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2024-05-07

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精选8篇)

篇1: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

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激增,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而进口原油的五分之四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总量的60%是我国船只,南沙群岛周边海域已经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的生命线所在地。

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前出大陆上千千米,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南沙是我国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有效地控制南沙及其相关海域,能使我军防御纵深增大上千千米。这一宝贵的战略纵深,不但加大了我军海、空力量的回旋余地,而且对于我国抵御强敌战略空袭,掩护陆上兵力行动具有突出意义。

――南沙是制衡外来势力干预的要冲南海作为欧亚海上交通的重要环节,不仅对我国事关重大,也是我周边大国的重要贸易与能源通道。有效地控制南沙及其相关海域,能够提高综合威慑能力,把握战略主动权,可直接制约和影响国际海上石油生命

线,成为直接威胁外来势力的一柄利刃,还能够进一步威慑西方强国在南海周边地区的前沿存在。

――南沙是统一祖国之战的重要战场依托 台湾一旦发生危机或者战争,南沙不仅是直接阻止强敌军事干预力量的前沿,也是协助台海战场实施兵力输送、海上封锁、空中掩护和临检拿捕任务的重要依托。

南沙军事现状

菲律宾 菲律宾最早入侵南沙群岛,1948年开始,菲律宾多次组织“探险队”、“远征队”入侵南沙群岛进行侦察勘测活动。1970年,菲律宾公然派军队侵占了距其海岸最近的马欢岛、费信岛,至今已侵驻中业岛、司令礁等9个岛礁,驻军约100人,指挥部设在中业岛 在1970年以前,菲律宾从未在确定领土界限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提出对南沙群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要求,菲律宾国内法律中也未提及,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共和国开始入侵并占据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并就此提出相关领土要求,均遭中方强烈反对”,“菲律宾占领中国南沙群岛一些岛礁及其相关行为构成了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照会还称,菲律宾所谓的“卡拉延群岛”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自20世纪30年代起,南沙群岛及其附属岛屿就已经标注在中国地图上了。近日,菲律宾在斯普拉特利群岛的费信岛(菲称帕塔格岛 编者注)

上修建的第二座建筑即将竣工。修建该建筑是为了让保卫备受争议的领海的菲律宾部队躲避恶劣天气。

与此同时,菲武装部队正在热切期盼该国海军从美方购买的.“汉密尔顿”级军舰的到来。该舰昨天停靠夏威夷进行加油,而后会继续航行至马尼拉。

据菲律宾海军的工程兵旅说,海军第3机动工程兵营即将建设完成这座建筑。

一旦竣工,费信岛菲律宾军队在南海(菲称西菲律宾海 编者注)共占领了9个岛屿,该岛面积排名第6上的新建筑将与菲海军为驻守该地区军队所建设的另一个设施形成互补。 越南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南就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它不仅发表相关的声明宣称对其拥有合法性,而且还不时侵占岛屿。1978年,越南正式声明对我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称为越南的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1979年9月,越南发表了题为“越南对黄沙和长沙两群岛主权”的白皮书。1993年,越南占领南沙岛礁24个,守军600人;,越南又占据27个岛礁,守军增至人,它也成为侵占我国南沙群岛最多的国家。 据8月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越南试图将第三国拉入南海争端抗衡中国的行动越来越直接。美国杂志《世界政治评论》网站7月29日发文称,尽管不少人认

为这个“第三国”是美国,但现在看来是印度。在近期访问印度时,越南海军总司令阮文献再次邀请印度在越南芽庄港永久驻留,印度积极回应。印度还将为越南建设大型船舰、出口导弹,并对越南军队信息化提供IT南海对中国的重要战略意义技术支持。评论称,和越南的合作不仅将增加印度“向东看”政策中的军事比重,同时也象征着印度在南亚更加卖力地抗衡中国。

马来西亚

1970年,马来西亚在菲律宾、越南等国扩张行径的影响下,开始入侵南沙群岛南部海区进行钻探活动。1977年开始派舰船入侵南沙群岛南部海区,先后对弹丸礁等10余个礁滩树立“主权标志”,1983年,先后派兵侵占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光星仔礁、南海礁等5个礁滩,驻军120多人,指挥部设在弹丸礁。 9月15日,马来西亚海军“KD Pari”号巡逻艇在南沙群岛弹丸礁(马来西亚方面称为拉央拉央岛)海域追逐一艘中国护卫舰时发生技术故障,船轴脱落导致主船舱进水,险些沉没。报道称,马来西亚海军参谋长丹斯里阿都阿兹向《新海峡时报》证实,该军舰当时正在追逐一艘疑似挂着中国旗帜的护卫舰。

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而言,南海是希望之海,无论经济与军事意义都非同小可,但从现实情况分析,解决南沙问题仍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

篇2: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加强和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积极创新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信贷结构的一项新创举,也是银行信贷营销理念和风险管理理念的一次新突破。我行《2011-2015年改革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差异化生存、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思路,大胆尝试独特的发展路径,努力开拓细分市场和业务蓝海,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改造业务流程,成功打入微小企业市场,并形成比较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服务,是落实我行五年战略规划、实践“五个一”和“八个好”战略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行推进“二次改革、二次创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发展小微金融服务是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孟加拉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为代表,小微金融机构开始利用为一个联保群体发放贷款的方式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免抵押担保小额信贷。这种贷款金额微小、手续简便、还款率较高、高利率和可持续性强,取得了一定成功,掀起了一场“小微金融革命”。近年来,国内银行同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小微企业及其富裕的企业主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意义,纷纷加大了小微客户金融产品和营销模式的研发推广,涌现出一系列针对性强、便利性好、适用性优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例如,中国银行的“信贷工厂”、民生银行的“商贷通”、北京银行的“小巨人”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国内银行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其中,以民生银行“商贷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最具影响力。据了解,截至2011年6月末,作为民生银行战略业务的“商贷通”贷款余额达到207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6.6亿元,增幅30.6%,占全部贷款增量的57.5%。从国际先进经验和中国最佳实践看,小微金融服务是银行经营模式创新的一片蓝海。为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大多数兄弟行小微金融服务尚处于论证期、探索期和成长初期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我行经营体制活、决策链条短、执行效率高的优势,“认好形势布好局”,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小微金融服务商业模式,力争成为国内最佳小微金融服务提供商。

二、发展小微金融服务是提升资本效率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我行改革步伐持续加速,公司治理、内控制度、资本充足建设和贷款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全行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行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经营模式,贷款主要向中型偏大客户集中,仍然是走一条“高风险、高耗能”的外延式扩长路径。然而,预计今后一个时期银行业资本监督力度将不断提高,这会对我行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日前,银监会发布《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大幅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并且明确了新监管标准实施的时间表。按照新标准,正常条件下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还需计提不超过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同时,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即一级资本占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例不低于4%,控制商业银行的杠杆率积累。在严格的资本监管背景下,监管当局同时也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定向宽松”的资本监管政策。银监会〔2011〕94号文规定,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权重法下适用75%的优惠风险权重。由此可见,发展资本占用相对较低的小微金融业务,有利于我行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贷款集中度,走资本节约、产出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抓好改革强管理”的战略思想。

三、发展小微金融服务是增强盈利能力的根本保障

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使得银行机构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政策红利。以一年期存、贷款为例,银行机构至少能获得2.4个百分点的利差收益。但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政策管制下的存贷款利差将逐步压缩,直至消失。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开辟专栏,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了主要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的路径和配套措施,并提出要继续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这表明监管当局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大中型将获得更多直接融资渠道,对银行贷款融资需求下降,加之大客户市场竞争激烈,贷款多处于买方定价的状况,银行贷款净利差大幅收窄,盈利能力下降。然而,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受融资规模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影响,直接融资渠道较少,更多地依赖间接融资,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中拥有更大的定价权,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利率定价实现“收益覆盖风险”,提升盈利能力。而且,通过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推动交叉销售,促进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升综合收益水平。为此,我行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谋划小微金融业务,把该业务作为提升长期盈利能力的战略主渠道,更好地实现“做好业绩促发展”。

四、发展小微金融服务加快机构布局的一条捷径

2009年以来,我行跨区域经营的步伐明显加快,先后成立了广州、深圳、重庆、长沙、佛山和东莞等六家异地分行,总-分-支的组织架构体系初步形成。但是,今年以来监管当局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监管政策趋严,我行支行网点的建设速度有所放缓,部分异地分行至今没有一家辖属支行,难以适应全行“规模扩张、业务转型和集约化经营”三步并作一步走战略实施的需要。日前,银监会放宽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准入政策,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向社区、县域和大的集镇等基层延伸;二是对于小型微型企业授信客户数占该行辖内所有企业授信客户数以及最近六个月月末平均小型微型企业授信余额占该行辖内企业授信余额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商业银行,允许其批量筹建同城支行;三是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探索建设科技支行。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服务,有助于我行打破机构建设面临的僵局,跨越式、批量化建设支行网点,确保实现机构发展与区域布局的中远期战略目标。

五、发展小微金融服务是强化客户群建设的必然选择

我行作为一家跨区域经营时间不长的银行,客户总体数量少、依附度不足、基础较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行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截至2011年8月末,我行授信企业客户总数仅607家,其中,大企业客户46家、146家和415家。而且,这些授信客户大多是为了获得我行信贷资源,与我行的共生关系并不紧密,结算存款及其它增值业务非常少。截至2011年9月末,全行授信客户结算存款余额14.7亿元,比年初减少6.9亿元,仅占授信客户存款总额的5.4%。随着金融脱媒和银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国内银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些银行为了开拓或保留大型优质客户资源,大幅让利,造成了同业间的非理性竞争。小微企业具有单家规模小、总体数量大的特征。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99.8%。其中,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3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3800多万户。这些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存取款、结算、融资及其他增值金融服务需求快速增长,逐步成为银行拓展业务空间的一片“蓝海”。我行若能够适应小微企业成长需要,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服务,有利于我行迅速扩大客户数量、调整客户结构、夯实客户基础,实现“抢好市场赢未来”的战略方针。

篇3: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1 实施绿色营销模式是一种可以突破国际贸易壁垒的措施

在当今这个贸易全球化的时代, 环境保护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准则, 也是一种生活指向。在某国的贸易壁垒书面文案中就曾经规定说过:该国不可以干扰任何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方式以此来保护全人类、动植物的生存安全。进行环境保护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绿色产品进出口的一项基本准则。一旦发现某种产品如果不符合该物品规定的标准就不可以进行进出口, 这样不仅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也是在维护企业的利益。

比方说如果某种农副产品所残留的农药药剂量高于一定标准, 食品、饮料含有的有害微量物质太多, 某些工业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这些都会被进口国拒之门外。也存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可以保护自己国家的本土产业, 充分运用目前全世界日渐深入的绿色、环保潮流建筑起一定的非关税性质较强的绿色壁垒, 如此一来可以一定程度地限制甚至是禁止国外产品进口到本国。正是因为如此, 我国的大部分对外贸易企业只能依照环境管理的一系列规定, 在大量增加资金输入的同时也积极地注意科学技术的积累, 不断开发绿色的商品, 不仅在国内还要在国外取得绿色标志, 同时多方位地开展具有绿色营销意识的活动, 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将某些国家所谓的绿色壁垒给打破, 将本企业的产品出口量以及市场不断扩大, 最终实现企业产品的国际化。在这一点海尔集团做得十分具有标志性, 他们生产出来的绿色冰箱被授予了欧洲环境的标志称号后, 该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就一路顺畅, 在欧洲市场中的产品占有率也是不断攀升, 在一定程度上为海尔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促进乃至决定性的作用。

2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模式关系到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曾经提到: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持续地节约资源, 不断发展可循环的长远经济, 对自然生态环境要适当保护, 将建设一个环境优美资源有余的社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 不断强化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和谐。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方向就是经济循环, 企业的发展战略则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许多传统经济在发展的时候还采用的是资源到产品到废旧垃圾这一单方向的发展状况, 这种情况如果一直发展下去就会导致部分资源短缺甚至是枯竭。这是一种无法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但如果采用可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会一定程度地避免这种不足, 这是一种新的技术层次, 将物质资源消耗到产品中, 最后到资源循环再生之间循环, 在这个循环流程中资源和产品都得到了可持久的合理使用, 将经济活动引起的自然资源损耗降到最低。这种理念的本质是一种生态型的经济, 这也是一种将自然资源因素同社会的长久发展相结合之后的一种新经济持续发展方式。采用这种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首先就是该企业的自身利益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相互贯通, 其次就是该企业的经济价值观必须是正确的, 这是绿色营销中提倡的绿色重点所在。

详细说来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模式该种绿色营销最主要的特色在于其更多注重的是社会责任。企业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之后还可以降低资源的损耗量,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长久使用, 环境也可以不断得到改善、保护。再用绿色的营销模式除了上述优势还可以将企业开发、利用的不是再生的资源损耗降到最低, 降低了环境的污染程度, 由此可见在发展虚幻经济过程中绿色营销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3 实施绿色的营销模式是一个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的基础

美国的著名学者保罗·霍肯曾经说过:无论哪一个企业它的发展都需要知道该企业需要的是什么、产出的是什么、丢弃的是什么, 这三者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哪些关系。可以看出企业的赢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与自然环境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共同体。随着人们逐渐进入到一个工业化的时代, 原本的生产力水准得到了大大提高, 我们对生态的征服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附带的自然改造力也在不断强化。由此引发了两种情况, 一种就是我们创造了以前没有的物质文明, 另一种就是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以及环境危害问题。因为以前企业只是一味的采用资源来进行初级产品的生产, 没有考虑以后的资源问题, 时间一长就必定会导致该种资源的缺少乃至枯竭, 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无法持久发展。现在的企业很有远见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深刻知道资源的重要性, 之后采用了绿色营销的方法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及产品的生产模式, 以此来改善促进消费。

由于绿色营销的实施前提是产品必须是绿色化的, 也就是该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自身都必须是纯环保绿色的。除此之外社会的经济发展会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大大改善, 更深层次的追求绿色消费。由于一个企业的长久经营需要取决于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是否拥有连绵不断的生产资源, 因此企业需要注意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需求, 以此为基础展开各类绿色营销活动最终才能获得消费者支持。由此可见成功实施绿色的营销模式关系到企业能否兴旺地发展。

4 实施的绿色营销需要适合人们的自然追求

人类的最高愿望就是获得高档的生活品质, 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马斯洛在他的需求理论中就着重研究了人类的不同需求层次, 发现人们如果不需要为了生计而劳作的时候, 就会开始看中生活品质, 从而追求更高的生活层次。我们作为消费者在需要绿色产品逐渐得到满足的过程中会更多的考虑周围的环境保护以及产品的健康, 企业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生态经济、社会经济以及企业效益, 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与企业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共同获益局面。与此同时我们提倡的绿色营销主要是以绿色文化作为企业的基本价值观, 可以将消费者原本的绿色消费理念作为中心以及出发点。所以, 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且靠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健康生活需求的绿色营销已成为企业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

5 结论

总而言之, 一个企业如果要获得持久发展, 就要顺应时代的变化, 以国际营销这个大环境为基准前进。在使用绿色的营销模式过程中, 企业要始终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的稳定, 同时企业也要使消费者得到的物质生活有一定的健康保证, 只有这样企业的持续发展才会有一条康庄大道为指引不断前行。企业使用绿色营销, 受益者不仅仅是消费者, 还包含了国家这一大客户, 国家的经济也会因此有一个质的飞跃。综上所述新时代的绿色营销模式是一种较新颖的手段, 其生命力的顽强性以及长久性都是21世纪企业进行营销的不二之选。

参考文献

[1]李红.对我国发展绿色营销的几点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999 (4) :39-42.

[2]郝欣, 刘芳.发展绿色营销新思路创建节约型社会[J].商场现代化, 2006 (2) .

[3]邓德胜, 唐秀媛.我国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现状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 (5) .

篇4:试论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才;人才战略;人才管理

就企业而言,实施人才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企业拥有高素质、大容量的人力资源,较之拥有丰富的财力、物力资源显得更为重要,更能显示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前景。下面,就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性,谈谈一些认识。

一、正确认识企业人才

1.何为人才

就企业而言,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胜任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创造性劳动并能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是企业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员工。简言之,人才必须是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包括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

人才是有着较强能力和较高自我意识的群体,有着强烈的要求尊重和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有雄心,有抱负,自古以来就是人才的共同品质。

2.正确认识人才

人才不等同文凭,也不等同资历,人才不仅仅是学历与职称的简单相加,而应该是水平和能力的有机结合。是德与能、勤与绩、想干事与能干事的有机结合。有才无德不算人才,有才有德才是人才。企业需要的不是应试人才,而是做事人才。人才必须具备四性二感的特点。四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独立性。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性积极性是人才的第一特征。他们在行动上非常积极主动,不满足现状,总想改善,总想做事,不等不靠。创造性就是不循规蹈矩、抱守残缺、顽固不化,善于发现新事物,具有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独立性就是不依不靠,寻找办法,解决问题。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在,对工作,对团队,对企业、对国家,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二、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意义

1.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企业有多种资源,而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企业通过人来实现生产资料、生产预期产品来创造价值。随着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发展要素的人才,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谁拥有高素质,大容量的人才队伍,谁就能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任务。

2.现代企业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

在激烈的市场、产品和技术竞争背后,其核心是人才竞争。随着知识、信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人才竞争成了企业竞争的重中之重,也成为确立企业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

3.人才培训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训是企业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动力,也是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一项持久的战略性投入。有位企业家说“培训,是赢家的‘浪费”。这种投入、这种“浪费”是完全需要的,是保障企业发展有后劲的重要举措。

人才培训,不仅使其学到新知识、技能,同时也能更新已掌握的技能,拓展人才价值,提高绩效,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要留住人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靠职业发展留人。职业发展就是在工作中培养人才,利用工作让对方的能力或价值得以体现。

实施人才战略是星火公司的一贯做法。公司提出“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为职工创造学习成才的条件,为各类人才提供展示个人价值的机会。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培训到学习”的过程,就是人才战略的推进过程。

在企业内部形成了领导带头学习,单位团队学习,岗位随机学习,员工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企业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实施长远的人才战略,把建立企业员工岗位学习培训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企业、建设“三支”队伍,(即:建设一支掌握科学经营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勇于开拓创新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掌握科学技术,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理论扎实、操作技术精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只要有了这样一支高素质、大容量的人才队伍,就能使企业健康、稳步、快速发展。

三、优化人才管理,提升人才价值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关键环节。

(一)人才管理上存在的误区

首先是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人才不重视、不尊重。对人才只使用不培养,独断专行。结果只会导致员工的反感,使人才失去工作热情,对企业失去信心,最后选择跳槽或离职。

其二,企业领导重关系,轻人才。 认为“关系是第一生产力”。一些重要岗位,不论能力大小,能否胜任,任人不亲。这样不仅伤害了人才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企业蒙受损失。

其三,没有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体系。分配不公,从而导致技术骨干、技能人才和部分中层管理人员流失。

其四,忽视对员工的培训和自身发展,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培训才是企业一项有着巨大回报的长期投资。

其五,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甚至根本不懂企业文化。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理念错位,除了挣钱之外,别无它求。缺乏社会责任感,很难形成 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是一些企业留不住人才的重要原因。

(二)星火机床公司的留人措施

管理、技术人员:选派国外培训、国内著名高校攻读EMBA、工程硕士及参与重大专项课题,建立能上能下,竞争上岗、职称晋升及津贴、薪酬与贡献挂钩的聘任和激励机制 。

新进员工: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薪酬留人,建全的培训机制留人,以宏伟的事业蓝图顺畅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留人 。对新进大学生发放安置费,并优先给予成套住房。

星火公司通过实施“事业留业、文化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一系列的人才战略,实现了人才培育与人才稳定的双赢。由此可见,一个想要稳步发展和事业腾飞的企业,重视实施人才战略是何等重要!

篇5: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专业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在文化落地,要通过宣传和贯彻这一有效途径,以制度为根本保证,找准突破点,让企业文化发挥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支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1.企业文化的提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在深入调查、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不断兴起和发展。所谓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行为准则及作风和传统习惯。其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它决定着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领导风格以及全体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因素。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时期改革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方向。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长久而健康的发展的,今后企业竞争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便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没有强大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的企业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

2.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员工明确工作目标、保持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制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那么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明确企业文化的这些主要内涵,也就给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3.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4.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无形中对员工起着激励和鼓舞的作用,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规范作用,企业文化规范包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工作规范。当企业文化上升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种规范就成为无形的约束力,它让员工明白自己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所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些软约束从而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企业效益的提高,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在文化落地

1.宣传和贯彻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之要在于“化”,在于身体力行,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是对企业决策层确定下来的价值理念的大力宣传、推广并转化为员工自发自觉行为的一个过程。让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习惯,加大对企业文化的贯彻和宣传是最有效的途径。员工是企业文化最大的传播主体和承载主体,所以在贯彻、宣传企业文化价值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念时要贴近企业生产、贴近企业经营、贴近企业管理,贴近员工生活,要让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进入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让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管理活动当中,使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

2.制度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根本保证。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员工做什么、怎么做都应该在企业的相关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企业有关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制度和文化的协调统一,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员工既有价值化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3.找准突破点是企业文化落地的落脚点。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日常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融入日常企业管理工作,把文化能力变为企业竞争能力,这是企业文化建设最终落脚点。要让员工从企业文化建设中感受到工作效率、部门之间协调性以及同事之间协作得到提升的益处,才能进一步鼓动大家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因此,找准企业文化融入经营管理工作的突破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成功的企业,必须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此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篇6:自主维修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设备作为生产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企业大部分的固定投资,是企业生产的基础和核心,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和设备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成本、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然而,受传统设备管理意识影响,现在国内还有众多生产型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自主维修的重要意义,许多设备管理者认为设备维修只是辅助作用,不用太重视,设备坏了要么报废更新,要么依靠外委维修,省的那么麻烦。殊不知,正是由于企业有太多的“自认为”,才造成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局面。所以,为实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盈利和发展,必须将设备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来。而自主维修作为设备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自主维修的重要意义。

山东XX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省重要的复合肥生产企业,在此次经济危机中不断开创新思路,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维修道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经济危机的冲击对每个企业都是一样的,然而该企业从设备维修创新上转变观念,加大设备现场管理力度,采取了以预防维修为主,对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进行了严格检查,对异响及有缺陷的设备,责令现实整改,现场督促,杜绝了设备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对每台设备添加的润滑油进行逐台测试检查,防止油品跑冒滴漏,减少设备受损情况,仅十月份同前几个月相比,就节约油品达500多公斤,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设备卫生情况和现场洁净情况得以改观。该公司没有添加新设备,实行修旧利废,设备部对库存的各种废旧离心泵和减速机进行了细致的盘点,对能维修的设备尽全力维修,通过结合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设备维修中心维修各种型号的电机、减速机、离心泵20余台,并且部分已经使用,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设备部又对所有的故障和检查出有异响的设备实行自主维修,尽量不再返厂和外委维修,从中节约维修费用,如今各个分公司的减速机和各种泵类设备全部自主维修,节约了大量维修费用,与外委维修相比能降低百分之七十的维修费用,而且锻炼了维修队伍,提高了综合维修素养,在以后设备日常管理中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

篇7: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提倡“仁爱”、崇尚“礼仪”,主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在此基础上,随着后人的不断补充,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其思想中包括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譬如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倡导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以及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以及诚实守信、忠恕等思想,均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对现代企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的指导意义,已经日益显示出对现代经济、现代管理和现代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儒家思想现代企业管理意义

一、儒家思想中的主要管理理念

(一)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儒家将价值观的问题论述为义与利的关系的问题。儒家非常强调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可是,在义与利的权衡之中,儒家认为义应该首先被考虑,它是衡量利之取舍的标准,作为君子应深明大义。

现代社会中,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利与义的选择问题。义与利说到底并无必然对立,义也是一种利,只不过不是一人之私利,而是一种整体的利,或称“公利”。我们强调义,即是强调应该把整体的利放在首位,私利的追求应以不损害公利为原则。从长远利益看,以义(公利)为先,可能会使企业暂时损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为必能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于企业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反之,若企业局限于短期利益,制造伪劣商品,做虚假广告,可能使企业获取暴利,但这种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必会使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一落千丈,到头来只能被消费者冷落,被市场淘汰,或受到法律的严惩。

(二)群体至上,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儒家传统思想是以维护社会安定和群体协调为宗旨的。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认为,人从道德修养到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经过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八目。其中“修身”是根本,它是个人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将个人价值置于群体之中进行衡量和评定。儒家并非完全忽视人的个性,只是比较强调整体,要求把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确立个人的价值,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国家的使命感,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

现代管理中,既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又要注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员工

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其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从而产生对企业的满意感,增强其归属感。同时,还应宏扬群体意识和忧国忧民的高度责任感、义务感,培

养员工和企业荣辱与共的感情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将使企业成为实现个人价值与奉献群体相结合、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团队,也使

企业的维系和发展有了更坚定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孟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他还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人心向背看作是统治者是否具备“人和”的基本条件。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才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大家才能群策群力,保证

企业有强大的竞争力。孔子倡导“和为贵”,但他也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可见,“和”是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佳结合,而”同"不讲差别,盲

目追求一致、同一,没有自我,这是不可取的。

在现代企业中,盲目服从,追求一致是很危险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每天都有这种

担心。他说,因为他在海尔的决策都是正确的,企业其他人就产生了迷信,认为反正张总的决策总是对的,他们也不必深想了,也不认真论证了,即使面前有个坑让他们跳,他们也会

跳下去,这是非常危险的。我国大多成功企业者遇到过或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处

理得好,企业就会不断的发展、壮大,否则,企业可能出现决策危机。

二、儒家思想在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儒家“重视人伦和谐”的思想可以创造企业良好氛围

个体总是生活在群体中,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儒家非常重视人类生活的群体性,并以伦理关系解释群体生活的特征,强调人伦和谐。其主

要人伦思想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讲求以和为贵,重视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二是讲

求“仁者爱人”,三是强调“五伦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要维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就要明确每人在不同伦理关系中的位置,及相应的权利

和义务,将其以适当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确立下来;四是要求“知礼以立”“克己复礼”。

“礼”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制度化体现,主张在等级秩序之下协调人们的行为。孔子认为社会

要安定团结,个人要发展完善,没有礼的约束熏陶是不行的。日本筑波大学高桥进教授在分

析日本企业经营与儒家思想之间的联系时说,日本企业的组织原则为“集体主义”“终生雇

佣”和“年功序列制”;组织伦理强调忠诚,孝顺、智慧,否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其中

“集体主义”体现了“礼”“和”,“终生雇佣”体现了“仁”“孝”,“年功序列制”体

现了“礼”“五伦十义”。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兼大英百科全书主编弗兰克·吉布尼则

认为,日本将中国古老的儒家文化与战后的美国企业引入的现代经济观念糅合在一起并加以

巧妙运用,形成东西合壁的“儒家资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思想”,“和谐高

于一切”的人际关系,这才是日本经济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

(二)儒家“育人为本”的思想可以提高企业人才素质

重视教育是儒家思想的另一重要特征。儒家思想既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也重视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礼记》中《大学》篇“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著名论述说明了儒家进行教育的过程和步骤,也表明了儒家对教育作用的看法:

通过对事物、人心的了解(格物、至知)做到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不为各种私欲邪念所动摇

(诚意、正心),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修身)这是教育对个人发展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个

人都积极促进各自家庭的和谐美满(齐家)为国家的安定繁荣作出贡献(治国平天下)这是教

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中,教育培训是基础的、根本的环节,培训如何做事、教育如

何做人对企业的影响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可见到的,但却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深厚坚实的基础。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不依靠各领域的人才而跻身与尖端企业中,也没有一个企业

能够不通过学习—探索—创新就长久不衰的,并且企业中每个个体素质的提高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教育培训人才应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使命。

(三)儒家“以德为先”的思想可以引导企业文化倾向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是儒家思想的一贯主张。《大学》开篇中就提到“自天子

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要求先

做人后做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仁是

儒家思想的最高思想境界,认为“能行五者(恭、宽、敬、敏、惠)于天下,仁矣”,而“仁

者能好人能恶人”,“末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等观点也是要求人们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才

能处理好同他人的关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仁学”管理思想虽然产生在古代封建社会之中,并且服务于其

时的当政者,但是这种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理论具有珍贵的普世价值,尤其在如今物欲化的现代社会中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一个人、一个民族不可能割裂传统文化的影响,企业管理

活动也离不开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仁学”管理思想虽然产生在古代封建社会之中,并且服务于其时的当政者,但是这种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理论具有珍贵的普世价值,尤其在如今物欲化的现代社会中更具有积极的意义。于是,有人预言儒学即将

成为21世纪的管理主流。

参考文献:

[1] 杜维明.儒家哲学与现代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2]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 刘军,黄少军.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杨仲山.美日企业文化比较.企业经济,1993,(8).[5]吴朝玉.论企业营销战略发展与营销观念创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6]孟丽.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讨[J].安徽科技,2006,(04).[7]巨天中,李放.孟子智慧今说.北京I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9.62—63.

篇8: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 铁矿原料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瓶颈。先是原料不足, 发展滞后;后是进口铁矿价格太高, 影响效益。特别是近几年来, 由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 进口矿量逐年增加, 又缺乏价格谈判的话语权;国际铁矿供应商趁机实行垄断经营, 连年大幅度涨价, 冲高钢材成本, 使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多年处于低迷微利状态, 连年在工业企业中垫底, 难脱困境。要打破国际矿业巨头的高度垄断, 提升价格谈判的话语权, 平抑矿价, 就必须加快国内矿山发展, 提高矿石自给率, 降低钢材生产成本, 合理调剂矿山、钢铁生产链中的利益分配比例, 保障我国钢铁工业原料安全和健康发展。所以, 目前加强国内矿山建设, 为钢铁工业提供尽可能多、尽可能好、成本尽可能低的铁矿原料, 不仅是降低钢铁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增加有效供给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对遏制进口矿盲目涨价, 提高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鞍钢矿业公司创造和积累的《战略创新管理》经验, 正是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并取得了卓越成效, 开创了国内大型铁矿山企业经营发展之道, 为国内其他矿山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活样板, 值得庆贺!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创造和编著的《战略创新管理》内容十分丰富, 几乎涵盖了矿山整个经营管理系统和相关业务, 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战略主导。就是把矿山发展战略的制定、形成和实施作为战略创新管理的主线, 通过清晰的战略思想、战略重心、战略路径以及卓越的战略执行, 将企业日常业务同长期计划决策结合起来, 围绕未来发展目标, 做好当期工作,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管理提升。就是注重全面、全过程、全系统、全时空的整体提升, 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同时同步同向推进, 实现管理协同, 从而增强企业的系统增值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三是创新驱动。就是坚持以创新为动力, 不是依靠传统方法在旧的模式下简单进行管理上的加强, 而是依靠引入和创造新理念、新手段、新机制、新突破构建新的管理模式, 推动管理的显著提升, 开拓创新发展之路。四是文化引领。就是推进以观念更新为核心的文化创新, 通过确立新理念来构建新文化, 以引领企业和员工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束缚, 保证以战略为主导的全面创新管理的有效实施。

上一篇:作文读后感600字下一篇:党建工作十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