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

2024-04-25

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精选6篇)

篇1: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徐红彩

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的幻灯、投影、音视频以及网上教学资源等。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等特点。

开发与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教学性原则:资源应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2.科学性原则:资源应能正确反映科学知识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3.开放性原则:资源库应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师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电子作品纳入其中;4.通用性原则:在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下,教学资源应能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多种形式的学习;5.层次性原则:数字化教学资源应实行模块化管理,使学习者通过对不同层次资源的使用和重组,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个性化潜能;6.经济性原则:应以最少的投入开发出高质量、高性能的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所要开发和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分两大模块:一是教学资源本身;二是教学资源的描述信息。教学资源模块包括三个大类:教学素材、教学单元和动态资源;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必须对其进行相关的描述,这些描述性信息构成了资源的描述信息模块,该模块涉及八个要素:资源的整体特征描述、历史和现状描述、元描述、相关技术描述、教学特性描述、知识产权描述、类属信息描述和评价信息描述。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二是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三是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其中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有三种基本类型,展示型作品、师生交流作品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作品集;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它的开发和建设步骤以下:1.搜集各种形式的媒体素材,对素材进行分类与描述;2.将各种零散的素材集成为完整的教学资源单元;3.对资源内容标引;4.质量检查;5.当资源制作完成后,需要将全部数字化文件归档,存入资源库。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1.知识产权的保护; 2.要使用一些通用的标准对教学资源进行规范管理;3.为了防止资源的流失和损坏,应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

篇2: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

— 5 — 篇二:数字化声音编辑教案

第3节《数字化声音编辑》教案

滨城区梁才中学 苏志君

一、课前准备

1、素材准备:把李明文件夹提前发送到学生机的桌面上;

2、学生准备:录音机会用吗?

(1)如何打开录音机?

(2)会用录音机听音乐吗?

3、通过听李明文件夹中的声音文件,检查耳机情况。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用录音机合并声音文件;

(2)学会用录音机混合声音文件;

(3)能根据需要用录音机调整声音效果。

2、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用“录音机”合并、混合声音的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编辑出优美的配乐诗朗诵 投影仪、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分组并安排机器座位;编辑声音练习所需要的声音文件。

三、教学过程 i、新课导入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是朱自清的配乐散文《春》,今天我来的时候,我的学生让把它带给大家听,并且好还有话对大家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你愿意帮助李明完成这项操作吗?怎样操作呢?这正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3节 数字化声音编辑》,不但能够很好的帮助李明,还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我们先看看本节的学习目标?出示教学目标(找一生读吗?强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掌握以下技能:

(1)掌握用录音机合并声音文件;

(2)学会用录音机混合声音文件;

(3)能根据需要用录音机调整声音效果。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我们帮李明完成第一项操作,进行录音剪接。学而知困,请大家完成自主学习1:请大家参照课本15页上面的‘录音剪接的三个步骤,通过自主学习帮李明把‘春1和‘春2按顺序合成一个声音文件,并以‘春3进行保存。ii、知识讲解

(一)录音剪接

(1)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强调一定要认真看操作步骤,留心查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在操作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合并前要将滑块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这需要先试听再确定:如果两段声音文件刚好首尾相连即可,那直接把滑块移动到文件一的结尾部分即可,反之,则需要通过试听确定合并的确切位置,这就要考验每位同学准确的判断能力和娴熟的操作技巧了。当你打开一个声音文件,文件长度以秒数的形式显示在界面的右侧,而左侧则是滑块的当前位置,所以建议大家在试听的同时随时留意声音文件长度的变化,并配合“停止”键和“播放”键,以便于准确定位。

屏幕显示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录音机”程序打开声音文件“春1.wav”,并将滑块移动到要插入声音的地方。

第二步:执行“编辑/插入文件”菜单项,选择声音文件“春2.wav”,这样就可以完成两个文件的合并。

第三步:以“春3.wav”为名保存合成后的声音。(2)师选出一名操作熟练的学生,利用网络教室演示并讲解操作步骤(哪位同学愿意到教师机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让我们共同学习,好吗?)老师针对学生的演示给出有针对性的总结和指导。

设疑1:保存合并后的声音文件时就选择哪个菜单项?若选择“保存”会有什么后果? 小结:应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选项进行保存。如果选择“保存”菜单的话,将会将文件“春1”替换。我们编辑多媒体时,应当养成保留原素材的习惯,以备再用。另外,如果滑块没移到正确位置就插入了“春2”,未保存之前还有补救措施,就是„„还记得学习“word”时,出现误操作时可以用“撤消”按钮吗?录音机也有类似的功能,那就是用“文件”菜单中的“恢复”选项。

请大家再看看课本上的三个步骤,加深印象。

录音机不只可以合成两个声音文件,还可以合成两个以上的声音文件,简单易学。

(3)好!下面用1分钟的时间继续完成刚才的任务,并且注意观察‘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

1、‘春2的播放长度的关系。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学会,才能更好地学习下面的内容。设疑2:“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1”、“春2”的播放长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对!“春3”的播放长度是“春1”、“春2”的播放长度的总和,但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有时候可以利用合并声音文件时的精确定位来对其中某一声音文件进行变相取舍,从而放弃掉一部分声音素材,在这种情况下,合并后的声音文件长度可能要短于各声音文件长度之和。

建立好春3的同学请举手!

我们知道,好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同时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接下来,我们帮李明合成配乐朗诵,即学习混合声音,请完成自主学习2:请大家参照课本15页中间的‘混合声音的三个步骤,自主完成给‘春3加上背景音乐‘春之声。

(二)混合声音

(1)参照课本操作步骤,学生自主操作练习,操作完成试听混音效果,找出需要进一步完美的地方,邻近的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操作较快的学生可参照课本步骤自主练习声音效果的设置,并播放设置效果后的声音,注意声音文件的变化,体会声音效果的作用。

屏幕显示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备好朗读和背景音乐两个声音文件。

第二步:打开其中一个文件;将滑块拖到准备开始混音的位置。

第三步:执行“编辑/与文件混音”菜单项,从出现的“文件”对话框中选择另一个文件。(2)找一生到教师机上演示(哪位同学愿意到教师机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让我们共同学习,好吗?也是锻炼勇气与表达能力的机会。)

强调:

正确定位滑块的位置后,再进入声音混合,朗诵与音乐混合协调;

背景音乐要与声音文件内容相吻合。设疑1:通常情况下,人们一般习惯在背景音乐响起后再开始朗诵,也就是有一个前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打开哪一个声音文件后再混入另一个文件更好一点儿呢?是朗诵还是背景音乐?

小结:背景音乐!的确,同学们在进行声音处理时,必须考虑到一些细节处理,才能让你们的作品焕发生机,包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设疑2:声音文件的合并与混合有什么异同点?

师生总结:声音的合并意味着二者“合二为一”,在合并点上两个声音文件只选其一;而声音的混合则是“共生共荣”,是一种互相协作与美化的作用。

(3)好!下面再用1分钟的时间完成刚才的任务。

我们已经帮李明加上背景音乐了,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春之声的音乐要比春3的录音时间长一些。)

那么怎样处理?

对!把多余的音乐部分去掉,让背景音乐和朗读声音同时结束。怎样去掉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个内容去掉不需要的声音。

(三)、去掉不需要的声音

(1)参照课本操作步骤,学生自主操作练习,将声音多余的部分删除;部分完成操作的学生考虑如果背景音乐时间过短应该怎样操作,并自己操作实践,老师可给予相应指导。

屏幕显示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录音机”打开要剪辑的声音文件,播放到要保存的位置,单击“停止”按钮。

第二步:执行“编辑/删除当前位置以后的内容”菜单项。

第三步:单击“确定”按钮,将多余的声音删除。

(2)找一学生到教师机上演示

设疑:如果音乐比朗诵短怎么办(前提是不得另外选择其它音乐片断)? 师生总结:利用合并,可将同一首音乐重复播放,再将多余的音乐删除。强调:我们在删除的时候,还是要正确定位滑块的位置,实际上,两个声音文件长度不一定等长,例如涉及到有前奏时,背景音乐可适当长一点等等,总之,和谐是美,大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取舍与选择。另外录音机无法直接删除中间的部分,只有较专业的录音软件才能实现这项功能。但是,不能“直接删除”,不代表不能“间接删除”,实际上,我们可以巧妙利用“删除当前位置以后(或以前)的内容”这一功能,多次操作,就可达到目的。

(3)好!下面再用1分钟的时间完成刚才的任务,争取所有同学都能完成任务。(4)编辑好后不要忘记保存啊。

同学们,小小的录音机还有一些优化效果呢?想知道吗?那下面我们再帮李明的配乐朗诵加上适合的效果,感受声音的变化。请完成自主学习4:请大家参照课本16页中下部的‘混合声音的三个步骤添加优化效果,可以先尝试收听不同的效果,然后再选择最佳的播放效果,并进行保存。

(四)、优化音效

学生自学的时候,自己巡回指导,强调一定要认真看操作步骤,留心查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

屏幕展示调整音效步骤:

第一步:使用“录音机”打开要处理的声音文件。

第二步:打开菜单栏上的“效果”菜单,选择其中的某一项,即可完成相应的处理。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很圆满的帮李平完成了任务,她知道了肯定会特别高兴。

(五)提高 请本节任务没有完成的同学继续完成,完成任务的同学请打开“提高”文件夹,按要求完成任务。iii展示作品,共享成功

大家学得很好,哪些同学愿意把春3进行展示,请举手!(在教师机上展示两个同学的春3。)

然后,我们共同回顾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谁能说说? iv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今天我们接触到声音文件编辑的一些基础操作,包括声音文件的合并、混合、剪辑与效果调整,也许结果不完美,但毕竟我们在这一领域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要成为专业的录音师,需要专业的录音软件,更需要高超的操作技巧和良好的审美素养,在课本17页为大家提供了这方面的参考,爱唱爱跳的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为自己录制一首个人专辑,希望同学们能在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作出更多更好、个性十足的作品。篇三:《信息的数字化》教案设计

《信息的数字化》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分为4个方面,分别是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以及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本节的教学内容对应于“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和“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中有关信息编码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二进制和字符编码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进制代码,知道二进制的运算法则“逢二进一”。

2、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情感目标:

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习惯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二进制代码及运算法则。【教学难点】

了解ascii码和汉字国标码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龙芯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知道了信息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文字、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等。要使计算机能够识别这些信息,必须采取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目前,只有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转换成二进制代码,计算机才能够加工处理。

什么是二进制呢?

二、教学新课

1、二进制

师:其实,生活中,人们对数值的描述有多种常用的进制,如60进制、七进制、24进制等。

(1)只有两个数码:0和1(2)运算规则:“逢二进一” 0+0=0,0+1=1,1+0=1,1+1=10 问题1: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编码? 问题2:二进制与十进制有什么异同?

完成p11 表格

小组抢答。

在计算机处理的各种信息中,字符信息占有很大的比重。为了能够对字符进行识别处处理,各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一律用二进制编码表示.2、字符编码(1)ascii码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的简称。(2)汉字国标码 1981年,我国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1980》,即汉字国标码。

其中收录了6763个汉字,解决了常用汉字的编码问题。

如:文的国标码为4e44h,对应的二进制代码为***0.2000年又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 gb18030-2000》,其中收录了27533个汉字。为更好地解决人名、地名用字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汉字研究、古籍整理等领域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平台。

实践学习:p12 用0和1表示汉字字形,如“德”

三、总结

请各小组代表作总结。

四、练习

1、目前,只有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转换成_______代码,计算机才能加工处理这些信息。

2、二进制的运算规则是_________。

3、ascii码是_____的简称。

4、汉字国标码的作用是什么?

5、为什么信息编码要采取统一的标准?(书本12页的“讨论学习”)篇四: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

为理解的教学 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应该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教学设计方法,从而提高学科信息化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程进行重组,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正是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解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相对应的活动。通过反思指南,对照标准,对自己所设计的学生活动进行修正,使之与教学目标相配合。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强调持续性评价,通过对每次活动的过程评价,及时评估活动的教学有效性。同时,对不同的学习活动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评价标准,对单元中的探究活动往往采用非正式的评价,且以自主为主,对单元的终结活动,则可以采用正式的测试等形式。

下面从“为理解的教学”主要内容、教案管理表和反思指南等三方面,介绍“为理解的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法。5.1 “”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为理解的教学”模式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简称“tfu(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是1989 至1996 年由附属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零项目研究人员和教育家研究开发的一个教学模式,用于课程及教学的设计、修改和审核,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产生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持续不断的努力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学生积极地探索、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产物。这个模式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可以把为理解的教学模式比喻为照相机的取景框,为更清晰地确定理解目标,使教学更直接地针对重要的学科内容,tfu能帮助我们对教学进行“取景”,即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tfu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脚手架,帮助我们致力于教学中真正值得关注的地方。因此,tfu既是一种“思考框架”(大卫·佩金斯创建的词),也是一个“脚手架”(心理学家维高夫斯基创建的词)。

二、“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组成部分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有四个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这四个组成部分将分别引导教师思考一个在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时必须考虑的基本教学问题。为理解的教学模式帮助我们把这些教学设计(包括规划、审核、评估和教学过程)的重心放在帮助学生增强理解方面。

在“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中,对每个组成部分的界定都有具体的标准,这些标准能够提醒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并加深对重要的课程内容、概念和论题的真正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考虑的四个基本教学问题以及相对应的“为理解的教

1、启发性论题

界定启发性论题的标准是如何使它们促进真正有价值的理解,符合这些标准的论题比不符合标准的论题更有启发性,所以这不是有或者没有的问题,而是程度多少的问题,我们应

考虑如何使投入以获取最大程度的收益。启发性论题的标准是: ? 在一个或多个学科或领域中起中心作用 ? 吸引学生和老师积极参与 ? 学生和老师都能找到很多相关资源 ? 与学科内外的许多方面都有丰富的联系

2、理解目标

对理解目标的界定标准是清晰、明确地表述学生需达到的理解目标,将这些标准公开给学生和其他有关人员(如家长、老师、同事、学校管理人员),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及(如讨论、作业和评估)。教师制定的理解目标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 明确表述学生需理解的、有关启发性论题的内容 ? 公开并在教学中经常提及 ? 直接针对需要理解的概念,而不是需要完成的作业

3、理解活动

界定理解活动的标准是根据某一单元或课程的进展设计一系列难度递进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学生定期地、积极地、有创见地使用需要理解的理论和概念。以这些标准而设计的理解活动应该使学生:

? 在新的场景中使用需理解的理论和概念 ? 必须对需要理解的理论和概念进行思考 ? 所做的与需要理解的内容直接相关 ? 所做的表现出他们所理解的

4、持续性评估

界定持续性评估的标准是定期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和理解程度。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来促进学生进步,评估是学习过程的一个中心环节,不同的人都可以进行评估(如老师、学生自己、同学),评估可以是非正式的(如交流、讨论、观察、或开放式思考),也可以是正式的(如建立在评估标准表基础上的考试、测验或正式的反思)。界定持续性评估的标准是:

?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而不是在教学结束以后 ? 重点在学习和理解,而不是评分或划分等级 ? 评估方式因评估者和执行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 评估标准要对学生公开

三、关于理解的理解

在传授技能、概念和表达方式的时候,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真正的理解。然而,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很难,因为每个人的认知里对某些复杂问题,有一些简单、本能的解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逐步认识和了解世界。这种规律在儿童面对的、较为简单的世界中可以畅通无阻,但对成人而言,则需要更复杂的理论和思维来解释和影响这个复杂的世界。但是,儿童时期形成的理论并不轻易消失,它们一直留在脑子里,对形成更复杂的理解起着阻碍作用。我们需要通过重新改造,改变大脑里原本包含的理解和信息。如果很容易放弃原先形成的想法,达到新的理解就不那么难,可实际上,原有的想法总是很难消失,这是难以达到真正的理解的一个原因。

理解本身是个很复杂的概念,原因之一是我们不能真正看见它,它太模糊,不可测。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远远超出清晰可测的范围,尽管很模糊,我们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还是帮助学生达到理解。

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习是不断努力的结果,明白这点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避免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的“早期废弃”,如果放弃了,就不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达到理解,而理 解是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理解与“知道”不同,因为“知道”强调“是什么”,而理解则更进一步,强调“为什么”。达到理解是一个需要时间和操练的持续性过程,要理解某样东西需要时间,有时候你觉得你理解了,但过一些时候,你可能会改变想法。理解的核心是学生能够把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用我们所“理解”的东西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表明我们做到了真正的理解,在新的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是对理解的最好测试。

理解不是固定的,需要时间和努力,把课堂内外所学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理解需要很多经历,经常做或者处理某些事情,试图寻找其来源,重视其过程,并积极参与,就会形成对事物的深层次理解。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通过直接的亲身经历来掌握知识,要学生用他们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应用所学的内容,是帮助学生达到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对“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初步认识

好的老师能意识到自己熟悉的教学中很多方面反映了tfu的模式,因为这个模式是研究人员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进行观察和探讨发展起来的。尽管我们觉得这个模式的有些方面比较熟悉,但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个模式能帮助我们思考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东西,思考如何把各个部分相结合,帮助学生促进理解。这个模式强调更积极的“从行动中学习”的观点,这种观点要求学生通过他们的行为、语言和作品来“展现”不断发展的理解。这个模式通过相互联系的很多方面(选择启发性论题、明确理解目标、针对理解目标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理解活动、通过持续性评价经常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促进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五、理解活动

理解活动是“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核心。

理解活动是在教学单元中要求学生参与的一系列学习活动,而不只是在单元结束时的某个活动。在教学单元进行过程中,理解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1)形成理解;(2)纠正错误的理解;(3)显示出他们理解和不理解的东西。理解活动使我们能“看”到学生的思考,思考(用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是理解活动的一个核心。

理解活动难就难在如何将它不断完善。一个好的理解活动需要符合以下四个标准: 1.学生积极地,甚至充满热情地参与活动(比如做东西、做试验、做规划、演讲、表演、找出论据维护对某个问题所持的立场)。2.学生参与的活动要求他们用超出现有的知识去思考(比如写一篇文章解释为什么对某个问题采取某个立场,而不是背诵现成评论中的某些章节;分析乘法表找出其中的内在规律,而不是简单地做数学课本中的数学题;思考历史事件,它们为什么会依次发生,如果发生的顺序有所变动,历史会有什么不同,而不是简单地背诵历史事件表;描述不熟悉的环境中动物群的食物链,而不是简单地学习哪些动物是食肉动物,哪些是被捕食动物)。3.理解活动要求学生所做和所想的必须有新的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不熟悉的场景(比如不只是阅读和描述,而是读了之后对一个小品编出另一个结尾;不只是按照给出的步骤完成一个实验,而是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学生所做和所想的必须直接针对需要学生理解的重要学科概念和目标。理解活动并不只是简单的活动,而是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纠正原有的错误想法,从而达到对重要学科概念(启发性论题)的理解的活动。重要学科概念包括地理中的“地图”、运动中的“防守”、语言中的“句法”、文学中的“主题”、历史中的“起源”、科学或数学中的“变量”,等等。理解活动应该直接针对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理解目标。

六、理解目标

理解目标把教学重心放在你认为最重要的、学生必须理解的内容上,? 理解目标有不同的规模。我们着重于以下两种:“课程贯穿线索”和“单元理解目标”。

首先,考虑一下整个课程中学生应该达到的、三到五个总的理解目标,我们把这些叫做“贯穿线索”,因为这些目标指导整个课程所有单元的教学,你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达到这些目标。此外,还有“单元理解目标”,这些目标与一个或几个贯穿线索有关(它们帮助学生为达到大的、总体目标而不断进步)。单元目标规模较小,课题更具体,往往只围绕某个教学单元的中心论题。在整个学年中,教师要在很多教学单元,用很多不同的方法,多次提及贯穿线索。

? 理解目标集中在重要的学科理论和观念上(即对各个学科里的专业人士来说很重要的理论)。这是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制定的学科目标。通过把学习目标对准学科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了解、从事、关心的内容,我们为学生创造了使之尽可能与专业人士的体验类似的学习机会。

? 理解目标有两种表达形式:陈述句和问句。陈述句使教师清晰明了地看到他们想要学生理解的东西。为保证教师把重心放在理解上,常用的陈述句式可以这样开始:学生将理解?。另一种是开放式问句,用一个易于学生理解的问句抓住理解目标的中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理解目标要公开。理解目标向学生公开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一来,你和学生都可以参照它们,看一看单元里各个课时是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理解目标的。清晰的目标也能让我们看到哪些“理解”是重要的,需要被评估的。

七、启发性论题

启发性论题涵盖的范围很广,这也是它们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原因。这些论题使学生能够进行广泛的联系,让学生们将他们与论题相关的知识或体验显现出来。这些论题还能使教师看到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及学生的理解差距,从而在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

启发性论题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 在学科里的中心作用(非常重要)

问自己以下问题:我现在考虑的这个启发性论题有什么重要之处?为什么要了解这门学科就得理解这个论题?

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要为理解而教学,我们需要将精力集中在主要概念和支持主要概念的次要概念和技能上。我们还要在“主要概念”和学生能理解的内容里找一个平衡点(参看启发性论题标准之二:吸引学生!)。要使学生达到高层次理解,办法之一就是选择学科内专家们觉得重要的论题。专家们终身致力于研究我们所教的内容;如果这些专业人士或者学者都不愿意花长时间研究你所选的论题,也许这个内容就不值得你将宝贵的课堂时间花费在上面。你并不是要你所有的学生都精通你教的所有内容,但是你希望他们能了解在这个领域内专家们关注什么。因此,一个好的启发性论题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要从学科领域的专家们重视的论题开始。

2. 有吸引学生参与的潜力(非常重要)

问自己以下问题:这个论题与学生们目前的生活和兴趣有什么联系?我怎么能让学生对这个论题感兴趣并且想学它?

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并不是每一个论题都能马上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的。但是,经过仔细分析,你往往能找到激发兴趣的方法。找到能让你的学生认为这个论题有趣的途径。如果论题不能吸引学生,即使它是专家们的宠儿,它的价值已经丧失了,因为学生可能不会长久深入地学习,形成对其丰富的理解。一个论题的启发性,要根据它的受众而定。你的受众就是你的学生(他们可以是成人或是儿童)。所以,想想这个论题的哪些方面可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想想在这些对专业人士很重要的主要概念里(即你在理解目标里对准的概念),什么能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

3. 有吸引你的潜力

问自己以下问题:我喜欢这个论题的什么地方?我怎样才能把我个人对它的兴趣放进去并与学生分享,让他们看到这个论题有多精彩和重要? 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们都能想到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同时,我们也都记得那些我们曾经怀着极大的热情学习过的东西(甚至是喜欢到了我们决定要教它的地步!)。老师的热情是很有感染力的。如果一个论题让你没兴趣,你的学生是可以马上看出来的。如果这个论题让你兴奋,学生们往往也能看出来(不过这只是该论题能否吸引他们的因素之一)。作为专业人士,我们必须找出自己对所教内容的兴趣,并且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教那些吸引自己、让自己愉悦的论题。4. 容易获得资料/资源

问自己以下问题:这个论题里我们常用什么资源/资料?有哪些权威的传统资源/资料?有哪些更富有想象力、更“野性”的资源/资料? 5. 与学科内外众多方面有丰富联系

问自己以下问题:这个论题与学科内的其他论题以及其他学科的论题有何联系?它与学生课堂外的生活有何联系?我该如何使用这些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论题里的关键概念及其重要性?

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好好思考你的论题提供给其他被关注论题及课外世界的“走廊和窗口”,这样做是值得的。为什么?因为这些联系为你提供了途径,让你能设计出更深层吸引学生的,要求高层次思考的,具有更“野性”的应用环境的理解活动。

八、理解层面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设计的理解目标是否足够好呢?应该考察自己的目标是否均衡考虑学科(你选定的论题对该学科起着中心作用)中不同方面的理解。可以使用“理解层面”来检验自己的理解目标。

理解层面是一个工具,它告诉我们“知识是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我们在理解一个论题时要理解的仅有内容”。事实上,我们可以考虑好几个“层面”,即学科中学生可以理解的不同方面(比如知识、方法、目的和形式)。? 知识(是什么)--这是人们经常思考的一个层面。专家也很注重知识,但学科里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内容。? 方法(如何做)--专家使用的探究过程和实验方法。这些是专家们用于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你的学生可以效仿的过程。? 目的(为什么)--为什么这个学科对专家、社会以及你的学生很重要。学生在明白了论题的重要性之后,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形式(知识是如何被分享和交流的)--专家们通过撰写论文、使用图表、组织讨论、做演示等各种形式与世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你的学生可以用学科专家们使用的各种方式来表达和交流他们的学习成果(或使用与专家所用方式相近的更适合他们年龄的方式)。

因此,知识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个方面,但是我们的理解目标和理解活动也应该注重学科中重要的方法、目的和形式。当我们把教学重心集中在一些主要论题上,用理解目标把它篇五: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设计原则

要求教师的行为是操作的、按模式去行动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意味着你把他看成手段,看成不能思想的人、不能自己领悟的人、不能自己去反思、去发现自己和改变自己的人。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外在的模式、外在的操作,去规范他的行为。

叶澜﹕《理解“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内涵与追求》

语文是一种思维的工具和学习工具,任何思维和学习活动,不论哪个科目,均离不开语言。

语文能力是透过阅读、写作、听说及生活经验整体发展,互相影响而成。当然,这能力不会自然形成,老师必须安排一些合适的环境,让学生作出响应,藉此改进语文能力。

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构建一个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丰富多彩的环境。多媒体资源是为学生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服务的,而不是用它来取代语言学习,语文就是语文,而不是把它变成地理课、欣赏课。如何重塑科学和数学教学 来自课堂的实践经验表明,“做中学”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当学习感兴趣的事物

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对经验的记忆更持久,同时自信心也得到了发展,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理解科学和解决问题。

要高度重视科学的思维过程,设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思维方式相对应。在小学低年级,通过事物的描述、分类和观察等直接经验,学生能够最好地学习科学。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们则通过对物体、生物以及系统的分类、测试、试验和决定因果关系来掌握更高级的概念。

信息通讯技术的引入并不是构建“读科学”的模式,而是要开辟做中学的第二渠道,在“虚拟环境”下的做中学不能替代真实环境下的做中学,但它大大拓宽了做中学的范围,并且有助于通过模拟手段探究科学和数学概念之间的深层次的数量关系

做中学不等于蛮干,它提倡为理解而学,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选择合适的教和学的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中学”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技术为高度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控制其学习实践并获取他们最感兴趣的材料。

有意识地将外语教学课程与学生的其他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就为他们打开了信息和经验的大门,使他们全部的学校和生活经验得以丰富。这些联系从其他各个领域映射到外语课堂,又使学生从外语课堂增加对其他课程独特的经验和洞察力。

专家驱动教学设计模式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设计源自于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法﹕

把教学过程看成是线性的、程式化的、确定的和预成性的,把教学问题看成是具有良性结构问题,把学生学习过程等同于造房子的过程,教和学变成了机械的流程模块,这种以专家为驱动的纯工程的教学设计方法,不仅忽略了实际教学行为和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还使教师唯专家是从,丧失了自主设计的主体性。

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早已摆脱了程式化的索缚,而是把其看作是一种促进教师创设学习环境的思维方法,学习环境创设的主体是教师,是教师的一种行动化的反思和情境化的行动。

数字化学习活动的框架设计

数字化数学活动结构不是模式或模版,而是一种灵活的框架,大致相当于建筑的骨架,骨架只是提示教师设计什么,而不是具体要求教师按一种程式化的模式要求进行设计,这样骨架就可以支撑起丰富的、符合教师个性化特点的 教学形态。

概要

教学目标

活动内容

探究

讨论

拓展阅读

工具与资源

设施环境

教学评价

微型活动嵌入课程中,就好像课堂上常见的一次微型的教学活动,所用学时可以是十分钟,也可以二+分钟,一课时,最多不超过两课时。

篇3:矿物教学数字化软件设计

随着MOOC[2]的兴起, 数字化教学日益发展, 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地学类专业亦是如此。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认识矿物是每个地质人必须具备的技能。而在当前的地学类专业本科生实验课教学中, 授课教师一般主要依靠《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等教材, 使用约30-40课时的时间对最常见的几类矿物进行演示及讲解。受限于有限的学时及教学资源等因素, 学生无法较全面的掌握各类矿物光性特征。为此, 以学生矿物光性特征学习为切入点, 开发数字化学习软件, 对本院地学类数字化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2 数据采集

本项目组欲设计一款名为“矿物宝盒”的教学软件, 其中包含地质学中较为常见且典型的矿物的镜下鉴定特征, 包括在单偏光镜下每种矿物的晶形、颜色、解理、突起, 正交偏光镜下矿物的干涉色、消光类型、延性、环带、双晶等。将每种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的特征录制成视频, 并配以详细的语音解说及文字资料。

本项目组在制作软件之前所需要的数据有:常见且典型的矿物或岩石薄片、各种矿物的镜下鉴定特征归纳、矿物检索表、镜下特征视频以及语音解说音频等。

2.1 矿物的挑选

本项目组历时6个月, 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实验室中的上千张岩石及矿物薄片中, 对比《矿物光性鉴定手册》, 挑选并圈定了约80种常见且典型的矿物。在挑选的过程中, 本项目组遵循如下标准:

(1) 在一张或几张同种矿物中尽量选择晶形完整、干涉色最高的单矿物, 以求不受外力作用干扰、增强可信度。

(2) 部分矿物的不同切面有不同特征, 如绿帘石和红帘石, 在平行b轴的柱状切面上为平行消光, 而其他切面为斜消光。类似的矿物, 应挑选不同的切面进行组合。

(3) 当一个单矿物无法同时具备该种矿物的所有特征时, 应采集多个单矿物, 分别选择其具备的典型特征进行组合拍摄。

(4) 同种矿物族下下分不同矿物亚类, 如石石榴石族又下分为铁铝榴榴石、镁铝榴石、钙铝榴榴石等, 故应明确其之间间的不同点加以区分。

2.2各种矿物的镜下鉴定特征描述的采集

本项目组参考《矿物物光性鉴定手册》及《透明明矿物薄片鉴定手册》中中前人的观察、总结, 结结合对镜下矿物的观察察, 归纳出所鉴定矿物的的镜下光性特征, 包括每每种矿物的晶形、颜色、解解理、突起, 正交偏光镜镜下矿物的干涉色、消光光类型、延性、环带、双双晶, 以及该矿物的产状状和可能发生的次生变化化。

2.3矿物检索表的制作

用户在鉴定未知矿物时, 可以将其在镜下下的种种特征输入到检索栏, 使用本软件查询矿矿物名称。故检索表的制作需完整且简练。

将各种矿物按照其在镜下的光性特征分类类并制作检索表, 包括轴性、晶系、晶形、解理理、颜色、突起、最高干涉色、消光类型、延性性、光性等。为用户检索方便, 将每个类别作出出归纳处理。如轴性菜单, 有均质体、一轴晶、二二轴晶选项;颜色菜单, 有无色、灰色、褐色、红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玫瑰色、多色色选项。当用户不确定所观察的某个特征时, 还还可以选择“不确定”选项。

2.4 各种矿物的镜下特征视频的采集

本项目组采用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研室中配有摄像头的偏光显微镜对矿物进行视频录制。在拍摄过程中, 遵循先单偏光镜、后正交偏光镜的顺序, 依次录制矿物的种种光性特征。在正交偏光镜下, 还增加了测定延性的部分, 通过插入云母或石膏试板之后, 矿物的干涉色升高或降低, 使用户直观的了解该矿物的延性特征。

2.5 各种矿物的镜下特征音频的采集

本项目组使用专业的录音设备, 按照本校《矿物光性鉴定手册》中矿物的详细特征, 辅以《透明矿物薄片鉴定手册》, 对每种矿物进行同步解说录音, 采集音频数据。最终将视频及音频合成, 做成配有详细同步语音解说的矿物教学视频。

3 软件开发

在Qt Creator平台上, 开发“矿物宝盒”学习软件。Qt采用“一次编写, 随处编译”的模式为开发跨平台的GUI (图形用户界面) 提供了完整的C++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内聚丰富、开源的C++类库, 跨平台的特性, 较于MFC而言, 极大提高了图形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减少了实际开发成本。而“信号和槽”机制, 不同于一般GUI开发中使用的回调函数, 也使得窗口控件间响应的建立更加灵活。Qt中的Qt Sql模块提供了对数据库的完美支持, 开发中, 使用SQLite[6]这款小巧的嵌入式数据库, 以“晶形、颜色、解理、突起”等10种矿物特性为字段属性, 建立mineral (矿物表) , 存储矿物光性信息。Qt提供了操作单表的QSql Table Model类, 通过定义的model模型, 可以简单地完成对数据库操作和数据显示, 避免使用复杂的SQL语句。构造函数中添加如下代码:

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独立处理。矿物查询如图1所示。

Qt中的Phonon多媒体框架可用于播放多种格式的媒体文件, 如常见的.mp3, .avi文件等。在Phonon框架中, 媒体对象 (media object) 提供了开始、暂停和停止播放媒体流的功能, 使得播放媒体更加简单。如视频播放代码:

视频播放如图2所示。

4 结束语

在Qt Creator平台上, 开发了“矿物宝盒”学习软件。本软件的查询功能, 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搜索矿物名称来获取矿物的光性特征视频及详情资料, 以进行学习;而检索功能, 使用户可以在鉴定矿物过程中, 通过观察到的矿物光性特征进行搜索, 以缩小矿物名称范围, 提高鉴定效率。

摘要:在地学类专业本科教学中, 有限的学时和相关配套教学资源的缺乏, 致使大多数学生无法准确、全面地掌握各类矿物的光学特征。为此, 通过大量的薄片观察和矿物分析, 在Qt开发平台上, 设计了一款能展示典型矿物的镜下特征、配有语音解说视频及查询功能的学习软件, 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课余自主性学习。

关键词:矿物光性,矿物分析,Qt

参考文献

[1]王颖, 张金磊, 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 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04) :67-75.

[2]倪志耀.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1.

[3]矿物光性鉴定手册[M].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06.

[4]透明矿物薄片鉴定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

篇4: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第二节“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第七章第一、二节合并提了一点标准,具体是:“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从目前盐城市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状况看,不同层次、不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状况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学生只懂得一些简单的操作甚至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课都开不全,相反有的学校却很重视,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以及对信息资源管理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因每位学生价值取向、思维不同,水平仍参差不齐。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当前常见的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按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常用工具,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比较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势,逐步提高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各种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合理选择各种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管理个人信息。

五、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先由实例创设情境引入,采用任务驱动法,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体验并讨论总结各种个人数字化资源管理法的特点。

六、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探究法及四步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环节

1.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管理从 手工管理

方式向以计算机为主导的数字化管理方式转变。

2.下列英文缩写中,意思为“个人数字助理”的是(B)

A.FTP B.PDA C.MP3 D.PC

3.英文缩写Blog的中文含义是(A)

A.博客、网络日志 B.个人数字助理

C.视频高密光盘 D.运动图像专家

(二)新课导入

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

师:陈×同学喜欢收集邮票,邮票本有很多邮票,但他不懂得管理这些邮票,请同学们运用已有的生活常识帮他画一个邮票管理的结构图。

学生小组合作画出结构图,同时让部分同学进行展示。

(三)探究环节

1.任务一 师:这是用PDA管理个人事务的一个简单例子,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具备这些功能,请同学们写下来。

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结果,并在纸上写下来,到大屏上展示。

2.任务二 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师:(1)在计算机中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文件

学生讨论2分钟,并找两位同学回答,揭示答案:

●需明白文件放在何处,明确其具体路径;

●在计算机中利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打开资源管理器的

方法)。

(2)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弄清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师:文件和文件夹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我们可以比喻成我们文件放在包里一样,文件夹是用来放文件的,那么我们打开包拿文件的过程就好比我们双击文件夹后打开某个文件的过程。

文件夹:用来存放文件

文件:图形、图象、文字、声音、影片、数据、课件、程序

(3)学生演示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资源的事例

师:请同学们利用资源管理器打开E盘音乐,看一看音乐文件夹下的文件管理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做出调整。

学生经过小组合作探究,请出两组同学,首先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进行操作演示。

3.任务三 请同学们根据P143页图7-5收藏夹的整理过程,打开一个你喜爱的网站并建立爱好文件夹最后将网页快捷方式添加到收藏夹中。

4.任务四 下面是王×同学的财务日记,请同学们帮他用电子表格文件进行整理,并对他的财务进行统计运算,最后用饼图表示他的各项收支情况,并分析这个同学的收支是否合理。

教师在走动的同时进行适时点拨,并对关键部位进行提示。学生积极利用电子表格分析王×同学的各项收支情况,并分析收支是否合理。

(四)课堂小结

师:经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学到了什么了?

生:踊跃回答。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课堂选事例是学生不感兴趣的话题,也是过时的话题,学生根本不能积极投入课堂,无法按照执教者的思路往下进行。在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个人资源时讲解内容过多,没有进行必要的互动交流,并没有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最后总结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真正请学生自己总结上课内容,而是教者只是在不停提示学生,没有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篇5:数字化教学室内设计论文

一、以往室内设计教学的弊端及数字化的具体应用

1.以往室内设计教学的弊端

教育改革要求提倡素质教育,以往的室内设计教学还有一些弊端需要消除。以往的室内设计教学知识的显示方式比较单一化,通常是将知识进行平面展示,这样讲解抽象三维空间知识就有着很大的弊端,不能准确地讲解角度、场景等知识。因此,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也有诸多难点,对学生的空间设计心理的培养会有诸多不利。此外,以往室内设计教学的灵活性有待加强。在以往的室内设计教学中,学生不能直接与设计中的场景进行交互,在具体理解时较有难度,学生自身的个性化体现程度也不够,所以学生很难在创作思维方面获得突破性。以往的室内设计教学的交互性也不是很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学生的材料技术筛选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以往的室内设计教学没有和时代发展同步,并和市场严重脱节,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造成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不能进行创新改造,由于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学生对设计能力和长期的发展问题没有充分重视。

2.数字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应用数字化,要加强艺术基础训练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专业修养。设计能力是专业修养的核心体现,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要合理地设置基础课程,如装饰材料施工工艺、建筑结构绘图等课程。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对色彩以及设计形式和设计材料等方面的把握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更好地进行设计创作。数字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方便学生理解,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数字化技术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学生从大量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效地将教学重点放在思维训练上。在室内设计数字化教学中灵活应用相关软件,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其中的3dsMax和AutoCAD软件是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后者是制图专用软件,能够灵活多变并规范化地完成制图的`程序,节省了很多手工绘图的时间。在设计施工图完成后把二维设计方案和理念立体化地呈现出来,然后通过3dsMax软件能够将室内和环境等进行美化。3dsMax软件有多种制作三维立体模型的方法,在建模辅助工具的作用下能够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要求,制作出精确的模型,然后在编辑的过程中细致地修改尺寸。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人类的常规视角,数字化平台能够揭示设计的规律以及逻辑,使人们能够直观地接近理论和思想。数字化技术使得室内设计方法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这也体现在数字化设计表达手段上。3dsMax软件强大的三维建模功能和对室内空间材质以及肌理、灯光等空间氛围效果的模拟更加真实,能够更为直观地体现设计元素间的属性关系。如,对于灯光的照亮度和光效控制范围,在模型空间中能够进行无数次的尝试与比较,直到呈现出最佳效果。AutoCAD软件的制图功能比较强大,大量的方案图纸绘制能够轻松、准确地在结构图纸界面中进行,从而能够大大减少误差,也能够最大化地确定尺度的比例关系。另外,对于常用的构件也能够进行预先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可直接将平面图纸生成轴侧图或三维透视图。从透视的效果来看,美观性、适用性和准确性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呈现。这要比以往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平面教学方式有着诸多便利。通过AutoCAD软件能够直接生成三维效果,或者直接导入3dsMax软件中进行深层次的设计。虽然室内设计数字化教学有着诸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要重视解决问题,这对合理、科学利用数字化技术有着重要帮助。如,很多学生对电脑过度依赖,不愿意动手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所以手头作业的质量不是很高,设计缺乏思维分析过程。学生要想扎实掌握室内设计知识,还需要多实践,提高基本功。

二、结语

篇6:数字化资源超市的研究与设计论文

1移动互联网概述

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不仅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对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要求的体现。3G所带来的无限网络带宽的提升以及终端设备功能的增强,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目前,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通过对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相关资料的分析及研究,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指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PDA等,通过移动通信网接入的互联网或者各种服务。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业务体系包括三大类:固定互联网业务向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复制,如移动浏览、移动搜索、移动电子邮件、移动商务等;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如移动VoIP等;融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特点的业务创新,如移动Web2.0、移动位置类等[3]。

2数字化资源超市概述

数字化资源超市是一种集数字资源整合、保存、检索查询与基于会员制的个性化资源推送为一体的计算机软件系统[4],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源的重复建设以及优质资源共享难等问题。同时,可以将其理解为教育资源库或者资源管理平台,如美国GEM项目、澳大利亚EdNA、加拿大CANCORE、美国麻省理工开放课件网站以及国内的国家基础、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ChinaSchool2000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等[5],但也不完全相同。笔者认为数字化资源超市除了教育资源库的特点之外,主要还有以下三个特点:

2.1资源建设者多

在普通的教育资源库或者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中,资源的建设往往是教师或者是学校指定的公司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开发[6],而当前Web2.0的理念提倡人人都是资源的建设者,使得资源更具活力。同时,建设的资源面广且形式多样,只有广大学习者、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数字化资源超市更加注重多方参与资源建设,这里多方就是学习者、教师等,对于一些需要学习者参与建设的资源进行开放式的开发。同时,鼓励学习者将自己开发的资源上传到资源超市,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2.2资源更新速度快

目前,资源更新速度慢是教育资源库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网络课程,因为其建设周期长加上其建设模式主要以传统的团队为主[1]。数字化资源超市中资源建设更具开放性,资源建设者可以对资源的内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新。

2.3服务对象广

普通的资源库主要服务对象为在职教师或在校学生,而数字化资源超市因其资源建设者的多样性也就使得其服务对象多层次化。除了学校教师和学生,还有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出现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资源服务支持。

3移动互联网下资源超市的研究与设计

3.1设计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资源超市作为互联网下数字化资源超市的辅助资源学习的平台,它更加注重随时随地地进行资源的检索、创建与分享,其资源的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现有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改进,使其适合在当前移动终端下呈现;二是多方参与资源开发。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资源,都需要进行学习者参与的资源审核。例如:以开发地震科普知识为例,当学习者在参观地震展览馆时,觉得某些知识比较重要,如地震中逃跑措施,便可设计并开发片段式的学习资源并将其上传至资源超市平台,进入透明化资源审核过程,即学习者、教师和学科专家就这一资源进行审核,主要讨论资源内容是否准确、呈现形式是否适合移动学习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科专家考虑更多的是学习资源内容的准确性,而教师和学习者则更多考虑资源的结构与呈现形式的设计等。

3.2功能模块

资源超市的对象主要包括学习者、教师或者学科专家、系统管理者,所以系统的功能就是围绕这三类使用对象的需求进行设计:

●注册与登录:不管是学习者还是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者都需要进行身份的验证,以便在系统中存档,比如对部分非免费的学习资源进行收费,此时需要学习者的真实身份。资源的上传者会得到一定的奖励,这也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机制。

●学习资源浏览与下载:学习者可以对资源平台中的资源进行浏览学习或者下载,对于非免费学习资源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虚拟金币)。

●学习资源上传:学习者或者教师可以开发相应的学习资源进行上传。这里上传的学习资源可以是文本、文本与图片或者其他形式的资源,但必须能够适用于移动学习。

●个人学习资源管理:学习者可以对自己上传的资源进行查看、修改、删除等操作。

●交流讨论:学习者、教师及学科专家可以进行相互交流,例如学习资源需求、资源开发经验等。

●学习资源的评价与修改:允许对学习资源进行评价和修改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对于由学习者或者教师首次上传的学习资源在内容准确性、呈现形式等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时需要从具体问题入手进行修改和补充说明,这需要学习者、教师和学科专家进行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就是对学习资源进行评论。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系统管理者对系统本身的管理,如系统的升级与维护等;系统管理者对学习者、教师或者专家本身的管理,如对学习者个人信息的管理;系统管理者对移动学习资源的管理,对于经过学习者、教师和学科专家共同完成的资源上传到系统学习资源库中,以便学习者进行检索、浏览和下载。

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模块图(如图1所示)。

当然,教师也可能是系统中的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图1中个人学习空间,主要是用于系统中的用户查看自己开发或者参与共建的移动学习资源,对于上传的资源,用户自己可以进行删除,但是经过审核后的资源,用户本身没有删除的权限。

图2中的移动学习资源主要是由学习者或者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开发,然后进行上传,进入到学习者、教师和学科专家共同审核中。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首次上传的移动学习资源是学习者或者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或由系统提供的专题,进行首次开发,参与首次开发的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学习者或者教师,也可以是一个小组进行共同开发。图2外围的循环表示学习者、教师和学科专家可以就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呈现形式、内容准确性等方面进行交流,旨在开发具有准确性和实用性的移动学习资源。

4关键问题探讨

4.1资源开发基本原则

受移动终端设备计算能力、分辨率大小及网络带宽等因素的影响,移动资源超市中资源就有了一定的特殊性。目前,这类资源的主要形式包括短信/彩信、电子书、网页、微课程、网络课程、学习机教程、智能交互课程、教育游戏八种形式[7],这些资源的开发都需要遵守一定的开发原则,如模块化原则、简单性原则和交互性原则等。这些原则都是开发人员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之前的必备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所开发的资源能够适用于移动终端设备。

4.2用户激励机制

学习者的积极性影响着优秀学习资源的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者的积极性会有所下降。为了确保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效的鼓励措施来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该平台中主要以提供学习者与教师、学科专家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以及积分或者称为虚拟金币作为激励方式。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去不断发现新的不同的激励措施。

该文基于学习者开发并参与资源审核的思想,设计了移动互联网资源超市。它是以移动学习的特点、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以及移动学习开发原则作为参考,进行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审核。这样,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学科专家进行知识与经验的交流。同时,为了鼓励用户参与到资源建设中,也设计了用户参激励机制,以实现优秀资源共建与共享。

上一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案及反思下一篇:《拯救地球你我任重道远》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