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

2022-12-05

第一篇: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

把握新常态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2015年07月16日 08:04 生意社

18分享添加喜爱打印增大字体减小字体

生意社07月16日讯

2015年7月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张广宁在报告中全面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上半年运行情况及下半年行业面临的形势及重点工作,现将报告主要内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粗钢产量近20年以来首次下降,产量消费量进入峰值平台区。1-5月份,全国粗钢产量3.4亿吨,同比下降1.6%,这是近20年来首次下降。目前,我国人均粗钢产量超过600千克,按照发达国家粗钢产量变化趋势的一般规律推测,我国粗钢产量在2014年很可能已进入峰值区,之后将在峰值附近波动,一定时期以后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7.1%,2014年同比下降3.29%,2015年1-5月份同比下降5.1%。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进入峰值区的特征明显,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历史。

钢材(1891, -17.00, -0.89%)价格持续创出新低。2014年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持续下跌,而且2015年以来,下跌趋势更加剧烈,钢材价格指数持续突破有指数记录以来的低点,降幅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6月末平均价格与上年末相比,冷轧薄板每吨下降853元,镀锌板每吨下降851元,热轧卷每吨下降704元,螺纹钢每吨下降595元,高线每吨下降564元。

铁矿石价格与钢材价格背离。4月份以后,铁矿石价格快速反弹,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已经由4月10日的每吨46.84美元,上涨到6月末的每吨59.19美元,涨幅高达26.37%,而同期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下跌10.21%,矿价与钢价趋势背离。通过研究部分会员企业铁矿石库存与矿价的相关性,发现矿价下跌,企业库存下降,矿价上涨,企业库存上涨,反映了买涨不买跌的采购心理。钢铁企业的集中补库、集中采购对矿价上涨起到了助推作用。

会员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加剧。1-5月份,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万亿元,同比下降16.9%;实现利税322.21亿元,同比增长1.1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为5.28亿元,而主营业务亏损164.81亿元,增亏103.61亿元;亏损企业40户,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39.6%,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35.99%;亏损企业亏损额149.59亿元,同比增长40.45%。

企业间效益分化加剧。今年上半年东部沿海沿江企业的效益好于内陆及西部地区企业,在当前进口铁矿石价格处于低位的情况下,东部沿海沿江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同时企业间效益分化加剧,一部分企业在当前最困难的时期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有一部分企业资金短缺,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少数企业生存难以为继,面临出局的危险。1-5月份,盈利前10名企业合计盈利123亿元,同比增长130%;亏损前10名企业合计亏损116亿元,同比增长71%,企业间的差距正迅速拉大。效益越好的企业提质增效力度越大,效益越差的企业提质增效力度越小。仅炼钢生铁制造成本一项,企业间的差距每吨就高达500-900元;效益好的企业吨钢盈利超过200元,效益差的企业吨钢亏损超过1000元;在劳动生产率方面,部分企业年人均产钢量在1000吨左右,年人均钢材销售收入高达三四百万元,而有些企业年人均产钢量不足200吨,年人均钢材销售收入只有四五十万元,5-10倍的差距反映出很多问题。纵观效益好的企业,有的是品牌及质量优势明显,单品售价可以高于其他企业2000多元,有的是经过长期的改革创新、转型发展,进入行业困难时期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有的是持续降本增效,取得了全生产要素效益最大化。

钢材出口面临巨大的贸易摩擦压力。1-5月份,全国出口钢材4352万吨,同比增长28.2%;进口钢材549万吨,同比下降10.3%。1-5月份累计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3961万吨,同比增加1063万吨,增长36.68%。保持这样的出口量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供需矛盾,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在贸易摩擦方面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下半年形势分析及重点工作

总书记最近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成共识,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为,以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资,经济增速触底即投资增速触底,可通俗地描述为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三只“靴子”落地。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两只“靴子”已相继落地,当房地产投资回落到位,加上新增长点的成长,以及严重过剩行业的退出和重组大体完成,中国经济增速有望成功触底。但从钢铁产品PPI连续43个月下降来看,钢铁行业触底回升仍需时日。钢铁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产品价格跌跌不止、企业大面积亏损等问题。

另一方面,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中游经济带建设的有序推进,也为钢铁行业提供了转型机遇。5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质量为先、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结构优化、强化战略支撑和保障等五大战略举措,推动实施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五项重大工程。钢铁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品种质量持续改善。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钢铁行业要加快改革创新,迈上新台阶,争取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走在前列,这既是制造行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钢铁行业脱困图强的关键。

钢铁行业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就要积极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起,要主动调、主动转,早调早转早受益。钢铁企业领导不要过多纠结于短期的困难与得失,要认识到结构调整必将伴随着痛苦的探索和挣扎过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棒接一棒的持续推进,直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目标。为此,钢铁行业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努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行业要把防风险、控产量、稳市场、增效益作为首要任务。

当前,全行业处于盈亏边缘,企业经济效益分化明显,部分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特别是资金风险更加突出,多数企业还面临着银行压贷、抽贷、限贷等困难,资金链异常紧张,因此,防风险首要的就是要保证资金链不断裂。

在加强行业自律方面,现在企业要渡过难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产量,认真遵守“不给钱不发货,没有合同不生产,低于成本不生产”的行业自律要求。控产量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实现有效益的生产,不要再搞“失血性”生产。只有通过行业、企业自律把控产量工作做好,稳市场、增效益的目标才能实现。另外,协会也会积极呼吁政府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打击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维护守法企业利益,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行业自律不仅是在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也要严格自律。目前,行业面临很大的贸易摩擦压力。加强行业、企业自律,有序出口,是维护行业、企业利益的唯一有效措施。呼吁企业领导在这方面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自觉实现自律和自律协调的要求。

第二,要深入推进扩大钢结构应用等重点产业联盟工作。

目前我国钢结构推广应用进展还较慢,虽然在超高层、大跨度空间结构、工业厂房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是在住宅、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钢铁行业要依托已建立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与协同,继续推进钢铁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着重扩大高端产品的应用范围,提高钢材产品的应用效率,推进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减量化与绿色化。可以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解决高端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模式与方法,通过产品研发与应用的协调,从源头破解恶性竞争的难题,通过产品的评价规范,引导产品的应用。

第三,积极促进相关财税政策落地实施。

上半年部分政策调整已初见成效,但仍有部分政策调整正待研究,协会将继续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促使相关政策尽快调整到位。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政策研究工作,一方面要对相关税费调整等提出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对已经出台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哪些问题也请及时向协会反映。

第四,加快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要求,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形成一批具有一流产品、一流技术、一流环境和一流管理的世界一流企业。协会将积极配合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加快钢铁企业由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

企业要绷紧环保这根弦,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抓紧落实环保责任,完善环保设施,严格做到达标排放。另外,我国钢铁企业的能源消耗与国外先进钢企还有差距,协会也将积极组织行业力量研究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的技术和措施,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与城市共融发展。

第五,要紧紧抓住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规划6大经济走廊,投资规模可能高达6万亿美元,钢铁行业要高度关注、做足功课、积极参与。在国际化经营合作方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深入研究沿线国家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经常遇到对当地市场规则不熟悉,法律法规不了解等问题,从而产生法律纠纷或贸易纠纷,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这方面的风险。二是要深入研究沿线国家的需求状况,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采取不同应对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三是要系统梳理能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企业及参与方式,研究参与其中最适合的方式方法,不仅能够提供相关产品,还要能够在技术、资金、人才、设计方案、工程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合作。

总之,下半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仍将严峻。新常态对钢铁行业提出了诸多挑战,也存在诸多发展机遇,钢铁行业要审时度势,攻坚克难,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以创新驱动钢铁工业转型发展,为钢铁工业由大变强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推进转型发展 建设工业强县

“工业强县”课题调研组

前 言

工业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标志,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强力支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的战略构想,抢抓转型跨越机遇,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安排, 2011年3月初至4月底我们组织开展了“推进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强县”调研活动。在成立专门调研小组的基础上,采取走访调查、座谈讨论、现场访谈、专家评审等方式,先后深入18家企业,召开5次座谈会,特别是专门请到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专家,对我县的工业经济发展“把脉问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意见建议。

通过近两个月的调研,结合我县实际和专家意见,最终形成该调研报告,希望能为县委、县政府实施赶超跨越战略提供客观真实科学的决策依据。如有不妥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工业经济实现了基础不断增强、总量逐步扩大、速度平稳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可喜局面。但是,做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县份,由于经济发展所依托的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主导型产业面临提升附加价值、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加快增长转型的现实问题,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现从“因煤而兴”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转变。

一、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抢抓工业经济发展机遇,着力实施“工业主导、以煤富县”的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实施重点项目,全力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培育优势企业,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改制,工业经济规模日益壮大,使工业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经济效益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上形成了“一白一黑、一电一气”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工业发展格局。

1、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抓大事、打硬仗、育基地、建设新昔阳”的发展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实施规模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县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8.7885亿元,是“十五”末的5.4倍;工业增加值12.2005亿元,是“十五”末的5.4倍;产品销售收入27.556亿元,是“十五”末的5.4倍;实现利税4.4亿元,是“十五”末 2 的4.8倍。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主导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九五”末,共建成矿井60对,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年,生产原煤110万吨。“十一五”以来,我县加快煤炭资源整合步伐。随着阳煤集团、国投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入驻我县,投资33亿元年产500万吨的阳煤寺家庄公司规模矿井和投资4.3亿元的国投黄岩汇煤矿年产90万吨矿井等一大批项目的相继上马和建成投产,进一步加快了规模矿井建设步伐,煤炭产业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2010年底,我县煤炭产量达到718万吨,煤炭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1%。同时,抢抓机遇,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投资14.5亿元的国投安平煤矸石电厂一期2×15万千瓦项目,并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投产,年发电能力16亿千瓦时,年实现利税1.2亿元,煤电产业真正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主导工业。

3、工业结构不断完善。经过30年的发展变化,工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一是实现了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过去,我县只有国有和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一片空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后,股份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全县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2010年,13户规模企业中,国有企业5户、私营企业1户、股份制企业5户、外商企业1户、港澳投资企业1户。二是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3 上世纪60年代后期,按照自然条件,全县陆续办起了化肥、水泥、钢铁、机械加工等企业,各企业零星分散于全县不同区域,布局很不合理。“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于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三大基地,打造三川两园”的目标,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相继引进了国投、阳煤、晋煤、山东肥城等一批大型集团公司,同时对一些布局不合理、产业规模不大、企业效益不好的企业进行统一规划,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淘汰等形式进行整合重组,逐步形成了一批布局合理、带动力强的规模企业。三是结构调整不断完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产业和产品调整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全县实施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共18项,总投资110.8亿元。全县煤矿设计总产能达到1550万吨,平均单井能力提升到100万吨,煤炭产业转型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电力、化工、煤层气继续同步发展,工业经济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条和循环发展模式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对污染高、产能低、效益差的80个小企业进行了关闭。

4、龙头企业不断增多。国投、阳煤集团的引进,结束了我县没有大工业的历史;2010年阳煤寺家庄煤业有限公司、国投公司分别以销售收入7.4亿元排名第21位和销售收入4.9亿元排名第33位的业绩,进入全市工业企业50强;继国投安平电厂、黄岩汇煤矿投产之后,阳煤寺家庄500万吨矿井,运裕、坪上两个百万吨规模矿井先后投产,白羊岭、 4 丰汇等规模矿井建设进展顺利,蓝焰集团煤层气开发实现建站输气,白羊岭瓦斯发电加紧建设,丰汇、黄岩汇瓦斯发电建成投产,阳煤100万吨(一期40万吨)电石项目落地开工,龙头企业的不断增多,奠定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我县成为了煤、电、气一体化县份。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煤炭资源主导产业的“一枝独秀”,使得其他产业要么发展空间狭小,要么必须依附于煤炭行业来寻求发展,这是我县经济转型的难点和症结所在。这一产业结构决定了我县经济发展面临如下瓶颈:

1、产业结构单一。单一的产业结构是造成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的结构性原因。煤炭、化工、建材、电力四大支柱产业中,除电力外均为传统产业,依然以能源带动及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煤炭生产占主要份额,2010年13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煤炭开采占6家;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8.7885亿元,仅煤炭行业占到21.8038亿元,占75.7%;财政收入8.0554亿元,而煤炭行业占4.9068亿元,占61%。我县对煤炭初级产品相关产业的依赖程度过高且正呈现加强的趋势。

2、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总量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不大。全市50强工业企业我县只有2户。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3%。由于除煤炭开采外,煤炭产业链上的其他产业缺乏核心竞争 5 力,没有形成多方面的盈利能力,导致相关行业对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的消弭能力弱。在过去的短短五年内,受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提升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化工行业分别在2006年和2009年出现产值减少,效益降低,如天圆化工企业连续两年效益不佳;建材行业在2007年和2010年也出现规模萎缩的情况。我县非煤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亟待增强,对外部经济周期性风险的应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新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实施的工业项目大部分是煤炭项目,2010年18个工业项目有14户是煤炭项目,新兴产业和接替产业后劲不足。

4、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高耗能工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短期内不可能由其它产业代替。如煤炭、电力、电石均为能源高耗型产品,化工、水泥等建材行业,废气、废渣排放达标难度大。

5、发展环境薄弱。我县水资源总量为1.36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0.799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0.943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0.036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5,水资源十分缺乏,属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地区。同时,由于煤炭工业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不利影响,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及其废物处理等环境问题加剧了经济发展环境的薄弱程度。

6、人才支持不足。经济转型和工业强县需要大量具有开放视野的人才。企业经营需要具有开拓意识、创新精神的管理者和运营者;项目融资需要专业金融人才、资本运营等 6 人才;技术创新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并能破解关键问题的科技人才。由于经济和发展环境的原因,我县“引才”能力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足。

三、转型发展的指导原则

我县的发展在短期之内难以找到较煤炭工业更优的替代产业。同时,如果离开煤炭资源,寻求其他产业来支撑区域经济也不符合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产业转型和工业强县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贯彻“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把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从资源状况、现实基础、区位条件、技术条件和投资来源等多方面因素出发,优化资源配臵方式,对原有主导资源开发产业进行产业纵向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改造、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控制单纯煤炭开采数量和规模。资源是宝贵的,煤炭等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要使生产和生态保持良性循环,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就要综合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和使用。由于我县新兴替代产业尚待进一步发展,城市转型也需要一个准备期,因此,当前及至今后一段时期内仍需要煤炭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来完成转型的资本积累,至少在今后5至10年内,以煤为主的工业仍然是我县的支柱产业。所以必须在煤炭的开采量上进行严格控制,既要保证市场需求,又要适度挖掘;既要保证利润最大 7 化,又要延长服务年限。综合考虑资源状况、地理区位等优势条件,认真对比权衡,既发挥传统产业的基础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又要合理选择和发展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立足现实原则,拉长产业链条。最近几年非煤产业增长迅速,煤炭产业链不断拉长,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但是,仍然不足以支撑经济增长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在稳定和维持资源产业的同时,大力延长产业链条,使有限的资源在更广泛的产业领域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工、利用和增值。具体来说,要立足煤炭优势资源,提高煤炭附加值,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大力培植煤层气、煤电等行业,使煤炭资源深加工产业成为具有成长性的战略优势产业。

技术进步原则,利用技术改进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发展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使之发生质变。使用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同时也是真正使我县经济走向健康和良性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推进传统工艺的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引进,特别是要注重对现有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四、对策与建议

经济转型和工业强县要从经济和产业结构特征出发,依据我县“十二五”发展思路,找准自身在区域发展中的位臵,充分发挥区域产业布局中的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以推 8 动我县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县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以现有工业为基础,立足于县域资源优势,在做大做强“煤、电、气、化”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精心培育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切实把握好发展速度,稳定提高经济效益;全力实施规模企业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通过调研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县提高经济效益、加速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均衡发展的“五个五”建议:把握五大机遇,利用五大优势,推进五大转移,采取五大措施,强化五大产业。

(一)把握五大机遇

一是国家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资源型经济的有效转型提供了全局视角的机遇;二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开展煤基多联产研发,推进包括煤层气在内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作为推进清洁能源多元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些都与我县的核心产业紧密相关,为我县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项目支持的机遇;三是在全国能源开发布局中,山西被确定为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晋东无烟煤基地的建设也被纳入全省能源集中开发、集约生产和生态环境集中修复的全局中,为推动我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能源产业政策支持的机遇;四是国家将推进包括太原城市群在内的六大 9 区域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举措,我县也成为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发展战略布局的大太原经济圈成员之一,既为我县从更高层面上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也为我县在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政策难题等方面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机遇;五是晋中市委提出了要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的发展战略,太原和晋中同城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为我县实现工业强县提供了区域整体发展的机遇。

(二)利用五大优势

在推进经济转型和工业强县的进程中,应该积极利用好我县的相关优势。

1、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我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部、太行山西麓,东与河北省接壤,207国道、317省道贯穿全境,处于承东启西的地理位臵,是晋煤外运的一条主要通道;距太原、石家庄两个省会城市仅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离榆次、阳泉更近。随着阳左高速、昔盂高铁、阳涉铁路电气化改造,包括力争实现的我县到黄骅港高速的开通,我县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2、矿产资源优势。我县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有煤、石灰石、铝矾土、铁等各类矿藏40多种,其中煤炭总储量达73.3亿吨,属全省重点产煤县。特别是白云石和铝矾土等非煤资源,对开发金属镁、优质耐火材料和陶瓷材料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我县同时具备煤和镁的资源优势,可以形成新的煤镁产业链。

3、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县总人口23.5万人,其中农业 10 人口20万人,城市化率不到1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资源将不断释放出来。在承接东部向西部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过程中,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4、产业基础优势。我县以煤炭产业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为代表的产业格局,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全县现有煤矿15座,其中百万吨以上煤矿6座,总产能达到1550万吨。全县“村村通”水泥(油)路1663公里,100%农村实现“村村通”,农村公路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各类中小型水库20座,总库容达到0.63亿立方米,实施各类水利工程204处。现有22万伏变电所和11万伏变电所各1座,3.5万伏变电所6座。这些基础设施为我县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我县从传统能源基地向复合型能源基地转型提供可能。

5、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0年跨入了全市第二梯队;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保持了年均40%的增长速度,五年累计投资120多亿;财政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由“十五”末的1.7亿元猛增到去年的8.05亿元,从全市倒数第一跃升为全市第六;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国投安平电厂和寺家庄、黄岩汇、白羊岭、丰汇、运裕、坪上等6个百万吨以上矿井先后投产,晋城蓝焰集团煤层气开发实现建站输气,阳煤40万吨电石项目落地开工;全县纳税超亿元的企业2户,有2家企业进入了全市工业50 11 强。这些都可以转换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工业发展、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为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三)推进五大转移

1、采煤产业向煤加工转移。我县在未来几年离开了煤炭工业将举步维艰。在继续做好煤炭开采业的同时,应该在煤炭深加工上做更多的文章。由于煤炭市场行情波动起伏、变化频繁、周期性显著,要抵御市场波动的风险,必须在提高质量、增加煤炭附加值上下功夫。要搞好煤炭的深加工,以质量打开市场销量,占领市场份额,稳定市场行情,保障产销平衡。例如,三都、北坪两个露天矿和丰汇、安顺两大企业集团应该尽快实现改造、革新,增加洗煤、筛选流程,提高煤炭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2、劣势产业向优势产业转移。受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条件的影响,我县部分产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现有水泥生产企业应通过加快实施水泥粉磨站项目,保持其传统产业优势。煤层气开采和化工开发项目是国家政策支持的产业,应继续抓好蓝焰煤层气开发,并配套气源输送工程;同时,应加快煤层气液化项目的建设,利用煤层气开发相关化工产品,如合成汽车燃料、合成氨、甲醛、甲醇、炭黑、二甲醚、乙烯、丙烯、碳醇二甲酯、醋酸等。

3、劣势产品向优势产品转移。为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应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促使劣势产品向优势产品转移。从目前市场产品经营状况和未来市场走势看,应集中人力、财 12 力和物力,积极发展以煤为核心的工业产品。要树立品牌意识,使我县的工业产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立足农业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要以规模化发展为重点,大力扶持大寨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大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寨金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大寨牌系列杂粮的加工转化能力,开发更多的大寨品牌农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年转化粮食1亿斤。同时要实施好天凤薯业有限公司5000吨马铃薯全粉、山西厚基伟业食品有限公司30万头猪屠宰加工项目等一批龙头项目。着力推进干鲜水果加工和饮料食品开发。力争在“十二五”末,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县工业增加值的10%。比“十一五”有较大幅度提高。

4、以煤为主向综合发展转移。尽管煤炭经济为我县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但从长远来看,要避免因资源枯竭或产业衰退而不得不转型的被动局面,必须把握当前我县尚处在煤炭资源型产业成长期的有利时机,未雨绸缪,逐步建立起支撑我县长期发展的接续产业,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实际,实现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例如,在重点扩展煤炭产业链的同时,可以考虑有选择性地承接部分东部地区转移的制造业;或者考虑通过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推进建材产业的高端化等。

5、自主发展向合作发展转移。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从传统单打独斗、产业雷同向区域联合、强强联手的发展方向转移。应该结合本地在区域产业中的实际地位,在引 13 进大项目、大工程的同时,考虑将本地产业纳入区域发展的产业系统中。可以借用相关知名品牌,生产具有本地比较优势的产品;也可以以多种形式进入兄弟县市产业链或企业集团的长期供应链中,实现分工、协助、共同发展。

(四)采取五大措施

1、扩大招商引资。从我县的发展现状看,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是依靠煤炭资源开采。因此,必须继续开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利用各种招商引资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我县投资,全面推动县域的资源开发、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为工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要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大型企业、投资转向、大寨品牌等优势,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强化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强化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尽早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2、规划工业园区。在产业布局上,突出整体规划,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龙头,以重大项目落实为基础,逐步形成以界都、赵壁工业园区为核心的产业辐射区,实现对全县经济的全面带动。

3、培强龙头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核心竞争能力和质量效益,培强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把全县有优势、有潜力的阳煤集团、国投公司、蓝焰公司、煤销公司、大寨集团、阳涉铁路公司、安顺煤业、丰汇煤业八户企业做为重点和龙头,加强帮扶,加快培育,真正做大做强,使其中的企业年产值和销售收入超10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 14 的牵引带动作用,延伸生产、加工等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全县工业快速发展,稳步推进我县“工业强县”进程。

4、培养创业人才。创业性人才始终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资源。结合我县实际,加大创业性人才、技术运用性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搭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人才成长平台,制定和完善经济发展人才使用的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他们放手创立发展项目,展示发展才能。

5、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营造转型发展、工业强县的氛围,打造亲商、和商、安商、富商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为来昔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强化五大产业

1、煤炭产业。加强煤炭资源管理,确保煤炭生产发展后劲。抓好阳煤寺家庄500万吨矿井和黄岩汇、坪上、运裕三个百万吨矿井建设;三都、北坪两个露天矿要达产达效。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后的丰汇、安顺两大煤炭企业集团要尽快完善生产、建设、管理、安全体系,挖掘生产潜力;白羊岭百万吨矿井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到“十二五”末,全县煤炭产量要达到1550万吨。发展煤炭产业的接续产业,实现煤炭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大煤炭企业整合力度;推动洁净煤的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坚持使用高效、节能、低污染的先 15 进技术和装备,建立并推广洁净生产机制,充分利用动力燃煤、煤泥、煤矸石、矿井瓦斯等资源;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发展煤矸石电厂、瓦斯电厂、煤层气发电及民用等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价值;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鼓励对瓦斯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贯彻“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理念,靠安全要效益。

2、电石产业。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为契机,以大企业为依托,利用当地资源,对电石企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与上游的电力、兰炭,下游的聚氯乙烯、醋酸乙烯等企业联合,实现大闭路循环;加快阳煤集团40万吨电石项目建设进度,在此基础上,建设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开发其下游产品聚氯乙烯、醋酸乙烯等,通过产业链的延长,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抗风险能力;注重循环经济,合理利用电石炉气、电石渣和粉尘等废弃物。

3、煤层气产业。鼓励大型企业参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进一步释放政策活力,形成国家、地方和企业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合力;发展“煤气一体化”产业链条,坚持“先采气、后采煤,采煤、采气一体化”的战略方针;积极鼓励大型煤炭企业进行现采区和后备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统一编制煤炭和煤层气开发利用方案,以确保大型煤炭企业采煤、采气并举,做到煤炭开采和煤层气开发“两不误、两促进”;注重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的引进和产业化推进工作,尤其是加强煤层气精细化工转化技术和井下煤层气抽采技 16 术研究引进及试验工作。“十二五”期间,山西将投资2600亿元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并着力培养“煤层气开采→储运→新能源汽车、工业和居民消费→制作业、服务业”产业链。我县应该利用自己的现有基础和相对优势,在全省新能源发展的大局中,占据自己的份额。除了利用煤层气资源,可以探索在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上有所作为的可能性。

4、电力产业。充分利用本地煤炭资源,建设坑口电厂,实现煤电联营,扩大企业规模;积极开发瓦斯发电项目,利用国家对瓦斯发电、煤矸石发电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现有企业的扩建和新项目的引入;要大力发展风电项目,加强与大唐电力、山东电力等企业的合作,争取我县西寨、沾尚以及皋落的风电项目尽快上马。搞好煤灰的综合利用,生产水泥、制砖、农业肥料和环保材料。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收益。要积极扩建安平电厂,筹备二期工程上马(投资25亿元,装机能力达2×30万千瓦);开发瓦斯发电项目。我县丰源实业有限公司已投资2600万元,安装10台500千瓦瓦斯发电机组,并于2008年11月并网发电,现计划再投资9600万元,安装28台600千瓦瓦斯发电机组。项目建成后,年燃烧瓦斯3700万立方米,年发电1.22亿度,节约标煤4.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5.6万吨,年创销售收入5000万元。另外,黄岩汇煤矿5×2兆瓦瓦斯发电已经并网,白羊岭煤矿8×2兆瓦瓦斯发电项目计划在年底完工。

5、化工产业。我县化工行业有一定的传统优势,但由于行业本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化工行业出现了经济效益的波动特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与转型提升是现有化工企业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要结合我县丰富的碳酸钙资源,大力发展硝酸钙(硝酸铵钙)的生产,延伸硝盐化工产业链和开发高效农业用硝基复合肥;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白云岩资源,大力开发金属镁、优质耐火材料和玻璃材料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实行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发展循环经济。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体制创新的重要转型期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跃升期。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全县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篇: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为加快推进国际旅游休闲中心而奋斗

——2013年杭州市旅游工作回顾与2014年旅游工作思路及举措

一、2013年旅游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市旅游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从全国形势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旅游法》、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这对于杭州依法强旅、旅游强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旅游行业艰苦奋斗、奋发有为,鼓足精气神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也客观看到,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内雾霾、禽流感疫情以及高温天气、政府三公消费控制等多重因素制约,旅游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年来,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仍取得较好的业绩。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15.19%;国内旅游人数940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3%;国内旅游收入1469亿元,同比增长17.29%;入境旅游人数316万人次,同比下降4.57%;旅游外汇收入21.6亿美元,同比下降1.87%。归纳2013年旅游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旅游拉动消费成效显著。从2013年10月1日起,我市发行杭州通〃旅游消费卡成为全市涉及面最广、工作最为繁重、影响力最深远、也是举全市之力最重要的一项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创新举措。截至去年底共销售旅游卡10万张,实现充值18.9万次,充值金额1.39亿元,实际消费33.7万人次,

- 12旅”、“文化演艺之旅”、“运动休闲之旅”、“购物之旅”和“茶文化之旅”等旅游线路,千方百计抢占高铁游市场。

三是《旅游法》宣贯落实迅捷。我市及时制定《学习宣传贯彻<旅游法>实施方案》,启动《旅游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依据《旅游法》制订了《旅游合同》(范本),并印发行业广泛推广实施。对需要“立、改、废”的法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旅游法》的政策措施、配套文件,制定印发《 旅游法自由裁量规则》,组织开展《旅游法》专项执法和“一日游”专项检查,全年共实施行政处罚5起,发出责令改正(限期责令改正)通知书25份,查处违规带团导游148名,IC卡扣分438分。全年受理旅游投诉1266起,办结率、反馈率、满意率98%以上。坚持不懈推进旅游目的地常态化联合执法,对重点区域欺客宰客行为保持高压整治态势,杭州连续三年保持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前8位。

四是旅游投资保持百亿规模。去年全市实际完成投资117亿元。按项目类别看,宾馆酒店22.96亿元,大型综合体44.05亿元,商贸购物14.25亿元,特色街区和自然景区分别达11亿元,旅游基础设施6.8亿元,历史古迹2.3亿元,温泉养生0.85亿元。按区、县(市)来分,萧山区34.39亿元,江干区14.48亿元,淳安县12.28亿元,桐庐县11.27亿元,上城区10.4亿元,下城区、滨江区也超过4.5亿元,西湖风景名胜区3.52亿元,其它区、县(市)均在2亿元左右。按项目实际投资额来看,超亿元的项目有26个,其中像湖滨国际旅游综合体、萧山湘湖景区建设工程、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桐庐县潇洒休闲运动公园旅游综合体等旅游项目投资力度大,前景十分看好。去年有10个旅游大项目已完成全部项目投资。我市还推进了一批示范性、创新性较强的新业态项目,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如尚城1157旅游综合体、武林路时尚女装街277皇后公园、杭州西山光明寺运动休闲公园、塘栖古镇保护与开发项目、深澳古村落旅游开发项目、河桥古镇慢生活街区、青芝坞休闲旅游慢生活特色街区、湖边邨精品酒店、“隐居西湖”民宿等,成为创新、融合及协同发展的典范。在今年1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旅游投资竞争力研究报告》中,杭州获得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城市排名第三名,休闲旅游投资竞争力和综合旅游投资竞争力城市排名第一名。

五是“美丽杭州”建设初显成果。为全面贯彻落实城乡统筹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杭州”建设的战略部署,由我委牵头起草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美丽杭州”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计划》围绕全市旅游休闲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打响最美杭州品牌、丰富旅游休闲产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共推淳安先行先试六大方面共推出了31条工作举措。一年来,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明显,淳安县成功创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西湖区蒋村街道成功创建浙江省旅游强镇(乡、街道),玉泉社区(青芝坞特色村)成功创建浙江省特色旅游村;临安成功创建清凉峰省级旅游度假区,富阳市新沙岛景区成功创建4A景区,桐庐县江南古村落、余杭区良渚玉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3A景区,余杭塘栖、临安太湖源、河桥古镇、江干钱江新城创4A已通过省旅游局初审;全市新增“三江两岸”绿道119公里,建成驿站10处,建成旅游码头13个,主城区绿道北线贯通。

- 56少了收入反而增加了,那更是能耐。他还指出,旅游业要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消费群体、企业和政府都要从观念上做出一些改变。为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最近国务院正在起草“促进旅游消费意见”,这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旅游业的综合作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决定》作出“围绕推进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形成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体制机制”重大决策,成为“十大举措”(简称“杭改十条”)之一。全会要求,加快推进旅游与时尚、休闲、会展、特色产业等融合共生,培育消费新增点,拉高消费贡献度。要求2014年要制定出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向旅游观光、休闲保健、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转型,着力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这些重大决策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杭州旅游业的远见和决心。

㈡拓展空间,探索当前旅游业发展出路。综观旅游业发展势头好的旅游目的地,一个共同的特征,旅游市场能适应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特征的变化,尤其在少数人高端消费被遏制和公务活动锐减的消费时代,无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旅游经营者都要适应这一时代变化。谁在经营模式上调头快,谁就能抢占市场份额。具体表现在:一是旅游目的地将更加开放。随着散客化、自由行、自驾游、城市旅游和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越来越多的进入目的地公共场所,参与到老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城市和乡村开始成为散客与本地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间。二是旅游者品味要求将越来越高。散客化、自助化、智能化等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休闲游将会得到显著增长。三是旅游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游客对城市旅游综合环境也更为敏感,对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四是旅游新业态成为市场主角。高端宾馆饭店将持续受到影响,新型民宿业、主题酒店、特色餐馆、乡村旅游成为新宠;传统旅行社业也将因在线旅游业务的扩张而受到影响。旅游景区将凸现换代升级。五是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政府将从政策指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综合协调等方面推进杭州市旅游全域化发展。

㈢找出差距,明确当前旅游业努力方向。旅游业是杭州的优势产业、龙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十年来,杭州旅游业立足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旅游发展在许多方面成为全国标杆型城市,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正视自身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一是发展理念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往存在重游客人数轻人均花费、重项目投入轻产品升级、重营销投入轻绩效评估、重GDP增幅轻游客体验感受。二是产业融合的差距。体现在旅游与商贸、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会展的融合度还不高,产品融合的叠加效应不明显。三是项目投入的差距。随着政府旅游项目投入的减少,民营企业后续投资的乏力,我市在如何吸引企业家来杭旅游投资方面还缺乏紧迫感。四是产品结构的差距。来杭游客基本消费(交通、食宿)仍占据总花费的66%,拉动社零增长的非基本消费(购物、娱乐)比重处于旅游消费结构的国际最低警戒线,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速度远远滞后于观光产品。五是环境容量的差距。杭州近郊、远郊的游客分担率严重不足,旅游旺季严重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美誉度,而周边素有江南文化底蕴的旅游吸引物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

- 910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在行业管理层面,认真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将旅游部门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放权于市场、放权于基层、放权于协会(中介组织),同时不断提高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在机关层面,优化机关内部机构设臵,改变行业指导方式,改进营销推广方式、改进旅游统计方式、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改进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改进办展办节方式等,建设服务型机关。在企业层面,推动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支持市商旅集团建立混合型旅游产业集团。扶持民营旅游企业发展,组织旅游行业民营企业参加各类经贸交流活动,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㈡突出重点,突出旅游与休闲、文化、会展的融合。这既是杭州旅游产业融合的重点,也是杭州产业融合的特色与优势。从今年起到2017年,通过部门携手、市县联合,推出一批示范性强、附加值高、辐射力强的旅游产业融合扶持项目。一是推出7条休闲特色街区。重点打造建国南路中医街(上城)、新安江“双江”特色休闲街、 临安锦北美食休闲特色街、中国御茶街(江干)、皋亭山休闲旅游特色街区、孩儿巷婴童特色街和运河塘栖特色街区群。二是大力培育会奖旅游市场。力争聘请杭州市会奖旅游大使50名,容纳1000人以上的会议场所10个;召开国际会议20个以上(ICCA组织统计标准)。三是做强旅游演艺市场。重点提升“宋城千古情”、“吴越千古情”、“印象西湖”、“西湖之夜”旅游演艺品牌,新创“良渚印象”、“径山禅茶”、“新安江之夜”大型旅游文艺节目;重点开发“杭州丝绸文化之旅”特色旅游产品,推动龙头文化休闲旅游企业上市,培育4-6个品牌市场演出团体。四是建设旅游产业融合基地。重点推进千岛湖啤酒休闲园、建德汽车越野运动基地、余杭运动休闲集聚区、萧山达利丝绸产业园、千岛湖游艇帆船俱乐部、富阳龙门山休闲综合体、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富阳)、临安珠宝玉石特色产业基地。五是提升杭州特色节庆品牌。重点举办西湖龙井开茶节、咖啡西餐节、足浴文化节、天目源茶文化节、西子美丽节、亲子杭州休闲文化节、杭州骑游大会、西湖登山节、横渡钱塘江、开步节等十大特色节庆品牌。希望各相关区、县(市)和有关部门根据市里确定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行动计划。

㈢拉高标杆,推进“国际游客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就杭州而言,没有旅游国际化就没有城市国际化。今年将围绕国际散客旅游无障碍建设标准,不断提升杭州旅游城市品质。一是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年内力争开通直达美国航线,争取杭州对持有第三国签证的外籍人士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二是扩大杭州旅游消费卡的使用覆盖面。为方便散客自由出行和小额支付,深度体验杭州,杭州旅游消费卡要扩大使用商家,包括更多的社会餐馆、民宿、超市、娱乐场所,同时向五县(市)延伸。三是优化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和完善五县(市)旅游集散中心,实现杭州旅游集散中心与五县(市)旅游集散中心线路互通、客源互送、业务互联;完善火车东站城市旅游综合服务配套设施,提供游客汽车租赁、咨询等多功能服务;完善星级饭店汽车租赁服务体系。加快区域内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 1314立重要会议来源渠道的营销机制。四是放大国内投入。重点做大做强高铁旅游市场;积极启动2014“美丽中国游”和“中国旅游日”活动;继续打造推广“三江两岸”黄金旅游线;加强国内专题市场营销;实施好“中国智慧旅游年”相关主题活动。今年要充分借助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契机,主动牵头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建立旅游营销联盟,推出中国大运河旅游线路并争取纳入国家重点推广旅游线路。

全年市场营销将更加强化“一盘棋”理念。一是抓资源整合。近年来市县携手在央视投放大杭州广告取得不错的效果。今年要加强市本级与区、县(市)及旅游企业的三方合作,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合力促销的良好局面,发挥资金的最佳效应。二是抓活动的整合。旅游节庆在旅游市场宣传推广中一直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以往每年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达100多个,但也存在着内容同质、时间重叠、特色不明显、市场效果欠佳的问题。我们要借助规范和清理各类庆典活动的大好契机,保留并提升主题明确、特色明显、成效共享的旅游节庆项目,努力打响杭州旅游节庆品牌。三是抓平台的整合。要善于“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利用好文化、新闻、商务、外事、农业、体育等部门平台,强化旅游与历史、商品、工艺美术、新闻、体育、商务等元素的融合,放大旅游市场营销的综合效应。

㈥转变职能,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旅游部门要弱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旅游新业态引导和服务标准的制定与规范。这几年,杭州住宿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旅游部门要不断创新理念与手段,关注连锁经济酒店、主题酒店、民宿、青年旅舍等社会酒店的成长,建立社会酒店联系制度,出台社会酒店服务规范。标准化建设是转变政府工作方式、竭诚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市委《关于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探索现代旅游业发展标准化新机制,创新全要素旅游目的地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模式”。全市将逐步成立政府层面的旅游标准化推进领导小组、专家层面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民间标准化培训辅导推进机构,指导和支撑杭州旅游标准化建设、机制及其管理模式的创新。今年将突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主题,以智慧旅游为载体,标准化建设为内涵,打造杭州旅游标准化建设网页,宣传智慧旅游与标准化工作。同时推广国家级千岛湖景区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省级西溪湿地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成果;启动深澳古村落景区旅游服务业、旅行社服务网点标准化等试点工作,年内至少各培育一个国家级、省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㈦主客共享,启动2014年杭州旅游进社区活动。以“乐游杭州〃和谐社区”为主题,以便民、惠民为目标,针对杭州、上海、南京市场,全面构建规模化、信息化,操作性和延展性强的社区旅游服务网络,全面提升旅游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旅游信息、产品、服务机构进社区。鼓励支持品牌旅行社走进社区服务市民,号召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到更多的文化旅游活动。主要包括政府支持引导,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旅游活动;组织县市旅游进社区;引导旅行社与社区进行对接,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旅游服务;整合旅游、民政系统公共服务资源;派发各类旅游宣传手册;联手华数在条件成熟社区服务中心增设

- 1718 -

第四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九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之九:创新变革,转型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来自货运部的徐向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新变革,转型发展》。

当2013年新春钟声敲响的时候,北京中远物流有限公司货运部正式步入了第12个发展的年头。窗外烟花绚烂,炮竹声连连,好似都在诉说着货运部这12年每一段艰辛成长的历程。望向窗侧,一幅普通的世界地图便充分见证了货运部在国际物流领域发展的进程。一个个踏实的脚印几乎遍布了五大洲,而非洲及中南美洲便是货运部在近几年哺育大型综合货运项目的乐土。

回首货运部自成立以来一段段的奋斗历程,无不向我们揭示着一个真理,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转型,货运部才能有所发展、有所作为。

货运部的前身是人员仅有十余人的北京外轮代理有限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也仅仅是一般意义上传统集装箱订舱、代理陆运及代理报关业务。辛苦赚来的一点点代理收入也仅够维持日常运转,根本无盈利、发展可言。随着创新与转型思想理念的逐步建立,货运部积极学习、领会精神、落实工作,在多个方面完成了初步转型,即:业务类型转型;收入来源转型;客户类型转型和操作模式创新----从以国内文件操作为主向国外现场物流方案实施转型。

另外, 在业务转型、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货运部也不忘管理工作的职能作用,努力推进内部管理创新:率先在部门内部引进分板块、分层次考核机制,划分二级考核单元市场一部、二部、三部,充分挖掘团队潜能积极创效;积极进行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向市场营销倾斜,打破大锅饭,逐步拉开奖金分配距离;摒弃固有单纯管理模式,逐步深化以营销为主、以营销为重、全员营销、分层次营销的理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成绩已为过往,近两年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物流企业都在经历着自身业务发展的寒冰期。身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一直致力于探索中求发展的货运部,把“加大营销力度,优化操作水平”作为创新转型发展的重点,在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大力开展大客户营销,尤其是含金量较高的综合性客户,为其提供全面的服务,秉承一贯坚持的“不等、不要、不靠”的信念,积极主动开拓市场,通过不懈努力与业务模式创新,在攻坚克难的征程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古语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是的,我们做货运,就要从每一小步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样年复一年地坚持下来,终究能够成就一番大业。

伴随中国企业海外项目的发展,货运部自2010年起在区域公司领导的支持下组建队伍,以东非五国服务网络及坦桑尼亚驻点为基础稳步发展非洲综合货运项目,将原有委托代理合作模式成功提升为以自营办事处形式独立操作、经营的业务模式,自行调拨社会车辆资源组织跨境运输并开展海外代理报关业务。中国有色、中航技、中色金属、北京建工等几个非洲跨境运输项目在原有基础上都做得有声有色。另一方面,货运部在提供原有出口到门物流服务链条的同时,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江苏大宏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皮棉进口项目成功建立由坦桑尼亚至中国的进口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体系。将原本单一的单向物流服务拓展为双向循环物流体系,有效提升竞争实力。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做好一番事业,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关键在于坚持不懈。 货物部在稳定布局原非洲综合货运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中南美洲综合货运服务网络,中工国际玻利维亚糖厂项目及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特立尼达铸管运输项目2个自行开发的综合货运项目正是货运部在中南美洲市场开拓的成功案例。货运部通过近2年时间对中工国际玻利维亚糖厂项目进行持续的跟踪与营销,最终赢得客户信任,并受邀于2012年7月与客户组团前往玻利维亚进行了运输路线考察。从智利阿里卡港到项目现场有2条可选路线,长度分别为1000公里和2600公里。货运部派出2名精兵强将历时8天驾车穿越“死亡之路”将两条路线全部考察完毕。考察中他们经历着沿途道路的剧烈颠簸,悬崖边行车的惊心动魄,海拔4500米高原严重的高原反应以致在夜半时分需要紧急就医的各种考验。这一切的付出客户看在眼中感动在心中。2012年9月货运部终于收获了中标第一批4800方设备全程物流运输的喜讯。

但我们深知还有更为艰巨的任务等待着我们,毕竟这个市场对货运部来说是全新的市场,海外运输道路艰险,拉美地区人员工作效率远比国内要低,当地雨季的迫近又对接下来的海外内陆转运和清关实战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坚强的货运部坚守信念并未因此有所畏缩,工作团队一如既往发扬着攻坚克难的精神,潜心钻研、精心安排、不分昼夜进行国内外联动,硬是打响了中南美洲综合货运项目攻坚的第一战。由此可见,开发并保住新客户,不但要有信心、有耐心,更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一流的服务意识以及高超的业务操作水平。只有对业务熟练掌握,对操作过程严格把关,我们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像中工国际这样的客户。

货运部项目团队通过近5年的业务沟通、以操作其尼泊尔、哥伦比亚、秘鲁等多个项目为基础不断将到门运输服务理念渗入其贸易开发中,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等营销手段最终在2012年底成功拿下特立尼达4.9万方铸管到门运输项目。货运部全体项目组成员深知责任的重大,项目方案设计及操作质量不仅关系到货运部与客户长期业务发展的前景,更关系到客户在区域经济中业务开拓的成败。货运部需要在保证原有港到港运输质量的同时,开拓创新,为客户提供更为贴心、更为安心的延伸服务。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沟通,货运部在对客户市场开拓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层次需求调研后,决定将普遍意义上到门运输车板交货服务模式进一步做二次延伸,将服务节点推进拓展至门点卸货并按客户要求将货物堆码、摆放完毕,最终达到收货人可立即按需使用的服务结果。

浩大的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地区,一个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代理网络我们就找资源,没有成功经验可寻我们就跑现场、做设计,目的就是要给客户一个令人满意的整体解决方案。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带病上岗,多少次日夜兼程,甚至是本该与亲朋好友欢聚共度新春佳节的时间也被我们忽略而打包行囊奔赴一线,心中所牵只有项目的万无一失。实践证明,该服务模式的成功操作我们确已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认可,这也必将预示着中远物流综合货运服务领域的实践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货运部内外兼修,一方面已初步具备了在面对复杂、困难情况下分析、判断、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得起市场考验,在危机与苦难面前能够沉着应对,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货运部为了贯彻落实物流总部“二五规划”战略部署,继续以市场开发为重点,聚焦大客户,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与盈利能力,坚持以为“中”字头企业海外项目提供门到门服务模式为市场定位,以全员营销、分层次营销、最后一公里营销思想为指导,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开发、走访客户,通过各类延伸服务巩固客户关系。通过与北京建工、中铝国际、中材国际、中航技、中电工等多家中字头企业的紧密联系,为综合货运业务的进一步开拓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为传统货运不断向综合货运转型开辟道路。

回首过去,我们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持之以恒,奋发进取,勇敢地搏击市场,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途径,开辟了业务发展的新天地;

展望未来,货运部将不断总结经验,同时结合公司的发展定位,力争将自身打造成具有较高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物流服务团队,这个团队能够随时为客户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并能够整合各类资源实施全球化运作!

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是的,我们所从事的现代物流事业,是一项宏伟的事业,虽然我们现在正处于过坎、爬坡的艰难上升阶段,但,通过我们的创新实践和拼搏进取,未来,我们一定能攀登上事业的高峰、人生的险峰,去领略事业成功的无比喜悦、人生价值的无限风光!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规划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蓝图!在这样的宏伟时代背景和和巨大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我们坚信,在区域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和大支持下,货运部全体员工必将与时俱进,创新变革,转型发展,为北京中远物流事业大发展做出新贡献,为早日实现中远物流的光明愿景而奋勇拼搏、而不懈奋斗!

谢谢!

第五篇: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根本措施,是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大办工业,工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调查分析,对全县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今后全县工业经济转型的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 全县工业发展现状

我县工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初步形成有色冶金、白酒饮料、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的格局,涌现出了甘洛集团、建新公司、宝徽集团、金徽酒业公司四大重点骨干企业,建新公司、甘洛集团和宝徽集团进入2004年全省工业100强之列。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34.6%,工业对财政贡献率达到67%,大大提升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04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

1 产值81929万元,比上年增长37% ;完成工业增加值25207万元,比上年增长80.9% ,工业发展呈强劲的上升势头。二是立足资源优势,建成了一大批工业项目。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宝徽集团公司2万吨锌冶炼、3000吨合金锌粉、7万吨硫酸生产线、甘洛集团公司日处理200多吨黄金选厂、2万吨铅盐化工生产线、铅冶炼除尘技改、鸿德公司贵金属深加工厂、新天药业公司天然植物提取分离项目、索坤公司10万吨铁精粉生产线、芳香植物公司香精香料提取项目、青河矿业公司嘉陵镇东沟河电站,为全县工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以民营化为取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列入改制的20户国有企业,已有17户全面完成改制任务, 3户即将完成改制。企业改制后引入全新的经营机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推动全县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四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初见成效。通过及时兑现投资优惠政策,实行公开承诺限时办理制度和重点企业政府挂牌保护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为外商参与我县工业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优质快捷服务,使宝徽公司2万吨锌冶炼、铅盐化工厂、鸿德贵金属厂等项目如期建成。五是着力培育地方工业的小巨人,重点骨干企业主导作用凸显。甘洛、宝徽、陇酒三大财政支柱已形成,其上缴税费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0%以上。六是工业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为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城乡人民生

2 活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 全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全县工业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今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县工业强县的意识不强。全社会大办工业的氛围不浓,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在抓工业、企业方面比较被动。二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主要以铅锌资源为主导,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工建材业还未真正形成产业优势,多元主导型的工业结构呈未形成。三是铅锌产业精深加工不足。资源向优势加工企业配置难,面临着已探明矿产资源枯竭,后续探矿不足,大型矿产企业向县内其他矿产领域和非矿产业转移步伐缓慢,矿山企业资金外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活。县域工业经济缺乏数量多,具有活力的千家万户小企业支撑,现有农产的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资金缺乏、产品档次低、效益低、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带动作用不强。五是发展环境不宽松。全县抓工业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和效率意识差,有的部门重管理、轻服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的意识差。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相对接,前期工作成熟的工业项目储备少,招商引资力度不大。

三、工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

虽然我县工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存在着一些不

3 容忽视的问题,但实现工业经济转型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县委、县政府对加快工业发展高度重视,全县上下对大办工业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更加明确,必将形成强大的聚合力,促进全县工业经济轻型升级。二是随着区域经济分工合作步伐的加快,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西部产业梯度转移速度越来越快,为我县更好地利用其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三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全县工业支柱产业逐步壮大,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国有企业改革已基本完成,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今后工业发展的思路

针对目前全县工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结合今后工业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今后全县工业发展思路是:以加快发展的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先导,以资金和市场为纽带,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优化环境为保证,以发展有色冶金、白酒饮料、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水电资源开发等五大产业为重点,坚持盘活存量和扩大增量并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并举,矿产业和非矿产业并举,激活县内资本和引进县外资本并举,走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使我

4 县工业从规模和质量、速度和效益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由单一的资源利用向多元主导转变。建成结构合理,支柱产业齐头并进,支柱企业多领域发展,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的工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 今后加快工业转型的措施

1、成立工业经济转型协调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协调、解决全县工业经济转型问题。由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工业会议,分析工业发展形势,研究和解决加快工业发展的具体问题。把县级领导联系企业、联系项目的制度落实到位,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和工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县经贸局设立工业经济转型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办公,为工业项目建设搞好协调服务,搜集、论证、储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多渠道引进工业项目。

2、县上建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信用服务中心,吸收有实力的企业加入中心,为市场前景好、有信用的工业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

3、由经贸局、国土局牵头,对全县铅锌矿资源开发进行整合。促成建新集团、甘洛集团、宝徽集团、天洛矿业四大矿产企业的股份制合作,组建以股权为纽带头的矿业集

5 团,对柳林矿区内的铅锌矿产资源进行统一有序开采,以提高柳林矿区资源利用率和矿山服务年限,积极鼓励和引导发展铅锌精深加工产品,新上铅锌合金材料和功能材料,进一步壮大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争取成为上市公司,提高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为今后更大规模地发展和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元化发展积蓄力量。

4、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促其发展成为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以稳固我县财政的骨干财源。在引导扶持甘洛集团在进行铅锌产品精深加工的同时,积极鼓励甘洛集团在辉煌时期积极走多元化发展战略,利用自身积累和良好信用,尽快向铁矿、石灰石矿等其它矿业开发、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轻工业、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发展。引导宝徽公司在抓好锌冶炼的同时,积极实施锌基合金等下游产品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近值。引导陇酒集团在稳定白酒生产规模的基础上,走低度、优质、高效的路子,积极开发绿色新型保健饮品,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由国土资源局牵头,吸引矿山企业出资,对柳林、榆树境内的铅锌矿资源、对嘉陵境内的黄金资源、对大河、虞关境内的铁矿资源进行风险探矿,以增加后续储备资源。

6、由国土局、乡企局牵头,整合大河境内铁矿资源开发,全力促成正华钢铁5万吨铁冶炼项目建设,配套建设焦炭厂和水泥厂,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率,培植新的财源。

6

7、由水电局牵头,对全县境内水资源现状进行详细普查,查明全县水资源的可开发量,对全县水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吸引县内资本和县外资金进行水资源开发,做大水电产业。

8、由经贸局、国土资源局牵头,积极和有关科研机构联系,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我县考察论证开发石灰石资源,论证高标号水泥、重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双氰胺等石灰石资源开发项目,引导县内资本或吸引县外投资建设,把化工建材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9、由乡镇企业局牵头,以清吉玉米开发公司、新天药业公司、芳香植物公司三户企业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和清吉玉米开发公司联系,促其尽快完善环保设施,重新启动生产,并利用其雄厚的深加工能力和庞大的销售网络,积极开发下游终端产品。积极和新天药业、芳香植物公司洽谈协商,组织农户为其建立原材料基地,走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发展道路。

10、由旅游局牵头,对三滩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分块开发,精选田家河旅游渡假村、月亮峡渡假村、严坪渡假村、嘉陵江水上风情游等若干旅游开发项目招商,吸引县内资本和县外资金投资开发,做活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相关服务的发展。

11、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计划、经贸、乡企等

7 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浙江加工业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推介项目,选择一个与我县经济有互补性,加工业发达的县建立友好经济协作关系,达成双方定期相互交流机制,吸引对方投资者来我县投资发展,并带动更多的投资者我县投资。

12、县上调整工业布局,在柳林镇规划建设铅锌产业开发工业区,形成以宝徽公司为龙头的铅锌产业集群;在县城西河以西、制药厂以北规划建设河西工业区,形成以清吉玉米开发公司、新天药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在伏家镇金徽酒业公司以南,沿国道316线西侧规划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区,吸引相关企业来园区开发建设,形成以金徽酒业公司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以提高工业经济的聚集效益,发挥规模优势。

13、县上把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纳入乡镇工作考核目标责任书。公路沿线和川区乡镇每年引进和建成2-3个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山区乡镇每年引进和建设2-3个5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以进一步壮大全县工业基础。

14、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筛选、编制、包装一批资源开发项目,由县上主要领导带队,到浙江、江苏等地开展招商洽谈活动,积极探索有偿委托代理招商制和以商招商制,和东部沿海有关市县的招商部门建立招商协作关系,委托当地招商部门介绍有到西部发展意向的企业来我县投资。

8

15、县上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对工业发展采取超常规倾斜服务。只要是有利于我县工业发展的项目,在办理各种手续时,由县工业协调办公室负责代办,一时不能办结的手续,可实行先上马,后补办的办法,为投资者提供“零障碍”服务,以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

9

上一篇:搞笑小学英语小品剧本下一篇:国有独资公司章程范本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