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其中数字化技术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充分的发挥了其教学优势,提升了艺术设计教学质量。本文就对数字化技术教学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论文 篇1: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艺术设计教学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的教学方式也不断发展,随着计算机中图片处理软件如:3Dmax、AutoCAD、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等的不断开发和完善,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手段。基于这个环境,文章对数字化技术的艺术设计教学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教学

一、前言

文章对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对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加强数字化技术的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二、 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观念、新方式、新技术不断产生,书写方式与印刷文明正朝着计算机文明的过渡。在设计艺术领域,设计师与大众已经形成了与笔的艺术表现形式相适应的认知能力。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新兴的计算机文化的感召下,作为设计艺术教育,应该面向新的艺术媒体,培养学生的新的认知能力,使其设计理念、认知方式和审美情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使用数码绘图软件进行效果图的表现,虽然能达到手工绘图所不及的效果,但也比徒手绘图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工作量。所以,我们在教学和设计的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正确地选择、合理地运用。

三、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在数字化教学手段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的同时,对于艺术设计教育围绕数字化教学方式会不会降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问题产生了一些争议。笔者认为,数字化教学确实带来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并不能单一的判定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的降低是在于社会分配不合理、传统价值取向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下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体现,属于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发展肩带教育技术和实际动手能力双方向的培养;另一方面,动手能力分为有价值和无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总会淘汰一些旧的技能,然而在传统的观念中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比如现代冶金工人只需要了解操纵数据控制的操作方法和冶金的具体配比温度控制条件等,而无需学会手工打铁一样。在新旧替换中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同时也为理工学生也提供了发挥艺术创新的平台,这样就使艺术学科和工学在同时显现其优点的同时又能显示器边缘学科的优点。我校近年已经不再以美术基础为基础限制工科生从事设计工作,开展了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使得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这对工科生来说取消了在美术基础上对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四、我国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现状

(一)注重软件工具训练,忽视创意思维培养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只是一种工具,要设计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好的想法,好的创意。在教学上,有的教师过多的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出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与创意思维教学脱节的现象,致使学生的设计缺少创意性,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对软件的使用很熟练,但是设计出来的作品却生硬、呆板、毫无生机,更谈不上设计。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尤为普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对艺术的理解,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就是设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同步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使学生学好电脑软件的同时又有专业的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完美的作品。

(二)注重计算机图形设计,忽视基础手绘训练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大型的设计方案可以数人同时进行,易于修改,表现手段丰富,能够真实的表现画面环境,视觉冲击力强。因此,现在社会上许多人认为会设计软件就是会设计,导致的结果是许多设计方案成了电脑技巧的展示品。其实计算机图形设计只是一种设计手段,缺点在于不能细致的表达设计者的意图,无法及时抓住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闪现的灵感,并不能完全 代替手绘制图。

(三)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尤为重要。但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往往被人忽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学习,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三维设计等,都是为了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而优秀的设计师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在掌握理论和软件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践课程。

(四)课程介入时间晚

计算机效果图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课程,从目前的本科教育体系来说,本课程主要是针对高年级学生而开设。这样的安排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也要考虑其所带来的问题,即不利于学生表达设计思想。

四、加强数字化技术的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加快多软件融合教学,以适应行业变化要求

由于环艺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上注重多种空间类型的设计,然而由于每一类空间特点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在使用的软件和表现技法上也多种多样。例如在景观设计中,GOOGLE公司所推出的软件SKETCHUP采用拖拽建模的方式,相比3DMAX具有更加便捷的制作效率和更直观的建模方式,因而受到很多专业制作公司的欢迎,以其为基础将三维地形软件(GIS)、即时渲染软件结合起来就可以快速制作高质量高精确度的表现图。这种多软件结合的制图方式时代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应当教给学生的。但是在实际课程设置当中往往缺少对此类新软件的教学引导,而简单的将计算机效果图表现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界定为3DMAX和VRAY的结合。因此我们需要拓宽视野,把课堂教学重点不仅仅放在单一软件上,而是要针对专业课程的安排,多角度,多层次引入各类软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对软件操作的能力和制作水平。

(二)引入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应用能力

计算机效果图表现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对每一个参数和命令的更改都会反映在最终的表现效果上,参数搭配是否合理是决定最终效果好坏的关键,而是否能够根据不同场景灵活巧妙的调整参数则是体现制图者水平的重要标准。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现实情况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对操作方法进行逐一讲解,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完成学习,很少涉及自主训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当然可以制作出效果出众的表现图,而且在基础教学阶段这种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但是进入到高级技巧的教学部分,这种方式就显得过于死板,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主动性不高,单单跟随老师的指导其实是在不断地重复和临摹,不了解参数内在的含义和调节的思路,一旦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就会变得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必须要引入启发式教学方式,并辅以实际项目为实例,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提问、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独立完成作品的制作,这样不仅仅会使他们得到成就感,更能大大提高他们独立进行方案创作的能力。

五、结束语

随着数字化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和深化,将更一步推进艺术设计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数字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予以重视,才能更进一步促进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论坛;2009(07):112-115 .

[2]唐勇;数字化技术对我国艺术设计的推动[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王雪梅;关于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进一步深化的探讨[J];现代教学改革;2010.

作者:张蓓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论文 篇2:

基于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数字化技术教学实践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其中数字化技术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充分的发挥了其教学优势,提升了艺术设计教学质量。本文就对数字化技术教学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数字化技术;应用

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推广,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全球化等特点,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领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数字化技术逐渐的应用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通过我国教学改革的进行,许多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这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教学是这些新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对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数字化技术教学概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设备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人们正式的进入数字化时代。教育行业在数字化环境下也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发展,高校的硬件、软件设施都以具有一定的规模。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多,对高校教育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学好专业知识,还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艺术设计与丰富的数字化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更加的直观的感受到艺术设计的本质,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整合相关的知识点,设计出更多更富有艺术的作品。这样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充分的发挥出大学生自身的潜力。

在艺术设计领域,随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应该面向媒体,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在设计理念、艺术审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软件被应用,虽然其能够达到手工无法达到的效果,但在时间、工作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手工与先进技术的有效结合,才是艺术设计的方向。

二、数字化技术教学在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加快软件的融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设备与软件应用到大学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但由于大学艺术设计的特殊性,需要表现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空间,这就要求教学使用的软件能具备多样性。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些软件功能以及使用方式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并熟练的应用。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有一种或几种艺术设计软件,不能满足艺术设计的各项要求,缺乏多样性,这就需要大学艺术教学不能将重点放于一款软件上,要根据专业的具体安排,多层系、多角度的引入各类应用软件,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先关软件的能力。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计算机效果图是艺术设计中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效果图的每一个参数以及命令都是效果图的集中表现,衡量效果图制图者的水平,一般以参数的搭配以及调整参数的灵活性作为标准。这就需要的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内容,加强对学生自主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对软件的操作进行逐一讲解,学生根据老师的步骤完成相关的操作,缺乏自主操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行艺术设计也受到老师思想的束缚,只是不断的模仿。所以必须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艺术设计项目中,提倡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三)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艺术设计创新教育

在数字化技术的大环境下,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开拓创新。首先要从大学艺术设计课堂做起,坚持学生为课堂主体的中心思想,教师复杂指导与引导,注重教学内容、方式上的变化,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辩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其次需要从校园文化做起,积极的开展校园文艺表演、美术展览、学术讲座等活动,为学生艺术创造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项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充分的认识社会,丰富自身的艺术才干,避免艺术设计推理了实际,产生违和感。

三、总结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我们的文化形象得到了改变,艺术设计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设备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技术工具,并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创造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实现了艺术信息的交流及共享。在数字化时代,艺术教育只有加强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艺术设计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充分的掌握现代艺术的潮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关洁.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的助推器[J].河南社会科学.2010,15(5):256-257

[2]任彩.数字化技术与交互艺术对教育的启示[J].软件导刊.2013,12(2):147-148

[3]王连森.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数字化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5(3):311-312

作者:张昺琰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论文 篇3:

数字化技术下的重庆彭氏民居保护与再利用

摘 要:在世纪变迁的时代进程中,传统民居承载着历史使命,传承所处时代的文化与建筑特征。信息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数字化技术的变革,如虚拟与现实技术、虚拟交互技术、手机终端APP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三维技术等,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中可以引入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人机互动展示与传播。文章中探讨了如何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保护重庆彭氏民居,以及传承与再利用独有的巴渝建筑文化。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民居保护;再利用;彭氏民居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重庆工程学院科研项目“数字化技术背景下山地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研究——以重庆工程学院彭氏民居为例”(2018xsky08)阶段研究成果。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变革,为越来越多的行业、产品带来了新的际遇,在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上,也在进行着不同的尝试,现今采用最多的数字技术就是虚拟与现实技术、交互技术、数字博物馆等,甚至是采用游戏的方式让人们了解熟悉某一建筑。如“超越时空的紫禁城”综合运用了游戏、互联网、AR等多种展示与传播机制,展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重庆彭氏民居将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采用固定存储的方式,建构出传统民居,并进行AR交互、虚拟与现实、 三维场景等展示传播机制,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树立起保护意识。

一、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民居中的解读

数字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也是实现信息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它能够将多变且复杂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其中的基本过程。在传统民居中就是采用三维技术,利用3ds Max等软件技术进行模型的创建,建立动画路径,输出静帧与360度的全景漫游图像,对传统民居进行真实再现,实现数字化的虚拟场景。

二、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方式

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数字化技术对山地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再利用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实际运用中采用固态存储技术,可以将建筑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用数字化信号进行持久化的存储,在储存的过程中,将以格式的不同对资料进行分类,提高后期信息的检索与传送效率。彭氏民居自2017年开始进行修复,在修复之前,利用无人机的全方位拍摄与测绘技术进行二维展示,再利用三维技术虚拟复原,把已经遭到破坏的建筑重新展现出来,最后形成修复前后建筑文化的对比。可依托固态存储技术建立彭氏民居数据库,通过平台的分享,为建筑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建筑遗产的修缮、开发再利用等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有利于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一)文字资料的存储

在重庆彭氏民居文化的研究中,收集整理了大量具有价值的文字资料,对于文字资料的储存多采用固态储存。依托固态存储技术建立数据库,对彭氏民居文字资料进行分类别储存,如该民居的门窗、建筑构架、建筑装饰、建筑测绘的数据等资料,这样有利于建立多样索引,关联查询速度快,便于相关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查询。在彭氏民居大量的文字资料的存储上,固态存储技术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具有可使用性与时效性。

(二)二维图片资料存储

古建筑中测绘成果一般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布局详图等,对于位于山地的传统民居而言,要将大量的二维图片资料进行保存,采用固态存储技术,图片的存储格式一般为JPG(JPEG),图片可以编辑、缩放,既高清晰又不占多少容量,该图片格式支持所有的设备。同时绝大部分的计算机上也能打开JPG格式的图片,使用者也可以随意设定压缩程度来保留画质,最佳的JPG画质完全可以和RAW格式的相片非常接近,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图片格式。

(三)三维虚拟建筑模型存储

关于三维建筑模型的建立采用3ds Max软件最为广泛。对于三维建筑模型的保存运用传统的机械储存方式,则文件归档较慢,在模型使用时加载速度较慢,且会出现卡顿现象,而采用固态存储的方式,一方面素材加载上会节省一部分时间,另一方面在实用性和安全性上远远高于传统的存储方式。

三、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民居中的建构

在一些古建筑中,借助三维激光扫描仪来完成三维建模,仅适用于小型建筑,对于大型建筑并不适合,所产生的成本较高,缺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撑。在彭氏民居的三维建模中,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勘察,结合项目的特点,采用3ds Max软件进行制作。前期对彭氏民居进行过详细的实地调查,采集了大量的真实有效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整理后转为数字化信息,最后再进行三维模型与3D场景的制作。

(一)三维模型制作

前期主要是采用彭氏民居原有的资料,并利用无人机测绘技术完成彭氏民居的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建筑特征,对每个级别进行不同精度模型的搭建。模型制作上需在3ds Max中统一好单位,通常古建筑的建模是以米(m)为单位,将之前整理好的该民居CAD文件(平面图、立面图)依次导入到3ds Max之中,进行成组与归零编辑,为防止建模过程中画面混乱,隐藏一些暂时不需要的图块,冻结需要的图块。古建筑的三维建模本身就很复杂,为了达到模型的精确度,一般会采用捕捉工具来实现其效果。为满足其模型的真实性,需要选择与现实建筑匹配的材质进行贴图。在三维建模的过程中要与现实中的照片进行对比,以达到与实际效果相近。

后期彭氏民居三维模型的制作对3D场景制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建模过程中要比对彭氏民居的建筑特征。除此之外,要明确制作思路,比如在制作门窗、木雕等装饰细节处时思考需要的软件插件。插件不仅可以快速优化模型,还会对后期渲染时提供快速的最佳效果,这样才能实现该民居三维模型的精确度。

(二)3D场景制作

彭氏民居3D场景的制作要分多個步骤进行,包括脚本的创作、三维模型的导入、分镜设计、动作调整与后期灯光材质的设置,最终剪辑合成作品才算完成。在创作彭氏民居建筑的3D场景设计策划方案时,策划的内容分两个部分:一是对前期有关彭氏民居的资料图片等素材的整理,二是脚本创作。有趣的脚本创作是一部作品的开始,彭氏民居的脚本设计思路是从一位导游的角度来讲述一个关于历史文化、民居建筑、当地传统习俗的故事,使作品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有趣。在场景的灯光设置上需注意室内与室外光源的区分。彭氏民居因室内材质多为木质结构,以白天正午时分的日光为主,主光源采用聚光灯来模拟太阳光,其光线与木质结构的建筑相协调。民居室外及天井处主光源受自然与时间的影响较大,在灯光的调节上多考虑周围环境因素。

(三)动画渲染剪辑

动画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绘制动画路径,然后用摄像机进行对象捕捉,其过程主要是进行摄像头的漫游动作设置,比如摄像头摆动到A类建筑时要对其设置关键帧,技术难点是时间和帧速之间的关系,分镜头和摄像机的拍摄并不能共存。为了追求更好的动作效果,增强丰富的表现力,关键帧使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动画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再次修改分镜头方案,让它满足摄像机全方位的展示。

后期剪辑过程中,采用的是Adobe Premiere剪辑软件,音频设计多是使用Adobe Audition 来合成,合成的目的在于使给观众展现的场景漫游动画效果更加完美,之后再将选择制作好的音乐导入其中,修改设置音效的左右声道以及淡入淡出效果,最后再加上故事内容、对话、字幕等,可以加深数字化场景漫游的沉浸式吸引。

四、传统民居在数字化技术下的再利用

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传统民居提供了多样化的展示与传播机制,通过互联网、无线网、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运用数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APP、游戏AR交互等对传统民居进行展示及传播。如前面提到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综合运用了游戏、互联网、AR等多种展示与传播机制,旨在向全世界的游客提供探索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途径。彭氏民居的再利用主要是采用三维场景展示、AR交互展示、虚拟与现实展示技术。

(一)三维场景展示

彭氏民居从鸟瞰、正面、侧面等不同的视角对建筑场景进行三维模型的展示,构建了从整个民居建筑的模型到局部建筑装饰,通过手机APP或者是网络平台进入展示区域就可以360度全方位地浏览三维模型,点击任意一处都附有文字介绍,让浏览者更加详细地了解民居的构造与建筑文化。

(二)虚拟与现实展示

彭氏民居作为回廊式庭院建筑结构,中厅为院落公共区域,建筑装饰豪华,我们通过电子平台进入中厅时,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建筑艺术,这种虚拟与现实的完美展示,给人不同的感受。

(三)AR交互展示

彭氏民居拥有巴渝山地的建筑特色,结构上延续了徽派建筑的风格,通过AR头盔进行交互,就可以让观者把彭氏民居全部观赏完,具有置身其中、沉浸式的体验。同时对墙壁也进行了数字设计,将其围墙结构及来源与材料进行科普讲解,使用者也可以点击墙壁上的固定点跳出新画面,画面是现实照片与动画照片的对比。

彭氏民居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置入,对于民居建筑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运用三维技术,真实地再现彭氏民居的建筑形态,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手机APP、AR交互等多渠道、多途径的数字化语言的展示与传播,让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有了新的际遇。但在进一步细化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上做的还不够,后期还需对传统民居的再利用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静静.浅谈高校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建设[J].甘肃科技,2016,(24).

[2]蔡麗.李晶源.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旅游的数字化开发策略分析——以云南撒尼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J].名作欣赏,2017,(18).

作者简介:

符繁荣,重庆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

袁玲丽,重庆工程学院讲师,风景园林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与实践。

作者:符繁荣 袁玲丽

上一篇:大佛龙井茶质量安全论文下一篇:企业微博中品牌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