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2024-05-04

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精选6篇)

篇1: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林业产业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目前,绿春县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了林木种植业、经济林业、种苗、花卉培育业、木竹采运业、木竹加工业、木竹藤家具制造业、林化产品加工业、非木质林产品采集与加工业、森林旅游业等产业门类,正在为山区群众

增收致富开辟一条广阔道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林业正经历着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在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林业产业的高度发展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林业产业的支持,林业就不能全面、协调发展,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林业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把握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为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区域比较优势,制定了本规划。同时,在本规划的框架下,后期将进一步完善绿春县林产化工、经济林、林木种苗和花卉、竹产业、黄连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等详细专项规划,以期形成比较完善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体系,指导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林产品需求。

第一章总论

1.1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规划范围:绿春县县域全境,包括全县辖8乡1镇,81个村委会,6个社区,735个村民小组,769个自然村。

规划时限:1~2015年

1.2规划目标

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哈尼家园,生态绿春”为目标,着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林业管理体制,在巩固现有重点公益林及林产业现有经营面积的前提下,积极培育市场前景好、抵御风险力强的特色林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经营林业发展模式,森林覆盖率由60.1%增加到62%。,绿春县生产总值(现价)7.8177亿元,林业生产总值1.0942亿元,占全民生产总值的14%,以平均9%的增长率计算,到2015年绿春县林产业总产值实现1.1650亿元以上,将占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5%以上,把林产业建成强势产业。

1.3建设规模与布局

⑴、本油料产业发展17.5万亩。即核桃每年发展1.5万亩,5年共发展7.5万亩;油茶每年发展2万亩,5年共发展10万亩。

⑵、结合低产林改造,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10万亩。主要树种以桉树、杉木为主,适当发展旱冬瓜、西南桦,每年按2万亩推进。

⑶、大力发展各类省级特色经济林5万亩。其中:草果2.5万亩,石斛0.5万亩,紫胶寄主树2万亩。

⑷、加大封山育林进程,规划封育面积10万亩。

⑸、实施好退耕还林及成果巩固项目。规划发展荒山造林5万亩,成果巩固5万亩,补植补造5万亩,技能培训1万人,新建沼气池2500口。

⑹、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由县、乡、村三级构成的森林防火体系,规划建造村级防火了解台40座,森林防火通道50公里。

⑺、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体系。建立5个乡级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点。

⑻、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由县、乡、村三级构成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加强林业推广站的建设。

⑼、林产品加工体系建设。茶叶中型精深加工厂一座;八角中型加工厂一座;橡胶中型粗加工厂一座;紫胶加工厂一座;木材加工厂一座;竹木器小型精加工厂一座。

1.4项目总投资

绿春县“十二五”期间林业事业发展总投入46648万元。

⑴新建林业产业项目基地规划投资43243万元。其中,云南核桃基地投资预算3502.5万元,油茶基地投资预算6240万元,桉树基地投资预算2494.5万元,杉木基地投资预算2738万元,紫胶基地投资预算835.5万元,石斛基地投资预算26258万元,草果基地投资预算1174.5万元,⑵退耕还林及成果巩固项目投资1925万元(含封山育林)。其中,荒山造林投入500万元,成果巩固投入600万元,补植补造投入250万元,技能培训投入200万元,新建沼气池投入375万元。

⑶林业基础设施建设1280万元。其中,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50万元,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体系投入50万元,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投入180万元。

篇2: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我县林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宁远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改革创新,克难攻坚,实现了林业持续稳定发展,林业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十二五”是宁远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建设发展速度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效益最好的时期。

(一)造林绿化增量提质

一是工程造林稳步推进。“十二五”时期,全县共完成造林33.69万亩,其中长防林工程造林1.74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15万亩,坡耕地造林0.2万亩,油茶新造5.77万亩,石漠化治理造林1.61万亩,优材更替造林0.6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6.43万亩。新建花卉苗木基地6个、面积 万亩,全县花卉苗木基地面积达1.2万亩。

二是大户造林异军突起。全县共培育500亩以上的大户、企业69户,造林面积达4.45万亩,大户、企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造林主力军。

三是秀美村庄建设方兴未艾。全县有687个村开展了秀美村庄创建工作,已达标村419个,其中示范村20个。

四是绿色通道强力推进。全县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25公里,占任务的100%。

五是义务植树高潮迭出。“十二五”参加义务植树达258.5万人次,尽责率达到95.39%,共完成义务植树887.5 1 万株。

六是创森攻坚取得突破。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五大建设内容40项指标,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所有指标全部达标,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验收评估。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一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县林业用地部面积达到266.89万亩,与“十一五”期未相比净增8.1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164.71万亩,净增17.4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4.2%提高到60.2%,上升了6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由385.13万立方米提高到427.26万立方米,净增长42.13万立方米。森林固碳、制氧、储能、蓄水、保土保肥等功能大大增强,林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产业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林业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林油、林板、林化、林药、毛竹、家具、森林食品、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和花卉苗木产业形成了支柱产业,林业产业总产值大幅提高。2015年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25.3亿元,为“十二五”计划指标的102%。2013、2014年我县被授予“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

二是林业招商引资和品牌创新成效显著,共引进中粮集团等企业、公司23个,引进资金 万元。到2015年未,全县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3家,产值超亿元,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

三是森林生态旅游业迅猛发展。2015年宁远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嶷山风景名胜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业接待旅客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万元,其中门票收入 万元,带动相关产值 万元。九嶷山风景名胜区获“全国文明单位”。

四是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迅速,预计至2015年底,全县花卉苗木面积达到1.5万亩,年销售收入超过1.2亿元,红豆杉、楠木育苗在全省苗木市场具有话语权。

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下经济蓬勃发展,林业经济社会功能日益增强,已逐步成为宁远县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

(三)资源管理不断加强

一是森林资源管理日趋规范。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特别是2015年宁远县在全县实行全面封山育林、限伐、禁伐工作,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落实,征占用林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审核审批程序得到进一步完善,层级管理得到强化并实施了林地定额管理制度,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是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灾害发生率和成灾率均控制地较低水平。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初具规模,全面开展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日报工作。

三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宁远九嶷山自然保护区 3 于2013年底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远九嶷湖正在申报国家湿地公园。全县自然保护区达15.3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至2015年未,全县湿地保护面积达3.22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60%,目前正在申报九嶷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网络,有效地保护了我县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独特的生态系统。

(四)林业改革稳步推进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体的林业改革稳步推进。至2015年底,全县集体林地明晰产权现场核实率达到98%以上,林权发证率达到75%,山林纠纷调处率达到70%以上。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配套改革稳步推进,解决了一批困扰林业发展的难题。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施了“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对采伐指标实行“阳光分配”,释放了改革红利,让林农对采伐有了稳定的预期,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国有林场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全县国有林场完成了定性定编、纳入财政预算和社会保障等主体改革任务,国有林场经营面积逐步扩大。

(五)惠林政策全面落实

一是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不断完善。全县35.65万亩国家公益林和36.13万亩省级公益林全部纳入财政补偿范围,每年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补偿资金1000余万元。其中集体林补偿资金,除政策规定工作经费外,全部打卡发放到林农手中。

二是林业税费政策得到重大调整。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育林基金征收标准由原来销售价的20%统一调减到10%,每年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 万元。林业部门的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效地改决了林业部门“收费养人”的问题。

三是争取成品油补贴和贫困林场补助资金 万元,有效缓解了这有林场、苗圃资金瓶颈和经济困难。

四是争取林业贴息贷款中央财政资金 万元,主要使用在造林大户、企业办基地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和作用,促进了产业快速发展。

五是林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提升。2012年设立了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十二五”期间共办理林地及资源流转187起,金额8700万元。

篇3: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寻产业未来发展之路,搭建产业链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加强行业间产学研的深入合作,着力提高养羊业生产水平,加快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国羊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国畜牧业协会于2015年9月21~23日在山东省临清市召开第十二届(2015)中国羊业发展大会。

1 中国羊业发展大会高峰论坛

由中国农业大学李秉龙教授主持本届高峰论坛。

在当前羊业生产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人们有不同的解读,有需求说、有贸易说、有政策说等等。我们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农户、地方政府都想从技术、养殖模式、政策等方面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次高峰论坛首先请了几位重量级专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赵有璋教授介绍了国内外养羊业发展趋势、问题和对策,指出了我国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发展青贮饲料生产技术、疫病防控等方面做了详细报告,开启了这次高峰论坛。

田可川研究员就“面对国际当前形势我国养羊业发展的突破口”做了报告,回顾了我国羊业发展历程,从羊业以毛用为主,转到现在以肉用为主。指出我国羊业遗传资源丰富、牧草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羊肉优势明显、行业协会功能完善等优势,我们应从加强养殖技术、提高市场品牌竞争力、提高母羊繁殖率等方面,实现我们养羊业的进一步发展。

李金泉教授从“内蒙古畜牧种业体系建设的思考”开始,指出我国种业体系建设远远不够,说的多、做的少,我们要建立健全纯种繁育体系。例如:杜泊羊本来是南非的一个优良品种,但是澳大利亚引进后,并未急着与自己国内品种进行杂交改良,而是扎扎实实做好自己国家的杜泊羊的繁育体系。纯种繁育是基础,杂种优势利用是效益,我们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所有其他的研究项目(疾病防治、营养调控、环境改善、繁殖与胚胎工程等)应围绕纯种繁育来进行。

王金文研究员介绍了“山东肉羊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重点介绍了鲁西黑头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用南非被国际誉为“钻石级绵羊肉”的杜泊羊和誉为“国宝”的小尾寒羊通过杂交选育和扩繁,实施分子遗传标记选择,育成了鲁西黑头肉羊。鲁西黑头羊具有耐粗饲、抗病、适合农区舍饲圈养等特点。肉质品质好,是生产优质肥羔羊肉的理想群体。

洪琼花研究员介绍了“云南山地畜牧业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她带着问题,真诚参与论坛,探讨羊业的发展。山地畜牧业的特点是山区高寒,气温偏低,夏季多雨,牧草复杂等,优势是发展山地畜牧业可以充分利用牧草资源,解决当地肉食、饲料、肥料,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开发潜力非常大;劣势是雨季集中,湿度大,无法做成干草,贮备干草不利;养殖规模小,技术力量不够;羊的标准化养殖还有很大距离,工厂化自动化都难以实现。在南方,加工销售存在很大问题,养羊需要责任心和技术人员,老的人员退休,年轻人跟不上存在断档期。这些问题都导致养殖业非常困难,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相互间沟通信息不畅,不懂技术,服务跟不上,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她说南方山区养殖业需要政府的引导,需要企业的技术支持。

2 采访报道

我刊记者为了深入了解目前羊业中的一些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对几位专家作者独家、深入专访。

2.1 访荣威恒研究员(蒙古族,家畜遗传育种专家,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本刊记者:您作为肉羊生产的权威学者,经常在全国各地进行调研,就2014年的小反刍兽疫对肉羊生产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荣威恒:小反刍兽疫最早从我国西边的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阿富汗等国家传入我国,最早发现于西藏、新疆等地,2014年疫情爆发严重,农区也受影响非常大。此次疫情造成损失数以亿计,受损失最严重的是大规模养羊场。

小反刍兽疫作为烈性传染病,最大的危害是使羊的流通停滞,现在疫情得到很大程度控制,各省内的流通逐渐放开,但是省际间的流通还是受限制的。

本刊记者:您主要从事羊的育种工作,您对羊的种质保护和改良有什么见解?

荣威恒:现在我国地方品种有一百多个,虽然叫地方优良品种,但是有不少缺陷,生长发育比较慢。所以我们从国外引进品种进行改良,跟猪、鸡相比,还是远远不够。作为地方品种,小尾寒羊、湖羊起的作用还是比较大,我国地方品种主要优势是繁殖率高。

我们国内的地方良种真正达到生产要求的还远远不够。现在开放引进种羊的只有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两个国家,其他国家因为疫情等各种原因,还暂时处于禁止引进种羊状态。现在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引进的杜泊羊改良本地品种,效果不错。过去我们引进的肉用美利奴(德国),现在国内养的肉用美利奴退化严重,血液更新落后,强烈呼吁国家尽快开放引进原种美利奴。

本刊记者:进口羊肉冲击比较大,您是怎么看的?

荣威恒:其实进口羊肉冲击并不大,主要是牛肉的进口量比较大,人们吃了牛肉,羊肉吃的就少了。基于我们庞大的人口、巨大的消费潜力,进口羊肉的影响对我们的肉羊生产短时间内不会产生很大冲击。

2.2 访朱文广、张文杰(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东营综合实验站团队成员)

本刊记者: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山东肉羊生产主要以什么品种为主?以及主要饲料来源?

最早我们开始引种是2002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杜泊羊和波尔山羊,东营是波尔山羊引进最多的地区,当时炒种波尔山羊厉害,在山羊中性能还是比较好。刚开始引进杜泊羊时,农业部和群众并不认可,通过2004~2005年对杜泊羊的慢慢推广,2010年农业部才开始认定。

现在山东肉羊生产主要是用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生产,生长快、产肉多、肉质好,繁殖率高。由于波尔山羊舍饲性能不好,现在规模饲养的不多,大都以散养的形式出现。

目前山东的规模养殖还是以青贮玉米秸秆为主,因为山东属于粮区,没有条件开展大规模饲草种植,而现在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的品种,比较适合这种舍饲、青贮玉米秸秆的饲养。

2.3 访束海平(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刊记者: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是三和纺织集团宛秋生董事长和润林牧业宛秋林总经理共同投资兴建的综合性农业项目;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400亩,润林牧业目前做的这么大,2015年上半年羊存栏23万只,出栏28万只。您们是怎么想做牧业又把肉羊业做的这么好?

束海平:我们董事长是回族,从食品行业说注重肉羊,目前市场上假牛羊比较多,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从源头做起,目前三和的效益比较好。

我们公司的生产运行主要采用自繁自养,全舍饲自动化养殖,管理上建立信息化平台,实时采集温湿度、氧气、硫化氢等气体浓度,建立了食品源头安全可追溯体系。养殖的品种是湖羊,它是地方品种,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个肉用羊,它适合工厂化养殖,特点是,多胎多羔,常年发情,经济利用率高,母性好,生长发育快。

2.4 重庆市酉阳县接力十三届(2016)中国羊业发展大会

大会中最精彩的是重庆市酉阳县县委书记路伟,以“申奥”的热情和讲演有望成功申办第十三届(2016)中国羊业发展大会。

笔者关注中国畜牧业协会多年,参加过多次行业分会,这次大会最大的观感是:会议在县级城市举办,更贴近生产,很多规模养殖户参会。参会者踊跃提出了养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跟专家进行互动,协会真正起到了搭建平台,解决问题的实际作用。

篇4: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关键词:三门峡市;林业、园林局;基础条件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34-2

1 科技基础条件现状

(1)全市林业和园林系统,科技研究与开发机构只有三个——市林业工作总站、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各自开展了园林植物引种、林木新品种繁育、林木种苗良种化体系研究、名优品种生产技术规程、病虫害防治等等工作。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科研机构拥有了一批苗木繁育基础设施,收集整理了一定数量的观测资料和文献,鉴定、保存了一定数量的林木种质资源和各类标本材料。目前正在搞局域网建设。

(2)科技队伍齐全,全市科技活动机构人员103人,其中拥有高中初级职称技术人员57人,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基本齐全,先后开展完成市级科技成果20多项。

(3)拥有科研室所办公场所约1200m2,办公设施齐全,具备基本的信息化设备,但人均拥有量较低。专业研究室缺乏。

(4)人才队伍面临断层,仪器设备严重缺乏,缺乏必要的试验场圃和专业设备。三门峡市没有组培室,植物标本室、缺乏经济林果树种的采穗圃、良种基地和品种资源圃等等,乡土园林植物的数据库没有,新优经济林果树的科技开发和推广缺乏资金和动力。

(5)很多基础条件的建设由于投入少,一直没有开展。如林业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保存利用,需要低温库收藏或常温库保存树木种质,或者设立采穗圃,优良苗木种子园,并建立相应的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我市目前还没有。在科技文献资源方面,馆藏林业和园林方面的文献资源总量不足1391册,馆藏图书寥寥,缺乏各类数据库。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条块分割、单位所有,行业封闭,缺乏共享机制及政策,利用率低,分散重复、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突出。

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滞后与薄弱,导致有地方特色的深度研究课题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难以突破,科研层次停留在观测、借鉴和实用技术等层面,制约全市林业和园林业的创新和发展水平。

2 规划编制思路

2.1 规划目标

围绕三门峡市建设林业大市、林业和园林强市的目标,引导和支撑林业和园林业的特色优势,提升林业和园林在经济发展的地位和比重,形成在黄河金三角地区中独具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力。

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要创新发展,要在包括新优植物材料、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技术、节水、集水、雨洪利用等节水技术、园林新技术新材料上有突破,在野生花卉引种栽培和繁殖推广应用上有突破,在核桃产业体系的发展上有系统的突破,在林产品(核桃、大枣、花椒、仁用杏、黄连木、文冠果)深加工、林农复合经营的技术和模式上有突破,在科技信息传播、科技成果市场转化上有突破。

2.2 规划原则

(1)体现特色,突出特点。按照我市资源的特色,依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重点突出优先构建核桃产业、园林节水技术、新优乡土林木花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等。

(2)突出共享,制度先行。

(3)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4)政府主导,多方共建。

2.3 规划实施步骤

(1)宣传试点阶段(2011-2012年)

加大林业和园林科技基础平台的宣传力度,形成共识。选择试点,重点扶持,建立示范性、开放型、服务型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整体实施阶段(2012-2015年)

全面实施项目,基本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框架,建成运营通畅、服务规范、高效并与省内院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对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基础平台,形成规范、开放、共享、安全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初步锻炼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队伍。

(3)反馈提高阶段(2015年)

对实施结果进行系统的绩效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并协作提高运营水平。

2.4 规划主要任务和内容

2.4.1 规划主要任务

(1)构建和完善基础设施保障系统。基于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现有的种子圃、示范园、野生林木花卉资源、观测数据、文献资料等进行数字整合、重组和优化,新建不同类型研究基地,构建网络共享平台,加快实现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形成适当集中与适度分布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格局。

(2)建立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突出共建共享的主旨,制定、完善与平台建设相适应的技术标准、规则、规范,明确平台建设中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和完善平台使用管理办法和平台评估监管办法,推进共享方式的创新,创造资源公平使用的制度环境。

(3)提高专业人才与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专业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充实一批对基础设施能精巧维护、开发、操作,具有共享意识的技术支撑服务人员,关注一线操作人员的工作和进步,凝聚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建立一支专门从事科技基础条件运营与技术支撑的人才队伍。

2.4.2 规划内容与投资估算

(1)2011-2012年实施与省市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仪器设备、基地设施、数据库共享及专业协作网建设。

借助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实现省市内高端仪器的成果、数据互联共享、农林科研基地的适地共用,并与国内外网络顺畅连通。建立相应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仓库、地理信息系统、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可视化数据挖掘、工作流管理与多媒体数据库)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同时,制定相应的共建、共享、协作机制的保障制度、措施和办法。

需网络计算机和技术协作费40万元。

(2)2011-2012年实施建设和完善三门峡市林业科技服务信息网,引导林农、林企和科研单位在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根据有关的数据分类编码标准、数据库设计规范、数据质量与质量控制标准、数据交换与数据安全标准等五个数据标准规范,建立市级林业和园林科技数据库,对所有数据能够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化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分发、自动或半自动智能决策,可直接提供或获得便利的信息服务,建成覆盖全市的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和知识系统,广泛提供专业化、知识化、一站式信息服务。

需网络计算机和技术协作费20万元。

(3)三门峡市林业生物物种资源主要是树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科学利用(引种、繁育和推广应用)建设。

2012年通过增设以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替代资源研究为主的采穗圃(核桃、黄连木、文冠果、樱桃)、种子圃、树木园、野生花卉园、林业科技示范园等研究试验基地与服务林业生态省建设的繁育推广基地,增装低温库、添置测试检测仪器、健全运营管理体系。2014年全面完成三门峡市主要树木种质资源库建设任务,与国家和省种质资源库相通相连,建立种质资源数据信息检索查询系统,逐步形成信息共享中心。

同时开展经济林种质资源搜集、保存与利用研究;2011-2014年开展文冠果和黄连木良种快繁技术;2011年-2013年开展黄连木综合开发技术;2012年开展地被类植物优良无性系开发技术;2013年开展新优花卉新品种栽培繁育技术;2014年开展特色花卉产业开发技术;2014年开展速生、优质、高产、抗逆强的林木新品种的试验推广。

以上各項目作为林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首要内容,需资金(包括圃地租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员工资、标本制作等等)720万元。

(4)三门峡市林业资源数据库、土壤资源数据库。

建立林地土壤标本实物陈列馆及市级土壤资源数据库,整合在研项目数以及最近5年的土壤分析数据及河南省土肥网数据,实现土壤资源数字化管理。

当前重点开展林业动植物资源数据库建设,森林资源动态更新预测模型技术;基于网络技术的林业资源信息共享服务技术。

2015年开始实施,需资金70万元。

(5)豫西地区野生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利用。

在三门峡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调查的基础上,筛选、编制野生植物名录(含野生花卉名录)与视频资料,建立三门峡区野生植物数据库。

2016年开始实施,需资金160万元(含野外台站建设)。

(6)数字化工程建设。

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与国家省市同步实施行业数字化工程建设,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性能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开发平台,提高数字化水平。

2013年实施,2015完成,主要是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参加国际交流。预算费用150万元

(7)林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的公共服务系统建设。

建立林业和园林科技信息网络,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示范基地等设施;推动县乡林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化的覆盖县乡村的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基地;选择有合作共享基础的科研院所,协作开展黄连木、文冠果、黄土半干旱区造林等的开发、测试和实验;逐步形成社会化、网络化技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的共享。

2011-2012年实施完成县乡标准化林站的建设和人员培训、研究试验与示范基地的选择和建设。需资金180万元(含林站改扩建和信息化设备购置费)。

(8)核桃产业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建设。

调查研究总结卢氏、灵宝发展核桃产业、苹果产业的综合经验和民间技术成果,统合民间技术人才和专家队伍组建核桃产业专家顾问团,搭建市县乡核桃产业技术、管理、科研推广、技术培训等的服务体系和核桃的采穗、嫁接、繁育、生产管理等的服务团队,建设核桃种子圃、采穗圃、核桃科技示范园、核桃加工基地等核桃产业人员培训基地,开展高产丰产核桃的适生良种优选与技术集成示范、核桃精深加工及先进配套装备研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实施品种良种化、良种区域化、区域规模化、规模标准化、加工国际化、销售品牌化,做大做强核桃产业。

2011年开始实施,2013年完成,需资金(主要是会议费、培训费、考察费和多媒体制作费)65万元。

3 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实施的保障机制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组织措施。

(2)落实法规体系,强化制度创新。

(3)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实施验收评估。

各个项目的组织实施要设立项目组,实施项目法人负责制或课题组责任制等方式,严格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主管局委要加强对项目的跟踪和评估监测,开展立项评估、预算评估、验收评估,绩效评估和考核,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规范化、科学化地顺利实施。

(4)积极争取对科技基础条件的投资。

(5)在行业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5: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专 项 规 划

莲都区林业局 2010年10月

莲都区“十二五”林业专项规划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围绕省、市林业部门的工作要求和莲都区十二五规划内容,结合我区林业工作实际,现制订我区‚十二五‛林业专项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林业成效回顾

‚十一五‛期间,莲都林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区党委政府的总体思路,明确‚建设生态林业、发展富民林业、倡导人文林业、走在全市前列‛之目标,有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一)营造林工作成绩喜人。‚十一五‛期间,全区完成迹地更新造林4.57万亩,林木抚育4.53万亩,新建生物防火林带320.7公里,实施阔叶林发展工程1.17万亩。新建义务植树点21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6%。

(二)公益林管理扎实开展。‚十一五‛期间,新增省级重点公益林49.4万亩。由此,莲都区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面积达到102.8万亩。截至2009年,共发放补偿资金2744.61万元,惠及农户1.4万户。2008年,莲都区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

(三)村庄绿化进一步提升。通过实施百村绿化工程,提升了村庄绿化水平,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增强了生态文明意识。‚十一五‛期间,全区已有16个乡镇(街道)158个村完成了村庄绿化,建成绿化示范村73个,其中,省级绿化示范村16个。

二、兴林富民卓有成效

(一)兴林富民成效突出。‚十一五‛期间,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已培训林农284次1.34万人次,建成兴林富民示范乡镇4个、科技示范 1 基地7个、示范村11个。实施毛竹和油茶低产林改造5.67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5.35万亩。建立森林食品基地8个3.79万亩。培育龙头企业5家、林业产业合作社19家、示范性合作社7家,创建森林食品品牌3个。

(二)科技兴林硕果累累。‚十一五‛期间共完成《毛竹高效经营技术推广》等11个课题,发表科技论文80多篇。引进推广无公害笋竹两用林新技术5项2000多亩;引进油茶、香榧等新品种49个,建立良种基地150亩。

三、林政管理全面加强

(一)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区活立木总蓄积达335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林业用地面积182.1万亩,同比增1.6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

(二)采伐限额和林地征占用制度较好执行。2006年实现了网上审批发证、2007年推行了采伐公示制度。‚十一五‛期间共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6000多份、木材运输证2.05万份,审核审批林地征占用项目41个105.29公顷。均未突破省政府下达的各项限额指标。

(三)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保护得以加强。全社会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意识明确提高,野生动物驯、繁和经营利用秩序井然,乱捕滥猎现象明显减少。‚十一五‛期间,全区抢救性保护了200多处古树名木,开展了猎捕成灾野猪行动4次。大山峰、葑洋湖和瓯江碧湖段(九龙湿地公园)等三处湿地分别被列入浙江省重点湿地名录、国家级保护名录,总面积158公顷,且瓯江九龙国家级湿地公园已进入实质性开发保护建设阶段。

(四)林业行政执法强力推进。推进了‚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教活动。规范和强化了林业行政执法内部监管,林业执法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十一五‛期间共组织行政执法 2 案卷评查60多次、执法讲评会4次、法制培训班8个。先后组织了‚清火一号‛暨侦破森林火灾大会战行动等活动18次,侦破刑事案件19起,查处行政案件1496起,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四、森林消防成绩斐然

通过创新森林管护模式,实现了森林管护和防火巡查两支力量的合二为一,达到了森林管护全覆盖的目标。有效落实森林消防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森林消防宣传,普及森林消防知识,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强化森林消防队伍实战演练,提高实战和应急能力,做到‚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管,责有人担‛。‚十一五‛期,我区森林消防各项指标均未突破省市考核指标,也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2009年度获丽水市森林消防工作考核一等奖。

五、林改工作实现突破

‚十一五‛期,组建了‚莲都区林权管理中心‛,并配套成立了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推行了‚林农信用保证为主,森林资源资产为辅‛的贷款新模式。全区已建‚三山‛清册7.57万份,签订责任山承包合同3.05万份,发放林权证4.97万本,建立林改档案6845册。发生山林权属纠纷196起,调处191起,调处率达97.44%。实现森林资源流转5300多起、总成交金额3464.2万元,完成了167万亩森林资源火灾投保。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共评定37951个信用户,授信额度13亿元。建立林权信息管理系统,深化和完善贷款制度,优化运作环境,形成了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与林农增收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截止 2010年底,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9亿元,其中2010年新增林权抵押贷款2.3亿元。莲都区政府被浙江省委评为2006年山林延包工作先进集体。莲都区林业局被丽水市人民政府评为2009年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集体三等奖。

六、森防森检取得实效

‚十一五‛期间,我区未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性事件,健全森防检疫机构、完善测报网络、组建专业防治队伍、监测预警、减灾防灾能力显著提高。调查监测松材线虫病等疫情400多万亩次,签发检疫证书1.32万份,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100%、测报准确率85.5%、产地检疫率94.9%。销毁疫区流入的松木包装箱和电缆盘21只。营造健康示范林4477亩。2009年,被丽水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评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先进单位。森防森检工作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

第二章 莲都区情

一、自然环境。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现为丽水市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浙西南的交通枢纽,金丽温高速公路、龙丽和丽龙高速公路,330国道、49省道、省道丽浦线和丽龙线、金温铁路纵贯全区连接各地。

二、地型地貌:莲都区地处浙江第二大河——瓯江中游,东与青田县毗邻,南与云和县及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松阳县相连,西北与武义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连接,介于北纬28°06′~28°44′和东径119°32′~120°08′之间,境处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3山脉之间。全区土地总面积150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28.52%,丘陵占45.18%,平原占26.30%。

三、森林资源: 2009年,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82.1万亩,林木总蓄积量33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林木资源特点以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为主。

四、生物资源:境内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木本植物有93科278属65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11科12种,其中属于二级重 4 点保护植物的有:伯乐树(钟萼木)、香果树、银杏、鹅掌揪、华东黄杉、长叶榧等6种。动物种类较多,其中:脊椎动物有5纲37目76科400多种。哺乳纲动物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黑麂;属国家二类保护的有穿山甲、大灵猫、水獭、猕猴、鬣羚等。爬行纲动物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为鼋。两栖纲动物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大鲵。

五、社会发展: 2010年,全区实现总产值168.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2.2%;第一产业12.31亿元,增3.5 %;第二产业72.64亿元,增14.6%;第三产业83.93亿元,增11.4%。财政总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18.0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4亿元,增长24.2%。农民人均纯收入8032元,同比增14%。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制期限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以生态建设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莲都为核心,以维护森林植被生态安全体系为基础,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动力,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广泛参与,谁开发、谁管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与农民脱贫致富、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兼顾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利益。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注重林权改革和和林场改制,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

——坚持依靠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和市场引导的原则,实现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相统一。

三、编制期限:2011—2015年。

四、奋斗目标

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优化林结构的途径,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森林碳汇储量,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到2015年,森林面积要保持18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稳定在80%左右,森林蓄积量增长到380万立方米,达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五、“十二五”期间主要指标:

1.林产业发展指标:花卉苗木0.6万亩,速生丰产林1万亩。新建和改造笋竹两用林2万亩,改造和新造油茶5万亩,其中新造1万亩,低改4万亩;建设油茶示范园区1个2000亩;新建香榧1万亩。

2.林产品发展指标:商品木材15 万立方米,苗木花卉120万株,野生动物驯养繁殖5000头(只)。

3.森林旅游发展指标:新建森林公园2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总面积2.13 万亩,年接待游客72万人次。

4.林业科技服务指标:进一步发展林业科研推广、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资源调查等事业,提高林业科技队伍素质;逐步完善林业工程监理、林业项目咨询评估、林业资金监管、林业项目规划设计等中介服务内容。

第四章 总体布局思路和重点建设领域

按照‚结合项目建基地、依托基地兴产业‛思路,来布局‚十二五‛期间的林产品基地,发展干果、森林药材、森林食品、竹木生产及加工、苗木花卉、野生动物驯繁养、森林旅游等产业。

一、总体布局思路

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大战略环境绿化,以城市景观林、村镇绿化提升、绿色通道建设、‚三沿‛(沿景、沿江、沿路)绿化为重点来布局营林绿化项目,实现重点区域全面绿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市场导向,加快推进林业结构调整,有计划地建设好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适地发展用材林、碳汇林,提高林业经济效益。要保护好林木、野生动植物资源,稳妥地发展森林公园和游憩性森林。完善林业‚五网‛(科技信息网、护林防火网、病虫防治网、林产品产销网、林业应急网)建设,为林业科学、安全、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重点建设领域

(一)体系建设

1、公益林建设。公益林面积达到103万亩。运用林业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切实管住、管严公益林,并通过造、封、抚、引等措施,逐步建成多层林、混交林、复层林相结合的公益林体系,提高公益林的森林质量,实现了由砍树、卖树到养树、看树的转变。建立公益林体系档案,增强森林质量、林地保存、林地管护、生态旅游、碳汇储存等功能。

2、城市景观林及景区周边的绿化。‚十二五‛期间,根据市委政府对林业工作的要求,将城市景观林建设作为重点来落实,基本达到在城市视野范围内普遍进行绿化美化。要加强对东西岩、古堰画乡、九龙湿地公园等景区周边的绿化。在保护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基础上,以提升绿化档次为主,根据景区特点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在景区内密植各类观赏树种或种植时令花卉,形成集绿化、美化、防护、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绿化体系。

3、村镇绿化提升。村镇绿化要以乡镇政府驻地为轴心,向四周辐射,以村庄道路和公共活动场所绿化为重点,向村镇内部延伸,重点搞好村镇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提升村镇的对外形象。

4、绿色通道建设。建设绿色通道是国土绿化和大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全区绿色通道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丽雅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等沿线的绿色通道建设,但今后仍需与公路、铁路等部门密切协作,共同抓好改建后的50省道、高速铁路等对外通道沿线的绿化工作。

(二)产业体系建设

1、干果产业

现实基础:全区现有经济林18.01万亩。其中板栗面积2.86万亩,年产量0.28万吨;柿0.01万亩,年产量0.02万吨;香榧0.27万亩,枣0.01万亩。

发展方向:深化干果类产业发展,一是开展板栗品种更新换代;二是承接香榧南扩工程,突出培育香榧产业,力争万亩种植规模;三是扩大枣的种植面积;四是引进薄壳山核桃种植发展。同时探索改进干果类产品储藏、加工、包装、运输等新的技术措施。

重点基地:已建成并进一步发展丽新乡马村村的千亩板栗基地、大港头镇石侯村的千亩板栗基地;高溪乡高溪村的香榧苗圃基地、大港头镇北埠的百亩枣树基地;现重点建设雅溪镇雅里片的香榧基地、联城镇后弄片的香榧基地、丽新乡黄弄村的薄壳山核桃引种基地;

重点企业:重点培育丽水市森老大板栗专业合作社、丽水市春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浙江丽水天则林果开发有限公司、丽水绿禾苗木专业合作社。

2、森林药材业

现实基础:全区现有各种木本药材主要是红豆杉0.22万亩,但由 8 于技术落后,目前没有药材深加工企业,无法形成产业链;厚朴0.3029万亩、杜仲0.0075万亩(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发展方向:以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标准,以现有药材生产基地为依托,引进先进的设备及工艺,改造和提升现有加工厂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重点基地:重点培育岩泉街道、大港头镇的利民南方红豆杉苗木基地、山海珍稀植物研究所红豆杉基地;区林场、峰源林场、太平乡的厚朴基地。

重点企业:重点培育利民南方红豆杉苗木基地、莲都区山海珍稀植物研究所。

3、森林食品业(笋竹、油茶)①笋、竹生产及加工业

现实基础:现有竹林总面积15万亩,其中毛竹林14.5万亩,小径竹0.5万亩。毛竹立竹量2730万株,亩均立竹量182株。年生产竹材180万支、笋1500万公斤,加工转化能力为竹材100万支、笋500万公斤,其余的以原状态外运和销售。竹木制品加工企业50家,笋加工企业2家、笋竹专业合作社8家。

发展方向:一是以大港头镇的现代林业毛竹集约经营示范园区为基础,创建一个集科普教育、对外交流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万亩毛竹现代林业科技园区;二是以促进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引导竹农深化林权体制改革,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采用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无公害笋、竹产品;三是十二五期间创立2个省内著名商标为目标,促进笋竹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开发新产品,逐步提高莲都笋、竹制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笋、竹产业发展。

重点基地:进一步发展大港头镇的现代林业毛竹集约经营示范园 9 区、峰源乡、黄村乡、雅溪镇、仙渡乡的毛竹林基地。培育仙渡乡的何金富村、皂树梅弄村;碧湖镇的白口、上阁村、平一等村的小径竹基地。

重点企业:重点培育发展丽水六江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浙江丽水绿谷生态食品有限公司,丽水市成利竹业专业合作社,丽水市龙庙笋竹专业合作社。

②油茶产业

现实基础:现有油茶林面积20.9万亩,年均生产油茶籽335万公斤,加工转化能力为335万公斤。有浙江省著名商标 ‚处州‛牌山茶油,市级名牌 ‚联济‛‚六江源‛牌山茶油,涉及加工龙头企业1家,油茶专业合作社4家,销售企业1家。

发展方向: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公司+农户方式,引导油茶林农采用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措施,生产无公害产品。提高加工企业原材料生产基地资源储备,扶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的做强做精,生产过程中应用科技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社会人民生活需求。

重点基地:进一步发展位于碧湖镇联济村的联济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基地,高溪乡高溪村、太平乡太平村等的处州山茶油公司油茶基地,碧湖镇大林村的丽水市林森山茶油专业合作社油茶基地,黄村乡戈劄村的油茶基地,大港头镇石侯村的春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油茶基地,老竹镇咸宜村的油茶基地。

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强对处州山茶油公司、联济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丽水六江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林森山茶油专业合作社、丽水市春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4、竹木生产及加工业

现实基础:我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82.1万亩,占81%,非林地面积42.4万亩,占20%。活立木总蓄积量335万立方米,竹林面积15 10 万亩,立竹量2732万株,林木毛竹资源比较丰富。‚十二五‛期间,商品材年采伐限额总量7.5万立方米,毛竹采伐计划按立竹量10%控制。全区现有竹木加工企业396家,产品以木制西餐椅为主,每年需从外地购买木材约5万立方米。

发展方向:我区的竹木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没有大型龙头企业,产品仍经初级加工为主,缺少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应积极扶持较大的竹木加工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促进我区的竹木加工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重点基地、企业:重点建设大港头镇、碧湖镇两大竹木加工基地,其中:大港头镇利用现有的旅游基地和油画写生基地特色,开发生产旅游纪念品和油画写生衍生木制产品的精深加工。碧湖镇以木制西餐椅为主,利用碧湖工业区建设碧湖竹木加工园区,用一二个龙头企业带动全区的竹木加工生产。

5、苗木花卉业

现实基础:全区现有苗木花卉种植面积0.4992万亩,年产苗量2316万株。主要为城镇绿化苗木、经济林苗、造林苗和花卉。

发展方向:由于苗木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规划期间一是搭建政府和苗木生产公司或专业合作社之间的信息桥梁;二是加强政策引导与技术扶持,多种方式保障社会资金投入,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做精产品种植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科学管理技术水平;三是集中在大港头镇、老竹镇、碧湖镇培育2-3家苗木花卉业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大花惠兰500亩、油茶苗圃50亩、红叶石楠和金叶女贞200亩、香榧苗圃100亩、绿化苗木0.4万亩的基地规模,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形成区域特色苗木经济。

重点基地:重点培育大港头镇北埠村的大花惠兰基地(已有4万多苗,今年能投产)、碧湖镇廊奇村的桂花园、老竹镇丽水绿禾苗木 11 专业合作社的苗木基地、联济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油茶苗圃基地(今年育有20多万苗)。

重点企业:重点建设浙江澳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丽水市百川林业有限公司,丽水绿禾苗木专业合作社、联济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

6、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

现实基础:我区现有三个养殖场,梅花鹿养殖场两个,野猪养殖场一个,其中:丽水市康帝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座落在联城镇叶山底林场,面积约15亩,养殖条件较好,梅花鹿存栏数130头;丽水市永跃梅花鹿养殖场成立于2007年,座落在区良种场,梅花鹿存栏数80头;兰海花野猪养殖场成立于2009年,座落在白云街道城西村,野猪存栏数80头。三家养殖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梅花鹿成品及深加工产品还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野猪还在养殖阶段,尚未上市。

发展方向:以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为第一方向,扩大现有梅花鹿、野猪的养殖规模,进一步开发梅花鹿和野猪深加工产品。

重点项目:根据我区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现状,拟将丽水市康帝鹿业有限公司自然放养梅花鹿项目作为重点项目,该公司至今已投入500多万元,完成梅花鹿自然放养场地的围栏修筑,2010年准备再投资100万元,引进100头种鹿进行繁殖。在十二五期间,拟投资3000万元,形成2000头梅花鹿养殖规模。

7、森林旅游业

现实基础:有国家4A级风景区风情东西岩景区;国家2A级风景区大山峰省级森林公园;市级休闲林业观光园区联城镇九坑村、仙渡乡岭头村。

发展方向:在市区一家的基础上,突出莲都区的林业特色,围绕提升‚秀山丽水、画乡莲都‛的旅游主题,侧重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深入挖掘林业文化,扶持林业生产过程中采摘体验活动的观 12 光园建设,加强‚林区人家‛建设,以林业种植产业基地为基础,鼓励开展多种经营,以政策和资金引导,发展森林旅游产业。

重点建设项目:配合风情东西岩景区、大山峰省级森林公园建设;重点建设以大港头镇小井村为核心的集科普教育、户外运动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林业毛竹集约经营示范园区,加强开发莲都区林场的天堂山湿地,建成10个‚林区人家‛林家乐。

(三)网络体系建设

1、科技信息网。发挥市区一家的独特优势,形成以市林科所为技术依托,下属八个林业站、区属国有林场为科技推广主体,完善林区覆盖涉及各村、乡镇村林场的科技网络体系。以区林业信息服务中心为支撑,抓好林业数据库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同时要加强科技人员知识培训更新,使林业科技人员水平更加适应新形势要求。

2、护林防火网络。以现有森林公安分局队伍为骨干力量,规划在重点林区设立辽望台(点)1座,以管护承包方式落实管护责任,并配备GPS全球定位监管系统,组建广泛覆盖的森林管护防火网络。

3、病虫防治网络。以森林动植物保护(森林检疫)队伍为主,在森林病虫害多发地段设立预报监测点,建立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防治网、森林植物疫情监测网,切实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控力度。

4、林产品产销网络。突出农林产品交易市场带动作用,有规划地推进农林产品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协会和林业龙头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向市场、面向林农,走出一条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相衔接的产销路子,避免因林产品销售不畅而造成滞销压价,增强农民抗市场风险能力。

5、林业应急网络。根据林业灾害性事件较大的现状,我区将在‚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健全和完善《莲都区林业灾害应急技术方案》、《莲都区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莲都区森林灾害应急预案》等措施,13 并配套组建有效的应急队伍和工作机制,实现应急反应及时、得力。

第五章 实施与保障措施

一、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一)推行林业分类管理。按照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和有关政策规定,将林业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2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和措施。生态公益林管理划入公益事业管理范畴,要以各级政府投资为主,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建设,严格控制采伐;商品林纳入基础产业管理范畴,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由市场配臵资源,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实行灵活多样的经营利用形式。

(二)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核心内容。在上一轮承包到期后,原承包做法基本合理的,可直接续包;原承包做法经依法认定明显不合理的,可在完善有关做法的基础上继续承包。农户不愿意继续承包的,可交回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处臵;目前仍由集体经营管理的山林,应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将产权逐步明晰到个人;对宜林荒山荒地要推行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

(三)加快林地使用权流转。严格按照《浙江省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和《丽水市国有和集体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办法》推进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建设,凡涉及国有森林资源的流转必须经过有资质的机构评估,防止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流失。鼓励各类主体以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并办理权属变更等手续,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要培育活立木市场,促进森林、林木的合理流转。

(四)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类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民营 14 企业、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允许业主对依法拥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自主经营,并允许继承和转让,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五)深化林场体制改革。一是以基本养老保险为重点,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围绕‚稳定推进改革,改革促进发展‛的思路,着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涉及的人事关系、劳动保障、医疗保险、利益分配等内容。试点推进以活立木有偿流转为保障,妥善做好国有林场富余职工的分流安臵。

二是紧扣‚生态效益优先、‘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提高国有林场的整体效益。依照上级政策积极推进国有林场由森林经营向公益林管护方向转变,适时组建生态公益林管护中心(站),逐步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一)加大政府对林业的投入。把公益林业建设管理和重大林业基础设施投资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加大对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林业科研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开展林产品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无公害林产品开发,确立品牌优势,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对林业的金融支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多方面筹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筹融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完善林业贴息贷款、国债造林、林权抵押贷款以及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补助等政策扶持。

(三)强化公益林管理力度。抓住莲都区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组建的契机,切实履行起公益林管护和恢复职责。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明确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要求,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逐 15 步建立起完备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

(四)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优势资源,筛选合适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向国内外市场寻找资金,寻求合作,促进林业外向型经济发展。

三、坚持走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之路

(一)推进林业科技进步与创新。重点做好:竹林木良种、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资源与生态监测、林火管理与控制及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关键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科研成果应用,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参股、领办创办实体等,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

(二)切实加强林业执法管理。组建以专业执法队伍为骨干,以专职护林队伍为基础,健全‚专群结合、以专为主,防打结合、以防为主,反应迅速、打击有力‛的森林资源保障体系。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加强以森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和乱征滥占林地、防治林木病虫害为重点的林政执法工作。

(三)努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按照‚预防为主‛和‚谁所有、谁管理、谁负责‛的属地负责原则,健全森林防火工作的属地首长负责制。加强森林公安机关和队伍建设,完善森林防火机构和专业扑火队伍,强化林区火源管理,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防火隔离通道、生物隔离带、防火通讯工程)和装备(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扑火设备等)投入力度。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推行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建立重大毁林案件、违规使用资金案件和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善义务植树形式,建立健全义务植树登记、考核和监督检查制度。

第六章 “十二五”期间的投资概算

十二五期间林业项目总投资为120050万元,其中政府投资84543万元,其他投资35507万元。

一、林业生产投入52825万元。政府投资27100万元,其他投资25725万元。其中:①阔叶林发展工程5万亩,投资7500万元。②森林抚育50万亩,投资15000万元。③油茶产业改造与提升5万亩,投资4000万元。④建设香榧高效生态栽培示范基地1万亩,投资3000万元。⑤竹林改造与提升项目(包括笋竹基地1万亩,小径竹1万亩),投资4500万元。⑥建设大港头竹林示范区1万亩,投资1500万元。⑦花卉种苗工程建设0.5万亩,投资3000万元。⑧野生动物放养2000头,投资3000万元。⑨培育大径材1万亩,投资1325万元。⑩林产品加工与改造150亩,投资10000万元。

二、林业管理投入5570万元。政府投资5170万元,其他投资400万元。其中:①新建改建林业站各2个,配套仪器设施,投资1000万元。②建设林业品牌2个,投资500万元。③数字化林业技术投资4070万元。

三、林业设施投入31970万元。政府投资25938万元,其他投资6032万元。其中: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1000公里,总投资5000万元。②林道路建设1000公里,投资20000万元。③3个监控网视频前端300万元。④信息及指挥系统90万元,⑤扑火机具及物资库建设150万元。⑥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体系建设共3170万元。⑦林权信息化建设600万元。⑧村庄绿化210个村,投资2660万元。

四、林业保护投入29685万元。政府投资26335万元,其他投资3350万元。①防护林建设10万亩,投资15000万元。②珍贵树种资源保护与建设0.5万亩,投资1475。③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工程,实施103万亩,总投资1.2亿元。④建设5支森林消防队伍,投资200万元。⑤森林公安建设投资30万元。⑥护林员队伍及全球定位的GPS监管系统900万元及业务培训80万元。

篇6: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要求,切实组织好《XX市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坚持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维护生态安全、打造金山银山三篇文章,为我区全面开启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建设生态文明、秀美山川新XX提供科学的规划保障和政策指引。

(二)编制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与创新发展相统筹原则。既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基础,科学设置“十四五”林业发展目标;又要适应林业转型后新体制、新环境的内在要求,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分析林业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主动衔接国家、省、市等上位规划,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确保规划适应新时代要求。

2.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原则。既要全面统筹林业各方面,推动全区林业高质量发展;又要突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滞后方面,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措施。

3.坚持战略谋划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原则。既要坚持未来五年甚至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规划设定目标的科学、合理和易评估,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4.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尤其要听取基层单位、涉林企业及林农的意见,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主要任务

系统总结XX区“十三五”时期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找出制约林业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林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生态治理重点建设区域和重点建设项目;提出营造林任务、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增长、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等目标指标;确定“十四五”期间深化林业改革的重点任务及需要国家支持的政策建议;制定实施“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

(二)责任分工

1.生态保护修复股。牵头推进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落实规划编制机构单位;征求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对林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汇总收集相关课题调研报告,整理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及规划评审会;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

2.财务股。负责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

3.森林资源管理股、森林防火股(办)、森防站等相关股室(单位)。根据各自工作领域和调研工作安排,完成相关课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及时报生态修复股收集汇总。

4.南阳国有林场、区国有林管理所、区种苗站等直属单位。根据单位自身基本情况,结合“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及项目进度,充分考虑“十四五”期间林业发展方向,撰写本单位“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报告,并报生态修复股汇总。对全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初步成果提出意见建议。

5.规划编制单位。具体规划编制单位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由生态修复股按程序落实。

三、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期限为:2020年12月-2021年7月,分为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总体思路、编制规划大纲、成果编制评审和规划成果报批6个阶段。

(一)制定工作方案阶段(2020年12月)

制定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部署开展重大问题调研;组织各直属单位、局机关有关股室和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开展“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政策和资金需求等基础材料及数据收集上报工作。

(二)开展专题调研阶段(2021年1月-2月)

围绕《规划》编制和重点工作,确立3个调研课题方向,分组开展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于2021年2月底前报“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汇总。

1.推动林业转型,实现“十四五”XX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课题组组长:施广,成员:岳映强、曾冬、毛中友、胡昭、李文铭

课题任务:精准分析XX林业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准确研判国家林业政策走势和重大机遇,对接林业改革方向,确立林业转型思维,研究提出“十四五”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

2.建立“十四五”林业森林资源综合监管保护体系的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吃透国家、省、市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提出“十四五”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地、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在专题调研进行的同时,同步启动规划编制单位招标。

3.“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对策与思考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全面分析“十三五”XX林业产业发展基础,把握林业金融、资金等政策走向,提出“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途径。

(三)形成总体思路阶段(2021年3月)

完成规划编制单位落实。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在汇总前期资料收集和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发展相关政策,撰写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经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后提交规划编制单位。

(四)编制规划大纲阶段(2021年4月)

深度剖析国家、省、市林业发展规划,深入对接上位规划和区级相关部门“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大纲,召开第一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后报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

(五)成果编制评审阶段(2021年5-6月)

2021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6月上旬,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机关股室、直属单位、社会各界等意见建议,召开第二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形成规划送审稿;6月下旬,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会意见修订形成规划成果稿。

(六)规划成果报批阶段(2021年7月)

2021年7月,完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编制,按程序送审报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成立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分管林业工作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生态修复股、森林资源股、财务股、森林防火股(办)、区森防站、XX国有林场、区林管所、区种苗站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附件),下设办公室于生态修复股,负责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协调解决编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成立咨询专班。

邀请省、市、区林业科研规划领域专家、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成员单位领导和专业人员、林业新型经营主体代表以及林业乡土专家代表等组成专家咨询组,为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等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持。

上一篇:预备党员入党自我鉴定范文1500字下一篇:与雪共舞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