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2024-05-15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精选8篇)

篇1: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初中物理教学的困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偶尔出现一些与教学内容不一致的 实验,遇到这种情形我们该怎样解释?如: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断开时测得的电源电压和开关闭合时不同;在同一节课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小组与小组间测得的水的沸点差异较大······遇到此种情形,不知该怎办?

篇2: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哪个更重要?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把老师的预设内容引走,这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呢?如果以教师的设计为主,那就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果放开的让学生活动、讨论,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教学任务又如何完成呢?

二、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如何安排?

语文教师都知道:一课书一般一课时是完成不了的,而我们的很多课需要趁热打铁,但我们语文课时有限,一周五节课(九年级)一天一节课,今天上个半头,拖到明天再上个半头,这样做效果很不理想,如何处理教学中的这个矛盾呢?

三、课改下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目前,全社会都有这样的共识:当前的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普遍下降:提笔忘字,字写得难看,错别字严重„„不错,新课改下学生的主动意识确实增强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的基本功也下降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为此而忧虑,我们该如何教,教什么?

四、如何评价一节好课?

很多公开课主讲教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潜意识,这个意识就是,这堂课如何让听课教师都感觉良好,如何让评委满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如:如何运用多媒体;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才是一节好课。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教学的目标是学生,一节课的好坏与否,学生最有发言权,怎样让学生满意,这才是回归教育的本来面貌,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不是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来呢?

五、“抓纲务本”在新课改下是否不合适宜了?(“纲”在新课改下已改为“课标”了)

目前困惑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是:考试又不考课本上的课文(课内现代文不考,古诗文还考),教材教不教,教的好与不好,这都显得无足轻重了,甚至认为,教课内的还不如教课外的。

诚然,教材只是个范例,但我们在松懈丢开“范例”的同时,我们连同基础知识的教学也一同松懈丢失掉了——这恐怕也是造成我们中小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造成这促松懈的根源是考试这个导向问题:“考什么我们教什么。”不要责怪语文教师有这样的想法,这也是我们作教师的无奈与悲哀,我们觉得好的东西却不能把它教给学生,只是因为考试不考。没有什么比这还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了。

如何解决困挠我们的这个问题,如何才能两全其美,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教是为了不教”。我想:教是前提,不教是结果。“教”这一环节我们是否做扎实了?考试是导向,只有它明确告诉教师:要务本。“教”这一环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把“教”这一环节做好做到位做牢实了,才能真正达到不教这个结果。

六、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一同做语文试卷为什么很难得满分?(作文除外)

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在做练习题或与学生一同考试,或在改语文卷时,不自觉得会去找“参考答案”,甚至没有参考答案就不知所措,因为我们无法做到与答案相同的答案来,我们的困惑是:参考答案是谁制定的,是怎样制定的?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在阅读理解中,因理解的差异,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很难做到和出题人或制定答案的人一致的答案来,而现在的参考答案(实则可能是标准答案),是否是多人讨论后制定的呢?是否能代表正确科学的一个参考标准呢?还有很多答案讲要点,如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是否能在出题时就指明本题有几个要点呢?如果不指明本题有几个要点的话,又想考查我们什么呢?教师都不能答得这般完美,我们又如何去要求学生呢?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可能并不且有代表性,说得不对的地方还望专家们批评指正。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狠抓常规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新课程教育,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现将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导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语文教师一直走在实验的前列,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2、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交流活动,做好备课组的组织工作,每周保证一次集中讨论的时间。重点研究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本学期我们共进行了15次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活动,从活动看,课堂上不仅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课堂设计、精心制作的精美课件,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资源,令广大师生赏心悦目,而且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情境、情景,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了有“生命”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价值。课后上课的教师都说说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思路,我们整个小组也对这些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不仅肯定了他们教学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他们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组的教师更好地学习了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取长补短,提高了业务素质,练就更扎实的基本功,更深刻领会了新课程理念,可以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3、加强教改与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在教学反思和论文撰写方面,我们组的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写写教学心得论文、案例。以此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我们平时鼓励教师随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多多撰写教学反思、多多撰写教学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4、坚持听课制度,本学期我们组的老师都能按学校的要求分阶段完成听课任务,每月4节以上,有的老师超额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任务。

5、在示范课中互相获得提高和教益。在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两次教师示范课、展示课活动。每次,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每人都按要求认真准备了一堂课,在课堂上要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标。邀请各年级同科教师都来听课、评课。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各位老师都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劣之处。对于不足之处,大家都能虚心接受并能认真改进,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吸收他人长处,弥补己身之不足。

总之,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组的工作还存在不少不足:如听课、评课制度没有很好落实,虽有客观因素存在,但主观因素却更重要;另外,教育科研还要真正重视起来,多一点创意。如何把每项工作都做好,其实有一定艺术。今后,语文教研组将迎难而上,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进。

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担任九

(三)班语文及八

(二)、(三)两班的生物教学工作。由于学校对教学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这三个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杨修之死》的时候,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投影片,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行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2、3)两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组和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会议和培训学习,认真领会每一次的会议精神,并且做好记录,从中吸取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再加以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课。做到不但备学生而且要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好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一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堂课进行总结,写好课后反思。

2、上课。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好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分类总结,及时进行的评讲,并针对出现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辅导。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5、本学期,我们学校还开展了“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结对”活动,我有幸和我们教研组老教师林老师结成一对。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听课,互相取长补短,一学期下来,我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篇3: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一、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一股“综合性学习”之风刮起,于是我们开始引导学生研究政治、历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环保,欣赏音乐,创作美术作品……语文教师成了杂家,变得前所未有的“能干”,语文课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

20世纪80年代,张孝纯等名师以“大语文”主张和实践来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教学界逐渐趋向这样的共识: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种语文学习,但是反过来做就完全错误了。语文学习从语言学习内容上来说从来就是综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语言内容越来越复杂,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越来越分化,另一方面越来越综合。语文课的选文自然也不例外,在教材中,除了纯文学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外,还收录了《国宝———大熊猫》、《神通广大基因》、《巨伞下的城市》等文章。

有些时候, 我们怀疑课堂上、尤其公开课上的语文教学还是不是语文课。你看, 在课堂上要解决生态保护、物种繁衍;要研究建筑与政治历史的关系……尤其在仔细研读“新课标”后, 发现在整个新课标中, 关于综合性学习是耗费笔墨最多的, 多次使用了“积极提倡”、“提倡”、“注意”等字眼。于是才有了凡公开课必以活动课, 尤其是综合活动课为多, 唯恐无从体现“新课标”的“新”;于是才有了将年糕、春联、糖葫芦搬上课堂而大获好评的“活动汇报课”;于是才有了要求学生规划一座大城市、画出一套熊猫邮票的试题;于是才有了利用多媒体技术令人眼花缭乱的走马观花的“热闹”课堂。语文课前所未有的包罗万象, 大有一统天下之势。那么语文课不管选文有多丰富, 学科间如何渗透, 还是要重提“听说读写的训练”, “字词句篇的学习”, 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是语文课的灵魂!品酒师与饮酒者的差异在于一个“品”字, 语文课应是对语言文字、人文情感的品味咀嚼, 这是综合性学习所代替不了的, 东施效颦令人生厌, 邯郸学步结果将是爬回去。

二、不学语法知识行不行

一部新教材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产生的。放眼望去各种新课标培训班、各种新课程研究论文在肯定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对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学传统几乎全盘否定。那么传统的教学观念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语逻修文”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现在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如果抛开理念意义上的国家教育目的不论,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一直遵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那么现在“新课标”的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指出:“英语语法逐步的强化,汉语语法逐步淡化,致使不少理工科大学生用英语语法来分析汉语复杂语句,而不能用汉语语法来分析母语。”这种现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还将更为严重和恶化。目前由于中考不考因而教师也不教语法,学生便无从知道“短句”、“句子成分”、“句子主干”、“复句类型”,这不但不能以语法思维习惯来感受母语,而且使英语语法教学也无法顺利地贯通下去。其实一个学生如果不进行专门系统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仅仅靠品味、整体感悟,那无论是对当前还是对未来的学习绝对是不利的。

语感是对语言内容和形式的领悟,语句数量内容无限而形式有限,所以可以从形式入手,教给学生语法知识,让学生通过掌握语法规则、培养语法思维习惯去培养语感。此外,系统的语法知识还可以指导学生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书面用语,减少语病,不仅做到词能达意,还能做到词能传神。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不能忽视教师的“桥梁”作用

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理念的理想性固然不错,游泳池边教不出游泳健儿,问题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还给了学生,自主到什么程度才算“自主”,而且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课堂上有一位同学说他最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为“那是作者喝醉了酒写的”。面对这样的“独特感悟”,乐耶?忧耶?怕只能无言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这也正是产生认同和共鸣的基本前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不懂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的。但问题是学生现在所面临的教材,其生活内容常常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这个“桥梁”非语文教师莫属。

现在说到“自主性学习”,教师便不敢“多言”,唯恐因循了“满堂灌”、“满堂问”的老路。其实与学生生活相重叠的选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疑、自己解答,或者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对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有距离的课文还是应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枸杞豆》这样描写太阳:“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如果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那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把语言放在特定的语境和课文背景中去解读,必须要教师“扶上马送一程”。

“新课标”还主张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实话实说》、《新闻调查》、《面对面》等电视节目,观众很不喜欢主持人喋喋不休,喧宾夺主,但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我们认为应缓提“首席”,因为抱着电视,看卡通长大的初中学生的生活实在太单调、太狭窄了,如果让他们在这样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初中的学制起码应再延长一至两年。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主学习”有赖于学识的储备、生活的积累、阅历的增长,它的合适学龄段起码要到高中阶段。

与其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如倡导学生的互动学习。真正有效的教学既不是简单的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也不是学习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转,而是要在教师桥梁作用的引导下建构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学习者自己的见解。一方面依靠教师的积极性,“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让教和学真正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何更生.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 (中学卷)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篇4:论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

【关键词】体育教学 困境 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某些学校的体育教学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是什么呢?

一、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学。目前,应试教育阴魂不散,有的学校仍然我行我素,为了加强文化课教學而忽视体育教学。我拿体育达标而言,也只是为了达标而达标。更有甚者,居然还有用体育课来上文化课的。

2.教师素质不符合要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又起着主导作用。任何课程的教学都必须要有合格的教师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在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农村、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师并非专职教师,有些即便是专职教师,但水平太低,专职而不专业,不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上课就是上时间,有数量而无质量,根本无法达到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3.体育教师和其它科目教师同工不同酬,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方针中明确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育并生,而在获取报酬时存在着差异,如在评比等事项中体育教师往后站,因为体育不是教学中的主课,优先评比的是主课教师。凡此种种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4.体育经费不足,影响了体育教学。体育经费不足是制约当前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学校经费预算本来紧张,在经费配置时又会有一定的偏好性,体育经费一般很难被列入优先安排的行列,这也客观约束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5.体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体育教学独特的教学特点,就像文艺演员一样,是吃青春饭的,有些老师认为体育教师年轻时还可以,等上了年龄就不适合于体育教学了,趁年轻给自己找一条后路,以便到时为之晚矣,因此,有些年轻教师早早便离开了体育教学岗位。

6.升学,体育考试还没有步入正轨。目前,人们对体育升学考试的认识,往往是停留在试行阶段出现的问题上,一些地区在试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确使考试的严肃性打了折扣,造成了某些片面的影响。如体育考试考场不封闭,监督机制不健全,监考人员思想素质低,责任心不强,舞弊现象严重,给正常考试的学生造成伤害。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二、摆脱体育教学困境的途径及策略

1.领导要改变传统观念。首先,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体育教师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与时代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也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优育教师不仅是为了待遇,更看重的是应有的社会地位,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肯定的成分中其待遇便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国家给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发放的学位证书,规定的工资待遇、评定职称等方面都是与其它系科毕业的学生同等相待的,为什么有的学校给体育教师的待遇大打折扣呢?是什么思想在作崇呢?再者,要保证体育经费的投入。适当添置体育器材。一年或一学期给每一个体育教师配备一个球,总是应该的吧!至于怕器材遗失,可制定一个器材管理责任制,谁丢失谁赔偿等等。

2.德、智、体三育并重,要落在实处。不仅要保证体育课的教学时间和经费,还应给体育教师以平等的待遇,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要理解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劳动。一是要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同样必须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写好教案。二是体育教师的“作业”和教学辅导,都是在操场上完成的。不要视之为无作业。大家知道师范院校体育系的学生每月发放的伙食补贴高于其他各科的学生,但成为体育教师所得到的报酬却要大打折扣,让人费解,更令人难以心服。因此,望各部门正确对待,取消偏见,给予合理处理。

4.体育教师要自我提高,教学方法要得当。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重视自我提升,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教师要对自己进行成长式的职业规划,从教师专业化的视角来提升自身素质与修养。信息时代,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和媒介更加多元化,这也为体育教师自我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与环境。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丰富信息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在教学方式上要有创新能力,根据课程内容,在熟练掌握和应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要将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恰当地与体育教学相融合,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呈现出多元性,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建军.浅议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困境及其解决途径[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

篇5:初中语文学习的各种困惑

1、初一新生,如何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提高?

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记忆型、应用型。

记忆型的知识,有字词的音形义,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和填空,名言佳句的填空,文言文实词的比较等。针对这一类型的题目,主要方法是进行重复。在平时学习中遇到这类知识,特别是孩子易错的知识,要自己进行总结,并抄写在错题本上,经常拿出来温习。

应用型的题目,比如像是现代文阅读,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还要灵活应用于每篇不同的文章。对于这类题目,平时对于技巧的学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每天定量的进行练习,将技巧与文章联系起来。

对于初一的孩子,目前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建议多进行课外阅读,阅读书目可以以学校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为主,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

2、初三女生,语文成绩中上,现在除了跟学校上新课,自己怎样备战中考?

备战中考是一项比较长期也比较艰苦的任务。首先,针对基础知识方面,可以从现在开始着手进行总结,例如每天积累一些重点字音、字形,每周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每月对自己之前考试中经常出错的基础题目进行总结记录。其次,针对阅读方面,建议每天完成一篇课外的阅读题目,并且根据标准答案寻找自己在答题中的错误与思维的盲点并进行纠正。最后,对于作文,每周自己寻找一个有意义的主题进行练笔,以周记的形式进行。

3、我们语文基础还可以,作文也很不错,就是现在积极性不高,写作文数格子,多一个字都不想写!

建议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先不要拘泥于考试,先提升孩子对于作文的兴趣,之后再慢慢想考试常见的题目上引导。

4、我们即将面临中考,请问老师平时孩子需要做哪些练习?在哪些网站上能找到符合中考的试题?

对于备战中考的学生,最好的复习资料就是历年的中考真题和优秀的模拟题。

5、老师在孩子做文言文是时候可以要求他先翻译在做题吗?

最好要求每次做文言文是都先全文翻译在做题,有助于复习文言词汇和句式,还可以梳理文章情节,逐字逐句练习翻译对文言文阅读肯定会大有助益的。

6、怎样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难度很大,而且考试时有意在规避名家名篇,在做诗歌鉴赏那个是最重要的就是认真阅读,找到诗歌的文眼。诗歌的题目、作者信息、注释非常重要,一定要关注。

7、基础什么时候开始复习?

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基础知识积累从现在开始,总结自己的错题,整理在错题本上,总复习时可以拿出来作为基础资料。

8、孩子记叙文的写作经常不能突出主题,流水账式叙述,请问老师孩子需要加强哪方面的训练?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

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多读书多积累,将书中出彩的地方抄写下来,开始可以进行模仿,积累的多了就能够游刃有余了。

9、中考真题资料哪个比较适合?

真题,这是最好的资料。再根据孩子的薄弱环节准备相应的资料。

10、中考会考《红楼梦》的知识吗?

在名著阅读题目中不会考到,但是在文学常识处有可能涉及,但基本都是作者、朝代等比较简单的题目。

11、目前我想给孩子每天出一些薄弱环节的试题,请问网上有这样的网站吗?

建议不要使用网站中的资料,因为网上的内容经过多次有许多错题,并不准确。首先,让孩子自己将课本中的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总结。其次,在做文言文阅读的练习时,要根据每个字的意义推文意,不要根据文意推字意。最后,增加练习量,每周最好能够逐字翻译一篇文言文。

12、孩子习惯不好,不爱读书,不爱多写一个字,考试成绩中等,如何改变现状?

培养孩子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可以针对孩子的爱好进行选择,不要一味追求名著而是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养成阅读习惯最重要。

13、语文背诵默写都有哪些??除了古诗以外,现代文,现代诗歌需要背诵吗?需要背诵默写的太多了,能不能有个范围精简一下?

背诵的范围以语文课本课后的要求为主,有些现代诗歌需要背诵,有些则要求熟读,具体看每一课课后题目要求。

14、想问一下,能不能让孩子使用电脑和网络,有时候还需要查资料,但是又担心影响学习?

要明确孩子使用电脑的目的,如果真的需要查资料就可以使用,可以让孩子复述一下查到了那些资料。另外,也可以每周适当给孩子一些时间使用网络做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和同学聊天,一味的限制只会是孩子更加希望使用电脑,适当的宽松反而可以消减孩子对玩电脑的兴趣。

15、孩子现在初二,语文成绩不是很好,学习语文有什么好方法,语文阅读理解老是答的不够准确,抓不住重点失分最多。谢谢老师!

阅读题目难度大,方法也比较复杂,建议孩子先厘清每个类型的题目的答题方法在进行作答。每天可以作一篇文章进行练习,做完之后在根据答案仔细修改,找出自己和标准答案的差距。

16、我的孩子刚上初一,从现在开始,在语文学习方面,平时应该如何学习才能打好基础!

注重平时积累,在作业中、考试中遇到的错题要及时记录。刚上初一的孩子可能文言文会觉得有些难度,注意分析每一个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平时多阅读,增加阅读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7、中考时,是不是以初三课内容为主,还有考初二初一的部分,以初二下册为重点。对吗?

中考的内容中,基础部分中字音字形词义的内容是整个初中的内容为主,还加入了课外的知识。阅读方面考察的是孩子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是需要不断积累的。文言文阅读的难度相当于初三课本中文言文的难度,但是整体的考察并没有说以哪一年级为主。

18、请问老师,文言文阅读具体怎么读?

阅读文言文要做到字字落实,逐字逐句进行分析。要以字意推文意,不能以文意推字义。

19、有没有专门的文言文阅读和解析的辅导书,老师给推荐一下。

新概念的文言文阅读不错,讲解比较清晰。

20、孩子做课后题都用语文全解这要怎么办?

全解之类的资料可以用作字典进行查找孩子不会的知识点,做作业时要自己思考自己组织语言回答,不要怕错,出错是正常的。

21、课外文言文阅读的难度会很大吗?

在选择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资料时,要注意与课本切合,选择难度适中又稍难于课本。

22、老师孩子考试成绩幅度差距较大,考虑主要是哪方面原因?

篇6: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写作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条理清楚,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以丰富表达的内容。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愿意写作文,自觉写作文,以写作文为乐呢?在作文教学中我感觉到以下的做法比较有效:

一、开展多样化的语文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找米下锅”,积累写作素材

1、学生的生活圈子范围比较小,往往是没得写。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是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精讲少析,强化诵读,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努力让学生走入文本。其次,平时有针对性的开展语文活动。结合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给他们创造一个活动环境,引导他们去参与、去发现、去思索。如组织学生把课文改编成戏剧,分小组表演,组织同学当评委进行打分;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叙述故事梗概,简介人物形象,谈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引导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如看了《水浒传》,要求学生把电视中最感人的场面写下来;结合《三国演义》对比认识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并谈谈自己的看法;还可借助录音,老师说一个故事,说完两遍放录音,把重点词点出来,要求学生当场把故事的梗概来龙去脉写出来;还可直接在生活中找素材,要求学生一路留心观察,善于挖掘,把见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当然,要写的东西很多,关键是能不能被发现,善于挖掘,很好地引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就会克服,无源之水就会变成源头活水。学生每次写作文都感觉有东西可写1

2、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地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每一个人都或强或弱地好胜心理,心底里总不甘落后于人;很多人都喜欢跟着潮流走,快乐地融入团队共奏的主旋律。如“好书推荐”的演讲,充分秀出自己的好学与博学,一堂“交流课”下来,几石击水,既积累了素材,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丰富而多彩的语文活动还有,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诗歌背诵比赛,时文名段品评,讲故事等。学生在讲述、竞赛、品评、交流等活动中,纳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优秀者促动后进生,形成读书---积累—交流的班级气氛。学生每次写作,都有可写的内容要写。

3、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从模仿入手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秀习作,教师可在班上念,可出墙报,可编成集子传阅,可推荐到报刊发表等,以此激励学生,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从而逐步养成写作的好习惯。模仿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通过模仿他人的作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做法。仿写是作文的必由之路。模仿离不开“现成的样子”。刘勰《文心雕龙》曰:“摩体是以定习,因性以练才”。实践告诉我们,课文是最佳的模仿对象。教材所选课文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文情并茂,例子现成,俯首可得。因此,只要因材施教,引导得法,定能立竿见影,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我在教学《背影》等文之后,以文章的“现实—回忆—现实”的“总—分—总”三段式结构作为学生的训练目标。由于学生学有范例,写可参照,讲练密切结合,动起笔来得心应手,很快掌握了类似题材记叙文的结构方式。《我的老师》一文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围绕中心选材、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了。学生课后仿写的《我的邻居》等令人爱不释手。读了《背影》,领悟到了文中父子之间的真挚的情感后,班上同学仿写了《我的妈妈》,读来催人泪下,学生在仿写中真正懂得了“文以情动人”的道理。

(长期以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的训练中,坚持从仿句作起,由单项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做到每次练笔都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当然,模仿别人只不过是一个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学生自己走路。“照葫芦画瓢”的作品如果当作艺术作品来看是不足为训的。但作为一种训练方法都能够使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能够使初学作文者少走弯路。如果我们善于运用这种训练方法,就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学生通过模仿写作,感觉到作文并不是难事,从而对写作文产生亲近感。

二、养成朴实的文风,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我们还应该指导他们怎样布局谋篇,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材料。在这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坚决清除“假、大、空”的口号式语言,要求学生有朴实的文风,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他们写真话、写实话。因为作文除了传播信息、说明事理、描述形象之外,还要以情动人。初学写作的初中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抒发感情,他们常常借用一些带情感的名词,如“愁苦、悲伤、欢乐、愉悦”之类,贴抒情的标签;另一种则“啊啊呀呀”、“哼哼唧唧”、“哇塞”、“酷”、“牛”等,故作姿态,无病呻吟。这些都不是抒发感情的正确方式。正确抒情,应该借助于文中的叙述或议论。只有带着情感反映的生活和写出的感受,才能动人。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作者把自己对某件事、某个人、某个道理在心理上的感受与感动如实地写出来,读者看了这类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也有与作者同样的感受与感动。这就是被作者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即是文章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只有这样的长期砥砺,才会领悟生活,陶冶性情,进而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生写作文不再是无病呻吟,而是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三、把作文题目出在学生的心坎上 命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兴趣。正如语文教育家于漪所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把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叶圣陶先生针对学生厌写、怕写作文的心理也讲道:“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惟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得已而采用命题作文之办法。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于其兴味及推理力摧残殊。”

命题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看他们每天是怎么想的,想些什么,喜欢什么,厌烦什么。把题命在他们心里,写他们想说、想写的东西,如《我看追星族》、《中学生追求美之我见》、《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把《我的叔叔于勒》改写成《于勒叔叔衣锦还乡》,《变脸》改写成《老人与狗娃》等。这些作文命题具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可以拨动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所以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四、鼓励为原则,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每次作文训练,只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不要从审题、立意、文字、语言、结构、格式、篇幅等多方面进行审视。只要学生能有一点成功,哪怕只用准确了一个词,或写生动了一个句子,都是他成功的地方,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许。这样,学生习作兴趣大增,减少畏难情绪。

当今初中,一个语文教师至少任教两个班的语文,120人左右,要作到每本作文全批全改,根本不可能。为了使教师在沉重的作文堆中得到一点摆脱,我曾试行过精批细改与略改相结合的批改方法,也实行过以口头授教为主的当面批改方法,但工作量并未显著减轻,批改效率仍然未见有较大提高。近年来,我曾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试行了以学生批改、集体评改、然后推荐展示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一尝试的大致做法如下:学生完成作文后,必须认真作自我评改,并将写作意图、材料来源、构思经过等写成“后记”,作为该篇作文的附录一并交上。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浏览全部作文,对于本次作文主要问题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发给学生,进行评议。先把每篇作文放在四人评议小组里交流讨论,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选出全班有代表性的作文一至二篇,进行集体评议,从中心、材料、层次到句、词、字、标点等方面一一分析,然后,要求四人小组相互批改,写评语,打分数,并签上批改人姓名,然后再交给老师检查,最后进行展示:推荐朗读或自我展示或教师朗读。在上述的全过程中,减轻了教师负担,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批改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写作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相互批改时,我不仅要求他们找别人作文里的病句和错别字,还要求给别人的作文评分和写上评语。我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制定了一个较为简明的易为学生掌握的作文分档评分标准,即一篇好作文,必须具备立意深刻、主题鲜明、取材集中、层次清楚、文句通顺、书写端正这些条件,据此又大致规定这些条件之间的评分比例,各项条件所占的比例可根据训练计划和实际情况灵活变动,每次有侧重。这样经过学生自己批改—教师浏览—小组交流—集体评讲—相互批改—教师检查----最后展示的步骤,同样是批改一篇作文,学生的得益显然比教师一人批改大得多了。当然,对于那些写作水平较低的同学,教师可以个别引导对其进行当面批改,指出其存在问题,指出要求,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改,教师重点检查,最后学生展示自己。

通过以上的做法,我的学生基本达到了不畏作文、自觉作文和以作文为乐的境界。

篇7: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近年来由于中考题型创新和改革出现了英语写作题,且所占分数比值较高,因此英语教学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写作指导的教学。这一问题既令相当多的学生头痛,甚至叫苦不迭;也困扰着不少英语老师。同时也制约着学生成绩的提升。学生如果想考上理想的学校,必须攻克这一难关。

I、我反复琢磨,觉得教师在写作的教学中,存在如下困惑。1.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教材的所有资源优势,其实每个单元Section B的阅读材料就是写作的摹写范文。我们有些老师就是没用上或没用好这一宝贵资源。真是个极大的浪费啊。2.教师没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用来进行写作练笔。老师很少有时间把写得好的作文读给学生听来引领学生着手写作。3.相当多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开启写作之门。II、我反复琢磨,觉得学生在写作的学习中,存在如下困惑。1.心理因素。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写作难。

2.写作基础薄弱。写作基础主要指遣词造句的基本功。部分学生由于词汇匮乏,因此自感写作无法提笔

3.学生思想上重视不够,存在“懒惰”现象,不能够从主观上积极主动配合,有“应付”之嫌。还有很少部分学生不配合老师做这样的研究,他们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会提高了,练也是白练,索性他们根本就不练。

4.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中语言逻辑混乱,句中语法毛病百出,尤其是

动词形式乱用。

5.大部分学生在写作开始前做不到针对写作需要筛选好写作材料,也不能恰当运用所学过的语言、语法知识。III、产生以上困惑的主要原因

1、有些英语教师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去开导学生进行摹写训练。

2、大部分学生写作时走不出母语怪圈,老是拿汉语语序去写作。结果句中错误频出,词义模糊,句中词序乱套,时态表述不清。

3、相当多学生由于脑子里记忆的词汇少得可怜,从而写起来免不了只好干瘪瘪几句了事。文中主题都着不了边,也谈不上文彩了。

4、有些学生不能从阅读材料中悟出点门道,因此无法进行摹写。咋能入门呢!

篇8:议初中乡土历史教学的困惑

一、乡土史在课程标准中的被忽略

从原本有专门开发乡土教材, 在课程设置中有明确的课时规定, 到新课程中, 只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看到仅有的几个开发利用“乡土教材”的字样, 不能不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大纲重视乡土历史教学的一大退步。这样的忽略带来了乡土历史教学的尴尬现状。在应试占主导的形势下, 历史作为一门次要课, 被取消了绍兴乡土史教材的教学, 也没有多少老师注重课堂中渗透绍兴乡土史了。因此, 一个中学毕业生, 会了解一些中国历史, 也大致熟悉部分世界历史, 但对自己生活的家园———绍兴的历史却一无所知,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这种悲哀实际上与我们缺乏乡土历史教育有关。从教学要求上也没有专门教学的规定。在拓展课探究课程中, 也没有引起各学校领导和历史老师的相关重视。

二、绍兴乡土历史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实践

1. 课程整合的作用

(1) 形式活泼生动, 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能力与个性的舞台。无论是撰写乡土人物的读后感还是实地考察身边的大街小巷, 这对于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是一次挑战自我和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很多学生反映乡土历史的拓展活动, 使他们对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 特别是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城镇多了一份感情和责任。

(2) 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 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乡土史的拓展课、探究课, 绝不是为了凑足课时, 或应付上级的检查 (是否开设拓展课) , 而是因为乡土历史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 放弃了这部分资源, 历史的知识是不完整的, 教材知识将失去支撑, 学科教学将失去生命力。事实上, 乡土资源挖掘整理到一定程度, 就是绝好的校本教材, 而它的开发者就是老师和学生。

(3) 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新课改促使了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学习由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接受与主动的发现式相结合的学习, 除了自主学习还应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乡土历史的学习没有现成的课本, 但却可以让同学们从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使学生可以避免过多地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 有利于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探究事物、分析问题的积极性, 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想象、思考、创新的空间, 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和完善他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人生的阅历。当代中学生应适当进入社会, 走进生活, 做到关心和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社区、学校、家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它好比一扇窗, 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在一起。使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来自于历史, 了解现实, 积累阅历, 拓展视野。在考察家乡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

2. 个体策略

(1) 在备课中将乡土历史资源与历史教科书有机结合。乡土历史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历史, 特别作为历史悠久的绍兴古城, 在从古到今的历史上都可以找到历史发展的踪迹。教师按照教学进度, 把课文的讲解与乡土历史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更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九年级上字词下一篇:编童话故事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