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试卷

2024-05-23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试卷(精选6篇)

篇1: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试卷

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B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基础与识记(18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酿酒 niǎng糟蹋 tà震撼 hài小憩 ....qì.B.栖息xī擎住 qíng盎然 àng内疚....jiù C.茁壮zhuï啜泣chuî辜负 gū翩然piān ....D.骚扰sāo伫立chù虬龙 qiú瀑布pù ...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漫湿烦躁繁密干燥B.嶙峋震撼震惊恣肆风流

C.隐秘纳粹猝死鞠躬尽瘁D.笨咄抨击鞭笞勤能补茁 3.下列各组中,依次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惴湍(端正惴惴不安湍急)B.棵课颗(一棵树一节课一颗心)C.辨辫辩(辨论辫子辩别)D.峻骏俊(峻岭骏马俊秀)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叙文,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只能用记叙,不能用抒情、描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

B.一般而言,诗歌最讲究意境的创设。

C.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D.我们只有在上课时认真听讲,才能提高成绩。5.填入下面空格中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往往令人无法捉摸,(),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精彩有力,()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A.因为所以然而更B.虽然也但是却 C.即使就然而还D.既使就所以却 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②仔细看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一部分,在和阳光互相逗。③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④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A.拟人拟人拟人比喻B.比喻拟人拟人排比和比喻 C.比喻拟人拟人夸张D.比喻比喻拟人夸张和比喻

二、积累和运用(12分)

7.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

①这是一(fú)_______多么美丽的图画。

②爸爸买了一(fù)_______象棋。

③老师为我们的成长(fù)_______出了艰辛的劳动。…… ④这些产品完全(fú)_______合质量标准。8.填空:

a.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清清楚楚 仔仔细细 规规矩矩 踏踏实实

在语文学习中,字要地写,话要地说,课文要地____读,练习要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b.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我”童年时一次“”的经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②杏林子,本名,女作家,在《》中,突出了生命意识这一主题。9.背诵

①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________________,果如鹤唳云端。②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____________________,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三、阅读与探究(5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共16分,每小题4分)。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①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②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0.指出第①句话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所起的作用。

11.以第②句话为例,说说本文想像新颖、内涵丰富的特点。

1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

13.这篇文章作者想像新颖,内涵丰富。你能通过一个事物进行合理的想像吗?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14分)

暴风雨是一个筛子

毕淑敏

我35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如注。老师还会不会来上课呢?我拿不准。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打探不到确实的消息。考虑了片刻,我穿上了雨衣,又撑开了一把伞,双重保险,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也背叛了我,鼓涨如帆,拼命要裹挟我到云中去。我扔了雨衣,连滚带爬赶到了学校,看门的老人却说,从老师到学生,除了我,没有一个人来!

那一瞬,我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老人见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让我进他的小屋歇口气。伴着窗外瀑布般的水龙,老人缓缓地说,你以后会有大出息。我说:“我是一个大傻瓜啊!”

他说:“所有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风雨是一个筛子。胆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也许我不是3000学生当中最聪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让我知道了,我是3000学生中最有胆识和毅力的人。

从那以后,我就多了自信,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

14、文中的人物,你最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理解。(3分)

15、“我”35岁才考上了夜大,表明“我”年轻时读书极不用功。你赞同吗?为什么?(2分)

16、作者写35岁时被暴风雨刮走了雨伞、吹走了雨衣后“连滚带爬”的狼狈相,这不有失成功人士的尊严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17、“暴风雨是一个筛子”是个比喻,结合文句,请说说本体的意思和喻体的意思。(3分)

18、语句“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表明了作者脑中的一种什么想法或情况?(3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短篇,回答文后练习。(20分。20-23题各3分)冯开之先生喜饮茶,而①好亲其事。人或问之,答曰:“此事如美人、如彝鼎、如古法书.名画,岂宜落他人手。”闻者叹美。②然先生对客谈,辄不止。童子涤壶以待,③会盛谈未及..着茶,④时倾白水而进之,先生未尝不欣然,自⑤谓得法,客亦不敢不称善也。世号白水先.生云。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六

19.解释文句中加点词的含义。(5分)

①好:——②然:——③会:——④ 时:——⑤谓:—— 20.下列译句意思最为确切的一句是()

A.自己认为得法,客人也不敢说不善良。B.自己以为这样做很好,客人也不敢说不好。C.自谓得法,客人也不敢说不好。

D.自己以为这样做很好,客人呢不敢说不好也。21.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冯开之是个空谈家。B.冯开之很吝啬。

C.冯开之既善于煮茶,又很健谈。他认为“好茶”不仅在于喝,还在于煮茶。D.冯开之蛮横无理,让人喝白开水还要让人讲好。22.作者对冯先生其人的态度是()

A.认为空好客,彻底否定之。B.仅仅羡慕而已。

C.既不否定,也不羡慕。

D.认为脱略形迹,自由自在。不仅羡慕,还准备效仿着做。23.本文用到了如下的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神态描写、环境描写。C.心理描写、环境描写。D.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四.体验与作文(40分)

24.生命,对一切动物、植物都至关重要,怎样对待生命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篇2: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试卷

A、洗濯(zhuó)厄(è)运 嬉(xī)戏 蜕(tuì)变

B、风韵(yùn)扒(pā)窃 庸(yōng)人 姊(jiě)妹

C、蹂躏(lìn)奢(shē)望 金窖(jiào)湛篮(lán)

D、寂寥(liǎo)猝(cù)然 点辍(zhuì)堕(zhuì)落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表格中订正。(4分)

呼朋引伴 花技招展 德高望众 波光明灭

凡花嫩叶 抖搂精神 津津乐道 返老还童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朗润(明朗润泽)响晴(晴朗无云)黄晕(昏暗不明亮)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B. 卖弄(炫耀)玄奥(玄秘深奥)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美)星汉(银河)

C.烘托(衬托)禅心(佛教指清静,无杂念)寥阔(高远空旷)暖树(温暖的树)

D.舒活(舒展,活动)竦峙(高高地挺立着)梦寐(睡梦)响晴(天空中晴朗无云)

4.下列各句中的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3分)

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②因为有这样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

④放下 过稻香的镰刀。

A.静默 慈善 慈祥 饱食 B.慈祥 慈善 饱食 静默

C.饱食 静默 慈善 慈祥 D.慈祥 静默 慈善 饱食

5.下面一段话中的空缺处,填入最恰当的使文意连贯一句话是()

(3分)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________,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A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B点雪卧在小村庄的房顶上

C房顶上的小村庄卧着点雪 D点雪卧在房顶上的小村庄

6、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3分)

(1)父亲 地说:你是个学生,怎能不刻苦学习呢?

(2)老师 地说:你果然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学习比过去努力多了。

7、仿照例句,另外再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仿句:理想是。没有理想,就没有 ;而没有,就没有。

8、古诗文默写(18分)

(1)、,禅房花木深。

(2)、《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是。

(3)、《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4)、《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美丽风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隔江犹唱后庭花。

(7)何当共剪西窗烛。

(8)我寄愁心与明月。

(9)《论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 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论述学习态度,告诉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

二、阅读理解(61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1---14题。(17分)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9.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不亦说乎(2)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

10.按要求用原文填空。(6分)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

答: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

答: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

答: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 ⑵、学而不思则罔

⑶、见贤思齐焉 ⑷、诲女知之乎

12、译句:(4分)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8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划分层次,并说说两层分别描写了什么,第一层和第二层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

答:

14、这段文字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有:(2分)

15、这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幅画着力表现的特征。(2分)

16、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个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 的特征;像花针写出了雨 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 的特征。(3分)

17、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 的特点。逼字的作用是。(4分)

18、可别恼指的是()(3分)

A、雨是最寻常的 B、一下就是三两天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9、与文中人家这个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

A、人家都不怕,就你怕。B、你把东西快给人家送回去吧。

C、这个村子有百十户人家。D、原来是你呀,差点把人家吓死!

20、摘录有关词句填空:(3分)

⑴最能表现景物色泽清亮晶莹的一个动词是。

⑵运用拟人物法传达出春雨中的乡村安静和平气氛的一个词是。

⑶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话是。

21、写景当中往往寄寓着感情。该段文字字里行间渗透着 的感情。(2分)

22、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5---29题。(17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楼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7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7点。7点一刻。7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8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10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23.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24.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答:

25.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4分)

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26.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3个词语,依次填入下面的括号中。(3分)

得意 信任 醒悟 悔恨 谦逊 失望 骄傲

()----()-------()

27.用文中原句回答,能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4分)

三、作文(50分)

28、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一定有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事物或经历吧。请你以难忘的 ________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让老师、同学共享你的人生收获。

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4分)

1、A(B、zǐ C、蓝 D、缀)

2.技-枝 众-重 凡-繁 搂-擞。

3.C。

4、A。

5、A。

6、(1)严肃(痛心)(2)高兴(欣慰)

7、(略)8(略)

二、阅读理解(61分)

《春》

13、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白天细密的雨景;傍晚宁静的雨景;

第一层是正面描写,第二层是侧面描写

14、多、细、密、光亮闪烁、连绵不断等

15、春雨的轻柔、湿润,郊外夜雨的美丽

16、多;细;密

17、绿。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使雨中淡墨般的画面点染上十分鲜明的绿色。

18、B

19、C

20、逼;静默;披着蓑戴着笠

21、喜悦

22、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3.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我等待父母归来的急切心情。

24.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25.热情鼓励 严格要求

26.得意 失望 省悟

27.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是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三、写作(60分)

篇3: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试卷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命题)

试题难易分布情况:容易题88分,占73.3%;中档题21分,占17.5%;难题11分,占9.2%。比例约为7∶2∶1。参照哈尔滨市考试试题难易程度比例的要求,本试卷设置非常合理。

二、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由此表可看出此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占80%以上,题型全面,覆盖面较广。其中积累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作文各部分分值比为25∶8∶37∶50,比例合理。

三、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及最高的4道题分析

1. 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

(1)第14小题丢分原因是学生还没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知识不熟悉,平时的训练少。特别是这种说明文语言分析类型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不易答准。

(2)第15题仍然是考核课外的说明文知识,原因大体同14题。

(3)第17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掌握程度,这方面并没有超出范围,可是本题属于贬义词褒用的灵活题型。

(4)第21题是一道课内阅读题,本题答案是文本中表明主旨的句子,学生似乎能理解,可是找出的句子不够精练。

(5)第22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法。但出题者用逆向思维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平时训练少,学生遇到这种题有些措手不及。

2. 通过率最高的4道题。

(1)第2题考查字形,题比较简单,都是课内的。但本题本来有两个错别字,结果试卷只显示来一个,这就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

(2)第8题考查的是古诗文默写,也是课内的,因为平时训练多,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3) 第12题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是此题简单, 二是练过多遍, 所以学生掌握得非常扎实。

(4) 第20题是课内阅读, 比较浅显。这类问题比较贴近生活, 学生感兴趣。

四、各层次成绩统计

分析:本次考试及格率较高,但高分段的学生太少,特别是四班的高分率较低。

五、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型

第6题:听着你的嘱咐,我体会到了温暖;,;想着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下辈子希望你还做我的父亲。(要求:仿写句子,要求与前后两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此题是从歌词中节选出的,既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组织语言时更强调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本题的亮点就是渗透了情感教育。

第22题:(《散步》)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学习和借鉴,请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此题颇具创意,如果学生读不懂文本就说不出来,如果学生理解了课文但不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也说不出来。所以此题不单单考查一个知识点,还是一个综合型题。此题先说出写作手法再让学生举例子进行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提醒教师,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这一要求。

六、学年前10名、后10名学生成绩状况分析(略)及提高对策

前10名提高对策:要求他们夯实基本功,提高字词方面答题的准确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扩大他们课外阅读量,积累美文。提高答题能力和速度。

后10名提高对策:强化基础训练,把重点放在记忆的扎实性和书写的工整性及准确性上,在教学中体现一定的梯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其学习能力。

七、今后的教学措施及对策

1. 注重基础字词的积累。

利用课内外,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古诗词背诵训练,使学生克服笔误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课内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并组织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督促学生多做阅读训练,尽量每天做一个课外阅读,并养成认真阅读、反思错误的好习惯。

4. 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

保证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赏读佳作, 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并积累好的写作素材。

5. 对学年前50名学生给予关注。

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使他们稳扎稳打,逐渐缩小与学科最高分的距离。

6.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质疑、释疑、倾听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关于试卷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卷设计的指导思想

1.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督促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2.充分体现高中招生考试的选拔功能。

3.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际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所编的语文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让学生在学习中既学会动口又学会动笔,既要分析又要表达,既要重视课内知识,又要注重课外阅读。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积累运用、阅读分析、作文三大块共28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题58℅;中等题26℅;难题16℅。

知识覆盖率:初中语文知识点约40个左右,编题的知识点为30多个,占80℅。重要的知识点基本覆盖,这些重点知识是:字的音、形、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理解和应用,名著的基本知识,仿写,语言的综合运用,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思考,文言文字词积累,翻译句子,内容的理解,现代文的阅读,作文。

2.各板块知识所占比例。

四、试卷蓝图

1.突出基本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

中学生学习语文不但要积累词汇,运用词语和句子,更要提高写作等综合能力。不但要会写会说,还要具备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生兼具课外阅读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试题时充分把握了这一点。

2.注重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分析的考查。

文言文阅读以课内为主,强调理解和词汇积累;选取的文言文材料,难度适当,有积累价值。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内外,要求文质兼美,篇幅在500字左右。选材于课外的,考点在课内。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课内文言文考查如下所示: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亡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不筑,必将有盗; (2)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文中的父亲每次的想法都与他人不同,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注:(1)、(2)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3)、(4)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

现代文阅读考查如下所示: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2)第 (7) 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4分)

注: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不但易于理解,可读性强,又是一篇情感教育的很好材料。(1)、(2)题考查的知识点不但突出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突出教材的知识点。

3.作文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1999年开始,各地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语文改革指导意见,对中考作文题的命制采取了不设审题障碍、不限制文体的做法。几年来,作文题的命题更为科学,越来越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命题形式更加强调表现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如,以下作文题目: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注:两个文题任选其一,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两个文体都都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选取材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文题的宽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来了。作为探究性试题是对原有的考试形式的一种挑战,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这对考试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语文的“探究”题如何编制呢?“课程标准”中“探究”一词是这样出现的: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考虑让学生探索什么,怎样探寻,最后可获得什么结果。可见,编制这种试题应遵循三大原则:有问题可发现,有问题可探究,有问题可得结论。

有问题可发现。即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必须让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而这些问题应当是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同步的,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从材料或背景中有所发现。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注:本题的解题思路是读表格,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把发现的问题作为结论总结出来填在横线上,即是本题的答案。此题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探究的空间。

编制此问题遵循三大原则。首先给学生创设了解题的背景,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

例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注:此题源于课内阅读例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父亲指导主人公爬下悬崖,使主人公脱险的经过。父亲没有直接把孩子抱下来,而是指导孩子怎样往下爬。不但教会孩子的方法,也交给了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这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探讨。

探究题不同于以往一般试题,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放飞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同时也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反馈信息,教师可矫正教学。对于此题的回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检测了学生的认知情况;既是对知识的探寻,又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

2.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方面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3:下面是一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其中有200名学生参与调查。请根据调查情况,回答问题。(3分)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注:本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查。第(1)小题考查学生,根据调查统计就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写出结论。即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第(2)小题考查了学生说话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却使试题考查的指向性更明确。同时,这道题还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4:你还能举出类似“狼与鹿生死相依”现象的例子吗?请用文字叙述下来。

注:本课选自课外文章《狼与鹿的传奇故事》。原文是这样的:

世上真有狼与鹿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美国生物学家彼得逊教授经过32年的科学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的现象。

苏必利尔湖中的洛耶耳岛以驼鹿众多而闻名,但是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驼鹿生长繁殖需要吃掉大量的绿色植物,仅仅10年功夫,驼鹿由1 500只左右猛增到3 000多只,洛耶耳岛灌木稀疏,一片凄凉了。为了拯救洛耶耳岛上的植被,生物学家们决定进行一个大胆的实验———依靠四只幼狼来改变这种状况。起初,这四只幼狼遇到的是一个强壮而庞大的驼鹿“兵团”。面对强大的对手,狼队并不惧怕,而且还想出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击弱者。它们先在驼鹿群旁窥视,并不贸然出击,当发现有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变得孱弱的驼鹿出现时,它们便一哄而上。奇怪的是,周围强健的驼鹿并不惊慌,也不援救,而是听任狼群肆意地攻击可怜的驼鹿。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猛然朝一只饿狼冲去,最终被扑倒、撕裂、啃啮起来……此时,那些自私、无义的驼鹿群已逃得无影无踪了。当洛耶耳岛上的狼群达到65只时,驼鹿数量下降到650只,于是生物界平衡的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这时的洛耶耳岛又被绿色笼罩,草叶肥荚,得到充足食源的鹿群又开始强大。虽然狼的数量增加了16倍,驼鹿数量只有从前的两倍,但狼群的攻击力却大打折扣,它们贪婪地望鹿兴叹,几乎无从下口。

注:本题是在阅读中设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题目的设计有新意,对于教学也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3.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所谓开放性试题就是指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的试题。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例5: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前后语意连贯。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夏日炎炎,昼短夜长;,;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在结构上进行限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不但考查其积累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的能力,彰显个性。

例6:第 (3) 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出男孩的“一番思考”的内容来。不超过100字。(3分)

注:此题为课外阅读,内容是写一个小男孩为妹妹勇敢献血的故事,表现男孩的无私无畏。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

总之,这种开放性题目不仅能考查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多向思维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试题中,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注重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以写作为例。写作题将会更贴近当代生活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写作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在写作题的设计中不主张设置审题障碍,不会限制体裁(诗歌、戏剧除外,体裁不限),在写作内容上和写作体裁上给考生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选择。考查的重点是,根据写作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立意新颖,感情真挚,构思巧妙,语言要富有个性,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鼓励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选题写作的可能性较大,题型上命题、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皆有可能,后三种的可能性较大。

例7: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本次作文不但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关注学生平时对语文的积累和运用,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拓创新的空间。

注:两个题目,任选其一的出题方式,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重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此命题将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继续增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遵循“课程标准”精神,体现新课程理念,加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体现基础性、应用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将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总之,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学科的命题思路应顺应时代,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时俱进,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真正使考试成为评价语言学习的客观工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动力,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载体。

篇4:新目标七年级(上)7单元练习

A) 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用适当的单词填空。

1. It’s that t____ of year again.

2. My mother and father are my p____.

3. An apple is f____.

4. ——How ____ are these shorts?

——They are $30.

5. Her l____ name is Smith.

B)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black(反义词)____ 2. 华兴特卖(译成英语)____

3. tomato(复数)____4. 28(译成英语)____

5. sale(动词)____

Ⅱ.单项选择(15分)

1. ——____ are those oranges?

——They are $4.

A. WhereB. WhatC. How D. How much

2. Here’s a cat, but I don’t know ____ name.

A. itB. itsC. it’sD. it is

3. Those are four ____.

A. pencil-boxB. pencil-boxsC. pencil-boxesD. pencils-boxes

4. ——What are these? ——____.

A. Yes, they’re computersB. They’re computer

C. They are computersD. Yes, these are computers

5. ——What’s on the dresser?

——It’s ____.

A. green sweaterB. green a sweater

C. a green sweaterD. green an sweater

6. Jim, ____ my teacher, Miss Li.

A. it isB. this isC. she is D. she

7. ____ blue pants are nine dollars.

A. ThisB. ThatC. TheD. He

8. ——____ your parents like hamburgers?

——No, ____.

A. Do; I don’tB. Does; he doesn’t

C. Are; they aren’tD. Do; they don’t

9. ——Is this table red? ——____.

A. Yes, it’sB. Yes, it’s whiteC. No, it’s redD. No, it’s blue

10. Here are the twins(双胞胎). ____ are Lucy and Lily.

A. Her nameB. Their namesC. Their nameD. They name

11. Amy, Jim and I ____ at school.

A. am allB. are all C. is allD. all are

12. She is ____ a red sweater today.

A. inB. onC. /D. at

13. My brother’s shoes ____ black.

A. amB. isC. areD. be

14. The price of the socks is very ____.

A. dearB. cheapC. bigD. high

15. The shorts ____ ¥20.

A. is on saleB. are on sale forC. is on sale forD. are on sale

Ⅲ. 阅读理解(20分)

(A)

When I was a boy, I liked swimming very much. One year my two brothers and I spent the summer holidays with my uncle and aunt in their house by the sea. It was only twenty metres from the water. Every day we put on our swimming shorts before breakfast, ran down towards(朝……)the sea and jumped into the sea, then, until late in the afternoon. We were in the sea most of the time. When our aunt rang a bell, we went back to the house for food, but we ate it in our swimming shorts and were soon back in the sea again.

The water was warm. The sunshine was bright every day, and on most days there were no waves(波浪).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s a wind always began to blow, but it was not strong. It made big waves in the sea. But we were all good swimmers, and didn’t stop swimming until we were tired and hungry.

1. The boy ____.

A. and his family lived by the sea

B. went to his uncle’s house every day

C. had two brothers

D. learned to swim a year ago

2. One year the boy ____.

A. learned to swim from his brother

B. went to spend the summer holidays in his aunt’s house

C. went out to look for food

D. ran down to the sea every morning

3. The boy’s uncle and aunt ____.

A. liked swimming very much

B. rang a bell when it was time for breakfast

C. worked until late at night

D. lived by the sea

4.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s ____.

A. a wind began to blow

B. the water was warm

C. the sun came out from the cloud

D. the wind began to grow stronger

5. The boy and his brothers ____.

A. didn’t take a rest until their aunt rang the bell

B. swam three times a day

C. did not go swimming when the wind was strong

D. had winds three times during(在……期间)their stay at their

uncle’s house

(B)

根据表格信息,判断正(T)误(F)。

1. The writer’s(作者的) father has straight hair.

2. The writer’s brother looks like his father.

3. The writer’s sister is very lovely. She has curly hair.

4.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the writer’s family.

5. The writer’s mother is beautiful. She is fat.

Ⅳ. 阅读填词(10分)

One afternoon, Mrs Smith and her daughter Nancy a____ in a big shop near t____ house. Mrs Smith l____ Nancy and wants to b____ a new sweater for her. Nancy d____ like the new sweater. She likes something to eat. So h____ mother buys two kilos(公斤) of apples for her, too. Nancy a _____ wants to buy some picture books and color pencils. There are many things and many people in the shop. T____ men and women, old and young. They a_____ want to buy some t____. The people in the shop are very friendly.

根据短文内容填词,使短文意思完整。

1.a____2.t____3.l____4.b____

5.d____6.h____7.a____8.T____

9.a____10.t____

Ⅴ.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5分)

1. Ma Yan is medium ____(high).

2. They’re the ____(win) of this football match.

3. I think Mao Ning is a good ____(sing).

4. It’s Sunday today. I can go ____(skate).

5. Emma wears a pair of ____(glass).

Ⅵ. 补全对话(10分)

John来到Jim的办公室,Jim有些不舒服,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John: Hello, Jim. May I come in?

Jim: Oh, hello, John. Yes, Come in, please.

John: You don’t look well. What’s the matter?

Jim: __1__

John: Oh, dear! Why don’t you stay at home to have a rest?

Jim:__2__

John: Shall I call Kate to tell you are ill?

Jim:__3__

John: OK, I will do that. I’m going to the shop now. Can I get you some medicine?

Jim:__4__

John: Yes, of course. Is there anything else I can do?

Jim:__5__

A. Oh, yes, please. Her number is in the phone book.

B. No, I’ll be all right. Thanks for your help.

C. My head hurts and I feel really hot.

D. Could you buy me a bottle of aspirin, please?

E. It doesn’t hurt very much.

F. I can’t. I’ll play ping-pong with our teacher this afternoon.

Ⅶ. 根据汉语完成句子。(10分)

1. 你认识汤姆吗?他长什么样?

Do you ____ Tom? What is he ____?

2. 她不经常戴眼镜。

She ____ often ____ glasses.

3. 你有兄弟姐妹吗?

____ you ____ any brothers or sisters?

4. 我认为他今天不会来。

I ____ ____ he will come today.

5. 他的个子不高,但有点儿重。

He isn’t tall but a ____ ____ heavy.

Ⅷ. 句型转换。(10分)

1. My weekend wasn’t very good.(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your weekend?

2. My mother has a medium build.(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your mother ____ a medium build?

3. She wants to be a reporter.(改为否定句)

She ____ ____ to be a reporter.

4. Gloria Green sings pop songs best.(改为同义句)

Gloria Green is ____ ____ pop singer.

5. He is tall.(用short改成选择问句)

____ he tall ____ short?

Ⅸ.书面表达(10分)

我最喜欢歌手刘欢。他长着圆脸,大眼睛,留着长长的黑发,有点胖,我喜欢听他的歌。

篇5: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试卷

第七单元提升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按要求填表。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和风( )( )

风( )日( )

( )淡( )轻

( )平( )静

( )起( )涌

( )调( )顺

四、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片片( ) 一把把( )

一条条( ) 一口口( )

一行行( ) 一朵朵( )

一座座( ) 一只只( )

五、选字填空。

帕 怕 拍

1.我( )了一下桌子。

2.风把我的手( )吹走了。

3.我( )老师批评我不好好写作业。

玩 顽

4.雾是个淘气又( )皮的孩子。

5.周六,我要去小红家( )。

仍 扔

6.他生病了却( )然坚持上学。

7.他不应该把果皮( )在地上。

六、下面句子中的“打”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

1.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 ( )

2.你打哪儿来?( )

3.从前,这里的村民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水。( )

4.教师节那天,我送给李老师一打鲜花。( )

七、用“/”画去下面各组词中不属于同一类的词。

1.燕子 蜻蜓 大雁 翠鸟

2.耳朵 眼睛 嘴巴 说话

3.黄瓜 丝瓜 西瓜 南瓜

4.铅笔 菜刀 书包 尺子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恐惊天上人。

2.天苍苍,野茫茫, 。

3.九九加一九, 。

九、课外阅读。

贝 壳

海滩上的景象真是奇妙,到处是各色各样的贝壳,有白的,有红的,还有浅黄的、粉蓝的……真是五颜六色。它们的.形状实在逗人,有的是圆圆的,背上光溜溜的;有的是圆锥形的,花纹一圈圈地向下绕;还有的像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栩栩如生。

1.这一段话共有 句。第一句主要介绍了贝壳的 ,第二句介绍了贝壳的。

2.“还有的像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一句,把比作 。

3.写句子。

海滩上的贝壳就像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 !

十、我会猜。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天地,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现象:( )

十一、

雪孩子又回来了,想象一下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说什么,做什么。请你以“雪孩子又回来了”为题,续编故事。

参考答案

一、手帕 互相 浑身 散步 水汽 无论

二、方 10 旁边 巾 8 手帕 止 7 步行

三、细 雨 和 丽 云 风 风 浪 风 云 风 雨

四、云 伞 鱼 井 字 花 桥 鸟

五、1.拍 2.帕 3.怕 4.顽 5.玩 6.仍 7.扔

六、1.织 2.从 3.取 4.束

七、画去:1.蜻蜓 2.说话 3.西瓜 4.菜刀

八、1.不敢高声语 2.风吹草低见牛羊 3.耕牛遍地走

九、1.2 颜色 形状 2.贝壳 小动物

3.小狗 小猫 小鸡 漂亮

十、雪花

篇6: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湿润(rùn yùn) 无奈 (nài lài)

喘气(cuǎn chuǎn) 斥责(cì chì)

租界 (zū zhū) 茅坪(máo mú)

二、看拼音,写词语。(16分)

tiāo dàn( ) wéi gōng( ) dí rén( )

duì wu( ) zhèng fǔ( ) wàng jì( )

sī niàn( ) zhōng yāng( )

三、多音字组词。(6分)

四、词语乐园。(12分)

1.选词填空。(6分)

激动 激烈 感激

群众( )地说:“这水好甜呀!”

乒乓球比赛非常( ),大家都密切地关注着。

藏族同胞流下了( )的泪水,说:“你们真是菩萨兵呀!”

2.词语综合练习。(6分)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

(1)“左顾右盼”的意思是 ,近义词是。

(2)“吵嚷”说明了一群人那时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2分)

1.照样子,写句子。

例: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洋人的汽车把妇女的亲人轧死了。

(1)朱德的扁担被战士们藏起来。

(2)我被老师当众表扬了。

2.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恩人。

改成感叹句:

3.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六、口语交际。(6分)

张阿姨到我家做客。可妈妈不在家,我应该怎样礼貌待客呢?我会对张阿姨说些什么呢?请联系实际补充对话。

我:

张阿姨: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

我:

张阿姨:那我坐在这里等你妈妈。

七、阅读短文。(22分)

(一)

在挖井的日子里,毛主席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挖成了,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群众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

新中国成立以后,沙洲坝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写近义词。(4分)

清澈—( ) 甘甜—( )

2.在挖井的日子里,毛主席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 。 (2分)

3.沙洲坝人民为了感谢毛主席,说了什么?用“ ”画出来。(3分)

4.沙洲坝人民在石碑上写了什么?(3分)

(二)

梅兰芳学艺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3分)

世界闻名:

2.“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

A.梅兰芳的眼睛非常灵活。

B.梅兰芳成了神仙了,眼睛具有说话的本领。

3.梅兰芳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呢?用两个词语归纳。(4分)

八、看图写话。(20分)

想一想:床上的人是谁?她怎么了?三个小朋友去干什么?他们分别送了什么,说了什么?床上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

参考答案

一、rùn nài chuǎn chì zū máo

二、挑担 围攻 敌人 队伍 政府 忘记 思念 中央

三、斗胆 斗争 模样 模型 好人 爱好

四、1.激动 激烈 感激

2.(1)向左右两边看。 东张西望

(2)非常气愤

五、1.(1)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

(2)老师把我当众表扬了。

2.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3.大家越发敬爱王老师了。

六、请问您找谁? 我妈妈出去买东西了。您先坐会儿吧。

七、(一)1.清亮 香甜

2.到工地参加劳动

3.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4.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毛主席

(二)1.全世界都很有名。

2.A

3.勤奋刻苦 知难而上

上一篇:中医美容学心得体会下一篇:安全健康与环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