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

2024-04-28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精选10篇)

篇1: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成都市华阳中学

周长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成都市华阳中学 周长蓉

一、高中地理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联系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新城代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未来总是由今天的少年去开创的。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所以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十分重要。

地理学科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是地理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以教材为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融入

地理知识涉及的内容广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地理教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成都市华阳中学

周长蓉

中的范围广、内容丰富,有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也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灾害意识、责任与义务意识等内容。有些很明显,有些则隐藏在教材中,需深入挖掘,合理处理教材,才能做到地理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完美融合。案例:在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论”里的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可以将国情教育和爱国教育相融合。

(1)我国领土面积广大,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不同的水热组合,悠久的农业历史,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的多样性。但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异显著。

(2)我国水能资源的蕴藏量和可开发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已开发利用的仅占8%,远低于世界平均开发水平,有的水电站的技术管理水平低,效益不高。大型水电站固然发电能力大,但投资大、工期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

(3)我国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分布面广,而且品种齐全、质量较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建国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增长很快,但仍然赶不上国民经济和消费量的增长。尤其是石油,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已有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味了石油净进口国,而且石油进口已超过总消费量的40%,达到了国际警戒线。

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前景很大。我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我国从纬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成都市华阳中学

周长蓉

位置来看,主要处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具有比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但目前我国对太阳能的利用规模还比较小,今后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4)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居世界第四,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仅鱼类就有2万多种,还有各种藻类、蟹类、贝类等其他水产,渔场面积居世界之首,被列为海洋生物资源最富有国之一。此外,我国是世界上海盐产量最多的国家。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围垦、水利开发、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以及养殖管理不善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海洋水产减产,甚至一些珍稀海洋生物濒临灭绝。因此,必须实施休渔、禁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

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通过此部分的学习,可引导学生既以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众多而自豪,又要看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能源利用率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等问题,同时也要看到海洋矿产资源等可观的开发前景,不盲目自大,也不失去动力和信心,发愤图强,学习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广节能设施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体现在教材中,还可以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比如创设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关注历史时事等来优化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提升价值观教育的质量,延伸价值观教育的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成都市华阳中学

周长蓉

在地理教学中,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少年能够担当起复兴中国的历史重任,用拼搏和努力去实现中国梦!

篇2: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科,需要学生自主去学习。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具有的优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实践运用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科,需要学生自主去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具有的优点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操作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

一、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通过发挥教师引导与组织作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而展开的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体验式教学具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点,能够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其尤其注重学生亲自体验学习,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为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是课堂提问促进体验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趣味性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探究互动。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课堂中,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提问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思考。如在“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以德国鲁尔地区作为案例,并提出以下问题:德国鲁尔地区为何要将当时辛苦建造的炼焦厂以及钢厂拆卸卖掉?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德国鲁尔地区的地理环境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讨论。接下来,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比如:德国鲁尔地区的发展优势是什么?该地区如何才能开展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在这种体验式的交流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二是建立良好的体验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由于高中地理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有地理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从而有利于教师通过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将全部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自然灾害”这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关于地震以及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相关视频,将这些灾害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人员伤亡等危害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深刻的印象,深深记住这部分内容,有效实现了进行知识传递的目的。再者,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建经历式的体验情境。地理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教学中需要将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通过相关的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经历提出问题,然后去深思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如在进行“梅雨”内容的教学时,学生都经历过梅雨季节,对所学内容就会有深刻的现实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一下对于梅雨天气的感受。这样,将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激起了学生对梅雨季节的特点以及利弊的探究欲望。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亲身体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开展有效学习,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争艳.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才智,(5):114.

[2]贾立坤.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3]陶小中.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152.

篇3: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

问题式教学法是现代化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 其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且通过“提问”“设置障碍”等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具体而言, 问题式教学法包括课堂问题导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评价等几个模块, 每个模块的作用与要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如表1所示[1]。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时, 也必须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 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提升地理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创设地理课堂问题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整堂课的质量, 教师可以将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在课堂导入中, 将问题与情境创设有机统一, 为学生营造思考探究的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国庆节期间, 居住在南方的小明和爸爸妈妈准备搭乘火车去北京旅游, 顺便在火车上欣赏沿途风景。小明观察到沿途共有晴天、暴雨、小雨等天气, 请问同学们, 你们是否思考过这些天气是如何形成的?通过此种情境, 将“天气系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使得学生明白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消除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畏惧感。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 当学生出现其他小动作时, 及时予以提醒, 提升课堂整体效率。创设问题情境时, 教师应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 以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课堂,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问题式导入后, 再借助多媒体等方式, 为学生动态展示“天气系统”, 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知识印象, 提高课堂的质量。

二、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丰富地理课堂提问方式, 教师可从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地图, 根据地图提出问题[3]。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辅助资料, 根据地图能够了解地域的大致位置, 并得出地域中地质地貌、气候等方面的特征, 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课时, 教师可以将某一区域的气候类型图、人口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放置在一起, 提出“该区域的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二是矛盾式提问方式, 用学生已学的知识提出具有“矛盾”的问题, 如“为何云贵高原地处低纬度, 却年平均气温不高?”等, 使得学生明白气候与地形有很大关系, 矛盾式提问方式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在讨论这一类问题时,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观点。三是阶梯式提问方式,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由简入难地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气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每种气候的特征与原因, 再提出“气候对区域有怎样的影响?”“如何利用气候发展区域经济?”等越来越难的问题。

三、不断创新地理课堂知识问题,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1. 根据地理教学问题, 总结规律

教师在提出教学问题后, 应根据不同问题的答案, 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时, 教师可结合“水体有哪几种存在形态?”“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水体有哪些?”等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出“水体分为海洋水、陆地水”等水资源规律。在总结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合理设置教学问题, 遵循由简入难、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 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思考环境, 促使学生将自身总结出的规律应用在解题过程、实践过程中。

2. 开拓学生地理思维, 理解知识

看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大难点, 教师在教授学生地图知识时, 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地图、理解地图。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 教师可结合不同农业地域的地形图、气候图, 逐一提出有关农业发展的问题, 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地图理解记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落实地理课堂教学学生评价, 梳理学生知识体系

落实地理问题式课堂教学评价, 是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更新传统教学评价手段, 摒弃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评价方式, 坚持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 多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与闪光点, 以表扬的方式鼓励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如在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时, 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情况, 设置对应的教学问题, 分为三个层次, 即基础层:“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因素有哪些”;提高层:“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布局有怎样的作用”;优秀层:“请根据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 合理布置交通运输方式”, 再根据学生的表现, 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

结语

将问题式教学法合理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 设置科学的问题, 以供学生思考、探究, 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更可加强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因素, 给学生提供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丰富地理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等途径, 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体系, 提升学生整体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方艳.设计有效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意识——高中地理课堂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J].文理导航, 2012 (02) :35.

[2]陈中凯, 赵文强.问答式谈话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相互联系的水体”教学因子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2) :107-108.

篇4: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初探

摘 要

问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符合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从地理学科角度透视问题式教学法,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课程《大规模海水运动》为例,分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总结评价四个步骤,示范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的应用,并从优化问题设置、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几方面对问题式教学进行了反思,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 高中地理 洋流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问题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要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1]。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重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地理课堂有效性。当前问题式教学法从医学领域拓展到诸多学科,但地理学科方面却有所缺失。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课程《大规模海水运动》为例,通过案例示范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反思进行问题式地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与中学地理教师共勉。

一、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来源于196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巴罗斯提出的PBL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美国哈佛大学在1985年将其改进并推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我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在1986年引进了PBL教学法[2-4],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问题式教学法因其摒弃了传统以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快从医学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并从大学教育逐渐扩展到中学教育。近几年来,问题式教学法试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教授巴罗斯和克尔森认为: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课程,它需要学习者获取关键知识,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技能;而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学习者需要使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5],所以,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自主解决问题,并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完成新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它把教学和学习置于生动的情境中,以问题为纽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的形式来解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的应用实例

1.教学内容

《大规模海水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内容,从课标来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洋流运动规律,并了解不同性质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世界范围内洋流较多,纷繁复杂,较难识记,因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总结地理规律进而提高其地理分析能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教学过程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6]。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主要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构成。在《中庸》一书中,学习过程主要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阶段构成,即“学问思辨行”的学习程序。因此,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程序安排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线索,以设置问题为开端,解答问题为结束,包括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和总结评价四个方面(图1)。

图1 问题式教学操作流程图

上图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来确定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引导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达到了问题式教学的目的。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视频和电影剧照,设问:这段视频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的片段。那么大家在感叹宏大的电影场景和男女主角凄美爱情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呢?因为这个电影比较经典,学生都比较熟悉,且与本节课关于洋流的学习有密切联系,因此,将该视频和设问作为课程问题导入,对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具有积极意义。

(2)引导学习,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这一种重要概念,并讲解洋流的形成原因。给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要求学生对比课本全球洋流分布图和洋流运动简图,试着找出洋流运动的主要规律,并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用红色笔在简图中标出暖流,蓝色笔标出寒流,进而尝试自己画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将全班分为4~6个组,讨论每个成员得出的结论,提出解答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交换自己的学习成果,比较他人与自己结论的差异,反思自己。也可以展开辩论,从而加强学生记忆,学会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每组派出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洋流简图,由教师和全班同学讨论并批改。教师也可以进行随机抽取和提问,小组抢答说出洋流名称,进行有趣的知识抢答竞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点拨,综合评价

这个环节对于整节课来说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最后的精细讲解在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巨大作用。在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将学生得出的结论汇总,根据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炼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答课堂开头创设情境设置的问题。引导观察全球洋流分布图,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纽芬兰海域,帮助学生分析: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经常携带冰山,加之拉布拉多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多形成海雾,对于泰坦尼克号的行驶造成巨大的困难,还由于人为的疏忽,最终导致了这艘“不沉之船”在处女航中的沉没。

这样首尾呼应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步步紧逼,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一气呵成,使学生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让他们真正掌握本节课重点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问题式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的实行,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都是不小的冲击。尽管问题式教学已被部分教师认可甚至开始尝试应用,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推敲与反思。

1.优化问题设置

在问题式教学中,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主线。知识围绕问题而产生,教学围绕问题而展开。因此,如何正确设置问题至关重要。教师在创设地理问题时,要注意问题针对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创造性。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需要给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提出具有挑战空间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成果,这也是维果茨基倡导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的意义所在。

2.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创设合适的课堂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问题式教学的优势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情绪饱满、心情舒畅的情境下,思维较为放松和活跃,记忆力达到最优状态。因此,在使用问题式教学法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与对话,在交流中,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惑与不解,记录并总结,提倡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这也是问题式教学的意义所在。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学必有思,以学促思,我国传统受中庸思想的影响,讲究求同存异,但是,在创新定胜负的今天,新的想法与思维至关重要。所以,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畅所欲言,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提倡辩论与共同讨论,鼓励学生发出质疑的声音。要改革教师填鸭式教学,突出教与学并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问题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

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承担着评价课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角色。教师要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趋向于更关注于学习过程,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学生在自己努力后得到问题的答案,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所以教师切忌轻易否定学生的猜想,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而在课后的教学评价中,考试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多涉及热点问题、发散思维的主观问题等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在考试问题上允许学生选择考试题目,一些选做题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学习盲点所在。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可行性的空间[7]。

问题式教学是让学生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认知过程的教育模式,它弥补了传统的被动知识传授型教育方法的不足,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建构认知体系,并体会成功的喜悦。问题式教学既要增强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要提高问题意识。因此,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应遵循“指向问题解决的教与学”的思路,走上一条问题式教学的道路[8],这需要教师长时间循序渐进地努力,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李泽生,洗利青.麦克马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 (3).

[3] 孙贺,路振富.日本“以问题为基础小组讨论式学习”的最新进展及对我们的借鉴[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

[4] 马志华,张茹英.“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护理杂志,1996(8).

[5] Barrows,H S,Kelson,A.Problem-based learning: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M].Illinois: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3.

[6] 覃裕荣.新课改下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8).

[7] 房桂芝.问题式教学模式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4(3).

[8] 杨小洋,张爱群.从观念到行为:对教学中的问题观及问题式教学行为的调查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

[作者:王晓惠(1991-),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郭志永(1972-),男,河南许昌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

篇5: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

抛锚式教学模式也被称为基于问题的教学或实例式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中通过听对知识进行间接了解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求学生走进教学实际环境中去体验和感受问题。就像轮船抛锚的过程一样,在实际环境中确定某一问题,以此问题为锚的固定点。对教学中的内容与实际情境进行联系得以解决问题,该模式强调以技术学作为学习的基础。

2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为了证实抛锚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教育作用,我们对传统教育课堂与抛锚式教育课堂进行实验对比。在学校中选取班级人数以及地理学习成绩实力相当的两个班级,分别进行试验。对进行传统教育的班级标号为1班,对抛锚式教育的班级标号为2班,进行比较[2]。在实验进行前为确保试验的成功性,要确保所讲授内容相一致,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保密工作。确定试验日期为一个月,并进行试卷考评。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所起的教学作用明显高于一般教学,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具有促进作用。

3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效果与评价

3.1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3.1.1形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通常情况下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要求。而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对这种教学关系的挑战。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已经发展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了。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与老师或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对有争议的知识点可以提出看法和观点。抛锚式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

3.1.2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发展: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引用,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抛锚式教学倡导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以主角姿态对地理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并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可以将抽象化的地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具象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设立使学生学习环境与其自身生活联系密切,能够迅速使学生进入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包括地理创新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等方面。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及地理情操。学生在对地理进行学习过程中会激发起它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

3.2抛锚式教学的应用评价

3.2.1学习内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对学生地理思维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巨大作用。地理学科具有对空间和时间感要强的要求;高中地理还是一门集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高中地理对于区域地理环境的讲解还与人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极高,为学生吸收地理知识带来了难题。但是,抛锚式教学会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带入,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使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简单易懂。

3.2.2教师角色:抛锚式教学的运用对教师有着新的要求。教师不在是教学中的讲授者,而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对教学进行情景设置上教师应选择性的进行抛锚式教学,不可对所有地理知识一概而论。要对教学的理论限制、条件限制清楚地认识,从而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否则会适得其反[4]。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加以引导对学生学习不足之处进行纠正并给予适当的知识补充。帮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总结及自我学习方法评价及改正。

篇6: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

摘 要:高中地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标倡导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正是基于地理的学科点而产生的,它能促进学生借助抛锚点展开深入探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文章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探究,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抛锚式教学模式;综合能力;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6-0083-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颖实用的教学模式,推动了地理教学的发展。其中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地理知识的复杂性、涉及面广等特点而创建的,它为学生提供一些便捷性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展开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探究。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

在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时候,教师应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为明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行星地球”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星际漫游”的情境。利用影像化的教学材料,对“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情况”以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VR头戴设备,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更为感性的认知,借助教学情境释放抛锚式教学模式的魅力。

2.提出教学问题

在完成情境创设后,学生的学习思维正好处在一个较为活跃的状态,教师可以利用其高涨的学习热情,顺势提出相关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个环节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被称为“抛锚”,它不仅能确定教学重点,也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做铺垫。还以教学“行星地球”这个章节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天文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按照其特点进行分类。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教师可提出“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成为教师抛出的“锚”,能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理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知识点,难易程度要适中。

3.开展合作学习

抛锚式教学模式弱化了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体意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因为学生学习水平具有差异性,所以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探究,让不同的思维发生碰撞,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天体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天体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天体进行归类。像恒星的组成状况、与太阳的距离,卫星与彗星的运行状态存在怎样的区别等,都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恰当的引导和鼓励。

4.进行积极评价

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忽略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积极评价,可采用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的方法。教师在课堂结束前要预留一定的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做出积极的点评。教师的评价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师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互动,能更好地发挥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1.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抛锚式教学模式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大胆发言,可以和教师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相互探讨和交流中能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来。

2.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利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来。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并进行合理的提问,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抛锚式教学模式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激励学生探究问题的本源,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提高地理素养。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教?W中,教师应对抛锚式教学模式持有更为开放的态度,从问题的本源入手,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的学习理解,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7: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式教学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主要由三模块组成:课前独立学习、课堂讨论学习、课后拓展探究。本人以自己的实际教学为例说一说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

一 课前独立学习

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将课后作业课提前做,我只是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步:教师提出问题、以疑导读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的创设提问非常关键,一般要体现两个原则:

(1)必须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教学重点内容提问,这样的问题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就掌握了。

如:我在“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一节的教学时,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地图”的第4条: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以下自学问题:

· 什么是图例和注记?请您用课文32页的图2-45“世界地形”来解释说明。

·注记包括哪两类?如何正确填写注记?请您用课文16页的图2-5“地球的基本数据”和课文32页的图2-45“世界地形”来解释说明。(2)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新颖性和针对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提问有新意、有针对性,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

如:我在“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一节的教学时,设计的一个问题:

·在韶关地图上,表示南雄的符号是()

A ○ B ◎ C □ D

第二步: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设计的问题,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策略。

如:我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一节的教学时,课前让学生扮演极地考察专家对北极地区或南极地区进行一次科学考察,然后便给学生提供如下学习资料和学习策略。

·您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了解两极地区的环境现状及保护以及科学考察的基本现状。

4、能联系已学知识理解南极、北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产生的原因。

·极地区科学考察任务说明

快寻找三名合作伙伴,组成一个“极地考察队”吧!和伙伴们商量一下,给你们的队伍起个名字,根据各自的兴趣,从中选择扮演不同的专家。通过探究相关的网页,尽情体验一次虚拟的极地之旅,旅途中发挥你的才能,运用集体的力量,完成交给你们的考察任务。地理学家:完成一份有关极地区地理概况的手抄报。

摄影专家:选择一个主题,制作一个有关极地摄影作品展,并附有文字说明。

动物学家:撰写一份某种极地动物的自我介绍,配上漂亮的图片。

人口学专家:制作“聚焦因纽特人”特别报道。

环境专家:制定一份“极地环保计划”。

能源专家:草拟一份南极资源开发计划。

气候学家:为南极科考队员撰写一份南极气候必知的小册子。

每位专家将完成自己负责的一份工作,形成探究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当然,遇到困难时,可以与你的同伴商量解决。老师也将作为你们本次考察的特别指导,随时为你们服务。预祝你们成功!

·给学生提供可查找的网络资源

1、中国科普博览——南极

http://

2、中国科普博览——北极

http://

3、南极科考知识

http:// 洪恩在线 http://

四、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1)教师的观念、角色要切实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形式,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2)问题情景的设置应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对问题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问题情景设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将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系列,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要避免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他们在进行一项“毫无希望的活动”。

(3)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个性化牲特征更值得关注。“问题情境”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新知识,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应具有学习自信心。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学困生被尊重的欲望要比其它学生强烈得多,若教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他们会迸发极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哪怕他们只有小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努力方向。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篇8: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初探

一、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来源于1969 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巴罗斯提出的PBL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美国哈佛大学在1985 年将其改进并推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我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在1986 年引进了PBL教学法[2,3,4],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问题式教学法因其摒弃了传统以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快从医学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并从大学教育逐渐扩展到中学教育。近几年来,问题式教学法试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教授巴罗斯和克尔森认为: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课程,它需要学习者获取关键知识,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技能;而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学习者需要使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5],所以,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自主解决问题,并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完成新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它把教学和学习置于生动的情境中,以问题为纽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的形式来解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的应用实例

1.教学内容

《大规模海水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内容,从课标来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洋流运动规律,并了解不同性质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世界范围内洋流较多,纷繁复杂,较难识记,因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总结地理规律进而提高其地理分析能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教学过程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6]。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主要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构成。在《中庸》一书中,学习过程主要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阶段构成,即“学问思辨行”的学习程序。因此,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程序安排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线索,以设置问题为开端,解答问题为结束,包括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和总结评价四个方面(图1)。

上图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来确定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引导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达到了问题式教学的目的。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视频和电影剧照,设问:这段视频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的片段。那么大家在感叹宏大的电影场景和男女主角凄美爱情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呢?因为这个电影比较经典,学生都比较熟悉,且与本节课关于洋流的学习有密切联系,因此,将该视频和设问作为课程问题导入,对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具有积极意义。

(2)引导学习,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这一种重要概念,并讲解洋流的形成原因。给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要求学生对比课本全球洋流分布图和洋流运动简图,试着找出洋流运动的主要规律,并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用红色笔在简图中标出暖流,蓝色笔标出寒流,进而尝试自己画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将全班分为4~6 个组,讨论每个成员得出的结论,提出解答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交换自己的学习成果,比较他人与自己结论的差异,反思自己。也可以展开辩论,从而加强学生记忆,学会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每组派出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洋流简图,由教师和全班同学讨论并批改。教师也可以进行随机抽取和提问,小组抢答说出洋流名称,进行有趣的知识抢答竞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点拨,综合评价

这个环节对于整节课来说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最后的精细讲解在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巨大作用。在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将学生得出的结论汇总,根据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炼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答课堂开头创设情境设置的问题。引导观察全球洋流分布图,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纽芬兰海域,帮助学生分析: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经常携带冰山,加之拉布拉多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多形成海雾,对于泰坦尼克号的行驶造成巨大的困难,还由于人为的疏忽,最终导致了这艘“不沉之船”在处女航中的沉没。

这样首尾呼应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步步紧逼,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一气呵成,使学生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让他们真正掌握本节课重点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问题式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的实行,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都是不小的冲击。尽管问题式教学已被部分教师认可甚至开始尝试应用,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推敲与反思。

1.优化问题设置

在问题式教学中,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主线。知识围绕问题而产生,教学围绕问题而展开。因此,如何正确设置问题至关重要。教师在创设地理问题时,要注意问题针对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创造性。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需要给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提出具有挑战空间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成果,这也是维果茨基倡导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的意义所在。

2.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创设合适的课堂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问题式教学的优势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情绪饱满、心情舒畅的情境下,思维较为放松和活跃,记忆力达到最优状态。因此,在使用问题式教学法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与对话,在交流中,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惑与不解,记录并总结,提倡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这也是问题式教学的意义所在。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学必有思,以学促思,我国传统受中庸思想的影响,讲究求同存异,但是,在创新定胜负的今天,新的想法与思维至关重要。所以,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畅所欲言,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提倡辩论与共同讨论,鼓励学生发出质疑的声音。要改革教师填鸭式教学,突出教与学并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问题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

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承担着评价课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角色。教师要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趋向于更关注于学习过程,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学生在自己努力后得到问题的答案,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所以教师切忌轻易否定学生的猜想,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而在课后的教学评价中,考试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多涉及热点问题、发散思维的主观问题等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在考试问题上允许学生选择考试题目,一些选做题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学习盲点所在。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可行性的空间[7]。

问题式教学是让学生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认知过程的教育模式,它弥补了传统的被动知识传授型教育方法的不足,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建构认知体系,并体会成功的喜悦。问题式教学既要增强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要提高问题意识。因此,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应遵循“指向问题解决的教与学”的思路,走上一条问题式教学的道路[8],这需要教师长时间循序渐进地努力,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摘要:问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符合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从地理学科角度透视问题式教学法,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课程《大规模海水运动》为例,分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总结评价四个步骤,示范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的应用,并从优化问题设置、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几方面对问题式教学进行了反思,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洋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李泽生,洗利青.麦克马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3).

[3]孙贺,路振富.日本“以问题为基础小组讨论式学习”的最新进展及对我们的借鉴[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

[4]马志华,张茹英.“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护理杂志,1996(8).

[5]Barrows,H S,Kelson,A.Problem-based learning: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M].Illinoi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3.

[6]覃裕荣.新课改下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8).

[7]房桂芝.问题式教学模式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4(3).

篇9: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探讨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洋流

一、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来源于196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巴罗斯提出的PBL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mitlg,简称P B L) ,美国哈佛大学在1985年将其改进并推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我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在1986年引进了PBL教学法,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问题式教学法因其摒弃了传统以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快从医学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并从大学教育逐渐扩展到中学教育。近几年来,問题式教学法试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教授巴罗斯和克尔森认为: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课程,它需要学习者获取关键知识,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技能;而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学习者需要使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自主解决问题,并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完成新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它把教学和学习置于生动的情境中,以问题为纽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的形式来解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的应用实例

1.教学内容

《大规模海水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内容,从课标来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洋流运动规律,并了解不同性质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世界范围内洋流较多,纷繁复杂,较难识记,因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总结地理规律进而提高其地理分析能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教学过程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主要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构成。在《中庸》一书中,学习过程主要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阶段构成,即“学问思辨行”的学习程序。因此,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程序安排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线索,以设置问题为开端,解答问题为结束,包括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和总结评价四个方面(图1)。

上图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来确定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引导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达到了问题式教学的目的。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视频和电影剧照,设问:这段视频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的片段。那么大家在感叹宏大的电影场景和男女主角凄美爱情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呢?因为这个电影比较经典,学生都比较熟悉,且与本节课关于洋流的学习有密切联系,因此,将该视频和设问作为课程问题导入,对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具有积极意义。

(2)引导学习,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这一种重要概念,并讲解洋流的形成原因。给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要求学生对比课本全球洋流分布图和洋流运动简图,试着找出洋流运动的主要规律,并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用红色笔在简图中标出暖流,蓝色笔标出寒流,进而尝试自己画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将全班分为4~6个组,讨论每个成员得出的结论,提出解答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交换自己的学习成果,比较他人与自己结论的差异,反思自己。也可以展开辩论,从而加强学生记忆,学会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每组派出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洋流简图,由教师和全班同学讨论并批改。教师也可以进行随机抽取和提问,小组抢答说出洋流名称,进行有趣的知识抢答竞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点拨,综合评价

这个环节对于整节课来说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最后的精细讲解在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巨大作用。在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将学生得出的结论汇总,根据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炼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答课堂开头创设情境设置的问题。引导观察全球洋流分布图,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纽芬兰海域,帮助学生分析:

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经常携带冰山,加之拉布拉多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多形成海雾,对于泰坦尼克号的行驶造成巨大的困难,还由于人为的疏忽,最终导致了这艘“不沉之船”在处女航中的沉没。

这样首尾呼应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步步紧逼,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一气呵成,使学生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让他们真正掌握本节课重点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盛启红. 浅析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41-242.

[2]张少华.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138-139.

篇10: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研究的论文

何为探究式教学,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采用探究为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一般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或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地、不依靠旁人地、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要在课堂中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紧密结合课堂所教授的知识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或单独思考解决问题,最终由教师对问题的探究和分析情况进行总结,并得出全面的、客观的探究结果,通过多次这样的锻炼,逐渐实现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在探究式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各自定位。对于教师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定位是引导者、问题提出者、探究路径导向者以及最终的问题总结者,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课堂主导地位,改为引导,通过科学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独立分析潜力,保证通过课堂问题探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定位是主导者,是探究分析的主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最终得出问题解答的结论,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探究流程,学生可以锻炼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等。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应当遵照科学、可行、有规律的流程进行,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才能将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在此,通过对当前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总结如下:

(一)创设氛围、提出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根据课堂内容,创设一种探究式的氛围,即通过播放影像资料或者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创设探究式的课堂氛围。然后,教师顺势提出一个具有足够的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在一些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适当启发学生的思路。例如,在讲授《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宇宙星体视频资料,并向学生提问诸如“银河系有多少颗星体”的类似问题,构建出探究式的课堂氛围,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再提出供学生探究的问题“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至此,探究式教学中的供学生探究的问题即提出,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即可。

(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在问题提出以后,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的关键环节,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供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结束之后,邀请学生进行发言,了解学生的思考情况。在发言结束之后,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及教学计划,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最终总结出一个完善的答案,并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对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阐述。这样的探究式问题分析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自主解决分析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协作分析及总结能力,可以说这样的探究方式是最佳的、最合理的。

(三)小组发言、教师总结

在小组讨论和总结之后,即进入小组发言环节。同样以“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的探究为例,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应当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对“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在每个小组总结之后,教师应当对小组代表总结的内容进行适当点评,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思路新颖和观点鲜明的`地方进行适当表扬,使小组讨论的结果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在所有的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应当综合各个小组的套路结果,对“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的答案进行客观、科学的总结,全面地分析这个问题,让学生从教师的总结之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学习到分析问题的合理方式。

三、结束语

上一篇:某旗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及思考下一篇:适龄妇女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检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