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启示

2022-09-10

在今天应试教育挥之不去的大背景下, 中学地理课教学也自然沦为了应试教育的阶下囚, 使本来是人文精神教育主阵地之一的地理教学被功利化, 甚至被庸俗化, 从而使地理教学无形中被蒙上一层本没有的颜色。这与素质教育明显是相悖的。众所周知, 高中地理包括的人文地理学内容, 对人的人文综合素质培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此, 怎么才能让高中地理教学重新具有有效性, 让其重新放出应有的光彩, 在人文素质精神中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将永远是高中地理教师永恒的追求和目标。作为一名一线高中地理教师, 笔者在观看多期的百家讲坛后, 深深地被其放熠出来的光彩所吸引, 并与地理教学相结合进行思考, 给了笔者一些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1 课前认真研读教材, 做到胸有成竹

名家的讲述, 不是对文本的简单再现, 而是通过自己的研读, 获得自己的独特认识, 然后用自己的话语活解活用, 达到纵横捭阖, 应用自如的境地。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种地步, 应缘于他们对文本的熟悉和深刻的思考, 有自己深刻的体会和感悟。这样在自己的讲述中自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 运用自如。作为一线地理教师也应同样做到这点, 对教材的熟悉和体系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将是精彩课堂的必备前提。在课堂上, 应因时、因地地把有联系的知识点、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事例信手拈来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胸有成竹, 讲解到位。这种思维逻辑上的深刻和熟练才有可能给学生以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精髓的传递。否则出现口沫四溅, 下面睡倒一片就再所难免了。

2 巧设思维悬疑, 提高课堂兴趣

百家讲坛众多名家讲述中, 无时无刻不透露着悬疑的机智和诙谐, 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激发了观众的兴趣, 传播了人文精神, 成就了别人, 也成就了自己。而在一线地理教学中, 有人认为, 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体系, 所以只要按着教材体系去讲就不会出现问题, 这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 殊不知, 教材的体系是知识的体系, 并非是学生认知思维的体系。这二者的转换与接轨需要教师进行穿针引线的指导。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有必要把知识体系在认真研读的情况下, 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安排, 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规律。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切勿把教材当作唯一, 而应把教材当作认知思维体系上的素材来看。

这里所说的悬疑并不是一般意义的设疑———回答模式, 而是指一种思维上的认知规律上设置悬念, 是建立思维方式的悬疑, 而不是为了知识而生搬硬套的设疑, 不是为了设疑而注重形式。这里的悬疑,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的积极性、效果, 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和思维思想的启迪, 从而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冲击和培养塑造。

3 穿插生活场景, 调节课堂氛围

综观名家讲述, 你会发现有很多小故事穿插其中, 而且这些小故事大部分都是些小事, 并非宏大之事, 也正是这些旁征博引帮助了名家讲透了深刻的内涵。帮助观众在生活场景中体悟了深刻的蕴意。而今天的地理教学中虽有了一些社会生活实例, 但这些生活实例是干瘪的, 甚至有时是为了引入而引入的, 并非是因学生理解或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 所以今天的地理课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 并未真正地深入学生内心, 并没有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地理教学同样也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出发, 把各种理论隐藏于所撷取的生活场景中。当然这些生活场景的利用不要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 而应是上述所讲悬疑的方式, 这样才能把生活场景运用到恰当好处。

4 注重知识拓展, 激发学生求知欲

名家只所以能讲述的那么引人入胜, 恰当好处, 除了语言的幽默和诙谐以外, 最主要地应该是讲述的本身不是就文本而讲文本, 而应是有所拓展, 注重旁征博引且这种拓展符合人类认识真、善、美的认知规律, 激发了人们的思维逻辑的兴趣。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要对一事物保持有长期永存的兴趣, 不能纯粹靠感官的刺激, 而应是事物或规律本身的逻辑性。只有让学生对事物、规律本身的逻辑性产生兴趣, 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和保持这种兴趣。由此可见, 适当的拓展是中学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有益的, 但这种拓展不能是为了拓展而拓展, 必须是为了传播知识或是为了培养思维而进行的拓展。

摘要:百家讲坛的成功无疑给我们今天的中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通过对其成功因素的探索与思考, 唤起了笔者在中学地理教学的重大觉醒, 同时在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厚、讲授方法与生活场景的塑造上也得到了无限启示。

关键词:地理教学,启示,悬疑,有效课堂

上一篇:浅谈高等院校中中国画教学改革的实际运用下一篇: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要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