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8课

2024-05-14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8课(共8篇)

篇1: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8课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 荣继华

***********************************************************

第8课《今天几号》教案

一、语音知识

声调连读练习

教学任务

二、重点词汇

请 以后 准备 对 怎么样

三、语法

1.日期的表示法和询问 2.疑问句:“⋯⋯,对吗?” 3.疑问句:“⋯⋯,怎么样” 4.“的”和表示所属关系的定语

四、语言技能

1.读:能够熟读生词和课文,达到发音和声调基本准确,并认识汉字。2.说:学会表述和询问日期;学会用两种疑问句来表达不同意义的提问。3.写:学习汉字基本笔画(8)和汉字结构(4),并学会书写有关汉字。

一、本课共需三次课,6课时

时间安排

二、课时分配

第一次课:学习课文一。

第二次课:学习课文

二、课文三,课堂活动,做语音练习。第三次课:做综合练习;

学习汉字知识及书写汉字。

教案编制: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 荣继华

***********************************************************

第一次课(90分钟)

一、复习第七课(20分钟)1.读下面的词语

(1)在(2)去

教学实施(3)知道(4)看(5)还(6)跟(7)太(8)就是(9)对不起(10)没关系 2.回答问题

在哪儿 去哪儿 知道什么 看书 还有 跟我一起 太好了 前边就是

想去哪儿 知道谁 看词典 还要 跟他一起 不太好 我就是

知道什么地方 看他 还买 太大了 这儿就是

ƒ ××同学在哪儿? ƒ 卫生间在哪儿? ƒ 图书馆在哪儿? ƒ 留学生食堂在哪儿? ƒ 运动场在哪儿? ƒ 哪儿有商店? ƒ 哪儿有银行?

3.认读下面的汉字并组词(1)

很 银 跟 间 问

边 运 还 太 大 起 超 那 哪 了 子 学 字 语 说(2)

是 市 钱 前 在 再

教案编制: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 荣继华

***********************************************************

电 店 做 作

二、学习课文一(70分钟)

1.认读生词:教师领读;学生自读,读准拼音的基础上认识汉字;学生 读,教师纠正发音。

难读词语:今天 星期 下课 以后 准备 吃饭

2.词汇扩展(1)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天(2)日:

生日(3)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4)生: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个月 两个月 三个月 五个月 十个月 二十二个月

星期日

日本

教案编制: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 荣继华

***********************************************************

学生(5)吃:

吃饭(6)饭:

吃饭(7)请:

请问

请吃饭

请说汉语

饭馆 吃苹果

吃包子

留学生

医生

生日

卫生间

3.词语用法

(1)⋯⋯以后:

ƒ 11 月以后 ƒ 1 日以后 ƒ 星期二以后 ƒ 下课以后 ƒ 两个月以后 ƒ 吃饭以后 ƒ 去超市以后

⋯⋯以后做什么(v.+o.)ƒ 下课以后我去吃饭。ƒ 下课以后我…… ƒ 吃饭以后我…… ƒ 一个月以后我…… ƒ 星期二以后我……(2)准备做什么(v.+o.)

教案编制: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 荣继华

***********************************************************

ƒ 我们准备上汉语课(kè)。ƒ 他准备去韩国。ƒ 我们准备一起吃饭。ƒ 这个星期六我准备…… ƒ 下个星期我准备……(3)请

ƒ 请1: 请问 ƒ 请2: 我请他吃饭。

我请你看电影(diànyǐng

movie, film)

请念课文(niàn kèwén)

4.读课文:熟读课文,达到不看拼音;学生读,教师纠正发音 今天()星期(),是林娜的()。()同学们准备一起(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ƒ 林娜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ƒ 林娜的同学下课以后准备做什么? 6.学习语法

(1)日期表示法

Y ——M ——D

nián 年

yuè 月

rì 日

xīngqī 星期×)。

ƒ 2011 年 11 月 1 日 ƒ 2011 年 11 月 1 日星期二 ƒ 2012 年 1 月 ƒ 12 月 25 日 ƒ 3 月 11 日

教案编制: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 荣继华

***********************************************************

ƒ 6 月 3 日星期日

(2)“日”的说法和写法

日(写xiě): 号 hào(说shuō)日 2 日 12 日 20 日 31 日

(3)名词谓语句:

Subject 号 2 号 12 号 20 号 31 号

Predicate

今天 今天

是× 是×

星期二。11 月 2 日。

注意:名词谓语句主语和谓语之间不用“是”。练习:请说一说(可以拿日历让学生说出日期)

月 ƒ 今天

ƒ Míngtiān 呢? ƒ Zuótiān呢?

(4)表示所属关系的定语

Attributive 的

这是 今天是 这是

我 林娜 图书馆 的 的 的

Sth.汉语书。生日。词典。

号星期。

提问定语时常常用“谁”来问。

谁 的

Sth.这是 谁 的 汉语书?

教案编制: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 荣继华

***********************************************************

今天是 这是

谁 谁 的 的

生日? 词典?

课堂练习:见83页课堂活动二

三、小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1.准备课文二和课文三 2.熟读课文一生词和课文

第二次课(90分钟)

一、复习课文一(15分钟)

1.认读课文一生词,并写出拼音 2.回答问题

ƒ 今天5号吗? ƒ 今天星期二吗?

ƒ 今天几月几号星期几?

ƒ 今天下课以后你准备做什么?

二、学习课文二(35分钟)

1.读课文二生词(方法见课文一生词)

2.读课文二:让学生听 CD 然后跟读对话两三遍,之后分角色朗读,纠 正发音。),对吗?)?)。

林娜:对,对。今天是我的()。马丁:我们(),怎么样?)你们!林娜:太好了!(3.学习语法

(1)疑问句:“⋯⋯,对吗?”

这种问句表示问话人对某人某事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提问的 目的是得到对方的验证。

肯定回答为“对”。

否定回答为:“不(是),⋯⋯”。E.g.马丁:林娜,今天是(林娜:我的生日?(马丁:今天(教案编制: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 荣继华

***********************************************************

——你爸爸是老师,对吗?

——对。/ 不(是),我爸爸是医生。

练习:师生问答,然后学生之间用这个句型进行问答 ƒ 他是美国人,对吗? ƒ 你学习汉语,对吗? ƒ 你说法语,对吗? ƒ 你们是同学,对吗? ƒ 他是你同学,对吗? ƒ 今天5号,对吗?

ƒ 你的生日是1月18号,对吗? ƒ 留学生楼在东边,对吗? ƒ 这种面包五块一个,对吗? ƒ 下课以后你去食堂,对吗?(2)询问日期和星期

○——今天几号?1

——今天 3 月 8 日。○——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2

——我的生日是 10 月 21 日 ○——今天星期几?3

——今天星期六。

练习:学生间互相询问日期和星期(可以利用82页课堂活动 一并结合实际情况来问答,如: ƒ 明天(míngtiān)几号?星期几? ƒ 8月8日星期几?

ƒ 12月5日星期几? ƒ 你星期几没有课? ƒ 这个星期一几号?

(3)用“怎么样”来提问的疑问句:⋯⋯,怎么样?

(解释见教材81页注释4)

练习:回答下面的问题

ƒ 今天我请你吃饭,怎么样?

ƒ 星期六我们去Shànghǎi,怎么样?

教案编制: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 荣继华

***********************************************************

ƒ 我们都说汉语怎么样?

ƒ 我们一起去超市,怎么样?

4.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ƒ 今天几号?

ƒ 九月二十八日是林娜的生日,对吗? ƒ 林娜知道今天是她的生日吗?

三、学习课文三(25分钟)

1.读生词(方法见课文一生词)

难读的词语:快乐 时间 一支笔 没问题 2.词汇扩展

(1)量词复习

个:一个面包

一个银行(地方/商店/超市/体育场/饭馆/体育馆)一个人/哥哥 /老师/同学/学生/韩国人 斤:一斤苹果/ 香蕉 块:一块钱 毛:一毛钱 部:一部电子词典 台:一台电脑 种:两种笔

本:一本书 一本词典 支:一支笔(2)礼物

生日礼物 shèngdàn 礼物 xīnnián 礼物

教案编制: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 荣继华

***********************************************************

我们的礼物(3)汉语——中文

英语——英文 日语——日文 法语——法文 韩语——韩文 泰语——泰文(4)祝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学习好!

祝你圣诞(shèngdàn)快乐!祝你新年(xīnnián)快乐!祝好!(5)没有

没有时间——有时间 没(有)问题——有问题 没有钱——有钱 没有书——有书

3.读课文(读法见课文二)、马丁:林娜,祝你()!这是(林娜:谢谢。是什么()? 马丁:一本()和一支(崔浩:()是我的生日,()星期几? 马丁:好啊!()。)。)怎么样?

教案编制:荣继华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 I》 编著 荣继华

*********************************************************** 崔浩:()。林娜:有时间,没()。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ƒ 林娜的同学送(sòng)林娜什么礼物? ƒ 谁的生日是十月十号? ƒ 十月十号是星期几? 5.复述课文

林娜的同学给(gěi)林娜(月十号星期(),是()和(),林娜很高兴。十)的生日,他请同学们()。

四、语音练习(10分钟)

75页语音练习1、2、3,先听辨音辨调,然后读,纠正发音

五、小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1.书面作业:85页综合练习五

2.听CD读熟生词和课文一、二、三,并认读汉字 3.准备综合练习

第三次课(90分钟)

一、复习(15分钟)

1.认读主要词语并写出拼音(或者83页综合练习一)今天 礼物 生日 准备 时间 以后 吃饭 快乐 一支笔 怎么样 星期几 没问题 2.填空

ƒ 今天是妈妈()生日。)8()。ƒ 今天5(ƒ 你是法国人,()?)我去吃饭。ƒ 下课()你生日快乐!ƒ()? ƒ 我们一起去他家,(ƒ 我要买一()汉语书。)笔是我的。ƒ 这()你吃饭。ƒ 我想(二、做综合练习二、三、四、六、七(30 分钟)

三、听写第七课汉字(5分钟)

没 四 银 饭 谢 谁

教案编制:荣继华

·综合初级 I》 编著 荣继华

***********************************************************

四、学写汉字(35分钟)

1.汉字的基本笔画(8)

用拼音写出笔画的名称,并示范写法,展示运笔方向 2.认读例字并组词

又:又来了(lái le)运:运动 运动场 这:这个 这种 道:知道

专:专业(zhuānyè)医:医生

边:东边 西边 北边 南边 问:问题 没问题 请问 问问题

3.汉字结构(4)

讲解,并用例字展示结构和笔顺 4.在汉字练习本上练习写汉字。

教师可以一一展示每一笔画和笔顺,然后学生摹写。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练习写汉字

2.预习第九课

本课中疑问句“⋯⋯,对吗”在否定回答时应先回答“不”或者“不是”,备课心得 然后可以说出正确的。大部分学生很容易随口答“不对”,所以要讲清这个

问句的意义,讲清“不对”的意思,并在问答练习中注意加以纠正。

教案编制:荣继华

篇2: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8课

教案题目: 第十一课 “爱的教育”

教学对象:二年级语言学专业班、总20 名学生。该班学生们的水平为初级班。

所用教材:«发展汉语» 初级汉语(下),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 教学地点:哈萨克国立大学,东方学系教学楼309教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领会并使用本课所学生词及补充生词。

2、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语言点,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这些结构。

3、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子表达。教学的重点、难点:

1. “特别”“特殊”的用法 2. 语法:

一、兼语句(1)

句型:N1+(让/叫„„)+N2+V

二、比较句(6)

基本句式:A不如B„„

教学方法:

1.2.3.4.教学时数:10 课时

教学时间:2011年1月31日——2011年2月4日

教学步骤:

第1-2课时

一、组织教学:考勤,师生问候(2-3分钟)

二、复习旧知识:

复习比较句(3、4、5)(15分钟)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讲解生词时使用翻译法,讲解课文时使用提问,讨论的方法。

通过具体的事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生词、语法规则和课文内容。采用对话式,边讲语法边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三、导入新课 :

讲解生词(共32个)“特别”“特殊”的用法(70分钟)先领读生词,然后10个生词为一组,分别由学生朗读。

每个词讲完后让同学们造句子。生词讲完后对学生不理解的词汇进行练习。

四、布置作业:

 抄写所有的生词。 预习课文。

第3-4课时

一、组织教学:考勤、师生问候

二、复习旧知识:进行生词听写(15分钟)

让同学们用生词造句(10分钟)

三、导入新课:

学习课文:“爱的教育”(65分钟)

老师领读课文,让学生跟着老师读;    按角色读课文,纠正发音; 给同学们讲课文中比较难理解的地方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那天“我”的心情怎么样?

2.班主任怎么判断班里最可爱的同学?

3.老师叫“我”到前面去的时候“我”的感觉怎么样?

四、布置作业:  复述课文;  预习对话。

第5-6课时

一、组织教学:考勤、师生问候

二、复习旧知识:检查课文复述(15分钟)

让同学们用生词造句(10分钟)

三、导入新课:

学习对话(60分钟)

老师带读课文,让学生跟着老师读;    按角色读课文,纠正发音; 给学生们讲一下他们不懂的地方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课文讲完后让同学们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 按角色背诵对话;  预习语法。

第7-8课时

一、组织教学:考勤、师生问候。

二、复习旧知识:检查学生的对话背诵

三、导入新课:

讲语法:

(一)兼语句(1)

句型:N1+(让/叫„„)+N2+V 例如:我叫女儿做菜。

朋友 请 我去上海。

否定式:N1+不/没(有)+(让/叫„„)+N2+V 例如:妈妈不/ 没让/叫我玩电子游戏。

公司没派我去广州。

(二)比较句(6)基本句式:A不如B„„ 例如:我不如他努力。

这件衣服不如那件漂亮。

讲完语法后让学生造句,纠正错误

四、布置作业

 做课后练习。

 用兼语句,比较句造句子。

第9-10课时

一、组织教学:考勤、师生问侯。

二、三、1. 2. 3. 复习旧知识:让同学们读他们造的句子,纠正错误 导入新课:

语音,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让学生个别读词纠正发音。看图写比较句。做课后练习6、7、8 做课后练习:

四、五、教学后记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 复习第十一课;

篇3: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8课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汉语热的浪潮,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教材的发展。中国很多高校纷纷组织权威专家学者编写对外汉语教材;除此之外, 社会上的知名辅导机构也积极参与其中, 编写和出版了很多相关教材。目前对外汉语教材多种多样, 各有千秋。但这些新编教材虽时尚新颖, 内容中却存在些许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轻小, 在实际教学中却给对外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问题。在诸多教材中,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这套教材, 是现今中国国内各高校使用最为频繁的教材, 鉴于此, 本文就以《发展汉语初级综合》这套教材为例, 主要分析其中的生词表译释问题。

二、对外汉语词汇英译研究概况

1、针对对外汉语教材中词语解释存在问题的研究。钱玉莲从学生的语言偏误谈到了现行教材的中英文注释问题, 她指出对于生词英语译释来说, 比起吸收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新方法, 从纯结构发展为功能、结构、情景、文化相结合这一巨变来看, 并没有得到很大的进展。

2、关于对外汉语生词对译应遵循的原则。卢伟认为要做到“词语语义等值”:生词的对译词要体现生词在课文上下文中的意义;阐释词语语义为主, 简要说明词语用法为辅, 即“以概念意义对应为主, 感情意义和风格意义对应为辅, 并提供语言规则方面的说明”。并进一步分析了汉英词语语义完全对应、语义基本对应、部分语义对应和语义缺乏对应四种类型的词语具体翻译方法。舒雅丽认为应该以义项作为词义注释的基本单位, 对生词进行翻译注释时, 首先要弄清楚要翻译的词与其对译词之间的关系, 又要弄清要翻译的词语内部义项之间的关系, 还要弄清楚各个不同学习阶段教材的词汇教学特点。

3、专门针对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所做的研究。王素云指出了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编译中的问题, 主要是从词条选立、义项选择和词语英译三个步骤入手, 例举说明其问题所在。在词语英译方面, 她认为提词语英译要注重词的概念意义和非概念意义, 要考虑生词与译注在汉英中的用法差异。并从汉语词语的汉英词语差异、结构特征、词汇教学法、教材设计和翻译理论等几个角度, 指出目前我国部分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编译中的问题, 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三、《发展汉语 初级综合》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词汇英译与课文内容有偏差

在许多对外汉语教材中, 都会存在词汇英译与词汇在课文中阐释含义有偏差的情况, 在《发展汉语初级综合》这套教材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汉语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 文化的深远必然会影响词汇意义的多样性。一般来说, 一个词语有一个至多个意义, 每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在课文中, 语境总是赋予词汇特定的意义, 但这些特定意义并不能准确的体现在英译中, 这样的情况往往会给教师的教学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一系列问题。同一个词语, 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 意义不同。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一个词汇时, 此词汇的意义是由课文的内容意义来决定的。因此, 教材中词汇的英译不应该脱离课文, 如果注释失去存在意义, 不利于学生对生词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2、缺少词性注释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这套对外汉语教材在词性注释方面相对于其他的汉语教材有较多的改善, 但在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在词汇注释中一部词汇缺少词性注释, 其中大多数为“v+n”结构的词汇, 例如:下v雨n、唱v歌n、跳v舞n。这一类词汇缺少词性注释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问题, 汉语学习者不能很好地掌握词汇, 正确的使用词汇。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 如果不注释词性, 学生在学习生词时会产生困惑, 词语使用时可能会出很多的错误。因此, 对外汉语教材词汇必须准确加注词性。

3、英译词与汉语词汇词性有偏差

在英语中, 词汇的词性有形态上的改变, 重要掌握规律就能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而汉语却恰恰相反, 在汉语中词汇的词性要从其语句中分析得到, 没有实际的形态的变化。所以,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 对汉语词汇进行英译时, 应重视英译词性的正确性, 以免给汉语学习者带来学习上的困惑。例如:急忙adv.hurriedly ina hurry这样的英译方式虽然可以使汉语学习者准确了解意义, 但却会使其在词性学习上产生疑惑。

4、文化词英译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常常会赋予语言特殊的含义。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历史对语言的影响常常体现在词汇的色彩意义上, 而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很难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 汉语与英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发展汉语初级综合》中也存在此类问题, 在教材中出现了寓言故事、中国特有节日、节气;中国古代特有的行政区划分等等。这些赋予了文化意义的特有词汇在英译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如果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了解较少, 必然会对英译产生质疑, 缺少文化色彩的英译一定会使汉语学习产生阻碍。

5、同译词区分问题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近义词辨析是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在词汇英译中, 近义词的同译现象在所难免。近义词同译几乎是所有对外汉语教材都存在的问题。例如:脸 / 面子face祝 /愿望wish种 / 种类kind;type帮 / 帮助help分 / 分钟minute

四、针对发现问题提出教师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词汇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很多因英译不准确所出现的问题。对于词汇英译存在问题的词汇, 我们可以采用ppt释义法、动画释义法、图片释义法等教学手段, 进行较为直观的汉语词汇教学。

2、利用模拟语境进行教学

语言不是单独存在的, 而是与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相互依存的。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 语言是生存的工具, 而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母语离不开语言环境, 汉语学习更离不开语境。因此, 教师可以使用直接法、视听法、暗示法以及功能法等都把利用语境教学作为重要的汉语教学手段。将词汇与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 运用目标词完成具体的实践任务, 学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同译词问题。例如:认识 - 知道know。我们可以设计语境。简单的说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我知道奥巴马, 但是我不认识奥巴马。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 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同译词。

3、利用语言使用习惯进行教学

语言受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习惯影响, 在一定的时间中会出现约定俗成的语言使用习惯。汉语也一样, 从甲骨文时代发展到今天几经周折才形成了今天的系统性语言, 汉语固定搭配比比皆是。因此, 在汉语教学中使用语言习惯模式进行教学十分重要, 也十分有效。

对于语言固定搭配, 我们建议以整体为单位结合句子进行练习, 让同译词的差异更为突出, 是汉语词汇更容易学习和掌握。

五、结语

现今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词汇英译偏差词现象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关注, 但因为对此的研究数量较少, 研究的内容也较缺乏系统性。本文选取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发展汉语初级综合》进行考察研究, 较为系统全面地总结研究了其中词汇英译情况, 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类, 深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最后从教材和教学两个方面分别提出解决对策, 以不断完善对外汉语词语教学。

摘要:近几年中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 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逐渐加大。对外汉语教学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各种各样的研究与探索纷至沓来。在语言教学中, 我认为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切入的关键点, 同样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社会上出现了的很多对外汉语教材, 本文以《发展汉语初级综合》为主要资料, 对其词汇的英译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篇4: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学初探

如何改变听力教学的现状?如何使初学者克服这些困难,使听力教学得到最大限度的成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去寻找一些可以解决多重困难的方法,以解决学生在初级听力课中的困惑,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下面笔者将着重从初级听力训练的方法这个方面来探讨。

目前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听录音——完成练习——解释文本”的模式。输入来源单一,输入方法死板单调,让学生觉得听力课就是单纯的听录音,对答案,听不懂再听,非常乏味。李红印曾指出:“很多教师认为,听力课上要让学生反复听、大量听,理由是‘熟能生巧’。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在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一方面听是被动的,时间长了容易疲劳;另一方面,外国学生不同于中国学生,大部分人不需要迎接‘托福’、‘GRE’一类的考试,他们需要的是自然状态下的学习,各种强化训练对他们并不起作用,有时还会遇到“反抗”,如学生上课打瞌睡,拒绝接受信息,或者干脆逃课,不来了。”

听力教学方法的单一直接导致了听力教学的效果始终无法上去。笔者曾在初级听力班上通过对20位来中国学习了半年的全日制留学生调查发现,虽然学生普遍觉得听力很重要,也认为开设听力课很有必要,但他们对听力课的评价并不高。许多学生在听力课开设几周后,都反映听力课很难。由于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起来很慢,故学生对听力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也有不少的学生认为听力主要是课下来提高,课堂上并无多大用处。高彦德等(1993)也作过一项调查,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听和说是他们最需要的语言技能,但毕业或(结业)时听力能达到满足需要程度的只占调查人数375人的13.9%。这说明我们所使用的听力教学方法还不能令人满意,应该有所改善。

下面是笔者在初级听力课教学中总结出的比较一些不错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听、说、读、写全面出击,密切结合

听力课虽作为一个独立的课型,但是却不能孤立地进行,要结合“说”、“读”、“写”的训练,即采取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和听做结合的综合训练方法。即便是初级听力课,学生掌握的不多,“听”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易,何况再加上“说”、“读”、“写”呢?笔者在课堂上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几个美国学生反应较快,在听的过程中就能从他们表情中看出来他们已经懂了,但在让他们复述大意时,他们分辩说“我们听懂了,但说不出来,说不出来不能说明我们没听懂”。可见,学生把听与说、读、写都分割开来了,教师要向他们说明,分技能训练并不是说各技能之间毫无联系,而是听中有说、听中有读、听中有写,并且听力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能够用该语言在一定范围内交际”而服务的,离开了这个根本,听力训练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教师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习惯,听力课不仅要听,也要重视说、读和写。而且,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听了很长时间,必然会觉得乏味、走神,这时候充分调动他们的其他能力,也不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明确了这一点,笔者常常在课堂上搞些小活动。如学生听了一段有关“家”的听力材料,先不要求学生看题目,而是边听边画出听力材料中所介绍的家中的一些布置,然后叫他们说说自己家的布置,或者一个人说一个人画,虽然会多花一些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几遍下来,生词已经熟稔于心了,而且对于这个话题无论是听还是说都没有什么问题了。笔者觉得课堂上主要还是精听,不应该追求所谓的速度,而应该放慢脚步,稳扎稳打,听一篇材料就要有一篇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掌握。至于题目,先看题目或者听后再看都可以,但是题目只是一个检测的辅助手段而已,笔者觉得题目的错对并不是太重要的,所以切忌让题目左右了你的教学,让做题目对答案成了听力课的全部。

(一)尽量还原真实场景,让学生从听力课中体验到真实的生活

学语言主要是为了“用”,听力课也是如此。在初级阶段,学生要求掌握的都是最基本的词汇、句子。如果当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自己课上所学的东西,那种激动是难以言表的,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更是一种推动。笔者常常会听到学生兴高采烈地说用学到东西去讨价还价,用学到的词与中国人聊天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初级听力课同样如此,当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听力课上所学到的东西,他们同样会看到自己的进步而觉得听力课没有白上。所以,凡在听力课上涉及到的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师应该积极讲解,鼓励学生最好去亲身实践或体验。如笔者在上《初级汉语听力》第一册时,第九课是《换钱》,笔者就布置作业让他们去银行换钱时亲身体验一下;而在学第十一课《挤公共汽车》时,就让他们下课回家坐地铁时注意听一下地铁里的广播。这样学到的东西很快就能在生活中用上,学生普遍兴趣很高。又如,有道听力练习题考查“摊儿”这个词,笔者认为这里考察的不仅仅是生词,同时也在考察外国人对中国生活常识用语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稍做讲解,如举些例子“走出校园,大门口有‘水果摊儿’、‘书摊儿’、‘烟摊儿’”,学生们像逛街一样在“玩”中既能轻松学到知识,而且效果要比死记硬背好得多。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使初级听力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在初级汉语听力教学中,笔者主张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把电视听力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这是一种提高听力课质量的比较有效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在听的同时又能看到图像,从而增加了接受信息的渠道,声音与图像统一起来,既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又培养了学生听的兴趣。杨惠元就曾在《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中指出:“我们在编写听力教材时应该考虑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既要耳听、口说,又要眼看、手写。有条件的,可以把教材当作脚本直接拍摄电视片,充分发挥‘声’、‘光’的作用,使声音与形象和谐统一,使语言信息与具体情境紧密结合。”看来,今后在听力课堂上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应是一种趋势。

为了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下面是笔者对初级听力课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效果的测试:

测试时间:2008年4月16日。

测试对象:上海理工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的16名留学生。其中,美国人6名,德国人5名,瑞士人3名,俄罗斯人2名。上初级汉语听力课之前已完成了《基础汉语40课》(华东师范大学,2004)的学习,掌握汉语词汇大约1000个,相当于初级汉语水平。

测试材料:李铭起编著的《初级汉语听力》第二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测试方法:以《初级汉语听力》中第十八课《谈出国》和第二十四课《找工作》为测试的听力材料,选择这两篇材料的原因是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并且难易度相似,生词量都控制在5%以内。时间大约20分钟,每篇短文200字左右,共10个问题,听两遍。把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两组,每组8人,第一组学生只听一遍录音,然后回答问题;第二组同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边听边看与课文内容完全相同的录像,然后回答与第一组同学相同的问题。

两点说明:第一,课文生词表中的生词,学生不预习,老师不讲解,因为一旦预习、讲解,再做听力训练就失去意义。第二,上听力课时,学生自始至终不打开听力课本,一遍听完之后再做练习,完成后再听一遍。

这样要求是因为,学生完全是在同等条件下,无任何生词提示的前提下做听力训练,结果比较可靠。测试结果如下表:

“学生课堂表现”是指学生听音的注意力情况。例如,6:2表示共有8个学生,集中精力听音的有6人,不认真听课或态度不积极的有2人。

测试结果显示,学生边听边看所接受的信息比单纯听所接受的信息要多得多。运用多媒体电视教学手段,使学生既有新奇感、兴趣感,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即使有些内容学生没有听懂,但真实的语言环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电视听力教学直接制约着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及改变着他们对待听力课的态度。

以上就是笔者在初级听力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归结到一点,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地向老师“索取”而不仅仅是被动“灌输”,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紧靠这一点并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听力课难上的局面,如何上好听力课、如何开展听力教学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卢岚岚.改进听力课教学的几个问题[A].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速成学院.汉语速成教学研究:第1辑[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2]李红印.汉语听力教学新论[J].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2000(5).

[3]高彦德,李国强,郭旭.外国人学习与使用汉语情况调查研究报告[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续十三)[J].世界汉语教学,1995(3).

[5]杨惠元.中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1992(4).

[6]李清华.谈科技汉语的理解[J].语言教学与研究.

篇5: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140小时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右。

二、教学内容:

“汉语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综合课。“汉语精读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本课共用三课时。

1.教学重点:比较句“A比B+形容词”以及三种变式;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否定式。2.副词“刚”的用法。3.温度的读法。

4.陈述感冒的感觉: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

5.北京的天气特点: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差很大,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l00 O,早上比中午凉多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2.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3.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

四、教学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 句,讲解语法点。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问。

与其他同类教案相比,本教案的特点在于精选与留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句,是他们熟

悉的场景、真实的环境。另外,同一语法项目根据讲解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第一课时

学习词语表、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北京天气特点、陈述感冒的感觉。1.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今天冷吗? 大家习惯了北京的天气吗? 北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你在北京感冒过吗? 边提问边板书本课关键词语:

天气 干燥 刮风 下雨 疼 嗓子 舒服 感冒 早晨夜晚 2.学生轮流试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3.教师带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4.辨析容易读错的字音。如:

刮风 下雨 舒服流好好儿 5.辨析容易写错的汉字。如:。喝 渴 感冒 请假 油腻

6.教师范读两遍课文,学生边看课文边听教师朗读,聆听后回答问题。(参见本课“练习”第一题“根据课文回答问题”)7.教师带读课文,介绍朗读中语音停顿的基础知识。8.学生轮流朗读课文。

9.由课文中的“北京的天气”引出“词语替换练习”。(参见本课“练习”第二题“词语替换练习”)10.由课文中的“我让同屋替我请假”引出“句型替换练习”。(参见本课“练习”第三题“句型替换练习”)11.口语练习:用本课学过的词语说说自己感冒的感觉。12.作业:(1)抄写本课词语;(2)朗读课文;

(3)“练习”中的第十、十一、十二题。

第二课时

比较旬基本句型:A比B+形容词

比较句的变式: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否定式:A没有B+形容词

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A+形容词+还是B+形容词? 副词“刚”的用法

1.通过提问“北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引出课文中的比较句基本句型:

早晨比中午凉。(板书)再通过介绍情况,举出两个例句:

爸爸比妈妈高。(板书)“西红柿炒鸡蛋”比“麻婆豆腐”贵。(板书)2.通过分析例句,归纳句型并板书: A比B+形容词

3.教师给出条件,让学生用“A比B+形容词”造句。如:

爸爸52岁,妈妈50岁。

苹果2元一斤,梨1元一斤。

第14课有25个生词,第15课有28个生词。4.通过分析天气情况,引出比较句的三种变式。

如果“早晨1+5。C,中午25。C”,怎么比较呢?引出变式:

早晨比中午凉多了。/-y-晨比中午低l0。C。

如果“早晨15℃,中午20。C”,怎么比较呢?引出变式:

早晨比中午凉一些。/早晨比中午低5℃。

如果“早晨15℃,中午17。C”,怎么比较呢?引出变式:

早晨比中午凉(一)点儿。/早晨比中午低2 0c。5.通过分析例句,归纳比较句变式句型: 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板书)6.通过调换比较项A、B的句法位置提问。

如果把“中午”放在前面,怎么说呢? 中午没有早晨凉。(板书)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否定式: A没有B+形容词(板书)7.总结比较句的四种句式以及否定式(板书): A比B+形容词

A比B+形容词+ 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A没有B+形容词

8.用比较句句型做句法练习。

(参见“练习”第五题“根据条件,写出比较句”)9.通过做下面的“完成对话练习”,引出比较句的疑问式:

(1)A: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板书)B: 今天比昨天冷。

(2)A: ?(你高还是你弟弟高?)(板书)B:弟弟比我高。

10.归纳比较句的疑问式句型: A+形容词+还是B+形容词?(板书)11.通过提问“李老师告诉我什么?”引出带“刚”的课文范句:

许多外国学生刚来北京都不习惯北京的天气。

再举出两个例句:

我们班刚上了听力课。

他朋友昨天刚回国。

12.提问:“刚”后面的词是什么词? 动词前面加了“刚”,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还是没有完成? 13.归纳副词“刚”的句法意义:

用在动词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在不久前已经发生。14.练习“刚”的用法。

(参见本课“练习”第七题“用‘刚’完成对话”)15.作业:(1)复习课文;

(2)准备下次课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3)准备听写本课词语和句子。

第三课时

复习本课语法知识,做“阅读练习”,用本课学过的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1.模拟天气预报,列出各地今天最高温度表,要求任选一种本课学过的比较句句型造句。

今天各地最高温度

北京0 0C 天津2℃ 上海10℃ 香港20℃ 哈尔滨一5 0C 2.根据条件,用“刚”造句。(以下是教师口述的造句条件)他朋友上个星期结婚了。

他昨天晚上到北京。

他6:30起床,现在6:40。

他上个月大学毕业。

我们第二节课是会话课,现在是第三节课。3.做“阅读练习”。

(参见“练习”第九题“阅读短文后判断正误”)

4.检查上次课布置的作业,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抽查4~5人,注意介绍的顺序和特点,避免面面俱到)5.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抽查5~6人)。6.听写。7.作业:

(1)预习下一篇课文的生词和课文;

(2)作文《东京的天气》(“东京”可以替换为自己熟悉的国家或城市),要求写200字左右。

六、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重点是比较句,因此,本课关于比较句的句法练习,不是常见的“句型

替换”“完成句子”,而是给出实际生活事例,让学生选择比较句句型造句。这样既避免了 生硬照搬,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而且操作性也很强。这是本课练习设计不落窠臼

之处。

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加大第五题(根据条件,写出比较句)、第七题(用“刚”完成对

话)、第八题(用比较句完成对话)的练习量。

2.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比较句,容易产生的句法错误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表示比较的程度词语放在形容词前面,造出下面的病句: *今天比昨天很冷。*弟弟比我一点儿高。*北京比东京比较冷。

一是用“比较”代替“比”,造出下面的病句: *今天比较昨天冷。*弟弟比较我高。*北京比较东京冷。

因此,在讲解汉语比较句时要告诉学生,表示比较差异程度的词语应该放在比较句型的形容词后面。

3.外国学生学习副词“刚”时,容易产生的句法错误主要是将副词“刚”放在主语,前面,造出下面的病句:

*刚我们上了听力课。*刚他朋友回国。

4.介绍自己国家或家乡的天气时,容易面面俱到或层次不清晰。在指导学生的口语练习或作文时要告诉学生避免面面俱到,要写出自己国家或家乡的天气特点。为了文章层

次清晰,应划作文层次。如:先按季节介绍自然天气概况、天气特点,然后介绍与天气有关的人文景观、内心感受或文化活动。

附:课文及练习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基本句型今天比昨天冷。句型提示 A: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B:今天比昨天冷。

A:你哪儿不舒服? B:我头疼、嗓子疼,想睡觉。语法点 1.A比B+形容词 2.A没有B+形容词

3.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4·刚

课文(text)

现在我在北京留学。我还不习惯北京的天气。北京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差很大,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l0。C’ 早上比中午凉多了。早上我去上课的时候常常忘了多穿衣服。昨天晚上我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我 觉得我感冒了。今天早上我让同屋替我请假。

下课以后李老师来宿舍看我。她告诉我,北京温差比较大,早上没有中午暖和。许多外国学生刚来北京都不习惯北京的天气,容易感冒。她让我多喝水,好好儿休息。同屋还告诉我,她刚来北京的时候,常常拉肚子,因为中国菜比较油腻。现在她已经习惯了。

我吃了感冒药,现在觉得比昨天好点儿了。,练习(Exercises)

一、根据课文回答l司题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1.我今天为什么没去上课? 6.我病了·老师对我怎么样? 2.北京的气温有什么特点? 7.我现在怎么样? 3.“我还不习惯北京的天气”,是什 8.李老师告诉我许多留学生刚来北京么意思? 干什么? 容易

4.我怎么不舒服? 9.同屋告诉我什么? 5.我得了什么病?

二、词语替换练习

(R 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s in the following phrases.)

1.~的天气2.~晚上

3.~学生4.昨天~

5.~药6.~多了

三、句型替换练习

(R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s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1.同屋替我请假。6.昨天我忘了写作业。2.她替我请假。7.妈妈让我多穿衣服

3.大夫让我好好儿休息。8.我还不习惯吃中国菜。

4.我刚来些室不习惯北京的天气。9.现在我不想吃饭,只想喝水。5.她刚来北京常常拉肚子。l0.北京夏天常常下雨。

四、写出反义词

(Write antonyms for the following words.)例:大——小

1.多—— 4.早—— 7.慢—— 2.难—— 5.上——8.热—— 3.贵—— 6.来—— 9.低——

五、根据条件,写出比较句(只选做一种句型)(Write out sentences of comparison on the given condition.)例:哥哥身高l78厘米(cm)弟弟身高l82厘米(cm)句子:(1)弟弟比哥哥高。(3)哥哥比弟弟矮。

(2)弟弟比哥哥高一点儿。

(4)弟弟比哥哥高4厘米(cm)。1.早上温度5℃、中午温度l5℃

2.昨天的最高温度l8。C、今天的最高温度24。C 3.爸爸身高178厘米(cm)、妈妈身高165厘米(cm)4.北京到上海l500公里(km)、北京到广州3000公里(km)5.麻婆豆腐一盘6元、京酱肉丝一盘l5元 6.我家三口人、他家六口人 7.爸爸52岁、妈妈50岁

8.第9课有21个生词、第10课有24个生词

9.他的房间的房租一天5美元、我的房间的房租一天l0美元

10.同屋的计算机6000人民币、我的计算机8000人民币11.他早上7:00起床、我早上6:30起床

12.他晚上ll:o0睡觉、我晚上l2:00睡觉 13.100A班有l3个学生、l00C班有l5个学生 14.苹果2元一斤、梨10元3斤

15.他认识l000个汉字,我认识500个汉字 16.他有两个中国朋友,我有四个中国朋友 17.南希会说四种外语,山下会说一种外语 18.一班有l个美国学生,二班有3个美国学生 19.我们班有4个男同学,他们班有6个男同学

20.我们班有12个女同学,他们班有9个女同学

六、用“动词+宾语”完成句子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动词+宾语”.)

例:他昨天去看朋友了。

1.下课后,朋友来我的房间

2.李老师来宿舍 3.下个月爸爸、妈妈要来北京

4.晚上我常常去网吧

5.下课后我去商店 6.今天星期五,我和同屋晚上想去饭馆

7.上午上了四节课,现在我想回宿舍

8.他妈妈病了,下星期他要回国

七、用“刚”完成对话

(Complete the following dialogues with“刚”.)

篇6:第15课 初级汉语听说课教案

我试试这条裙子,可以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运用课文的重要句型交流(这件衣服不长不短,很合适;我试试这条裙子,可以吗;这条有点儿小,有没有大一点儿的;你要黄色的还是要红色的)。

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重要用法:……,不过……;有点+Adj.,Adj.+一点儿;还是 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读音教学。

2、课文理解,朗读与对话。

3、重点句型、词语的用法。教学难点

重点句型和词语的理解,课文的理解。教学方法

1、跟读法

2、图片法 所需课时:4课时

课前准备:PPT,一件大一点儿的衣服,一件小一点儿的衣服,一张信用卡,一些现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询问学生“昨天睡得好不好?”复习“助词得”。

展示世界杯图片,询问学生“他们正在干什么?”动作展示“踢”,问学生“你们国家踢得怎么样?”“巴西踢得好不好?”“你们想去巴西看足球比赛吗?”“我们班谁会踢足球?”“你会踢足球吗?”“我想学习踢足球。”复习“助词得”“副词正在/在”“要/会/想”的用法。

(二)新课预热

师:好的,我们开始学习第15课—我试试这条裙子,可以吗?

指着15课题目,请学生读,然后领读2遍“我试试这条裙子,可以吗”在PPT上展示这句话。

师:老师今天的衣服怎么样?长吗? 生:不长。师:短吗? 生:不短。

师:对,不长不短,很合适。

领读2遍“我的衣服不长不短,很合适”,在PPT上展示这句话。师拿出一件大一点儿的红色衣服,问:这件衣服我穿怎么样? 生:有点儿大。

师:对,有点儿大,有没有小一点儿的?

老师领读2遍“这件有点儿大,有没有小一点儿的。”在PPT上展示这句话。拿出小一点儿的一件衣服,有黄色和红色,问:这件小一点儿,有两种颜色,你要黄的还是要红的?

生:黄色/红色。

领读2遍“你要黄的还是要红的?”在PPT 上展示这句话。

拿出一张信用卡,再拿出现金,问:一楼的商店用“信用卡”还是“现金”? 生:现金。

师:那儿可以刷信用卡吗? 生:不可以。

领读2遍那儿可以刷信用卡吗?在PPT上展示这五句话。看PPT,师:什么时候说这些话?生:买衣服。

(三)新课教学:

1、生字词教学:

(1)认读

老师领读生词,一个3遍。之后,请学生依次认读,纠正发音。重复多次请学生读。

(2)讲解

a.件、条:一件衣服。两件衣服。一条裙子/裤子。衬衫、裙子、裤子、衣服、镜子:看图片。

颜色、白色、黄色、红色:看图片,看班里学生的衣服颜色。白衬衫,黄裙子,红裤子。

不过:拿出一件有点儿大的衣服,说,这件衣服很漂亮,不过有点儿大。

汉语有点儿难,不过________。

有点儿:有点儿+adj.长、短、大、小:用手势。

合适、价格:衣服不大不小很合适。这件衣服不贵,价格合适。可以:上课可以睡觉吗?“不可以。”“下面的商店可以刷信用卡吗?”“不可以”。

穿:今天他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打折:100块钱。打八折。刷:动作展示。

顾客:我去买东西,就是顾客。不用:不用谢。

b.请学生朗读第219页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并且纠正发音。c.完成P216页的第一、二、三、四题听力练习。

2、扩展练习

1.这件衣服

短。

天气

这条裤子

这儿的顾客

图书馆离这儿

2.我试试

这条裙子,可以吗?

试试

这件衣服

看看

这本小说 用用

你的电脑

听听

音乐

试试

这条裤子

3.这条

有点儿

小,有没有

一点儿的? 这件衣服

小 这条裤子

短 这条裙子

长 这件衬衫

便宜 这双鞋

4.你

要黄的 还是

要红的?

要大的要小的 要便宜的要贵的 买苹果

买香蕉

喝茶

吃饼干

去图书馆

回家

3、课文教学

课文

(一)(1)首先,领读课文两遍。

(2)请所有学生一起读,男同学和女同学分读,随便点两名同学分角色读。请同学上到讲台前表演。

(3)讲解练习“不过”和“有点儿、一点儿” a.不过:…….,不过……。

“不过”用在两个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对前分句加以限制或修正。这件颜色很好看,不过有点儿长。这个菜很好吃,不过_________。汉语很难,不过_____________。这个商店很小,不过_________。

我喜欢吃上网,不过我不喜欢上网玩儿游戏。我喜欢中国菜,不过___________________。我常常去图书馆,不过_________________。图书馆人很多,不过___________________。

b.有点儿和一点儿: 有点儿+Adj.Adj.+一点儿 “有点儿+Adj.”“Adj.+一点儿”都表示程度不深,但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意思都不同。“有点儿”用在形容词前面,作状语,用来表达说话人对事物的评价,而且多表达不如意,“一点儿”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比较。

有点儿 表示不喜欢,不适合自己的意思

一点儿 表示比较。如:

这个菜有点儿辣,我不吃。

写汉字有点儿难,说汉语容易点一点儿。这条裤子有点儿大,有没有小一点儿的? 这件衣服有点儿贵,我想要便宜一点儿的。

这个饭店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条裤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买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房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_______________。

这条裙子________________,我想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P221第四

(二)题(4)复述课文

a.给出关键词,复述。

衬衫

颜色

不过

有点儿

一点儿

试试

镜子

合适

价格

逛逛

b.以李娜的口吻复述课文

(一)P220。

课文

(二)(1)首先,领读课文两遍。

(2)请所有学生一起读,男同学和女同学分读,随便点两名同学分角色读。请同学上到讲台前表演。(3)讲解练习“还是”

还是用于选择问句。S+VO1还是VO2? 你上听力课还是上口语课? 你是学生还是老师? 你喜欢米饭还是饺子? S+V1O1V2O2? 你去银行还是回教室? 你回宿舍还是去教室?

S+状语1+V还是+状语2+V? 你坐飞机去还是坐火车去? 他今天来还是明天来?

完成P220练习第四

(一)题。(4)复述课文。

a.给出关键词,复述。

试试

可以

有点儿

一点儿

不大不小

不想要

三种

怎么样

皮肤

漂亮

两百八

打折

刷信用卡

别的 裤子

不用了 b.以马丽的口吻复述课文

(二)P220。

(如果时间充足)综合练习:1.两人一组,评价自己的衣服。

2.两人一组,以“买衣服”为主题,进行对话。

完成P217和P218第五六七八题听力练习。

(四)课堂总结 1.重要句子:这件衣服不长不短,很合适;我试试这条裙子,可以吗;这条有点儿小,有没有大一点儿的;你要黄色的还是要红色的

2.重要词语重要用法:……,不过……;有点+Adj.,Adj.+一点儿;还是

(五)布置作业

1.复习生词和课文

篇7: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8课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操练,让学生掌握询问姓名方面的基本词语和句式。能较流利地开展交际活动。

2、用“吗”的问句;形容词谓语句;疑问代词句。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前三课讲过的拼音规则。

2、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交谈。设计语言情景,组织、鼓励学生参与语言交际活动。运用提问、会话,或成段表达及讨论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学重点:

1、询问姓名的基本词语及句式。

2、基本疑问句式。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首先复习第三课。组织学生上课,调动学生情绪。以“问好”带入,学生与老师之间互问。A :你好!B: 你好!

A:你工作忙吗?

B:很忙(不太忙,不忙)A:你爸爸妈妈身体好吗? B:很好!谢谢!

二、学习新课

1、生词和句子

⑴. 动词:叫 认识 姓 是 名词:名字 人 大夫 留学生 代词:什么 那 这 形容词:高兴 贵 量词:个

*通过板书将重点词组成词组。并以词性分类。以便使学生掌握其在句子中的位置。

⑵. 基本句

①范读一遍后领读。

②学生朗读2~3遍,提醒学生注意发音并纠正错误发音。③首先启发学生讨论每个基本句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使用。然后教师总结板书:

你姓什么?

(答句)我姓王,我叫王兰

您贵姓?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大卫

(问句)

您贵姓?

我姓张

她姓什么?

他/她姓王

2、会话

⑴.教师领读。学生跟读(2-3遍)

⑵.学生分组进行会话练习,练习语调、声调。⑶.以真实身份进行会话练习。

3、替换与扩展

以基本句式为基础,把给出的生词替换到对应的位置。

目的:加深学生对基本句式结构的理解。同时掌握更多词语。板书:

我认识你

(他 那个学生 他们老师 玛丽 这个人)

你认识……吗?

她是老师吗?(大夫 留学生 你妹妹 我朋友 我哥哥)她不是老师,他是学生。

4、做练习

⑴. 完成对话⑵. 情景对话

①你和中国朋友初次见面,互相问候,问姓名,表现出高兴的心情。②你不认识弟弟的朋友,你向弟弟问他的姓名、身体和工作情况。⑶. 听述

老师叙述,学生听后把听到的内容复述出来。

或者:由老师设计问题,检验学生是否听懂。

三、布置作业

1、读练习4。

篇8: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8课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师话语,自我修正

言语交际中, 说话人会因某种原因对自己或对对方提供的话语进行修正。课堂语境下, 教师意识到话语有可能不被学生正确理解时, 往往通过提供新的语言形式进行自我修正, 消除阻碍。

一、课堂教师自我修正的优先性

Schegloff等 (1977) 将一个完整的修正过程分为修正源 (trouble source, 待修正的话语) 、修正的引发 (initiate, 意识到或使修正源提供者意识到话语在形式、内容、表达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和修正的执行 (repair, 重新组织话语进行表达) 三个阶段, 又根据各阶段发起者异同将会话修正分为“自我引发—自我修正”“他人引发—自我修正”“自我引发—他人修正”“他人引发—他人修正”四种类型。

前人研究已反复论证自我修正在会话修正中的优先性。Schegloff等 (1977) 以英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 发现在日常会话中, 会话者自我修正比他人修正频繁, 存在自我引发优先于他人引发、自我修正优先于他人修正的倾向;戴云娟 (2006) 对汉语母语者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日常会话修正的研究所收集的语料中, “自我修正在所有语料中所占的比例 (74.78%) , 要远远高于他人修正 (25.22%) ”, 证明了自我修正在修正中占有很大的优势;朱娅蓉 (2010) 对中国研究生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师引发修正的研究同样发现, “教师自我引发教师自我修正从数量上和发生频率 (76.48%) 上来说, 在四类修正里, 还是处于首位。”

我们收集到某大学对外汉语非学历教育初级口语课8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录音32课时。研究前, 我们曾假设在学生语言水平较低且输出较多的情况下, 学生提供绝大多数修正源。观察结果不符合假设:转写后获得教师修正1112条, 其中教师自我修正408条, 占1/3以上。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中的自我修正优先性一致, 说明教师对自身话语意义和形式上的协商是课堂修正中的重要内容。

二、课堂教师自我修正的两种结构类型

(一) 自我引发—自我修正

“自我引发—自我修正”是指说话人在提供信息后, 自己意识到或指出信息在形式、内容或表达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并重新组织话语进行表达。本次收集到的408例教师自我修正中, “教师提供修正源—教师引发修正—教师执行修正”共有399例。

教师作为本族语者, 对语言形式的掌握远远好于学习者。目的语环境中, 教师的输出不能被学生理解较为常见。绝大部分教师自我修正是对修正源的补充、解释和说明, 旨在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理解教师话语, 推动课堂进程。如:

例1.T:因为搬家是让人愉快的事 (修正源) , 快乐的事 (修正引发+修正执行) 。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 先用了意义相近的“愉快”, 随即考虑到学生尚未掌握该词, 所以改为课文中出现的词组“ (让人) 快乐的事”。

此类教师自我修正中常含有大量语码转换:

例2.T:有点儿病了啊?听他们说了。 (修正源) They told me about that. (修正引发+修正执行)

例3.T:我们看生词。 (修正源) Let’s look at the new words. (修正引发+修正执行)

例2出现在课堂导入环节, 教师就学生身体情况进行闲聊, 例3则是对课堂指令的解释。这类自我修正一般不涉及当课学习内容, 教师在类似衔接环节中使用的语言有可能超过了学生掌握的范围, 教师在输出话语后迅速用英语进行解释, 帮助学生快速理解, 保障课堂效率。

(二) 他人引发—自我修正

“他人引发—自我修正”是指说话人输出话语后, 听话人使其意识到话语在形式、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阻碍理解之处, 说话人重新组织话语进行表达。本次收集到的教师自我修正语料中共发现9例“教师提供修正源—学生引发—教师修正”。

学生未能理解教师话语, 要求教师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例4.T:一个圆的东西, 我先捏中间, 再捏两边, 它是什么? (修正源)

S:再说一遍。 (修正引发)

T:一个圆的东西, 我放在这儿, 把馅儿放在皮儿的中间, 先捏中间, 然后捏两边, 这个东西是什么? (减慢语速, 配合动作) (修正执行)

S:饺子。

从后续话轮中学生的反馈看, 学生理解了教师话语的含义, 给出教师预期的答案。教师的自我修正达到效果。

学生引发的教师自我修正还存在另一种情况。课堂中学生对教师话语的反馈常与教师期待的答案有差异, 这种情况下学生提供的话语会为教师提供新的思路, 使教师改变预先准备的话语, 形成“教师提供修正源—学生引发修正—教师执行修正”。

例5.T:见到老师你们应该说什么?老师—— (修正源1)

S:们。 (引发1+修正源2)

T:老师们。老师们好。 (修正执行1) 对。 (修正引发2+修正执行2)

S:老师们好。欢迎。

本例中,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数名前来听课的老师, 引导学生向其问好。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老师好”, 但是学生看到听课的老师不止一人, 用“老师们”完成教师的句子。这个答案不是教师期待的问候语, 但是让教师注意到预期答案忽略了数量问题。教师接受学生的修正引发, 将“老师”改为“老师们”, 完成自我修正;同时, 同一话轮包含的“老师们好”也修正了学生给出的非问候性答案, 并得到了学生的反馈。

三、总结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话语是学习者最重要的语言输入, 自我修正是教师课堂话语意义和形式协商的重要方式。我们以语料为依据论证了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教师自我修正在的优先性, 并结合案例对教师自我修正的两种结构类型进行了描写, 以期初步呈现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教师自我修正总体面貌, 为教师在课堂上正确、适切地完成自我修正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戴云娟.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会话修正现象研究[J].汉语学习, 2007 (06) .

[2]Schegloff, Jefferson&Sacks.The Preference for Self-correc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pair in Conversation.Language, 1977 (02) .

上一篇:高中学历java简历范文下一篇:固定资产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