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2024-05-13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通用5篇)

篇1: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弘扬中华文化之精髓,陶铸青少年优雅气质。(《周易》《论语》《道德经》《庄子》《中庸》《孟子》《墨子》《荀子》《鬼谷子》《孙子兵法》《菜根谭》《韩愈文集》《传习录》《曾国藩家训》《韩非子》《论衡》《焚书》《日知录》)媒体推荐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

——易中天

读经典,关键是你要读还要做。

——叶嘉莹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东坡

序言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的时代。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日显贫瘠和浮躁,人们渴望返璞归真,透过历史的尘埃去寻代更为有力的精神力量和心灵寄托。正是这样的一种情结,使得国学热不断升温。2003年,由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当时93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张岱年担任名誉馆长的北京市首家国学馆——安定门国学启蒙馆招收了38名4~6岁的儿童为弟子,学习《弟子规》、《论语》以及古代乐曲、古代拓字术等能够展现中国礼仪之邦风采的传统启蒙课程。几乎就在同时,以培养国学大师为目标的武汉大学国学实验班开班。随后,湖北人孙兴建出资250余万元,在家乡新洲双柳镇盖了一座占地8.5亩的云深书院,免费向村民传播儒家文化……一时间,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几千年前的孔子、庄周,希望从他们身上收获智慧的种子。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当易中天和于丹的名字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时候,国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书店里,经典书目被重新编排出版,一印再印;社会上,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一派热闹气象。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学?国学对如今的青少年到底有什么帮助呢?国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我们的君子风范。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国学经典里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全部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遗产,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它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正如法国著名的传记作家莫洛亚说的一样:“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流,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学习国学经典,青年人不仅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从内心产生对美好品行的向往,以优秀的古人为友,告诫自己要像孔孟那样大仁大义、像墨子那样博学爱民、像曾国藩那样严于律己……中华文明已经有五千年历史,每一个人的一生与之相较,只能是沧海一粟。人生短暂,文明却可以通过典籍薪火相传。国学经典中,正是蕴涵了无数人的心血智慧,学习国学,就是在将自己的成长时间缩短、将自己的成熟时间延长。与圣人为伍,汲取他们经过历史熏陶和岁月沉淀的经验,我们也就能冲出眼前的迷雾,渐渐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为此,我们特意编著了(《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一书,这18本国学书涵盖了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流派,集作者的人生经历、成语典故、中外智慧故事于一书,语言通俗易懂,贴近日常生活,让青少年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凭借这样的国学基础,我们的阅读、写作能力不但能够提高,在思想上的升华更是值得期待。

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拥有成功的人生,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享受触及内心的精神对话,这既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也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最大愿望。思想改变行为,经典改变人生,祝所有的青少年朋友都能读有所悟、学有所得,梦想成真!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

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摘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简称《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平时看到的楼房、公路、汽车大多是人类创造的东西,在上古时代可不是这样,人们住在山洞里、大树下,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昼夜分明、春秋相继,人类只能顺从自然的变化。人们渐渐发现:大树向阳的一面,枝叶繁盛,背光的一面,枝叶稀疏;山坡朝北的一面,有时候积雪终年不化;朝南的一面,日照充足,草木繁盛;人活着的时候,说说笑笑,行动自如;但是人死以后,就变得无声无息,不再理会活着的人;青年人聪明灵巧,老年人迟钝麻木……于是人们就很自然地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两个方面:一个叫阴,例如寒冷、黑暗、静止、死亡、衰老;一个叫阳,例如温暖、光明、运动、生命、青春。相传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帝王伏羲氏,这是一个无比智慧的人,看清了宇宙中这两类重大的区分,就拾起了一个草棍或者石子,在地上画出了“一”代表阳,“_一”代表阴。这个举动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石破天惊的事件,号称“一画开天”。把自然事物分成类别,并且抽象成符号,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开始。在民间传说中,这个时候天摇地动,神鬼夜哭。因为这一画,代表人类从此摆脱了愚昧无知,开始走向智慧和文明,获得了与天地并立的资格。

伏羲氏还把这两种符号三个三个地组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八卦。八卦来源于八种最常见的自然事物,其中,乾三卦代表天,坤三卦代表地,巽三卦代表风,震三卦代表雷,坎三卦代表水,离i卦代表火,艮三卦代表山,兑三卦代表泽。八卦两个两个结合,就有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这就是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相应的解释。古人就是通过《周易》,借助六十四种卦象来解释天地自然中的现象,并且以此来指导自己为人处世。这是根据八卦的直观形象而编成的:乾是三条连着的线,坤是六条断开的线,震像一个下面严实、中间虚空的盂盆,艮像一个倒扣过来的碗,离的中间是虚线,坎的中问是实线,兑的上面一条有缺口,巽的下面一条是断开的。我们经常说“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乾”卦的(《象辞》,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什么这样说昵?原来,古人看到天空昼夜不停地转动,而且日月星辰都附着在上面,就觉得天空转动的伟大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于是认为,天空的特性是“强健”,所以人们也应该像永恒转动的天空那样,奋发有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清华大学的校训有一句话叫“厚德载物”,这句话出自((周易》的“坤”卦。坤是土地的意思,因为土地的特性是厚重的,能养育万物,也能包容一切。所以《周易》教导人们,要像承载一切的土地那样,善于容纳别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吸收各种各样有益的知识,这样才能做一个宽容、博学的人。

《周易》中有很多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自然故事。例如,一只小狐狸渡水,明明已经登上对岸了,可是小狐狸得意忘形,大大的尾巴一下子掉进了水里。湿透的尾巴变得非常沉重,结果拖着小狐狸又掉进水里了。《周易》于是就此创造了“未济”卦,“未济”就是渡河不成功的意思,警告人们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要在关键时刻出差错。“大壮”卦中的“羝羊触藩”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山羊生性好斗,一生起气来就喜欢用角去顶东西。有一次,一只强壮的公山羊用角去顶篱笆,谁知道篱笆有缝隙,角一下子穿过缝隙,被卡住了,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只好原地挂在那里,等着主人来救。“大壮”本来是非常强盛的意思,《周易》据此告诉人们:一个人到了非常强盛的时候就要小心了,做事情一定不要莽撞,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像触藩的羝羊那样,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周易》正是这样一部充满智慧的书籍,作者通过观察大自然的种种现象,从无穷的变化中悟到了高深的哲理,然后把这些内容表达为卦象。从一阴一阳,到八卦、六十四卦,一直可以到达无穷无尽的境界。这和无边无际的宇宙、无穷无尽的事物正是相通的。

篇2: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为之战斗,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

《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

2.I figure life is a gift and I don”t intend on wasting it. You never know what hand you“re going to get dealt next. You learn to take life as it comes at you.我觉得生命是一份礼物,我不想浪费它,你不会知道下一手牌会是什么,要学会接受生活

《TITANIC泰坦尼克号》

3.Hope is a good thing and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一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

4.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Forrest Gump阿甘正传》

5. Yes, the past can hurt. But I think you can either run from it or learn from it.对,过去是痛楚的,但我认为你要么可以逃避,要么可以向它学习。

《The Lion King狮子王》

6.When life offers you a dream so far beyond any of your expectations, it’s not reasonable

to grieve when it comes to an end.

当生活给了你一个远远超过你期望的美梦,那么,当这一期结束时,也就没有理由再去伤心。

《 The twilight saga》暮光之城

7.Roman Pearce: from trailer This just went from Mission: Impossible to Mission: In-freaking-sanity. Dominic Toretto: from trailer One last job, then we disappear forever

这只是从使命:不可能的使命:在freaking的神智。最后一个作业,那么我们就永远消失。

《The Fast and the Furious》速度与激情

8. I can see it in your eyes. You have the look of a man who accepts what he sees because he is expecting to wake up

我从你眼中能看到,你就像一个想要从梦境中醒来的人。

《The Matrix》黑客帝国

9.The everyone is I, I is an everyone.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0.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believe the second part.

篇3: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一、国学经典在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研究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泛称,按时间脉络可以划分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按书籍类型则涵盖经、史、子、集四部。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普世价值和永久意义的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菜根谭》《红楼梦》等,它不仅是提升青少年文化涵养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辅助工具。相比于其他教学资源而言,国学经典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国学经典对青少年的教育是渗透性而非强制性的,它能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收经典的熏陶,从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这种教育模式摆脱了制度教育的硬性束缚,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其次,国学经典以历史性、人文性而著称,它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其中的教育内涵,从而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换言之,国学经典因其独特的历史人文深度,在青少年自我管理教育中更具持久性;最后,国学经典由经史子集四部构成,不少内容颇具哲理性、思想性、人文性,它们不仅能起到自我管理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巧用国学经典的策略研究

国学经典对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并不是自发生成的,它需要青少年从诵读、感悟以及践行三个角度出发来做好相应的工作:

1.诵读经典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永远是经典学习的不二法门,就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而言,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发挥诵读的效能,教育者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明确诵读的目的。“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明确了诵读目标,才能事半功倍。在这里,诵读是服务于青少年自我管理能提升的,教育者需要以此为核心来开展读书互动;第二,制定读书规划。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初学者在经典阅读时往往由于不知门路而效果低下,因而,教育者需要为其制定由易入难、简便易行的读书规划,从而更好地方便青少年的诵读活动;第三,选择合适的诵读内容。国学经典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所有经典内容,信息量非常大,因此,教师需要从自我管理的角度出发为青少年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这些阅读内容既可以是单独的书籍如《呻吟语》等,也可以是教育者为学生编纂的读物。

2.感悟经典

诵读是国学经典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感悟。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感悟经典话语中的内涵、思想与意义,教育者还要做好经典感悟的作用。感悟经典的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首先,就理论讲解而言,它指教师对那些理论性颇深的话语所做的具体分析,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需要教育者从天道与人性两个角度来演绎这句话的具体所指;其次,就案例分析而言,它需要教师将那些浅显易懂的话语配上形象生动的案例,从而使学生的认知从理性学习转入感性接收,如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感悟中,教师就可以引入雷锋不浪费一个钉子的例子;最后,就小组讨论而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组讨论能够让青少年对于国学经典所产生的感悟进行交流与碰撞,从而深化各自的认知,对那些具有话题性、争议性的内容,如杨朱的“拔一毛以利天下,吾不为也”教育者可以引入小组讨论的方式。

3.践行经典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就国学经典的学习而言,诵读与感悟并不是最终目的,将经典里的内容、要求、思想转化为阅读者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才是目的,因此,在巧用国学经典以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教育者还要做好引导青少年践行经典的工作。那么如何来践行国学经典呢?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了两点经验:第一是培养青少年自我反思的习惯,“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对青少年察觉日常生活中的不足以及自我管理中的缺失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记日记则是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值得青少年推广应用;第二是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既是青少年践行国学经典的重要形式,也是暴露青少年实际问题的一面镜子,教育者需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到实践互动之中,并给与相应的指导与帮助。

三、结语

国学经典中蕴藏着深厚的自我管理教育资源,对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因此,教育者需要从诵读经典、感悟经典以及践行经典三个角度出来引导好青少年的国学经典学习工作。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经典文化学术,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价值,对青少年群体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立足于此,探讨了国学经典在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并指出了其渗透性、持久性、综合性的特征。就如何巧用国学经典提出了几点意见,包括诵读经典、感悟经典、践行经典。

关键词:青少年,自我管理,国学经典

参考文献

[1]蒋云丽.浅析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路径[J].高校论坛,2014,(02):178.

篇4:习国学经典,做谦谦少年

经过我们的实践总结,在文化知识教育方面,针对现代环境下的儿童启蒙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经典,读经固然重要,但如何全面的展示文化,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健康的文化的种子才是最为重要的,中华文化百花齐放,每一朵都璀璨夺目,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习俗都有着厚重的文化土壤,引导孩子们了解这座触手可及的城市和身处其中的习俗,抽象的文化便成了具体的体验,这样的熏陶是最好的教学。我们努力寻找这样的机会,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去老街巷,去穿汉服,在传统节气动手制作与节气相关的物品,比如中元节折河灯,冬至节描九九。

在品格理念教育方面,我们为倡导“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的传统教育理念,强化力行的重要性,启蒙班所有老师均为公益性教学,不收取任何劳务费用,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学员与家长,希望带动更广泛的公益行动。社团是个公益组织,启蒙班也是个公益班,没有收入,从未给任何一位老师报销过一次车费或购买教学用品的费用,每一位义工老师却从未因此而有怨言。启蒙班义工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可谓尽心竭力,让人为之动容,王老师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却坚持每周六下午来给孩子们上课,张老师不管自己本职工作多累总是能够来参加教学和其他活动。福道茶品的福妹也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人,请她来给孩子上茶艺课,自备茶叶器具分文不收还给孩子赠送礼品,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的人都是启蒙班有力的后盾,购买课堂小礼品,准备教学用具等等,每一位参与进来的义工都默默的为启蒙班奉献,或扫地抹桌,或照看孩子。

时下国学热一浪接着一浪袭来,不乏借此从中牟利之辈,而我们的义工老师努力用行动实践着国学文化的教诲,我时常想起曾经在彭城书院求学时门口的一副对联:“斯文今殆矣,人思古道;我辈试图之,此建义学。”每每想起总会感动。每次周六下午去上课的路上,都在想,这次课,应该教给孩子哪些有用的知识?后来逐渐意识到,我们为什么要思考这个问题,努力用奉献与善良去感染学生,义工老师的行为,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善与美,即使做的不够好,也是积极认真的,这就是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

当然,我们每做一件事,也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害怕我们的一次失误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害怕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够恰当,会影响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我们是在尝试,是在摸索,是一群乐于奉献却又不尽专业的文化爱好者,归根结底我们是业余选手,我们所期待的是能够有更专业的教育专家针对现代环境,创新出更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出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才。

篇5:诵国学经典,做真真少年

【关键词】诵读;国学经典;求“真”文化

张家港市港区小学地处农村,学校近70%的学生是来自五湖四海新市民家庭。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尤其是在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所积淀下的“经验”,使得他们每个人的学习背景都丰富而独特。作为一所拥有全国21个省市的新市民子女的学校,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给学生本真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经过较长时间的挖掘、探索和研究,我们确立以求“真”作为文化立校和推进美丽学校建设的主题。“真真”是我校学生的形象代言人。

《庄子·渔夫》有云:“真者,精诚之至也。”自古以来,“真”是中华文化里至纯至诚的精神境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学校在孕育求“真”文化的实践中,扬国学之经典,引诵读入校园,让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求知、练能、做人、行事。实践表明,此项行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汲取国学精髓,在诵读中求真知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物质高度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却出现了滑坡,一些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思想时不时的影响着少年的身心成长。如大部头的经典书目被琳琅满目的漫画取代,纸质书籍被电脑、手机浏览器打败,漫画、外传、玄幻等“快餐文化”成为当今小学生交流的主要话题,对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弊大于利。

为此,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点,让学生辨伪求真,追求真知,挖掘自主管理潜力,做真知少年。我校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等经典,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能多认识不少汉字。和那些“快餐文化”相比,经典诵读带给学生的是知识的积累,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巨大的识字量为学生阅读其他书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诵读经典带来的不仅是识字量的增加,随着学生们在这些经典中汲取的营养不断丰富,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在加强。我校近几年来一直探索“自主课堂”,即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激励评价,从而构建知识框架,实现自我发展。而经典诵读犹如二月春风,将自主学习,自悟自省的学习之风吹进孩子们的心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自主课堂”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走出传统的“要我学”,走进真正的“我要学”,尤其在课堂自评、自展环节中,孩子们阐述观点声音洪亮,组织语言条理清晰,这种素养的提升和获得与诵读经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老师深有体会,是诵读拉动了学生对真知探求的脚步,是经典加速了学生真学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抵制了不良思潮的侵害。

二、丰富文化底蕴,在诵读中练真能

小学时期是孩子们记忆的黄金时段,有效的开发和锻炼,可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记忆能力。而如果错过这个培养阶段,一些潜在的能力也将随之退化。因此,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增强记忆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的获得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将对其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诵读国学经典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诵读之初,孩子们缺乏学习古汉语的基础知识,很多语言只能表面诵读,不能透彻领悟,然而,“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随着诵读的逐步深入,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们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会有很大进步。如“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经典语句,孩子们在诵读之中逐渐领悟了其蕴含的哲理,相比之下,要比仅依靠语文教材进行教学,学生语感提高幅度大很多。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诵读兴趣,我校特开设了特色活动课程——真真少年宫,在少年宫里有体育、科技、艺术、文学等很多项目,经典诵读就作为文学类项目中的重要内容。经典诵读项目组以诵读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以经典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而教师们更是从多角度给学生提供诵读平台,如在背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全校语文教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背诵大赛,比赛双方分别为全体语文教师和部分高年级学生,事实证明,学生比老师背诵得更快。当孩子们带着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站在台上大声诵读的时候,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竞争的激情,成功的愉悦,还有文化的熏陶,艺术的感染,能力的提高。这些犹如一粒粒种子,根植在孩子们心灵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让学生的文化底蕴越来越丰盈,越来越厚重。

三、弘扬传统风尚,在诵读中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指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谓“真人”,即做一个真正的人,为人正直,讲究诚信,质朴率真,德行高尚。从先生的教育理论中可以看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以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更是以高尚的德行感染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做一个德行高尚,心地纯良的“真”人。因此,我校引经典于校园,引诵读于课堂,让孩子们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下,向善、向上,努力生长。如在我校组织的“五小行动做真

人”活动中,孩子们争做“真真小书迷”,《三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炙手可热,学生们以诵读经典为主,开启了广泛的阅读之旅。校图书馆全天候开放,实行全开架借阅,还加强班级图书漂流站建设,积极推进课外阅读活动。在诵读的影响下,一个个生命悄然茁壮。孩子们诵读《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开篇之语,懂得了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诵读着屈原的《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内心的独白,懂得了人生要有百折不挠追求和不遗余力的探索;诵读着《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更深刻的烙印在他们的心中;诵读着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再一次在文字中领略了景色的绮丽。行走在国学经典中,学生们呼吸在经典的缕缕墨香之中,成长于经典的丝丝浸润之下,师生距离拉近了,多了一份尊重和倾听;生生关系和谐了,多了一份互助和热情;不少家长也反应,孩子进步了,懂事了。诵读与经典共舞,传统风尚与时代精神同行,诵读提高学生的人格,诵读滋养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孩子的童年在书香的浸润中多姿多彩,也成就了每个孩子的“真”人之路。

四、培养良好习惯,在诵读中笃真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良好的习惯就像存入神经系统的道德资本,资本在不断升值,人将一生享受他带来的利息。”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益的不仅是当下,还有更长远的未来。然而,纵观当前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娇惯溺爱,学生娇气任性,在家不愿承担家务劳动,在校学习积极性不高,状态散漫,让人堪忧。因此,融国学经典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学经典浩瀚如广袤的大海,无论是精湛短小的诗句,还是清雅脱俗的篇章,无不寄寓了深刻的道理和哲理,而诵读经典,正是让学生汲取古典文化精华,以比照自己现代文化生活。为此,我校在校园走廊,楼梯拐角,教室醒目的地方张贴古诗文名言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学生无论是课间行走,还是课后休闲,时时将诵读挂在嘴边,刻刻受到古典文化的润泽和熏陶。走进经典,学生们欣赏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走出经典,学生们践行着传统文化传递的精神。在我校开展的“文明小当家、清卫小当家、学习小当家、执勤小当家”等“真真小当家”活动中,学生们争先、创优,以国学经典养成文明习惯,以文明习惯贯穿日常生活,向着明天,向着未来,“真”字当头,大步前行。

总之,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凝聚和提炼。作为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应当积极将国学经典融入校园文化。诵国学经典,既可以把它当做一把钥匙,开启学生心智、能力成长的大门,求真知,练真能;又可以当做一盏明灯,温暖和指引学生心灵的成长和道德的提升,做真人,笃真行。让学生在不断继承、弘扬、践行中,做真真少年,健康而幸福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双金,崔兴君.国学经典:小学生怎么读[J].小学教学设计,2013(01)

[2]陈德镖.让国学经典之花绽放在素质教育课堂上[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2)

[3]李鹏,韩立菊.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8(24)

上一篇:专家解读怎么去做银行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实现PowerPoint多个对象同时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