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课教案

2024-04-22

录像课教案(精选6篇)

篇1:录像课教案

《学弈》录像教案

内容摘要:《学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没有采取逐字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没有讲解古汉语知识,而是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代讲,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文言文,“召开学弈经验总结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专心致志对学习的重要,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

关键词: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一、教材分析: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文辞凝练,含义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阅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结合译文解释重点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做任何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从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文的意思。

确立依据:根据《新程总目标》第三学段要求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四、教学难点: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一)寓言引路,导入新

1同学们,回忆一下寓言有什么特点,你都知道那些寓言。

2介绍孟子

学生交流对孟子的了解,教师小结,出示:(孟子图像、孟子简介、《孟子》简介)指名朗读。

(1)齐读题:学弈

(2)“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又让学生从孟子的故事中受到启迪。]

(二)范读激趣,感知全文

1自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个别难读的句子要反复读。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师配乐范读文言文。(随即出示文言文与音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huì)/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èi)是/其智/弗(fú)若与(ú)?曰:非/然也。

3指导朗读文言文的技艺与方法(示范读)

朗读文言文要讲究“断句”,读时应作适当停顿,速度较慢,注意抑扬顿挫。古人读文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时还摇头晃脑,你们也试试,看看读得出滋味吗?

(1)学生练读。

(2)指名朗读。

(3)指名个别读。

[设计意图:采用自由朗读,师配乐示范读,个人表演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朗读,使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培养学生语感,并且掌握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诵读]

(三)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理解文意

1小组合作学习文,教师明确要求,指导学法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受到一些启发。

(3)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效果。出示关键词及重点句。

(1)关键词,指名回答

诲:教。

使:让。

鸿鹄:天鹅。

援:牵、拉。

俱:一起。

弗:不。

(2)重点句指名学生朗读,并让他找一个小伙伴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使弈秋诲两人弈。

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真正让学生成为堂的主人,又教给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研读探究,感悟道理

1出示“学弈”插图,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内容。

2探究质疑:弈秋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发言)

3小结并过度:“通国之善弈者也”,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金牌得主,上门求学的人肯定是络绎不绝,有两个幸运的人成了弈秋的学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结果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4探究质疑:其中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呢?你能用原文的话回答吗?(学生发言)老师给这个人起个名字“专心致志者”(师板书:专心致志者)。你还能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学生回答:如一心一意者、聚精会神者、全神贯注者等)

请你们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专心致志者当时是怎么做的?(注意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学生交流)

6探究质疑:另一个人当时是怎么做的呢?请合理想像,说说这个人的神态、动作、心理等。(学生交流)

7探究质疑:你们能给这个人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三心二意者、一心二用者、心不在焉者、心猿意马者、胡思乱想者、心慌意乱者等。)

老师将这些名字送给你们,你们要吗?(学生回答)老师从你们起的这些名字中选一个作为这个人的名字。(师板书:三心二意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给人物起名字,激发学生兴趣,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让学生合理想象当时他们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目的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才是“专心致志”、“三心二意”,使体会更细腻,使感受更真切,使认识更完整。]

8探究质疑:二人师出同门,其结局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从哪句话得知?从这两个人的学习结果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学习的好坏,不是全在智力高低,就算有好的老师教,也未必就能学好,关键是看自己是否认真向老师学习。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师板书)

9今天老师很荣幸地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围棋冠军弈秋先生,还请来了他的大徒弟和二徒弟。你们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可以是弈秋,也可以是大徒弟,也可以是二徒弟,还可以是孟子,是学者,是嘉宾,从自己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可鼓励,可告诫,可劝慰。

(1)学生交流。

(2)出示孟子名言警句。

(3)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思考师徒三人的发言,既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又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于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五)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1学生发言。

2同学们,短短的70个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至今还影响着人们,这就是文化,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而且可以懂得许多道理,热爱文言文吧,作为一个中国人。

[设计意图:教师激情小结,充分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

(六)作业设计

1通过这个“学弈经验总结会”,这个“三心二意者”已经悔改了,两个人都专心致志地学弈,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可就不大一样了,按这个设想,为本文写一个续想。

2弈秋发现两个人的差异越来越大,于是,弈秋给两个徒弟各写了一封信,假如你就是弈秋,你会给两个孩子写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专心致志

事竟成三心二意

事难成

篇2:录像课教案

内容摘要:《学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没有采取逐字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没有讲解古汉语知识,而是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代讲,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文言文,“召开学弈经验总结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专心致志对学习的重要,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

关键词: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一、教材分析: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课文文辞凝练,含义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阅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结合译文解释重点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做任何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课文的意思。

确立依据:根据《新课程总目标》第三学段要求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四、教学难点: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一)寓言引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回忆一下寓言有什么特点,你都知道那些寓言。

2.介绍孟子

学生交流对孟子的了解,教师小结,出示:(孟子图像、孟子简介、《孟子》简介)指名朗读。

(1)齐读课题:学弈

(2)“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又让学生从孟子的故事中受到启迪。]

(二)范读激趣,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个别难读的句子要反复读。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师配乐范读文言文。(随即出示文言文与音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huì)/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wèi)是/其智/弗(fú)若与(yú)?曰:非/然也。

3.指导朗读文言文的技艺与方法(示范读)

朗读文言文要讲究“断句”,读时应作适当停顿,速度较慢,注意抑扬顿挫。古人读文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时还摇头晃脑,你们也试试,看看读得出滋味吗?

(1)学生练读。

(2)指名朗读。

(3)指名个别读。

[设计意图:采用自由朗读,师配乐示范读,个人表演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朗读,使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培养学生语感,并且掌握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诵读]

(三)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理解文意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教师明确要求,指导学法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受到一些启发。

(3)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效果。出示关键词及重点句。

(1)关键词,指名回答

诲:教。

使:让。

鸿鹄:天鹅。

援:牵、拉。

俱:一起。

弗:不。

(2)重点句指名学生朗读,并让他找一个小伙伴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使弈秋诲两人弈。

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又教给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研读探究,感悟道理

1.出示“学弈”插图,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内容。

2.探究质疑:弈秋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发言)

3.小结并过度:“通国之善弈者也”,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金牌得主,上门求学的人肯定是络绎不绝,有两个幸运的人成了弈秋的学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结果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4.探究质疑:其中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呢?你能用原文的话回答吗?(学生发言)老师给这个人起个名字“专心致志者”(师板书:专心致志者)。你还能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学生回答:如一心一意者、聚精会神者、全神贯注者等)

5.请你们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专心致志者当时是怎么做的?(注意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学生交流)

6.探究质疑:另一个人当时是怎么做的呢?请合理想像,说说这个人的神态、动作、心理等。(学生交流)

7.探究质疑:你们能给这个人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三心二意者、一心二用者、心不在焉者、心猿意马者、胡思乱想者、心慌意乱者等。)

老师将这些名字送给你们,你们要吗?(学生回答)老师从你们起的这些名字中选一个作为这个人的名字。(师板书:三心二意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给人物起名字,激发学生兴趣,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合理想象当时他们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目的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才是“专心致志”、“三心二意”,使体会更细腻,使感受更真切,使认识更完整。]

8.探究质疑:二人师出同门,其结局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从哪句话得知?从这两个人的学习结果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学习的好坏,不是全在智力高低,就算有好的老师教,也未必就能学好,关键是看自己是否认真向老师学习。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师板书)

9.今天老师很荣幸地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围棋冠军弈秋先生,还请来了他的大徒弟和二徒弟。你们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可以是弈秋,也可以是大徒弟,也可以是二徒弟,还可以是孟子,是学者,是嘉宾,从自己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可鼓励,可告诫,可劝慰。

(1)学生交流。

(2)出示孟子名言警句。

(3)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思考师徒三人的发言,既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又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于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五)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1.学生发言。

2.同学们,短短的70个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至今还影响着人们,这就是文化,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而且可以懂得许多道理,热爱文言文吧,作为一个中国人。

[设计意图:教师激情小结,充分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

(六)作业设计

1.通过这个“学弈经验总结会”,这个“三心二意者”已经悔改了,两个人都专心致志地学弈,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可就不大一样了,按这个设想,为本文写一个续想。

2.弈秋发现两个人的差异越来越大,于是,弈秋给两个徒弟各写了一封信,假如你就是弈秋,你会给两个孩子写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专心致志

事竟成三心二意

篇3:录像课教案

一、何谓自我反思能力

自我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自我以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体育教师通过对已经上完的体育课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激发教学智慧,改进教学方式。

二、自我反思能力的主要内容

体育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备课、上课、课后的练习与评价、课外辅导(训练)、考核评定等五个方面。这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也围绕这五个方面展开。

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根据教学目标,反思上课过程是否达到备课要求;课后做好及时的记录与练习任务安排,反思整个教学过程;针对学生个人和学校团体的要求,做好课外辅导工作;考核评定既是评定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三、利用录像课提高反思能力,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教设备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录音录像课和多媒体教学。所谓录像课就是用摄录设备将上课教师的上课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影像资料。录像课可以让学生以第三者的身份来看待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可以让老师同样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反观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发现一些在课堂组织、口令、教师仪态等方面的问题。录像技术的运用能使很多抽象的东西直观化,使上课过程可以留存,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

四、如何通过录像课对上课的各环节进行反思

1. 回看学生表现,反思备课

学生的上课表现能检验一堂体育课的好坏,学生课上的表现同样也在检验老师的备课水平。体育录像课与传统的体育课存在着不同,传统的体育课随着上课时间的推移,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只留下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往往记不全。录像课就不一样,它将学生的表现全程记录下来,给老师留下课后反思的资料。上课的效果反映教师选择教材的能力,学生掌握动作的程度呈现出老师备课过程对学生差异的了解。仅仅通过课上对学生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借助录像,通过课后回看教学的视频,反思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研读到不到位,教材的选择合不合适,有没有在备课中关注个体差异,给老师反思备课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例如:在回看视频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东西不感兴趣,说明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教材的选择脱离了学生;体育课上课过程中,由于学习动作的难度太高造成有些学生胆怯不敢参加,说明老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通过视频回看,老师可以了解到自己备课的不足,针对不足作出调整,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提升自我反思的能力。

2. 回看上课流程,反思课堂组织

教师的课堂组织是整节课的指挥棒,是整节课的灵魂。课堂组织得当,上课的流程就顺畅。在传统的体育课上或教研课上,教师只是在“顺”自己教案上的流程,机械地将各个部分拼接,课上完之后对自己上课流程只剩下很少的记忆,哪些流程没接上,哪些环节过渡得不顺畅,也想不起来。将上课过程录像,可以方便教师对自己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回忆,找出上课流程组织不当的地方,针对不足制作出调整的方案。

3. 回看教师仪态和口令,反思教师基本功

教师的仪态和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展现出一名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往往通过仪态和口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学校的常规课上,老师的仪态和口令一般都只有学生看到,学生有时碍于老师的威严不敢表达出来;老师自己有时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仪态和不规范的口令。

通过几年对在教研课后同行的建议的总结得出:建议中提起最多的也是教师的仪态和口令等问题,如何规范教师的仪态和口令也成了关注的重点。录像课将老师的仪态和口令转化成视频图像,给上课教师留下了有力的证据,上课教师在听到同行的建议后再回看自己的教学视频时,会很容易发现一些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好习惯和不规范口令。针对发现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改正。只有这样,教师的仪态和口令才能被重视,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五、借助录像开创一种全新的自我反思模式

篇4:录像课不妨留点“残缺美”

许多录像课都缺少了师生们的错误表现。教师们用优美且准确的语言提问,孩子们用流畅而正确的语句答复,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一些听课者对此羡慕不已。但是这种“一个回合”式的问答、明显经过修饰的词汇、百分百正确率的答案,总让笔者产生诸多疑惑:真实的课堂是这样的吗?课堂错误就是教师需要“回避”的内容吗?教学失误就是录像课的“瑕疵”吗?请听,当学生大声惊呼“亲嘴鱼!”全班同学哄然大笑的时候,这位老师却显得很从容:“这多么有趣啊!这条鱼为什么要亲嘴?”老师向小朋友们提问。“可能,她在和妈妈告别吧!”“可能,她在吹泡泡。”小朋友们议论纷纷。“不对的!”一个孩子喊了起来。“我看过的,鱼儿打招呼,就是相互之间亲嘴的!”老师肯定了孩子们的答案。“鱼儿有特别的表达方式,那么,你们还能画出其他的鱼儿吗?”老师建议。“我要画一条摆尾鱼!”“我要画一条舞蹈鱼。”……从中可见,面对学生的“错误”,老师先是定了一个基调——“有趣”,然后让孩子去想象鱼儿为什么要“亲嘴”,它还有哪些交流方式?让孩子去体会鱼儿的行为方式,并用自己的想象去美化这种方式。孩子们由哄堂大笑变成了审美演绎,这难道不是教师智慧引导的结果吗?由此可见,课堂无法回避“错误”,“答疑解惑”是教学的主要行为,真正的教育智慧都是从“错误”的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许多录像课都缺少了一些“闲暇”时间的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们都在“赶”:赶时间、赶内容、赶进度;摄像镜头都在“闪”:闪老师、闪学生、闪课件。整节录像课具有快节奏、大容量、多表演的特点。这样的录像课的确好看,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睛,适合成人的节奏,并使评委产生教学流畅、内容精彩、效果突出的判断。但是,我们平时课堂上孩子们的思考需要凝神静思的“闲暇”时间,孩子们的错误需要反复纠正和训练的“闲暇”时间,教师倾听和判断需要从容应对的“闲暇”时间,教师演示时的“构思”需要临场决断的“闲暇”时间……这些虽然是“虚”镜头,有时需要从一些细微表象中才能“看懂”意义,有时画面会显得单调和苍白,但是它能够反映师生的思维深度,看出教学的实际效果,也能体现课堂的节奏变化。

许多录像课都缺少了一份“平淡”的美丽。追求“高大上”成为一种潮流:教学信息化手段追求高档化,教学内容追求大容量,教学行为追求“上品味”。这样的录像课给人带来如此判断:教学工具先进,教学材料丰富,教学目标高远……而忽视了如此现实:过多的教学活动会压缩孩子的思考空间,丰富的教具会迷乱孩子的耳目,过多的教学内容会分散教学的重点,过远的教学目标会让很多孩子望而却步……其实,教学中的“繁花似锦”固然是一种美,“平淡天真”也是另一种美。

由此可见,录像课不妨留些“残缺美”:说话孩子气,课堂有错误,时间留空白,教学尚简练,等等,它们是构成录像课教学美感的重要因素。

笔者个人认为,录像课不妨是一堂“家常课”。它不需要太多的修饰,要知道素颜朝天、平淡天真、风流自然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美感。记得笔者在一次录像课后问拍摄者效果如何,对方显得较为犹豫,“说实话,那只是一节家常课”。听了这话我却很高兴,对,我要的就是家常课。在上课学生中,有一位脑瘫儿童,平时作业常是画几根简单的线条,和儿童涂鸦没有什么两样。有位孩子特别调皮,上课的时候常常会兴奋得躺倒在地。当然,还有一些学生特别内向,在课堂上经常不举手。有的老师建议我,拍录像课挑选活跃的学生,像演剧本一样把双方的“台词”准备好。但是我想,如果我是那些被挑剩下的学生,心里面会怎么想。这种建立在个别同学痛苦基础之上的课堂还能算是好课吗?这样的奖状你还能拿得安心吗?最后,我们全班同学都“上镜”了。虽然在全班作业展示时有一张纸是空白,虽然课堂有点“闹”,但是孩子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话语是有感而发的。整节课展现了一种质朴的、充满童真的美。最后,这节课获得了省一等奖。所以,当我看到课堂中二十几位淡妆轻施的“高颜值”儿童,看到每只小手都笔直举起,每个问答都正确流畅,每个环节都恰到好处,再看看,孩子们紧张的表情,超出孩子“绘画发展阶段”的作业……我感到这是一节表演课,而不是“家常课”。因为它没有找到“家”——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孩子身上,也没有体现“常”——可以经常实施,反映学习常规。

录像课不妨是一堂“真实课”。有的老师认为,录像课与真实的课堂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剪切、连接、重拍等多种手段,提升录像课的观赏效果;可以通过课前辅导、设置“台词”,或者提前完成作业等形式,显示突出的教学效果。所以,他们会通过设置多种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拍摄手段,将原本不可能在40分钟完成的内容压缩在录像课中。这样的课堂当然是一场视听盛宴,一个又一个美轮美奂的画面让观众目不暇接,一段又一段变化的情节让听者不及掩耳……殊不知,这些美丽可能就是一种幻像,根本无法在现实世界实现。录像课之所以要真实,是因为它是为现实课堂服务的,否则只能起到副作用,把录像课当成“敲门砖”,而本末倒置了。

录像课不妨是一堂“生本课”。也许有些老师会说,如果将摄像镜头对准学生,会暴露一些学习问题,毕竟孩子是难以自控的,会出现一些“旁逸行为”。但是如果一味回避学生,不但不能保证课堂的完美,反而显露出了教学的缺损。记得有一位老师讲过,一次拍录像课的“前奏”,成就了他的一节课。在拍摄前十几分钟,这些学生纷纷表示“罢课”,理由是电化教室太过狭小,无法容纳整班学生。“要么全上,要么不上。”孩子们向老师摊牌。最后他们赢了,在教室里添了十来个凳子。当然,画面效果不好了,但是孩子们的主动性被调动了起来。最后孩子们以自己的表现上了一堂精彩的美术课,并获得全国一等奖。由此说明,让孩子真正拥有课堂,是能够上好每一节课的。相反缺少孩子的课堂,永远是不会完整的。

录像课不妨是一堂“缺陷课”。有的上课老师恨不得整节课都处于“高潮”中,他们在课堂上一个劲地“表现”:活动此起彼伏,噱头层出不穷,“包袱”层层叠加……其实,有时适度的“残缺”能令课堂生机盎然。记得笔者在看第一届全国录像课比赛作品时,刚开始觉得其中一堂获奖课实在不怎么样。画面模糊,音效较差,再加上光线昏暗,师生穿着朴素,很难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老师出示的作品都是一些田间地头的东西,甚至连锅盖、簸箕、筛子都上场了。但是上到后来,一些评委被深深感动了,孩子们就用这些极其普通的农家作物,做成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动物。他们黑黑的小脸露出了白白的牙齿,亮黝黝的眼珠闪烁着快乐的光芒。虽然他们做的狐狸、山猪还缺胳膊少腿,却显得质朴而纯真。专家们点评道,虽然这节课录制水平不高,但是它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农村课堂,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孩子们用精彩的表现和杰出的作品打动了大家,是一节具有示范意义的录像课。正如一位教育专家说的那样,课堂有高潮必有低点,有精彩必有平淡,有华丽必有朴素……如此才符合生命的规律,才符合自然的节奏。

由此,我要说,不妨让录像课留些“残缺美”。虽然残缺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但是它是构成完美不可或缺的部分。

篇5:陋室铭录像课教案

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 刘世敏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吾”“牍”“馨”“儒”等生字词。

2.积累文言实词“名”“灵”“斯”“馨”“素琴”“劳形”,虚词“之”,了解特殊文言句式“何陋之有”。3.准确疏通文意,熟读课文。

4.体会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掌握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作者情怀。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情怀。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生本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展示修复后的安徽和州刘禹锡故居--陋室的照片。

导语:同学们,这座破旧简陋的房子,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富丽堂皇的陈设,但它却成就了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的志趣和情怀。

(板书:陋室铭)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我们已经从文章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课文朗读四个方面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来检测预习情况。

(出示大屏幕,学生展示,点评。)

三、课文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听清节奏、找出韵脚。2.出示大屏幕,检查学生节奏、韵脚掌握情况。

(指导学生:韵脚在朗读时,要读的清晰响亮,有延长音。)3.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4.指两名学生朗读。5.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四、疏通文意

1.小组互助,翻译全文,记录好疑问。

(注意翻译的基本原则:1.字字落实 2.文通字顺)2.全班交流,答疑解惑。

3.教师检测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4.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聚焦文本

过渡:文章题为“陋室”,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描述陋室的语句。(明确答案后,全班朗读)1.研读文本,思考讨论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述“陋室”的?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展示示例:作者围绕陋室,从陋室环境、交往的人、室中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2.研读文本,品读感悟

结合具体的词句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最喜爱的一幅画面。3.研读文本,归纳总结

这些描述体现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展示示例:体现了陋室环境幽雅、交往儒雅、情趣高雅的特点。4.研读文本,质疑探究

这篇不足百字的铭文用圆润、饱满的词语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幽雅、儒雅、高雅的陋室图画。这座如此雅致的居所,作者却说他是陋室,你认为陋室简陋吗?为什么?结合全文内容和课前查找的背景资料,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小结:大家从自己理解的角度阐释了陋室的陋与不陋。的确,这是一间名副其实的陋室:主人的物质生活“陋”、社会关系“陋”、身份地位“陋”。可在.作者眼中,这里环境幽雅、交往儒雅、情趣高雅,分明是一座清新的雅居!.4.再读文本,感受雅趣。

六、对话作者

1.教师补充《陋室铭》的写作背景。

大屏幕展示:刘禹锡因参加以革除政治弊端为主要目的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仅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思考:结合课文和背景资料,说一说,我们从作者的陋室里结识了一个怎样的刘禹锡?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一篇《陋室铭》让世人看到了刘禹锡官场的失意,更让世人看到了他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人格的魅力。这篇“铭”,是他落魄时的自励,逆境时的自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间陋室。当你身处失败、落难、遭到误解、诽谤等人生低潮时,只要有“馨”在心,则心不陋,室更不陋!我们的人生,自然有一份儒雅和洒脱!

七、结课

全体起立,高声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傲岸不屈的高洁品质。

板书设计:

环境幽雅 室

交往儒雅 铭

生活高雅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篇6:安全录像课教育教案设计

曙光河溪小学 陈绍斌

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育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道路交通、防震减灾、人生防卫等安全基础知识。现在学期将近结束,对安全知识的进一步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意义重大。

教学目标:

1、交通安全、防溺水防中暑安全、防雷电与用电安全、防疾病与饮食安全、远离黄赌毒、网络安全等。

2、通过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牢记安全要点与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使同学们不受到伤害。

重点难点:

交通安全、防溺水防中暑安全、防雷电与用电安全、防疾病与饮食安全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学习机会。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加强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倡合作与探究,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安全方面的知识进行整理。

2、收集典型的安全事故,用事实让学生明白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一个学年紧张又充实的学习生活即将完成,随着期末考试的到来,大家即将进入假期。同学们一定希望拥有一个愉快而又祥和的假期生活,对吧?虽然我们大家要放假了,但安全意识不能松懈。因为“多一份防范,少一份危险”。为保证大家过一个平安、祥和、健康、安全的暑假,今天我们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原则,谈谈我们身边的安全问题。

二、内容综述

1、首先,让我们共同想想:我们身边有哪些安全问题值得防范?

2、学生讨论发言(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教师板书关键词

预设:a.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b.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c.学生交通安全隐患。d.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e、自然灾害......3、接下来就谈谈安全要注意什么吧(同桌讨论以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发言)。

第一:严防中暑、触电、雷击和火灾事件发生,严防食物中毒;

第二:禁止违反交通规则,禁止单独擅自下河游泳,禁止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

第三:远离网吧、游戏机房,远离毒品、烟酒,远离不良青少年。

三、分析利害,记忆常识 第一、饮食卫生安全

1、注意个人卫生,食用新鲜、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不吃生冷或留放时间过长熟食品。

2、多吃瓜类蔬菜,夏天正是瓜类蔬菜上市旺季,可以多吃冬瓜、黄瓜、丝瓜、南瓜、苦瓜、西瓜等,多吃凉性蔬菜。夏季对人体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湿之毒,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这些蔬菜有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等。

3、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气温高,病原菌滋生蔓延快,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这时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大葱、蒜苗等,这类蔬菜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病原菌有灭杀和抑制作用。

第二、防溺水安全

1、不能在没有家长带领的情况下私自下水游泳,或是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2、不要到不熟悉水情、没有安全设施或是没有救护人员的江、河、山塘、水库、深潭游泳;

3、在有安全保障的规范的游泳池游泳时,也要提前做好泳前各项准备工作,下水时切勿太饿或太饱。

第三、交通安全

1、外出要与家长打招呼,不私自同伴外出,不能在外过夜。

2、步行外出时要注意行走在公路边演,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横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要斜穿、猛跑;在通过十字路口时,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并遵守交通信号;在设有护栏或隔离墩的道路上不得横过马路。

第四、活动安全

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洗澡。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分布在四肢及体表,一旦运动停止,增加的血液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如果马上洗澡,易导致血液过多地进入肌肉的皮肤,将使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

第五、防流感安全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烹制猪肉时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度。可杀死细菌和病毒。第六、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师生共同分析会产生什么后果。

2、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学生讨论这样做会有什么危险?

3、上下楼靠右行。举例一:两名同学在教学楼转拐处迎面飞跑,相互碰撞而跌倒。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举例二:一名同学跑上楼撞上了老师的膝盖。

四、升华与领悟:其他安全的注意事项:

1、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师生问答: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小组讨论:如何加强教室安全?学生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师生讨论: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5、讨论: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6、安全小常识。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学生识记:“119”----火警 “110”----报警 “120”----急救 “122”----交通事故报警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五、教师总结

上一篇:安全食品的生产与规范下一篇:历史老师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