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的小学作文

2024-05-22

语文老师的小学作文(通用12篇)

篇1:语文老师的小学作文

上个学期,偶然间,教室里多了一位气质非凡的大姐姐。同学们悄悄地议论:“哎,看,那就是我们新的语文老师!”是吗?太好了!我听到这个讯息,不由得开怀大笑;没想到,她真的试着给我们授课,声音很动听,并且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她有柔顺的长发,大大的眼睛,似两颗夺目的“黑珍珠”嵌在白皙的脸庞上;她的眉淡淡的,细细的,像是随意挥洒上的一份柔情;薄唇点点红嫣,总是爱穿一套如雪一般白的外套,显出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这个既美丽又时尚的大姐姐,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韩老师。

她,爱笑。办公室里总是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让人看着,便觉得不尽的温情和乐观。活泼的她,我们满是喜欢;因为我们需要,需要一个人既做我们成长之路上的导师,又是我们必不可缺的好友。

她,爱“谅”。这里的“谅”便是“体谅”的意思。韩老师从不留过多的作业,并且时常为我们推荐一些好书,使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漫游在书的海洋,尽显无尽的知识与智慧;她知道我们的压力,便有时在课堂上让我们完成作业,以减轻我们的负担。

她,爱美。每天以全新的面貌面对生活,面对我们,面对自己,使她看上去更加善解人意,更加温和,好相处。这也是我们喜欢她的一部分原因。一个时尚的老师陪在身边,是多么令人欣喜啊!

这便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一个爱笑,爱“谅”,爱美的老师!她,将是我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篇2:语文老师的小学作文

我们的语文老师年级不算特别大,但是可以从他的头发中看到有些许的白色。他一双剑眉看起来让人觉得他很严厉,不过他是个很细心的老师。他对我们很是关爱,和他那平常的面容根本不符合,于是我们底下给他起个绰号”假面人“。不过这个假面人是和电影里不一样的,这个假面人是不会超能力的。不过,他和假面人一样很受各位的爱戴。

他不仅在学习方面对我们很关心,而且在生活等方面对我们也是很关心。我还记得有一次,那是我的,他生病了。我们老师二话没说立刻把他送到了医院,连住院费都是老师先给垫上的。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我们对这个语文老师的看法,才有了新的变化。以前我们一直觉得,他只是为了工资在工作。没想到,他是个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老师,我们对自己以前的看法很自责。于是在我同桌的带领下,我们几个还给老师写了。

那封信老师并没有对我们有什么评价,只是一如既往的让我们学习。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有心,有学问的好老师。尽管他年纪大了点,但是我们和他还是有话说,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差距而去讨厌这个老师。

篇3:语文老师的小学作文

一、整合信息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 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整合, 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给学生发展提供有利的学习工具和良好的教育环境。由此可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材所能够提供的基本上都是静止不动的画面, 这种画面对于学生的视觉冲击不大, 很难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却可以使原本静止不动的画面活起来, 同时还可以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 这样能够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 使他们大开眼界, 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二、创新阅读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新课标指出, 语文阅读教学要倡导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对知识重点进行交流和讨论, 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重视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使学生掌握读书的技巧, 能够在阅读实践中体验情感变化, 受到审美熏陶。

1. 阅读教学中融入多种教学元素

教师可以将音乐、美术、舞蹈等元素融入到阅读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 引领学生走入自然、走进生活, 营造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教学氛围, 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 结合阅读教学开展讨论、辩论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见解, 积极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所以, 教师应当在结合学生年龄段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 以阅读课文为基础, 展开有效的讨论或辩论教学活动。例如, 在教学《称象》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完全文, 使学生掌握曹冲称象的方法。而后,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认为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吗?你们有比这种办法更好的办法吗?”这时, 学生的思维会被问题激活起来, 在给予学生充足讨论、交流时间之后, 有的学生认为用石头太麻烦, 不如让士兵代替石头进行称重简单;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就地取材, 用盛满水的水桶代替石头称重……通过讨论, 学生的思路得以拓展, 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使学生能够针对同一篇课文提出不同的看法, 在畅所欲言中提高了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3. 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关注学生阅读过程

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它可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通过不失时机的鼓励、表扬、肯定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当以赏识的教学心态看待每一名学生的优点, 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 给予多样化的回答。教师要对这些不同于常规答案的想法给予充分肯定,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开动脑筋, 多层面思考问题。

三、开展个性化阅读,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篇4:做一名有心的小学语文老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心

做了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听了许多节各式各样的语文观摩和优质课,其中的感悟也有许多。從小学语文教师的成功和失败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教好小学语文,必须做一名有心的小学语文教师。那什么是有心的语文教师呢?

一名有心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喜欢自己。学生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要多加赞赏和鼓励,少对学生进行训斥和打击。在上课的时候,尽可能做到幽默风趣、言谈拘谨。多多引用名言警句,唐诗宋词。经典寓言和成语故事也能被我们搬进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一片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在浩瀚的大海中自由自在地去享受知识,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名有心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拥有激情。身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不但要有丰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做基础,还要具有浓厚的人格魅力。不但要备好课、讲好课,而且还要在课外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拓展自己的视野。我们在面对活力十足的青少年时,不但要把语文看成一种语言工具,而且还要用我们的魅力,把语文包含的人文性生动活泼、富有激情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和态度。

一名有心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以人为本,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提高他们能力的同时,要加倍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和要求。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让我们的尊重在课堂中散发出它应有的光和热。我们要让课堂充满美感和爱,用优美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用充满关爱的眼神和笑脸去面对每一名学生,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

一名有心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我们不单单要了解文史哲,还要涉猎政史地和理化生等知识。小学生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授课时,我们要广泛地讲授与课堂相关的文化知识,不管是自然科学的还是社会科学的。

总之,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和智慧,用我们的知识和技能,用我们的爱心和宽容去感染每一名学生,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名有心的小学语文教师。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篇5:我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

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他不必像一个演员,有一丝不苟且精致的妆容,但他必须可以真诚的对每一位同学微笑,他不必像一个舞者,衣着光鲜亮丽,他可以衣着朴素,但他的衣服必须干净且整洁,他不必像一个领导者,严肃且高高在上让人敬仰,他必须可以牵起每一位同学的手,与他们做朋友,与他们谈笑。

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他一定要是一个智者,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他并不一定直接告诉我们,而是让我们自己细细去体会,去理解,去明白。他在我们做了错事之后,不会把我们拎出去骂一顿,逼迫我们承认错误,然后再在班里或学校里宣传,把我们当成反面教材,去告诫别人不要重复我们的错误,而是让我们静静的站在他面前,自己去发现错误,自己去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让我们深刻的记住这个错误所带来的教训。他可以教会我们自己去判断一件事的好与坏,并告诉我们坏所带来的后果,让我们不被虚荣,好胜之心蒙住眼睛。能够正确的看待所有的事情,不误入歧途。

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他一定要是一个歌者,他可以唱出大雁离群的哀伤,唱出雨滴落的寂寞,唱出花朵衰败的悲伤,唱出冬天雪花的飞舞落叶的萧瑟,他也可以唱出新生命诞生的喜悦,唱出太阳光辉洒满大地的温暖,唱出花朵绽开笑颜的美丽,唱出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气。他可以唱出爱恨,唱出美好与哀伤,唱出世间万物世间的一切。他可以用他的的歌声教会我们爱恨情仇,教会我们世间都是相对的,有善良也有邪恶,教会我们好人总是多过恶人,只有好人才是最受祝福。他让我们发现世间的美好,告诉我们要心怀善念,这样才会使世界更加美好。他可以让我们心怀感激和善意的面对恶人,因为是他们才能告诉世界上有好人,因为有了恶人所以才有好人,才能让我们发现世间还是好人多。当我们面对恶人时,不是对他们产生鄙视,而是告诉他们不要再做恶事。他的歌声教会我们要微笑的面对世界。

篇6:我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

李老师的身高有一米六左右,头发乌黑乌黑的,一双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巴。李老师喜欢穿高跟鞋,走路时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显的十分有活力。

李老师真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呀!不信,你瞧,有一次考试,我的前桌正在向他的同桌发出求救信号,原来他的一道题不会做了。但是李老师正在监考中,他必须躲过李老师那双锐利的眼睛。他看李老师正看向别的地方,他准备用那“阴阳指”一弹,把那小纸条弹到他同桌的桌上去。就在他内力准备好要发射时,老师突然一扭头正看向他,吓的他脸色苍白,赶紧收回自己的阴阳指和小纸条。他在苦苦地等待着。过了半小时,他终于等到了时机。他又伸出了“阴阳指”一弹,就把小纸团弹了过去,他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是没有躲过老师的法眼。就在他得意洋洋之时,老师走了过来,把小纸团抢了过来说:“好你个小子,好的不学,学坏的。下次不准抄袭了,知道了吗?”只见前桌的脸红彤彤的,用细小的声音说:“知道了”。

李老师的千里眼是厉害,但更厉害的是那双顺风耳。

有一天,正在上课,我们都在专心致志的听讲。只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给我们讲起了上课的规矩。听着听着我就和同桌说起话来,老师讲的什么我都没听进去。李老师听到我们俩在说话,眼睛一瞪,恶狠狠地说:“朱浩然站起来,说说我刚才讲的什么?”我什么都没有听到,根本回答不上来,后来站了一堂课。我心里想:以后不能在课堂上乱说话了。

篇7:我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

匡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他的课总我们感到生动、活泼,轻松、愉快。虽然有时他也会因同学违反纪律而恼火,但依然很风趣。我喜欢上他的课,尤其喜欢上他的课。他讲作文,总是滔滔不绝,妙趣横生,使我们盎然,让我们逐步懂得写作的技巧。记得在七年级时,有一次作文课,他带着拿着书本慢慢走进教室。随着师生互相问好的声音,便进入了正题。听说又要写作文,起初有些同学便露出畏难之色。只见匡老师一笑带过,在讲述了本次作文基本要求之后,接着便施展了他的文采,首先教我们写作要一个好的心态,要相信自己,善于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章和他人交流;接着教我们怎样给文章增色的方法,例如要有一个精巧的构思作文吧,要有一个亮丽的开头,要有一个优美的片段,要有一个完美的结尾,词汇要丰富,适当引用名言警句画龙点睛等。他还举例让我们学习怎样巧用排比句。他侃侃而谈,排比句在他口中就像一本《史记》,说不完,也谈不尽,一组组优美的句子,一个个令人回味的思维,一份份拔动心弦的情感,逐渐把课堂气氛推上了顶峰,同学被他那精妙的深深吸引了,脸上也洋溢起了笑容。到后来,大家都得有话可写,写起作文来也是妙语连珠,很多同学得到了好评。就这样,经过他的教学,我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了许多。

匡老师上课也很耐心,字字句句都精益求精。有时,一道题目,一个知识点要讲好多遍,我都听烦了,他却说不厌。唯恐我们领会不了,所以我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很到位,这都亏了他的“辛勤劳动”。

篇8:语文老师的小学作文

一、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然和应然

陈永华 (以下称为“陈”) :周先生, 您好!我记着在您的那本专著《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中置于卷头的那首诗:“情系教坛满头霜, 笔耕舌耕默默忙。识得寂寞个中味, 桃红李白话西窗。”您60年的语文教学生命之旅, 见证了共和国60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 是最有话语权的。您能为我们谈谈当下新课改向纵深推进带来了繁荣, 可为什么很多教师会感慨于“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这样的问题呢?

周一贯 (以下称为“周”) :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复杂的, 但也是正常的。新课改若以“课标”颁布为标志, 已有7年。“课标”的制订, 是面对2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时代的挑战而作出的积极应答, 给小学语文界开拓了视野, 丰富了要素, 它带来的许多理念和策略, 正在发挥着积极效应, 从根本上强化了语文课程的时代建设, 确实是功不可没。新“课标”让我们接触了许多新的东西, 但也难免会产生目迷五色、无所适从之感, 似乎语文课变得越来越难教了。当然, 还有另一方面原因是在我们的语文课程理念得到提升之际, 会一时苦于对自己实施能力的不满, 觉得是力不从心造成的。从更深的原因分析, 自然也包含了“课标”因本身的某些不完善而带来的实施困难。

陈:您说得很准确。但如何理解“课标”自身的某些不完善也是正常的?

周:“课改”免不了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过程, 创生于“课改”中的“课标”, 即使是一卷纸面上的“真经”, 也难免会在“过河”的过程中被打湿。因为它只能在实践的检验中逐步完善。“课标”正在修订之中, 就说明了它自身的某些不完善, 所以, 这当然是正常的。我认为就“实施”的层面而言, 我们必须努力地去践行“课标”, 因为它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文件;但在思想层面上, 我们又要敢于质疑“课标”, 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出认真研究,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目的是使“课标”更臻完善。

陈:那么, 在新课改的语境下, 您觉得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周:这事儿说起来头绪就多了。择要而言, 我觉得首先在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中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有的现代发展, 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昨天的现代是今天的传统;而今天的现代, 又会成为明天的传统……在如此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之中, 继承是贯穿其中的一条永恒的血脉。“课标”的初创制订无疑会反思原先的《语文教学大纲》, 乃至语文教学传统中的许多“不合事宜”, 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 参考外国母语教育中的某些经验, 也会有选择地吸纳西方的“后现代课程论”“建构主义”“接受美育”“多元智力理论”等五花八门的现代思想。有选择地吸纳这些东西当然是必要的, 可以体现多元文化的优势。但中国语文教学的本位是汉语言文字。汉字与如今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拼音文字是绝然不同的表意文字, 强调“意合性”, 显示出一种“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每一个汉字兼具“三码” (形码、音码、义码) 和“复脑” (既可形象思维又需抽象思维) 的特点, 独立性很强, 以此构成的汉语, 也重在意合, 其意蕴应在上下文的诵读中体味, 重在整体感知。这种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 不仅决定着汉语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规律, 也深层地反映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东方思维方式。语文学家王森然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说过:“其他各种的教材教法, 内容工具似乎还有可借鉴于他国先例的地方, 特有国文, 非有我们自己来探索不可。” (参见《作文教学概要》) 为此, 关注“识字为重”, 提倡“文道结合”, 强化“诵读为本”, 引导“涵泳感悟”, 坚持多写多练等历经几千年考验的“中国功夫”仍然是教好“中国语文”的关键所在, 任何淡出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的做法, 在继承与发展两头信息不对称, 都是会伤及语文教学的。

陈:这方面的问题确实已经反映出来了, 这是否也是眼下人们提倡的“本色语文”“简约语文”“寻找语文回家的路”的原因所在?

周:应该是这样。当然, 我们不能说“课标”没有提及“继承”, 但从实践情况看, 这样的表述似乎不够一些。因为“信息不对称”还反映在另一个层面, 这就是今天的语文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正在成为主体, 他们工作经历有限, 对于纵向的民族语文教学发展历史和传统经验, 往往知之不多;而对当代的横向的新理念、新信息 (其中有些与时尚捆绑在一起) , 则比较容易发生兴趣, 接受较快。这当然不是他们的错, 甚至可能是他们的长处, 但无可否认也是他们的短处。不管怎么说, 这两者的信息不对称, 容易导致对中国语文教学固有的本色本真的淡化。无疑, 这正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

陈:是的, 对语文教学本色本真的淡化, 必然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降低。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必须坚守“学语习文”。虽然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 但“人文就在语文中”, 应该是在“学语习文”的过程中实现的。

周:对,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应当是一回事, 而不是两张皮。加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确属必要, 但不能以消解或淡化工具性为代价。曾经有几位大学教授对我说, 他们最无奈的是给本科生修改毕业论文, 别的问题不说, 错别字连篇, 病句累牍, 就惨不忍睹。当时, 于永正老师也在座, 我们只好连声表示歉意, 检讨小学语文课没有把基础打扎实。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不落实, 关键在于该教的没教好, 而可教可不教, 暂时不必教的, 又往往教得太多。其实, 在人文层面上的“深挖洞”没有必要, 一来有些内容儿童还无法理解;二来以后他们还会学到。“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蕴, 可以学一辈子, 感悟一辈子, 给小学生讲的, 给中学生讲的, 给大学生讲的应当不一样, 但有些教学内容是非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不可的, 如识好字、写好字、读好书, 养成好的读写习惯, 就得在小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让孩子一辈子受用。如果到大学里再去解决这些问题, 损失就太大了。

陈:所以, 我们都关心一个问题: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然”, 能与“应然”走向合一吗?

周:所谓“实然”就是“实况是这样”;所谓“应然”就是“应该是那样”。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况”确实有些不如人意, 距离“应该是那样”还有相当大的落差。如何调整两者的关系, 使“实然”与“应然”走向合一?标准只有一个, 就是实践中检验, 而不是只到理论领域里去寻找, 即以语文教学造就学生语文素养的成效来检验。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识好字、写好字都过不了关, 就很难说有了合格的语文素养, 由此我们就得反思当下语文课堂的“实然”, 重新明确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并予以积极改进, 方能逐步与“应然”走向合一。当然, 今天我们强调重认语文课程本色, 不是走以前“加强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的回头路, 更不是“翻烧饼”。我们对坚守语文课程本色本真的认识, 是在新“课改”走向开放的语境下提出的, 是在语文教学关注人文情怀和文化意念的层面上审视其不足, 所以是对语文课程本位、本色、本体的新的研究和认识。

二、语文教学群体风格与“浙派”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陈:您曾经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风格、流派和主旋律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 并有长文发表, 这个问题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推进具有现实意义, 您能再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周:走进新课改, 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语文教学正在告别粗糙的年代, 人们的理论视野开阔了, 思维空间开放了, 生命个性开朗了, 反映在语文课堂上, 教学风格更趋多样,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教学流派也渐露风采, 成为当下小语界的盛世景观。对于风格、流派以及与此有关的某些提法, 如“本色语文”“诗意语文”“情智语文”“简约语文”“和美语文”等等, 其本身就是教学个性精神的自由绽放, 体现了语文教学艺术园地的百花齐放, 我们应予以充分包容, 不必因为“语文就是语文, 只有一种语文”, 就不可有“本色语文”“诗意语文”的称道, 其实, 诸如“本色语文”之类的说法, 不是作为一个名词使用的, 它只是一个偏正词组, 即“本色的语文”“诗意的语文”……强调的正是语文课堂的某种特色或风格, 而不是另立一种语文形态。我们应当给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开放的空间、宽松的环境, 这才会有利于风格、流派的百花争艳。

教学风格、教学流派的丰富多彩、各领风骚, 是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标识之一, 我们应当为之欢呼。但是,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这些琳琅满目的风格、流派时, 便会发现不同的风格、流派有着不一样的生命力, 而决定其生命力强弱的根本原因, 在于它是否弘扬了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是否有着对“主旋律”的坚信和坚守。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实现“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这两方面的辩证统一, 才能带来小学语文教学园地的姹紫嫣红、万千气象。

陈:风格当然更多的是指向教师个体的教学艺术品性, 但我们也常常看到如“京派语文”“海派语文”“浙派语文”“杭派语文”的说法, 记得您也提出过“越派语文”, 这种现象对当前小语界的发展繁荣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周: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具有个体性特征, 但也有风格相近似的群体特征, 这便是“群体风格”。它已接近于流派或已经发展成为流派。我认为“京派语文”“浙派语文”等提法的存在, 应当是一种地域性的“群体风格”或“流派”。黄鸣奋先生编著的《艺术交往心理学》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就把艺术群体现象, 划分为“艺术地域群体” (由地域来联接的艺术群体) , “艺术世家群体” (以亲属关系为纽带连成的艺术群体) , “艺术同门群体” (以师徒关系相传而成的艺术群体) , “艺术社团群体” (以研究门类、课题工作室等组织形式结合成的艺术群体) 等等。我觉得这种分类也同样适合我们对语文教学群体风格或流派的认识。特别是现在名师常常以“工作室”的组织形式引领一个团队, 更容易形成一种群体风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地域的语文教学群体风格确实会形成某些共同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气质。如北京的霍懋征、王秀云、叶多嘉、许嘉琦等诸位语文名师曾经所体现的扎实、严谨、稳健、厚重的课堂教学艺术, 正投射出北京这一历史都城的深厚人文积淀和今日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那种雍容纯正的教育文化特色。而我们从上海的袁2) 老师以及贾志敏、左友仁、徐鹄、万永富等多位名家的教学艺术中, 又不难看出其灵动、鲜活、婉约、秀美的共有特色, 它与上海这个高度开放的经济大都会的地域文化, 也有着一脉相通之处。为此, 综观全国各地小语教学群体风格的灿烂星空, 你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的投射:齐鲁文化教育的雄奇厚重而风力遒劲;巴蜀文化的深邃大度而气质高妙;吴越文化的精微秀美而骨力非凡;岭南文化的明快刚健却又不失圆润有致……开发和梳理这些有着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群体风格或流派, 对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品性, 凝聚地域的教学研究实力, 提升语文教学的优质水准和引领广大教师的协作研究方向, 确实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 我也和绍兴小语界的有识之士, 共同打造了“越派语文”的群体风格, 即以“和”为核心的“清、醇、和、美”。

陈:是这样, 最近几年, 浙江教育界一直有“浙派名师”的提法, 您怎么看“浙派名师”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走势?如何保持特色又兼容并蓄?

周:浙江素来有“文化之地”的美称, 这里物华天宝、人文荟萃, 历史上更是群贤辈出, 名师大师如星汉璀璨。浙江的地域优势明显, 浙北紧邻上海大都会, 浙东 (宁波) 又有早期开放的历史, 这都给浙江人以重商务实的精神传统, 从深层上孕育了“尊师重教”的文化意识。近年来, 浙江的基础教育又一直在高位运转, 成果卓著。所有这一切都足以说明“浙派名师”存在的应然性和必然性。

“继往”必能“开来”, “浙派名师”的发展势头自然会是前途无量的。他们不仅活跃在浙江教坛, 在全国也有广泛影响。

《教学月刊小学版》 (语文) 将“突出浙派特色”当做追求刊物个性化的抓手之一, 是适当的, 同时我相信这本身对它也能产生助推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专业性学术期刊的作为

陈:“浙派名师”作为一种流派, 只是全体浙江教师的代表, 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 始终是我们的关注热点。一般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都会经历从简单模仿到思考吸收再到创新提升的过程, 问题在于更多的教师往往会在模仿阶段驻足良久, 请您谈谈对当下小学语文这种所谓的“山寨教学”的看法。

周:我理解的所谓“山寨教学”, 所指大概也就是热衷于明显模仿执教观摩课某名师一招一式的课堂教学状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 “模仿”作为人类的一种行为特点, 体现在各种领域的学习过程之中, 语文课堂教学自然也不例外。问题在于模仿有两种, 一种是简单的复制式模仿, 完全是“依样画葫芦”;另一种是有个性、有发展的动态式模仿。教学不是简单的复制式模仿可以奏效的活动, 其原因是课堂具有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的基本特点, 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学生, 往往不可能“依葫芦画瓢”, 否则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即使是很难避免的有个性、有发展的动态式模仿, 课堂教学也不宜在这个阶段“驻足良久”, 否则只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 执教观摩课的优秀教师确实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但这种借鉴不是依葫芦画瓢地去模仿他的一招一式, 而应当模仿的是“一招一式”背后的东西, 如对教材深入解读的功夫, 对教学理念领悟与应用的功力, 对教学技能娴熟挥洒的功底。须知从招式学招式, 只是“物质”层面的“粘贴”, 看来确实便捷, 但总是会因“水土不服”而弄巧成拙;只有从“精神”层面上的感悟, 才会有因地制宜的创生。实践不能指导实践, 那是经验主义;只有理论才能指导实践。行为不能指导行为, 那是简单的复制;只有思想才能指导行为。所以, 只有那些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才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另外, 我们更应当看到今天的某些公开课, 也还确实存在着崇尚形式、追求唯美、热衷于教师自我表现的弊端。这样的课堂从根本上模糊、淡化了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只求自己靓丽出镜和光鲜登场, 必然会遮蔽对学生学情的关注和呵护, 而“失学”的课堂实质上也就是“失效”的课堂。这种课堂上教师的“花拳绣腿”, 就更没有模仿的价值了。我们说观摩课的最高境界是向家常课的回归, 所指就是希望在观摩课中坚守家常课的优秀品格:以学设教, 真诚自然, 扎实有效。

陈:如何使教师获得最有效的专业发展, 确实是我们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在这方面周老师有什么好的意见?

周:教师为了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当然需要研究很多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会因人而异。但是当前我们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不是教师应当怎么教, 而是应当如何导“学”, 把课堂还给学生, 变成真正的“学堂”。第一, 从理念的层面上, 我们必须深入感悟教学不是“给予”, 而是学习者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的“获取”。学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行为, 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所以, 最好的“教”是无痕的, 能完全地融入学生自主的学的过程之中, 这种“教”, 应当只是“导”。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那么为了“不需要教”, 我们今天又该怎样教?那就是尽量淡化“教”的痕迹, 变“教”为“导学”。第二, 从操作的层面上看, 就必须深入反思小学语文课堂从“满堂灌”到“满堂讲”再到“满堂问”“满堂牵”的这条历史发展轨迹, 始终摆脱不了教师主宰课堂的阴影, 这是为什么?语文课堂为什么总是解决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问题。“语文学习可以无师自通”几乎已成共识, 这是因为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不是直线式排列, 而是螺旋式渐进的。一篇新课文, 百分之九十八的字、词和句式都是学过的, 内容来自生活事件, 学生可以凭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感知。特别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读与写是在基本掌握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展开的, 有很大的通融性。再加上汉字、汉语所独具的“意合性”, 可以凭借熟字识生字, 凭借上下文悟含义……难怪有很多教师认为, 一个学生如果缺课一个月, 数学课他几乎会没法再学下去, 但语文课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可以照学不误。既然这样, 可为什么至今我们的语文课堂仍然放不开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 仍然很难落实“课标”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改变的要求。第三, 再从评价的层面看, 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我们也还是很难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出发去评价, 真正做到以“学”评教, 而总是会特别关注教师的所谓教学技巧, 异化成为“以‘秀’评教”。这就难怪有些公开课越来越走向于“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课了。总之, 我觉得只有落实了教师“导学”的问题, 才落实了学生的发展, 也才落实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能真正导学的课堂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追求, 也是走向名师、成为名师的必然途径。

陈: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离不开对教学的反思, 而教学写作则是一种将反思“物化”的有效手段。您是《小学语文教师》“全国教师教学写作研究中心”的主任, 请您也说说这方面的建议。

周:教学写作应当是教师的一种生命状态和生存智慧。格雷·塞克斯说得好:“在苏格拉底以前, 教师就已经通过写作表达他们对工作的思考。”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469年至前399年, 大约是我国的战国前期。这就说明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是无法不以教学写作相助的。有人说, 教师是“三耕族”, 即从事着“舌耕” (上课) 、“目耕” (读书) 和“笔耕” (写作) 。这“三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舌耕”的成效, 就要以教师的“目耕” (多读书) 和“笔耕” (多写教学心得) 相助, 这是教师的专业功底。说起教学写作, 不少教师会“望而却步”, 觉得自己缺少写作技巧, 其实这是误解。教学写作的全部秘诀不是写作技巧, 而是教师的“思想”和“生活”。所谓思想, 就是教师对自己或同人的教学行为要有所反思, 有所探究;所谓生活, 就是不仅要有教学生活, 更要有“教学生活力”。“教学生活”是每一位教师都拥有的, 但不一定每一位教师都有“教学生活力”。陶行知先生多次提到过“生活力”的概念, 是“为生活向前向上的力量”。教师的“教学生活力”, 也就是使自己的教学生活不断向前向上, 即不但热情于教学生活, 而且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生活, 创造教学生活。教学写作的冲动、材料和成就就来自这种教学生活力。在倡导教学叙事写作的当下, 教师主要是写日常的教学札记, 讲自己的教学故事或发生在周边的那些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或案例, 基本上可以以生活话语为主娓娓道来, 随手记述。可以不刻意于章法, 不取媚于世俗, 不求合于时尚, 不精心于藻饰;篇幅可长可短, 文字可庄可谐, 句式可问可叹, 角度可这可那。教学写作不一定都是写洋洋万言的“论文”。当然, 在一段时间之后, 你可以翻检自己的教学札记, 挑选特别有感受的, 再作些加工整理, 投寄报刊, 使自己的感悟与大家分享。这反过来又可以强化你教学写作的兴趣。但发表不是目的, 只是将自己的经验与体会, 作再梳理和再提升。发表固然好, 不发表对自我发展也同样有意义。

陈:周老师是专业学术期刊的资深作者和读者, 对如何办好专业学术期刊有着丰富的经验, 最后也想请您给《教学月刊小学版》 (语文) 提点希望和要求。

篇9:浅谈小学语文老师反思的学问

一、形成反思的意识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你给两个不同的班级同时上一节相同的课,给第二个班级上课时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效果也会明显好于第一个班级,原因何在?就是教师在上完第一个班级后会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会反思改进的方法等等,说明反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多么的重要。有人曾经说过,你写多年的教学设计你不一定会成为著名的教师,但如果你坚持写多年的教学反思,你就很肯定成为一个著名的教师,可见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反思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教师要自觉形成反思的意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时刻注意主动并创造性地反思自己的一切活动,如教育目的的制定,如课堂情境的创设,如评价方法的实施等等,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更是一个研究者,要用研究者的眼光看待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并进行反思、分析,力求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行为,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一定层次的提升。

二、确定反思的内容

反思,教师到底该反思什么呢?我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首先反思一节课中有哪些精彩的片段,又有哪些缺憾?听一节相对成功的课,听课者都有这种体会,就是在时隔多日之后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定是其中最最精彩的片段。每一节课教师都会精心设计,而且不同的人在设计时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体现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等等,这些独到之处就形成了课堂上的闪光之处,如精彩的导课,如重难点的突破之处,再如合理的评价语言等诸方面都值得教师去反思,并记下反思日记,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同样,在每一节课中也一定会存在一些令教者不满意的地方,如表达不当,如过渡牵强,如朗读指导不到位,再如练习的难易不恰当等,这些不足之处教师课后都要仔细分析,然后再做出改进的措施,这样在日后的教学中就会有所提高。其次要反思这节课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其实所有学科的最终目标都是让不同的学生都到不同的发展,那教师就要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有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有没有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跳到相同的高度去摘吃桃子?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常常是参差不齐,表现在学习态度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学习基础也不一样等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不同程度的认知要求,如我在教学《春联》一课时,我要求一般的学生去初步背诵文中出现的春联,中等偏上一点的学生再去识记一点课外的春联,班级的几个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则让他们在感受春联的音律美的同时学会自己根据一定的主旨创作春联,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第三,我还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过激行为,老师们在有人听课时一般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课堂上出现什么状况都会心平气和地跟学生交流,可在平时的随堂课教学中,教师就可能出现过激行为了,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让学生用“会”说一句话,我们班上有一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立即给他提供了表达的机会,谁知道他的答案竟是:“我家的公鸡会下蛋。”我当时好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一样,直接追问那个学生:“你长脑子了没有,你家的公鸡是从外星上来的,你哪只眼睛见过公鸡会下蛋的?”我话一说完,那个本来就胆怯的学生满脸通红,把头低得很低。课后反思自己的行为,我觉得自己的行为时大错特错,我应该首先表扬这个学生,首先肯定从语文的语法角度看,这个同学说的话是正确的,然后心平气和地告诉学生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违背了自然现象。也许我这一骂,会使这个孩子仅有的一点勇气丧失殆尽,我就是一个刽子手。解铃还须系铃人,第二节课一上课我就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向那个同学道了歉,并告诉他那句话是完全正确的,只是要把公鸡改成母鸡就行了。反思后,我要自己诚心的道歉呵护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

三、讲究反思的方法

反思是一门学问,反思的效果也高低相同,这就表明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还必须讲究反思的方法,基于反思的方法有很多,我就简单说说我常用的几种方法。第一,日记反思法,就是教师在每天的教学任务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记下日记,日记中可以记载教学中的成败,可以记载教学中教师突发的灵感、顿悟,也可以记载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独特的反馈意见等,养成记反思日记的习惯,对教师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第二是听课反思法,就是把自己的课摄下来,然后通过录像再现,自己以听课者的身份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反思的效果,这种方法中教师成为“旁观者”,才能清楚地分析本次教学实践的得失,再修改教学设计,重新再在其他班级上课,有时间的话再重复一次上述活动,可以更好地弥补自己实践活动中的缺失等等。

篇10: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是赵老师,她长的非常漂亮,眼睛大大的,眉毛弯弯的,戴着一副红边眼镜。

赵老师的语文课上的好,她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让我们学的很有兴趣。她的性格很温柔,有同学犯错时她会有小小的惩罚,有同学表现好时老师会称赞。

这就是我们的赵老师。

篇11:小学作文-我的语文老师

我们班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要求有一点高,带着我们学会了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他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张老师。他不仅是一个要求苛刻的老师,还是一位幽默大师呢!

有一天中午,我们班的“快嘴王”邓同学又管不住他的小嘴巴了,张老师发现后怒气冲冲地走过去把他揪了出去,只见邓同学从神气活现立即变成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同学们见了都暗暗发笑。

别以为我们张老师一直是这样凶的`哦!他有的时候可幽默了,经常会逗得我们全班开心大笑呢!有一天下午上课,有的同学发困了,张老师发现了说:“我给大家讲个笑话吧。有一天,一个人的儿子死了,他的父亲一直说:爽啊!爽啊!......别人见了便问你儿子死了你还爽啊?他父亲又说:爽死了!大家便以为这位父亲是个神经病。原来啊他儿子的名字叫爽。同学们听了都大笑不已,再也没有人瞌睡了,都认认真真听课了。

篇12:我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

刘老师对我们很和蔼,他对我们总是很慈祥。因此,尽管与他年龄相差二十多岁,可我们却把他当朋友看待。

刘老师不仅在教学上有一套,而且还支持学生的个人爱好。我从小酷爱写作,但写得不好,从没有一位老师、同学真正支持我,有的同学说我想当作家的想法是异想天开。但刘老师却对我说:“你的爱好没有错,只要坚持不懈,会有收获的,会成功的。我支持你。”我非常感激刘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经常向报刊、杂志投稿,虽然很少发表,但我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去年一个冬天的早晨,天很冷,寒风中夹杂着雪花。我刚到学校大门,晨读铃声响了。糟糕!刘老师强调过要检查背诵古诗文,为什么我忘了呢?老师对我那么关心、照顾,可我?唉!昨晚爸妈又吵架了,我一晚没有睡好。我喊了一声“报告”,老师什么也没有说,打手势让我进去、坐下。我匆匆回到座位,把咬了两口的方便面放到桌子上,拿出《古典诗文诵读》读起来,头也不敢抬。过了一会儿,刘老师走到我的桌子旁,看了看桌上的方便面,然后拿起它,走出教室。难道要没收我的早餐?我满腹疑惑。

一会儿,老师用快餐杯,给我端来了热腾腾的方便面,递给我一双筷子:“快吃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饿着肚子,对身体不好,学习效果也不好。吃完后,你首先带头背诵古诗文。”我望着老师那慈父般的目光,使劲地点头。这碗面,一直热到我心里,虽然窗外是寒风刺骨,但我觉得仿佛置身温暖的三月。

上一篇:葫芦丝情缘800字作文下一篇:八年级人教版数学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