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转型发展

2024-05-04

林业转型发展(共9篇)

篇1:林业转型发展

按照市《关于做好推进林业发展融资工作有关情况的通知》文件要求,五营区林业转型发展方面有 11个项目:

1、伊春市鑫野实业有限公司蓝莓酒庄开发建设项目(有可研报告)。项目计划总投资7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800万元,流动资金1700万元,申请国家扶持资金1000万元。建设地点为五营区森林街,鑫野公司原厂址,厂区占地面积16523平方米,建筑面积3544.55平方米。新建4000平方米欧式四层酒庄。建设规模为年产蓝莓冰酒800吨,蓝莓白兰地50吨,野生蓝莓低温浓缩果饮系列产品2000吨。项目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两年半,建设酒庄主体,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二期工程一年半,酒庄室内装修,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2020年1月正式投产。

2、伊春市五营晨松黑木耳种植观光采摘风情小镇暨树莓采摘乐园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地址,五营杨树河经营所。项目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1800万元,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菌包生产流水线一条,灭菌仓一个,无菌接种流水线两条,养菌实验室一间,制菌车间1300平,温控养菌室1900平,温室5栋,木耳吊带大棚16栋,锅炉房1栋,排水渠1300米,道路维修200米,养菌室净化系统1套,晾晒架16个,项目投产后,年可生产菌包500万包,可新增木耳种植户约240户,销售收入2200万元。二期投资1700万元,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新建菌包生产流水线一条,温控养菌室3000平,养菌室净化系统1套,连廊200平,温室10栋,木耳吊带大棚60栋,排水渠2700米,20吨冷库1间,包装车间200平方、晾晒架30个。

配套设施:接待中心、垂钓池、停车场、畜舍等。

3、五营区森林浆果加工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森林浆果加工产业集聚区60万平方米。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流动资金500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当地森林浆果基地资源,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产业化经营的重大举措。资金来源为申请中省财政资金3.8亿元,企业自筹200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润3500万元,税金9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该项目对森林浆果加工产业集聚区进行拆迁(包括居民区、永盛建材厂、敬老院、殡仪馆)、道路延伸(与204省道对接)、土地平整;新建集聚区服务中心办公楼、现代化标准厂房及配套电力通讯、供水、排水、有线等基础设施;新建物流配送中心、出租车公司等服务中心。

4、伊春市忠芝大山王酒业有限公司年产2亿袋(瓶)黑木耳即食食品项目(有可研报告)。项目计划总投资103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3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土建工程4900万元,设备购置3000万元,其他费用1400万元。新建加工生产车间、挑选车间、储备车间,建筑面积4770平方米。新建库房1596平方米、冷库468平方米、办公室1464平方米、锅炉房420平方米;道路及场地4086平方米。配套基础设施新建供水管道500米、供热管道880米、低压线路490米、排水管道2000米。新上国内先进黑木耳食品加工生产线及冷冻设备、检验设备及蒸汽锅炉等设备。2016年计划完成投资5000万元,2017年计划53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土建施工阶段,预计2016年10月底,土建工程能完工。项目投产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600万元,利润5100万元,税金768万元。

5、伊春市蓝瞳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2亿罐野生蓝莓果汁加工建设项目(有可研报告)。项目计划总投资1633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33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土建工程6236万元,设备购置5450万元,其他费用1644万元。新建蓝莓果汁易拉罐加工生产车间、榨汁浓缩车间、调和车间,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新建库房4800平方米、冷库2400平方米、办公室2400平方米、锅炉房500平方米;道路及场地9500平方米、停车场600平方米。配套基础设施新建供水管道1800米、供热管道2500米、低压线路1000米、排水管道5000米、排污站一处。新上国内先进四条蓝莓果汁易拉罐生产线、榨汁浓缩机组、调和设备、冷冻设备、检验设备及蒸汽锅炉等设备。2014年计划完成投资700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2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5000万元。该项目项目前期的土地、规划、建设、施工等手续园区正在办理,预计到2016年7-8月项目开工。项目投产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5600万元,利润8500万元,税金3648万元。

6、五营区北药种植与加工项目。计划投资5500万元,新建加工基地面积6公顷,种植人参、黄芪、五味子等药材2000亩,购置加工设备3台(套)。

7、五营森林猪等特色养殖基地与加工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新建育肥圈50栋,打配机电井10眼,铺设输水管道1.5万米,野猪养殖量达到5000头,年加工野猪肉2万公斤,实现产值5300万元。

8、五营区山野菜深加工建设项目。计划安排投资0.5亿元,新建生产车间、成品库0.2万平方米,购置生产线设备2条,蒸汽锅炉1台,年加工山野菜3000吨,实现产值0.55亿元;

9、红松全产业链精深加工建设项目。红松果系列产品开发,对红松塔皮、果衣、果壳进行综合加工利用,计划安排投资3.5亿元,新建厂房1.5万平方米,库房2万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3条,生产加工松仁系列、饮品系列、化妆系列、保健系列,松子壳香精色素,松炭枕、旅游纪念品等系列产品,可实现产值3亿元。

10、伊春市中艺商贸公司圣诞装饰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投资3000万元,企业自筹1000万元,融资1500万元,政府政策扶持资金500万元。建设期为2016年6月开工,2018年12月竣工。分三期建设,一期计划投资700万元,2016年6月—2016年12月,新建生产技术车间600㎡,成品库1000㎡,材料库1000㎡,凉嗮场500㎡,水泥道路100延长米,烘干车间200㎡,喷漆车间100㎡。二期计划投资1000万元,2017年6月—2017年12月,新建原材料库房2000㎡;水泥道100延长米;蒸煮车间500㎡;办公区1000㎡;晾晒场1500㎡;产品展示厅500㎡;烘干车间200㎡;生产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三期计划投资1300万元,2018年6月--2018年12月,原材料库2000㎡;生产加工车间1000㎡;锅炉房300㎡;水泥道路100延长米;围墙800延长米;厂区绿化20000㎡。项目投产后,预计年能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实现销售税金600万元,基地建成后可解决500人的劳动就业,根据订单的大小,还可辐射各区局,家庭作业户几百家,不仅提高了我市的出口创汇额度,还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11、五营平原有机特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采摘园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880万元,资金来源企业自筹880万元,贷款1000万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2015年投资880万元,项目主要内容为土地开垦投资260万元;厂房、厂区、库房建设投资110万元;建设大棚52栋,其中30栋用于种植蓝莓,现有成熟蓝莓苗17000棵,22栋大棚用于种植蓝靛果,现有成熟蓝靛果苗11000棵;安装大棚自动化喷灌设备及附属设施投资400万元;购买农机具50万元;购买民房鱼塘60万元。

二期2016年计划投资600万元,形成农业采摘、餐饮住宿、旅游度假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内容为:建设农艺园区;花卉种植园区;建设餐饮住宿2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三期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计划投资400万元,新建成农艺园区、花卉种植园区,建设餐饮住宿2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00万元,纯利润2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解决60人的劳动就业,提高地方经济。

篇2:林业转型发展

林业经济转型与发展前景探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转型和前景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作 者:刘宏杰 作者单位:广东省台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529200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年,卷(期):“”(15)分类号:F3关键词:林业经济 发展前景 转型

篇3:林业转型发展

笔者参与了制定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最早方案, 将其上报为国家战略也是笔者首先提出建议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直接为黑龙江两大平原的大农业提供了生态屏障。此外, 生态无省界, 大小兴安岭林区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营造生态环境方面, 对东北地区乃至华北地区都有生态屏障作用, 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 具有可行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规划经历了半年多, 省科顾委的专家也多次参与论证和研讨。它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新调整了大小兴安岭开发和建设的思路, 建立了生态林业的新战略。坚持把生态林业作为黑龙江的立省之本, 即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要强调“生态至上、环保第一”, 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尽黑龙江林业工作者的一份责任, 同时也充分体现黑龙江“生态立省”的基本原则。二是理顺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这次保护不是单纯的保护, 不仅仅就保护而保护, 而是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 寓发展于保护之中, 体现了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这个方案的实施, 为黑龙江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揭开了新的篇章。三是着重于林业转型。林业是一个传统产业, 受计划经济影响很深。在全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之中, 林业要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和可持续发展, 要把林业转型变成保护的一个主攻方向, 在保护中谋求转型。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在林业的具体化。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规划立足于黑龙江省情、林情, 内容具体翔实, 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原则, 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转型林业经济的机遇

黑龙江森工林区受计划经济影响, 传统产业的色彩很浓, 需要加快向现代化大林业转型的步伐, 真正把林业大省建成林业强省。

林业转型有三篇文章需要做:一是把产业林业转向生态林业。过去是以单一取材的产业林业为主, 森工林区以开发为主。产业林业过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 也透支了林区的林业资源, 造成林区的资源危困、生态危困、经济危困和体制危困。现在借助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 推动林业深层次的转型升级, 真正把单一的产业林业转变成生态林业, 更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 这是大林业大视角。

二是把林业经济转向林区经济。过去林业经济形式单一, 现在要扩展视野, 变成区域经济的新格局, 大力发展林区经济, 包括林下开发、地下开发、矿产开发、林中经济经营和林区社会管理等, 真正建成立体化的林区经济。为此, 森工林区要解决好以下问题:首先要进行木材深加工, 依靠有限的木材产量延长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多安排就业。其次要开展林中经济多种经营, 如养殖业、种植业、菌类食品培养、山珍产品采集等。第三是加强地下矿产开发。地上保护, 地下开发, 按照山脉的走向, 发现新矿产, 加大矿产开发力度, 依托矿业经济大发展, 加快林业转型, 增加林区税收, 增加职工就业岗位, 实现林区经济快速增长。第四是开展生态旅游。借助大小兴安岭生态资源, 延伸生态功能,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把旅游资源好好包装起来, 提升旅游品牌, 增加感召力和吸引力, 形成“衣食住行游娱购”七点一线, 放大旅游功能, 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把以砍木头卖钱为主财源转向碳汇经济新财源。培养森林碳汇, 发展碳汇林业, 通过碳汇交易来实现创收, 为林业培养新的财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调整林区结构的机遇

林业调整结构任重道远, 需要下大力气、做大文章。速度决定增长, 结构决定发展, 林业的后劲和潜能来自于结构调整。调整结构在“十二五”的框架中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林业由于历史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特别突出、特别典型。比如林业的产业结构单一取材、独木支撑, 很难适应生态林业的发展。林业的服务业是个短板, 第三产业比重不高, 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怎么发展, 生态旅游怎么开发做大, 需要深层次调整产业结构。

林业的育林结构单一, 过去我们推广苏联模式, 基本上就是大面积截伐, 大面积营造人工林, 实践证明, 这种单一的育林结构是失败的。清一色地大面积营造人工林, 树种单一, 材质不高, 容易引发大面积病虫害。今后森林培育和育林工程, 要强调人天混, 用人工更新去促进天然林更新, 造林要更多地去补天窗。搞人天混, 在生物多样性的大框架下来彻底解决大面积人工林引发病虫害的问题。加大天然综合林的抚育力度, 提高天然林的生长速度, 提高吸碳能力, 强化森林的生态功能。从森林的抚育到后备林的营造都需要改造, 由单一的大面积截伐、大面积人工造林, 到大面积的天然林抚育伐, 提高林地生产力, 转向补天窗、人天混的结构模式。

三、深化林业改革的机遇

林业改革要向纵深发展, 有很多文章要做。第一篇大文章, 是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已经试点8年, 现在尚有争议, 工作推动得并不好。比如, 一些林业局的低价林长期得不到改造, 荒山荒地长期没人造林。我们应该大胆尝试, 把这些包给职工, 大力发展家庭林场, 以解决天然林抚育缺乏投入、低价林改造缺乏资金、荒山荒地的开发缺乏主体的问题。国有林区产权模糊, 是造林不活、抚育上不去的体制性原因, 要解放思想, 在林区产权制度改革上下一番功夫, 加快林地流转, 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这样, 林业发展才能获得新的内生动力, 才能取得新的发展。

林业改革的第二篇大文章, 是要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林区所有制结构不合理, 国有经济比重太大。国有林区、国有官办一统天下, 这也是林区经济活力不足的主要体制性原因。现在要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林产工业等非公经济, 尽可能由国有官办转向多元化的股份制体制, 提高林业发展的非公因素的贡献率。林区的非公经济和家庭经济搞活之日, 才是林业振兴发展之时。

林业改革的第三篇大文章, 是在深层次上提倡政企分开、政市分开, 彻底剥离森工企业办社会的职能。过去森工企业政企不分、政市不分, 都是计划经济旧体制留下的胎记。林业文教、卫生、政法全部都有, 大而全、小而全, 分散了林业的资金, 分散了领导的精力, 包袱太重, 导致企业搞不活。政企分开, 为森工企业剥离文教、卫生、政法等办社会职能, 让林业集中精力和财力搞生态林业。有些地方已经开展起来, 也取得很大成效, 今后还要加快步伐, 推进此项工作到位。

四、普惠林区民生的机遇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特别注重民生问题。第一个民生工程, 就是提高林区职工收入水平。在规划方案里着重提出了要大力解决林业战线职工工资水平偏低、收入水平偏低的问题, 要建成民生林业, 更多地让林业职工受益, 提高林区的生活质量, 提升林区人民的幸福指数。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林业战线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是黑龙江全省最低的, 林区人民生活质量普遍不高。通过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规划方案的实施, 激发林区动力, 加快林区发展, 有计划分步骤地提高林区职工工资, 解决林区职工工资偏低的问题。

第二个民生工程, 是棚户区改造, 兴建大批保障性住房。通过棚户区改造, 兴建大批保障性住房, 解决林区过去基础设施欠账太多、林区形象脏乱差的问题。现在, 柴河、绥棱、海林等地区走在了全省前面, 林区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第三个民生工程, 是加快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借助新林区建设, 大面积、大幅度地改变林区形象, 既改善了生活环境, 又改善了生产环境, 真正把森工林区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提升森工企业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分为二地看, 这个方案的实施也会为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给我们带来新的压力和问题。比如, 实行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 木材产量大量削减, 带来了就业不足、职工怎么安置的问题。另外, 由于木材产量的调减和封山育林, 林业战线的经营性收入会减少, 发展替代产业会有一个过程, 开展碳汇交易也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远水不解近渴, 在转型期间会遇到职工开支、就业和生活问题, 以及其他一系列难题, 这会影响到林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积极做好工作, 调整好发展思路, 落实好国家有关政策, 对上积极要足政策。大小兴安岭是国有林区, 长白山系从吉林延伸到黑龙江, 其林区同属国有林区, 我们要积极争取享受同等待遇, 力争国家的扶持资金, 支持林区完成转型, 让林区得到更好更新的发展。

黑龙江省科顾委是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咨询机构, 有责任有义务动员广大专家的力量, 关爱和支持林区的发展, 有计划有步骤准备为林业转型办好四件事:一是举办全省首届森林碳汇专题研讨会, 把森林碳汇在全省进行科普宣传, 为林业转型和碳汇经济造势,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支持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二是成立以林业为主体的低碳经济协会。这在全省也是首创, 现在协会已经成立, 得到了总局领导的支持, 通过协会这个互动的平台和活动载体, 林业企业在碳汇经济上有更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三是正在策划成立绿色碳基金, 这也是一个首创。围绕林业做文章, 通过基金制度进行资本运作, 让超排的工业企业向基金会注资, 用这部分资金进行造林和再造林, 进行林业生态补偿, 解决林业的再投入再发展问题, 建立黑龙江省的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四是由省科顾委牵头, 组织专家积极推进碳金融体系建设。现在, 黑龙江省的农行和邮政储蓄银行都在碳金融体系建设上做了有益探索, 得到省人民银行的支持。建设碳金融平台, 培养碳交易的体系, 通过交易森林碳汇才能变现, 让森林生态不仅仅是一种资源, 还是一种财富, 为林业企业开创新财源, 实现区强民富。

篇4: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与林业

经济增长考量的是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问题。目前,我国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可持续性日益凸显,向可再生、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迫在眉睫。作为以提供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的林业来说,它在绿色经济发展中担当着主体角色,在推进国民经济转型中发挥基础作用。在资源、能源和生态三大资本中,林木及林产品既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又是典型可再生的重要能源。而且,木本粮油、木本能源在未来经济社会中还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林业构成了资源资本和能源资本的绿色基础;森林、湿地和荒漠三大生态资源则是生态资本的主体。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中,林业责无旁贷地要担当起排头兵和主力军的角色,要在保障国家林产品安全、能源安全、粮油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林业的认识,已经有温家宝总理“四地位”和回良玉副总理“四使命”的经典论述,并已经上升为中央意志。当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总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在以下三方面深化认识:

一是深化可再生资源木材对能源安全贡献的认识。木材是一种可以简便获取的可再生能源,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从未离开过木材能源的使用,从直接燃烧木材取暖到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生物质能源推广应用,这是对木材能源贡献的一个基本认识。但作为四大原材料之一的木材本身属于一种可再生资源,这是它与其他三大材料最大的特性区别,而这一特性对能源的贡献却一直没有通过木材同其它常用材料进行的对比试验而为人所知。木材相对其他材料的节能功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生产阶段,据科学研究项目“雅典计划”的“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评估,钢材、水泥的能源消耗分别是木材的1.9倍和1.5倍,该能源消耗量是在提取、生产、建设、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燃料的综合计算得到的,不包括建筑物投入使用后每年需要取暖用的能源消耗。二是使用阶段的能效,在使用同样的保温材料时,木结构比钢结构的保温性能高15%-70%,美国林产品协会通过比较木结构和水泥结构的能源利用发现,在达到相同室温的条件下,木结构建筑在5~9月期间消耗的能源较水泥建筑低30.2%,在当年12月至来年2月需用电进行供暖的冬季期间,木结构建筑的用电量较水泥建筑低23%。20世纪70年代,世界发生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发达国家纷纷开始探讨能源政策和原材料政策,把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可更新原材料推上战略前沿。特别近一二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世界的一个瞩目焦点,能源和原材料政策关系着二氧化碳排放量,木材作为一种有利于环境的能源和原材料重新受到青睐,日本、德国、爱尔兰、奥地利和瑞士等国政府均鼓励多使用木材。

二是深化木本粮油对粮油安全贡献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对食用植物油的供应、油料作物的发展和木本粮油的培育十分关注和重视,站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推动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这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下认识:一是木本粮油是保持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需要,耕地利用压力日益增加,中国土壤的流失速度比自然补充速度高57倍,欧洲仅是17倍,美国是10倍,澳大利亚只有5倍,这将导致表层土壤变得贫瘠;另一方面,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的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这都会严重降低土地生产力。而木本粮油经营模式会极大地降低这两方面的危害。二是木本粮油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土地利用方式之一。中国温室气体清单报告中,农业活动主要包括稻田甲烷排放、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等;林业活动包括活立木(林分、疏林、散生木、四旁树)、竹林、经济林生长碳吸收,以及森林资源消耗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等。而作为“铁杆庄稼”的木本粮油就属于经济林范畴,有利于增加碳汇、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三是木本粮油是化解局部农村劳动力短缺制约粮油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韩俊研究员表示,目前中国的纯农村人口为7.2亿,已经离开农村到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群数量约为1.7亿至1.8亿之间,预计30年后,中国农村将只有4亿人口。农村人口数量的大幅度下降,必将促进混农林业发展,在粮油安全压力下,木本粮油是其必然选择。

三是深化森林环境效益对生态安全贡献的认识。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良土壤等生态功能及作用,这认识已广为人知。同时,还要进一步认识到:一是森林具备物质与生态服务同时利用的可能性,可以做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目标。一方面,任何生物都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退的自然规律,在这一生命周期中同时实现物质生长和生态服务效益,这一特征为“双效”利用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森林生态服务与物质利用之间可能是互补、冲突、协同关系中的一种,不同区域表现不同,处于互补或协同关系状态下,森林可以实现物质与生态服务同时利用。二是木材与其他原材料的环境效益比较是正的。采伐森林具有负面环境问题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改进森林采伐方式可以减少采伐带来的环境问题。用系统方法评估木材的环境效益,其结果是木材更环保,因为没有木材原材料利用,必定增加钢铁、水泥、玻璃、塑料等其他原材料的生产与使用,这同样会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水土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据“雅典计划”的“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评估,水泥、钢材造成的水污染分别是木材的1.9倍和120倍,空气污染指数分别是1.69倍和1.44倍,固体废弃物分别是1.95倍和1.37倍。林木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意味着长期减少了电或煤气的消耗,从而不但在木材中继续保存碳,而且在生产使用中也减少了温室效应。

还有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是科学评估林业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潜力。近年来,发展森林资源、治理生态环境的一系列举措对改善林业“三大”生态系统和增加林产品供给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同时,中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森林资源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世界森林状况》显示,林业部门对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中国是0.4%和1.3%,欧洲是1.1%和1.0%,美国是0.7%和0.8%,同时考虑我国和欧美经济结构的差异,可见中国林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上升空间仍然很大。

林业转型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较早认识和提出的部门之一,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提出了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思想。近年来,无论是在认识高度和理论准备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将这种转型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前,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和现代林业建设,需要更深入认识和研究实施“绿色发展”问题,进一步强化绿色经济结构、绿色发展模式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要进一步突出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要进一步明确木本粮油、木本能源在维护国家粮油和能源安全中的角色并建立鼓励发展的政策机制;要把发展林业摆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更加突出位置,从解决占我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山区人民生存发展问题的战略高度加以谋划。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教授的话说,要“使林业成为绿色产业、绿色投资、绿色能源、绿色消费、绿色经济的全国甚至世界典范”。

篇5:吉文林业转型记

吉文林业转型记

转型后富余人员增多 林区在开发建设的.50年来,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然而随着木材的开采,林区的森林资源不断减少.为再造山川秀美的大兴安岭,国家实施了”天保工程“,对木材进行限量采伐,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林区林场也开始由木材生产向森林资源管护为主的转型.

作 者:裴禹  作者单位:林海日报社 刊 名:内蒙古林业 英文刊名:NEIMENGGU LINYE 年,卷(期): ”"(1) 分类号:F3 关键词: 

篇6:林业转型发展

一、抓重点,实施产业发展工程。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积极促进云和玩具、龙泉太阳伞、庆元木门、遂昌竹炭等区域特色经济产业发展。今年重点在推进笋竹、油茶、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一是竹产业。4月开始,在通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丽水市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通过技改创新、组织化生产、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培育、拓展产业链等措施,建立国内先进、部分世界知名的生产、销售和出口基地,把竹文化生态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快10个市级毛竹专业特色村和10个竹林示范基地建设。二是油茶产业。一方面,结合市人大重点建议办理,市县同步推进,制定政策扶持。根据,年初市府办出台的《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丽政办发〔2010〕2号),建立以青田、莲都为核心,其他县(市)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格局。市政府还建立专项扶持资金,每年给予资金保证。另一方面,采取推广良种、采用良法、实施良制的办法,完成新造油茶基地1.64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1.86万亩;全市嫁接油茶良种苗木760万株,培育两年生油茶苗100多万株。三是森林旅游产业。以经营山水的理念,依托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1个自然保护小区和3个国家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莲都东西岩景区等6个森林景区名列“丽水十大旅游景点”。今年4月,制订《市级林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认定办法》,建设18个市级“林家铺子”示范点,培育区域特色森林旅游品牌。

二、抓科技,实施科技入户接力工程。一方面,组织实施“花开山里”——林业科技入户接力工程,以1个产业、1名首席专家、1个科技团队开展科技集成创新,培养1个科技团队、1群科技干部、1批乡土农民专家进行科技推广,建立立体化科技服务模式,加强林业科技带动能力。现已建立竹子、油茶2个产业科技团队,培训科技干部550人次、林农

2.2万人次,科技辐射效益进一步增强,形成科技人才“金字塔”。另一方面,为推进林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4月,市政府设立了“科技兴林奖”,对科技含量高、有区域特色、有一定规模、效益显著的项目每年给予奖励,并向林业科技推广应用成果和基层倾斜。

篇7:林业转型发展

摘要:结合相关资料,从昆明市林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影响城市林业发展的因素以及我国林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林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昆明市林业的发展现状

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出现得较晚,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比发达国家落后的原因。虽然昆明的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但生态环境却没有得到改善,对城市发展其实是不利的。如果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城市环境中的各种问题将会日益严重,长期生活在不良的环境中,对市民的健康极为不利。所以,为了保证给市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除了加大城市绿化的力度以外,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保护好我们人类的心脏———森林。森林对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吸收汽车尾气、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美化环境,此外,对减缓噪音污染和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昆明市已经将城市林业纳入了城市建设规划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体现出其价值和意义。

2影响城市林业发展的因素

2.1城市绿地总面积小、质量不高城市为了满足发展的需求,开发商不会愿意留出大量的.面积来做绿化,因此,可供城市绿化的土地面积有限,纵使有再好的创意也不能发挥作用,一方面是由于绿化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市民没有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卫生条件差,使得绿化体现不出应有的作用。2.2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缺失不管是什么工作,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问题,为确保工作质量,必须要求管理人员加强管理监督。然而城市绿化工作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管理人员,所以,绿化时在没有合理方案和管理人员的约束下,工作比较随性,这也是城市林业发展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2.3城市林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城市林业的结构主要包括2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种植树木的种类;一方面是空间感和层次感。我国很多城市绿化显得格外单调,没有创意,更没有美观可言。由于环境的不同,可以适当选择高低不同的树种,合理配置,构建植物群落的层次感。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地方的气候环境选择最适合的树种。2.4缺乏精通业务的管理型人才城市绿化是一门综合性学问,不仅要有独到的审美观,还要有强硬的专业知识。总之,要有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负责城市的绿化建设工作。

3我国林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但城市的发展不能单单只考虑这一方面。如果可以发展多功能林业,把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发展,城市的发展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3.1采育结合,加强营林、造林基础森林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要注意再生所需的时间,我国森林的贮蓄量和人均拥有森林面积较都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所以,积极造林极为重要,为了子孙后代,现在多尽一份力,多种一棵树,其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植树造林需要号召民众,调动全社会加入,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向人们灌输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让人们自觉植树,只有这样,林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3.2林区综合开发与多产业协调发展适当发展旅游业,将一个地区进行精心分配,种植多种树种,发展森林旅游业,不仅可以给当地人们带来一些收益,也可以调动人们植树的积极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城市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城市绿地总面积小、质量不高、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缺失、城市林业发展结构不合理、缺乏精通业务的管理型人才等。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邱尔发,王成,贾宝全,樊宝敏,徐程扬,张志强.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7(3)

篇8:经济新常态下林业转型升级战略

一、回顾历史:林业发展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到1985年, 这个阶段是以伐木为主、独木支撑的产业林业阶段, 是超伐木材的时期。超负荷大力度的开采资源, 给林区留下了严重的资源赤字和生态赤字。

第二阶段是1985年--2000年, 治危兴林的阶段, 桃山林业局是黑龙江省第一个发展旅游业的林业局, 在发展替代产业方面, 桃山林业局走在了全省的前面。

第三阶段是“两期”天保工程阶段, 第一期天保工程到2010年, 第二期天保工程到2020年。目前, 两期天保工程已经走过15年。在此阶段里, 主要是立足于林业的生态恢复和补偿, 也叫生态林业阶段。国家花钱买减产, 花钱买生态, 花钱买稳定。

在这三个阶段里, 既有林业的反思过程, 也有林业转型的启示, 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立足三个阶段的反思, 总结经验和不足, 站在新常态的起跑线上, 今后的转型更有市场前景。

二、展望未来:林业发展坚持三个导向

(一) 生态林业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 森林是地球之肺, 具有吸碳吐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培养生物多样性等五大功能。超伐木材导致透支生态, 所以要把生态林业放在第一位。天保工程的实施, 国家花几百个亿就是花钱买生态的过程, 所以说生态林业是我们第一价值取向。生态林业要变成产业化, 就要搞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食品、生态旅游、生态矿业, 过去讲经济要生态化, 今后讲生态要产业化, 这样资源大省才能变成经济强省。

(二) 发展碳汇林业

这是面临停伐之后转型研究的新价值导向, 过去无偿的使用森林的生态效益, 今后使生态效益要有价化、交易化。通过积累碳汇指标, 为实现碳交易打好基础。2015年《联合国京东意向书》中规定, 人工造林、天然抚育形成再生长的林木量叫碳汇资源, 目的就是为了加大人工造林力度, 促进森林再生长。未来造林的过程也是积累碳汇资源的过程, 森调部门要拿出新的数据来, 为将来碳金融、碳交易打好基础, 为林业发展找到新财源和新出路。

(三) 发展互联网+林业

今年的北京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 21世纪是“互联网+”世纪;新时代是大数据时代, 云计算引领科学决策;中国要变成宽带中国;龙江要变成智慧龙江,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慧教育、医疗和旅游业, 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应运而生。在林业方面要利用好互联网搞智慧林业。今后资源的普查, 碳汇的积累全部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将来生态的补偿, 轮伐轮作、每年抚育伐的任务都要以互联网数据为依据, 互联网所体现的数据更真实、更科学、更快捷, 黑龙江省是全国林业第一大省, 发展智慧林业应该走在前面, 为全国林业趟出路子, 作出样子。

三、林业转型要积极开发六个替代产业

(一) 发展林下经济、开发绿色有机非转基因食品产业

在林中搞种植业、养殖业、采摘业, 把绿色的山特产品例如:木耳、蘑菇、矿泉水、中草药等, 做大规模, 做出品牌, 做出市场。绿色食品产业要打造三大品牌:一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二是没有化肥的有机食品;三是山间林地的非转基因食品。这三大品牌的市场前景非常好。吃有机保健康, 它的消费主体是富人, 富人的标准是花钱买安全, 所以要在品种上研发高端技术, 生产高端产品, 占领高端市场, 打造高端品牌, 瞄准高端人群, 获得高端效益。

(二) 积极营造碳汇林

停伐之后, 把天保工程的资金更多地投向营林事业, 转向营造更多的碳汇林, 既培养活林木生长量, 又培养多积累碳汇指标。着力扩大营林造林面积, 积极主动地培养碳汇资源, 积累碳汇指标。以此促进碳金融和碳交易, 这是林业转型发展的新导向和新出路。

(三) 加大森林抚育力度

停止商业林采伐不是机械简单的全部停伐, 要积极地开发卫生伐、抚育伐, 目的是清理病腐木, 防止病虫害, 改善林业生长环境, 这是培养碳汇资源第二个渠道, 同时也能变通地解决木材深加工企业原料短缺的问题。

(四) 发展生态旅游业

黑龙江是全国的生态大省, 具有得天独厚的大森林、大界江、大湿地、大草原、大湖泊、大冰雪, 将这些文章做足, 提升吸引力。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将有五个新导向:一是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是旅游之根最具有吸引力, 将来回归生态、回归自然、养生养老这是朝阳产业。二是文化旅游, 文化是旅游之魂, 桃山林业局文化比较深邃, 有新旧石器时期的古文化, 佛教道教的宗教文化, 还有抗联的红色文化, 这些都颇具亮点。第三是食品旅游, 用旅游的客流量, 带动绿色食品的销售量, 让游客到黑龙江来对绿色食品“站下必看、坐下必吃、走了必带、回去必想”, 用旅游的客流带动绿色食品的货流, 形成产业优势。四是陆昊省长提出的, 冬天大冰雪, 夏天大夏都, 用优势吸引候鸟族休闲度假旅游。据统计, 全国候鸟族达2600万人, 每年消费达3650亿, 市场潜力巨大。五是发展智慧旅游, 互联网+旅游业, 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把旅游资源整合起来, 游客可以在网上选景区、定线路、购票、付款, 全程进行衣、食、住、行等安排, 提高服务质量。

(五) 加大地下矿业开发

林下矿产丰富, 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的铜、锌、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地上林子停伐了, 开发重点可转入地下开采矿产资源, 但要吸取过去矿业粗放开采的教训, 建立在生态的新导向上开发绿色矿山。培育品牌, 开发市场, 打造新的替代产业, 解决林业停伐后人向哪里去, 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六) 开展境外采伐加工业

篇9:林业转型发展

娄底国有林场主体改革已经结束,秀美林场建设开始起步,如何深化林场改革,带动职工致富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森林康养产业为娄底林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一般情况下作为观赏功能,一个景区游览一次即可,但森林康养作为休闲旅游,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变成一种生活常态,周末、节假日、年假等空闲时间,都可以前往休闲、康养,多重消费的潜力更大。而在开发配套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保价值。娄底作为资源消耗型城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森林康养能最大限度地在保护娄底环境的前提下,稳步拉动娄底经济发展。当前城市污染加剧,雾霾天气持续上升,加之娄底老龄化趋势加快、冷水江市、涟钢等传统工业城市和厂区不少市民有回归森林“洗肺”的需求,森林康养特有的“养生+养老”的特点,对老年人有着极为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娄底发展森林康养前景广阔。

娄底位于湖南省几何中心,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50.21%,境内有2个国家森林公园(新化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新化龙湾国家湿地公园、涟源湄峰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及6个省级森林公园。其中新化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监测时多达10万个,在全省位列第一。走进大熊山、龙山、包围山、九峰山,处处山青水秀,沁人心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森林康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十三五”期间,全市要重点抓好6项重点工程,打造出湘中一流的森林康养基地。

加强健康森林建设。健康森林是森林康养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市要围绕森林康养,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防控和平安林区建设,切实维护好森林康养产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基。要大力营造碳汇林,加大芳香植物等有保健功能的树种营造,全面保护天然林,有计划开展林相改造与维护,培育大径级林木及彩叶景观森林,确保森林的服务功能全面提质升级。

挖掘森林康养文化。充分挖掘并大力宣传湘中地区独特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元素,大力挖掘和宣传湘军文化、梅山文化、药文化、蚩尤文化、梯田文化等具有娄底特色的文化旅游因素,以文化休闲养生为切入点,发展具有娄底特色的宗教文化养生园、森林养生馆、茶文化养生馆、药文化养生馆、防癌抗癌养生基地等森林康养文化产业。

推进“秀美林场”建设。重点抓好全市8个国有林场各方面的建设,打造山青水秀、环境舒适的生态林场。按照森林康养建设标准,在林场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项目建设资金,林区公路建设资金向康养基地倾斜,加快国有林场住宿、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配套建设,完善无线网络、宽带网络等通信功能,改善娄底各森林康养基地的条件,增强吸引力,不断扩大客源市场规模,优化客源市场结构。特别要高标准建设好养生型居住和养老型居住房产,每个县都要打造一处独具森林特色的养生基地,让客人进得了山、留得住人。

加强医疗服务配套。森林康养能否持续发展,关键还要看疗效。在充分发挥森林氧吧的功能,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娄底养生系列产品的开发。要依托娄底资源,开发中药保健酒、饮料、森林保健食品等特色产品,打造娄底特色的森林养生保健品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与娄底及长沙的三甲以上医院合作,优化配置组合医疗卫生资源,开展健康管理、高端体检、美容养颜、康复疗养等医疗健康服务,逐步形成与森林康养服务功能配套的养生、养老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拓展森林体验项目。在建设森林康养基地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好具有吸引力的森林康养体验活动项目,如开展森林浴、森林步道、养生饮食、森林茶馆、运动养生等体验项目建设,配备好专业的森林讲解员和教练员,加强体验项目指导培训服务,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增加游客体验的愉悦感和满意度。

加大引导资金投入。强化对森林康养的政策支持力度。目前各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较其它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市县两级政府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上向森林康养项目进行适当倾斜,在资源、科技、政策、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整合资源,把森林康养产业作为娄底特色产业,在“十三五”期间进行重点扶持。对在建的森林康养基地,以3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每年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确保森林康养项目整体推进。

娄底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重点林区乡镇为重点,规划每个县市区建设1至2个具备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森林康养基地,到2020年底,打造出以大熊山、龙山、古台山、洪家山、九峰山等5个国家、省级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促进全市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推娄底秀美林场建设,促进娄底经济转型发展。

上一篇:有关传统文化的小学生演讲稿下一篇:月评会流程及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