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规范化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帮助学生对语文问题的内在理解。大多数语文教师只会重复最基本的内容陈述和知识教育,这让学生感到厌烦,不利于教师课堂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有必要改革目前通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文字规范化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语文字规范化发展研究论文 篇1:

外来词规范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外来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外来词的规范在汉语规范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外来词的规范历时已久,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本文综述了外来词规范中涉及的外来词名称、定义、译借方式、规范原则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以图对外来词的学习与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外来词;规范;定义;译借方式;规范原则;研究方法

漢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已久,史书中最早记载有关我国外来词大规模的引入是在汉代佛教传入中国时期。两千年来不断地文化交流使得汉语中的外来词日益繁荣发展。王力先生曾有粗略估计:“拿现在书报上的文章用语和鸦片战争以前的文章用语相比较,外来的词语恐怕占一半以上;和‘五四’时代的文章用语比较,恐怕也占四分之一以上。”由此可见,外来词已经成为汉语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外来词的规范在汉语规范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20世纪特别是建国后语言工作者们对外来词的研究与规范逐步深入。研究与规范密不可分的同时又互相推动,因而我们说这一个世纪以来外来词领域所谱写的不仅仅是一部研究史,更是一部规范史。以下本文将重点对建国后几十年来外来词的研究与规范中涉及的外来词的名称、定义、译借方式,对外来词进行规范的原则、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综述。

一、外来词名称的演变

“外来词”的名称以往有很多争议,学者们曾经提出过:外来语(陈望道《六书法与六书》)、借词借字(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外来词(高明凯、刘正琰《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外来影响词(黄河清《汉语外来影响词》)、广义外来词(孙力平《词库建设二论》)等名称。

在汉语词汇研究史中,使用“外来词”者占绝大多数,如张应德、符淮青、刘叔新等,目前以“外来词”指称者已成为主流。不管是使用哪一种称谓往往都是不离其宗,但是术语的统一是研究的第一步,因而,对“外来词”名称的规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外来词定义的讨论

关于外来词的定义过去有过很多的讨论,对外来词的范围和确定的标准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多分歧。

狭义的定义如高明凯,刘正琰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1958)中:把外语中具有非本语言所有的意义的词连音带义搬到本语言里来,这种词才是外来词。这一观点认为音译词才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词材料和方法都是汉语的,应视为汉语固有词。

广义的定义,周祖谟、张志公、葛本仪等认为凡从其他语言吸收来的词都是外来词。葛本仪在《汉语词汇研究》中指出“所谓外来词是指源于外语影响而产生的词,决不就是外语中原来的词。因为任何一种语言在接受外语影响时,都要在原来外语词的基础上再经过一番重新改造和创制的过程”,基于这种认识,她将意译词也视作外来词。

其实广义外来词和狭义外来词我们不认为是一对绝对相左的概念,而只是从不同层面、角度来考虑问题时的各取所需。狭义外来词是单纯从语言符号本身的结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的,而广义外来词更看重的是语言与语言的相互影响,两者各有所长。

三、译借方式的规范

胡瑞昌曾经在《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中提到:外来词的规范问题,首先要解决吸收外来词的方法问题,这是消除吸收外来词分歧、混乱现象的根本方法。如果能取得大家一致同意的办法,就能使大家有统一的方法进行翻译工作,吸收外来词就能取得比较一致的规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译借方式的规范问题对外来词的规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译借方式的研究各学者曾提出不同的观点。

罗常培在《语言与文化》中指出“近代中国借字的四种方式”有声音的替代(其中包括纯译音的、音兼义的、音加义的、译音误作译意的),有新谐声字,有借译词和描写词。郑奠在1955年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首先提出罗常培认为的“描写”类不应算为外来词,并主张增加“借用”一类,将日语来源地汉字词列入外来词。此外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周祖谟等都持相同意见。而以高明凯、刘正琰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意译词不算外来词,因而借译的方式只有音译、音译加意译、半音译半意译。

四、外来词规范原则的研究情况

高明凯,刘正琰(1958)提出“三一原则”即“一词一音一字”原则;以及“二并原则”即“异形并存”(同一词语因语义分化而成为两个不同词形的外来词可以并存)和“异格并用”(外来词和固有词同义,但表现不同风格者可并存)。史有为《汉语外来词》中提出“柔性规范原则”即承认规范问题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承认影响规范的多个因素,并在此认识上建立多因素参与的规范模式,按照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案和力度去指导现实的规范工作。苏金智在2001年的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提出了:政策性、层次性、和谐性三原则。而邹玉华在《汉语外来词规范(草案)》(2009)中又提出了“领域原则”“语体原则”和“综合评价原则”,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语体对外来词规范的不同要求,坚持学理性与俗称性兼顾,形简、义明、音准综合评价。对外来词的规范原则众说纷纭,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十分欣喜地看到学者们提出的原则在不断地深入与细化。当然无论规范原则如何的细化,我们对外来词的规范都应该坚持符合语言特点和民族习惯、意译为主音译为辅、经济节省等基本中心,这样才能使外来词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五、研究方法的完善

外来词的研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法,主要有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分析与归纳,描写、解释、预测等方法。

薛克谬(2004)指出的具体如完善国家译音规范、编写外来词规范字典、开展传媒之间的横向协调、加强商品译音名称的管理、开展译音规律和外来词的规范研究等方法。邹嘉彦、游汝杰的《2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基于“华语各地共时语料库”编纂而成,开语料库研究外来词的先河。邹玉华(2009)指出对外来词的规范要以预测和引导为主,并根据词形的活力值计算结果来指导外来词的规范。活力值具有绝对优势的词形是相对完善的形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作为推荐词形使用。

结语

外来词给汉语带来新鲜血液,促进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但是过于随意地使用外来词也给汉语带来了一些混乱现象。并且外来词的大量引入同样是我们自身文化消解力和创造力弱化的反应,因而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反思。对于这些有泛滥之势的外来词的不规范使用现象,语言工作者的责任重大。为此语言工作者们需要不懈地对外来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外来词的规范化扫除障碍。此外语言工作者通过监督和管理学校、政府和媒体等具有影响力的单位的语言规范,来引导大众的语言使用情况。正如范开泰(2001)所说:“语言工作者可做的事是筑堤与开沟,做一个引导的工作。”相信通过对“有话语权的笔和嘴”的规范,在此规范语言的示范下,我们的语言环境必然能越来越清新自然。

参考文献:

[1]高明凯,刘正琰.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处,1958.

[2]胡瑞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3]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5]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6]邹玉华.汉语外来词规范(草案)[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1).

[7]郭剑英.一个世纪以来的汉语外来词研究[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8]高燕.汉语外来词研究五十年[J].松辽学刊,2002,(1).

[9]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

[10]王天润.十年来汉语外来词研究管窥[J].河南社会科学,2009,(5).

[11]史有为.外来词研究之回顾与思考[J].语文研究与应用,1991,(11).

[12]张德鑫.第三次浪潮——外来词引进和规范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1993,(3).

[13]孔秀祥.外来词与规范化及语言学家的责任[J].修辞学习,2002,(1).

[14]杨华,蒋可心.浅议新外来词及其规范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5,(1).

[15]向荣.建国后汉语外来语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05,(9).

[16]薛克谬.词语规范的类型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3).

[17]姜恩庆.现代汉语新外来词探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4).

[18]雷浩泽.现代汉语新外来词的使用及其规范化原则[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19]郭熙.普通话词汇和新马华语词汇的协调与规范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2,(12).

[20]孙国秀.《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来词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21]李彦洁.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22]卢海滨.新时期汉语外来词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6.

[23]梁盟.《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外来词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3.

[24]郑奠.现代汉语词汇规范问题[A].见: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25]姜明磊.汉语外来词多译并存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作者:马雪

汉语文字规范化发展研究论文 篇2: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优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帮助学生对语文问题的内在理解。大多数语文教师只会重复最基本的内容陈述和知识教育,这让学生感到厌烦,不利于教师课堂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有必要改革目前通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文对小学教师课堂语言语用教学方法进行了个案研究,全面分析了课堂语言教学的现状,得出了一些结论和研究成果。

关键词:基础性教学;课堂教学语言;语用

引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在教育过程中,语言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学生的语言表达,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突出教师的教学风格。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必须重视语文语言的运用,通过幽默语言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

目前,从总趋势上来看,学校语文课堂最常见的现状是老师长期处于教学主导地位,中小学生被动地接触语文知识点,多数老师因受传统的影响而始终以应试考核为教育目标,片面地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而漠视了中小学生整体综合文化素养、技能发展。所以老师应该改变语言教育观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句,从而培养读写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离不开词语的积累。因为学生所看的图书很多,对词语的积累也丰富了,有语言的积累,学生才能将自己想要说出的话正确地表达。在与人沟通和写作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有话可讲,有词可以,有句可写,具有感可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讲的正是语言教学的必要性,因为纵观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无一不是在自幼就形成了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因此才能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所以在学校语文课程中,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积累是十分关键的,教学大纲中需要学生诵读二百余篇优美的诗歌,而老师则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于都优美的报刊杂志、古今中外名篇文章来扩大读书量,从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积累。当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积累超过了一定的数量,那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也就很自然的提升了。

二、深化语文课堂教学语用

(一)教师授课感性化,立足学生实际

在小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考虑小学的实际年龄和经验等相关因素。教师应该采取诱导式的教育模式,例如,在《龟兔赛跑》文本中,教师应该分析龟兔赛跑故事的重要性,不能直接对学生说兔子是粗心的,但教师可以颠倒教学,把兔子“捧起来”,然后,根据一些学生表示的怀疑,做相应的分析,最后得出兔子马虎、粗心大意、骄傲的结论。但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认同教科书中要发表的价值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语言和实用主义。

(二)创造真实积极的情境,鼓励学生互动交流

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积极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语文语言教育中尽可能多地开展情感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有丰富的体验。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育的语言部分更为重要,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应该建立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就教材内容而言,教师教学不能局限于字体和声音。字体和声音当然是一种基础,虽然它很重要,但它无助于学生理解自己的能力的发展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锻炼语言及思维能力的环境,课堂上的语言教学和实用主义也能异常地加深学生的思维。

(三)语言要规范、简练

语文教学要标准化、简练化,这是汉语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所以简洁是语言"简洁、全面",要保证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具有规范、简洁的教学效果,不断发展。以便更有效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品质与成效,也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掌握《火烧云》这一課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注意并要求学生本课内的优美句子"天空中的火云由西往东烧,而且是红色的,就像天上着火了一样。这个地区的火云颜色有许多变化,一会是鲜红的,一会是金灿灿的,一会是零点五紫色零点五黄色的,一会是零点五灰色零点五紫色的。

(四)课堂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

从小学教育教材的内容来看,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因此,小学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促进情感教学,进而用情感感染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文章在教学中的中心点和意义,真正通过情感教育把文章教给学生。例如,当学生学习《幸福是什么》一章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幸福”通过动情朗读,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这篇文章。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在自己生活中,有哪些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并没有反映出语用知识的正确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无助于学生未来的语言发展,因此有必要实施相应的改革。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进一步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东明.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2]林玉兰.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运用的艺术性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7):49.

作者:郑香

汉语文字规范化发展研究论文 篇3:

新时期汉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摘 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汉语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全球兴起了汉语热,中国境内涌入大量留学生。汉语发展应适应新时期的特点,大力加快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信息自动化的步伐,以科学的态度正视现今出现的新兴语言现象,建立科学、系统的汉语语言学理论。

关键词:汉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信息自动化;语言学理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攀升。汉语作为承载博大精深的汉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在世界语言之林中逐渐趋强,成为备受世人关注的共有资源。在这个独具时代特色的新时期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顺应潮流快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得中文信息处理成为汉语应用实践的重中之重;社会的迅速发展同时要求汉语研究必须关注当代新兴语言现象,建立相应科学的汉语理论。近年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汉语的发展,把语言文化的影响力,称为“软国力”。2006年,中国第一次就年度的语言使用事态发布报告,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语委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及相关数据。这不仅引导我国语言生活走向健康、和谐,也促使人们对我国新时期下汉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理论一、汉语的崛起与对外汉语教学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中国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强烈吸引了世界各国国民的眼球,国外大批留学生涌入国内学习汉语言文化,世界各地也出现了“汉语热”。韩国各大学纷纷开设汉语专业课;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等国政府根据国民学习的需要逐年增加华文学校,有些大学开设了中文专业,把汉语作为主要外语来进行教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曾一度禁止使用华语,取消华文学校,致使华语衰落,但如今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意识到汉语与其蕴涵的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因此华语教育在这些国家重新得到振兴。美国近年来把中文列为第二关键外语。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许多公立和私立学校都安排教授汉语课程。

随着世界各地汉语学习热潮的涌起,中国境内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不仅北京、上海等地高校聚集大批留学生,而且全国其他许多地方高校都招收有相当数量的留学生。2007年,我们曾对上海一些高校留学生进行调查,发现85%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是希望有助于从事与中国法律、经济、语言等有关的工作;10%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是由于对中国电影、艺术、语言感兴趣所致;5%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是觉得中国很神秘,希望能到中国各地旅游,了解中国。为满足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84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召开了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工作会议,不久,正式确立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1987年,我国相继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此后,全国各高校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和对外汉语系如雨后春笋般从中文系语言专业基础上孕育而生,并呈蓬勃发展之势。1988年9月,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使“对外汉语教学”有了政策上的保障。1989年5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成立了“世界汉语交流中心”。2005年7月,北京召开了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会议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国际发展问题,进一步探讨了“硬国力”和“软国力”的区别,认为“硬国力”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与科技实力,“软国力”则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由此,人们把语言文化提升到综合国力的高度上,认为汉语发展是我国能否成为世界经济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竞争,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的竞争。关于语言的竞争力,有学者曾归纳为五个要素。第一,政治竞争力,主要指政府的语言计划或语言政策有利于哪一种语言(语言变体);第二,文化竞争力,主要指语言(语言变体)背后的文化是强势或是弱势;第三,经济竞争力,指民系经济地位的高低;第四,人口竞争力,指民系人口的多寡;第五,文字竞争力,主要指某一种语言(语言变体)有无文字,或文字化的程度。由此我们也可以知晓英语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性语言。美国、英国等国家一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处于强势地位,它们以往曾通过长期扩张,把英语强植于殖民国家,使大批殖民国家把英语视为主要语言。现今,在全球化经济大潮影响下,处于世界强势地位的国家及其语言和文化仍然备受推崇。今天,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向世界推广汉语。近几年,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了增强“软国力”,推进“强国力”,在全球开办了100多所“孔子学院”,这种在世界各国进行的中文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推动汉语言与文化走向世界,还可以更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

综观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成绩是可喜的。但在新时期下,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相对显得比较滞后。其中高质量师资队伍缺乏、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表现得相对较突出。要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成效,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应满足于长期以来基于传统语言学观点上所采用的教学路子,不能只是简单、死板地把孤立的语法单位“词”、“句子”和一些语法知识点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而应该把日常交际口语或当今经典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鲜活的语言材料作为教学主要内容。教师要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受体对象,把握其教学的特殊规律,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不少对外汉语教科书在留学生初学拼音阶段,把较复杂的语言学知识盲目放入教材和教学中,比如用大量篇幅详细介绍复杂的音调知识,大部分初学者认为这些孤立的语言知识枯燥、难学,他们在这些知识点上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没有起到提高汉语发音水平的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习汉语的兴趣,有些初学者甚至由此放弃汉语学习。

另外,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完善。我们只有结合教学实际编写合适的汉语教材,采取恰当、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明了不同国家学习者受母语负迁移的特性,适应学习者各个学习阶段的要求,运用不同程度的教学计划和教材,针对学习者学习个性和共性,以互动方式让学习者循序渐进地掌握汉语语言系统。其次,要明确认识到现代汉语不是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简单相加,语言和文化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学习者要在掌握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汉语文化背景知识。最后,教材的内容要尽可能接近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从学习者期望掌握和必须掌握的内容出发,以点带面,让学习者在有趣味的情景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词语和句式特点,让这些陌生词语和句式扎根于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他们熟悉的表达习惯,从而提高他们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汉语言学的挑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社会自动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自动化的根本就是要研究处理好自然语言的规则。有科学家断言,在当今及未来的电子时代与电子文化中,语言学发达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至今,我国在汉语书面语文本,特别是现代汉语书面语文本的语料库建设上已经有了一些起色,编程和初步的信息开发方兴未艾。但是对于汉语信息自动化工作来说,这些基础性工作和应用性研究还远远不足。许嘉璐曾说:“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进步的程度如何,决定着中华文化(包括传统的和现实的)继承、发展和弘扬的速度、范围和质量。甚至我们可以说如果中华文化利用不了中文信息自动化处理技术,就可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衰落,被异质文化所淹没。而文化的萎缩,将是民族最大的灾难。”这就迫切需要加强汉语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研究工作。

20世纪70年代,我们已开始注重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处理研究,到了90年代,在语料库建设和词语标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现了一批有助于汉语研究的软件系统,特别受到汉语词汇研究者和语法研究者的欢迎。但从整体上看,这些研究成果还只是初步的,离我们所说的语言自动化、人工智能相去甚远。因为汉语信息处理,不仅包括对词语的处理,还包括对句子、句群、语篇的处理,甚至还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处理。这项工作的任务量和困难度更大,但它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又是重要的、必须的,因为它决定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决定着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汉语信息处理不是语言研究者能独立担当的,它需要语言学家与计算机、数学、物理学、信息学等领域专家的鼎立合作才能完成。现在很多人虽看到汉语信息处理的重要性,但由于时间、精力、学力、财力的限制,只能囿于一隅,对某个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即使进行了一些学科交叉的研究,也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的。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对汉语信息处理的投资,从宏观上整合研究队伍,从而加快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进程。社会信息科技的发展和要求给语言研究者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同时也给语言研究者带来很大的挑战。在当今社会,语言学研究者应该在做好语言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精力放置这项应用实践研究中来,和其他领域的专家相配合,系统、详细地描写和分析汉语结构的特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应用实践研究除了要关注汉语信息自动化问题,还要关注当今新兴的语言现象。近些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新娱乐方式的出现,语言生活里出现很多热点问题。比如人们经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运用一些字母、符号、数字或拟音等方式创造出新奇的词语和句式。有些青少年为了在网络上保持特定群体交流的独特性和神秘性,把中文、韩文、日文拼在一起,创造了“火星文”,并编制了“火星文”的输入法。这些近似于口语的特殊书面语包裹着现代青年人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其语言形式也明显带有现代年轻人的独立思想和时尚趋向。对于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这种语言现象,在现今社会中,有不少人对此持怀疑、否定态度。我们认为,对语言进行规范是必要的,但过度地规范也是不妥的。新兴语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新兴语言,比如有些新奇、简洁的网络词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网络群体的浪漫激情和青春活力。新词语、新句式能否正式进入日常交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和社会的认同度才是过滤器。学术团体、行政机构不能也无法对其进行过多的硬性规定。语言研究者分析考察各类语言现象,应进行频率统计,动态监测,观察分析语言现象的变化。对网络流行语等新兴语言现象,要给予广阔的空间,既要看到它们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要高瞻远瞩,对各种新句式、新词语的产生做出有预见性的分析。

我们同时还要看到,汉语发展要有科学的语言理论。有了适合汉语特性的语言理论,才能真正指导汉语的应用实践;没有优秀的语言理论,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自动化的进展也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话。通观汉语研究的历史,前人主要集中于传统小学的研究,形成了考证、描写缜密的传统。而对汉语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并使之提升至语言学理论,还只是近百年的事。语言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被列强强行打开,随着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国外的语言及语言学理论也涌入国内。我国的语言学一直是尾随西方语言学亦步亦趋发展起来的。一百多年来,我国语言学理论和研究与国外语言学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政治独立,经济发展迅猛,世界地位大幅度提升,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在继承传统吸收西方语言学理论精华和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汉语言理论。有人认为中国没有也不可能出现自己的语言学理论,应该全盘吸收西方的语言学理论,这才是纯粹的语言学理论研究,才能在语言研究中与国际对话和国际接轨;有人认为汉语具有自己的独立特点,和印欧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应该抛开国外语言学的干扰和束缚,建立独立于其他语言之外的汉语语言理论。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偏颇的。没有自己民族个性的语言理论研究很难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地位,更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接轨;脱离其国外语言理论,建立纯而又纯的汉语语法理论本身就是否认语言具有共性,这种想法不现实,也不可能付诸实际。我们认为,要把握新时期语言发展趋势,总结我国语言研究的历史,结合汉语的事实,吸收国外语言学理论的精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建立科学、系统的汉语语法理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的汉语发展,面对“软国力”对汉语提出的挑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言理论,并由此引导汉语言研究的实践,从而提升汉语在世界语言研究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鲁健骥.谈对外汉语教学历史的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8,(4).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3]吕冀平主编.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苏金智.语言权保护在中国[J].人权,2003,(4).

[5]王文虎,李阳庚.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战略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6]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J].国际人才交流,2006,(5).

[7]伍铁平.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8]徐杰.语言规划与语言教育[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7.

[9]许嘉璐.中文信息处理的研究应该走向高潮[A].靳光瑾等.中文信息处理若干重要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0]于富增.当前我国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趋势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张慧茹.“疯狂汉语”席卷全球 对外汉语教学任重道远[J].中国报道,2006,(12).

[12]张桃.汉语走向世界的时代[N].光明日报,2006—06—23.

[13]周庆生.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14]邹嘉彦,游汝杰.汉语与华人社会[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5]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就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举行新闻发布会[EB/OL].http://www.china.com.cn/zhibo/2007-08/16/content_8785329.htm.

责任编辑:绿 叶

作者:张豫峰

上一篇:医院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论文下一篇:房地产开发基本问题处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