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学专业

2024-04-19

蜂学专业(通用3篇)

篇1:蜂学专业

蜂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农学

门类:动物生产类

专业名称:蜂学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蜜蜂饲养、育种、产品开发及授粉服务等方面的高级农业科学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掌握蜂群饲养管理、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产品开发及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能胜任蜂群饲养管理、蜂场筹建、品种选育、产品检验加工、蜜粉源开发、授粉服务以及蜂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蜜蜂的形态、解剖、品种鉴定以及蜜蜂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蜜蜂饲养与良种选育;

◆蜜粉源开发与授粉设计;

◆蜜蜂保护与病虫害防治;

◆蜂机具使用及设计;

◆蜂产品检验与加工;

◆蜂业经营管理。

主干学科:蜜蜂生物学、蜂群饲养管理学、蜂产品加工学。

主要课程:昆虫学、蜜蜂生物学、蜂群饲养管理、蜜蜂育种学、蜜蜂保护学、养蜂机具学、食品加工工艺、蜜蜂产品学、蜜粉源植物学、蜂业经营管理。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院校分布部分

云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篇2:蜂学专业毕业生提高就业率初探

这些未能就业的毕业生, 知识面狭窄, 实践能力不足, 职业素养欠缺, 职业目标不明[2]。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高校和教师指导学生拓展思维, 拓宽思路, 摸索出一条属于蜂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新路, 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蜂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新时期, 我国蜂业界的企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企业快速发展, 急需大量专业人才, 这是吸收蜂学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渠道来源。特别是近年来,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毕业生有50%选择到蜂企工作。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专业, 新生入学分数为本二批分数段, 招生分数偏低, 且调剂过来就读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 基础也较薄弱。对毕业生就业特点进行研究, 有利于积累就业工作的经验, 拓宽就业信息渠道, 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2. 转变思维, 积极探索

现今, 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这深刻影响了学校和学生, 给大学生就业也带来深刻的影响[3]。针对这一变化, 应当在就业工作中积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在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的同时, 尽快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 树立危机意识, 宣传介绍学校和专业情况, 争取各方资源, 帮助毕业生获取各种就业信息。蜂学专业的毕业生大都需要从蜂厂生产一线做起, 经过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走向生产管理岗位。

3. 拓宽门路, 勇于实践

结合毕业生就业特点, 努力探索, 勇于实践, 方能取得显著成效。

3.1 充分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掌握各班毕业生的基本信息, 在学习上、生活上, 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身心健康, 积累蜂学专业知识, 方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

3.2 及时让毕业生树立就业观。

在学生进校后, 依靠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往届毕业生的成功就业为例, 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 同时教育学生事实求是, 从基层做起。

3.2.1 指导学生提高全面素质。

蜂学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过硬的蜂学技能知识, 方能在就业中占据优势。

3.2.2 班级内采取教师和学生奖励机制,

对每个学期成绩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4], 对教师课时及科研工作量, 适当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偿。

3.2.3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

扩大交际圈来锻炼自己。班级之间组织辩论赛、演讲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3 建立实习基地, 畅通就业渠道。

蜂学学院2010年与北京市蜂业公司、湖北省扬子江蜂业有限公司、河南普瑞蜂业有限公司, 2011年与湖北荆门市新春合作社等十家公司合作建立了就业见习基地。每个见习基地每年可以接纳十名以上的学生进行就业见习。此举不仅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 而且拓宽了就业渠道。2010年有六名学生, 2011年有五名学生就在河南普瑞公司谋得了职位。

3.4 系统性开设就业创业类课程。

将就业创业类学科作为必修课程, 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的课程引入教学计划, 编写教学大纲, 实行教师集中备课, 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 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步骤, 清楚大学生就业程序, 做好创业准备[2], 从而切实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掌握就业技能, 培养创新精神, 成功就业和积极创业。

3.5 积极挖掘各种招聘信息。

3.5.1 向各单位企业推荐学生, 扩大社会认知度。

利用节假日、新年等机会, 向蜂界企业, 邮寄印有毕业生信息的卡片, 主动电话联系常招收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学院力争与企业单位建立起稳固的关系, 增加就业市场的稳定性。

3.5.2 争取得到专业教师的支持。

专业任课老师与蜂学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有比较紧密的联系, 通过他们可以获取大量的就业信息。争取专业教师的支持, 能更有效地帮助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机会, 增加就业竞争资本。

3.5.3 向校友寻求帮助。

校友是学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 是学校发展的外来助力, 也是学校宝贵的资源财富。在平时的校友活动中, 主动与他们建立联系, 加强和他们的交流, 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提供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3.6 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3.6.1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既可学习、积累社会经验, 又可提前了解社会, 从而进一步找出自身缺点和现实要求的差距, 为将来的学习、发展做好定位。

3.6.2 要求学生参加学校的实习课。

将实习当做就业模拟, 从思想上转换为工作人员, 遵守职业道德, 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的过程中, 运用已学的知识, 磨炼意志, 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6.3 实习结束后, 及时做好工作总结。

学生交流工作方法和经验, 对职业进行规划、修订, 有意识地提前做些积累, 为将来就业做准备[3]。

3.6.4 聘请有经验的知名人士对学生进行指导, 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 高校的实习指导很薄弱, 缺少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实践教育[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带有研究性的实验课、实习课等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7 多组织就业招聘会。

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专场招聘会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 积极发布各项就业信息, 拓宽就业市场。在工作中, 不管是院长书记还是普通教职工, 都可以利用到外地出差开会的机会联系用人单位,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需求信息, 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初步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局面。

3.8 利用科学技术, 建立网络平台。

就业工作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特别是速度快、成本低的网络技术, 适合学校开展大范围就业指导工作。

4. 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工作

大学生就业工作涉及学生就业协议及劳动合同的签订、档案存放、户口迁移、组织关系转接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 并且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和专业性。招生部门应安排专人, 深入细致地做好关于就业工作的咨询服务工作, 通过门户网站、QQ、飞信、微博、电话等手段, 及时解决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政策、心理、纠纷方面的问题, 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杨新莹.浅议破解大学就业难问题[J].天津轻工教育, 2009, (1) :77-80.

[2]耿广汉.浅谈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21) .

[3]邓思清.拓宽就业信息渠道,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J].教育探索, 2007, (9) .

[4]吴东义.大学生就业经验缺乏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18) .

篇3:蚕学转蜂学

能够进入夏令营,意味着拿到保研的敲门砖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浙大,一方面因为向保研又迈进了一步,一方面也是马上可以见见我预先选定的导师了。入营的第二天,就有各学科老师来介绍他们的专业。第一个见到的是研究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的朱良均教授。之前有位老师曾向我极力推荐过他:“你一定要去读朱良均老师的研究生!以前我看过他的一篇综述,写得实在太好了,他一定是个天才!而且他本人非常有人格魅力,你一定要选他!”现场看来朱老师的确值得推崇,他以幽默的风格和深入浅出的介绍同别的教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吸引了许多同学的目光。

接下来是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环节。这时候的我有些失望,因为早已联系好的导师并不在场,想去和备受好评的朱老师交流一下吧,却早被别人抢占先机:三四个男生前呼后拥,根本没有我的份!无奈之下,我只好走向走廊一头一位“形单影只”老师。万万没想到,这竟是我改变信念的开端。

这位教授名叫胡福良,他是浙大研究蜂学唯一的教授。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并不只有我读的蚕学专业,还有一个比蚕学更加冷门的专业,就是蜂学。对蜂学我也不是全然不知,为保研做功课时,我发现浙大的蚕学教授有近10位,蜂学却只有这么一位胡教授。虽然他是蜂行业里的泰斗级人物,但人气显得有些冷清,好不容易见到我走过去,胡老师便热情地问我是什么专业的。我回答蚕学之后他有些失望,指着左侧:“哦,这边。”“没事老师,我以前也接触过蜜蜂呢。”接着我们就慢慢聊开了。

说不清胡老师是有些无奈还是有些得意:“蜂学在浙大就我一个资深的老师,所以行业里都把我当万金油,关于蜂的各个方向我都在研究,所以别人有什么事都会找我。”“那老师你们研究蜂毒吗?”我尽量把话题往我知道的方向引。“我们不研究这个,蜂毒的化学结构早在二战时期就被德国人解析出来了。”“哦,我之前看到一则报道,说是蜂毒可以辅助治疗艾滋病。”老师有些惊讶:“这个就属于医学范畴了,我们研究不到那么远。咦,你知识面挺广的嘛,连这个你也关注到啦?”“嗯,我特别喜欢研究昆虫,小时候就经常观察蜜蜂、蚂蚁那些。以前我爷爷家有一棵大枇杷树,开花的时候蜜蜂都来采蜜,我就时常看。而且我们家也经常买蜂产品,我妈妈经常喝蜂王浆,我爷爷奶奶也常买蜂胶。”“真不错!如果你能来浙大,就算不读我的研究生我也以成本价给你提供蜂产品!”

胡老师真是太敞亮了!这时候我脑中关于蜂学的记忆纷纷涌了出来,赶紧补充道:“记得之前我看过一篇发在《Nature》上的文献,是说Royalactin(生物学里的一种肽类)的。”“你连这个也看了?哎呀真是不得了,我们好多研究生都没你这个警识度呢……”说罢老师还热情地邀请我去他那喝蜂蜜。这时我有些恍惚,倒不是因为蜂蜜,而是感觉比起仅在邮箱联系过的那位导师来说,眼前的胡老师更加鲜活,谈话间,我儿时的记忆竟被一幕幕唤醒并翻涌出来。当时的我,居然有那么一瞬间,竟不知究竟是该忠于原先的决定还是投入胡老师门下。

越深入,越喜爱

见面会结束后,我特地去参观了胡老师的实验室,发现这里居然有一间摆满了蜜蜂书籍的图书室!虽然蜂学是个很小的学科,但蜜蜂这个小昆虫背后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我知道的还不到九牛一毛。在胡老师的介绍下,我了解到他们研究的方向很多,研究行为的、产品的、生物学的都有团队,甚至最近还和工程学院那边合作打算做“遥控蜜蜂”!虽然夏令营期间我还是进入蚕学实验室开始了分子实验,但每天对着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结果越来越感觉无聊,同时,也越来越渴望了解蜂学里那些斑斓有趣的知识。实验的空余时间,我几乎都不去搜索实验的原理、技巧,而是去寻找与蜜蜂有关的一切东西。

终于有一天,我按捺不住了,找到了胡老师的研究生黄师兄,问他胡老师那边研究不研究行为学方向。一方面我喜欢观察昆虫,研究行为学能延续我儿时观察昆虫行为的那种兴趣,一定能像一遍又一遍地看我最喜欢的纪录片《微观世界》一样乐此不疲;一方面世界各地都在研究,以后肯定会有机会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交流,发展空间也很大。所以这些天来,我唯独对蜂学中的行为学念念不忘。“当然有啊,你要找他吗?我帮你联系!”师兄非常热情。就这样,我又一次坐在了胡老师的对面。

“老师,我想了很久,发现我对行为学特别感兴趣。”“是呀,看蚕哪有看蜜蜂好玩呀!我们的行为学方向一个是研究多王群,这个研究方向在世界上是最先进的。一群蜜蜂一般只有一个蜂王,但我们能让3个、4个甚至更多的蜂王共存在一个群里而不打架。”“蜂王的作用是繁衍后代,适当增加蜂王是不是能繁衍更多的工蜂,增加蜂蜜产量?”我试探地问。

“说的太对了!其实蜜蜂的繁衍也很有趣,你知道吗?”“不知道诶。”“蜂群实行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蜂王才有资格产卵。当蜂王要产卵了,她就飞出蜂巢,这个叫作‘婚飞’。她后面会跟着一群雄蜂和她交配,交配完了她就回巢里开始‘传宗接代’。雄蜂交配完了就没有用处了,整天坐吃山空,不到一个星期工蜂就会把它们赶出去……”

“真有意思!对了老师,我记得蜜蜂有八字舞圆圈舞什么的……”“这个呀,正巧我们这里刚调走的苏老师最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发现不同种族的蜜蜂就像人一样,是有语言差异的。意大利蜂跳的舞中蜂看不懂,中蜂跳的舞意大利蜂看不懂,但时间一长却又差不多都懂了。关于行为学方面还有很多好玩的有待探索。你要是能过来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来,喜欢什么方面就研究什么方面!”

胡老师的话正中我意,从小到大我几乎做什么事都是按兴趣走的,能遇上这么民主的老师和这么有趣的学科,真乃幸事也。我几乎快要当场下决心立马转到蜂学来,但一想到蚕学那边……到嘴边的话还是被我生生地吞了回去。

兴趣战胜纠结

我是一个非常纠结的人,有俗话说的“选择综合症”。越是接触蜜蜂的行为学,我对它的好奇就越深,兴趣也就越大。而且我儿时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名像法布尔那样的昆虫学家,研究它们的样貌,它们的行为,当初选择冷门的蚕学也是如此。然而蚕学多是研究分子或丝这方面,研究生理、行为或者解剖方面的内容没有我想象中多,如若来到蜂学,无论是多王群、蜜蜂舞蹈还是“无政府主义蜂群”,我绝对可以花上好几个月津津有味地研究下去。

但是一想到要放弃蚕学,我还是有点舍不得,毕竟4年来的学习,专业知识也掌握了不少,读研的师兄师姐本科几乎没有本专业的,对养蚕和蚕病等方向知之甚少,我加入的话可以帮上不少忙。思来想去,我还是拿不定主意。直到后来师兄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很多非常有名的科学家都是因为研究的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坚持下去,最后出了那么大的成果。”

的确,兴趣很重要。如若现在选的是不太喜欢的方向,以后得多痛苦呀。可是当我把要转去蜂学的想法告诉同学时,他们都很不理解,我父母也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以往我无论做什么,父母都非常支持我,可在这件事上碰了壁,我十分憋屈。再三沟通分析个中利弊无效后,我父母决定到浙大来和胡老师当面沟通,估计他们也想弄清楚到底为什么一向听话的女儿这次态度居然如此强硬。

双方见面的时候我非常忐忑,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半个小时后,爸妈居然一下子从反对派转成支持派,而且和教授处得那叫一个融洽。事后我才知道,胡老师从蜂学内容(甚至还说到现在还有人专门花20块钱被蛰来治关节炎风湿等),到以后的发展乃至出国情况,再到最近毕业的学生工作情况都非常好等方面一一向我父母介绍了情况。几句话一出,估计再加上胡老师的“和善面相”,爸妈不仅对我的决定表示了赞赏,回到家一碰到家人朋友还会积极地“宣传”起蜂学来。

上一篇:1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提防工程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