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战略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离不开诸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其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命脉。本文从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出发,探究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作用随着发展节奏不断加快的全球一体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市场挑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企业的战略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的战略管理论文 篇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摘要:在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中,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管理环节和管理内容,其重要性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培训,而且关系到企业岗位的设置和人员调动,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文章将主要针对现阶段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创新机制,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对策;创新机制 文献标识码:A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人力资源部门不仅掌握着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情况和信息,而且对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设置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获得生产动力,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题中之义。因此,企业在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促进人力资源部门能够发挥好其组织管理的职能,从而为企业发展不断提供人才,进一步实现企业员工的自身价值。

1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概述

1.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实质上是一个国家或者企业所具有的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精神和文化财富的劳动力资源。它是智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做法是将人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从开发的层面上解释,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并充分挖掘和发挥企业所现有的人才的能力和潜能。从利用的层面解释,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发现、甄别、选拔、分配以及合理地使用人才的过程。

1.2 企业战略管理总体目标的实施

企业的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而在宏观层面制定的一系列策略、思想、目标等,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我国的企业战略管理主要包括对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的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创新和实践;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调整和改革,通过实施以上的一系列措施,成功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管理目标,这就是企业的战略管理。现阶段我国企业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制订了宏观的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2.1 从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明确企业的发展定位,积极实现企业的转型或改革,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观念,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

1.2.2 加快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提高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化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发展品质。

1.2.3 加强企业内部优化与革新,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调整,建立一个集企业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努力协调企业上层与基层的关系,促进企业内部稳定发展。

1.2.4 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能的优化,建立以人为本的职工管理体系,在企业中要充分依靠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全面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制定的战略管理和战略发展的目标中,人力资源管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加快企业的发展进程,促进企业的发展。

1.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1.3.1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的核心。在目前的企业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与企业核心资源战略相适应的管理和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不仅可以推动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还能够促进企业实现飞跃性的大发展。人力资源战略能够指导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使各种人力资源活动得以实现完美有效的相互配合。因此,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任务。

1.3.2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能够扩大企业人力资本。企业中全部的人力资本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具体来说,就是由企业中的员工所拥有的工作能力而共同构成的,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就是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所形成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就是要不断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总和。企业要想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扩大人力资源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具体的做法就是利用它发挥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才能,并且不断吸纳更多优秀的外部人才。

1.3.3 从企业发展的自身需要来看,随着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首先,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有利于促进企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企业的发展中,要想实现各部门的协调运作,就需要把最具有优势的人才放到最需要的工作岗位上,从而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实现企业各部门的人员的合理安排和筹划,从而促进企业的合理运转。其次,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门,其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人事制度、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和员工激励等各方面的工作,这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内容,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再次,企业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最大程度上刺激员工的潜能,激发其工作热情,从而减少人力资源的发展成本,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

2 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状

2.1.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有了显著效果。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管理学中逐渐走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初步确立。在企业管理中,已经建立较为全面的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和相应的奖励机制,这对于促进员工发展,激发其工作潜能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良稳定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转型中一些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从而在企业内形成了较为灵活的组织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持,推进了企业的发展。

2.1.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在客观看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一问题时,不仅要看出其中发展的可喜成果,还要重视其发展存在的严重不足。随着企业转型的发展,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相脱节,造成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推力,反而会造成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力的原因

2.2.1 企业管理层不够重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领导管理层过分注重加大对企业经济的投入和产出,忽视了对企业员工的人才培养,许多培训主要是根据公司管理层意愿和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来设置的,对员工的个人需求和技术需求考虑得很少。培训无法体现员工的个人意志,所以员工参加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培训没有太大实效。

2.2.2 企业内员工素质亟待提高。就我国的工业行业发展而言,企业的员工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漏洞,一方面,企业的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经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的企业中,20%左右的员工的学历在中专或中专以下,大专或高等学历的员工可以说是寥寥可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负担,造成企业生产效能低下,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企业中还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人才特别是技术骨干人才掌握着企业生产的关键技术,一旦人才流失,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重点关注企业的人才流失情况,加强员工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为企业留住人才,促进企业发展。

2.2.3 企业内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先行条件,在企业中,管理制度的缺失对于企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缺失会使得企业内部各项管理缺乏相应的规范,造成员工无法根据企业的期望进行工作,使得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另一方面,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还会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3 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

由于企业的发展特点,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管理时应继续坚持人本立业的经营理念,通过民主管理、人性解放、权力平等,建立一种轻松、宽容的文化氛围,并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减少冲突的发生,通过科学的沟通和激励方法使企业员工之间能够相互支持、相互协助、相互进步。同时,需要发挥企业的部门管理者的主导作用,积极关爱下层员工,关心企业员工的企业生涯发展规划,强调员工的重要性,并对员工提供积极的信息反馈,帮助员工发挥其潜在力和创新力。

3.2 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企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就必须要积极适应发展形势,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首先,要坚持将“人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力资源管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深入挖掘人性的光辉,进而充分解放广大企业员工的思想,建立适合企业员工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其次,还应扩大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一方面,从工作领域上来说,应不断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建立专门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纵向联系,在企业范围内建立跨地域、跨项目、跨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发展。再次,还要积极融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以人力资源部门为载体的综合管理体系,针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以及适应性,从而提高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劳动生产质量与水平,推动企业的发展。

3.3 完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

要想实现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战略管理作用,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关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就必须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并能保证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鉴于此,企业应该结合现阶段企业发展的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选拔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并将各项制度下发到各基层单位,要求他们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来,从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劳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此外,企业应当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高度重视起来,并要以积极的态度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而组织和制定人力资源招聘体系,是实现企业合理招聘、选拔、配置和使用人才的需要。企业应当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淘汰无法胜任工作的员工,为人才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激活员工的才能,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3.4 健全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企业的培训激励是员工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的催化剂,完善企业培训激励机制有助于企业的培训管理效果,增强培训管理的持续性。具体完善培训激励机制的一般方法有:

3.4.1 经济激励,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岗位技能工资、奖学金、培训补贴等系列的福利措施,通过这些福利措施既可以避免员工与企业的这种纯粹契约关系的概念,又可以对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

3.4.2 目标激励,为了实现企业员工的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升职空间、深造平台,从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3.4.3 职业发展激励,企业可以通过这种职业性激励和社会性激励来激发员工的培训欲望和需求,使企业永葆青春,永葆活力。

3.5 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

要想高效、迅速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培训就是重要的手段。培训是一项开发性活动,它并不是面向直接的生产产品,但是培训却能够为员工提供新知识、新技能、新技巧。就这一培训过程来看,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目前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再生产、再加工。所以,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就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任务。针对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需求不同和企业员工的思想文化水平不同,需要企业完善培训师制度,建立不同层次的培训师队伍。因此,应加强企业培训师队伍的建设,经培训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根据企业各生产部门的发展特点建立自上而下的师徒队伍,加强企业的内部培训。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外聘培训师队伍的筹备,企业应公开选聘资深技术专家担任培训师,或者借鉴其他的企业培训管理的经验,借调其培训师为本企业进行员工培训。

3.6 推行精细化战略绩效管理

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加强思想层面的管理,还需要从战略层面加强对绩效考核的组织管理和流程建设等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

3.6.1 明确绩效考核的具体目标,为绩效考核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是保证绩效考核体系顺利运行的首要条件。

3.6.2 明确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遵循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公平性、权威性、严肃性、科学性等原则,从而保证绩效管理和考核能够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将真正有能力、能办事的有能力的人突显出来,从而为企业选用人才提供依据。

3.6.3 促进全员参与绩效考核管理体制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本单位员工的沟通和交流,以保证对员工的绩效评估做到准确无误。

3.6.4 加强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利用,企业必须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保证考核信息能够及时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状态,帮助员工及时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调整,这样才能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运营机制的基础环节,为了促进企业中人力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发挥,调动企业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企业应结合企业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也需要加强员工培训,促进员工的工作水平和技能的提高,从而推进企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顺科.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探索,2012,(3).

[2] 赵曙明.中、美、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差异与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研究[J].管理学报,2012,9(3).

[3] 陈萍.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浅谈[J].中国商贸,2014,(28).

[4] 李鹏.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路径选择

[J].生产力研究,2013,(10).

[5] 蔡兴榜.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8).

[6] 林春.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J].时代经贸,2014,(6).

作者简介:周建成(1986-),男,安徽安庆人,供职于中交三公局工程总承包分公司,硕士,研究方向: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

(责任编辑:王 波)

作者:周建成

企业的战略管理论文 篇2:

论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摘 要: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离不开诸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其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命脉。本文从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出发,探究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作用

随着发展节奏不断加快的全球一体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市场挑战。如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无非成为很多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方向。财务管理是贯穿着企业经营的始终,从起初的投资创立,到发展过程中的融资,以及后期的利润分配都离不开它的参与。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需要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约束下,严格遵守行业规范,为企业的一系列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提供相应的服务。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在管理学界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早在商业活动产生之初,财务管理活动就已经存在,只不过还没有得到系统化与理论化的概括与总结。根据西方的管理学文献,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目标的指引下,围绕企业发展与运营的购置资产、融通资本、资金营运和最终的分配利润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的出发点是为企业的正常营运提供必要的数据分析以及财务保障。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企业中所产生的资金活动与财务干系。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效评估企业运营的状况及盈亏比例,来实现企业对经营管理的监管,从而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也随着商业体系的不断成熟与完善而日益凸显,甚至已经被抬升到企业的核心位置,将会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近况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可是在具体的实施阶段,由于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很多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与观念还在不少企业内部存在着,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具体表现在企业中,特别在一些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中,财务管理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很多企业中依然存在着财务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的主动意识较差,企业中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及相关约束机制,财务管理在企业战略决策制定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

另一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出现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的行为,以及违规操作的行为。由于对于商业利润最大程度的获取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目标,因此很多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虚假操作的行为,这点在一些上市公司与企业表现的比较突出。这种错误的管理行为一方面会极大地干扰与破坏原有的市场经济秩序,容易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状态。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商业行为,虽然短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经济利益,但是这种行为却给整个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三、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剖析

1.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无论是产品的质量管理,还是售后的服务质量,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如果财务管理的不合理,或者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其它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所以,目前在大多数企业中所普遍存在的组织涣散,管理效益较低等现象都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来进行扭转。具体来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所针对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人的控制管理,另一方面是针对物的控制管理。但是,无论是对何种对象的管理,其唯一或者说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的降低企业发展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而这些只有不断通过建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才会比较顺利的实现。因为财务管理,可以从资源的整体统筹与优化组合的角度出发,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甚至还可以通过好的理财方式来实现企业资金的使用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地位的确定,这种转变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适应性的表现。这种适应性的表现是符合市场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随着企业现代制度的确立,财务管理的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运营区间。其中包含繁杂的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管理运作。例如,在生产型企业中,对于技术的维护与升级,产品质量的监管与提高,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后勤保障,企业员工的招聘与培养,以及销售战略的制定与调整,都需要财务管理的全程参与。尽管企业的其它管理活动,因分工的差别,各自的角色与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是由于所有的活动都不免会涉及到资金的调动与分配,特别是关于员工薪酬与奖金的发放是企业管理活动中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在这种独立化的财务管理活动当中,就渐渐地形成了今天的财务管理内容。其中就包括对企业财务的分析,对企业今后财务走势的预测,以及企业运营过程中成本的核算、管理以及最终利润的分配比例。特别是,在企业面临倒闭与资产清算时,财务管理的地位更是不可或缺的。从本质上来讲,这种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管理,其围绕企业生产以及扩大再生产中的价值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维持与升值。

2.如何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作为我们企业发展与努力的努力方向,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实施方案以及确定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例如,现在企业中所存在的资金使用混乱,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就是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桎梏。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管理的不科学而导致的发展的停滞不前的现象还是非常突出的。企业发展的动力,或者说发展的最大动机应该是对商业利润的赚取。所以,在企业考虑任何投资计划以前,应该首先从数字上来分析和估算运营的成本以及有可能存在的潜在的商业风险,无论是操作风险,还是市场的风险,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对各种企业产出与盈利比率的商业运算。关键的一点,便是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数据的有效与可靠。这些数据具体到每个企业的月度或者年度的财务报表,这些报表中的原始的真实的商业数据便会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第一手可供参考的数据资料,当这些资料统一汇总以后,便会为公司的其它的一系列活动,例如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制定与调整,以及企业当下发展的具体举措和方向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与财务支持。这也是财务管理活动为什么可以与企业的其它管理活动独立开来的原因之一。

3.强化企业财务活动的具体落实,特别是各项财务管理指标的完成与实现。财务管理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应该不分轻重,全部包办。在具体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间,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价值达到预期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落实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指标,特别是完成财务计划指标。这种计划指标的完成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围绕其它的企业组织管理活动,这些管理活动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渗透,缺一不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在上文中,强调了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核心意义与中心地位,并不是否认企业的其它管理活动,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的产品营运及业务拓展方面的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只是,由于财务管理自身的重要性与特殊性,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企业最终发展的命运,有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之说,所以,我们才会更为注重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落实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项指标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其有效的监管。这种监管一方面是出于财务管理活动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必然。所以,我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管工作应该更为重视。如果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会计造假,数据瞒报以及舞弊的行为出现,这不仅会影响企业决策制定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严重地还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与创伤。一旦这种会计管理混乱局面产生,将会对企业的其它活动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企业的生产、营运、售后以及员工的正常的薪酬回报,企业的基本的盈利体系都会陷入混乱乃至瘫痪。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种对财务活动的有效监管呢,从而避免财务管理活动中弄虚作假行为的出现呢?

首先,企业要强化对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管监管意识。作为企业的负责人,或者是企业的投资方,应该从企业的发展的角度重视对财务活动的监管。要在国家相关法律与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公司财务活动实施与监管的具体章程。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在加大内部监管与控制力度的同时,要借助国家审计以及第三方独立核算部门,定期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与分析。明确财务管理者的责任,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伤害到企业切身利益的行为要及时地予以纠正,触犯法律与法规的要及时进行司法机关的介入与调查。争取最大限度的降低这种因为财务管理的不科学而给企业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

其次,要加强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与制度。在当前的很多中小企业中存在着一个会计抓全盘的现象,这种不成体系的财务管理,在具体的操作规程中具有潜在的风险。例如,一旦这个财务管理的人出现了思想或者操作上的问题,再加之缺乏制度上的约束与制约,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应该按照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将制度走在管理的前面,把财务管理的信息,以及包括具体的条款,及时的进行企业内部的公示与公开,做好企业财务管理源头上的预防。特别是,在一些计划意识还比较浓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把财务的管理与政府的审计要匹配在一起,避免行政的过分干预,以及不遵照市场运行规律的瞎指挥行为的出现,这些都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权威性的必要举措,也是确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

再次,进一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特别是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行业准入制度。数字是真实的数据,所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应该从职业的使命的高度来保护会计数字的严谨与准确。所以,为了有效地杜绝会计从业人员的造假行为,应该强化其职业操守教育。具体来说,要把诚信教育放在会计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第一位。只有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教育做起,引导其树立高尚的道德操守,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才能在日后的会计日常工作中捍卫会计统计数据的真实。

最后,要进一步强调法律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按照今年的两会要求,要把各种权力放在制度与监管的笼子里。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应该尽快确立和完善权责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将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各具体岗位进行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对于企业内部违反会计从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退,同样对于表现比较突出的人员要进行具体的奖励与肯定。在这种监督体制的制约下,可以有效预防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内部会计造假行为的出现。这种法律的监督作用还应该体现在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监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的逐步确立,我们会发现这种公司制度的内部管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只有不断地重视对公司这种内部管理的监管,才有利于企业的最终长远发展,这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步骤。具体来说,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公司会计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与分割,把会计从业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会计人员的个体身上。另外,要把会计体系向国际发达国家的会计体系看起与靠拢。按照现行的会计体系,企业的会计管理系统应该进一步分化为: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及成本利润管理等方面。在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主动接受国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依法检查。同样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完全按照行业法规与制度来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或者违法的行为要在第一时间向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全力杜绝财务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徇私舞弊的行为。

四、结语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的战略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换的角色,这种核心地位将在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不断在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与凸显。这种核心地位一方面体现在财务管理在企业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例如对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特别是资金的调动以及市场格局的调整,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财务管理活动对于实现企业的资金保值与增值以及战略投资的有效科学评估。因此,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要牢牢把握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并且要从制度与人员上强化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发挥好财务管理活动在整个企业中的作用,才有助于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琳.浅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7).

[2]匡新红.浅议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 2011(12) .

[3]张萍.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内控管理[J].知识经济,2011(18) .

[4]胡红梅.建立新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J].知识经济,2011(17).

[5]王登鏖.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J].现代商业,2011(24).

[6]王亚萍.浅析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J].现代经济信息,2011(16) .

[7]王玉慧.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8]李华甫.学习、借鉴西方财务管理,为我所用[J].冶金财会, 1995(05).

[9]张伟.刍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J].煤炭企业管理,1995(03).

[10]朱国泓.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关系探微[J].上海会计,1998(09).

作者简介:姚嵩(1992- ),男,辽宁普兰店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会计实务

作者:姚嵩

企业的战略管理论文 篇3:

企业战略决定的内生性因素探讨

摘要:《孙子兵法》有云:“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这一论断对于现代企业的决策者来说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于自身内生性因素,这才是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源泉。文章以此为契机,将企业的内生性因素分为(经济)理性假设下的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知识以及新制度理论下的文化和政治过程,并结合战略制定过程中的侧重步骤,即相对稳定环境下的既定战略制定和动态环境下的战略执行过程,探讨了企业内生性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企业的战略过程的。

关键词:内生性因素;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的最终目的是要经过适当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将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转化为在特定市场(产业)上的竞争优势,而这样的战略过程必然会受到企业内生性和外生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如Porter那样依赖于外生性因素来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已不足以解释现代激烈竞争环境中的取胜之道。正如《孙子兵法》中所云:“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企业的内生性因素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真正源泉。本文以下将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决定企业战略的内生性因素,并结合企业战略的制定步骤进一步的探讨这些内生性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企业战略过程的。

一、 企业战略决定的内生性因素

1. (经济)理性人假设下的内生性因素。战略管理中关于“理性人”的假设最早来源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经济人”的论述。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企业作为一个决策主体在制定企业战略时是完全理智的,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在各种影响条件下盲目的跟随“乐队花车(Bandwagons)”(Abrahamson,1993),而是在判断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前提下,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决策。在本文的讨论框架下,从企业“理性人”的假设出发,就要求企业考虑自己能干什么?精于干什么?换句话说,企业必须准确定位内生性的核心能力。

(1)企业核心能力的资源基础论。Penrose在其成名之作《企业成长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企业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具有一系列潜在的生产性服务功能,并通过一定的行政框架将它们汇聚到一起企业(Penrose,1959),并由此将学界对企业战略研究的重点从之前的企业外部(Porter战略定位等)转向了企业内部,而Penrose在此所提到的“资源”也被后人进一步解释为实体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Barney,1991)。资源基础论的观点的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资源基础论的核心假设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具有异质性特征的企业核心资源,所谓的异质性主要包括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正是由于这些异质性的核心资源形成了某种被模仿或者复制的隔离机制,从而保持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而也是这样的前提假设最终瓦解了整个建立在资源基础论上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正如Leonard-Barton提到的建筑在这些异质性资源(尤其是那些专有性较强的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核心能力同时也在动态的环境中构筑了企业的核心刚性,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战略优势(Leonard-Barton,1992)。尽管如此,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资源不可否认是企业在制定其战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的内生性因素。

(2)企业核心能力的能力基础论。企业战略理论内生性因素的另一个学派是以Prahalad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作为正式标志的能力学派。经过大量学者的探讨,现在的能力基础论的观点基本上可以归为两派:一种是从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来定义核心能力,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另一种则着重从核心能力的知识特性方面来定义它,即从知识能否被外部获得和模仿来定义企业核心能力,认为专有知识和信息是企业能力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近年来也有很多学者关注到了企业的动态能力(Teece,1997)成为企业能力基础论的有一个发展方向。

(3)内生性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整合—知识基础论。企业的资源基础论和能力基础论均源自对于企业内生性战略因素的研究,但这两个学派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很融洽,Eisenhardt就在其一项研究中试图推翻能力基础论的观点(Barney,1991;Conner & Prahalad,1996;Nelson,1991;Peteraf,1993;Wernerfelt,1984、1995)并提出在动态环境下适用的修正的资源基础论,主张企业的能力是依附于特定企业资源的企业而产生的(Eisenhardt,2000)。

那么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竞争优势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直到格兰特提出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才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以他为代表的知识基础论学者主张:资源基础理论和能力基础理论最终都将走到了企业知识理论这一轨道上来,组织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是企业核心能力基础,核心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从研究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笔者在(1)、(2)、(3)中所论述的“理性人”假说下企业战略制定的内生性因素,即资源、能力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表达为图1所示。

2. 新制度理论(社会理性假设)下的内生性因素。新制度理论的学者强烈抨击了建立在传统(经济)理性假设上的理论在面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上存在严重不足,认为这些理论忽视了社会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心理文化因素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从而构建更完善,解释力更强的新制度理论(Neo-institutional Theory)。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考虑企业战略制定的内生性因素,我们将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1)企业文化。所谓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员工所共享的一套价值观和信念体系(Stephen P. Robbins),他和企业的成长历史有关,企业文化的产生甚至可以追溯到企业成立之初,与企业领导人的特质有关,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另一方面Stephen P. Robbins也通过实验证明大约只有40%的工作价值观是遗传获得的。这也证明了企业文化的具有长期稳定性。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主要源于其对企业成员行为模式和心智模式的塑造过程,从而长期影响企业可选择的战略范围。

(2)企业政治。企业中的政治一般和企业中个人或团体掌握的权利有关。而所谓的权利是指个人或团体提供建议或影响别人或其他团体的信念和行动的能力(Harold Koontz)。在企业这样一个特定的讨论背景下,这样的权利可以是基于他(们)的地位,身份、职务、年龄,掌握特定资源、知识、专长情况等一系列要素获得的,而这样的权利在原有的企业环境下将会有自我加强的倾向,一旦企业面临战略决策,特别是战略变革决策,原有的“实力派”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权利干预,甚至左右企业战略的选择和执行,以巩固其自身地位或进一步获取更多的权利或经济利益。

Fiss的一项对德国大型企业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甚至在企业已经做出战略决策的条件下(股东利益导向),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也还是有能力使企业的之际战略执行偏离企业的战略目标(Fiss,2004)。Leonard-Barton也在其研究中观察到,即使在企业已经做出决策的情况下,企业中原有的“实力派”也将本能的扭曲战略决策的意图,阻碍企业中的新力量的发展。(Leonard-Barton,1993)

二、 企业战略的外显过程及影响因素

1. 企业战略的外显过程。一般的企业意图的战略外显过程都从企业的既定战略(Intended Strategy)出发,经过战略执行过程(Implementation),最终外显为企业的已实现战略。其大致的过程如图2。

所谓的既定战略是指企业精心定制或计划好的,期望组织遵循的战略方向。要注意的是既定战略很多情况下都有一套经过计划的执行过程与之配套,如资源配置,控制体系和组织结构等。所以,既定战略和其实施过程够可以被看作为企业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但企业的既定战略不一定能够变成企业的外显战略,其原因是在于企业实际的战略执行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始料未及的因素出现,从企业内生性的角度来看,如企业的管理层发生了变化,企业的核心资源流失等等,这样将导致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设计的路径完成外显过程,而是对原有的战略进行逐步的修正,也就是所谓的战略偏移,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这些战略偏移会导致企业战略的质变-断续性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即战略渐进式发展中伴随着阶段性质变的趋势,最终将导致企业的外显战略和既定战略完全不同。

那么,现在留给我们的问题是:如何看待企业战略外显过程中各个步骤之间的相互关系?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更关心的是企业已实现战略,那么我们应该重视外显过成中的哪一个步骤?

2. 战略外显侧重点及影响因素。正如上文中所讨论的,之所以已实现战略和既定战略之间存在差距,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战略制定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对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认识不足,这样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主要是指企业可获得的信息不充分所导致的:(1) 企业的环境不确定;(2)企业的目标不确定;(3)企业决策的方法—目的链模糊(Means-Ends Chain Ambiguity)。进一步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在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不存在以上因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那么企业既定战略和已实现战略间的差距将大大缩小,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计划未来。

从上面的论述来看,企业具体应重视外显过成中的哪一个步骤应视情况而定:如果企业在相对静态的环境中进行决策,其可获得的信息相对充分,并且企业可以以此降低不确定性的干扰,那么决策者更应该将目光放在企业的既定战略设置和配套步骤的安排上。因为,此时执行过程中的战略偏移影响相对较小;如果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进行决策,可获得的信息相对缺乏,不足以降低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那么决策者更应该关注企业的战略执行过程,并时刻注意在此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从而对企业的战略执行不断的进行相应的修正。因为,此时既定战略对企业的已实现战略的影响在战略执行过程的修正下已经可以降到最低程度。

三、 内生性因素决定的企业战略过程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讨论基础上,笔者绘制了以下这张企业战略制定过程示意图,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企业内生性因素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在图3中,纵轴所表示的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前提假设,如文章第一部分所述,它可以分为经济理性假设和新制度理论(社会理性假设);图中的横轴表示对企业已实现战略关注的侧重点,如文章第二部分所述,它可以分为:重视企业的既定战略制定和重视企业战略执行过程。

图中情景①表示:企业在(经济)理性假设下,在相对静态环境中并且重视既定战略的设置。在这样的情景下,企业将理性的对自身的核心资源、能力和知识进行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掌握的充分信息,对企业做出符合逻辑的战略规划。这时的企业战略特点表现为一个建立在精细思考和复杂规划过程基础上的,和企业自身资源、能力及知识严格匹配的战略目标和详细的战略执行方案。

图中情景②表示:企业在(经济)理性假设下,在动态的环境中并且重视企业战略执行过程。在这样的情景下,企业无法依靠现有的信息降低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此将被迫在战略执行过程中不断的通过实践反馈进行学习,也就是所谓的边学边干(Learn by Doing),精心打造,并以此补充企业的知识,从而可以更为合理的促使资源,能力和知识的优化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情景下的企业可以不断通过内生性的学习机制,辅助支撑自身知识、能力的快速增长,以更好的应对动态环境下的竞争。

图中情景③表示:企业在新制度理论(社会理性假设)下,在相对静态环境中并且重视既定战略的设置。在这种情景下,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将沿袭原有的战略路径,即战略选择的路径依赖。这是因为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定的企业文化、行为模式和心智模式,在相对静态的环境中这样的一套既定范式将很难被打破,从而始终左右着企业的战略选择。

图中情景④表示:企业在新制度理论(社会理性假设)下,在动态的环境中并且重视企业战略执行过程。在这种情景下,企业将在不断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得到相关信息的反馈,但与情景②不同的是,此时的反馈信息将被组织中的“实力派”所利用,并以此为新的出发点,影响组织下一步的战略行动,以达到其经济或政治目的。如果组织中存在多个这样的“实力派”,那么这将是一场多方实力的较量,而最终企业的战略很有可能是一种妥协的成果,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情景下,企业的战略将是组织政治的产物。

最后,应该提醒读者注意的是:

1. 以上的讨论过程是在企业内生性因素的视角下得出的结论,实际操作中的企业战略也同时将受到企业外生性因素的影响。

2. 现实中,关于企业战略制定的前提假设和企业所侧重的战略步骤不是文中所描述的两分法所能涵盖的,而更应是一种连续体的状态。因此,企业战略所受内生性因素的影响也是文中所述四种情况的复合体。

参考文献:

1. Kathleen M. Eisenhardt and Jeffrey A. Martin: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Stra- 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Oct.Nov.,2000:1105-1121.

2. Dororthy Leonard-Barton: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2,(13):111-125.

3. Peer C. Fiss: The Diffusion of Ideas over Contested Terrain: The (Non)adoption of a Shareholder Value Orientation among German Firm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4,49, (4):501-534.

4. Barney J B: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17):99-120.

5. David J. Teece, Gary Pisano, Amy Shue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533.

6. (英)彭罗斯著,赵晓译.企业成长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 (英)格里·约翰逊,凯万·斯科尔斯著,王军等译, 赵媛等校.战略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8. 李向辉.市场竞争策略.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9. 张石海,欧阳云.战略决策全书.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10. 刘雨露,王清.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当代经济,2004,(12).

11. 麦迪思.企业生命周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2. 周晖,彭星闯.企业生命模型初探.中国软科学,2000,(10):110-115.

13. 高哈特·凯利.企业蜕变.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14. 韩志丽.基于复杂性科学观的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36-38.

作者简介:许晓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扬,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0-12-28。

作者:陈扬 许晓明

上一篇:新课程识字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学生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