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与素质教育论文

2024-05-15

浅谈舞蹈与素质教育论文(精选12篇)

篇1:浅谈舞蹈与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舞蹈与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及身心、审美、劳动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素质教育。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素质教育中它对少儿起着显著重要。可以说舞蹈教育与少儿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指的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是对少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舞蹈对少儿道德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少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少儿舞蹈《做家务》,表现了小朋友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的故事,舞蹈中有做家务和给妈妈捶背等细致的情节表演,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少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少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少儿通过学习表演,自然而然地懂得了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说教才能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红旗飘飘》,歌曲曲调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少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少儿理解的基础上和少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的学习,不仅使孩子在形体上得到良好的训练,对心灵更是一种美的陶冶。如“集体舞,可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友爱精神,增强遵章守纪观念。”激情型“舞蹈,可以培养勇敢,豪迈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总之,舞蹈培养了孩子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也发扬了他们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天天向上和爱国主义的精神等等。

二、舞蹈对少儿创造力

我们常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而舞蹈正是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少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掌握了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了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少儿的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曾上过《小树叶找妈妈》一课,音乐具体形象,既有风声、雨声,又有树叶被风吹动的沙沙声,上课时在我做了简单的`提示后,先安排他们欣赏音乐,然后由孩子们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孩子们情绪激动,发言热烈而且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我便组织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多次练习后,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明显得到了提高,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分散或集中原地旋转、自由舞动,像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创造性思维是人大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创造力的发挥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中,人会尽力使身体的动作相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能促使少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舞蹈对少儿爱心教育

在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生活无忧无虑的时候,正是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通过舞蹈的表现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卖火的小女孩》,描述了一个没有爸爸、妈妈,也没有家,生活充满着艰辛的可怜的小女孩,既没人来关心她也没有人来爱护她!通过这样的舞蹈使少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多么的幸福。再让他们和卖火柴的小姑娘的遭遇做对比,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使其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孩子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别人,学会在得到的同时,如何去回报,去献出自己的爱心。

四、舞蹈对少儿美育

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少儿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少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如:

(一)舞蹈可以促进少儿的生长发育。运动可以使新陈代谢显著增强,从而促进了身体各部的生长发育。像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是骨骼的生长时期,运动可增加骨的血液供给,使骨组织能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运动又能给生长骨骼的骨骺以适当刺激,从而促进骨的生长。因此舞蹈训练促进少儿的身高增长。据统计调查,同样性别同年龄的少儿,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4-8厘米。

(二)舞蹈训练能够改善改善少儿的形体,带来美的改变。人体的形态与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由遗传决定。但是,后天的影响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舞蹈训练可以使身体变得挺拔,克服弯腰驼背等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科学化、规范化的舞蹈训练还有助于少儿各围度的均衡发展。研究表明,同性别同年龄的少儿,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体各部位的围度测量指标要更匀称。经过舞蹈训练,关节的活动幅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关节灵活性的提高,使人的动作舒展优美而协调,从而姿态优美动人。

篇2:浅谈舞蹈与素质教育论文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及身心、审美、劳动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良好手段。

一、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幼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幼儿舞蹈《让座》,表现了小姐姐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舞蹈中有让座、搀扶等细致的情节表演,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幼儿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国旗国旗我爱你》,歌曲曲调节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二、舞蹈与幼儿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它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效果,如我曾上过的一课《小树叶找妈妈》,音乐具体形象,有风声、雨声、沙沙声,上课时给幼儿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幼儿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我提出让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几次练习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二个、三个或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性思维是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中,人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能促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舞蹈与幼儿爱心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这是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融入舞蹈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再让孩子通过舞

篇3:浅谈舞蹈教育与美育

关键词:舞蹈教育,美育教育,功能表现

随着我国社会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于美有了更高的追求。舞蹈艺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人体文化形式, 表现了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 不仅能够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还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可以将生活中美的一切集中地体现出来, 给观看的人们传达美的讯号, 帮助人们提升认识和领悟美的品位。因此, 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 舞蹈是最有效的载体形式之一, 如果美育中缺乏了对于舞蹈的教育, 那么美育也就变得不再完整。由此可以说明, 舞蹈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其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一、美育的概念

吕艺生先生是著名的舞蹈教育学家, 它曾经给美育定义为:“美育还可称作美的教育和审美教育及美感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美学概念, 以及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项教育活动。”随后, 张念宏又在出版的《教育百科辞典》对美育的概念作了进一步地阐明, 其认为在美育的过程中, “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审美教育来树立审美观, 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具有美学价值的元素, 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是要让学生通过美学教育, 来培养辨别美与丑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热情。最后是通过美学教育来培养学生形成创造美的能力, 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总而言之, 美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基础, 从而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并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全息视角上的教育观念。此外, 美育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 从广义上来说, 主要包括对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的认知和教育;从狭义上来说, 主要指的是艺术方面的教育, 比如音乐、舞蹈和戏剧等。现如今, 我国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舞蹈也被列为美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可以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艺术的真谛, 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仅塑造了完美的体型, 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 培养了学生辨别美与丑的能力, 从而在思想和感情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审美观。

二、舞蹈教育所表现的美育功能

1. 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

所谓真正的舞蹈艺术, 其最终需要的就是舞者能够为其全身心投入自己整个肢体, 由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舞者真挚的情感。这和传统中常讲到的舞蹈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再代表着所谓的“头脑简单和四肢发达”, 而是一种艺术形式或者是艺术手段, 可以将舞者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得以充分地表达。对于学生来说, 在学习舞蹈的这个过程中, 动作可以带着他们很好地去感知这个世界, 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大多数的舞蹈都是用抒情的方式进行演绎, 这样可以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内容和情感用最真实的方式表现出来, 其舞蹈形象的塑造过程主要是依靠一些概况程度较高的手法, 由此也就赋予了舞蹈具备特殊的审美属性。因此, 将舞蹈艺术看做是一种别样的生命情调也不为过。除此之外, 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 可以用不同的舞蹈动作来感知整个世界, 从而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

2. 提高学生审美艺术的能力。

如前文所述, 舞蹈要求舞者将整个肢体投入其中, 那么舞蹈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方面的教育, 在教授过程中, 主要是对肢体语言进行训练, 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律动感, 增加对乐曲中节拍的敏感性, 通过舞蹈学习, 不仅能够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健, 还能使自己具备更好的形态美。那么为了迎合舞蹈教育的教学宗旨, 只要是舞蹈学习者, 不论专业与否, 都必须在学习之前进行一些有关形体方面的训练, 其训练目的就是希望舞者可以很好地协调肌肉和力量之间的杠杆关系, 从而使自身的协调力与耐力达到统一。舞者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 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舞蹈最内在的美感。所以, 舞蹈教育不仅可以使人的美感得到良好的培养, 还能使学生对艺术所产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3. 激发学生创造艺术的能力。

在舞蹈教育过程中, 要求舞者将自己的思维以及情绪得到充分地放松, 让人脑与舞蹈动作的表现实现近乎完美的配合和统一, 舞者可以将自己的心灵通过舞蹈动作来释放。学生通过接受这种舞蹈教育, 使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得到激发, 从而形成良好的艺术创新思维。因为在舞蹈的教育过程中, 舞者必须要根据音乐的节奏, 来发挥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 从而发挥想象力, 用相应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在这个创作过程中, 舞者必须放松心态, 用“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从而使艺术思维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得到相应地提高, 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由于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它更能够实现将人们内而外的全面素养得到提升的功能。

4.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舞蹈艺术是一门培养人们综合素质的艺术, 它紧紧围绕着情感活动, 在教育过程和形式等方面还具有一种可以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的美育功能。所谓健全人格, 其主要包括三个点:一是要客观地认识自我, 并拥有积极的自我态度;二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协调好自己与世界或者是他人之间的关系。在舞蹈的基础训练过程中, 不仅要求学生的身体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和爆发力, 还要求学生能够有合适的速度和控制能力, 然而这种能力的训练是日积月累的, 比如说学生在进行柔韧性训练时, 需要采取压腿和耗腰等一些较为枯燥的训练方法。而对于舞蹈初学者来说, 这个训练过程常常会伴随疼痛, 这都需要学生具备超乎寻常的耐力。此外, 当需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吃苦精神以及坚定顽强的意志力的时候, 舞蹈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否在同班级学生中客观地认识自我, 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伤痛的时候如何将自我态度调整为积极的。

三、如何发挥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1. 逐步完善舞蹈教育的课程体系。

针对舞蹈教育来说, 在西方国家很早就拥有了比较成熟的相关课程体系, 其中有一些国家还对舞蹈教育的相关课程设立了一些标准, 此外还对舞蹈教育提出了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实施路径。在西方的很多国家的高等院校内, 已经将舞蹈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当中, 将其设置成为一门必修课程或者是选修课程, 从而向着艺术教育中的现代化潮流逐步迈进。因此, 我国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 顺应时代的潮流, 适应当今舞蹈教育的发展, 寻找我国舞蹈教育现存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现在的发展现状, 与此同时, 还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为舞蹈教育制定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在高等院校中将其设为必修课程或者是选修课程, 或者开设一些相关的舞蹈课程, 使我国的舞蹈教育课程体系能够逐步完善起来。

2. 为学生多举办一些与舞蹈教育相关的知识讲座。

要想让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还需要给舞蹈学习者提供一些与舞蹈相关知识讲座和培训。要想真正的融入到舞蹈的世界, 如果只是具备一定的舞蹈文化素养以及舞蹈基础功底, 那还差得很远。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自己良好的审美观和较高的舞蹈意识修养。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与舞蹈相关的教育过程中, 应该丰富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 增加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 比如可以通过举办舞蹈知识讲座的形式给学生传播舞蹈理论知识,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检视自己, 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舞蹈意识修养。

3. 为学生提供舞蹈艺术的实践机会。

在舞蹈教育过程中, 不仅应该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 还应该为学生多多提供一些舞蹈的实践机会。比如可以举办一些与舞蹈教育相关的大型文艺晚会, 如“舞林大会”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与舞蹈有关的各种艺术资源有效地整合到一起, 善于使用各种教育平台, 主动承担起培养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除此之外, 作为舞蹈教育的相关教学工作者来说, 就更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职责, 对舞蹈教育在美育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引起高度的重视, 从而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为他们的审美素质教育提供最为坚实的物质和精神保障。

英国的培根在其《论说文集》中曾提到:“至上之美是由内在美和外在美结合而成的———把美的形象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 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由此可见, 只有内在和外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为此, 相关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当今社会教育的时代潮流, 通过舞蹈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这对学生提高欣赏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钟诚诚, 罗美霞.浅谈大学美育中的舞蹈教育[J].大众文艺, 2012, (23) :232-233.

[2]柳文杰.浅谈舞蹈的美育功能[J].大众文艺, 2013, (18) :146-148.

[3]林碧芸.浅谈舞蹈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画报 (教育百家B) , 2013, (4) :17-18.

[4]吴跞尧, 侯珏.浅谈舞蹈教育与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J].才智, 2013, (24) :59-59.

[5]陈炯伶.试论大学生美育背景下的舞蹈教育[J].音乐大观, 2014, (7) :176-176.

[6]李磊.试论高校舞蹈教育的三个基础[J].科教文汇, 2014, (13) :130-131.

[7]张明.论基础教育中舞蹈教育的重要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2) :160-160.

篇4:浅谈中学生舞蹈教育与舞蹈创作

一、舞蹈对中学生的美育功能

《乐记.乐象篇》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无论诗、歌或舞,都是由人的内心出发的,内心所指,然后才表露于外。艺术形象本于人的内心,然后才有乐舞的外在表现。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心田,影响人们的思想、品质、情感。古代学者们强调“乐声之入他深,其化人也速。”

要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作为创作对象,并非易事。众所周知,这一阶段是一个人从童年、少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此时的人既有别于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儿童,这一区别就决定了中学生的舞蹈同少儿舞蹈既有共性又存在个性。要抓住个性进行创作,首先需要了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加速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了解他们充满热情、激情、活泼向上、富有朝气、同时又经受着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的心理;了解他们渴望友谊、追求独立、反抗权威的心理。围绕这些生理、心理特点进行选材创作,才能真正创作出贴近他们心灵、吐露他们心声的舞蹈作品。举一个很好的例子《红扇》,编者很好地将现代舞的动作语汇融入到中学生的形态当中,用大幅度的跳跃、收放以及扇花的飞舞将中学生年轻、奔放、跳荡的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因此只有选用准确的、符合中学生心理、生理和形象的舞蹈动作才能更好的表现主题。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生理上迅速成长使得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对异性交往充满好奇。我们可以通过舞蹈的方式为中学生创造一个正常的气氛,鼓励男女同学间广泛的交往,有利于他们社会价值的获得以及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此,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欧美民间舞蹈中集体舞的形式,如四方舞、小步舞等,这一类舞蹈风格文雅、端庄、步法简单,构图优美。

二、中学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

舞蹈来源于生活,它是人民大众的艺术。舞蹈的本质已决定了它的群众性,因此,舞蹈创作就不是什么神秘王国。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的总结与实践中,就会有许多好作品从手中涌现出来。概括讲,要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观察生活,熟悉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

(二)舞蹈作品要歌颂崇高品格,富于时代精神

任何艺术作品都服务于它所处于的那个时代,跟不上时代的艺术作品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就失去了它的生存价值。我们所指的“时代精神”,应该是一种积及向上的、催人奋进的、能鼓舞人们斗志的精神。这种精神能使人迸发无穷的力量,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能使人深切的感受生命自然的美好,从而对生活充满着希望。

(三)熟悉积累专业素材,全面提高专业修养

1.多看多学舞蹈语汇

舞蹈语汇(动作)是靠积累才能丰富的,只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在创作中信手拈来。也只有对动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运动、变化规律,再进一步对这些动作进行变化发展。

2.对各艺术门类的综合学习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因此,创作舞蹈不仅要有对人体动作的娴熟运用,还要通过其它的艺术手段,为作品的主题、人物型像、情节发展、高潮的兴起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创作者应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音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在理伦上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表现情感和音乐形象上的理解。

(2)要对构图、画面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

舞蹈构图在作品中至关重要,好的构图能给人以振奋,感到它变化无穷,内蕴丰厚。呆板的、一成不变的构图画面会使人感到枯燥,毫无感染力。俄罗斯小白桦歌舞团的《小白桦树》,虽然动作简单,但它却运用蜿蜒流动的队型,迭幻繁复的变化,描绘出深邃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闪射着迷人的魅力。重庆龙灯艺术节开幕晚会中的,《中国人》舞段,仅靠此起彼伏的万里长城的阵型、四大片块交错、快速穿插和组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浩大的气势,给人以很强的震撼。

(3)要对灯光、服装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学习,以便于在创作时综合考虑运用

舞台灯光变化运用的好,就能深化作品的主题,渲染浓烈的氛围,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中。《再见吧,妈妈》通过特殊的灯光效果,营造出朦胧的、如梦似幻的母子相见的画面。这些巧妙运用灯光的艺术手段,都是灯光师按照编导的创作和设计要求而解决的。

(4)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

编导要充份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联想、幻想),使舞蹈具有浪漫抒情色彩,这是作品打动人心、感染观众的极为重要的方面。要想舞蹈具有独创性,想象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因素。舞蹈《水》的意竟是充满想象力的。从少女头发的摆动中感受到水的流动,又从水的流动中透视了少女的美;《雀之灵》通过手臂和指尖的形态,塑造出孔雀雍容典雅、端庄高贵的仪态。

人们新的需求和社会新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开启着人们的心智,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从事舞蹈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中学舞蹈创作的实践总结

每一位学生都享有感受舞蹈教学独特魅力的权利,我在学校中成立了舞蹈兴趣小组,并开设了一些舞蹈选修课,供一些喜欢舞蹈或者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进行选择。可以看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他们都很有兴趣,而且很认真。所以说,在中学中开设舞蹈课是很有必要的。

在几年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借鉴了一些成品舞蹈的例子。由于学生素质的不同,所以在编排的过程当中进行了适当的改动,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现在看到很多的同行在舞蹈编排中生搬硬套,把整个作品复制下来,没有顾虑到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得整个舞蹈作品失去了原来的味道。而且,中学生现在对于流行的东西很感兴趣,比如说街舞以及现代舞,他们更喜欢。我在舞蹈编排过程当中,适当的加入了这些元素,他们接受的快,同样能够表现得更好。

新时代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趋向复杂、成熟。知识丰富了,审美需求不断地变异拓宽,对此我们创作者必须更新自身的生活库存,去表现绚丽多彩的校园生活,对舞蹈新意识,新观念的出现,创作者需要拓宽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精神境界,不断探索追求,为了祖国的明天,使中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

结论

我国培养新一代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全面素质教育必须从中学生抓起,从中学生经常接触和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围绕素质教育的目的选择相应的舞蹈内容,使舞蹈教学发挥其独有的育人功能。

篇5:浅谈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

【内容摘要】幼儿舞蹈教育是现代舞蹈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早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就被著名舞蹈教育家提出并专门创作编排舞蹈。幼儿正处在初步接受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初步形成自身习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幼儿舞蹈本质艺术思维作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确信,舞蹈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教育形式之一。舞蹈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载体,以韵律性动作为表现手段放射出独特的艺术之光,以直观的方式表达着人类精神世界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人体是人的意识、精神与肢体相结合的整体。舞蹈用最接近人类心灵的物质载体――身体,准确地传达了地球灵物的生命状态。

一、古代舞蹈教育的意义

自周王朝建立的中国古代乐舞教育,实质上是“礼法”教育,周代的乐舞机构“大司乐”实际就是一所规模宏大的乐舞学校。《周礼?地官》载:“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意思是用“六乐”来防止、节制人们不符合礼的各种情欲,与社会保持和谐。古今中外,舞蹈都被认为是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在文字、音乐等出现之前就有舞蹈,它以自身的社会功能性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周代是利用文舞、武舞来训练人在举止和情感等方面的修养,通过身体的教化与训练,使人变“俗”为“雅”,这对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二、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在18世纪中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以伏尔泰、卢梭为代表的思想家掀开一场浩大的启蒙运动,突破封建的礼教思想,崇尚自由。其中,卢梭认为,教育的最好方法是“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相互调剂”,由此可见舞蹈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人们常说,舞蹈之所以美,是因为人体自身就是舞蹈美的栖息地。人体在思想情感的支配下自觉的运动,是舞蹈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不仅体现在古代的祭祀舞蹈中,也是现代舞台表演的舞蹈特征,还是百姓娱乐舞蹈的舞蹈特征。

古代乐舞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重视程度不同,却一直延续至今。19世纪末兴起的改良教育运动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杠杆的作用,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现在它又以新的形式进入当今社会教育之中,特别是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政策》等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幼儿舞蹈教育被提到更高的层次。

(一)幼儿舞蹈教育的本质

舞蹈主要是人的肢体运动,而人的肢体运动不可能与思想情感无关。幼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幼儿艺术语言思维,而并非技能。教育者更关注幼儿在学习中是否能真正理解艺术中所蕴含的东西,而非单纯的跳舞。在不断的学习中建立艺术语言、艺术思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艺术思维。也许幼儿长大后并不从事艺术工作,但是艺术思维的建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工作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幼儿园应将舞蹈课安排在课程当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幼儿舞蹈因其简单有趣、短小活泼、形式多样,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幼儿教育领域内,幼儿舞蹈教育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舞蹈教育中所包含的审美教育,众所周知,审美教育并不能代替一切创造性思维活动,但审美教育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因此,让幼儿学习舞蹈可以使幼儿受益终生。

(二)幼儿舞蹈促进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发育

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舞蹈艺术教育与智力教育有一定的互补性,与情商有一致性。艺术是一种情感活动,舞蹈则是最直接的表达情感的活动。幼儿通过舞蹈达到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舞蹈教育是最佳时期。幼儿可以在舞蹈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伙伴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人的情感之中有需要他人认同、肯定的一面。当幼儿在舞蹈中感受到群体的爱,感受到友谊的美好,并将这份美好的情感传递,这对于幼儿来说是最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舞蹈的另一突出特点就是寓教于乐之中开发幼儿智力。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艺术。舞蹈则是开发右脑的最好课程。幼儿长大后不论从事任何行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如果能学通艺术,那么任何事都会成为艺术,用艺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人容易接受。这样右脑的灵活、敏锐辅助左脑的理性思维会提高其所工作的效率。

(三)幼儿舞蹈培养创造求新能力

舞蹈不仅能够开发幼儿大脑还能锻炼幼儿的肌肉与骨骼。幼儿在学习每个舞蹈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会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给其自身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满足了幼儿小小的成就感,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凡是学习舞蹈的孩子创新能力比一般孩子要强,教师会在课堂上启发孩子做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动作,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在日积月累中提高,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三、幼儿舞蹈课堂促进综合教育

艺术界以外的任何人,有无艺术修养已成为评价人的重要衡量标准。幼儿舞蹈教育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使“教育使人成为人”的理念更加饱满。一个人是由肉体和心灵组成,心灵即灵魂,是思想、是感情、是理念。幼儿的心灵应该充满友爱和幸福。他们的眼中潜藏着强烈的希望,这种希望超越现实。把舞蹈与幼儿的人生教育、道德教育联系起来,达到新的高度,使幼儿拥有自由的生活空间和积极、乐观、阳光的心灵。

幼儿舞蹈教育是社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幼儿舞蹈融入幼儿的生活,使幼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使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塑造更健全、完善的人格。

艺术基础教育走进课堂,进入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提供的各项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体验活动和开动脑筋的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乐趣,在游戏中学习,既开拓艺术视野又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幼儿舞蹈教育有着其他教育不可取代的益处。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篇6: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作者/张晓宁

摘 要:舞蹈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篇7:舞蹈与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一、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幼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幼儿舞蹈《让座》,表现了小姐姐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舞蹈中有让座、搀扶等细致的情节表演,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幼儿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国旗国旗我爱你》,歌曲曲调节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二、舞蹈与幼儿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它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曾上过的一课《小树叶找妈妈》,音乐具体形象,有风声、雨声、沙沙声,上课时给幼儿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幼儿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我提出让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几次练习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二个、三个或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性思维是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中,人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能促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舞蹈与幼儿爱心教育

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这是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再让孩子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幼儿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泥娃娃》,描述了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谁来关心、谁来爱护它呢?通过这个舞蹈使幼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多么幸福,而泥娃娃是多么可怜,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在表演中可以看到孩子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大家,在得到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回报,献出自己的爱心。

四、舞蹈与幼儿美育

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幼儿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幼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训练,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诸如手臂波浪、脚尖步等动作,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使他们对肌体的运用从本能的无意识状态过渡到具有舞蹈功能的有意识状态,通过各种舞蹈的姿态的训练使幼儿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优雅的体态和较好的外形气质是舞蹈对幼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另外舞蹈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勇敢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自信。

此外,幼儿在学习舞蹈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了解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使其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眼界。由于舞蹈是人体动作艺术,幼儿舞蹈的过程也是一个全身运动的过程,跳跃、呼吸的运用对幼儿的心肺功能是一个良好的锻炼,四肢的协调一致及身体各关节部位的活动是简单的体能训练,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幼儿的舞蹈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其心理上完全放松,无拘无束,没有压力,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篇8:浅谈舞蹈与素质教育论文

一、少儿舞蹈教育可促进少儿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他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 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情感为中心, 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 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 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 学生会乐于接受, 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 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少儿舞蹈教育训练从生理上可以促进少儿的骨骼发育、提高少儿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首先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 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 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 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者,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一般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 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 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 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 耐力和灵敏度, 并增强体质。因此, 少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再者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少儿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儿童的意志, 增强了儿童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最后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 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 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 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 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 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儿童得到的肯定多了, 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 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二、基础训练是培养和开发学生肢体语言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基础训练就是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首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

即兴伴奏中, 依据乐曲的旋律加上与之相对应的和声作以规范的键盘和声连接即可。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练习曲、乐曲, 手指技巧得到了锻炼, 同时也以很简易、直观的方法学习到了即兴伴奏, 就算在初学者眼里, 即兴伴奏也会变得容易接受和运用。以此类推, 欢快活泼风格、优美抒情风格、少数民族风格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那么学生不仅能很好的掌握和表现乐曲的风格, 还能轻而易举的掌握即兴伴奏的编配, 学习思路清晰, 效率高, 而且不容易忘记, 能活学活用。

(三) 考核方式的整合

钢琴、即兴伴奏都属于表演性质的课程, 考的不仅仅是平时积累的手指技巧和快速编配的能力, 很大部分考核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所以教师平时就应该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要加强这方面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参加艺术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即兴伴奏牵涉到的不仅是个人的弹奏还有与人合作的问题, 歌曲的编配一定要与解决和克服学生的自然形态, 初学舞蹈的少儿, 身体缺少“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表现为松懈、呆板、僵硬、不协调, 因此, 就必须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 使他们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 掌握正确的形态;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 形成其各部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培养其音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各种动作的风格韵律。

三、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是民族舞蹈的培养和训练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在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 民间舞是伴随着群众的生活与风俗信仰, 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和理想愿望。例如, 东北秧歌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点。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 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与舞蹈特点是一致的, 既有火爆热烈的特点, 又有欢快俏皮风趣和优美抒情的特点。东北秧歌很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及掌握动作的分寸, 体现放与收、动与静、强与若鲜明对比的能力。再如, 蒙古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并以集体舞、三人舞、双人舞、独舞等不同形式来表现。我自己在学习蒙古族舞蹈前先去了解了蒙古族舞蹈的特点。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 热情奔放, 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 热情开朗的性格。表达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在学习时, 动作做到位后再去找感觉, 比如步法的训练:膝部的屈伸保持身体的平稳, 让动作流畅自如, 学生还必须合理运用呼吸, 找到蒙古舞蹈的感觉, 才能表演, 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在表演的时候, 老师要引导学生眼睛里能够看到茫茫草原, 牛羊成群。心里有了, 表演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观众也会被感染。

综上所述, 了解了少儿舞蹈的重要性, 那么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情感、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 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 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 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 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 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 认识真善美, 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 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 我们应发挥好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具有的独特优势。

演唱者相辅相成, 共同完成音乐的再创造, 不能单独割裂出伴奏而忽略与演唱者的融合、配合。所以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 使自己与他人的配合能力得到锻炼是很好的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方式, 高校还可以采取声乐与即兴伴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互相之间伴奏, 在声乐考核中声乐教师考核声乐演唱者, 钢琴教师考核钢琴伴奏, 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可以在钢琴考核中根据考生钢琴曲目的风格或程度制定相应风格或程度的即兴伴奏曲目进行即兴伴奏的考核, 考核考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篇9:浅谈素质教育舞蹈的实施与困惑

一、素质教育舞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舞蹈重在培养学生以下五方面的能力,每一点能力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

1.观察模仿能力。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手位和步位,模仿手臂的位置,手位演变的常用动作。当学生掌握了舞蹈的基本方法,举一反三,就可以模仿生活中的人和物,配合节拍,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变化。

2.即兴表演能力。

舞蹈即兴如同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舞蹈编创。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团体活动时如何与同学协作表达,如何在提示下做出相应的动作,如何用各种动作抒发自己的情感。即兴表演同时也锻炼学生短时间的应变能力。比如,在模拟战场的舞蹈中,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摆出造型。

3.交流合作能力。

舞蹈中的交流合作能力指的是个人与他人运用肢体进行交流的方式。作为一项集体活动,舞蹈首先培养了参与者的协作能力,然后是模仿老师的学习能力,并在游戏中学会尊重同伴。舞蹈是一项集体的活动,故而更能促进人际的交流。如,有一首云南哈尼族的民歌《其多列》,学生伴随着音乐律动,做出屈膝、塌腰、出腿、斜视等舞姿造型,感受哈尼族舞蹈的特点。舞蹈动作是拉手舞动,错身交叉,通过这种牵手边唱边舞,很好地促进了舞者之间的生活协作和情感交流。

4.创造求新能力。

舞蹈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他们的想象力。通过舞蹈形式,各种舞蹈动作,潜移默化中,学生其实已经开始了初步创作,他们能用舞蹈动作,表现出喜怒哀乐等情感。舞蹈的教学也从“教师编、学生演”转向“学生编、学生演”,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填鸭式输出,而是帮助学生在已呈现出的动作上寻找创意、凸显主题、引导发展、提出建议、辅助完善。比如,观察和分析两个不同的简单舞蹈,指出它们在步伐、舞姿和韵律上的区别,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产生丰富的联想。

5.综合融合能力。

在舞蹈教学中,可融合其他领域的知识。比如,舞蹈中的服装与道具、绘画或雕塑,渗透美术相关常识;理解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理解音乐节奏对舞蹈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在音乐中用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话剧或者哑剧中,在编排情节时,与舞蹈结合,自然就融合了戏剧表演要素;学习不同国家或者民族的舞蹈时,先要体会这个国家或民族的舞蹈特色,深入思考这些特色要表达的民族意志,以及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底蕴。以“草原”一课为例,这是体验内蒙古特色舞蹈的课程。学生先学到了蒙古族的典型动作,然后是蒙古族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创造编排出了不同节奏和形式的舞蹈组合。

二、素质教育舞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素质教育舞蹈优点明显,而且经过近十几年的推广,已经开始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但不可避免地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统一教材困难。

目前,国内素质教育舞蹈课多采用美国或者西方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对有我国特色的部分,课题组教师进行了改编,但就全国范围来说,仍没有统一的教材。好在素质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有所积累,各省各教学阶段的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汇集集体智慧,编出一套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材并统一推广,应该前景可期。

2.师资力量匮乏。

在很多二三线城市,舞蹈不受重视,舞蹈教师配备少,而在这些舞蹈教师里,高素质者更少,很多是其他课程的教师兼职舞蹈课。20世纪90年代高等院校大面积扩招后,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舞蹈方面的教师,这批教师基础扎实,有素质教育理念,接受新知识能力高,相信经过适当培训后,他们能快速适应素质教育舞蹈的教学,随着时间推移,师资问题不会再成为阻挡素质教育的拦路虎。

3.教学推广不易。

目前,素质教育舞蹈仍未能面向全体学生,各地区由于经济、教育发展不均衡,特别是西部地区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舞蹈课,素质教育舞蹈更是空中楼阁。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对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各项投入也逐渐增加,但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这方面的问题是不容易解決的。

4.考核标准不定。

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亮点是不以专业的艺术标准衡量学生,也不用分数考核,而是用交流、作品展示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测试学生能力的增长程度。目前的素质教育考核,都是通过表格,教师和学生对各项能力进行打分,然后综合评定计分。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太多主观因素,没有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艺术本身是没有标准的,如果教师与学生对舞蹈存在某方面的认知差异,教师给了学生低分,可能会打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而,制订一个更开放、更科学、有更多依据的评分标准是不可或缺的。

5.课堂秩序把握不准。

素质教育舞蹈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创造的时间,一部分对舞蹈不感兴趣的学生,可能会更难以管理,给课堂秩序带来不良的影响。另外,如何淡化处理学生在相互协调沟通时产生的争议,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舞蹈课打破了传统的只培养专业舞蹈人才的精英教育,逐渐进入普及阶段。因为其教学面广、门槛低,达到了多门课程的融合,多个艺术学科的交汇。通过开展素质教育,教师与学生的水平同时得到了提升,教师的水平与理念得以进步,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拓,想象力得以启迪。虽然素质教育舞蹈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相信这些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素质教育舞蹈的明天必定更美好!

篇10:舞蹈教育与少儿综合素质培养

少儿时期是人生中的关键成长期,在这一时期里人的个性、思维和创造力等都处于待开发状态,就像一颗刚刚播下的种子,期待阳光雨露的滋润。而舞蹈作为一门展示的综合艺术,是少年儿童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是开发少儿智力,培养少儿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下面结合我自身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就舞蹈教育对少儿综合素质的培养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爱心,提高少年儿童的道德素质 德,是立身之本。也就是说,立身做人,道德要先行,唯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做基础,才能做好人,做好事。

孩子的心灵纯净如水,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这是对少儿进行爱心教育和公共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让孩子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认识什么是真、善、美,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并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少儿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泥娃娃》,描述的是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的,谁来关心、爱护泥娃娃呢?通过这个舞蹈,激发了孩子的同情心,使孩子们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懂得助人为乐,关爱他人,这些平时需要无数次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我也骑马巡逻去》和《国旗国旗我爱你》,其曲调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少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 1

主义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孩子们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被理解了,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孩子,使他们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的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大家,在得到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回报,献出自己的爱心。

此外,通过舞蹈教育,可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尊敬师长的礼貌行为,自觉增强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

二、舞蹈教育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少年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智力开发仅仅理解为知识教育,于是就偏重于开发左脑。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分管”音乐欣赏、空间识别、动作协调等内容的右脑,其功能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创造性是电脑无法替代的。而舞蹈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跟右脑有“不解之缘”,舞蹈教育对右脑有着很好的开发作用。

首先,舞蹈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对少儿有音乐欣赏、动作协调及空间识别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学习舞蹈实质上是右脑在“做操”,使右脑的潜能不停的得到开发。

其次,舞蹈作为一种艺术,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天生好动,善于幻想,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而舞蹈恰恰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这样富于想象和创新的机会和条件。少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能够掌握

一些舞蹈语汇,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并通过“知觉促动”使孩子们在其自身的能力对艺术进行掌握、阐述、解疑和改进。其创造力在这里就能得到充分体现。如《秋天的落叶》舞蹈,音乐具体形象,有风声、雨声、沙沙声,上课时我给孩子们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自己所感受的情景,经过几次练习后,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三三、二二堆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舞蹈过程中,孩子们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使大脑不停地高速运转,促使左右脑的全面开发,从而使少年儿童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舞蹈教育可以培训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少儿的审美能力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幼儿也不例外。而舞蹈作为表演艺术的一种艺术活动,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并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少年儿童来说,舞蹈是培养孩子们审美兴趣,提高少儿审美能力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

一是舞蹈节目的内在情感能让孩子们感知美、欣赏美。受心理发展特点影响,少儿对美的感受总是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等活动方式表达出来,带有行动性的特点。比如听一首欢乐的乐曲,孩子们总会随着节奏动起来。从这一点来看,舞蹈是深受

少儿喜爱的一种审美活动。舞蹈教育就是使少儿感受舞蹈动作的美,并使其表现、创造这种美。比如教小班幼儿摘果子的动作之前,我就用非常形象的语言说:“小朋友,秋天到了,我们的果园丰收了,看!这儿是红红的苹果,那是黄黄的梨子,呀!地上还掉着熟透的桔子呢,我们去摘果子好吗?一边说还一边用动作、眼神表现,使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情绪。这样,孩子们在学习摘果子动作的同时,能够充分体验、感受并表现该舞蹈动作之美。

二是舞蹈艺术丰富的内涵能让孩子们学会创造美。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内涵:有人体动作美、有队形的美、有服装的美、有音乐的美、有歌词的美,等等。在孩子们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让孩子们看一看舞蹈中有哪些动作、学一学你认为美的动作、评一评舞蹈中的服装及道具美在哪儿、说一说对舞蹈音乐的感受,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们能积累大量关于美的直接经验,他们就能把这些经验转移到舞蹈的创编活动和表演中来。比如,我们在编排蒙古族舞蹈时,通过学习就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蒙古族渊远的文化历史和生活习性,在整个舞蹈的编排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以较强的理解能力完成了各种动作和造型,并通过优美的身体语言充分表达了蒙古民族那份真诚豪爽的历史美与现代美。在这一过程中,少儿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得到发展。

四、舞蹈教育可以促进少儿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塑造少儿的形体美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的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同时,通过舞蹈训练能塑造出少儿的形体美,使少儿具备优雅的和较好的外形气质。这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诸如手臂波浪、脚尖步体的运用从本能的无意识状态过渡到具有舞蹈功能的有意识状态,通过各种舞蹈的姿态的训练使少儿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改善,取而代之的是优雅的举止。与此同时,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孩子们的舞蹈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其心理上完全放松,无拘无束,没有压力,有助于少儿的身体健康。

五、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少儿良好的个性心理,提高少儿的行为能力

舞蹈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几个舞蹈家,而是借这方舞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着良好行为能力的社会的人。

一是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建立在较高的自我评价基础上的积极的个性心理素质,是个体不断奋斗的动力。在舞蹈教育中,通过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的方法得到了落实。比如在舞蹈《小雪花、小雪球》中,孩子们通过用动作表达看到下雪的喜悦心情和小伙伴打雪仗的紧张场面,孩子们的自信心伴

随着勇敢得到了全面展示。

二是舞蹈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性格。比如,通过开展小联欢会、汇报表演、艺术交流等活动,为孩子们创造表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孩子们在舞蹈中养成了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三是舞蹈可以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比如为孩子们树立“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一个目标,让他们知道要上台表演必须要使自己的舞蹈水平有进步,还要能与别人竞争。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地学习舞蹈,实现自己的心愿。同时,通过集体舞蹈队形排列,让孩子们从中学会共享空间;通过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让孩子们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通过换演出服装的一些细节,让孩子们从中学会如何请求别人帮助和帮助别人。这些使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此外,孩子们在学习舞蹈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了解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从中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眼界,能有效地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篇11:体育舞蹈与高校素质教育的探析

体育舞蹈与高校素质教育的探析

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然要求,体育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体育舞蹈中加强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作 者:袁誉莲 YUAN Yu-lian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学院东湖校区,湖北,武汉,430077刊 名: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年,卷(期):200921(3)分类号:G807关键词:体育舞蹈 素质教育 高校

篇12:浅谈音乐表象与体育舞蹈论文

摘要:提出了将音乐―表象教学分三个阶段,并将音乐―表象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方法结合的方法向鼻尖,结果表明音乐―表象教学法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乐―表象教学法 高校 体育舞蹈教学

体育舞蹈是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运动形式,它以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并且陆续进入我国高校的体育课堂。在教学中,运用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这种具有健身、健心、市美等功能的体育项日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发展,同时进一步推动了高校的素质教育和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而,体育舞蹈在我国起步较晚,教学研究方面相对其它体育项目发展缓慢,突出表现在没有适应普通高校教育目标的体育舞蹈课程体系,没有统一的教材,大纲,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近两年,有关人员在这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但远远不够,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音乐―表象教学法的程序为:认知音乐的节奏(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讲解所学舞种的特点)、音乐节奏与一般动作的结合(教师在音乐中先示范找出音乐的重拍或快慢节奏,并与手击掌或踏步节奏结合,学生听音乐跟随练习,换曲目学生独自练习)、音乐节奏与舞种基本步伐的结合(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学生口令与配乐练习并与常规教法相同,然后进行这一简单基本步伐的音乐―表象训练)、音乐节奏与舞步基本步伐动作小组合结合(口令练习和音乐练习之后进行音乐―表象训练)、双人配合实际练习。总结起来:对照班所用常规教学方法与实验班所用音乐―表象教学方法与常规教学法在这一阶段中所达到的教学目的.相}司。对照班所用的教学程序是:动作、动作与音乐结合的实际练习;实验班所用的教学程序是:音乐、动作、音乐与动作相结合(在其中运用音乐―表象训练与实际练习相结合)。

在实验班每一舞种教学的开始,当优美的音乐响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他们大脑的兴奋性,接着教师就在优美音乐中,讲解体育舞蹈这一舞种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特征,使学生在一种舞蹈的意境,在音乐中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同时产生想学动作的欲望和情感的体验。这也就是古人云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种音乐教法的先入为主,是对体育舞蹈音乐认知的过程,音乐节奏与一般动作相配合(如:击掌或踏脚),音乐节奏与舞蹈基本动作(基本步伐和基本舞姿)相结合,是对动作与音乐内在统一性的认识,也使学生更容易在优美的旋律和特点突出的音乐中提炼出鲜明的节奏。依据Paivio的理论,表象训练对运动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表象训练的认知功能与动机功能两方面实现的,大量结果也表明,低水平的运动员或初学者更得益于表象的认知功能。

在学习动作的教学中,教师依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原则,运用常规教法进行完整示范(在音乐伴奏下)讲解,同时配合第一次音乐―表象训练,“模仿”是一种运动技能形成的必经阶段,如果对教师完整、优美的示范动作有清晰、完整的视觉表象,就有利于正确动作的形成。视、听觉表象形成的记忆储存时间短(通常在30秒,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在这个时机进行音乐―表象训练,是加强听觉单元与视觉单元的连接强度,同时,使视觉表象的动作更清晰,借助于已获得的视觉表象,使大脑皮层中相应中枢产生兴奋,神经冲动沿着早已拓通的暂时神经联系通知到相应的)肌肉群,引起动觉。音乐―表象之后与配乐实际练习(包括口令练习,注重基本动作的细节,包括基本步伐和基本舞姿)相结合,学生基本达到音乐与舞种基本步伐的统一,基本动作的基本正确。 以华尔兹A线套路学习为例,在进行音乐―表象训练中,表象任务分三个阶段,是随着暗示语的层层深入,逐步发挥音乐―表象训练法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第一部分为准备阶段,“深呼吸2次,轻轻的微闭双眼,全身放松,现在排除一切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脚上,进行A线的视觉演练。”明确表象的内容和进行表象前的放松,同时音乐起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为基本阶段,“现在,教师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你“看见”教师前进和后退的第一步总是踩在音乐的重拍上,A线第一个步伐开始(音量变小)并换步-右转-并换步-左转-佛步,下面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上体,你“看见”教师随着音乐升降、起伏和摆荡,重复表象A线一遍……”第二阶段起优美的、相应舞种的音乐,学生认知音乐并从中提炼相应舞种的节奏,优美的音乐提高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集中注意,依据连接主义理论,随着听觉单元(音乐)与视觉单元(动作)的连接强度在第一阶段的增大,当听觉单元激活量达到能引起的激活模式,不需要任何视觉输入(实际动作),就能由听觉单元输出影响视觉单元的激活的模式,即当舞种音乐与相应的基本动作建立起牢固的关系时,相应的音乐一定唤起相应教师或“自己”优美动作的视觉表象,接着在音量变小音乐的控制下,在学生大脑中发挥表象的一般认知功能,也就是具体动作的表象,在音乐节奏与旋律暗示下,感知连贯动作的方向,路线,一个动作促进另一个动作的出现,如在哪里没跟上音乐,重新表象一遍。这也是发展学生的时间感和节奏感的过程。Suinn认为表象训练中的表象不仅仅是单纯的表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的思维,实验也表明,实验班的熟练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班,音乐―表象教学法有助于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套路动作的记忆。第三阶段结束阶段“现在大家什么也不想,任你的思想随音乐飘波-(音量变大)深呼吸2次,慢慢睁开眼睛。”华尔兹的音乐是以优美、抒情、明朗、动人的特点著称,而优美的音乐会使年轻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抒情,把个体感受的情感带入舞蹈动作(舞步和姿态)中,会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华尔兹,同时在紧张的大脑工作后,使学生进行适度的放松。

在进行音乐―表象训练中,教学第一阶段运用音乐―表象训练,可以使舞种的音乐与基本动作更好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和巩固基本动作的动力定型。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套路教学期,运用音乐―表象训练,加强了音乐与动作的配合,抒发个体情感,也有利于套路动作的熟练和加深记忆。结果表明学生运用音乐表象训练法和实际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实际练习的方法。音乐―表象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方法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法,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表象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品霞.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教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12:44-46

上一篇:收银员岗位保证书下一篇: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