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第二课时

2022-08-01

第一篇:4曹冲称象第二课时

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又高又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结构图示

曹冲称象

官员们:造大称

宰大象

(直摇头)

冲:赶上船→

画线条

赶上岸→

装石头

(点点头)

石头

=

大象

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透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资料进行比较。(1)官员们和曹冲的比较(2)曹操前后态度的比较(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比较。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忙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表此刻第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他能够创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

第二篇:《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门县楚江一完小教师

贺淑媛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第三篇:《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南一小学

赵立杰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第四篇:《4 曹冲称象》教案

4 曹冲称象

【学习目标】

1.认识“称、曹”等14个生字,区分“称”和“秤”的字形。会写“船、然”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

4.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1.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课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杆秤”图片),谁知道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指名说,学生知道这是用来称东西的就可以了)。

(再来出示图片“大象”)这是什么?(指名说),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称大象的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2.认读生字“曹”“称” 3.围绕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在课题上画“?”)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相信学完后这些疑问大家都会解决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翻到28页,听老师来读。要求:身体坐正,端平课本,认真听。

2.学生自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开始吧。

三、认读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读完了,这些词语都会读吗? (1)课件出示词语(生字加拼音):

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不带拼音)

指生读。

小老师领读、同位合作读,展示,重点关注轻声读法。

此处拓展一下:四根柱子 一杆大秤(请同学们看一下最后一行的2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

“对,他们是数量词,谁能仿照着说几个这样的词?”(指名说) 2.识记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重点对比“称”与“秤”两个字的音形意。

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

四、再读课文,解读课文: 师:(课件出示名著资料)《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魏国、蜀国、吴国三方,其中曹操就是魏国的国君,而他的小儿子就是我们课文中的曹冲。下面请同学来接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读的同学声音洪亮,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完了之后再回答。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 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2.第一自然段

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故事发生的时间,分别有哪些人物? (引导学生在寻找关键信息的时候可以采用圈圈画画的方法) 3.第二自然段

自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呢?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1)出示大象的样子的句子。

①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②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学生说出: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③学生朗读句子,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小结:“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请你仿照这个句子说一说。

④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启发学生的思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 ),鼻子像( ),尾巴像( )。

⑤(课件出示填好后的句子)齐读。

(2)教师引语:看到这么一头庞然大物,官员们都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课件出示:一边„„一边„„)谁还可以用“一边„„一边„„”试着也来说句话?

4.第

三、四自然段 师: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

(1)官员们想到了什么称象的办法?

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交流官员们称象的方法。 “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来称大象。”

你觉得这个方法好吗?为什么?曹操是什么态度?(直摇头)

(2)师:曹操对官员说的称象的办法不满意,怎么办呢?这时曹操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说:“我有个办法。”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第四自然段。

小组合作:互相说一说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曹冲称象分为几步完成? 用铅笔在文中标画出关键信息。 ①自由朗读。( “再”“然后”变色)

②按照“„„再„„然后„„”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出示句子,划分曹冲称象的步骤。

③借助课件上的提示,试着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5.第五自然段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此处理解一下“果然” )

我们知道了曹冲称象的办法,你能不能按照课文的叙述把下面的句子排一下顺序呢?(此处可以加上让学生排序的那个课件)

6.比较说说这两种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造一杆大秤称象(官员说) 把大象赶上船来称(曹冲说)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升华。

(1)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聪明、善于观察事物、爱动脑筋)

(2)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课件出示):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①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课件“才”变色) ②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2.拓展延伸。

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你还能想出什么其他称象的更好的办法吗? (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机动:安排上写字。

第五篇:类文阅读—4 曹冲称象

类文阅读—4

曹冲称象

聪明的徐文长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被徐文长的举动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竹桥

一(

)水桶

一(

)绳子

一(

)礼物

2.徐文长是怎样解决伯父的难题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3.你觉得徐文长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聪明的徐文长

1.座

2.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3.徐文长解决问题爱动脑筋,真厉害。

张衡的故事

儿时的张衡天资聪明,特别喜欢思考问题。

有一次,他和母亲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时候,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他不经意间看见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长。他想,我要是长得像影子那样高大多好哇。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母亲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他跟在母亲后面,一蹦一跳地走着。“咦!影子哪里去了呢?”他惊奇地叫道。低头一看,影子缩成了一团,踩在脚底下。张衡赶忙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说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阳升得最高,影子就会变短缩成一团,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影子还会变长的。

1.读短文,完成填空。

(

)的张衡

(

)地叫道

2.短文讲述的是张衡小时候到

挖野菜时看到

的故事。

3.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张衡看到自己的影子

;中午,他看到自己的影子

。妈妈告诉他这是什么原因呢?用“

”画下来。

4.读了短文,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选一选,可多选)

A.善于观察

B.勇敢

C.乐于思考

张衡的故事

1.天资聪明

惊奇

2.田野中

影子

3.长长的

缩成一团,踩在脚下

4.AC

上一篇:6月份检查打分通报下一篇:语言游戏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