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困惑

2024-04-16

小学语文的困惑(精选12篇)

篇1:小学语文的困惑

小学语文教学中困惑的问题

困惑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的。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困惑二:感觉高年级的阅读课存在着以下问题。

1、目标不明确。表现为教学目标没有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而是定位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上。烦琐的分析还没有退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舞台。

2、学生的个性体验不够。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从教师的教学语言到教学设计,可以说近乎完美。似乎也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课堂上老师也指导学生进行了感情朗读,学生似乎也读得很有感情。但是当课堂巩固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朗读又回复到初读时的水平。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学生对文本缺乏自己的个性体验。无论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是朗读时情感的把握都是教师强加的。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而是赶羊式教学的必然后果。

3、学生学习方式是转变了,但学生自己却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4、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如何备好课?如何备好学生?

面对新教材,面对教学新理念,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有很多困惑。我认为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教语文,踏踏实实地做语文教师,踏踏实实地教我们的孩子爱我们的母语,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你就是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

篇2:小学语文的困惑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使我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这些基层的教师对语文课改还有一些困惑。

1、时间不够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在班级人数多达80人的情况下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动起来一节课的时间就到了,学生发言的时间少,老师的个别指导难以开展。

2、怎样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3、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怎样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4、期末检测的形式单一。我们的朗读训练、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最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是最合适的?

5、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却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交谈得好。一大部分学生不想发言,发言的学生也没有创新,好像被一个模式固定了。

篇3:小学语文的困惑

在老师这个行业中听得最多的, 说的最多的就是课程改革。可是何为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授受”模式——老师教授, 学生接受。这种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老师教学上的主导地位, 但是长时间的这种模式枯燥无味。“填鸭式”的课堂, 应试的讲解内容, 不变的分数衡量法则, 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并且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作用…传统的“授受”模式弊端日益显现, 与飞速发展的中国国情并不相符,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是由国外引进的先进教学理念, 结合中国国情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书本知识的过于重视, 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由此, 课程改革确定了最基本的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指的就是书本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过程与方法, 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主动学习或学会学习的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就是在课本中表达出来了什么人文精神, 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己去获取知识, 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中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老师的教授。

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的效果

小学的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 在这个期间一直不断地探索、改进。虽然期间的反对、批评的声音不少, 但是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不小。

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来看, 首先, 语文的教材在课程改革中有了不小的改变。教材也就是教科书, 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在传统教学中, 教科书内容死板单一, 老师教起来束手束脚, 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课程改革后开始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教科书的编排更有人性化, 更加贴近生活, 重视学生的性格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其次,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一味地去授予学生知识, 内容形式化、呆板, 过于追求书面知识的掌握。不仅老师教起来吃力, 学生也觉得倍感压力和无趣。课程改革后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老师从“满堂灌”的角色退换到“助手”。只在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加以点拨和讲解, 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助手”。这种转换能更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也有助于小学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 从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来看, 传统教学中实行的是“分数至上”的原则, 通过考试出来的分数将学生划为优、良、差。这种评价方式太过单一, 并且十分容易伤害到小学阶段孩子的自尊心, 容易使其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厌学叛逆的行为。课程改革后, 强调学生的人格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评价方式开始多样化, 教师开始学会从多方面看待学生, 寻找学生的优点, 树立小学生的自信心, 鼓励其成长。

三、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困惑

虽然课程改革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但是到现实中具体实施难度却不小。

首先, 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由国外引进, 重点有许多的观点不可避免的与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冲突, 并且有些理念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教育国情。其次, 在教师方面, 部分老师对于课程改革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 仍旧“我行我素”, 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认为课程改革可有可无, 并不予以重视。第三, 很多学校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解还是趋于表面, 对老师的培养培训浮于表面, 相当形式化。甚至有些重点小学担心升学率等问题, 拒绝课程改革。最后,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展个性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重视和引导。但是每个班级当中的学生性格各不相同, 班级学生数量众多, 老师精力有限等等一系列的客观因素下想要使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发展出自己特有的个性并不太现实。加之课程改革频繁, 理念更新太快, 许多学校的教学配套设施跟不上, 还有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这些都导致了课程改革的效果不一的结果。

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

介于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困惑, 我们应该“对症下药”。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念是根据国外的发展情况探索得来的, 所以我们不能照本宣科, 要根据我国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情况有矢放的, 并取其精华加以改造自成体系。对于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其对课程改革的认知, 树立正确的理念。加大培养优秀骨干教师的队伍, 以专业的职业素养去教育、培养学生。严格实行小班教学, 只有小班教学才会让老师有精力去培养、塑造学生的个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总结

课程改革路程漫漫, 而小学语文教学又任重道远, 只有两者找到一个最适应、最恰当的对接点, 才能形成最适合我国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国家“后备军”。

参考文献

[1]高贵忠, 任京民.20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与抉择[J].

[2]鲍改芳.小学语文教育理念的反思与重建[J].新课程 (小学版) , 2009, (7) .

[3]潘盈盈.学生创新思维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4) .

[4]潘桂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 2011, (22) .

[5]阮喜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9) .

篇4: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困惑及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反思;方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20-0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整体呈现良好的态势,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在各地区也呈现不平衡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困境,并探究基础素质教育如何更好地开展,使得教育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变得至关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从多方面进行反思、借鉴,为我国的教育大业做贡献。

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

1、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理念,大多產生于发达的西方国家,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我国的基本教育环境。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引进这些先进理论无法和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衔接。正因为如此,在小学领域的教育改革虽然干得轰轰烈烈,但是却并没有取得实质上的进展。由此可见,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缺失的不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是有针对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

2、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缺乏必要的反思

我国在引进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吸收了一些理论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目前的教育模式千篇一律,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只具备基础素质,而无特色。在小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反思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短期的教学成果,应该从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远期效果来考虑,制定长远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小学语文尤其需要教学反思,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的提高。

3、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我国的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给人们留下了根深蒂固的思想。因此,小学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育界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关乎整个的问题。在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公认的模式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而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这无疑与按成绩划分高低是相悖的。而作为最关心孩子前途的家长来说,是不可能完全赞同新课程改革的,他们不在意改革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多大的影响,而在意的是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否立足于社会,故而,他们绝对不会完全赞成自己的孩子去做试验品。

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1、借鉴并创新小学语文教育理念

西方的教育理念最终培养出理想的人才,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借鉴价值。就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现状来看,需要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注入新鲜血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取得优异成绩,必须要走传统教育文化与现代教育文化相结合的道路,相互融合创新,适应我国的基本教育国情。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借鉴和创新都是手段,都服务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

2、注重学生兴趣发展,培养个性人才

由于个体、环境和教育因素,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差异性,并帮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有差异是发展学生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即能理解并容纳学生的不足和缺陷,并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和长处。其次,教师要明白,学生不是单纯的受教育者,而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身上的独特之处,为社会培养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

3、改变传统学业评价体系,更新学业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在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等方面优秀的人才,而传统的学业评价体系难以适应这一要求。课程改革要改变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掌握目标的价值倾向,改变以试卷为检测学生能力的考试,要不断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和创新精神的考察,书面考试和实践考察这两者要相辅相成,以促进小学生语文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要做到纵向探究和横向探究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方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能够更灵敏地向未知领域探究。

4、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研究性人才

小学语文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者,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将对孩子日后成长具有深远影响。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发展专业化的过程中不断注重对智慧的提升和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师智慧的培养,要求改变小学语文教师知识本位观念。有智慧的小学语文教师才有能力和基础培养出具有创新性价值的人才。当然,这种智慧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我意识。再者,教师还要注重实践,教师要时刻想着科研,努力营造“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教研结合”的良好氛围。

纵观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新课改”的小学语文为课程研究、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教学模式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使小学语文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模式由模糊逐渐趋向于明晰,正是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日后的发展方向,这将对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朱成科.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哲学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7-04-10.

[2] 王红艳.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11-12.

[3] 高贵忠,任京民.20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与抉择[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6.

篇5:小学语文的困惑

困惑: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这些基层的教师对语文课改还存在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困惑。教师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 解决办法: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预习可培养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需要自己独立阅读和思考,这就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预习能开拓思路。经过预习,对要学的知识心中有数,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去。预习也能增强求知欲望,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就能启动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还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

篇6:小学语文的困惑

一、小学语文现有的教学模式

在当下的小学教学模式中,常见的模式有以下五种。而这些模式又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使用却效果显著的教学模式。1.建立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一定要结合课本上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性和个性来进行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情景活动。而组织教学情境活动就是间接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课本内容,但是教学内容又不会显得枯燥无味。重点是,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从而也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语文内容学习。2.侧面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学生是最需要鼓励的群体。所以,教师一定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而鼓励的前提是,要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并且可以大胆的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解决,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所以,鼓励学生进行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3.锻炼学生学习主动性一堂课中,老师的教学感是需要学生配合的。一堂课程的好坏,完全是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决定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而且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整个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多提意见并且积极采取,才能更好地锻炼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达到课堂的最好教学效果。4.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不能只是一味的鼓励,那样会导致学生太过于骄傲或者自大自满。所以,教师一定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批评或者评价,要让学生得到正确地鼓励。而且,一味地鼓励是不正确的。如果想让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教师就一定要正确地引导学生面对批评和建议。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让学生了解自身并且提高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体会到鼓励的甜头时,也要感受到教师的.严厉。5.做好课后总结课后总结是语文教学课堂中最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后的总结,可以更好地梳理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课后总结还可以让教师接收到学生更真实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来针对自己的问题做出调整和改善。这样,教师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更贴近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调动起课堂氛围。做好课后总结,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学到的知识点,对自己容易错的知识点,也可以加以巩固和练习。

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困惑

1.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从目前的学校来看,有的学校还是存在师资薄弱的问题。所以也就导致了小学语文无法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提高。尤其是,师资薄弱直接导致教师的思维无法得到相互的学习和提高。这样也就没法更好地对学生的教学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的提高。2.校方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足因为有的学习无法更好地接收对当下教学改革的实施。所以,也就导致了教师依旧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来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也就进一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教师无法接收到新的教学模式,就无法对课程进行新的改革,所以就只能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得语文教学存在了较大的问题。3.无法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因为师资力量的薄弱再加上对当下新课改认识的不足,就使得教师无法确立更为正确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就是为了更好地使得语文教学有更好地突破和进展,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到全新的知识。因为无法正确认识新课改的目的,所以才导致教师无法确立更为正确的教学理念。

三、小学语文应有的教学转向

1.树立正确且全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改革以及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校方就应该积极去响应教育部门所推出的任何教学改革,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来树立起更为正确、全新以及更适合学生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2.改变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在学校,考试是所有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事情。因为考试是一个对全体学生来说,都很公平且公正的考核。考试更能直观地表达出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程度。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对于考核的内容,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对书本内容上的考试,因为以后学生接触到不仅仅只有书本上的东西。所以,将考核内容范围扩大,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模式发展和塑造。3.吸取优良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经验,教师应该遵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方式。这样,既能学习到别的学校的教学模式,还能剔除掉自身教育的不足。从而也就进一步地完整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吸取别人的教学优点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也可以对教育学生有更好的研究和变革。

四、结束语

篇7:小学语文的困惑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上即将走过第十个春秋。十年间,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我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与思考。

一、生字词的教学。

生字词的教学到了高年级虽说已经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了。但却又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自觉程度也不一样。程度好的学生,能按要求预习,生字词掌握很扎实,课堂上检查一下就可以结束这个环节教学,可程度差的,不按要求预习,生字词掌握不好,课堂上紧紧是简单检查,效果不好,还需要再次告诉他正确的读音,正确的书写,以及词语的解释和如何运用。否则,读音不会读,字不会写,更不用说会用了。听写生字词,错误率高。生字词的教学,所用时间长短的问题,让我困惑。用得时间少,程度差的学生掌握不好,用得时间多,对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又过于简单。照顾中间的同学,程度好的同学学习热情受影响,程度差的同学依然掌握不好。

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六年级的学生,虽说早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阅读了一部分书籍。但由于学生阅读时缺乏方法,所以阅读只是泛泛而读,囫囵吞枣。读后你让他说读得是什么内容,可能他就说不出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欠缺,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三、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六年级学生在写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写作水平没有能够达到六年级学生的水平。大部分同学文章篇幅不长,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能突出,详略不得当,句子间或者段落间的过渡不好,文章选材不突出,不典型,语言不够生动,不能写出真情实感。

1、作文课上,如何照顾到全体同学呢?学生程度不一样,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个别语文优秀的学生,能写出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的文章,中等学生,文章会写得勉强合格,程度差的学生,可能只是会写出一段话来,或者紧紧开个头。有得甚至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写?面对这些情况,作文课上,老师面向全体授课时,如何照顾全体同学呢?

2、作文批改怎样最有效呢?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件大事情。是老师全批好呢?还是教给学生批改方法,指导学生批改?

面对全班七十多本作文,老师详详细细仔细批改每一篇作文,这样一来,老师几乎所有时间都会用在作文批改上。文章批的是不错,把学生的错字,病句,作文的毛病都找了出来,可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时,部分学生只看个成绩,是优还是良,至于老师的精批细改,可能无暇顾及;部分同学会仔细看,看后会知道自己作文所存在的问题,会下定决心改掉,但由于不是自己发现的问题,印象总归不会很深刻,时间一长,又忘掉了。总之,老师的精批细改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文言文应该怎么教?我始终十分困惑。以前的文言文教学大抵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全文,反复强调重点的字、词、句的用法后,教学即可宣告结束。这与新课改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理念背道而驰。我在教学中发现,文言文有别于其它文体,它是一种古代文化的积淀,而学生对此却知之甚少。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会不会本末倒置、流于形式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学弈》的教学之中。在学生自主、合作的情形下,疏通了文章的字、词、句,品读课文,自译了课文。我也设置了一个创造性问题:学习了《学弈》后,给你的启示是什么?请说出你这样选择的理由。学生们多元化的解答也令人满意,整节课在轻松、自主、快乐中结束。可问题是在课后出现的。课余,我问学生,“思援弓缴而射之”是什么意思?关上书本,几乎无人说清。再问其他的文言句子,也是一知半解。我不禁困惑:新课改后的文言文究竟怎么教,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呢?

五、学生不爱动脑筋。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愿自己动脑筋了。可能是由于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脑的原因了,有了问题,百度一下,就会出来很多条答案。完全代替了学生自己的理解。现在课文全解一类的书籍比比皆是,学生看了课文全解,根本不用在自己动脑筋了。于是有了问题,找课文全解,课后问题的答案,各类工具书上,答案一目了然。学生上课时也懒得自己再记了。时间久了,学生的脑袋越来越懒了。稍微需要动脑筋的问题,就放那里不写了。或者等着抄同学的,或者等着老师讲解的时候,把答案抄上去。到了高年级,上课发言的同学也越来越少了。关键是很多同学不善于动脑筋,没有自己的理解感悟。

篇8:小学语文的困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改革,困惑,方向

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深化,诸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和漏洞,开始调整和优化小学语文课程,逐步完成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但由于学校传统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难以优化小学语文课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所以,综合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之困惑,探究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如此才能积极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的效果分析

1. 人性化教材的实施

以往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语文教材内容过于死板,且理论性强,教师语文知识的教授容易受到束缚,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枯燥、乏味。而教材改革,更加注重人性化的体现,即语文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增加了实践性教学活动,主观性问题的讨论等,使得小学语文课程开展,不仅能够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人格、性格的完善与发展。

2.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且知识信息是单一传递的,即在课堂上,按照教师的意志和行为,开展整个语文课程的演讲与教授,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使得语文教学效果不佳。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仅仅围绕学生展开,使其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动性、能动性。而教师扮演引导者、指导者,适时点拨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探索知识、学习知识。

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存在的困惑

1. 学生素质与能力能否值得信任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应试教育理念,不仅根植于校领导、教师脑海中,还深刻的影响学生的意识,如此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主动的、独立的学习知识。在此种情况下,突然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学生或难以真正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主动的、独立的学习知识,如此必然会影响语文教学效果,阻碍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

2. 教学资源能否支撑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中善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做支撑,深入的、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我国现代教育起步本就较晚,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还未全面的、深入的体现在学校教学中。此种背景下,各地区经济不平衡,使得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在现代教学硬件设置投入上难以实现,那么教师也只能运用传统的粉笔、黑板来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所以,受经济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使教学资源匮乏情况的存在,必然会阻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三、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基于以上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了解,可以确定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明确改革方向,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困惑,积极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逐渐完成。

1. 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当代学生教育观

小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智力程度、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为了真正实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意以学生为中心,从新课程要求出发,正确引导和影响学生,并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自由的空间,使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如此可以使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向现代化教育方向发展。

2.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课程改革实践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小学学校应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及新课程要求,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进行合理评价,优化调整语文课程及教学,如此能够真正意义上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四、结束语

在我国教育部不予余力的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地区因教学资源等条件的影响,使得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存在困惑,阻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对此,应当明确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合理调整和优化小学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等,可以为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远贞.浅析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困惑及方向[J].品牌,2014,(11):171.

[2]郭素琴.浅析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困惑及方向[J].才智,2015,(23):195.

[3]王静宇.浅析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困惑及方向[J].考试周刊,2015,(36):19.

篇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困惑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人在学习和发展上的关键时期,它起着启蒙的作用,如果教育是一座高楼,那么小学阶段就是地基。只有把基础打好,将来的成就才会更高,所以小学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语文能教授学生们认识文字,了解我国的文化,丰富一个人的内涵,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好语文是势在必行的,由于新课改的颁布,老师可以借鉴很多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锻炼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一、课堂气氛的困惑与思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可见兴趣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那么教育也是一样,想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就要先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对知识感兴趣,让他们想去了解知识。小学生刚刚从家庭走进学校,对现实世界和学校都不是很了解,加之他们童心未眠,上课时会出现说话、嬉戏的现象,有的老师不能合理地运用教学方式来管制学生,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厌恶感,不仅会讨厌老师,还会变得不愿意学习。不但起不到启蒙的效果,还会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很不利于学生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念。这样的情况是新课改所不允许的,老师应该合理地运用一些好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争取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从而既学到了知识,又有效地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小学生喜欢卡通人物和一些鲜艳的色彩。那么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来设计游戏,例如:老师制作一些大纸,把纸张涂成不同的颜色,在纸张的背面写上问题,还可以写各种动作或者奖励的物品。然后给学生们提一些问题,谁回答正确谁就可以有翻纸的机会,不管是奖品还是翻卡片的机会都会吸引学生。学生们就会积极踊跃地参加活动,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回答正确后,开始翻卡片时,整个课堂的气氛就达到了高潮。这样教师就达到了活跃课堂的目的,并且很有效地让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困惑与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开始就会教学生认识字和词汇,但是由于小学生学习生字和词汇的时候没有什么技巧,往往都是死记硬背,这样就会导致今天学明天忘。此类情况,老师可以运用阅读形式来辅助教学,阅读本身就很重要,能让学生们了解课文,锻炼学生们的口语能力。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可以巩固旧知识,一些句子能让学生们明白词汇的用法。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当老师让学生自己阅读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有的学生交头接耳,有的学生心思不知道跑到了哪里。这样不仅起不到巩固旧知识、锻炼阅读能力的作用,反而给学生创造了说话的机会。这时老师就要通过朗读来吸引学生,朗读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把全体的自由阅读变成单一的朗读。在学生们有了一定的文字和语言基础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朗读比赛,老师和不参加比赛的学生作裁判。在朗读过后,老师要给予奖励,朗读能让学生把内心的顾虑消除,释放自己,一般的学生在朗读的时候都会比较紧张,那么老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困惑与思考

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难以操控的教学工作,那么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一、作文的指导,它包括训练的体系和写作前的指导。目前大部分的作文训练都非常盲目,老师的思路不是很清晰,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训练方式。每次上交作文后,老师只是随意地看一下,根本没有细心地去发现学生写作的缺点。从而导致老师无限制地给学生们布置作文题目,而学生们只是机械性地写,根本不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们不断的进步呢?首先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心理来布置题目,题目要贴近生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了解生活,还能让学生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思路。其次在学生们上交作文后老师要认真地批改,对于一些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的句子要标出来,让学生们回去改正,如果一位同学在比喻手法上运用有错误,老师标记出来,下次学生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这就是进步。最后老师在批完作文之后要对作文进行评价,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鼓励,这样学生们不仅能细心地去修改错误,还能起到鼓励的作用。

总结:新课改的颁布与实施确实会令我国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点。主张人性化,主张以人为本,但是也要有度,不要过分地纵容学生,这样就适得其反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制度是死的,教学效果的好坏,还是由教师个人素质决定的。所以老师要做一个表率,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以教育好学生和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红伟.针对小学语文提问的研究[J].中国教育出版社,2001(05).

[2]吴士宏.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养成[J].浙江教育,2005(11).

[3]夏道明.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山东教育论坛,2008(12).

篇10:小学语文的困惑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最先进产品,在中国基础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它环保、节能,特别是互动功能强,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主体建构。本文主要以参与国家白板课题研究的大量鲜活课例,阐明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性文化特征及其对策。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语文课堂教学多元性文化特征 对策 语文课堂教学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文化特征的争鸣也曾百花齐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过岁月的检验,“大语文观”逐渐被众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特征也从单一的传授特征发展成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自主探讨特征。而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其文化特征又有具有鲜明的特色。它主要体现在多元性几个方面:

一、自主探索的多元性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课前准备、课堂探索、成果展示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确定侧重点;可以运用自己擅长的媒介手段进行探索;还可以别具一格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这样学生的学习探索具有明显的多元性。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评价策略必然要有相应的改变。评价应着眼于语文能力的发展,应以层次性、过程性、多元性、激励性等方面作为评价的策略。评价集中在“发展”二字上——即发展性评价。其内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逐步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育人”、“促进人”,而不是“管人”、“选拔人”。其“价值取度”可表述为: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展现人的风采,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注重教给学生准备、探索、展示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做,少加无谓的限制。注重让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百花齐放”,发展能力。如在《向你推荐一首歌》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前准备活动中,我们没有对学生喜欢什么歌作过多要求,也没有对喜欢的理由作苛刻的专业性的要求,只要学生真实地提供歌名、重点歌词,说出推荐的理由即可。在这样开放的政策下,学生导入资源库的有意境优美、愉悦身心、哲理深邃、催人奋进的《牡丹之歌》;有旋律优美、歌声动听,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和舒缓幽深的美感的《曾经的约定》;有每当听到这首歌,总能让人想起童年时和朋友一起捉蝉和在池塘边听蛙鸣的幸福时光的《童年》;还有京剧爱好者的字正腔圆、戏曲味浓的《故乡是北京》„„“百家争鸣”,必将带来“百花齐放”。

二、文化展示的多元性

篇11:小学语文的困惑

下面是我校各年级老师讨论交流的问题: 二年级:

1、把阅读时间放在课余时间,学生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和思路去认真的阅读。

2、课本上的知识很重要,有些知识自读能掌握,但有些知识点不经过教师讲解,学生不能自读自解,如何权衡这一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过多的阅读会让学生理解一些东西,但学困生的学生却不能通过自读来领会知识。如何让学困生的学生也能通过自读来解决这个问题。三年级:

1.阅读时无目的、理不清思路。2.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 3.不会带着问题去读。四年级:

1、小学生课外阅读被动接受多、主动要求少

许多学生把课外阅读当作一项任务,只是在教师的督促或家长监督下才会阅读,缺乏基本的阅读兴趣,阅读的效果也不高。而且,许多学生的课外读物由家长为其购买,家长购买课外阅读材料均存在一种偏向,即为孩子选取科学性、练习性、实用性的课外阅读多,选择人文性、情感性、思想性的课外读物少。

2、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呢?

3、学生课外阅读无法兼顾:

无论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是写作能力,都需要指导学生大量地阅读书籍。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能腾出给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上的时间太有限,因为每周语文课的课时是固定的,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安排好的,如果放手让学生回家阅读,在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和阅读质量上教师都不能很好的监测。五年级:

困惑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困惑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

困惑三:学生阅读兴趣不高,不爱阅读。

困惑四:师生合作不协调。六年级:

困惑一:进行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增广知识面,学生少了许多调皮捣蛋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家长为什么会一致提出反对?为此,我在所教班级及邻近班级的家长中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我发现,家长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因有二点:一是观念陈旧。虽然素质教育在中原大地上遍地开花,但不少家长的思想仍旧是只要学好了语文书,学生的成绩好,其他方面怎么样都无所谓,一切与教材无关的书都是“闲书”,看了就会影响学习。当然,这一类家长是少数。二是担心学生看书影响学习。这一类家长占了大多数。这是因为家长们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或时间有限,没时间或根本不能分辨出哪些书适合于小学生读,但又担心学生沉迷于课外书中,特别是担心一些带“黄色”的书籍毒害他们的子弟,所以干脆一句话:不准看课外书。

困惑二:农村小学生书籍资料缺乏,如何读好书?

困惑三: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遇到了工作量大,时间少,指导不到位的现象,怎么办?

新密市牛店镇李湾小学

篇1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1、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读出语感?

2、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专心倾听的好习惯?

4、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5、低年级学生有的看图写话,不能切入重点,有的词不达意。

6、阅读课上学生读书不够,学生用于读书的时间到底占多大比重感到困惑?

上一篇:中国医科大学18春作业下一篇:如何有效设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