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2024-05-15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共6篇)

篇1: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4分)

。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语的hē责,便会过分奥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非浅。当他cù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了,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玛丽·居里《我的信念》)

(1)将上面文段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改正过来,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并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方格内。(2分)

hē责

改为

cù然长逝

改为

(2)根据语境给文中画横线的地方选填合适的语句。()(只填序号)(2分)

A.我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

B.我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敏感的人。

C.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

D.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敏感的人。

2.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2分)

A.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流沙河《理想》)

B.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

我会选择品析

句:

3.仿照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词语的意义。(3分)

①作青云白鹤观

()

②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④暮而果大亡其财

()

⑤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

⑥其家甚智其子

()

5.按要求默写填空。(按原文填空)(4分)

①,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③辛弃疾的《西江月》中用嗅觉和听觉写出热闹红火的丰收美景、表现欢快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④同学之间真挚友谊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理解与尊重。因此,当遇到误解和误会时,采取“

”的态度才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回答)

6.阅读下列材料,写出探究结果。(至少写出两点)(3分)

材料一:乌鸦,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群居在树木中或田野间,喜欢选择高达二十米以上的乔木做巢、栖息,如果树木低于二十米,乌鸦就会离去,另选高枝。主要以谷物、果实、昆虫等为食物。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常常收集碎玻璃渣子等。(《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随着沈阳城急剧向四周扩展,尤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乌鸦们不知受了什么诱惑,夜幕下三三两两,犹如一道道黑色闪电,悄悄潜入沈阳城区,或落在

古老教堂钟楼顶,或飞到老乔木上栖息,而清晨来临天还未亮,又很自觉地飞离。那时进城乌鸦数量少,又都很羞怯,人们的正常生活未受到干扰。(《江海晚报》)

材料三:1999年秋天,沈阳获得联合国的人居奖,城市靓丽起来,乌鸦们似乎也要来分享这份荣耀了。如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一般,数以万计的乌鸦们四面八方向沈阳城聚集,不再是三三两两,而是成群结队;不再是悄悄潜入,而是鸦噪齐鸣漫天飞舞;不再是暮来晨去,而是早归晚出;不再是仅仅栖息于闹市公园,而是地盘扩大到五公里,占领了最繁华地段的天空。沈阳城里,一时漫天乌鸦,其壮景足以用“遮天盖日”来形容。(《江海晚报》)

我的探究结果是: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41分)

(一)欣赏下面古诗,完成7-8题。(5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人所称道。(2分)

8.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

(二)阅读文段,完成9-13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去后乃至(离开)

B.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令尊,你父亲)

C.友人惭,不车引之(引导)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义,信用)

10.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然后分别用加点词(词义相同或相近)领头写出一至两个成语。(2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元方入方不顾。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陈元方与友人的性格特征。(2分)

陈元方:

友人:

1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教益或启迪?(2分)

(三)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4—18题。(12分)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我手里摸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前前后后奶奶的话并不多,请你想象一下,此时她心中是怎么想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5.万芳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由

而变成。(2分)

16.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是

,其作用是

。(2分)

17.对“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件事主要怪我不知物品的贵重而轻易送给别人,但万芳也有责任。

B、因为爸爸妈妈以前没有给我讲清楚羚羊木雕的贵重,所以这是他们的责任。

C、我反悔应该怪我,但是父母只知羚羊贵重,不知情义无价,逼我这样做的,所以更应该怪父母。

D、这件事主要怪万芳不知物品的贵重而轻易接受,但我也有责任。

18.从万芳处讨回羚羊木雕后,“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将如何处理它的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9—23题。(13分)

借你一个微笑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子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车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⑩“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奈,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⑾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⑿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⒀ “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⒁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⒂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⒃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文/杨保中,选自《2002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9.通读这篇小说,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2分)

20.这篇小说的神态描写逼真传神,第③自然段中画线语句写出了李俊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2分)

21.第⑦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这当中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李俊,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不超过80字)(3分)

22.作者在第⑩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在小说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3分)

23.在小说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3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1分)

24.下面是东城中学710班同学开展“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7分)

(1)第一天,语 文 老师利用一节课回顾了语文课本中有关写四季和自然的文章,并设计了一个问题: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文章用一组排比句概括这些文章写出的四季特点:(2分)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景,辛弃疾的《西江月》描绘了恬静静谧的夏夜,何其芳的《秋天》描绘了

的秋天,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绘了

的冬天。

(2)接着,语 文 老师列举了一些描写四季的诗词,请将这一组诗词补充完整。(2分)

春季:

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冬天:

(3)第二天,语 文 老师将大家带到郊外感受自然。在前往郊外的途中,一些同学看到的的景色让他们想起了学习和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心中感到十分郁闷和怅惆;而另一些同学看到的景色却让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希望,精神振奋。语 文 老师告诉他们: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千差万别。前者可以称为“令人怅惆的秋景”,后者可以称为“令人振奋的秋景”。

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用文字描写这种秋景。(3分)

我会选,我的描写是:(不少于30字,不超过80字)

25.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下面请你从所给的名著中选择一本做一个简要的知识卡片。(用简洁的语言回答)(4分)

可选择的名著有:《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你选择的名著是:

印象最深的人物是:

(1分)

典型的故事情节是:

(1分)

该人物的性格特征是:

(2分)

四、作文练笔与展示(50分)

26.按下面的要求完成作文。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的形成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得到:

得到尊重道一声谢谢,妨碍别人说声道歉;为演讲成功鼓掌,为同学进步喝彩;一声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激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请围绕“尊重”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所在班级。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1)呵、奥——懊、猝、非——匪

(2)C2、A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B在此之前,人类曾幻想登月,并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科幻作品,但从来没有真正地到过地球以外的星球。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自由发挥,没有标准答案)

3、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如果你是一片绿叶,就衬托一朵红花。

4、①景观、景象②清清楚楚③凋谢④丢失⑤精通、擅长⑥以„„为聪明、认为„„聪明

5、①我寄愁心与明月②似曾相识燕归来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④人不知而不愠

6、①人们破坏了乌鸦的生存环境;②乌鸦的习性发生了变化;③沈阳变得越来越靓丽,乌鸦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所以进入了沈阳。(能联系环境变化引起乌鸦习性改变进行分析即可)。

7、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8、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在描写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自然的理趣,景中含情,景中出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生”和“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海日和新春以人的情感,引导人们对未来产生美好遐想。

9、C10、①舍近求远、舍己求人②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11、友人便大怒说:“简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就自己走了。”

12、陈元方:聪敏、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友人:脾气暴躁、语言粗鲁、知错能改

13、(1)做人要讲信用(2)待人要讲礼节(3)犯了错误要能认识错误并勇于改正

14、奶奶此时是非常为难的,她心里替我不平,但看得出她是站在“我”这边的。

15、对“我”的责备;理解、原谅 “我”的做法,16、冷冷的;烘托“我”心情的哀伤

17、C18、首先对于父母送的礼物会格外珍惜,不会随意送人。但如果是很要好则不同,如果送出去了,我是绝对不会要回来的。(言之成理即可)

19、“借你一个微笑”,就是作为老师的“我”,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让李俊能够逐步学会微笑,向“我”微笑,以便培养他的自信心,使他的性格由内向忧郁变得乐观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进而培育他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意思对即可)

20.写出了李俊很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但又不敢出声的那种期待、难过、窘迫、紧张的心理。(“期待、难过、窘迫、紧张”,每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21.老师向我借微笑?微笑也能借吗?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平时愁眉苦脸的样子,要我笑?是老师不愿意为我这差生补课而找借口?还是„„不过,只要老师愿意为我补习物理,那我就笑笑吧。(心理内容符合情境的给2分;语言通畅给1分。)

22.不矛盾①“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是指“我”为他弥补了性格上的缺陷。②“我终于没给他补课”是指“我”没有给他补物理知识的课。(答出“不矛盾”给1分;能说出①②两点各给1分)

23.①李俊因为父亲的瘫痪面临生活的困境而休学,但他凭着“我”帮助他树立起来的自信和乐观,勇敢坚强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对人生充满希望。②这让我领悟到,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和乐观,就能克服生活的种种困难,就能经受住人生的任何考验。(答对第①点给1分;答对第②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24、(1)丰收喜悦;温暖晴朗(2)自行把握(3)如前者:暮秋时分,寒风习习,伴着片片落叶,听着声声雁叫,漫步郊野,看到无奈的枯树摇摆于狰狞的秋风中,愈加觉得灰污的天空又被萧瑟的秋景涂上一层黯淡的色彩。(秋天的景色描写应突出萧瑟、黯淡的特点)如外者:橘红滚圆的柿子,挂在树上;金黄硕大的梨果,结满枝头。雪白的棉花像云海,黄色的玉米堆满院,鲜红的辣椒挂窗前,青脆的红枣缀满树。阳煦的阳光,凉爽的清风,满山层林尽染,大地一派秋景。感觉“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秋天的景色描写应突出热闹、喜悦的特点)

25、自行把握。如《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善于观察,明辨是非,惩恶除奸,执著坚定等

篇2: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隐匿nì骇然hài迸裂bâng瞑目míng ....

B、石碣布bào恍惚打āi .jiã瀑..hū挨.

C、卓越zhuō信仰长qí虔诚qián ..yǎng颀..

D、眺望tiào积蓄恨yuàn闲暇..xù怨..xiá

2、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呼朋引伴名付其实头晕目眩笑容可掬

B、索然无味萍水相逢望洋心叹苦心孤诣

C、为富不仁含辛茹苦天造地设孔武有力

D、兴致勃勃心有余悸司空见惯干净累落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2分

A、小溪流的歌就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B、自此,世界各国陷入了空前的口水战。...

C、焦虑不安的几分钟过去了,他再吹一遍,还是一个人也没有来。....

D、母爱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B、他很早就对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C、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5、指出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2分

A、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B、而我得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得堕下去了。()

C、担心又不愿意堕下去而至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D、全然忘却,毫不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

6、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童话是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等艺术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②、小说以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地和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

7、仿照下面的句子,发挥你的想象,再写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3分

例、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

书是

8、根据下面规定的条件,写出对“你能帮助我解决这道难题吗?”这文句的两种回答。2分

谦虚者回答说:骄傲者回答说:

9、按要求默写诗句。10分

①、《观沧海》种表现使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②、《望岳》中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不断进取的情怀的诗句是③、《江南春》一句诗七种景,浓缩春景的美丽而成千古绝唱的句子是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托月送友,表达对朋友的同情与关切的诗句是

⑤、《三峡》中间接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二、阅读与理解。(42分)

夏天的一个吉日,叔父离家外出一周,行前他对我说,如果我愿意,可以好好编它一期

周报。天哪!我实在不想干这类事。希金斯是一家和我们对立的报纸的编辑,最近被情人抛弃。一天晚上,一位朋友在这个可怜人的床上,发现一张便条,上面写道,他再也不能忍受这种生活,只有去跳贝尔河自杀。这位朋友急忙跑去,看见希金斯正在涉水返回岸边。他决定不投河了。一连几天,村里人对这事议论纷纷,而希金斯却未觉察到。我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便煞费苦心地写了一篇关于这事的详细报道,还画了一组粗糙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用折刀刻在木制活字版的下方——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希金斯身穿衬衫,手提灯笼,涉水过河,拿一根手杖,试探水的深度。我认为这事非常滑稽可笑,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

由于我对这种做法感到满意,便到处寻找能够制胜的对象。我想,用猝不及防的恶作剧

去攻击附近一家报纸的编辑,“看到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把这篇文章发表了,标题带有讽刺意味:“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讽刺文章。

10、按要求写出希金斯投河自杀一事得记叙要素。2分

时间:地点:。

起因:经过:。

结果:。

11、我为什么要撰文讽刺希金斯?请用原文中得语句回答。1分

12、解释下列词语。2分

煞费苦心六神无主

13、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得特点是什么?试从文中举例说明。2分

特点:

示例:

江南竹乡,并不是没有别的植物,但竹子之多,给你的印象似乎是,那里除了竹,其他

什么植物都不存在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子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

我们沿着一条路边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因为在我看来,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是差不多的,路上又没有标志或街名。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

经到尽头了。但是到了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14、文段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观景点描绘了不同的竹林景物的?作者的写景的顺序是什

么?2分

15、以上语段写珠海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16、“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句用“铺”而不用长,为什么?2分

17、“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一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能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是(用

原文回答)1分

18、从这两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感情?2分

(三)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

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

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9、请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久而不去B、之、以我酌油知之 ..

笑而遣之徐以勺酌油沥之 ..

C、以公亦以此自矜D、但但微颔之 ..

以钱覆其口但手熟尔 ..

20翻译下列句子3分

“尔安敢轻吾射!:“以我酌油知之:

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

21、文章通过 和写刻画了两个人物的鲜明性格前者的后者的都深深的印入我们的脑海。2分

22.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文中两人的特点?2分

卖油翁:

陈尧咨:

23、从本文揭示的道理中,你得道怎样得启发?2分

(四)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4、这首诗中的“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分

25、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具体形象中,这首诗解释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五)宇宙中心医院来了位不速之客──地球。只见他满面愁容,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进

了挂号室。挂号医生天牛星忙上前:“地球老弟,50年前你是那么健壮,现在你哺育的人类发达了,你应该更加健壮了,可现在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唉!一言难尽!”地球苦笑着,“人类是发达了,我的身体可一天不如一天了衰弱。”说完,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为了赶快弄清病情,地球匆匆告别了天牛星医生去了会诊室。

他先来到眼科,不一会儿,他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了出来,痛苦地回想着彗星医生的话:人类大量开办工厂,废水、废气大量排出,“保护伞”被破坏,你蒙上了几公里厚的“灰纱”难怪要患上深度近视,戴上厚厚的眼镜,度数高达3 600度呢!

接着地球有来到的皮肤科。主治医师仙女星座为了更好地给地球诊断,还青睐了大熊星和小熊星两位特级医师来会诊。

皮肤科医生仙女座看了一眼浑身创伤的地球,难过的叹了口气,带着同情的心情开始工作。等到诊断完,医生们满头大汗。他们又忙不迭地开了份诊断书:地球主诉,周身疼痛难忍,绿色皮肤色开始脱落,黄色皮肤出现不断蔓延。医生诊断:地球大陆由绿转为黄绿。黄色地区的沙漠已不断吞并绿洲;海洋也由纯蓝变为局部灰蓝,海洋中局部地区已不能适应生物生存所需。病因:人类为获取耕地,乱砍乱伐;人类科学日益发达,随之带来的却是各种污染,如科学污染,核污染等;大批工厂不注意保护水源,向河流,海洋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渣。

地球来到内科,他哭丧着脸对内科医生北斗星说:“医生啊,我觉得西经135°、北纬32°隐隐作痛,不知是何原因?”北斗星听后,忙往那里看去。

只见那儿烟雾chóu()密而来。医生让地球到放射科拍了个片子。取回来一看,原来那是地球人在自相cán()杀在飞翔……jiǎo()得更加混zhuó()了。听了这话,地球的脸更阴沉了。

经过一系列的会诊,地球异常烦脑,近似哀求恳请医生治好他的病。医生们却说:“这样的病,我们无能为力。人类是宇宙的主宰,你的病最终将由他们自己来治。”

保护环境吧!地球在哀求。保卫和平吧!地球在呼吁。

26、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在原文中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27、这篇文章所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人物有3分

28、地球生病的根本原因是

29、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30、本文的中心意思是分

三、作文(50分)

题目:感动

生活中总有让我们内心感动的人或事物……哪些人或事物都可以触动我们的心弦。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写出真情实感。

2、字数600字以上。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一、1、B2、C3A没有尽头B、比喻激烈竞争C指没有找到目标,焦急而情绪不稳定D感受已经很久4B5、对比、比喻、反复、反问。

6、儿童文学、幻想、夸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7、略

8、①好,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吧,我也不一定能解出来。②没问题,不到两分钟,我准给你们解出来。

9、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⑤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10、一天晚上、贝尔河、希金斯被情人抛弃,不能忍受、先写一张便条,然后去跳河、决定不投河。

11、我想,用猝不及防得恶作剧去……非常有趣。

12、费尽心机、形容十分惊慌或着急,没有注意。

13、语言诙谐、幽默、简洁明快富有讽刺意味。如在写投河闹剧后,为之加上“约翰。摩尔先生得葬礼”这样极富有讽刺的标题。(言之成里皆可)

14、是从远望河深入竹林所见来描绘的。由远及近顺序。15。比喻、拟人。

16、极言竹子之多,“铺”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根换一根的。

17、“有时看到前面一丛……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出来。”

18、可以看出作者见到竹林时是惊讶、喜悦之情。

19D20、你怎么可以轻视我的射技?;凭借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慢慢地用勺子将油注入到葫芦里。

21、动作、语言;骄傲自大,不以为然;

22、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不卑不亢。陈尧咨:自我炫耀,趾高气扬,自满浅薄。

23、为人处世,不能骄傲自满;或无论什么事,熟能生巧。

24、眼前地困难、障碍、挫折等。

25、只有站得搞,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地困难所吓倒。

26、稠、残、搅、浊。

27、这天,宇宙中心医院;天牛星、彗星、仙女星左、大熊星座、小熊星座、北斗星等。

篇3: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命题)

试题难易分布情况:容易题88分,占73.3%;中档题21分,占17.5%;难题11分,占9.2%。比例约为7∶2∶1。参照哈尔滨市考试试题难易程度比例的要求,本试卷设置非常合理。

二、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由此表可看出此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占80%以上,题型全面,覆盖面较广。其中积累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作文各部分分值比为25∶8∶37∶50,比例合理。

三、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及最高的4道题分析

1. 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

(1)第14小题丢分原因是学生还没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知识不熟悉,平时的训练少。特别是这种说明文语言分析类型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不易答准。

(2)第15题仍然是考核课外的说明文知识,原因大体同14题。

(3)第17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掌握程度,这方面并没有超出范围,可是本题属于贬义词褒用的灵活题型。

(4)第21题是一道课内阅读题,本题答案是文本中表明主旨的句子,学生似乎能理解,可是找出的句子不够精练。

(5)第22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法。但出题者用逆向思维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平时训练少,学生遇到这种题有些措手不及。

2. 通过率最高的4道题。

(1)第2题考查字形,题比较简单,都是课内的。但本题本来有两个错别字,结果试卷只显示来一个,这就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

(2)第8题考查的是古诗文默写,也是课内的,因为平时训练多,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3) 第12题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是此题简单, 二是练过多遍, 所以学生掌握得非常扎实。

(4) 第20题是课内阅读, 比较浅显。这类问题比较贴近生活, 学生感兴趣。

四、各层次成绩统计

分析:本次考试及格率较高,但高分段的学生太少,特别是四班的高分率较低。

五、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型

第6题:听着你的嘱咐,我体会到了温暖;,;想着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下辈子希望你还做我的父亲。(要求:仿写句子,要求与前后两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此题是从歌词中节选出的,既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组织语言时更强调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本题的亮点就是渗透了情感教育。

第22题:(《散步》)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学习和借鉴,请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此题颇具创意,如果学生读不懂文本就说不出来,如果学生理解了课文但不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也说不出来。所以此题不单单考查一个知识点,还是一个综合型题。此题先说出写作手法再让学生举例子进行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提醒教师,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这一要求。

六、学年前10名、后10名学生成绩状况分析(略)及提高对策

前10名提高对策:要求他们夯实基本功,提高字词方面答题的准确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扩大他们课外阅读量,积累美文。提高答题能力和速度。

后10名提高对策:强化基础训练,把重点放在记忆的扎实性和书写的工整性及准确性上,在教学中体现一定的梯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其学习能力。

七、今后的教学措施及对策

1. 注重基础字词的积累。

利用课内外,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古诗词背诵训练,使学生克服笔误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课内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并组织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督促学生多做阅读训练,尽量每天做一个课外阅读,并养成认真阅读、反思错误的好习惯。

4. 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

保证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赏读佳作, 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并积累好的写作素材。

5. 对学年前50名学生给予关注。

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使他们稳扎稳打,逐渐缩小与学科最高分的距离。

6.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质疑、释疑、倾听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关于试卷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卷设计的指导思想

1.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督促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2.充分体现高中招生考试的选拔功能。

3.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际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所编的语文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让学生在学习中既学会动口又学会动笔,既要分析又要表达,既要重视课内知识,又要注重课外阅读。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积累运用、阅读分析、作文三大块共28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题58℅;中等题26℅;难题16℅。

知识覆盖率:初中语文知识点约40个左右,编题的知识点为30多个,占80℅。重要的知识点基本覆盖,这些重点知识是:字的音、形、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理解和应用,名著的基本知识,仿写,语言的综合运用,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思考,文言文字词积累,翻译句子,内容的理解,现代文的阅读,作文。

2.各板块知识所占比例。

四、试卷蓝图

1.突出基本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

中学生学习语文不但要积累词汇,运用词语和句子,更要提高写作等综合能力。不但要会写会说,还要具备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生兼具课外阅读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试题时充分把握了这一点。

2.注重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分析的考查。

文言文阅读以课内为主,强调理解和词汇积累;选取的文言文材料,难度适当,有积累价值。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内外,要求文质兼美,篇幅在500字左右。选材于课外的,考点在课内。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课内文言文考查如下所示: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亡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不筑,必将有盗; (2)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文中的父亲每次的想法都与他人不同,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注:(1)、(2)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3)、(4)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

现代文阅读考查如下所示: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2)第 (7) 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4分)

注: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不但易于理解,可读性强,又是一篇情感教育的很好材料。(1)、(2)题考查的知识点不但突出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突出教材的知识点。

3.作文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1999年开始,各地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语文改革指导意见,对中考作文题的命制采取了不设审题障碍、不限制文体的做法。几年来,作文题的命题更为科学,越来越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命题形式更加强调表现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如,以下作文题目: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注:两个文题任选其一,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两个文体都都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选取材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文题的宽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来了。作为探究性试题是对原有的考试形式的一种挑战,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这对考试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语文的“探究”题如何编制呢?“课程标准”中“探究”一词是这样出现的: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考虑让学生探索什么,怎样探寻,最后可获得什么结果。可见,编制这种试题应遵循三大原则:有问题可发现,有问题可探究,有问题可得结论。

有问题可发现。即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必须让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而这些问题应当是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同步的,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从材料或背景中有所发现。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注:本题的解题思路是读表格,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把发现的问题作为结论总结出来填在横线上,即是本题的答案。此题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探究的空间。

编制此问题遵循三大原则。首先给学生创设了解题的背景,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

例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注:此题源于课内阅读例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父亲指导主人公爬下悬崖,使主人公脱险的经过。父亲没有直接把孩子抱下来,而是指导孩子怎样往下爬。不但教会孩子的方法,也交给了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这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探讨。

探究题不同于以往一般试题,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放飞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同时也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反馈信息,教师可矫正教学。对于此题的回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检测了学生的认知情况;既是对知识的探寻,又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

2.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方面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3:下面是一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其中有200名学生参与调查。请根据调查情况,回答问题。(3分)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注:本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查。第(1)小题考查学生,根据调查统计就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写出结论。即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第(2)小题考查了学生说话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却使试题考查的指向性更明确。同时,这道题还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4:你还能举出类似“狼与鹿生死相依”现象的例子吗?请用文字叙述下来。

注:本课选自课外文章《狼与鹿的传奇故事》。原文是这样的:

世上真有狼与鹿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美国生物学家彼得逊教授经过32年的科学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的现象。

苏必利尔湖中的洛耶耳岛以驼鹿众多而闻名,但是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驼鹿生长繁殖需要吃掉大量的绿色植物,仅仅10年功夫,驼鹿由1 500只左右猛增到3 000多只,洛耶耳岛灌木稀疏,一片凄凉了。为了拯救洛耶耳岛上的植被,生物学家们决定进行一个大胆的实验———依靠四只幼狼来改变这种状况。起初,这四只幼狼遇到的是一个强壮而庞大的驼鹿“兵团”。面对强大的对手,狼队并不惧怕,而且还想出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击弱者。它们先在驼鹿群旁窥视,并不贸然出击,当发现有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变得孱弱的驼鹿出现时,它们便一哄而上。奇怪的是,周围强健的驼鹿并不惊慌,也不援救,而是听任狼群肆意地攻击可怜的驼鹿。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猛然朝一只饿狼冲去,最终被扑倒、撕裂、啃啮起来……此时,那些自私、无义的驼鹿群已逃得无影无踪了。当洛耶耳岛上的狼群达到65只时,驼鹿数量下降到650只,于是生物界平衡的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这时的洛耶耳岛又被绿色笼罩,草叶肥荚,得到充足食源的鹿群又开始强大。虽然狼的数量增加了16倍,驼鹿数量只有从前的两倍,但狼群的攻击力却大打折扣,它们贪婪地望鹿兴叹,几乎无从下口。

注:本题是在阅读中设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题目的设计有新意,对于教学也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3.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所谓开放性试题就是指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的试题。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例5: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前后语意连贯。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夏日炎炎,昼短夜长;,;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在结构上进行限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不但考查其积累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的能力,彰显个性。

例6:第 (3) 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出男孩的“一番思考”的内容来。不超过100字。(3分)

注:此题为课外阅读,内容是写一个小男孩为妹妹勇敢献血的故事,表现男孩的无私无畏。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

总之,这种开放性题目不仅能考查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多向思维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试题中,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注重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以写作为例。写作题将会更贴近当代生活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写作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在写作题的设计中不主张设置审题障碍,不会限制体裁(诗歌、戏剧除外,体裁不限),在写作内容上和写作体裁上给考生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选择。考查的重点是,根据写作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立意新颖,感情真挚,构思巧妙,语言要富有个性,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鼓励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选题写作的可能性较大,题型上命题、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皆有可能,后三种的可能性较大。

例7: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本次作文不但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关注学生平时对语文的积累和运用,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拓创新的空间。

注:两个题目,任选其一的出题方式,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重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此命题将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继续增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遵循“课程标准”精神,体现新课程理念,加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体现基础性、应用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将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总之,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学科的命题思路应顺应时代,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时俱进,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真正使考试成为评价语言学习的客观工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动力,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载体。

篇4: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4.找出成语中意思相反的词。

扬长避短()——()

自始至终()——()

转危为安()——()

阴差阳错()——()

5.选字、词填空。

着了过

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正好走()这里。他听到叫声,知道出()事,就急忙向河边跑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下去。冰下的流水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在夜里飞行十分安全。

()爸爸的回头只发生在一瞬间,()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日积月累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

2.用动物的名填空,补充成语。( )视眈眈 画( )点睛 老( )识途

3.名人名言填空。

______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梁实秋多责备_______,多原谅_______。——谢觉哉

快乐读书屋

1.选择人物填空:

本册书第一篇课文就讲述了爱国将领邓世昌的故事,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些人物,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

吉鸿昌宋庆龄华罗庚贝多芬

选择人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从小就深知对人要讲信用的_____________

死也不倒下的爱国将领_____________

才华出众不畏权势的音乐家_____________

冲破阻力回国工作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

2.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溪里涨满了春水。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这段话共有______句话,描写的是小兴安岭______季的美丽景色。分别描写了树木、融化的积雪、_______、溪水、_______五种景物。

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像______。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按_______顺序具体描写了小兴安岭四个季节的美丽景色。

3.读短文,回答问题。

爸爸告诉小华

( )爸爸告诉小华:“120是急救电话号码,像这样的服务电话还有很多,如110是匪(f5i)警(jing)电话,119是火警电话。 114是查号电话,121是天气预报电话,122是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小华家最近安装了一部电话。

()小华问爸爸:“真奇怪,怎么一打电话救护车就来了______”

()一天,爷爷病了,爸爸连忙拨(b6)打120,救护车很快就到了。

()听了爸爸的话,小华觉得电话的作用可真大。

按顺序重新排列上面的句子,把序号写在( )里。

在_______上中填标点。

遇到下面的情况,可以拨打什么电话?你知道吗?

(1)小华想知道少年宫在哪,可以拨打______查问少年宫的电话号码。

(2)小华的妈妈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可以拨打________查问。

(3)小华爸爸在路上看见一起车祸,可以拨打_______报警。

以《我喜爱的________ 》为题写一篇习作。

篇5: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晕眩(yūn)帐篷 咄咄逼人(zhuō)随声附合B.分歧(qí)缥缈 人声鼎沸(dǐn)花枝招展

C.菡萏(hàn)禁锢 畏罪潜逃(qián)截然不同

D.怂恿(sóng)镶嵌 大相径庭(xiāng)见议思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鸟在天,鱼在水,树在大地,日光普照,万物各得其所,这才是正常的世界。

B.如果一个人做事情总是不求甚解,他就永远享受不到成功后的欢乐。

C.一大早老师就给我们带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李新获得了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

D.这篇关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不容易懂,我得精益求精地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作为九江市中学生地方文化读本,《悦读九江》精选了历代名家写九江的名篇佳作。

C.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大约60英尺左右。

D.为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学校联合市消防支队组织开展了火灾消防。

4.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这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衬上红墙、黄瓦,给人民的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

②在公园里,在马路旁,在草坪里,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

③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了一团团的红雾。

④细碎的绿叶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座的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

A.④②①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5.下列选项中改句和原句相比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改句: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

B.原句:大家都承认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改句:谁也不能否认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

C.原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改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就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D.原句:这只鸟的恶作剧把我吓了一大跳。改句:我被这只鸟的恶作剧吓了。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6.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______,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

乡书何处达? 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

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秋词》刘禹锡)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诚子书》诸葛亮)

______,秋风吹散马声。(《潼关》谭嗣同)

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意》)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7.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举行“交友之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朋”和“友”的甲骨文字形,并解释了其含义。假如你是班级的一员,请结合图形及注释说说你对交友的看法与认识。

【注】“朋”字造字本义为并列系在一起的两挂贝壳。“友”字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杞人优天

《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金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她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闻之于/宋君

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及 ______

②亡 ______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寓言往往能够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让人们更形象地认识到其包含的寓意。读完这两则寓言故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任选一则谈谈。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牌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 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看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 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璧。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文章回忆了“我”和母亲之间感人的生活细节,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补全本文的主要情节。

母亲设法宽慰双腿瘫疾的“我”→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① ______ →② ______ →“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

结合加点词语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在文中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文题“秋天的怀念”是对什么的怀念?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落花

白辛

早晨的空气,清清淡的,极像轻跳林间深谷的一弯清流。我漫步到那棵树下,一个小孩正摇着竹帚在清扫一地落花。仰头望望,那是棵类似风凰,但不叫凤凰的树末,叶片儿老得没有一丝新意,却还缀着一树橙黄的繁华,这季节,该是枝头萧索的时候,那繁荣的劲儿,反让人有几分畸形的感觉。

“这树叫什么”我问那个小孩子,他颊上的红晕给我健康和明朗的感觉。

“我不知道,”摇摇头,他说,“他们叫他钱树。”

“为什么?”我说,“为什么你们叫它钱树?”

“你看!”他捧着一把花瓣给我,“像不像一毛钱?”

我看那些花瓣,虽是凋落了的,却似乎还存在着生命,薄薄的、粉粉的、嫩嫩的、每个形状真都像一个角币,淡黄的、鹅黄的、橙黄的色彩敷着它们,显得明丽异常,一点儿也不使人有凋零的悲哀。

生命原就是这样,有些在成长,有些在凋萎,事实上,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我们往往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以至于有分享繁华绚烂的高雅,却未必能为它们的成熟凋萎赋予一份较为踏实的感情,无怪自古以来,落花给人的,多是不尽的哀伤。仔细思量起来,它们未尝不是懂得生命真谛的一群。当生命属于它们的时候,无拘无束,尽情地迸放;当生命宣告不再属于它们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离去洒脱、豪放至极,比我们虽然拥有生命之名却无生命之实的人,不知高明几许?过去,当我还不愿意深思的那段日子,一片落叶,一朵落花,常使我兴起无限凄伤,看它们无声的萎落,我几疑那正在失落的年华。而后,我知道为每件事赋子一个确切而肯定的意义,心里才不致那么脆弱激动得可怜了。

把玩着一捧“钱树”的落花,我突然想起我们乡下最流行用绿豆壳装的枕头,我睡过来的,那松松脆脆,酥酥软软的感觉,着实受用。那年,我离开家乡到台北求学,母亲怕城里人笑我“土”,帮我缝制了一个标致的木棉枕头,好则好矣,却害我一枕上便想家,想那装着绿豆壳的“土”杭头,连忙写信回去要一个。那次到日本旅行,第一次知道菊花可以泡茶,觉得甚是高雅,买了不少。现在,我想用“钱树”的落瓣缝制杭头,芳春虽然已尽,让它干涩的余味飘满小室,躺看看诗,读散文,够了,再慢慢品尝案几上的半杯菊花茶,神交今士古人,想来也够“风味”的一件事吧?

“每天你把落花扫在一块儿,送给我,好吗?”我跟那孩子说。

他两只明亮的眼睛睁大了:

“你要干嘛?”

“晒干它们。”

“晒干它们干嘛?”他将来可以学经济,他说,“又不是萝卜干?吃得。”

“我要装枕头,懂吗?”

他的头又摇了起来:“这也能装枕头呀?”

“嗯,”我解释说,“世界上最好的。”

他的眼睛一直闪动着,我知道,他已经答应我的请求。拣几片落瓣夹在书里,我一再叮咛自己:明天早晨散步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带只小的篮子。

结合文章内容,请说说钱树落花的特点。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早晨的空气,清清淡淡的,极像轻跳林间深谷的一弯清流。

文中回忆“绿豆壳装的枕头”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作者从钱树的落花中获得了哪些关于生命的感悟?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11.请以“起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中心明确,情感真;(2)不少于6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错误,“咄咄逼人”的“咄”应读“duō”,“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

B.错误,“人声鼎沸”的“鼎”应读“dǐng”;

C.正确;

D.错误,“怂恿”的“怂”应读“sǒng”,“见议思迁”应为“见异思迁”;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本题要结合字音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2.【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不求甚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该成语用错对象,它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能指做事情;

C.有误,“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该成语望文生义,它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而“李新获得了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的消息让人惊喜,但不害怕;

D.有误,“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该成语与语境不符,它指好了还求更好,与“这篇关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不容易懂”矛盾。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要对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其次,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中的几种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最后,我们还需结合语境分析成语运用正确与否。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答案】B

【解析】A.有误,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改为“冬天的济南”。

B.正确。

C.有误,“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去掉一个即可。

D.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活动”。

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4.【答案】C

【解析】句子“在公园里,在马路旁,在草坪里,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引出说明对象,④具体进行描述为第二句,③是写远望的情景,应在④后。①是说马缨花的作用,应为最后一句。故正确顺序为:②④③①。

故选:C。

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抓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

5.【答案】C

【解析】A.从反问句改为了陈述句,句意没有发生变化;

B.从肯定句改为了否定句,句意没有发生变化;

C.“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这两个关联词容易混淆,应格外加以关注,像这样近似的关联词在考试中点击率是相当高的。所以句意有明显变化。

D.从把字句改为了被字句,句意没有发生变化;

故选:C。

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解答此题时,要细读文段,针对原句和改句的区别,进行辨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原句意,然后结具体句式,特殊词用法,及具体要求辨析作答。

6.【答案】【小题1】星汉灿烂

【小题2】归雁洛阳边

【小题3】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题4】非宁静无以致远

【小题5】终古高云簇此城

【小题6】不知何处吹芦管

【小题7】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8】博学而笃志

【解析】答案为:

(1)星汉灿烂(重点字:灿烂)

(2)归雁洛阳边(重点字:雁)

(3)便引诗情到碧霄(重点字:霄)

(4)非宁静无以致远(重点字:致)

(5)终古高云簇此城(重点字:簇)

(6)不知何处吹芦管(重点字:芦)

(7)思君不见下渝州(重点字:渝)

(8)博学而笃志(重点字:笃)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注意结合语境填充。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回顾旧知,默写出指定的诗词名句。

7.【答案】答案:

“朋”字可理解为朋友要平等相处,从“友”字可以看出朋友要志同道合,相互帮助。因此,我认为朋友间要平等交往、有共同兴趣爱好,能够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图形构成要素,结合注解,按照总分的顺序,联系现实,展开合理的联想,联系题干,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从创作意图角度组织答案即可。关键要素:平等相处、志同道合、相互帮助等。

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8.【答案】【小题1】D

【小题2】待,等到

【小题3】无,没有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A.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停顿:家无井/而出溉汲。

B.句意: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之/于宋君。

C.句意: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D.句意: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停顿正确。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重点词:待,等到 ②句意:重点词:无,没有。

(3)①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②你踏步行走,整天在这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4)本题考查学生对寓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寓言故事内容,然后分析其寓意。【甲】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乙】主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这则寓意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答案:

(1)D;

(2)①待,等到 ②无,没有;

(3)①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②你踏步行走,整天在这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4)《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没有根据或毫无意义的事情担扰。(任选一则即可)

【甲】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节省了一个劳力。”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乙】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答案】【小题1】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

【小题2】母亲临终仍牵挂子女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经常摔东西、发脾气悲观厌世。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这里加点的“突

然”和“猛地”都有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的意思,分别用来修饰砸玻璃、摔东西,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我”双腿瘫痪后因对生活无望而产生的暴怒无常,及其绝望无比的心态。

(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概括。此文主旨写母爱的真挚、细腻、深沉、伟大。作者以去北海看菊花为中心,叙述病入膏育的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隐瞒起病情,忘我地把爱全身心投入到不幸的儿子身上,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息的事,她对儿子的挚爱无微不至:理解、体谅、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用尽苦心想办法调整、改善儿子的心情(外出看花儿);尽量避免可能对儿子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事情;临终时刻念念不忘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所以,母亲是一位善良、可亲、可敬、细心的人。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互依,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了生活的真谛。母亲的“好好儿活”,是对儿子的鼓励和期盼,“我”的“要好好儿活 是理解母亲后的信心和承诺。

(5)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分析标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去综合分析,不能随心而欲。从全文内容来看,母亲是在“秋天“求我看花的,她正是秋天离开人世的,结尾我们是在“秋天再去看菊花的,“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而且文中母亲的坚强,与“秋菊”相似,“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文题秋天的怀念是对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文章在第一段就写了我双腿瘫痪以后,脾气暴躁无常的表现: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型……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不理解母亲身心痛苦的悔恨与愧疚,以及在困境中要坚强活着的生命感悟。据此作答。

答案:

(1)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 母亲临终仍牵挂子女

(2)“突然”和“猛地”都有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的意思,“我”没缘由地突然砸玻璃、摔东西,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我”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对生活感到绝望而恣意发泄的心理。

(3)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4)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是指母亲害怕“我”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恳求“我”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是指“我”领悟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

(5)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不理解母亲身心痛苦的悔恨与愧疚,以及在困境中要坚强活着的生命感悟。

文章记叙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经常摔东西、发脾气悲观厌世。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故事情节的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10.【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根据“我看那些花瓣,虽是凋落了的,却似乎还存在着生命,薄薄的、粉粉的、嫩嫩的、每个形状真都像一个角币,淡黄的、鵝黄的、橙黄的色彩敷着它们,显得明丽异常,一点儿也不使人有周零的悲哀”和“芳春虽然已尽,让它干涩的余味飘满小室”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题干中已经明确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常析句子。认真品读句子,从所学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中进行筛选把握。从“早晨的空气,清清淡淡的,极像轻跳林间深谷的一弯清流”中“极像”看出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其作用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概括即可。把“早晨的空气比喻成轻跳过林间深谷的清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晨空气清新淡雅的特点。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回忆”绿豆壳装的枕头“这一情节,结合文中“我们往往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和“母亲怕城里人笑我“土”,帮我缝制了一个标致的木棉枕头,好则好矣,却害我一枕上便想家”,可以理解为:绿豆壳枕头虽土,着实受用,它能像这钱树的落花一样能让“我”体味到生命的实质意义,同时引出下文用钱树花落瓣装枕头的情节。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理解文章内容,充分体会作者的意图,写出作者表达的主旨。根据文中“事实上,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我们往往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以至于有分享繁华绚烂的高雅,却未必能为它们的成熟凋萎赋予一份较为踏实的感情,无怪自古以来,落花给人的,多是不尽的哀伤。仔细思量起来,它们未尝不是懂得生命真谛的一群。当生命 属于它们的时候,无拘无束,尽情地迸放;当生命宣告不再属于它们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离去洒脱、豪放至极”理解作答。

答案:

(1)钱树花瓣虽是凋落了的,却似乎还存在着生命,每一个形状真像个角币,且明丽异;芳香虽然已尽,还有干涩的余味。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的空气比喻成轻跳过林间深谷的清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晨空气清新淡雅的特点。

(3)绿豆壳枕头虽土,却很实用,不同于表面标志却让“我”不习惯的木棉枕头,而是像这钱树的落花一样能让“我”体味到生命的实质意义,同时引出下文用钱树花落瓣装枕头的情节。

(4)作者悟出了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不要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生命的真谛就是生要尽情地迸放、实现自身的价值,死要豪放、洒脱、不感伤。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文章写了对落花的描写和“木棉枕头”“绿豆壳枕头”“用钱树花落瓣装的枕头”三者的对比,作者悟出了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不要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生命的真谛就是生要尽情地迸放、实现自身的价值,死要豪放、洒脱、不感伤。

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11.【答案】【例文】

起点 一年一度的开学跟九月一日一起来到我们面前,有些孩子留恋暑假便呆在家里不愿去学校,有些孩子则不哭不闹乖乖地去学校报名。我属于后者。

小学升入初中,不会有太多的特殊,即使在我们这个小城,也有近万名孩子告别了小学,踏入了中学的大门。对于小学,我没有太多的留恋。那已经只是一段或美好或枯涩的回忆了。现在我要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在我的脚下,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报名那天,我站在分班栏里苦苦地寻找我的名字,终于在七班的学生名单里看到了“常叶笛,女”,和我在这个班的小学同学只有四名女生,然后在别的班里的学生名单里不太均匀地分布着尧小六一学生的名字。

突然间明白过来,小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只是一段历史了,那一个个班把我们格式化地分开。我们,都已经上初中了。

在开学的前一天晚上,我睡觉醒来了N次,N次看表又N次躺下。从来没有想到我会如此地像个孩子,看来对于第二天会不会迟到的担心是多余的了!

开学到校了一天又过起了星期天,准确来说九月四日我们才正式上课。我来初中上的第一节课是数学课,老师姓王,值得庆幸的是,这位王老师很务实,废话比较少,上课讲了两句便直入正题,讲起了我们身边的几何课本。

在学校吃的第一顿早餐令我现在还印象深刻。早上我饿着肚子,揣着几元钱来到食堂,看到那人山人海的情景时差点没晕倒,拽着一个同学的手坚持不懈地往里面挤。此情此景我才体会到“人群如潮水般”的含义--我一次次地往里面挤又一次次地被大浪冲回来,我才知道--计划生育政策实在是英明啊。

最后我还是让一个挤在前面的同学帮忙捎点东西,才可怜巴巴地得到了一袋方面面,可怜巴巴地在那里啃着。(试问,营养几何呀)

早上我们一共上了两节自习、四节课,从七点上到了十二点,五个小时才放学。让我在这两天中第二次的体会到我长大了。长大了就会有更多的责任等待着你去担负。

有了学校,世界就便小了。在这个学校我经常会看到熟悉的面孔。毕竟这初中的班级是原来的三倍,这里汇集了更多的学生。然后每个人就会在这个大集体中成为一员,渐渐弃去自己身上的光环,在这个起点上重新收集。

我们七班的教室是最大最好的一个,学生人数也是最多的,99人!所谓“新的”当然不能缺少了新的同学,我们班有个姓万的同学是班主任赵老师的女儿。老妈一听这消息就乐了,想老师都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这个班那这个班肯定是个好班。我看了这幕有些不屑,但老妈如此为我操心着实令我感动,我想我会努力的。

因为老爸是地理老师的缘故,所以我特别留意我们的地理老师,是个女的,讲课也是比较格式化的,当然,这样的课听起来不费力。再看看我们的课本,绝对是简简单单。

放学后跑到自行车棚去推我的自行车。上千辆自行车密密麻麻地挤在看起来有点小的棚内,我找了好几圈才找到我的爱骑,它可怜巴巴地被两辆自行车一左一右紧紧地夹在中间,任我怎么拉也拉不出来。我只好呆在原地,等那两个挡道的自行车的主人来。

中学里有太多新的事物等待我们去熟悉。

告别小学的终点,来到中学的起点。终点和起点的交替出现使我们长大了许多。我相信,我会在中学新的起点上,努力地赛出骄人的成绩!

【解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简单易懂,没有审题障碍。所谓起点,就是开始的地方。新的学校是我们学习的起点,家乡的那条小路,你遇到了一位知心的朋友,这是友情的起点。一次失败的考试,让你明白了刻苦学习的重要,这是成功的起点。这些都可以写入文中。建议写人记事,以真实事件寄托真挚情感,以真情打动读者。

【文体选择】记叙文。

【思路点拨】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家乡的那条小路是你我友情的起点,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文中则写人记事,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自己回老家过暑假,遇到了你,然后两人从相知到相交,最后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写法点拨】在写法上,可以使用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法,深化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注意人物细节描写方法的恰当运用,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事件详略得当的处理,写作顺序学会使用倒叙、插叙都会使文章收到生动感人,波澜起伏的效果。

篇6: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语 文 试 题(卷)

1.本试卷 6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所以答案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写在答题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否 则为无效。

一(26 分)

1.请将下面语句用楷书或行书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 分)

学问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参考答案】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难度系数较低,但是想得满分较难。书写时应注意抄写正确,其次要尽量做到工整和美观。

2.根据课文默写名句及作者。(10 分)(1)子曰:“

(2)

(3)峨眉山月半轮秋,(4)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曹操《

》),洪波涌起。

(李白《峨眉山月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刘禹锡《秋词》)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夜征人尽望乡。

(5)

(6)晴空一鹤排云上,铁马冰河入梦来。

(7)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8)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

了低级趣味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参考答案】(1)不义而富且贵(2)秋风萧瑟(3)影入平羌江水流(4)不知何处吹芦管(5)夜阑卧听风吹雨(6)便引诗情到碧霄

观沧海

(7)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8)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难度系数不高。最后一题理解性背诵,《诫子书》中“修身养性”“淡泊宁静”的提示已经比较明显了。但是个别字词属于易错字,应注意区分,比如“霄”。此外,现代文的背诵默写一直是很多同学的难点,应格外注意,这些名句在我们的秋季班入门测中都有所涉及。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分)

(1)掺和(.(3)nüè())待

(2)晕眩((4)荒 dàn())不经

【参考答案】

(1)huo(2)xuàn(3)虐(4)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难度系数不高,但是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这些易

混淆的字音字形。比如这道题里面的“诞”就很容易记混,还有“huo”的轻声也很容易搞 错,同学们应认真对待。这些字音字形在我们的秋季班入门测中都有所涉及。4.下列汉语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愿望”“冷静”“浏览”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这句话中的“美丽”和“鼎盛”是褒义词。C.“喜悦”“直爽”“轻捷”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高兴、快乐的样子。

D.“在我眼里,他就想着快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轻捷”的意思是动作轻快敏捷,与“喜悦”“直爽”并不是近义词,也不是形容快乐 的样子。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为保障游客权益,是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

B.《科学报道》中的电视节目就是想以刨根问底的方式来解读世界奇特的事情。

....

C.全县干部群众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对待工作,全身心投入,把工作做深、做细、做

....

实。

D.他们俩虽是孪生兄弟,但性格一刚一柔,大相径庭。

....

【参考答案】A 【解析】

A.参差不齐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旅游信息不能是整齐的,错误。

B.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这里用来形容《科学频道》的电视节目是恰当的,正确。C.精益求精指好了还求更好,这里用来形容全县干部群众的工作态度,符合句义,正 确。

D.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这里说孪生兄弟性格一柔一刚,正确。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猫》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文中详写了“我”冤枉第三只嘛的事情,表现了“我” 的难过、自责、愧疚之情。

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这本书是古埃及作家伊索所著。书中的故事篇

幅虽小却寓意深厚。

C.《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在文中表达 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D.《天上的街市》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

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成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

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之情。

【参考答案】B 【解析】

伊索是古希腊人,B 选项错误。

7.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人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3 分)

【参考答案】

示例:我认为猪八戒最有人情味,他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唐僧在宝象国遇难后,八戒为了救师傅,不畏艰难,专门去花果山用激将法请悟空出山。

【解析】

此类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不过要注意结合小说具体内容。

(一)古诗阅读。(5 分)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8.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诗中描绘的景物有杨柳、细雨、残花、流莺等。

B.从春景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里是运用了诗歌表现手法中起兴的传统手法。C.从诗中的描写来看,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早春时节。D.诗中“阴阴”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残花落尽见流莺”,残花已经落尽,可知已经是晚春了。C选项错误。

9.诗的最后两句语言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十分美妙,请简要赏析。(3 分)

【解析】

本题为赏析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诗句的理解与分析。通用公式:手法+具体运用+艺术 效果+情感表达。学生需根据诗句内容,将诗人的想象描绘出来,再分析这样的想象有着怎 样的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 10 题-13 题。(13 分)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天瑞篇》

【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

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若屈伸呼吸()(2)其人舍然大喜(. .(2)先自度其足()(4)及反,市罢(. .))

【参考答案】(1)你(2)同“释”,解除、消除(3)测量(4)等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翻译能力,前两个小题是课内文言字词,学生只需要按照书下注释答题即可;后两个小题是课外文言文字词,难度较低,第一个“度”字,读 duó,有成语“审时度势”,所以是测量的意思;第二个“及”字,也是比较常见,是等到的意思。11.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中“之”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A.久之,目似暝,意瑕甚 C.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参考答案】D 【解析】

A.“久之”,音节助词,不译。

B.“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宋之丁氏”,宋国的丁氏,之,的。D.“反归取之”,代词,指鞋。12.翻译句子。(4分)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2分)

D.反归取之

B.两狼之并驱如故

“因往晓之”的“之”是代词,指忧天的杞人。

(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参考答案】

(1)杞国有人担心天地崩塌坠毁,身体没有寄托的地方,不能睡觉吃饭。(2)郑人说:“我宁可相信尺寸,也不会相信自己的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学生在答题时应做到“逐字逐句,字字落实”,切忌意译。同时,关键字词一定要翻译准确,比如“忧”“宁”等。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并给人以启示。甲文是说人不应有不必要或无

根据的忧虑,乙文说明墨守成规,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解析】

本题考查寓言的定义及学生对选文的理解。甲文是课文,不再赘述。乙文的郑国人因为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 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

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 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1 分)

皇帝的新装(节选)

安徒生

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然后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所在的地方去。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 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随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 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这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 “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我们要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陛下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做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裾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 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后面走,从内容上看,该句写出了皇帝在镜子前装模作样地自我欣赏的情态,表现出皇帝的虚荣与愚

蠢。从结构上看,与上文皇帝装作自己能看见骗子织的布相呼应,也为下文皇帝摆出更骄傲

后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算段主要内容。(3 分)

【解析】

本题属于典型的概括题,考查学生把握全文内容梗概的能力。面对此类直接划横线的概

括题,我们的一般思路是寻找全文的主人公,按照“谁+干了什么”的形式,对全文进行分 层概括。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可以确定其主人公就是题目里面的“皇帝”。其次,我们依据 段首的标志词,第⑥段的“第二天早上”将文章分为“骗子织布”和“皇帝游行”两部分。

接下来我们可以概括地得出,在第一部分中,皇帝派人去看骗子织布,众人吹捧骗子的织布

技术。在第二部分中,皇帝穿上子虚乌有的衣服,一个孩子戳穿了真相。1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永运的描写方式以及在文中的作用。(3 分)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 ....

【解析】

本题属于赏析题的变式题,融合了赏析与作用两大类题型。首先该题明确地提问了“描 写方式”,学生根据积累,很容易想到“转了转”和“扭了扭”属于人物描写当中的动作描

写。其次,该题目提问了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作用题我们往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探讨,的神气走完游行做了铺垫。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本文最后以一个小孩子说真话拆穿骗局来收尾,说明了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B.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们不敢说真话,是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C.第○5段写到“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说明每个人都是因为相同的原因而快乐着。

D.作者在第○7段中用“最高贵的”来修饰骑士们。这些自认为“高贵”的骑士们,实

际上是最虚伪的、愚蠢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嘲讽。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文属于文意理解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中具体内容的理解。该类题目我们往往需要结 合具体文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本题中,A 选项位于文章结尾,且符合文章主旨,因此 正确;B 选项位于 15 段,百姓吹捧皇帝的理由是这样就不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 蠢”,而选项中的“杀身之祸”则没有文中的根据;C 选项题干中说明了位于第⑤段,那时 每个人都在吹捧骗子织出来的“布”,他们都因为自己蒙混过关,没有暴露自己并没看见“布” 而开心;D 选项在第⑦段,分析的非常详尽合理,同样是正确的。因此,本题英当选 B。17.“„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这句话在朗读时应该的词语有哪有些?为什么应该重读?体现了童话的什么特写?(3 分)

【解析】

本题看起来考查的是朗读技巧,实际上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具体理解以及朗读技巧的掌握,属于文意理解题。该题问“应该重读的词语有哪些”,“哪些”一词应当引起学生注意,意思是不止一个。而最后一问“体现了童话的什么特点”,则提示我们可以从童话的语言风格特征入手。童话的特征包括想象丰富,语言浅近且夸张等。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皇帝连用两个感叹句,因此应该是表现出童话语言夸张,感情充沛的特点。反推回来,这里应当重读的词应该是“极”和“十二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5 分)

①去朋友家,她家的小保姆正坐在沙发上哭。朋友小声说:“下午接小孩放学,上大巴时手机丢了。”

②看着小姑娘哭红的眼睛,我半天才劝慰一句:丢了也没有法子的,下次小心点就好,别哭坏了。小姑娘抬头呜咽:“我一直都不喜欢那个手机的,今天丢了,我才发现我好喜欢它的,简直比丢失一个朋友还让我难过…….”

③我想告诉她,永远不要拿物质的东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并论;还想告诉她,许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感到它的珍贵……但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说。我知道, 我们都是在不断的丢失后,才慢慢的长大的。

④六岁那年,我有了第一辆自行车,喜欢得不得了.可没多久,一次和小伙伴

去照相馆冲洗玩耍时照的照片,出来竟发现车不见了,当时眼睛就红了,搭小伙伴的车回到家,看见妈妈就大哭。妈妈吓坏了,问清情由后却笑着说:“车丢了没 关系,人没事就好。”

⑤在广州好不容易找到那份高薪的工作时,很珍惜,生怕有差错,早出晚归格外卖力。眼看有升职的希望时,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老板对下面员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去。一个人在人来车往的北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天快黑时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跟一个朋友说:“我把工作丢了。”朋友放下电话赶了过来,他对我说:“工作丢了可以再找,人有善良之心最重要。”

⑥去年 7 月,办好去欧洲的旅行签证,临走时却把脚扭伤了。骨裂,打着石膏坐在家里,心情无比郁闷。去拆石膏那天,医生看着我的脸,说我的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我被他这个夸张的说法逗乐了,他告诉我,错过一次旅游机会不要 紧,但若是让伤痛和遗憾过于影响自己的心情,岂不成了双重的伤痛和遗憾?

⑦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

⑧这一生,我们会丢失很多东西:经验不足,丢失了第一桶金;要求完美,丢了一场无法回头的爱情;为了看得到业绩,甚至丢失了一个本来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

⑨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

才慢慢知道爱,知道珍惜的。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亲身经历的三个事例。(3 分)

(1)(2)(3)

【解析】

本题属于文意概括题,主要考查生对文章进行分层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题的第一步依然是 划分层次,本文划分层次的依据非常明显,在第④段开头的“六岁那年”和第⑥段开头的

“去年 7 月”两个时间词直接帮我们把全文划分成三部分,因此我们在概括时也只需分好的 三个层次中的内容,整理成“谁+干了什么”的形式即可。19.仔细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 分)

(1)去拆石膏那天,医生看着我的脸,说我的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加点词语在句

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 分)

(2)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说说加点语句“复原如

初”的具体含义)(2 分)

【解析】

本题属于赏析题及含义题的综合。其中第一问是赏析题,考查学生赏析动词的能力。我们先来看这个词的手法,手法首先考虑修辞。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可以看出这里的“拧出水”属于夸张的修辞,因为实际上人的眉头并不可能拧出水来。再来看它的表达效果:风趣幽默地写出作者眉头之皱,心情之差,写出了作者当时因为失去了去欧洲的机会而深感遗憾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医生的豁达。这里有一个小坑在于,学生不仅要直接分析出这里的“拧出水”对作者本人的表达效果,还要注意到该词语对说话人“医生”的形象塑造。

第二问是含义题,这里仅有两分,并且题目中问的是“具体含义”,因此可以断定我们需要回答的只有文中具体的含义,这里的骨头复原如初指的是作者的骨裂痊愈,就像受伤 之前一样健康。

20.请从下列选项中为本文选择最佳的题目,并简述理由。(3 分)A.成长的故事 B.在丢失中长大 C.丢失

D.懂得珍惜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属于标题的作用类题目,考察学生对于主旨大意的理解和文章标题作用的认识。在做这道题时,我们首先要尝试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再来匹配合适的标题。从最后一段我们不难看出,本文的主旨在于“人只有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才慢慢知道爱,知道珍惜的”。其中核心的点在于“丢失”以及“长大”。因此,很容易选出 B 为最佳标题。而这个标题的好处则有:① 点明文章主旨,只有当你经历过丢失,你才能获得成长。②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用“丢失”和“长大”这对看似矛盾的概念引起读者注意。

21.“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你也一定有这样的体会,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参考答案】

示例:我的理解是每一个人都是在失去了重要的东西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在我们升入初中之后,发现小学时属于我们的玩乐时光已经不再了,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与包容也消退了。

而现在,我们在更加紧凑的学习中感受着智慧的成长,在父母更加严格的要求中感受着责任 的加重,这些都是失去的东西带给我们的成长。因此我们不必再因为失去而感到悲伤,因为 那意味着你朝着未来更进了一步!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探究类题目,考查学生对于主旨大意的深刻理解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在答题时应当注意三步,第一步先亮明观点,点出自己的理解。第二步要联系生活实际,最 后一步要再次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同时要进行折中的总结并提出具体做法。

三(30 分)

22.我们要学会从容地迎接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一切,也许是明媚的春光,也许是不期的风雨;也许是灿烂的笑脸,也许是难堪的冷遇;也许是成功的欢乐,也许是失败的痛苦;也许是如意的坦途,也许是恼人的坎坷;也许是浓浓的幸福,也许是淡淡的忧伤。当着一切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张开双臂,用从容的姿态去迎接它。

请以“迎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 500 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解析】

总体而言,南外这次作文题出得比较平稳。审题难度不大,围绕“迎接”展开叙事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给出了对于“迎接”这件事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在材料的 开头和结尾都有提到,“用从容的姿态去迎接”。中间的排比句也是好坏两个方面成对出现。也就是说,虽然文章命题是“迎接”,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样子,但是题目的要求是要写出“不 管遇见好事坏事都要用从容的姿态去迎接”的中心思想。

上一篇:公司管理亮点下一篇:员工培训管理复习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