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数字化教学设计

2023-03-09

第一篇:图像的数字化教学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综合设计

学习委员以班级为单位刻录成光盘,每个人建立一个目录,目录名为(学号+姓名)如:0804631001赵书红

个人目录中要上交的文件:程序源文件+设计报告 只交电子版,不需打印。 以上工作务必于14周前完成。

1,设计目的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熟悉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可以进行数字图像的应用处理的开发设计.

2,设计选题

2.1 【选题一】简单图像处理系统

整个系统要完成的基本功能大致如下: 1能对图像文件(bmp, jpg, tiff, gif等)进行打开,保存,另存,退出等功能操作; 2数字图像的统计信息功能:包括直方图的统计及绘制等; 3数字图像的增强处理功能: (1)空域中的运算,各种空间域平滑算法(如局部平滑滤波法,中值滤波等),锐化算法(如梯度锐化法,高通滤波等) 4,图像分割: (1)点,线(hough变换检测直线),及边缘检测(梯度算子,拉普拉斯算子等); (2)区域分割包括阈值分割,区域生长,分裂合并等; 5,数字图像的变换:普通傅立叶变换(ft)与逆变换(ift),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与逆变换(ifft),离散余弦变换(DCT),小波变换等. 6,二值图像处理:膨胀,腐蚀,开运算与比运算. 在实现整个系统的时候,必须有1,2,3中的这些基本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增加其他的内容.

2.2【课程设计选题二】汽车车牌中的数字识别 整个系统要完成的基本功能大致如下: 1,能对图像文件(bmp, jpg, tiff, gif等)进行打开,保存,另存,打印,退出等功能操作; 2,图像预处理功能: (1)直方图的统计及绘制,根据此找到图像的阈值点; (2)可将图像的各种几何矫正变换; (3)彩色图像的灰度化变换等,一般灰度图像的二值化处理等; (4)数字图像的增强处理功能:空域中的点运算,直方图的均衡化,各种空间域平滑算法(如局部平滑滤波法,中值滤波等),锐化算法(如梯度锐化法,高通滤波等);色彩增强:伪彩色增强,真彩色增强等; 3, 车牌的定位 4,字符识别 (1)模板匹配; (2)神经网络; 此系统主要是对含有汽车车牌的图像进行处理,并对车牌中的数字字符进行识别.

3, 课程设计方案制定

1,程序运行环境是Windows平台. 2,开发工具选用VC++等都可以. 3,以组件化的思想构建整个软件系统.具体的功能模块根据选定的不同题目做合理的划分.

4,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选题与搜集资料:选择课题,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分析与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功能分析,并对系统功能与模块划分等设计. 程序设计:运用掌握的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功能. 调试与测试:自行调试程序,同学之间交叉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情况. 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成员开发的程序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5,要求

5.1总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对编程软件的使用有基本的认识. 2,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5.2实施要求

1,理解各种图像处理方法确切意义. 2,独立进行方案的制定,系统结构设计要合理. 3,在写课设报告时,必须要将主要函数的功能和参数做详细的说明. 4,通过多幅不同形式的图像来检测该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5.3 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一份(字数不限),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5.3.1 报告的格式内容如下: 1.目的与要求

这部分主要说明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2.设计的内容

介绍系统中所设计的主要功能和原理方法; 3.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的具体情况,描述系统的具体构架,包括:功能模块的划分,系统运行的环境,选用的工具及主要实现功能的原理. 4.各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实现程序

主要的功能实现和函数要进行详细的说明,包括其用法,使用范围,及参数等. 5.测试和调试

按课程设计要求,选用多幅图像对程序进行测试,并提供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的效果图.并在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做说明. 6.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主要说明设计中学到的东西和取得的经验总结,心得体会. 7.参考文献

写出具体的主要参考文献,标明其作者,出处,年代,若是期刊文章,还需要给出期刊名.网络的文章要给出网址. 5.3.2 报告要求

1,必须按照以上格式书写报告. 2,必须对课程设计总体方案进行说明. 3,说明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对用到的主要函数及参数要做具体的说明,. 4,不要在报告中粘贴程序代码

6,课程设计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对学生单独进行验收和答辩,学生必须演示程序,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验收答辩的情况和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综合给出成绩. 课程设计成绩考核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制,评分标准如: 优秀:格式完整;课设总体方案正确,详细,系统中完成了所要求的所有功能;有实现功能的必要流程图.设计说明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理论分析正确,书写工整.回答问题快速准确.对善于独立思考设计中有所创新的学生优先考虑. 良好:格式完整;设计方案合理,制作规范,系统基本满足要求;有实现功能的必要流程图.设计说明书层次比较清楚;回答问题准确;书写工整. 中:格式正确,设计方案基本正确,完成功能基本符合要求,设计说明书仅存在少量的问题(如:方案分析有少量错误,条理不十分清晰,流程图,书写不大规范等).能够正确回答问题. 及格:设计方案基本正确,实现了主要的功能,有小部分功能尚未实现,设计说明书存在一些问题.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不及格:极不认真,或者根本不交课程设计程序和报告的.

另外,对于请人代做,完全照抄他人课题.请人代写抄袭他人说明书,严重违反纪律者以不及格论处.

第二篇: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1 课程的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课

(英文名称)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教材选用: 冈萨雷斯(阮秋琦译). 数字图像处理(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总 学 时: 56学时 实验学时: 12学时 学

分: 3.5学分

理论学时: 44学时 课程设计: 1周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前导课程: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 后续课程:

2 教学定位

2.1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算法设计与程序实现能力。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数字图象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处理方法与应用。特别是要把学到的数字图象处理的各种方法灵活应用到实际中。另一方面,学习本课程也将使学生对图像处理的程序设计得到训练。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有理论性、设计性与实践性的特点。介绍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它是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的核心课程。为今后从事数字图像处理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同时为从事数字图像处理的专业人员提供了必要的技能训练。

2.3 教学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的目标:

1.知识方面:从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及其实现这两个层面的角度,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常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及其实现算法。了解图像处理系统涉及的硬件环境。

2.技能方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处理算法及其实现方法,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 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掌握程度采用Bloom分类法,即了解、理解和运用,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能记住学习过的内容。

理解:能领会课程内容的含义,掌握知识的内涵。 运用:能在新的具体情况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1数字图像处理的概述

绪论(学时:2学时)

图像、数字图像概念(了解,核心)

数字图像;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理解,核心) 发展、应用(了解,核心) 共2学时

3.2图像与视觉基础

图像处理基础与光度学(学时:6学时) 图像处理基础(掌握,核心)

视觉与亮度;颜色模型及转换;成象坐标变换;(了解,核心) 采样与量化;象素间联系;算术和逻辑运算;(理解,核心) 像素之间的联系、距离(理解,核心)

所用的数学工具(了解,核心) 共6学时

3.3图像变换

正交变换方法(学时:8学时) 图像变换(理解,核心) 离散付里叶变换及其性质;(运用,核心) 离散余弦变换;沃尔氏变换;霍特林变换;(理解,核心) 共8学时

3.4图像增强

图像增强方法(学时:8学时) 图像增强(运用,核心) 空域变换(直方灰度变换);空域滤波增强;(运用,核心) 图象频域增强(平滑、锐化);图象局域增强策略;(运用,核心)

2 彩色增强。(理解,核心) 共8学时

3.5图像的恢复与重建

图像复原(学时:6学时)

图像恢复与重建(理解,核心)

图象降质模型;有约束和无约束恢复;(理解,核心) 几何失真校正;图象重建原理。(了解,核心)

共6学时

3.6图像编码

图像编码方法(学时:6学时)

图像压缩(理解,核心)

数据冗余;简单编码方法(变长和Huffman);(运用,核心)

图象压缩国际标准(了解,核心)

共6学时

3.7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技术(学时:6学时) 图像分割(运用,核心)

边缘检测方法、图象阈值分割方法(运用,核心) 图象的区域增长、分裂和合并技术(理解,核心)

共6学时

3.10 其它学时

习题课(学时:2学时) 机动(学时:2学时) 实验(学时:12学时)

4 讲授提示及方法

4.1数字图像处理的概述

重点: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涉及的领域。 讲授提示与方法:强调数字图像的组成元素—象素的属性。

4.2图像与视觉基础

重点:人类视觉与亮度的关系。颜色模型及转换关系,成象坐标变换关系。图象采样与量化的概念,

4、

8、m连接,欧氏、区域、城区距离的定义。图象象素间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难点:象素间的连接、象素距离的度量。

讲授提示与方法:强调象素间的联系,以启发学生对图像目标区域、边界等概念的理解。

4.3图像变换

重点:二维离散付里叶变换及其重要性质、可分离变换、沃尔氏变换、霍特林变换、离散余弦变换。

难点:变换的目的,各种变换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讲授提示与方法:强调图像变换方法的重要性。

4.4图像增强

重点:空域变换方法(直方灰度变换),空域滤波增强原理,图象频域增强原理(平滑、锐化)。图象局域增强策略和彩色增强。

难点:直方图处理,图像的同态滤波。

讲授提示与方法:强调各个图像增强方法的目的是用于改变图像的质量,不同的处理方法着可能针对不同的域(空域、频域)。在处理策略上可采用全局和局部处理方法。

4.5图像的恢复与重建

重点:图象降质模型,有约束和无约束恢复。图象几何失真校正,图象重建原理。 难点:有约束和无约束恢复,图象重建原理。

讲授提示与方法:强调有约束恢复和无约束恢复的不同点。

4 4.6图像编码

重点:图象编码的基本概念(数据冗余)和理论。简单编码方法(变长和Huffman).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难点:图像压缩的原理和算法。

讲授提示与方法:强调编码效率、压缩比对压缩算法的评价。

4.7图像分割

重点:常用边缘检测方法、图象阈值分割方法,图象的区域增长、分裂和合并技术。 难点:图像分割最优阈值的选取。

讲授提示与方法:强调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方向性, 最优阈值应使象素被误分的概率最小。

5 习题与实验设计

5.1 习题设计

由于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图像处理的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习题主要以方法的运用为主。通过学习各知识单元的典型方法,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使学生能够逐步灵活运用所学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算法设计的思维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达到融会贯通。

5.2 实验设计

针对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阐明实验涵盖的内容、实验类型、学时分配、以及每项实验要达到的目标。实验共12学时。 实验一

二维DFT、DCT 1 实验目的及意义

(1)掌握DFT、DCT变换原理,了解它们变化的特点;

(2)掌握DFT、DCT的编程实现;

2 实验步骤

(1) 编写相应的DFT、DCT图像变换程序;

(2) 启动CCS,运行程序,查看结果并分析; 实验类型:综合 (2学时)

5

实验二

灰度图像处理 (2学时) 1 实验目的及意义

(1)学习灰度图像反色处理技术;

(2)学时灰度图像二值化处理;

2 实验步骤

(1) 编写相应的图像处理程序;

(2) 运行程序,查看结果并分析;

实验类型:综合 (2学时)

实验三

图像的增强及图像的二维滤波 1 实验目的及意义

(1) 熟练掌握利用直方图实现图像增强的原理;

(2) 熟练掌握平均滤波和中值滤波对不同噪声的适应能力;

2 实验步骤

(1) 分别编写相应的图像处理程序。

(2) 比较利用直方图实现图像增强的结果。

(3) 比较平均滤波和中值滤波对不同噪声的处理结果以及模板大小对处理结果的影响。 实验类型:综合 (2学时)

实验四

图像平滑 1 实验目的及意义

(1) 培养学生理解图像平滑的原理 (2) 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 2 实验步骤

(1)编写相应的图像平滑处理程序 (2)启动CCS,编译运行 (3)观察结果并分析 实验类型:综合 (2学时)

实验五

图像锐化 1 实验目的及意义

(1) 培养学生理解图像平锐化的原理

(2) 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 2 实验步骤

(1)编写相应的图像锐化处理程序

6 (2)启动CCS,编译运行 (3)观察结果并分析 实验类型:综合 (2学时)

实验六

图像的边缘检测 1 实验目的及意义

(1)熟练掌握图像边缘检测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图像二值化的方法。 2 实验步骤

(1)编写图像边缘检测程序;

(2)比较不同阈值对图像二值化结果的影响。 实验类型:综合(2学时)

6 考核与成绩记载

6.1 考核的方式及成绩的评定

考核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 1. 平时成绩的构成:平时作业、上课出勤15%、实验成绩5% (1) 平时作业完成的获得基础分6分,然后按较好、良好、优秀分别加

2、

3、4分。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出勤情况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3) 上课三分之一旷课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2.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6.2 考题的设计

考试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掌握和综合应用。

1. 概念题型

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约占40%。 2. 应用题型

根据学过的算法按要求给出结果,回答问题,约占40%。 3. 综合题型

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约占20%。

第三篇:《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电类、计算机类

学时数: 40

学分数:2 执笔者:何家峰

编写日期:2005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电类、计算机类的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情况。学习完本课程并结合相应的实验,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①掌握常用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增强方法、频域处理方法、图像分割方法、图像特征描述方法和数学形态学方法等;②能较为熟练地用Matlab或VC++语言编写常用的数字图像处理算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一般概念。重点是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图像工程的三个层次及其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并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和发展动向。

本章知识点为:图像、数字图像、数字图像处理的定义;数字图像处理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图像工程与相关学科;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第二章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2学时)

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些基础知识。重点是采样和量化的概念、BMP图像文件格式、RGB颜色模型和HIS颜色模型,理解RGB颜色模型和HIS颜色模型的色度学基础和适用范围。

本章知识点为:图象数字化技术;数字图像类型;图象文件格式;色度学基础与颜色模型。 第三章 图像增强 (10学时) 学习多种图像增强方法。重点是掌握直方图均衡化方法、空域图象平滑与锐化方法。为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直方图拉伸和直方图均衡化的原理,应把相应的数学推导讲解透彻。

本章知识点为:直方图的拉伸和均衡化;灰度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变换;图像噪声分类与特点;模板操作、邻域平均、中值滤波和其他去噪技术;图像锐化:微分法、拉普拉斯变换和高通滤波;图像的伪彩色处理。

本章安排实验:图像增强实验。 第四章 图像分割 (8学时)

掌握图像分割方法、边缘检测方法、轮廓跟踪、图像匹配、投影法、差影法等的基本原理。轮廓跟踪是本章的难点内容,应结合具体的阈值化图像矩阵进行讲解。

本章知识点为:区域分割:阈值分割、区域生长、区域聚合;边缘检测:微分运算、LOG算子;轮廓

1 跟踪与提取;图像匹配:莫把面匹配、直方图匹配、形状匹配;投影法与差影法。

本章实验安排:图像分割实验。 第五章 图像的几何变换 (4学时) 掌握几何变换的数学基础,以及几种常见的几何变换方法,包括平移变换、比例变换、旋转变换、镜像变换、复合变换和透视变换。其中,几何变换的数学基础和比例变换可以作为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章知识点为:齐次坐标与二维图像几何变换矩阵;图像比例缩放变换;图像平移变换;图像镜像变换;图像旋转变换;图像复合变换;透视变换。

自学内容:透视变换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第六章 频域处理 (2学时)

掌握可分离变换原理,重点掌握傅立叶变换和余弦变换的原理和应用。

本章知识点:傅立叶变换;可分离变换;离散余弦变换;WHT变换。傅立叶变换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已经学过,这里只是由一维变换扩展为二维变换,可以不讲。

自学内容:小波变换及其他可分离变换作为学生自学了解内容。 第七章 数学形态学处理 (4学时) 掌握二值形态学和灰度形态学的几种基本操作,了解形态学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本章知识点:数学形态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二值形态学:腐蚀、膨胀、开闭运算、击中/击不中变换;灰度形态学:灰度腐蚀、灰度膨胀、灰度开闭运算;形态学的应用:形态学滤波、骨架抽取。

第八章 图像特征 (8学时) 掌握图像的几何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中轴变换与骨架提取、曲线与表面的拟合以及其他特征。其中,不变矩、几种纹理描述、四叉树应作为重点内容讲解。

本章知识点:图象的几何特征:位置与方向、周长、面积、长轴和短轴;形状特征:矩形度、圆形度、球状性、不变矩、偏心率、形状描述子;纹理分析:统计法、空间自相关纹理测度、联合概率矩阵法、纹理的句法结构分析法;中轴变换与骨架提取;曲线与表面的拟合;其他特征或描述:标记、欧拉数、四叉树。

本章实验安排:图象特征提取与识别。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电类、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结合课后自学、实验、习题等教学形式。

(一)课堂讲授

本课程在讲解上着重数学公式物理含义的阐述,对于难点内容,可以结合一个人为构造的图像矩阵来解释。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应用方面,主要结合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介绍一些图像处理方法的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

2 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后自学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安排部分内容,课后学生自学。

(三)习题课

安排2学时习题课(已包括在前述学时分配中),讲解综合性例题及布置作业中的共性错误。

(四)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以编程题目为主,平均每章1~3道题,以加深对所学基本图像处理方法和算法的理解,加强Matlab或VC编程能力。

(五)实验

结合本课程的内容开设3个的相应实验。教学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为主,以巩固课堂所学图像处理技术,培养科学实验研究能力。

(六)考试

本课程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考试,试题题型可采用填空、判断、简答、程序设计等。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及综合应用情况。

总评成绩:课外作业、平时考勤、实验占30%;期末考试占7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何东健主编,《数字图像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 [2]章毓晋编著,《图像处理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 [3]朱秀昌编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5 [4]M. Petrou, P. Bosdogianni,《数字图像处理疑难解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第四篇: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范文模版)

《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执笔人: 周山

编写日期:2010.7.9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07010116 2. 课程性质/类别: 选修

课 /专业

课 3. 学时/学分: 32+16学时 / 2学分 4.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发展的历史并不长。由于图像是视觉的基础,而视觉又是人类重要的感知手段,故数字图像成为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方面学者研究视觉感知的有效工具。

本课程着重研究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拓宽专业知识面。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4学时) 1.主要内容:

图像处理的概述,基本物理假设 硬件设备,处理软件,光度学及色度学原理 2.基本要求

1、了解数字图像处理概述;

2、了解图像输入输出设备;

3、掌握图像的亮度函数等;

4、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3.自学内容:

数学实验 4.课外实践:

(二)信号分析基础(8学时) 1.主要内容:

图像的数学信号表示,图像的取样和量化、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线性和非线性操作

2.基本要求

1、掌握信号的采样及量化

2、理解图像的点运算,代数运算及几何运算;

3、理解线性系统的性质及线性移不变系统的频率响应;

4、掌握图像的卷积运算 3.自学内容: 信号与系统

4.课外实践:

(三)图像变换 (8学时)

1.主要内容:

积分变换,连续及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正交变换的一般表现形式 2.基本要求

1、了解积分变换;

2、掌握离散傅里叶变换、连续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

3、理解沃尔什变换,哈达吗变换等 3.自学内容: 数字信号处理

4.课外实践:

(四)图像的增强与复原(10学时)

1.主要内容:

图像增强原理、直方图处理、图像平滑化,图像的锐化,图像的复原 2.基本要求

1、掌握灰度级变换增强及频域增强原理;

2、深刻理解直方图均衡化;

3、了解邻域平均法;;

4、掌握低通滤波法,高通滤波法;

5、掌握图像复原的一般方法; 3.自学内容: 数字信号处理 概率论

4.课外实践:

(五)图像的分析与识别基础(10学时)

1.主要内容:

视觉再认模式,间断检测、边缘连接和边界检测、门限处理及基于区域的分割 , 2.基本要求

1、了解模式匹配模式,傅立叶模式;

2、掌握阈值分割法;

3、掌握边缘检测法;

1、了解区域增长法;

2、掌握二值图像分割法;

3、了解图像分割质量的评价; 3.自学内容:

概率论 4.课外实践:

(六)图像的压缩与编码(10学时)

1.主要内容:

图像压缩理论及模型,无损压缩、有损压缩,图像编码常用方法,图像编码评价方法,图像编码的国际标准 2.基本要求

1、了解哈夫曼编码;

2、掌握离散余弦变换;

3、理解dct编码与解码;

4、了解压缩编码的新进展; 3.自学内容:

数据编码 4.课外实践:

四、教学安排建议

1. 作业练习

每章课后布置2-3题作业。 2. 案例分析 无

3. 专题研讨 无

4.实验安排

[1]傅立叶变换、MATLAB环境下的Fourier 变换(2学时) [2]MATLAB下图像的直方图及均衡化处理(2学时) [3]MATLAB下的邻域、平均法、中值滤波法等方法处理图像(2学时) [4]图像的几何变换、图像的旋转,平移等变换(2学时) [5]图像的分割、区域的分割、边缘检测等处理(2学时) [6]图像的增强与复原(2学时)

五、课程考核

1. 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考核形式为考查

2. 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数字图像形成的原理,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着重掌握数字图像的增强、复原、压缩和分割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

本课程应先修完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MATLAB语言等课程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教材:

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陈传波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2.参考书:

[1] 《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 》, 阮秋琦等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学》, 朗锐编,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 [3] 《MATLAB图像处理应用教程》, 郝文化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第五篇:常用数字图像文件的格式

不同文件格式的数字图像,其压缩方式、存储容量及色彩表现不同,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使用也有所差异,因而,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一些常用数字图像文件的格式。

1. BMP文件格式

BMP(bitmap-file)文件格式,又称为位图文件格式,是Windows中的标准图像文件格式,在 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所有图像处理软件都支持这种格式。

BMP格式图像文件的特点是不进行压缩处理,具有极其丰富的色彩,图像信息丰富,能逼真表现真实世界。因此,BMP格式的图像文件的尺寸比其它格式的图像文件相对要大得多,不适宜在网络上传输。BMP格式的文件在多媒体课件中,主要用于教学情境创设、表达教学内容和提高课件的视觉效果等。

2. GIF文件格式

图形交换格式(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GIF)是在各种平台的各种图形处理软件上均能够处理的、经过压缩的一种图像文件格式。

GIF格式的图像文件的特点是压缩比高,磁盘空间占用较少,适宜网络传输,所以这种图像广泛应用在网络教学中。GIF格式图像文件的不足是最多只能处理256种色彩,图像存在一定的失真,适合于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多媒体课件中使用。

3. JPEG/JPG文件格式

JPEG/JPG格式是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标准的产物。由于其高效的压缩效率和标准化要求,目前已广泛用于彩色传真、静止图像、电话会议、印刷及新闻图片的传送上。

JPEG/JPG格式图像的优点是有着非常高的压缩比率,适合在网络中传播;使用24位色彩深度使图像保持真彩;技术成熟,已经得到所有主流浏览器的支持。其缺点是压缩算法是有损压缩,会造成图像画面少量失真;不支持任何透明方式。这种格式的图像文件是多媒体课件和主题学习网站中最常用的一种数字图像文件。

4. PNG文件格式

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图像格式,适用于色彩丰富复杂、图像画面要求高的情况,比如作品展示等。大部分绘图软件和浏览器都支持PNG图像浏览。

PNG是目前保证最不失真的图像格式,它汲取了GIF和JPG二者的优点,存贮形式丰富,兼有GIF和JPG的色彩模式;它的第二个特点能把图像文件压缩到极限以利于网络传输,但又能保留所有与图像品质有关的信息;第三个特点是显示速度很快,只需下载1/64的图像信息就可以显示出低分辨率的预览图像;第四个特点是PNG同样支持透明图像的制作。PNG的缺点是不支持动画应用效果。PNG图像文件格式是Macromedia公司的Fireworks软件的默认图像文件格式。

上一篇:通信工程项目经理职责下一篇:通信经理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