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课时教学设计

2024-04-23

称象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篇1:称象课时教学设计

《称象》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分析比较课后习题2中三对句子间的不同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教学思路:

在通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出课文的教学重点,然后通过实物演示和分析联想,落实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

教课前,教师先讲有关曹冲的故事,使学生对曹冲的聪明才智有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急于知晓曹冲小时候的故事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接着板书课题,在引导学生审题中,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曹冲的另一个故事——称象。然后启发学生:“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怎么称呢?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弄明白曹冲怎么称象的,他称象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二、展开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2.学会本课12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讲讲“又高又大”、“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等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因人而导。

四、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复述故事。

五、练习填空:

1.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一共有两个,一个是(),一个是()。第一个办法别的官员认为(),第二个办法曹操()。

2.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第二课时

一、对比分析,突出教学重点。

先指导学生把曹冲的称象和官员们的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

要求学生读课文思考:

1.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

这个办法好不好?(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2.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办法也不好,因为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大象活不成了。)3.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相比较,谁称象的办法好?

(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既不需要造大秤,又不宰大象,这个称象的方法很科学。)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曹冲称象的段落,仔细分析曹冲称象的方法。

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讲出来。第一步,大象上船,人在船舷上画线; 第二步,大象下船,船上装石头;

第三步,石头装到齐线的地方,然后分几次称石头; 第四步,把石头的分量加起来。

三、实物演示,让学生按曹冲的称象方法操作。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几句话:“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读后要求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把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2.在学生理解以上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示的程序是:先把小象放到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把小象拿出来,把石头往船里装,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时,停止装石头,石头有多重,小象就有多重。

四、分析联想,深化教学重点。

1.读课文,联系演示操作,想想曹冲在称象中联系了哪些实物?(船、石头、水)

2.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实物想想,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水能载船,船上放了石头,船就会下沉,东西越重,下沉得就越多。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一块一块的称。大象在船上时,沿船舷画一条水平线,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这时称船上的石头,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3.请学生根据这个科学道理,讲讲怎样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把理解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4.完成课后作业2、3题。

篇2:称象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板书和提示回答问题,明白曹操听了曹冲的话,为什么“点头微笑”?培养学生完整、连贯地回答问题的能力。

2、了解曹冲称象的步骤,并能借助小标题说一说、写一写称象的过程。

3、通过查字典理解字义,正确区分形近字“称”和“秤”,“杆”和“竿”,及“称”、“杆”的多音字。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官”和“舷”。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曹冲称象的步骤,并能借助小标题说一说、写一写称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35课《称象》。知道了有人送了曹操一头“象”,他想“称”出象的重量。官员们有的说“砍树造秤”,可是没人能提得起这杆大秤;有的说“宰象割块”,可是这样称象就毫无意义,所以曹操听了“直摇头”。可为什么曹操听了曹冲的.话又“点头微笑”呢?(边引说边出示板书)

2、出示问题:

曹操听了曹冲的话为什么“点头微笑”?

3、出示三组对照图

你能不能根据这三组图片,借助练习卷上的提示来回答这个问题。

4、同桌讨论。

5、汇报交流。(评价:你能根据提示回答问题,真聪明!)

6、引读填空。

7、在卷子上写出答案。

二、排一排,写一写

过渡:曹冲是借鉴了官员们的方法,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才想出这个巧妙的办法来的?那他又是怎么一步一步地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

1、出示第二大题

老师这儿有五个小标题,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给这些小标题重新排一排序呢?

2、学生排序。

3、出示与小标题相对应的句子,并打乱顺序。

4、把小标题与相应的句子连起来。

5、按顺序读句子。

6、隐去句子,根据小标题,用“曹冲可真聪明啊!”这句话作为开头或结尾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①自由练说

②指名2-3人说

7、写一写称象的经过。

8、请写好的同学读一读,评议。

三、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

过渡:这一课里有许多生字双胞胎,他们长得可像了。曹冲怕我们弄错,特地带我们来认一认!(曹冲图)你们看,他们来了。

1、出示“称”和“秤”,读准字音。

2、找区别,字音和字形,“称”是多音字。

3、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方法,那就是结合字义来区分多音字和形近字。

4、出示三种解释,自由读,读懂字义。

5、指名分句读。

6、出示练习,学生完成。

7、出示“杆” 和“竿”,读准字音。

8、找区别,字音和字形,“杆”是多音字。

9、查字典区分多音字和形近字。

10、理解字义并组词。

11、师总结:在这题中同学们学会了结合字义来区分多音字的音和形近字的形,真棒!看,曹冲也情不自禁地为你们鼓起掌来!(出示曹冲图,掌声)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官”和 “舷”

2、学生提醒易写错的地方

3、学生写字,师巡视

篇3:《称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称象》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善于观察并吸取别人思考结果中合理化部分的曹冲在称象时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由“初读”、“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品读,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一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如果我们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2 现在,我们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很容易。但在古时候却十分困难,当时的人用什么办法来称大象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着老师一起书写“称象”这两个字。(板书:21、称象)

3 说说你怎样记住“称”和“象”这两个字。读了《称象》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二、初读课文,了解方法

1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3)标出自然段序号。)

2 认识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齐读。

(2)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出示无拼音的生字卡片,抢读,开火车读,齐读。

3 培养能力。

(1)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送给曹操的是一头怎样的大象?用“——”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2)齐读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

(4)语句训练:一边……一边……①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指名读;同桌读;挑战读。)②官员们一共做了几件事?(他们一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看大象,一件是议论大象。)③小结:看大象和议论大象这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课文中用“一边……一边……”把两件事情连起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同时做?④如果用上“一边……一边……”练习说话,你会选择哪两件事情连起来说?⑤课件出示课后“读读说说”,齐读,学生完成写话作业。

4 了解方法。

教师:要想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必须称一称,课文中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认识生字和了解课文中的大象,主要是落实识字目标,扫除阅读障碍,培养学生正确遣词造句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细读课文,分析方法

1 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

2 播放课文录像,直观感受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方法。

3 小组讨论交流,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方法,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只有曹冲的方法让他点头微笑?

4 比较几种称象的方法,完成下表。

师:在所有称象的方法中,曹冲称象的方法最好,到底好在哪里,让我们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曹冲称象方法的语句,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四、精读深究,享受快乐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介绍曹冲称象的方法有几句话,每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 同桌交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 课件出示:“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齐读)

4 全班交流。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5 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6 课件出示填空题。

把大象( )一艘大船上,看船身( )多少,就( ),在船舷上(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 ),装到船( )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船上的石头。石头有( ),大象就有( )。

7 试着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8 讨论交流。

1 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把曹冲与官员们所提议的方法比较,得出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以水代人的聪明举措。)

(2)曹冲称象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吸取别人思考结果中合理化部分的结果。)

9 出示曹冲图片:面对曹冲的画像,请把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大声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通过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多层面地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从中受到启发,享受读书的快乐和属于自己的实践机会。

五、改进方法,鼓励创新

1 同学们,按照曹冲的方法称象,石头要一块一块地搬上船,又要一块一块地搬下船,再一块一块地称重量,多麻烦呀,多费时呀!你能帮曹冲想出一个更好更快的方法吗?

2 小组讨论:如何改进曹冲称象的方法,让大家尽快知道大象的重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语言,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

六、总结全文,巩固拓展

1 读了《称象》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 课外拓展。

(1)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阅读中外名人动脑筋的故事,在阅读课上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4:《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门县楚江一完小教师

贺淑媛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篇5:称象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及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3、4自然段

三、课前准备:

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2)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质疑。

2、深入研究课文

(1)这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有办法称出这头大象的体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谁提出了称象的方法?

(3)听了官员们和曹冲的建议后,曹操有什么表现?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曹操听了直摇头。

②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4)认真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①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各是什么?

②为什么曹操听后会有完全不同的态度?

(5)演示称象的过程。

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a、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b、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c、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①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②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③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④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或者用其他方法做实验,好吗?

(6)朗读体验。

(7)你能画画实验的经过吗?(要求能简单画出称象的经过)

看着自己的画尝试复述:抓住关联词语“先、再、然后”

(8)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3、思维拓展

曹冲称象的道理这些官员懂吗?你能改变一下他的办法吗?

小结:曹冲只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了,看来我们学到的

知识要灵活应用,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这里7岁的曹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想想填入词语的用法,再读好这两句话。

课堂作业第6题--曹冲确实是聪慧过人,那年他才7岁。

5、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中的其他题目。

(2)给小朋友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6、称象

先 再 然 后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篇6: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知道曹冲是一个非常聪明、遇事动脑筋的小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会写本课的生字并组词。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出示称东西实物画面)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同时出示大象的图片),用词语来形容一下大象,在给他们留下一个问题:怎么知道大象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时候一个叫曹冲的孩子称象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要求同学们齐读课题(曹冲称象)

3、了解曹操、曹冲的人物简介。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教师引导学生听音频,要求学生在听音频的同时认准比较难的字的拼音;听完音频之后,学生按照要求圈出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读,每个生字读三遍,读完之后,教师针对个别有错的地方进行校正。然后男女生分别朗读生字,在指名学生起来读,最后全班一起读。

3、把生字带到词语中,还是全班一起读一遍,每个词语读三遍。教师针对错音进行校正。然后男女生分别朗读生字,在指名学生起来读,最后全班一起读。

4、在没有拼音的情况下,全班一起开小车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同学们再一次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课件上出示的这些问题,边读边想这些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谁称象? 为什么要称象? 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 用什么办法称象? 结果怎么样?

1、课件出示大象图片,提出问题:文中的大象是怎样的一头大象?

留一点时间,让学生交流,然后指名学生给出答案。教师总结:重点提示“又高又大”“墙”“柱子”,让同学们理解大象的大和重。

2、文中官员有哪些办法称象?他们的办法怎么样?

同学们通过交流,可以再文中直接找出答案。教师总结:通过文中给出的原句“曹操听了直摇头。”可以看出官员们的办法是不行的,曹操对他们的办法是不满意的。重点强调词语“直摇头”让学生理解曹操对官员们的办法不满意。

3、官员们的办法行不通,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1)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在填空。(2)按照曹冲称象的步骤填上序号。

(3)曹冲的办法可行吗?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4)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可以发现曹冲是什么样的人?(非常聪明、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

四、指导书写

1、学习生字“称”“然”,了解字形结构并组词。

2、点名两个同学上来书写,其他学生在书上书写,教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3、学生自己交流掌握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板书设计

篇7:《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要告诉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难点是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理解课文时认识比喻句,会用“一边……一边……”造句。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结合提示,用“先”“再”“然后”等关联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培养学生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第一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做”四个生字。

2,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后,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师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

师引导:“称”“秤”和“沉”字音的区别;“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翘舌音。

三、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小组互读。

2,指名朗读,同学互评。

3,抽字块认字。在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全部读对的给予表扬。

4,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再让学生抽读。

5,指导写字,“再”“象”“像”“做”。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范读,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再请学生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请学生根据如下提示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

)用(

)(

)。(曹冲用船称出了大象。)

师指导学生明确,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第二部分是3、4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教师出示段意,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照”“点”两个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简略复习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请学生说说课文分成哪三部分,再次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投影出示段意:

起因——(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

经过——(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

结果——(5]用曹冲的办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大象的样子

师口述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是怎样的大象呢?在哪个自然段提到了?(第二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学情预设: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请学生朗读。)

师:听了朗读后,我们知道大象应该是又高又大的,虽然我们的眼前并没有这头大象,但我们依然能想象出来。你能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大象又高又大吗?咱们一起接读吧,看谁与老师接得最好,并能读出大象的样子。

(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大象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读大象的样子。)

大象——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提问:是说大象的身子是一堵墙吗?那为什么要说成像一堵墙?

学情预设:因为墙又宽又大,大象又很大,所以把大象的身子比喻成一堵墙。它们有共同特点,都很高很大。

师提问:那是说大象的腿是四根柱子吗?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学情预设:因为柱子很高很结实,大象的腿也很高很结实,所以把大象的腿比喻成四根柱子。

师:是呀,你们看作者多会想象呀,用一堵墙比喻大象的身子,用四根柱子比喻大象的腿,使我们眼前—下子就出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象的样子。

2,官员的办法

师提问: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听一听官员是怎样议论的。官员的议论在第几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这一(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投影出示提示语,

(1)官员们想出了几个办法?请你用①②……标出来。

(2)请你用“——”画出官员们的办法。

(3)试着把官员的办法连起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有两种,请学生分别说一说。

明确

第一个办法是得造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第二个办法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3,曹冲的办法

师:曹冲的办法在第几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并予以指导。)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标一标曹冲称象的过程。

投影出示:

(1)称象的过程分几步?请你用①②……标出来。

(2)说一说每一步主要做什么?

生边回答,师边小结,并板书如下: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上岸

装石到线

秤石头

知重量

师称象过程是这样的,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师配画外音。)

出示图片,再次让学生感知称象过程。

请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先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师引导:书中是用“先……再…然后……”把每一步连接起来的,你能用这样的词连接吗?

师先示范复述,再指名复述。

4,最后一段

师结果怎么样呀?(指名读第五段。)

师:曹冲做了一件连官员们都没有做到的事,而那一年曹冲才——7岁,就跟你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难题,你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吗?

三、指导写字:“照”“点”

1,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2,四点底的四个点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师示范写一遍。

4,学生练写各一遍。

5,展示评议修改。

(编者注:《曹冲称象》在语文版S版二年级下册。在人教版教材里,该文安排在一年级下册,题为《称象》。两课文除两处字词差异外,其他完全一致。)

篇8:称象课时教学设计

二、以生为主,思辨突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梳理了学生的问题后,抛开了课前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步骤如下:1、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句型“有的...有的...也有的`...”练说)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2、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曹操微笑着点点头,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3、提问:曹冲称象的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小结: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4、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生:动脑筋、想办法)

追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

篇9:21《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概述】

《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动脑筋想办法,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七岁的孩子,竟然解决了连官员们都无从下手的难题,学了本文就是想让学生明白遇事要善于观察,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设计理念】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校园生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乐于接受课程标准的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识字能力和读文本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提取文本中有逻辑思维的信息存在一定难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2、愿意主动讲《称象》的故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教学难点

(1)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能联系文字和板书初步理解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并从中感受曹冲勤动脑,善思考的好品质。

五、【学习策略】

游戏、创设情境、讨论、练习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用的资源 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 2.学生用的资源 阅读材料、课本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3、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向曹冲学习,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4、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教学难点

(1)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能联系文字和板书初步理解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并从中感受曹冲勤于动脑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词导入。(2分钟)

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和李老师一起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现在它们又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能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课件直接出示生词,全班齐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

直接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称象)读课题两遍。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巩固本课生字,为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二)课题“称象”质疑,走进新课。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脉络。(6分钟)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出示大象图片),这么大的象想称出它的重量,以现在的条件问题并不难。可是,在1700多年前的古代,想称出这个庞然大物的重量,那可得好好办法。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到1700多年前,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语文书88页,默读或小声读课文,用线划出写象大的句子,再找出都有哪些人想出了称象的办法,并作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生反馈,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1.学习写象大的句子。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过渡:象实在太大了,大家都在为称出它的重量而发愁呢?你瞧,曹操手下的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句子练习:___一边______一边______。

2象这么大,要称出它的重量,可真得想个好办法。哪些人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板书:官员们

曹冲

(三)交流学习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办法。(12分钟)

追问:官员们和曹冲都想出了什么办法?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要求:把句子读通顺。

学习官员们的办法的段落。

1、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官员们的办法是什么?

2、指名汇报:归纳两种称象办法 交流,板书:

官员们 造大秤 宰肉称

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曹操对这些办法满意吗?为什么? 学习曹冲的办法。

3、七岁的曹冲听了大臣们的议论,灵机一动,也想出了一个办法。

4、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指名汇报。课件演示,看图理解 出示: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赶象上岸,装石入船; 装石入船,齐线停装; 称石等重。边说边板书:用船称

称石头

6、曹操对这个办法满意吗?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吗?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呢?咱们也来动动脑,7、其实曹冲想出的办法与官员们的方法是有联系的,他从官员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造大称称象,谁也不能把它们提不起,可是,水有浮力,水可以托起这艘大船,所以曹冲想到用船来称象,不能把大象宰了,一块一块地秤肉,可是,石头可以一块一块称,石头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了。板书: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用船称

宰肉称

称石头

8、师总结:曹冲用船代替秤,用石头代替肉,在不伤害大象的情况下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同学们,看来遇到困难时,只要多观察,多动脑思考,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板书:多动脑。

【设计意图:官员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称象办法作比较,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突出曹冲的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品质。通过读文,提取文本信息,借助课件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四)走进资料城(10分钟)

过渡:曹冲的聪明才智让我们惊叹,像曹冲这样聪明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十分有趣,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必读:70页《聪明的徐文长》

71页《壶盖为什么会动》 选读:72页《文彦博树洞取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量阅读,了解更多的有关名人动脑的故事。】

(六)写话训练。(10分钟)

过渡:徐文长和文彦博遇到的麻烦事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呢?你遇到过麻烦是吗? 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解决的呢?

【设计意图:拓展想象,联系孩子生活实际,把自己真实的故事写一写,让孩子把生活中的事用文字描述出来,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用船称 宰肉称 ——————称石头

多动脑

八、【教学反思】 优点:一、二、三、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有所体现。教学语言丰富,赋予感染力,吸引学生注意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抓住几个重点词句教学,用课件来突破重难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容易接受。缺点及改进方向:

一、在突破难点时应让学生自己归纳,再次钻进文本,研读文本重点语句,那样学生才真正读透文本,有所思考。

篇10:称象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禾()()()

()()()

二、看拼音,写汉字。

chēnɡ

zhù

chuán

rán

()象

()子

到()

()

()后

三、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哪种最好?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止()

重()

议()

砍()

正()

量()

蚁()

吹()

二、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1.……才……

2.……到底……

三、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禾(种)(秧)(稼)

(然)(黑)(燕)

二、称 柱

底 船 然

三、文中有三种称象的方法,分别是:有的说造一杆大秤称,有的说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的称;

曹冲的方法是把象赶到船上称。

曹冲的方法最好,最管用。

第二课时

一、止(停止)重(重量)

议(议论)

砍(砍树)

正(正反)量(分量)

蚁(蚂蚁)

吹(吹气)

二、1.……才……

我的弟弟今年才两岁。

2.……到底……

你到底去还是不去呢?

三、曹冲先赶象上船,再在船舷上做记号,接着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自主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自然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冲七岁。

曹冲才七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曹冲的方法,老师读第五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第一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官员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篇11:《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中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

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中称象”正确,填“曹>中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4,教师出示生字组成词语的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

第二课时

一、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

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

)。

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

)。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板书:官员们

造大秤

宰大象

4,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中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

板书: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

赶象上岸装上石头

称石头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5,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仑词的语气。

二、升华认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三、完成课后第3题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四、指导书写8个字

1,仔细观察要求会写的8个字。看看左右结构的5个字、上下结构的2个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想想“造”字怎样写才美观。

2,学生在课本上描描写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课外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二年级下册)中的《找骆驼》和《蜜蜂引路》。

上一篇:学会读懂顾客下一篇:红彦镇统计站统计资料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