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4-28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篇1:《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38 称 象(第二课时)

执教:浦江县实验小学 朱柏烽

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方法,认真读课文3------5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直、果然”的意思。会用“先……再……然后……”练习说话。

2、理解曹冲称象的操作程序,能有条理地口述称象的过程。

3、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懂得只有多动脑筋思考,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学习曹冲遇事善于开动脑筋,能独创性地解决问题 。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理解曹冲称象的操作程序,能口述称象过程,知道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研读解疑

(一)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讨论板书:造大秤 宰大象

3、朗读课文,理解“直摇头”。

(二)学习第四段

1、朗读第四段,初步感知曹冲说的称象办法。

2、自读、自悟。这个办法曹冲是分几步来说的?每一步要人们做些什么?用“○”圈出主要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借助课件,交流学习体会)

3、找到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然后……”,学着曹冲的样子,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4、组织小组学习,进一步研读曹冲说的称象办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读第四段,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开展小组讨论,大组交流。(2)指名学当曹冲,借助课件介绍称象过程,相机解答疑问。

(三)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5段,边读边划,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一词。

2、用曹冲说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场的官员们会说些什么呢?

三、练习深化

1、曹冲称象的办法到底好在哪儿呢?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课件演示:配乐朗读课文3、4、5段)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集体交流。

3、小结曹冲能想出这个办法的原因,完成板书。(板书:船 石)

4、今天,曹冲就来到了我们的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延伸创新

1、小朋友,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你们能想出更好的称象办法吗?

2、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学着曹冲那样给老师出个点子吗?出示难题。(自由组合学习对象,研究方法,并用上“先……再……然后……”练习说话。)

3、选择性星级作业。

[板书]

38 称象

官员们 造大秤 宰大象

曹 冲 船 石

[称象(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B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教具准备:装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秤、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设疑激趣。

1、出示大象图:这是什么?谁来描述一下这头大象?结合学习“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你们见过别人称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

2、揭题,读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牵动着全篇。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把它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1) 出示生字及生词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2) 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再读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

4、交流解疑。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去读,扫清字音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1、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再前后桌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谁想出来的

称象方法

2、指名反馈。

3、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1) 曹操听了直摇头。

(2) 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列表导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总体的了解,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比较,从而感受曹冲的聪慧。)

4、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 出示有关曹总称象的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 归纳步骤: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

(3) 实验演示。

师: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曹冲的办法,一边读一边想:你怎样用这些东西把曹冲说的这个办法演示给大家看。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朗读体验。

(5) 小组讨论:

A、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

B、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第一是听人议论,受到了启发;第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勤于动脑的结果。)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今天,曹冲来到我们中间,你们想对说些什么?

(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通过评价曹冲,潜移默化受到思想教育。)

2、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契机,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小结: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要称出大象的重量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作业:

1、夸一夸曹冲小朋友。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做曹冲称象的实验。

板书设计:

23、称象

官员 曹冲

1、造大秤(提不起) 以船代秤

2、宰大象(象会死) 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称出 (重量)

篇3:《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抓住文眼“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细节描写, 能从具体语言文字中感受水的珍贵。

3.读中感悟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 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通过循文趋像, 感受缺水之“渴”, 感悟得水之“乐”, 体悟用水之“爽”。

【教学流程】

板块一:创设情景, 温习巩固

1. 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一起跟着作家马朝虎走进了他的家乡。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缺水) 。在南唐李煜的眼中, “水”代表着一种愁怨, 在孔圣人眼中水则是有情有义、有德性, 真君子的化身。那么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人们眼中的水又是什么呢? (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板书课题:水) 今天, 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与他一起去感悟水的珍贵。

2.温习课文, 听写词语。 (播放音乐)

师:让我们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并请拿出笔和作业本听写词语。

师 (动情地)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请写——“珍贵”。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 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请写——“痛痛快快”。孩子们全身脱得光溜溜的, 在雨中奔跑跳跃, 大呼小叫……请写——“光溜溜”、“奔跑跳跃”。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 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请写——“无遮无挡”。下雨天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 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 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请写——“风干”、“储藏”。母亲打开水窖, 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倾注而下, 滑过了我们的脸, 像一条小溪流, 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 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请写——“一勺水”、“滑过”、“膝盖”。

3.屏显词语, 学生对照大屏幕进行检查修正, 再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去,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出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板块二:循文趋像, 精读感悟

师 (过渡)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水是“我”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直至今日, 水定格在“我”心中的是一个个难忘的画面。

镜头一:担水——感受缺水之“渴”

(屏显)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 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 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 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1. 师 (过渡)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一处小小的泉眼边, 此时, 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相机板书:担水) 谁来读这一节课文?

2. 品读交流:

(1) 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 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此时, 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 引读 (注意数量词语)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吃水人之多—— (一个村子的人) , 水源之小—— (一处很小的泉眼) , 取水路途之遥远—— (十公里之外) , 取水时间之长—— (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 , 取水数量之少—— (才可以担上一担回家) 。水, 成了—— (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屏显后再多轮朗读。

(4) 为什么“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成为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体悟“水”的珍贵) 齐读:“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 感情朗读。

师:村民们担水艰辛的图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自读、指读、分组读) 。

师:长长的路途, 小小的泉眼, 炎炎的烈日, 村民们缺水之“渴”难以言表 (相机板书:缺水之“渴”) , 那处细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命。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第一节, 真切感受村民们对水的渴望。

镜头二:洗澡——感悟得水之“乐”

1.师 (过渡) :“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久旱逢甘霖, 对于缺水的人们来说下雨是多么惬意的事啊!让我们把镜头对准雨天洗澡那过节般的欢快情景吧。 (相机板书:洗澡)

2.屏显:“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 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 全身脱得光溜溜的, 在雨中奔跑跳跃, 大呼小叫, 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 还仰起头, 张大嘴巴, 去吃来自空中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 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 女人们穿着长衣长裤”。

3. 阅读提示:

(1) 读一读, 想一想, 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圈一圈, 画一画, 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村里人雨中的快乐?

(3) 品一品, 说一说, 你用心读出了村里人对雨水怎样的情感?

4. 品读交流。

师:真不简单, 你们从“脱得光溜溜”中感受到孩子们尽情的释放, 从“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仰起头”、“张大嘴巴”感受到孩子们对水的渴望和快乐的感受。 (相机板书:得水之乐)

师: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 你的心情会怎样?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些句子。 (自由练读、分组朗读、师生品读)

师:孩子们这样开心快乐, 那大人们在雨中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引导学生抓住“穿着短裤”、“穿着长衣长裤”体会大人们虽没有像孩子们那样脱得光溜溜, 但同样痛快淋漓、尽情释放。)

(男女生分别再读孩子与大人们在雨中的表现。)

5.激情朗读。

师:是啊, 大人、小孩在雨中是那么快乐, 让我们也加入到洗澡的行列中去痛快的洗澡, 痛快的朗读。引读:水, 成了—— (生接读)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 (生接读) 。孩子们—— (生接读) 。大人们也—— (生接读) 。

镜头三:冲凉——体悟用水之“爽”

1.师 (过渡) :下雨天就像过节一样, 但这样的好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 更多的是干旱和炎热, 自读课文第三小节。

2.屏显:“特别是在夏天, 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 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 。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3.品读交流。

(1) 指名读。你们理解“风干”这个词吗?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风干了的东西?人都快被风干了那将会是怎样的感受?

(2) 此时, “我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说) 。然而, 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 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我们”也许只能“望窖止渴”了。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一急切的心情?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齐读)

(3) 母亲为什么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再读:“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师 (过渡) :水是最珍贵的, 母爱是最无私的。母亲用那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的钥匙打开水窖为我们冲凉的情景是一幅最美的画。让我们的镜头记住这一幸福的时刻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四、五两节。

5. 屏显:“母亲轻轻一笑, 从腰带上取下钥匙, 打开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都倒抽一口凉气。然后, 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 从我们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 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 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 加上缕缕轻风, 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起来。”

(1) 阅读提示:

(1) 读一读, 想一想, 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批一批, 注一注, 在触发你感受的字、词、句旁边记下你的感受。

(2) 品读交流:

师:母爱是一个微笑, 母爱是一个眼神……母亲为孩子冲凉的动作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心灵震撼? (抓住关键词语交流阅读感悟。) (相机板书:冲凉)

师:从母亲的动作中, 你读懂了什么? (对孩子们的关爱, 对水的珍爱)

师:谁能把这两种的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指读、品读、齐读)

师:你读懂了“啊啊”大叫声了吗?他们在叫些什么?想要表达内心怎样的感受?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你会用哪个词语? (爽、痛快、舒服……)

师:这是期盼已久的感受, 这是酣畅淋漓的感觉, 真是一个“爽”字 (相机板书:用水之“爽”) 。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爽”, 这份“痛快”, 这份“舒服”, 来朗读这段话吧。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6. 屏显第五节。

(1) 教师配乐范读由第五节课文改成的诗歌。

师:母亲的一勺水, 四兄弟分而用之, 数量之少却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美妙的体验。这段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也想来读一读, 行吗?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流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2) 品读交流。

(1) 指名读, 其他同学闭目想象, 用心感受画面描述的情景 (学生畅谈感受) 。

(2) 引读课文, 深化体验。

师:作者这样真切的体验、细腻的感受, 都来自于母亲手中这小小的一勺水。正是这一勺水, 只有在我们被晒得像狗尾巴草一样时—— (生接读) , 正是这一勺水, 从头顶倾注而下—— (生接读) , 正是在这一勺水的滑动中, 我听得到—— (生接读) , 我感觉得到—— (生接读) , 这小小的一勺水, 它不多不少—— (生接读) , 这小小的一勺水啊, 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水, 成了—— (生接读) ”! (屏显这段话, 多轮朗读。)

师:读到这里, 一个“滑”字跃然纸上, 撞击着我们的心田。说一说, 你的内心受到了怎样的触动 (学生交流感受) 。

(3) 齐读第五节。

师:这水滑遍全身, 多么亲切, 多么爽快, 它滋润心田, 弥足珍贵。让我们再一次动情地读一读吧。 (音乐起)

板块三:总结拓展, 升华情感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作家马朝虎的童年时代, 真切地感受着那震撼心灵的一个个画面, 那延续生命的水在我们心间烙下深刻的印记。齐读课题“水”。

师:这篇文章是编者改动后选人课本中的, 课题也作了相应的改动, 你能猜猜原文的题目吗? (饿水) 为什么叫“饿水”呢?让我们还是从课文中找答案吧!

屏显:“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饿’的话。”

1.品读交流。

(1) 谁来读这段话?“你们真的饿坏了”应怎样读?

(2) 母亲为什么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联系上文说一说)

(3) 谁来说说“饿”的感受?“饿”字说明了什么? (一个“饿”字道出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道出了水对生命的不可或缺, 水成为生命延续的食量。)

(4) 母亲为什么说“饿”而不说“渴”呢? (在这里“渴”已经成为皮肤对水的一种“饥饿感”。引导学生通过“饿”与“渴”的对比, 感受到“我们”的皮肤、身体都严重缺水, 处在“饥饿”般的状态, 身体的“干旱”急需滋润。)

(5) 口语交际。水是如此珍贵, 如果让你做一个珍惜水公益广告, 你会怎么说?

2.书写畅想。

篇4:《称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称象》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善于观察并吸取别人思考结果中合理化部分的曹冲在称象时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由“初读”、“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品读,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一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如果我们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2 现在,我们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很容易。但在古时候却十分困难,当时的人用什么办法来称大象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着老师一起书写“称象”这两个字。(板书:21、称象)

3 说说你怎样记住“称”和“象”这两个字。读了《称象》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二、初读课文,了解方法

1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3)标出自然段序号。)

2 认识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齐读。

(2)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出示无拼音的生字卡片,抢读,开火车读,齐读。

3 培养能力。

(1)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送给曹操的是一头怎样的大象?用“——”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2)齐读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

(4)语句训练:一边……一边……①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指名读;同桌读;挑战读。)②官员们一共做了几件事?(他们一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看大象,一件是议论大象。)③小结:看大象和议论大象这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课文中用“一边……一边……”把两件事情连起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同时做?④如果用上“一边……一边……”练习说话,你会选择哪两件事情连起来说?⑤课件出示课后“读读说说”,齐读,学生完成写话作业。

4 了解方法。

教师:要想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必须称一称,课文中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认识生字和了解课文中的大象,主要是落实识字目标,扫除阅读障碍,培养学生正确遣词造句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细读课文,分析方法

1 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

2 播放课文录像,直观感受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方法。

3 小组讨论交流,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方法,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只有曹冲的方法让他点头微笑?

4 比较几种称象的方法,完成下表。

师:在所有称象的方法中,曹冲称象的方法最好,到底好在哪里,让我们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曹冲称象方法的语句,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四、精读深究,享受快乐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介绍曹冲称象的方法有几句话,每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 同桌交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 课件出示:“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齐读)

4 全班交流。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5 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6 课件出示填空题。

把大象( )一艘大船上,看船身( )多少,就( ),在船舷上(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 ),装到船( )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船上的石头。石头有( ),大象就有( )。

7 试着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8 讨论交流。

1 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把曹冲与官员们所提议的方法比较,得出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以水代人的聪明举措。)

(2)曹冲称象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吸取别人思考结果中合理化部分的结果。)

9 出示曹冲图片:面对曹冲的画像,请把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大声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通过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多层面地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从中受到启发,享受读书的快乐和属于自己的实践机会。

五、改进方法,鼓励创新

1 同学们,按照曹冲的方法称象,石头要一块一块地搬上船,又要一块一块地搬下船,再一块一块地称重量,多麻烦呀,多费时呀!你能帮曹冲想出一个更好更快的方法吗?

2 小组讨论:如何改进曹冲称象的方法,让大家尽快知道大象的重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语言,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

六、总结全文,巩固拓展

1 读了《称象》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 课外拓展。

(1)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阅读中外名人动脑筋的故事,在阅读课上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5:《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熟读课文。

教时目标:

1.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坎坷经历。激发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

2.学习当讲解员,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坎坷经历。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1、麋鹿(板书。带着亲切的语气再读一遍。)

2. 课文开篇就向我们描绘晨曦中麋鹿在黄海滩涂活动的场景,

CAI出示第一自然段(配乐)

让我们一起把这段文字来读一读,用心感受一下。

生齐读。

3.麋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静谧、悠闲的环境中,并茁壮地成长着。

那么它们的样子又是怎样的呢?你知道吗?(板书:外形特点)

(过渡引起下文)

二.辨一辨,想一想(精读第二段)

1.你认识麋鹿吗?如果,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一头“鹿”,你能辨别出它是否是麋鹿吗?

CAI课件出示辨一辨:“驯鹿”图。学生辨别不清。

2.别急,只要你认真读了课文就能分辨这到底是不是麋鹿了。

3.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最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并画出有关介绍麋鹿外形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CAI课件出示要求。

4.生自由读,师巡视。

5.全班交流。

第2节重点抓住: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四不象。

第3节重点抓住:麋鹿的“角”、“尾巴”、“蹄子”、“毛色”。

CAI随机出示并做相应的比较。

6.现在你能分辨出这到底是不是麋鹿了吧?(不是,这是驯鹿。)

CAI课件出现“麋鹿”。

这才是真正的麋鹿,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四不像。多么奇特的外形!

7.那么,第3自然段除了介绍麋鹿外形,还介绍了什么?(板书:生活习性)

8.请你找出这一自然段中与麋鹿的生活习性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在小小组里讨论下面的问题:(CAI出示)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

提示:可以从尾巴、蹄子、毛色这几方面来找。

9.学生朗读讨论后交流

尾巴--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麋鹿生活在沼泽中,长尾巴有利于驱赶蚊蝇。)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宽大的蹄子使它在沼泽中能轻快敏捷的行动。)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毛色的变化则有利于它隐蔽自己。

以上这些特点,你一定会想到了其他一些动物类似的进化过程。(鲸、

人猿……)他们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

8. 麋鹿也是如此。麋鹿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也

仅存数百头,它的繁殖能力很低。麋鹿的繁殖能力低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你快速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然后告诉我。

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怀孕期超过9个半月,比其他鹿类长。

麋鹿每胎仅产一仔。

雄性的角6岁才发育完全。

9.指导朗读。分组读2-4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麋鹿的奇特外形和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

10.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用心读读课文第5-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CAI出示问题。

如果你产生了这样的情感体验,说明你真正地读懂了麋鹿。

三. 读一读,悟一悟

1. 生用心读。

2. 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句先读给同桌听一听。

3. 你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随机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情感体验读)

CAI课件随机出示两段课外资料。

(生1:我有点悲伤,因为我从课文中知道,麋鹿这种动物差点灭绝都是因为人类破坏环境以及战争造成的。如果麋鹿真的灭绝了,那也是人类自己惹的祸。悲伤的语气读。

CAI出示课外链接资料。

生2:我有点感动。--因为我发现麋鹿在国外相继死去,而英国的贝福特公爵对生活在自己庄园里的麋鹿精心饲养,所以麋鹿生长良好,迅速繁殖,最为可贵的是,他无私地将麋鹿向各国输出,我很敬佩他。感动的心情读。

生3:我很高兴,自豪,因为只有祖国富强了,麋鹿才能回归祖国,回归故乡。自豪的语气读。 CAI出示课外链接资料。

生4:我也很高兴,因为书上说:“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就有麋鹿”,这足以证明,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物种。高兴的语气读。

生5:我很悲伤……

生6:我很生气…… )

评价:言之有理,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一读。

老师也有同感,请用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你把麋鹿的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请你把体会最深的句子读一读,让大家也听一听麋鹿的心声。。。。。。

四、演一演

1、提示角色:对麋鹿大家了解吗?口说无凭,表演为证。老师要大家表演出来,给大家两个角色,一是做讲解员来介绍,二是你就变成麋鹿,自己介绍自己。

( CAI课件出示要求。)

2、小组表演:4人小组表演,三个各表演麋鹿的三个方面的“奇”,另一个做导演指导。

(CAI课件提示身份、语气)

3、上台表演:评议(导演指导),评最佳表演奖。

五、写一写

1、看来,你们都读懂了麋鹿。课文学完了,此刻你又会联想到什么呢?(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2、以“ ,我想对你(们)说 ”(横线上可填麋鹿或人类等)为题写一段话。

或学生谈感想。(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保护野生动物。)

篇6:《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加强朗读与背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要读出大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在怎样的情形下感到亲切舒服的?

三、读句子回答问题:

A、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子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B、在课文中再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C、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美?然后读给大家听听。

四、展示比较优秀的简笔画,大家评价一下。

五、课堂练习(投影出示)

秦( ) 泛( ) 厦( ) 伐( ) 综( )

奏( ) 乏( ) 夏( ) 代( ) 宗( )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篇7:《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抓重点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深刻理解山里孩子的淳朴和勤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和山里的孩子交过朋友吗?他们都喜欢干些什么?

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山里的孩子,你瞧,这他就向我们走来了----(多媒体出示、配乐朗诵第一小节)

2、找重点句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呢?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出示重点句)

3、读重点句,你会发现什么?

为什么说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4、出示学习提示

二、讲读课文

1、小组学习

(1)轻声读课文。

(2)找一找文中哪些具体事例体现写了山里孩子的勤劳。

(3)边读边按顺序用(1)(2)(3)......标出

2、反馈

(一)学习5、6、7小节

1、学生说具体的体会到勤劳的事例,

2、找出课文内容读出来,并说出从哪个词中体会到勤劳。

如“沉甸甸、捧出山柿子”

3、在读这一段,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山里的孩子不仅勤劳还很淳朴。

是啊,这是一个多么勤劳淳朴的山娃!

4、学生说从采药材中体会到

理解“积攒”的意思便体会到了勤劳。

5、学生说7小节能体会,从汗水和泥渍中体会到。

(1)女生读第7小节

(2)说说“撩、揩”的意思

(3)自读这一节,你读出了什么?(抿着小嘴微笑,劳动不怕累)

那么请你也抿着小嘴对老师笑一个,是啊,你们可真是勤奋的孩子。

(二)、学习第4小节

1、学生说从这段体会到勤劳,读出相关句子。

2、出示动词填空

3、请学生自己换着读一读,体会动词的准确性。

4、请学生小组研究读,从中你能读出什么(对路熟悉,路很远)

5、指名读,看谁能读出轻快,读出熟悉的感觉。

6、齐读。

山里的孩子就连这蜿蜒的山道都是如此的熟悉,真不愧为勤劳的孩子。

(三)、学习2、3小节

1、学生说事例

2、反问:为什么这里也能体会,我们怎么也看不出?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说出理由

4、自读这段,想想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拟人的写法)

5、出示句子比较

读句子--说不同----读出不同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6、小组合作学习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 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7、品读句子

自读--个别读--齐读

8、学习第3小节

(1)学生说事例和理由

(2)同桌一起读句子发现疑问

为什么说袅袅升起的炊烟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

(3)你能用动作把他表示出来吗?(动作表演理解)

(4)男生读句,女生表演。

(三)学习第8小节

是的,这是一个多么勤劳的山娃,使我们情不自禁的说道

1、齐读: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2、去掉“哦”字自读最后一句,体会有何不同。

3、说说“哦”的含义

4、在齐读这一句

三、总结全文

1、认识了眼前这位山里的孩子,那自己跟他比一比,想对山里的孩子说些什么呢?

2、学生说体会

3、朗读诗

老师也有很多话要对这位山里的孩子说。千言万语汇成一首诗

《山娃子》

归来了,山娃子。

带着一身的汗水、泥渍,

带着一路的雨露、晚霞,

归来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田地,

山风、小溪、鸟儿,是您亲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是您梦的小径。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着一座大山。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四、课堂小练笔

写下要对山娃说的话。

作者邮箱: lqfmaomao@163.net

篇8:《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把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荷花》一文描述了作者在公园观赏荷花时陶醉于美景之中而产生的幻想, 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行文如诗、如画、如梦。婀娜多姿的荷花,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因此, 在本课教学中, 我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主线, 通过朗读、体验、倾诉、思考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营造审美氛围, 使学生进入美的境界。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文章:《荷花》的原文、叶圣陶的《诗的材料》、低年级课文中的诗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席慕蓉的散文《白色的山茶花》。

教学过程

一、欣赏荷花图片和一小段荷塘风光视频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这篇课文。想看看荷花吗?

点评:课件展示的荷花一下子攫住学生的心神, 课堂教学在一片惊艳声中拉开帷幕, 学习活动在学生饱满的激情中徐徐展开, 曲调未成情已生。

师:能赞美一下荷花吗? (指名说)

过渡:作者是怎么写荷花的呢?

二、精读课文第2~4自然段, 深入体验, 情感表述

(一)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其他学生闭眼倾听。

2.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3.重点引导体会“冒”字。 (师:画了“冒”字的人请举手)

师:怎样地“长”才叫“冒”? (指名答)

4.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点评:“冒”字一出, 荷花神韵立显, 作者情感顿现, 适当地咬文嚼字有助于领悟文章的意蕴。

师:一个“冒”字不仅写活了荷花, 而且传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中用词也要讲究啊。

点评:读写结合, 有时就是这么自自然然的一句话。

5.放飞想象, 生动表述。

师:荷花们喜气洋洋、生气勃勃地冒出来, 她们会做些什么? (指名说)

师:荷花们有的仰着头, 尽情地感受阳光照耀脸庞的温暖, 还有晨露滴落花瓣的喜悦;有的歪着脑袋, 倾听风儿说的悄悄话, 还有鸟儿的歌唱;有的扭着身子, 翩翩起舞, 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6.师:在《白色的山茶花》中有这么一句话:“花开的时候, 如果你肯仔细地去端详, 你就能明白她所说的每一句话。”请大家仔细端详课文插图中的荷花, 你能明白它们所说的话吗? (指名说)

点评:让学生展开想象和梦幻的翅膀, 走进荷花的世界, 将体验向深度推进。

过渡:作者看着这么多白荷花, 高兴极了, 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

(二) 第三自然段

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

师: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那画家是谁呢?

师:原来这篇课文不仅赞美了荷花, 而且赞美了大自然这位伟大的画家。请读出心中的赞美之情。 (指名读、齐读)

过渡:看着满池美丽的荷花, 作者心旷神怡;看着满池美丽的荷花, 作者如痴如醉;看着满池美丽的荷花, 作者不由得产生了幻觉, 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三) 第四自然段

1.师:大家也想变成荷花吗?好的, 闭上眼睛, 边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边想象自己跟作者一起站到了荷花池中, 成了一朵白白的荷花。 (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点评:老师充当了一个催眠者, 让学生进入情境。

师:当荷花的感觉怎么样?快说说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说)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把这种神奇的感觉读出来。

3.略读原文, 诗化课文, 诗性表达。

师: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另外一种东西, 这样的情形你有过吗?

师:作者有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形呢。

(师生共读补充材料《荷花》的原文——《诗的材料》的相关自然段)

点评:引进原文, 使课堂愈显丰厚。

师:叶圣陶说这是诗的材料, 其实老师觉得第四自然段就像一首诗。 (多媒体显示以诗行形式出现的第四自然段)

(师生一起动情地诵读诗行)

点评:反反复复地朗读, 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 在学生、作者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声音的波峰浪谷里, 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越来越贴近, 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渐渐融为一体。

师:读着这样的诗, 老师真想变成一朵雪白的荷花。我记得二年级时, 我们学过一首诗《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我们把这首诗改一改, 改成《真想变成大大的荷花》好不好? (指名尝试)

(38

三、小结谈话, 升华认识, 提升境界

师:这堂课, 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2、3、4小节, 从观赏到赞叹, 再到产生幻觉, 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荷花的特别喜爱。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呢? (指名答)

师:作者能写得这么好,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 他是一个爱美的人。他爱美丽的大自然, 爱生活中美的事物, 比如荷花、牵牛花、小金鱼等等。“生活里的美, 要写出来, 首先要能看出来和感觉出来。”“因为爱, 所以他才会去观察, 才会去写。有的同学要说, 我们生活中, 没什么美的东西。其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 美景到处都有,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多媒体显示一些花儿的图片让学生观赏)

师:席慕容在《白色的山茶花》中说:“每当走过这些花儿身边的时候, 我们怎能无视它们的存在?它们让人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其实, 美的事物不仅仅是花, 只要我们心中有对大自然的热爱, 美就无处不在!

师:让我们像叶圣陶、席慕容一样做一个爱大自然、爱美的人;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美, 用心灵去感受美, 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让美丽的事物、美好的感情如怒放的荷花长留在我们心间!

齐读小诗:

追着小鸟, 走进树林,

追着小溪, 走进田野,

追着蝴蝶, 追着野花,

我们走进大自然。

把自己变成大树吧,

去体验大地的深沉,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

去感受蓝天的辽远,

只有将自己融进大自然,

才能懂得生活多么灿烂。

自评

篇9:《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三、四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3、理解“附近、观察、惊讶、向导”等词语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录象、幻灯片、自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听歌引入课题

同学们,上新课前,我们来听一首歌:“嗡嗡嗡 ”谁能猜出这首歌唱的是谁?(板书:蜜蜂)对了,小蜜蜂不但爱劳动,它还有一种本领,就是为人们带路(板书:引路)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课文“蜜蜂引路”,请翻开课文。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师可提示:(1)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列宁的家在哪里?(3)他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引入新课。

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三、学习新课。

1、看录象,边看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简图。

3、点评,请一名同学上台贴图。

4、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

四、学习第三段。

1、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

2、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

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用“-----”划出你觉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说出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师随机板书:一边走一边看 仔细观察

五、学习第四段。

1、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

2、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

3、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4、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

5、指导朗读此句。

6、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

7、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

8、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

六、总结全文。

1、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

2、(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

3、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

板书设计:

10、蜜蜂引路

一边走一边看

列宁------蜜蜂----养蜂人

仔细观察 (向导)

篇10:《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3、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过程:一、 复习。

1、 课文向我们讲了什么道理?

2、 课文是怎样向我们讲这个道理的?

二、 老师小结:刚才大家所说的,也就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告诉我们的道理。齐读这两小节。

三、 课文用两个事例来说明勤奋是成功的桥梁。自读2、3小节,简要概括每个故事的内容,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随机解疑。

四、 自选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能加进自己的想象、动作,那么,你就是一位创新高手。

五、 请两位同学上台演讲,并做适当点评。

六、 说说司马光和童第周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天智不一,但都是通过勤奋而成功的。)

七、 举例说说你了解的勤奋者的事例。交流收集到的名人名言。

八、读完课文,请你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对勤奋的理解,并署上你的大名,好的将收入我们班的凡人哲言录。

九、交流,评比。

篇11:《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

1)昨天我们请谁来做客?今天你们还想请他来做客吗?让我们一起呼唤来请他们来做客。2)你想说什么?3)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快乐吗?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的妈妈,你想说什么?(随着学生的呼唤,课件出示浪娃娃欢叫的情景,目的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海妈妈的话和浪娃娃的表现

1、读“海妈妈”的话。

1)找出海妈妈的话,自读。

2)打开课件或投影片,指名读:有一天,海妈妈说:“孩子们,你们老是贪玩,这可不好啊。你们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好事。”

3)学着海妈妈的口气,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4)语言训练:①你读懂了哪几个词?说给大家听听。(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②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补充具体:你们老是贪玩,( )这可不好啊。

③如果你是海妈妈,浪娃娃这样贪玩,你会怎么教育啊?

说话训练:浪娃娃,你们不应( ),应该( )。

2、浪娃娃听了后是怎么做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3段。(自读、同桌、小组合作)

过渡:浪娃娃听了海妈妈的话可高兴啦(打开课件)瞧,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以为浪娃娃,你会怎么欢叫呢?(指名读)

1)师点拨,读中感悟:①请问这位浪娃娃,你为什么脸上笑眯眯的?②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③你为什么读得那么响?(通过“笑眯眯”、“着急”、“响亮”的提问,有意识地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浪娃娃急着去做好事的心情以及做好事的快乐。)

2)小组合作读;小组展示。

*3)从后排开始一排一排向前读,读出浪娃娃的气势。

3、随机引导:你们打算去做什么好事呢?

1)自由回答。

2)课文中的浪娃娃做了什么好事呢?自读课文第四段,找找答案。

(课件出示):后来,浪娃娃学做好事,到发电站 。

3)汇报交流。

4)引导生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交流:①浪娃娃怎么推动机器发电?(课件展示)

②科学家怎么听懂浪娃娃的话?(有意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善于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了浪娃娃想为人们做好事)

③科学家为什么偏偏叫浪娃娃去发电?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还叫其他事物发电,(课件展示:煤发的电叫火电;风发的电叫风电;原子核发的电叫核电)浪娃娃很想为人们做好事,所以科学家叫他们也去发电,海浪发出的电叫水电。(通过课件展示,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又给予学生大量的信息,把语文文本和课外知识结合起来)

4、浪娃娃发的电到哪里去了?展开想象,小组讨论,浪娃娃汇报。

5、浪娃娃旅行(课件展示:电的用处)回来了,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这么快乐?

引导学生体会“玩”虽然也是快乐的,但能为人们“做好事”,那才是真正的快乐;当我们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时候,自己会觉得更加快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是强加的,而是因势利导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自发的感悟中进行引导)

6、带着快乐的心情朗读全文。(再次体会做好事的快乐)

教后感想:

自我感觉这节课有几点处理得比较成功:一、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感知快乐。整堂课的教学始终围绕着“快乐”进行,通过多种形式,课件展示,自读、指名读、小组轮流读、比赛读、分角色表演读、背诵,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感受浪娃娃做好事的快乐,理解做好事带来的快乐比起玩来才是最大的快乐;二、精美的课件带给学生丰富的课外知识,又为激发学生体会“浪娃娃做好事带来了快乐”的感受添了一把柴火。三、点拨适时恰当。“浪娃娃为什么要急着去做好事?”“为什么做好事是快乐的?”这些问题十分抽象,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体会,加上适时的点拨,如:“你为什么脸上笑眯眯?”“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为什么读得那么响?”“现在你的心情为什么这么快乐?”等,让学生进行主体的感悟,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篇12:《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定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们着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换位感受童话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棉花姑娘的悲喜,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体验,去领悟,去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本课的设计把握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旋律,自主读、评、说,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点拨、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请、就”两个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等科学知识。在资料的收集和展示交流中知道更多的益虫以及一些科学知识。

4、培养学生阅读、朗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件、动物头饰。

2、课前让学生去收集有关益虫、益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棉花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小朋友还记得她吗?

齐读课题《棉花姑娘》(注意读好轻声“花”“娘”)

二、巩固生字,读通课文。

1、让我们打开书本读课文,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流利。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注意他们有没有读准生字。

2、做游戏,复习生字。(过渡:抽出生字卡片“蚜虫”问:同学们见过蚜虫吗?)

三、突出难点,感悟体验。

(1)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 出示蚜虫实物,观察蚜虫,联系生活,认识蚜虫的害处。

2、 从课文中找出一个形容蚜虫的词语。(“可恶”)

3、 课件展示棉花姑娘生病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棉花姑娘脸上的表情,回忆自己生病时的感受,体会她的痛苦、着急。

4、 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全班有感情朗读。

(2)指导读好请求的语气。

1、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真替棉花姑娘着急,棉花姑娘自己着不着急?从那些地方知道棉花姑娘很着急?用笔画出来假如你是棉花姑娘你会怎么读?

2、课件出示“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3、 学生试读。(注意读好请求的语气,但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过渡:是呀,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呀,后来怎样了?)

四、自主探究,读懂课文。

1、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下面的课文(2---6自然段),再把你读懂的告诉老师和同学。

2、 学生自读、自悟、自得。

反馈、交流。(根据学生汇报相机点拨:a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没有帮上忙?b、棉花姑娘认识七星瓢虫吗?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

她惊奇地说:“你们是谁呀?”

生读这句话,体会惊奇。

C、如果你是七星瓢虫你会怎样向棉花姑娘介绍自己呢?d、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体会病好了,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

3、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文字

1、师:棉花姑娘的病好了,老师也和大家一样高兴,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读时故意把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读成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学生指出后。师:可我觉得同样的词重复写两遍多麻烦。

学生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叠词的作用。

2、叠词原来还有这么大的用处,那我们可得好好用这两个词。

出示课后 读读说说:

碧绿碧绿的叶子 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棉花 雪白雪白的--------

3、学生看着笑盈盈的棉花图,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五、小组合作,读好课文。

1、由小组长分配角色,并评议组员;

2、小组竞赛进行表演,最后选出小组第一名(学生带头饰,做动 作,模仿小动物的语气)。

3、师生合作表演童话故事。 教师扮演棉花姑娘,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小角色(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五、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棉花姑娘的病好了,这可多亏了七星瓢虫,像这样对人类有帮助的虫类和鸟类,我们称为益虫或益鸟,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益虫和益鸟的资料,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交流好吗?

学生交流。

2、小结:是啊,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对人类有帮助的益虫和益鸟,他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他们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下课后,老师给你们一张大图纸,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都贴在上面,等活动课时向别班的同学宣传宣传。

六、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请”“就”二字,并说一说怎样能写好。然后,教师范写,生书空,最后写在田字格中。

2、“请”字应写得左窄右宽;“就”字左右大致相等。学生自己试写这两个字,教师巡视并给出评价

作者邮箱: xiehefei1596@126.com

篇13:《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以《开心辞典》为话题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你想长大吗?为什么?

二、找外因,随机指导朗读

是呀,谁不想长大呢?今天我们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笔找一找,在笋芽儿成长的路上都有谁在帮助它?

2、生汇报:(随学生回答而教学)

(1)春雨姑娘:

A“沙沙沙……来啦!”

指导读好“沙沙沙……”(是呀,春天到了,春雨姑娘开在绿色叶丛上弹奏着乐曲,沙--,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吧。)

指名读--女生读--全班齐读本段

B、“不能睡懒--多美呀!”

C、春雨姐姐笑了,用细细雨丝……滋润着她。

(理解“滋润”)是呀细细雨丝洒在身上,笋芽可舒服了,生齐读。

(2)雷公公

“轰隆隆!……笋芽儿!”

(雷公公会对笋芽儿说什么呀?)指名讲--请男生齐读这一段

(3)小草弟弟

“小草向笋芽儿……快快长大!”

这小草的话,他又怎么帮笋芽儿的呀?

(指名讲--指导读--齐读)

(4)太阳公公:

“太阳公公笑了……温暖着她”

(生读--读得再暖和些--再指名读)

3、是呀,目前如果在笋芽儿成长的路上,春雨姑娘他们只是嘲笑她、讽刺她,笋芽儿能长成一株强壮的竹子吗?生讲,是的。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学过的词语来用上这些句式来说一说。春雨姑娘,雷公公……他们对笋芽儿支持,关心吧。(用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一句话来讲)

春雨姑娘笑了, 着她, 着她

雷公公 着她。

小草弟弟 着她

太阳公公笑了, 着她, 着她

(同学们,从刚才的说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词语表达,可见我们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我们平时在学习中应该不断积累,提高写作,阅读水平)

三、探究内因

1、成长的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有他人的帮助自然不错,但是更主要的还应该靠谁?(自己)是笋芽儿也不例外,请外速找找,笋芽儿成长中同表现的句子吧。

2、生找

3、生交流

A、笋芽儿醒过来了,……还没睡醒呢!

(这可是一株不见世面的变撒娇的笋芽儿,谁来边读边配上动作)

B、笋芽儿……地面上去

给“央求”换个词吧,谁来向我这位竹妈妈央求一番(生想像说)

C、笋芽儿被吓住了……“那……我还是呆在这儿吧!”

(这可是一株 师引说,谁来加上动作读--指名读,指导体会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指名读--小组读

D、笋芽儿……:“我不怕,我要出去……”。

(不住地说就是,不停地的说,你瞧这省略号在这里是告诉我们 语句重复的省略)--指导加以创造读。

E、笋芽儿……小衣服(这可真是勇敢地的小笋芽儿)

终于,……竹子,她钻在……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体会“终于”“自豪”)--齐读。

4、合作表演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从1-9小节中,任意选择。

(1)生从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片断中任意选取一个内容4人合作表演。(加上动作、神情、脱稿想象。师巡视指导……)

(2)请两小组上台合作演出笋芽儿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帮助下的不同表现(其余生作评委)

(表演中要求学生先自我介绍--再创作性表演--生评价--师评价)

(3)谈感受:看看这场演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是呀,在雷公公重重约鼓声中,笋芽儿再也忍不住了,它决定勇敢地钻出地面了,在春雨姑娘,太阳公公,小草弟弟的支持、关心、记忆下,在自己不断努力下,他终于长成了一株强壮的竹子,引读:只见她站在山冈上,迎风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自豪地喊着:“我长大了啦!”

四、拓展练习

在生活中你们成长中离开更多人的帮助,请你们这样句式来说一说:

在家中,妈妈 着我,爸爸 着我,爷爷 着我,奶奶 着我,我总得 。

在 着我,我希望 。

五、作业布置

1、课外多看看童话故事,可在班中举行“讲童话故事儿赛”

2、可组织一次辩论会:以“长大路上,外界约帮助重要远是自身努力重要?”

3、请以笋芽儿名义,给竹妈妈写一封家信,告诉竹妈妈自己成长中的感受和见闻。

篇14:《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

1、引导学生模仿《怎样制作树叶书签》制作一个树叶书签,并展示。

2、训练学生心理素质,实践操作能力。

【教 具 准 备 】:供学生展示成果的展示台

【教 学 内 容 】:

一、揭示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将制作的小作品。

二、读题,明确范围与要求。

可以:1、展示,介绍自己的小作品用制作过程。

2、讲述自己了解的科普知识和趣闻。

3、讲述自己了解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小组内展示自己作品,进行介绍,了解其他科学知识介绍

四、每组派一名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或科学知识。

五、举办展览的筹划过程

七、作业

举办展览。

篇15:《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生字词默写。

奔赴 检查 捕捉 心驰神往

特别 联络 加速 训练有素

2.上节课内容的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以飞向月球作为题目。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这一重要部分.

二、学习第一部分(飞向月球)。

1.读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轻声读1至4小节,把你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出来,并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讨论交流;

A:“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地面中心联络……”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B:“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朗读

C:“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

(这里写了宇航员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

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表示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顺序。

引导练习,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可以仿造书上用上一些比喻句。(作业)

3、朗读体会

这些失重的现象同学们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有着艰巨的工作任务飞向月球,这种现象给他们带来看来许多不便,所以说宇航员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板书)

找出宇航员工作情况的词语,段落朗读。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等等)

4.朗读第四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化宇航技术的先进。

5.小结

三、学习第二部分(5、6)

1.学习第五小节

(1)指名读第五小节。

(2)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心驰神往”说明人类想登上月球的愿望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说明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谨慎态度。

2.学习第六小节

(1)指名读第五小节。

(2)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月球上广袤……”

“随太阳光角度……”

“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的模样。”

指导朗读:“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心情的喜悦)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读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

2.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叙述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了我们开发月球的价值。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宇宙,开发宇宙,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六、作业

1.练习与测试

2.关联词语造句

作者邮箱: gaotian111981@.sohu.com

上一篇:挂钩帮扶工作总结下一篇:w我对纪检监察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