地自我表达的乐趣。通过这些直观的感性材料的累积, 引导学生实现认识上的升华, 了解造型与色彩、生物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 给学生提供一把认识多姿多彩生命世界的钥匙, 从而辩证地看待生命世界, 培养热爱自然, 珍爱生命的情感, 理解人与大自然的平等关系。

3.将美术欣赏知识生活化, 给学生一个审美的通道, 让学生觉得审美其实很平常

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相去太远, 都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 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 美术的趣味性活动更是令他们向往。从艺术到生活, 从生活到艺术, 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猜图游戏”的活动形式,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 彼此交流学习、借鉴补充, 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关注和问题意识。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入美术学科, 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 学会探索、思考问题, 用实践研究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及方法合理运用, 并能有所创新。欣赏知识的掌握就是靠在创作实践中去实际地运用, 在运用的过程中, 将你的发现美的独特潜能充分发挥, 将美的感受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作为欣赏内容的补充, 有的同学还将自己和家人旅游时的美好记忆和看到的美景相链接, 使得欣赏水平和审美经验愈加丰富、成熟, 审美的乐趣也将从中诞生。学生完全沉浸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回忆和眷恋之情中, 油然而生自豪感, 如此爱国主义教育自然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4.将美术欣赏知识视觉化, 给学生一个审美的空间, 让学生觉得审美其实很丰富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拓展学习空间, 不仅在学校传授知识, 还要走出课堂, 到大自然中, 到社会中, 进行调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量审美是个性化审美的基础。不仅要加强课外审美量, 鼓励学生读有关美术知识的书籍, 还要鼓励学生上网审美。同时, 努力加大课堂内的审美量, 在进行审美教学时, 补充“基础知识”“趣味游戏”“辨别真伪”等教学环节的课程资源,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审美。新课标激励学生抒发情感的个性化方式与自主表现方式。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读图时代的到来, 使想象的空间得以拓展。课堂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 本节课教师在设计上能够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为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提供了直观和有效的视觉冲击, 评述方式的多样化符合现代少年儿童的审美发展需要, 为孩子们走出课堂求知识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美要用眼睛去发现, 相信孩子的探究能力, 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才可能放开自己的大脑, 放飞自己的想象。心和学生一起动, 让学生有自主探究的审美欲望。

篇4:尊重食物就是尊重生活

医学硕士的饮食专栏

小时候的殳俏有一个“作家梦”,但遭到了父母和老师一致的反对,他们觉得写作是一条走不出来的路,她听了只是笑眯眯地说:“是吗?那就不当了呗。”然后,转过身去默默练笔。殳俏从小学就开始投稿,几乎百发百中,到了初中已经开始有人上门约稿。大学时,殳俏通过层层考试,成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留学生。在早稻田大学,殳俏选择了攻读医学史。在史学专业中,医学史并不是主流专业,然而在殳俏看来这却比政治史更加实在、有趣,因为这是人们真真正正生活过的痕迹。

一开始,殳俏并不是写美食专栏而是写医学专栏。因为她的专业是医学史,有编辑邀她写一个医学专栏。殳俏觉得写针灸养生太闷,于是选择了奇异病例之类的在她看来比较有趣的内容,结果遭到读者的投诉,原因是太血腥。殳俏只好改写食物,因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念之一就是“药食同源”,没想到这样却吸引了很多读者。

2003年,殳俏开辟了自己的第一个美食专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04年,最多的时候,她曾经同时写8个关于各种不同内容的周专栏,那时她最常见的状态就是晚起的她饿着肚子写作,交了稿子再出去大吃一顿。殳俏调侃说,饿着肚子写美食特别容易写出好看的东西。

尊重食物就是尊重生活

在日本攻读医学史硕士时,因为成绩优异,殳俏拿到了极为丰厚的奖学金,有了丰厚的“饕餮基金,”她立志在读书之余吃遍日本。

在吃馆子的过程中,殳俏对日本厨师的工作态度肃然起敬,因为他们的追求并不仅仅是烹制食物,而是力图将烹饪做到极致。有一次,殳俏买了一条三文鱼,试着做成生鱼片食用,但不知为什么,她切出的肉片特别硬韧,不像餐馆里的生鱼片那样滑嫩鲜美,入口即化。通过请教日本厨师,她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切三文鱼,要严格按照鱼的纹理去切,并掌握好用刀的力度,这样才能切出最可口的食物。“人要重食材,才能煮出完美的食物。”大厨这样告诉殳俏。

写专栏有了一定名气后,殳俏经常被邀请去当厨艺大赛的评委。她发现厨师们参加比赛时都爱用鲍鱼、燕窝、鱼翅等昂贵的食材。为什么不能用普通的东西呢?难道只有高级食材才能煮出美味?殳俏在心中质疑。后来在她的建议下,主办方改变了比赛规则,要求厨师们采用一些更为常见的原料。

去新开的餐馆试吃,殳俏必点的一道菜一定是鸡蛋。在她看来,这是考验厨师真功夫的好材料,有人只需要滴几滴鱼露,便可做出外表丰美、滋味绵长的煎蛋,有人却需要添加鸡丁和虾仁等辅料,才有烹煮鸡蛋的“勇气”,如此一来,鸡蛋便从主角彻底沦为了配角。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烹饪态度不仅泄露了厨师的底气,还反映了某种饮食文化差异。

寻找人与食物之间的美好关系

在殳俏看来,食物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它们与人共存并不断碰撞出火花,也应当被当做一门学科去研究。所以,面对各地的饮食文化传统日渐湮灭、许多食品制作工艺不断失传的情况,殳俏决定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局面。

从2011年下旬开始,殳俏开始辗转于全国各地拍摄纪录片。她去成都、大理、南京三地实地探寻传统手工食物制作工艺,挖掘不同食物的文化背景、食材介绍和制作手法,并与烹饪师傅深度沟通。她曾拍摄过苗寨人杀猪过年的场景和手工豆瓣酱的制作过程,她说:“苗寨人的生活变好了,杀猪灌肠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为了吃肉,但他们还是坚持这种过年的仪式,为的就是传承;也许手工豆瓣酱和机器做的豆瓣酱味道差不多,但这种老式的工艺也需要传承,这种传承就是我的努力方向。”

2013年11月,《悦食中国》系列纪录片开始在中央二套播出,很快引发了不小的轰动。通过对食物进行追根溯源,人们开始关注保护濒临绝迹的手工食物和传统食材的话题,并重新解读了自己与食物之间的关系。

“散漫”的慢活主义者

殳俏是个自称“很散漫”的慢活主义者,“散漫”甚至就是她喜欢的、“理想”的生活方式。然而她所坚持的“散漫”恰恰是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

殳俏对于自己专栏的话语权是审慎的,没有丝毫的“散漫”。“经常会有人问我,‘你现在是不是总是有人邀你去吃饭,或者给你些好处,然后你就帮他们写篇文章宣传’,其实这样的事情我是百分之百不会做的。”殳俏说道,“一个人要是失去自己的立场的话,人家干什么还要看你的美食专栏呢?所以我也不会去开餐厅,开餐厅的话就会失去公正评判的资格。我不会说自己写的食评有多么客观,但我会把我真正的感觉写出来。”

同时,殳俏也不喜欢做那种严苛的、一句话定人生死的食评家。“我很少批评一个餐厅的饭做得不好吃。一个餐厅最让我不能忍耐的是缺乏诚意,有诚意的话即使饭很难吃我都能原谅。就好像小孩子学习一样,学得好不好和资质与经验有关,应该和他一起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挖苦。我觉得做一个食評家善意一点会更好。”

篇5:生活需要尊重作文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可以是一次善意的微笑;尊重可以是一次真诚的劝导;尊重可以是一次鼓励的.眼神,尊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尊重能发生奇迹。

下面的这个故事,就是这样:

一个企业家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买铅笔的小贩,顿生怜悯之情。他爸体院钱丢进卖笔人的怀中就走了,后来觉得不妥,返回身从卖笔人那儿取出一支笔,抱歉的解释说自己忘记拿笔了,并且说:“你我都是商人,你是买家,我是买家。”一年后,一位穿着考究的商人在商务洽谈会上认出了这位企业家,自我介绍说:“您可能不记得我了,我也不知您的名字但我永远忘不了您,您就是那为重新给我自尊的人,我原先觉得自己是个买铅笔的小贩,是您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现在我真的成了小有成就的商人。

俄国大作家屠格列夫有一次在集镇上遇到了一个乞丐。乞丐伸手向他讨钱。他搜遍全身上下的口袋,没有找到一分钱。怎么办?他实在不好意思。只好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乞丐的手,说:“朋友,实在对不起,今天出门一分钱也没有带。”乞丐赶忙回答:“不,我宁愿接受你的握手。”

乞丐的意思是面前的这一个人,实在是给了自己一次尊重。他深深感到自己得到了一次救助——虽然不是钱,但比钱更珍贵,它是精神上的救助。因为乞丐除了物资上的匮乏之外,精神上也是极度空虚的。屠格列夫的这一举动,给了乞丐从未有过的尊重与温暖。虽然没有从面前这个人的手中得到钱,但在乞丐看来,这一种尊重和善意,比任何钱物都要贵重。

对于旁人来说,恐怕也是好多人没有想到的。因为世人对于乞丐多是不予理睬的,不屑一顾,甚至是避而远之。哪有上前握手并且致歉的道理!屠格列夫毕竟是大作家,胸怀宽广,秉性善良,尊重他人。同情弱者,更是他的本能。哪怕是乞丐,也以礼相待,这是一种风度。一种心灵美的外在表现。

这则小故事也表现了尊重的重要性。

是呀,一次不经意间的鼓励,成就了一个小贩。一次真诚的握手,感动了一个乞丐。尊重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现在的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百分之90的人欺软怕硬,瞧不起弱者,随意践踏他们的尊严。啊,生活需要尊重,如果人人都能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那么世界上的自卑者自傲者就不会出现,我们要向这样的目标不断努力!

篇6:生活需要尊重作文

我也有尊敬的人,但在我说出她是谁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她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曾经有一个孩子得了非常罕见的病,他的父亲绝望至极,他的母亲说不想要这个孩子了。因为这种病很有可能导致智力和听力的损伤。但是在那时,这个孩子还没有任何损伤的迹象。他会哭,哄一哄之后他会张开他那双水灵灵的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他的一切指标都十分正常,好像他患的病只是一个谎言。于是身为医生的她就去找孩子的父母谈话,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然而孩子们的父母沉浸在绝望中,什么也听不进去。

她无数次地去和他们商量。“哪怕是一个百分百健康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一定健康,一个生来就不健康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无法养活。再怎么说这也是一条人命啊!”她这么说着。但孩子的父母什么都不听,也不让这孩子出院。

后来她让孩子的母亲抱抱这个小家伙。他在他母亲的怀里哭着。母亲哄了哄他,他就停止了哭泣,他的母亲忽然间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不由得对这个她本以为没救的孩子产生了怜爱之心。“如果只是因为未知的因素就抛弃了这个小生命,我还有什么资格为人母呢?”

这个生命终于得以延续。

如今,这个孩子十分健康,自己会哭,会玩,胃口很好,几乎与正常孩子无异。

而这位医生,就是我的母亲。

其实每一条生命都值得尊重,哪怕是对我抱有敌意的人,也是被某个人深爱着而降生在这世界上的。

篇7:尊重环卫工人的生活感悟故事

清晨,天还没有亮,人们都在被窝里睡觉,因为外面太冷了。公路上的两旁,香樟树的叶子飘落下来,铺在路上,风一吹,一片片树叶四处散开,就像是一只只活泼的精灵到处窜。

在这个时候,身穿橘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们已经早早地起来了,手里拿着扫帚,从路的一端开始,弯着腰,又默默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马路上刮着刺骨的冷风,穿过了环卫工人们厚厚的衣服,他们依然若无其事。周围一片寂静,呼吸声和扫帚掠过地面的声音清晰可辨。

太阳,在东方探出了她的脑袋,淡淡的红色里又散发出白色的光,气温渐渐地升高了,大街的人渐渐地多来起来,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天

两个环卫工人坐在路边的一个树旁休息,是一对夫妇,两个人已经干这份工作好多年了,年纪都已经挺大的了,为了我们城市的干净和整洁,他们日复一日地辛勤工作,没有半点怨言。尽管气温不高,但是他们已经满头大汗了。

就这样,慢长地一天很快地又过去,才五六点,夜幕就彻底地降临了。气温也随着下降了,路灯一盏一盏地亮了起来。街上,五光十色,下班的人们也匆匆地赶回家。在绚丽的霓虹灯光中,那一对环卫工夫妇弯腰的身影依旧在那里忙碌,有些人从他们旁边走过,不屑地看了他们一眼,有些人,则是停下,用敬佩的眼光望着他们。在人群中,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快九点了,灯大多数都熄灭了,人,又变得像清晨一样的少了。这对夫妇再一次坐在一个寂静街道边,拿出了他们的晚饭,工作了一天,准备休息一下。几个馒头,和一些熟菜,是他们一天的伙食,他们摘下了帽子。上了一天班的王先生,快步朝着家里走去,看见妻子正在收衣服,他停下来,呼出了一口白色的雾气,然后朝着家里跑去,帮助妻子。

王先生转头时突然看到:路灯下,大叔拿出来了一块手帕,为他旁边的妻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大妈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妻子准备关灯,但被王先生拦住了,他指向楼下的路灯,妻子点点头,露出了微笑。

原本微弱的灯光,照射着地面,黯淡枯黄的就像树上将要掉落下来的叶子,现在,它明亮了许多,街道看上去那么宽敞,那么整洁,没有一片落单的树叶。风依旧刮着。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在为我们的城市干净努力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而不是向他们投向不屑地眼光,让我们用真情,来让这世界更加美好。

作者|昆山市石牌中学初三(1)班 何梓扬

篇8:生活的尊重作文

【片断1】

师: (屏幕出示) 这是生活中一些物品的单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1.一支钢笔9元;

2.一根橡皮筋0.06元;

3.一个乒乓球0.8元;

4.一本笔记本2.35元。

师:这节课, 我们就围绕这几条信息, 展开研究。继续看屏幕。

(在相应的条件后出示问题)

买10支钢笔要多少元?

买7根橡皮筋要多少元?

买3个乒乓球要多少元?

师:这3个问题你能独立解决吗?列式计算, 不写答话, 写在作业纸上。

师:如果不会计算, 也没关系, 把算式列出来就行了。

剖析:计算教学不仅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所以这里出示了一组与购物情境有关的条件和问题, 既要求学生说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 又要求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说出用乘法计算的理由。让学生说出列式理由, 还因为这节课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 学生面对实际问题, 虽然能把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列出乘法算式, 但对于他们来说, 乘法的使用范围毕竟扩大了, 因此在学生说出列式依据后, 教师明确指出:过去我们求几个相同整数的和, 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现在求几个相同小数的和, 仍然可以用乘法计算, 而且比较简便。这样, 既关注了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使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更加完善, 又使接下去的算法探讨有了依据。

【片断2】

师:0.8×3=2.4 (元) , 这里的2.4元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桌互相说说看。全班交流, 屏幕相机出示。

生1:0.8元=8角, 8×3=24 (角) , 24角=2.4元。

师:这是从元角分的单位上理解的。

生2:8 (个0.1) ×3=24 (个0.1) , 24个0.1是2.4。

师:这是从小数计数单位上理解的。

生3:0.8的小数点不看, 用8×3=24, 再点小数点是2.4。

(因为教师备课时没有预设到这种情况, 怕耽误上课时间, 更加担心如果他已经知道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算法, 并把算法讲出来, 教师没法进行后续教学, 所以在课堂上没敢追问, 而是迟疑片刻后替学生做出了解答)

师:哦, 其实你就是把0.8看成了8个0.1。

(课后, 我问这位学生是怎样想的, 果不出预料, 他说家长已经提前教过他, 小数乘整数时, 就看做整数乘整数, 再看因数是几位小数, 积就是几位小数)

生4:0.8+0.8+0.8=2.4 (元) 。

师:这是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来计算。十分位上8×3=24, 写4进2。

师:这里的0.42元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师:刚才交流算法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 在计算0.8×3时都用到了8×3, 在计算0.06×7时都用到了6×7, 也就是说在计算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时候, 都是把它先看做———整数乘整数。

板书:先按整数乘。

剖析: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与当下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这是活力课堂的原点。计算0.8×3等于多少时, 不是告诉学生怎样算, 而是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 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果, 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思考】

叶澜教授指出: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具有四个特点:有意义, 有效率, 有生成, 有遗憾。我想就从这四个方面来思考上述几个教学片断。

一、过有意义的数学生活

“有意义”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学生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 提高能力, 陶冶情感, 即学有所得;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产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 即学有所乐;三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断被激发出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 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即学有所求。当“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0.8×3=2.4 (元) , 这里的2.4元是怎样算出来的?”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时, 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会油然而生。在问题解决任务的驱动下,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得到激发, 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为师生积极有效的互动提供了思维涌动的源动力。

二、过有效率的数学生活

有效率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提高。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基础、个性差异等迥然不同, 因此有效率的课堂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统一的标准, 但必须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教学设计让学生解释“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0.8×3”的积是多少, 并指出“如果不会计算, 也没关系, 把算式列出来就行了”等, 体现了尊重儿童的差异,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突出了“自主”“开放”的课堂价值取向。

三、过有生成的数学生活

有生成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动态生成, 但是并不忽视有效预设的重要性。相反, 动态生成的课堂更需要教师课前的有效预设。只是课前的有效预设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全部, 不能成为束缚学生动态生成的枷锁。本教学设计教师为了形成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 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有意识地从原来封闭的控制式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化。

四、过有遗憾的数学生活

当然, 真实的教学不是尽善尽美的, 是存在不足的。关键是课后, 能否像围棋运动员那样“赛后复盘”, 回顾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 想想怎样处理更合适。

上一篇:人教版中考政治提纲下一篇:初三续写改写作文:《龟兔赛跑》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