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教学心得

2024-05-07

小学语文的教学心得(精选十篇)

小学语文的教学心得 篇1

大班额的授课形式,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授课形式既有它的优越性,也有它的局限性。有局限的原因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满堂灌输的形式,没有时间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结果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诸方面的发展。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留守学生较多,单亲家庭的学生较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克服这种一边倒的局面,就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施这一教学模式,要扬长避短,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实践

因材施教或者分层教学,其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智力差异,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材施教,要在教学目标上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满足于自己的学习需求。在教学的形式上,或者是小组互助学习或者是个别辅导学习,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效果方面,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让他们体验最好的成功。因材施教的意义,就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一样,学生是主人,教师是配角。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因材施教淡化了授课的形式,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

众所周知,学生在性格、心理、能力、爱好诸多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异,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归类,将个性相近的学生归为一类,将爱好相近的学生归为一类,等等,总之要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类、不同的学习小组。

因材施教授课是一种形式,主要体现在它是把学生组织到一起,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支持、互相提高。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有几点,如果是分组学习,那么各成员之间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就是说,学习好的要帮助学习差的,大家都能满足各自的学习要求。如果是没有分组,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完成适当的作业,不要搞统一的规定,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优越性。因材施教的最大可行性就在于能够给各个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平台,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在分层教学中,把知识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为共同学习搭建一个能满足各自学习需要的平台,以弥补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的不足。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很大,就如人的十个指头有长短一样。我在教学中习惯把学生分成好、中、下三个组别,最后的一组就几个学生,数量不多,原则上尽量拔高分组,让他们的学习目标容易达到又不容易达到,这样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前进。所以因材施教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辅导的最佳形式。

A组的学生,是成绩靠前的,大概占百分之四十,将那些学习忽高忽低的学生一定纳入进来,这是对他们的约束,否则这部分学生就有了侥幸心理,学习会一路下滑的;B组的学生,相对来说较为积极向上,学习不稳定,教师抓的严了就上进,抓的松了就后退,对教师的依赖相比较而言不大;C组的学生,则是一些学习能力不太理想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较大。针对不同学生,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研组的会上,教师一起讨论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的时候,在教案里就要突出知识的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先天智力因素,来确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目标,尽可能做到让后进生即C组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让中等生即前文说的B组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一下知识面;优等生就是A组学生,就要全面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了。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A组学生采取“放”的形式,上课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自习,然后抽测掌握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决定哪些需要讲,哪些需要提示,哪些不需要教师讲解了。对B组和C组的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即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的训练。对C组学生则要求放低,浅讲多练,多检查多讲解,直到他们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止。

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形式之一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常见的方法是组长各司其职,定时检查组内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反馈来的信息教师要及时处理,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否则过不了几天学生就投机取巧不好好学习了。

小学语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是我们的广大教师还需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办法来,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一堂漂亮的因材施教的课堂。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差异问题,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提倡这种精神,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分层次因材施教教学的原则永远不会变,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学生的先天智力因素有差别,后天的家庭环境也有差别,再加上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别,诸多因素的存在,都促进我们进行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所以因材施教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的心得 篇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大师于永正也说过:“学语文是为了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课文不同于一般文章,文章一旦成为课文便含有两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要意文兼得,不能始于‘批文’,止于‘得意’,‘得文’是更重要的。”

下面就《最后的姿势》一课的两份案例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人间大爱,赞颂的是他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课文用环境和场景描写渲染人物、推进情节的发展:用侧面描写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用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

【案例1】

第一板块:感受独特姿势

师:灾难降临的瞬间,谭老师是怎么做的?请画出文中描写那一瞬间谭老师姿势的语句。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请圈出谭老师临终时的三个动作,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谁能通过朗读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板块:追忆震撼瞬间

师:在危急时刻,谭老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词句。

师:谁能用成语形容一下当时危急的情形?谁能将危急紧张的情况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件出示地震时的场面:“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师:在这危急关头,谭老师做出了惊天壮举。那一瞬间,谭老师来不及思索,“救助孩子”就是他唯一的念头。“拉、撑、护”只是他潜意识的动作,那么自然,那么沉稳!

第三板块:定格英雄姿势

师:这样的姿势,定格在坍塌的废墟下,定格在每个人心中。面对这样的姿势,观者无不动容。请听他们的叙述——

出示救援者的话:“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师:让我们带着感情来朗读这句话。(生读)

师:面对此情此景,救援人员眼含热泪,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有什么话要说呢?(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案例2】

第一板块:你眼中的谭老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谭老师在平时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位尽责的老师,那么当面对巨大灾难来临的时候,他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请大家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2-7小节),画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抓住关键的字词,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1.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师:能抓住关键的字词,谈谈感受吗?(来不及多想)

师:刚才你提到这是地震刚来临时谭老师的表现,那么当时外界的情况如何呢?谁来读一读当时的场面描写?

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教学反思 )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师:从这环境描写中能读出什么?(情况危急)从这三个感叹号,我们也能读出情况危急!(生齐读)

师:此时,我们再来读读谭老师的表现,能读出什么?

(谭老师恪尽职守、无私大爱、临危不惧)

当遇到突然的灾难时,逃难、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当大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本能是呼喊学生逃生。这正是谭老师对教师岗位恪尽职守,对学生无私大爱的体现。这正是谭老师人生信念的体现。

(环境描写在此时的作用便是侧面烘托)

师: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内容,女生读环境描写,男生读谭老师的表现。

2.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你能抓住关键的字词说说你的感受吗?

(立刻、拉、撑、护)

师:你怎么就能从这三个普通的动作中看出谭老师身上的精神呢?联系当时的环境说一说!

出示:“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师:从这环境描写中,你读到哪些内容?(情况越来越危急)你能想到哪些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吗?

此时,再来读读谭老师在这种危急情况下的表现,再来感受一下他的三个动作,你能读出谭老师的什么?

(谭老师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和责任才选择放弃逃生,体现出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

师小

结: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侧面烘托。恰当的语言、动作、环境描写对突出人物的品质能起到烘托的作用,能使生硬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学习运用这样的方法。

第二板块:人们眼中的谭老师

1.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文章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你觉得好吗?(学生思考、交流)

生:显然不可以。因为文章的8-11自然段是侧面描写,它的作用像我们刚学过的环境描写一样,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法举,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生2:这一部分引用了救援人员、学生、老师的话。他们都是与谭老师密切接触的人,他们的话最具说服力。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从这三个人物所说的话里面,你能体会到谭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可以用书上的词语来回答,也可以用别的词句来回答。

生,:从救援人员的话里面我看到了一个誓死保护学生的老师。

生:从被救学生的话里我看到了一个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谭老师。

生:在学生的眼里他还是一个幽默、妙语连珠的老师,他才华横溢、平易近人。

生:从老师的话里面我知道了谭老师是一个以学生为重的好老师。

师:人们的评价让谭老师的形象更丰满了,让我们对谭老师的印象更深刻了。这就是侧面烘托。

2.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三个人物所说的话,再来感受一下谭老师的爱和责任。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要求:“要由分析课文的教学,转向以策咯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而在我国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面对一篇篇包含字词句篇,包含语法、修辞、逻辑、文法等诸多要素的课文,在确定究竟应该“教什么”方面往往显得颇为茫然。要么什么都教,面面俱到;要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任意为之,东摸一把,西摸一把,到最后什么都没摸到。这种盲目、随意的阅读教学“其弊也久,其害也深”。

案例1设计了三个环节,看上去条理比较清晰,在品词析句中,在关注细节中,在潜心阅读中,感受到谭老师的伟大师德,但语文能力的生长点没有,教师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分析课文内容,只是“得意”,还没有“得言”“得文”,还没有和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还没有越过内容分析这道顽固的“魔障”。堵不住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教语文的“步”。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个人心得 篇3

一、让学生放飞思维,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在21世纪现代化的社会中,动画片、电影开始变得更受孩子们的喜爱。并且学生大多喜欢表演、喜欢展现自己。如何把课堂与影片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表演平台?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更加热爱学习。语文,是最接近我们生活的学科,也是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学科。我们在乐趣中学习,根据学生的想象,我们再一起深入探究更多细节、更多内容。课后,同学也不忘课文的台词与动作,使整篇课文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二、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使课堂氛围“活”起来

语文原本就是一个有感情的科目,并且每篇课文语言精妙,环境、人物、对话都被文字描写得“活”了起来,让学生大声并富有感情地朗诵出来,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朗读比赛。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感情丰富起来,对以后的写作和语言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在学生朗诵的同时,我们可以去挑出学生读错的字音与语句上的不通顺并且加以改正。在朗读时,会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感情朗读,更深刻地感受、理解主人公的心境,发掘学生的想象力与智慧。在课后的查漏补缺中发现阅读中的精华与不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升华。

三、让学生学会预习与复习

预习与复习在任何学科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应该让学生从小养成预习与复习的习惯。想要学好语文,就要学会如何预习、复习。面对一篇崭新的课文,首先应该通读全文,并挑出其中不会的字词。其次,深入了解课文,用不同颜色笔标出人物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第二天课上着重听。关于复习,如何学好语文就应该在课后查漏补缺中提高自己。复习的时候,应该把老师上课时所讲的重点巩固并加深记忆,生僻字词应多写几遍。反复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心理、环境描写,寻找自己还是不太明白的地方。

其实学好语文很简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使他们热爱学习,热爱学语文,寻找学习的技巧。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方法,继续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开端,教学经验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 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开始, 因为语文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做出了特殊贡献。学生们通过学习语文知识, 了解到了我国的山川湖海, 知道了我们国家的领土, 理解了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们身上的担子是非常重要的。一名优秀的教师, 应该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感受到知识的吸引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介绍我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 可见古代文学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 所以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历史是进步的, 学生学习的环境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如果一味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那么教学必然不能够顺利进行。教学问题的存在也不仅仅是历史问题造成的,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以及教学制度的原因造成的[1]。

1. 教学模式落伍。

我国的教学模式大都延续了传统教学模式, 是最具有历史性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都导致了旧教学模式的落伍。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成绩已经不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在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下, 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都把学生的时间压缩到了极限[2]。例如每天八节课, 一般学校都会将这些课程都安排满, 几乎没有自习和预习的时间。小学生是正式接受知识的开端, 他们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还不够强, 如果从这个阶段就开始对学生实施题海战术, 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形成不良的影响。我国的教育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拔苗助长, 学前的学生学习小学知识, 小学生学习中学知识, 中学学生接触大学知识。我们的智商不是越来越高, 而是被榨取的越来越多, 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走向岗位后, 才发现自己真是什么都不会。高分低能是教育的产物, 虽然不是教育的初衷, 但是却延续到了现在, 以后还在继续[3]。

2. 教师素质低。

教师素质水平偏低, 这是我国小学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这个问题尤其表现在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中。城市小学教育中, 由于教师的待遇相对较好, 而且教学环境好, 加之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视, 所以城市小学教育中大部分教师的素质水平是较高的。在城市中国有的小学教育水平较好, 教师队伍也比较优秀。城市小学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就是私立学校, 当前我国的私立学校都迅速发展起来, 教师待遇也非常高, 以至于很多教师选择了放弃国办小学, 而去私立小学教书。而相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小学教育来讲, 存在的问题就太多了, 主要表现在教学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两方面。在教学设施中, 很多小学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教学设施, 还是一块水泥做的黑板和一盒粉笔。教师队伍就更不值得一提, 因为教育部门的限制, 在编教师人数非常少。一些有300~400个学生的小学, 在编的教师不足十人, 大部分是兼职的。而且在编教师很多都不在学校教学, 而是选择了找代课教师代上课。一些代课教师竟然是高考落榜的学生, 素质水平可见一斑[4]。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文章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然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师素质的水平, 是关系到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因素。

1.创建新教学模式。寻找和创建更好的教学模式, 努力让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 大力推动教学改革, 让教育走向正轨。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 我国的大学前教育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截然不同。学生们在大学前拼尽了全力, 为了拿到进大学的敲门砖而努力, 所以他们的资源在进入大学前已经被挖空了, 所以即使到了大学, 也很难再得到多大的进步。而欧美等国家, 他们对于大学前的教育就非常人性化, 鼓励学生自由发展, 他们对学生没有苛刻的要求, 没有像中国的孩子为了奥林匹克竞赛而忘我的学习。存在就是真理, 欧美先进的科技能够在今天还领在我们前方, 这就说明了, 让学生们自由发展, 是非常必要的。看电视我们也可以发现, 中国人金榜题名才是最幸福的。而欧美却把孩子的发明和创造看成是最骄傲的事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心理, 必然导致差距的出现。所以要加强教育模式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5,6]。

常重要的, 如果教师的素质水平偏低, 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水平的低洼。针对当前很多买教师资格和通过关系进学校的教师, 教育部门应该严把这一关。忽视教育, 就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不负责任, 这也是一种犯罪。如果教育不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视的问题, 那么国家就无法强盛起来。所以要严格管理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打胜仗、打硬仗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马中伟, 马青.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教育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 (01) .

[2]王建名.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0, (05) .

[3]刘艳梅.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科教文汇, 2009, (03) .

[4]夏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文教资料, 2007, (11) .

[5]叶美玲.浅说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J].考试周刊, 2009, (18) .

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5

在本次学习中,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想做得更好,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发展,在民族精神上对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从情感价值观中对学生有了更深的要求,也对教师在语文教学生提出了教育方向,在总目标中对学习过程的对个人的爱国精神的培养和了解国家的目标有了更重的讲解,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吸取名族精华。课文中内容不懂地方提出自己的质疑,学生是课堂的发言者,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和质疑,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资源的整合,运用了许多的电教手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基本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和亮点。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针对以往语文课程的封闭和缺少活力而言的,它要求语文课程必须突破“三中心”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框框。在识字中要求了学生正确拼读,纠正地方言的教学出发点,“精要、好懂、有用”这六个字一直被奉为语文知识教学的“六字箴言”。这六个字对语文教师是一个考验能力水平的测试,是对语文知识教学方法提出的要求——情景化、动态化。静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动态用来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对语文学科学习有了指定的框架,

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篇6

一、强化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发挥语文教学功能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要从问题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其在问题中走进课文,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文情境中深入探讨,理解课文内容,自觉理解学习规律,为生活实践服务。而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语言世界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学生探索过程中的适当点拔,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适时地激励、鼓舞、唤醒与引导。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方法。学法指导采用“自读、自悟、研究、体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及边读边划边思的学习习惯。渗透学生对于父母爱的理解体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对教材内容先有所感知,后有所悟,获得了亲历体验的乐趣。

二、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的备课环节似乎并不在教学有效性的讨论范畴之内。实则不然,要谈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师的备课谈起。首先一位老师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他是站在何种角度去设计教学的预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师生共同合作的课堂无论如何是值得探讨和反思的,也一定会各有所得。如果仅站在老师如何教的角度去设计可能使教学有序进行,但真正学生与教师的收获就很有限了。其次,一位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多少,将决定他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自如驾驭,也决定了他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思路与方式、角度。而在备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准确解读文本则尤为重要。

如:《欢庆》这首诗写的是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整首诗内容浅显易懂,但极具内涵。如何解读这么短的一首小诗,让它变得饱满而富有意义,颇有难度。

我参与了一位老师备课的过程,目睹了她为把每一句话挖透而费尽心思,尤其是解读“蓝天放飞洁白的鸽子”这一句。对于“鸽子”的理解要到怎样的层面,很难把握。要体现它的自由、欢快,还是要体会到“和平鸽”这一层面?对于这点一直定不下来,结果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和平”这一层次,教学时就比较牵强,得不到学生的共鸣。重新定位之后,这一环节上得相当地成功,成了本课的一个亮点。另外,最初人们欢庆国庆的方式中有一张国庆大阅兵的,学生在看的时候没什么反应。考虑到这样的画面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后来换了几张贴近学生生活的,结果学生在看的时候非常兴奋,成了本课的又一个亮点。由此可见,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水平,再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演绎文本,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三、留足时间空间,让学生多读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的基本途径,但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读的时间却得不到保证,其原因是教师“重讲轻读”,侵占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因此,教师讲课时切忌一问一答。在初读阶段,教师应提出初读要求: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给足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这个要求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上几遍,不认识的字拼一拼,读不通的句子多读读,读完后,让学生汇报朗读成果,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再作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通,我认为学生亲自参与读这个时间不能省,不能缩。试想:如果连课文都读不通,怎么去谈感悟、积累内化呢?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拔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7

思维有两个翅膀, 一是求同, 二是求异, 二者缺一, 思维就不能起飞。 求同, 发现规律, 认识事物共性;求异, 发现特点, 认识事物的个性,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只有发现事物的本质, 才能创造。 因此,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不仅要求同, 而且要求异, 即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生阅读训练中, 教师要教导学生从事情的几个方面、多个层次看问题, 可以顺向思维, 也可以逆向思维, 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讨论能力。 讨论特别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讨论过程是学生反馈信息、互相交流的过程, 也是接受教师指导、纠正错误、提高认识、形成规律的过程。 通过讨论, 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 思维更活跃, 沿逆向或多项发展, 学生的意志品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比如小学课本中有一篇《十里长街送总理》,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 发现有很多不同层次, 不同年龄的人自发送总理, 这表达了他们对总理的无比热爱之情, 这是正确的。 但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经过讨论或者是老师的启发, 学生很快发现了这段文字的几个描写送总理的人的重点动词:“拄、靠、挤……”这样, 人物的迫切, 凝重的心情, 不辞辛劳的事实就如一幅画卷一样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总理的形象更高大, 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就得到了升华。 这样教师诱发学生以议代讲, 事半功倍, 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自己获取知识, 思维活跃。

2.利用多媒体教识字, 大大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教学, 图文并茂, 直观形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易识易记, 积极动脑, 大大激发求知欲。 每教一个字, 笔画笔顺的电脑输入, 通过大屏幕的演示, 直观性强, 学生容易接受, 记忆深刻。 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设置语境, 使一年级学生在语境中集中识字, 如每课开始大屏幕快捷地出示韵文、儿歌、句群等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代替的。 个体识字不是孤零零进行的, 都是在词、句、儿歌、韵文等语境中识字。 如教“虫”字时, 除屏幕上出现基本词“小虫、虫子”等外, 屏幕上又打出有关“七星瓢虫”的谜语内容。 我领学生一读而过, 让学生猜一猜。 教“鱼”字时, 出示儿歌:“小鱼、小鱼真淘气, 跳出水面吐泡泡。 ”学生很感兴趣, 美美地读着, 既巩固所学的字, 又训练学生的语感。

3.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要选好题目, 即第一, 挑选学生当前最关注的, 或者最感兴趣的问题:第二, 所选题目要引起争论, 使大家阐发不同的见解。 如:我曾印发了两段饶有趣味的材料让学生比较, 要求他们以《小明和小张谁做得对》为题写文章。 两段材料如下: (1) 在数学课堂上, 孩子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做着习题。 忽然发现有用弹弓互相“攻击”, 教师气愤地把课停了下来, 课时计划因此没有完成。 课后班主任立即召集全班开会, 调查哪些人破坏了课堂纪律。 起初谁也不开口, 可是沉默了一阵后, 小明“忽”地站了起来, 当面指出那几个玩弹弓的男孩子, 不料期中那个小陈竟勃然大怒, 他跳起来指着小明骂他“叛徒”。 (2) 在地理课上, 女教师刚刚提问完小张, 正低着头几分, 忽然有一颗纸弹打在她的讲台上。 “谁违反纪律? ”女教师立即追查。 可是大家面面相觑, 默不作声。 小张看得清清楚楚, 但是也不讲话。 课后他一个人悄悄地跑到教导主任跟前, 报告了事情的经过。 不料这件事被班上同学发觉了, 大家都指责她“出卖”同学。 这两个故事同孩子们的生活太接近了, 与小明和小张表现一样的学生在班上就可以找出几个来, 因此他们有许多话想说, 都迫不及待地动起笔来。 我因势利导, 提醒大家要摆事实、说观点 (开头提出论点, 然后用充实可靠的论据证明论点, 最后得出结论。 ) , 结果孩子们的文章都写得很有趣, 格式也基本正确。

4.以文本为基础, 拓展学生思维。

教师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 应努力寻找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 不断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引发思考、激起联想是文学欣赏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 而对作品中意义空白点的提炼, 正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 文学作品中意义空白点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发展, 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细节产生的缘由等。

5.经典类课文的教学要通过实践学语言。

于永正老师教《月光曲》时, 为了渗透“事物和联想”的读写知识, 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画出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 然后把联想的句子全去掉, 读一读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觉得没有联想, 课文就丧失90%的美。 于老师这时才告诉学生:“这就是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这样读就能理解文章表达的精彩之处。 ”之后, 他又补充一篇课外文章《大公鸡》, 让学生感受联想在语言表达中的妙处, 然后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运用联想, 给短文《荷花》加上联想, 写生动。 可见学习“事物与联想”这一知识, 《月光曲》只是一个例子, 学生朗读、思考、感悟, 获得相关认知, 然后迁移, 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于老师的教学, 围绕语言学习点, 通过实践提高语言能力, 可谓扎实有效。

6.朗读少齐读, 多自主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8

1.1有序观察, 理清图意。 看图说话, 首先是要学会看图, 看是基础。 观察是人们增长见识、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是一个通过视觉, 带动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 观察能力的发展是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要让学生在学会观察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看图说话要进行的第一步是认真仔细地观察, 通过观察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 可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欠缺, 看图时往往无目的、无顺序。 教师要从一开始就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首先是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整体了解, 然后更加仔细、有序地看图。 或从远到近, 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 从下到上;或从左到右, 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 先主要后次要。 其次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弄清楚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 理清楚图意, 为下一步的说话做好准备。

1.2分清主次, 抓住重点。 在孩子懂得了按一定顺序观察后, 还要学会抓住重点仔细观察。 要能在图中所有的事物、人物中, 区分主要部分;对主要事物或主要人物进行中进行重点观察。 人物的外貌、服饰、形体可以判断其年龄、性别、身份;人物的神态、动作可以思考她 (他) 在干什么、想什么、会说什么, 揣测其思想及性格;还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 注重细节, 根据画面推测事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 等等。 使整幅图或多幅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故事。 使学生不但言之有序, 而且使人物更生动形象, 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动人, 这就是在叙述中需要进行具体描绘的地方。

2.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现如今的社会, 网上学习和查询已成为学习和提高的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 目前由于多数学校的条件落后的因素, 诸多教师没有良好的学习和使用电脑的条件, 致使教师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或发挥不足。 小学语文教师的现代化水平应该提高。

2.1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尽快学会运用现代化水平的技术, 用电脑学习, 并能用电脑查询教学辅助的资料进行备课, 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

2.2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教学设计。

2.3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研修网, 发挥语文学科网络教研作用。 教师要立足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 相互之间用以交流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 并在这一过程中予以思考, 同时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 学习参与研修网提供的教案、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相关教学资源, 完成语文学日常教研管理和辅导等互动研究任务, 提高学科教研的即时性和有效性。 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进行自我提升, 从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3.关于小学作文入门教学

现在的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 觉得无话可说, 无话可写, 无章可循, 总之是“剪不断, 理还乱”, 无从下笔。 即使绞尽了脑汁, 挖空了心思, 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空话、大话连篇。

3.1亲自体验生活, 创设写作的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 丰富他们的生活, 让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 比如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积极、健康的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乐, 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和欲望。

3.2用心感悟生活, 升华情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 ”不同学生对生活有不同思考和感受。在习作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维方式思考, 从而得到不同见解。 在教授历史小话剧《负荆请罪》一文时, 笔者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和廉颇,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对白,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话剧中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和廉颇豪爽、知错就改的品质, 进而让学生体会二人为了国家利益而放弃个人恩怨的高尚情操。 学生开始觉得很可笑, 但两三次演下来, 教室里氛围凝重, 学生的表情异常严肃。 此时, 学生已经被文本人物那种强烈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了。

4.带着目标走进课堂

教学前, 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好教学环节, 把目标逐一安排在各个环节中。 我把教学目标分为两大类: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所谓基础性目标, 是指凡是课文都需要实现的目标, 比如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等;发展性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衬托”这一表达方式。 确立这样的发展性目标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根据学生实际, 选择浅显的、适合学生特点的表达方法, 深入浅出地促使学生的粗浅感知转换成学生围绕知识或技能的具体行动目标, 这样的目标引领能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 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及学生年段发展目标, 深入研读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学资源,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成与习得, 才能取得课堂教学的真正高效, 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5.运用幽默教学语言, 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 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又是通往教学目标的桥梁。 在写字教学中, 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融洽师生关系, 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如在教写“兰”字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注意三横的长短之别, 我说:“人要有腰身才会好看, 字也是如此, ‘兰 ’字i横, 中间一横要写得短些, 就像人的腰身。 如果三横一样长的话, 那就不好看了。 ”学生听完之后, 开心地笑了起来。 “三横要有长短变化”这一写字要领也在笑声中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里。 海因·雷德曼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 ”将幽默融入写字教学中, 让学生更爱汉字, 更爱写字。

6.从教材出发, 开发学生想象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篇9

一、首先教师心里要明确怎样上好课

上好课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也是教好小学语文的重点。先说一说怎么样才算是好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 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关系到系统的学科目标, 每课时、每个单元、每册书的任务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第二, 好课的标准要达到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 不是我们教师的“满堂灌”个人演说, 不是学生散漫放任没有任何压力的自由学。第三, 好课是我们教师交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 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并且留给学生自主发挥充分锻炼的空间。

四年系统而专业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我怎样把理论知识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呢, 那只有上好课。每学期初我都会浏览新教材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我会参考一些资料, 但不是完全的“信赖”教参, 我用“信赖”这个词, 相信大家都清楚是什么意思。我们教师通常一个年级按照学科组成学习小组, 反复研究文本后, 弄清楚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字、词及重点语句段落确立教学目标, 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力图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发展。

二、在教学环节中巧妙而有目的的设置问题很重要

教学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 鲜明而又操作性强, 才能使与社会接触不多农村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在教学环节中巧妙而又有目的的设置问题。设置问题必不可少, 有非常大的作用, 并不是随便问问, 问一些与教学文本无关紧的, 要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文本, 所以设问必须有一定的思考价值、针对性要强、难易适中。比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鸟的天堂》时, 当学生刚开始接触此文时, 我设置了“课文中几次提到‘鸟的天堂’?”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发掘文中趣味。随着讲解的深入我进一步设置了总结性的问题“文中有一件趣事有的地方‘鸟的天堂’加双引号, 有的地方却不加这是为什么呢?”在老舍先生的作品《母鸡》一文中, 由于这是一篇阅读文章, 教学时间不允许深挖, 所以我会在学生掌握一定生字词后设置一些关键性的疑问, 比如:“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怎样?”“是不是一直就这种态度没改变?”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证明你的观点等等。这些问题即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前面学过的知识点, 又带着启发性, 我们教师可以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孩子们在不断地发现与探索中获得成就感, 整节课师生都会感到轻松愉快。

三、从学生兴趣入手, 语文教学在“寓教于乐”中快乐进行

美国心理学家扎拉若斯把选出来的学生按照智力和兴趣分为两组学期结束发现兴趣组虽然没有智力组学生的智商高, 平均智商只有107, 但是在测验中的成绩优于智力组, 尤其在语文写作方面。该结果给我们教师启示:与智力高的学生相比较, 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占优势。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孩子对那些经历过并获得成功的事件感兴趣, 对新颖的能引起好奇和注意的实物感兴趣, 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了解了这些在上课中我就得心应手多了。儿童都爱玩, 我抓住这个孩子的天性以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为引子, 激发小家伙们的求知欲。这一点在上童话故事哪一单元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在上童话故事课时, 我会让孩子们先收集并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童话故事也是其中重要一方面, 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重点语句, 一遍掌握学习内容。最后我是以讲童话故事比赛的形式结束本单元学习, 让学生自己总结童话故事的特点并一起回忆这一单元的重点, 课外拓展就是让学生写自己内心的童话故事。整个单元的学习氛围轻松愉悦, 孩子们开心的毫无负担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以朋友的心态关注对待学生, 在关心中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活泼开朗的性格加上和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 我对待班里的小孩儿多采取关注并鼓励的教育方法。上课时, 我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满怀热情地讲解着与学生互动着。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我会合理引导, 对于那些“捣蛋鬼”我会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给予一定的教师期待, 使孩子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教学上的知识点, 我不会完全写在黑板上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或是团结协作共同探究完成。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 课后我们一起做游戏, 小孩子们都习惯于叫我孙姐姐了。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和学习日益进步我非常开心。

两年的农村教学实践使我受益匪浅, 今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立足农村教育实际, 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加进步!

参考文献

[1]李世平.教育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

[2]何更生.语文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7.

小学语文的教学心得 篇10

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让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小学生的生活是“家庭—学校”式生活, 这种生活模式导致其所见所闻有限, 下笔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时间长了就产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因此,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 能结合自身观察和经历写好作文, 语文老师就要让其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观察的好习惯。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二———“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 形成一篇习作”。民风民俗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自己的课外阅读以及亲身感受了解到一些节日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有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 就绝不会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所以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使其具有一双慧眼, 而且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 更需要学生扩宽信息来源渠道, 多方面、多视角搜集信息, 了解信息。

二、加强日常口头作文训练,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经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优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因此, 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 让学生多说, 在多说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写作, 而且说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 同桌对说、个人自说、班内交流等, 说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作文的实质内容, 可以包括选题的原因, 大致的提纲等。我们现在所使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即口头作文的训练, 任何一篇习作都是要求在与大家交流的基础之上, 然后再进行习作。经过长时间的观察, 其效果是明显的, 通过说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 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了, 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了, 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渐渐提高。

三、重视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良好的素材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四要求学生“以‘学会生存’四个字进行联想, 说说从报纸、杂志、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 应如何应对, 并行文”。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 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没有通过阅读搜集必要的信息, 那么进行口头交流以及写这篇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 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 一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 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 通过导读、课例点评、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环节教会学生读书的技巧;另一方面, 在课外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 给学生指定相关书目, 例如国内外的名著, 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

四、改进作文评改模式,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小学生对于外界的评价是非常重视和敏感的, 老师应重视作文的批改工作, 并通过批改工作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现阶段比较理想的评改模式是:首先, 学生自评, 学生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 例如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 通过自己检查推敲, 一般是可以发现的;然后, 同学间交互评改, 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无拘无束, 可以充分阐述彼此的见解, 通过彼此的互相评价, 无疑能给自身以启发, 进而对习作进一步修改;最后, 教师在前两次评价的基础上给予认真的评价, 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表扬其文中的闪光处, 用商量讨论式的语言指出文中的不足, 这样, 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而且即使是文章中的不足, 商量式的评语也能让学生容易接受, 之后会更加仔细地进行推敲, 对文章进行完善。

总之,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我们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完善, 只有做到了以上四点, 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获得较好的成效, 进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澳莉.激发兴趣开辟渠道培养个性——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6) .

[2]董京霞.细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教育艺术, 2009 (2) .

上一篇:商业秘密的企业应对下一篇:垃圾管理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