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语文

2024-04-25

情智语文(精选6篇)

篇1:情智语文

让情智共生走进语文课堂

——蒲州中心校西厢小学 杜建霞

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更应承当起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弘扬人文精神的责任。怀特海说:“一个不重视智慧训练的民族是终究要灭亡的民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知识是通过外在获取的,而智慧是个体内在生成的。知识不等于智慧,但智慧统帅知识!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教师不仅教知识是肯定不行的,教师要通过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去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生成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呢?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认为: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情感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人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灵动,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尤其当人处在兴奋状态之下,往往会灵感涌动,妙思连翩,奇思异想,层出不穷。相反,人如处在压抑、恐惧的学习状态下,往往思维之门禁闭,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要达到“心心相映”的美好境界,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感,还要有教育的智慧。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满情感,会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智慧,会使学生主动走进教材,走近教师,积极与教材、教师进行对话,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 发展。

一、入境------启动情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的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在课堂伊始,就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而教师可以自觉地按照一 定的教学规范来引导学生接受情智。

如《黄山奇石》一课,在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说说读完课题后最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举起手说最想知道黄山上有哪些奇石,那些石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正在同学们如此急切的时候,大屏幕上一段录像把学生们带到了心驰神往的黄山。此时,我们可以想象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热情了。再如《荷花》一课,上课伊始,美妙的音乐伴随着大屏幕上一大片娇艳的荷花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视觉、听觉两方面上美好的感受更带来了美好的心理感受,学生怎能不受到感染,怎能不涌动出澎湃的情感呢?当学生的情感涌出,课堂在情感中开始,他们才会自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氛围,走进教材,主动探索知识。

二、感悟---------生成情智

感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是语文智力技能的 核心要素。学生在生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或概括,或想象,或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学生的情感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可推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赏,并在品赏过程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可以唤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一、初读感悟,引发情智

感悟的基础是读好文章。学文伊始,教师运用各种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把文章读的正确、流利,引导学生把无声的书面语 言的含义通过有声的语言形式,正确、连贯地表现出来。

在教学《永生的眼睛》中,我说这是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篇回忆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她向我们讲述了他们一家三代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是否把字词读准了,把课文读通了。(屏幕出现课文中的主要词语)指明读。词汇是语文的基石,任何阅读教学都不应该忽略,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可以总结出学词的三步骤:一读准确、大声,二读出意思,三记住难点笔画,而且每个步骤都充分利用体态语言和有效的示范与暗示帮助理解记忆。同时,针对孩子容易写错别字的问题,老师特别在难点笔画上提示,并让学生及时练笔巩固,培养他们观察识记难点笔画的好习惯。最后又让孩子接读成语,即学即测,生成显得迅速而 富有成效。教师的感情范读,也能准确地传情会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声传情,以情激情,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二、细读感悟,深化情智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创新思维的生成、引导学生适时适地联想,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时,我问学生,她能理解父亲的做法吗?伤心的琳达,不满的琳达,不理解的琳达。让我们来听一听琳达的心声。指明分别读伤心的琳达,不满的琳达,不理解的琳达。同学们,面对父亲的做法,琳达不理解,很不满。假如你是琳达,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咱们再往下看,当琳达长大了,爸爸也要捐赠自己的眼睛角膜,这时候,琳达感到怎样?(感到自豪)最后,当听到女儿也希望捐赠自己的眼睛角膜时,琳达感到„„(无比的骄傲)。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的阅读要有个性化的体验,这里包含了两个关键词“体验”和“个性化”。体验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角色感受,它不仅能再现人物表面的言行,还可以深入人物的心灵世界。利用角色体验的作用,为学生呈现了文本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更真实地接近人物的言行和内心感受。有了充分的体验,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自然个性了、丰富了、多元了,譬如“惊讶”、“痛苦”、“生气”、“不同意”、“不理解”等等。老师在交流中并没有束缚孩子的思想情感,而是引导着他们共同体验更多、更复杂、更打动人心的感受。可见,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丰富的,教师应注意 挖掘,让课堂保持在情感中发展。

三、表达----展现情智

通过课堂伊始的激情导入,通过课堂之中的以情激情,学生已经积蓄了丰富而炽热的情感冲动,心潮澎湃,情绪激昂。此时此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是水道渠成。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这里的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丰富了知识、经验,积淀了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更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常常闪现和迸发灵动的火花 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时,我说我们为父亲的做法感到骄傲。父亲的内心深处和妈妈一样,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和希望。他们多么希望什么?(多么希望哪些盲人能够早日重见天日,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父亲的话是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诠释,而老师的追问“你们同意父亲的话吗”,又是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自我思索。不管孩子的意见如何理由是什么,他们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一次认识和理解。而父亲的言行正是学生最好的心灵对照,从他的话 里,孩子们领悟到了奉献的意义与美好。

四、交流-----发展情智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亲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体悟急需倾吐。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并发 展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学生的情感以通过朗读倾泄出来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了,深 情而充满鼓励的总结,可以把学生的情感延伸到课外。

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时,课文结尾处,我讲述了温迪的意外车祸后,说这就是永生的眼睛。你照亮了失明者生命的道路,你还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请提起你的笔,快速写下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作为《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的结尾。抒写自己的感受。一篇文章可以读成长长的故事,一种情感可以生成无尽的感动。拓展,为文本的湖水投入了一块巨石,掀起了情感的波澜。温迪的意外车祸,那封沉甸甸的感谢信,在老师深情地、伤心地、崇敬地讲述中,温迪的美丽心灵连同那只可爱的马儿一起印入了同学们的心。情到深处自然流,老师水到渠成地设计了一个排比句式的练笔,既是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也是学生对文章最后的总结和感受,“人文”和“工具”又 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以上可以看出,通过老师深情而充满鼓励的总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延伸,从而又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那么,语文课堂也就 在学生的这种愿望下得到了延伸。

总之,语文课,我们既要浓浓的情,也要深深的思考;我们既要激情澎湃的课堂,也要思绪万千的课堂;我们既要情真意切的流淌,也要思维火花的迸射。只有让“情智”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常“艳”不衰!才能更有利于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新世纪的人才。

篇2:情智语文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人文为主,营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小学语文课堂,使小学生的个性得以伸展。但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多是以教师为主导,仍旧依靠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记忆”教学模式。课堂内容枯燥,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读透语文、写好语文,在阅读和创作中学会感受情感、表述情感。教师有效的创设多种情境,读写语文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智慧,情智飞扬。

一、读透语文,在阅读中感受情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编,其义自见”。表明了阅读是学好语文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如何让小学生读透语文、体验作者的情感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是小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所以学生阅读实践的重要性大于教师的分析指导。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阅读思想为:

一、学会鸟瞰、略读、默读、精读。学会读透文章,能达到自我理解、思考、评价、感悟文章的能力。

二、学习创造性、探究性、多角度的阅读。在实践的阅读中,体验文中情感,做到语文的厚积薄发。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先自主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诗歌,试着理解诗歌的语言,激发小学生从内心而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教师应倡导学生选择自由度较大的阅读方式,例如可以四个人为一组自由阅读,并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无尽的源泉。然后默读、精读并思考为什么说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最后深情朗读并从中感受到“赞美”、“爱恋”的情感。在阅读中思考作者是如何从空间和时间上表达对长江母亲河的赞美。在读语文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在思维和情感中获得积极主动性,加深对语文文章的阅读和体验,学会在思考中获得感悟。因在其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所以会对学生的思想加以启迪,使学生认识美、欣赏美。

二、写好语文,在创作中倾诉情感

语文学习的最终方向和根本目标其实就是创作,写作有助于使学生的语言具有感染力,思维具有深度和广度。并且锻炼出优秀的语感,使语文素养得以深层次的提升。而“写什么,怎么写”是小学生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教师应精选几篇易于小学生掌握的经典文章,帮助学生从文章的题目、主旨、结构、情感、技巧入手,深度剖析其精彩、巧妙之处,使学生写文章从形似慢慢锻炼到神似。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的情感最大程度的积极调动起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记周记,杂谈日志都可以。让学生坚持以切身角度出发,写发生在身边的人或事,写自己的父母家庭、同窗情谊、伙伴乐趣,生活兴趣等自己熟悉的事情。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师恩难忘》一课学完之后,学生们通过仔细品味课文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老师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文章讲述作者在小学一年级时碰到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四年以来都坚持在上课时给同学们讲一个精彩短小的故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并指导学生从学习写作的角度分析作者如何紧扣主旨选择典型事例,并在叙事中表诉自己对老师的爱戴之情。教育学生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对人物进行多方面的刻画,并表达以自己真挚的情感,使自己的习作细腻感人。写好语文就是在创作中倾诉自己真实的情感,有情的文章才能感染人。

三、情境交融,智慧翱翔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开启语文世界之端,感受语文魅力的开始之处。读写语文,体验情感,倾诉情感。让学生在情感的交流过程之中,情感变得丰富并趋向成熟,在主动学习和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不断的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情感得到升华,智慧可以翱翔。读写语文,让学生学会欣赏、敢于创作,锻炼语文阅读和语文写作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学习技巧的同时,逐步掌握理解、分析、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心智不断地成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合理的创设多种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以五年级上册为例,联系学生实际,创设趣味化的情境;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为让学生感受法布尔从小喜爱自然、喜爱科学的志趣,教师可以在实际环境中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学生真正参与观察昆虫会有利于学生真正培养观察自然、发现自然的兴趣和智慧。根据小学生心理,创设角色表演化情境;《成语故事》三则课时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理解分别创造角色表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三个故事,这样既契合了小学生活泼喜动,爱于表现的心理,更加锻炼了他们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不同情境,在激起小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使他们的创造力和智慧得到翱翔的空间。

篇3:我和情智语文

许多教师听完我的课后认为,课堂情真意切,情味很浓,有人曾一度把我的教学风格概括为“情感教学”。我也非常认同这个提法。我认为,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在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这样去做,努力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强烈反响和共鸣。除了情感性外,许多教师认为,我的课堂教学能很快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迅速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正如一位老教师听完我的课后评价说:“孙老师在课堂上,时时能拨动学生的学习心弦,难能可贵的是,一拨就动,而且发出了动听的声音。他从不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注意发现和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把这一个个微小的思维闪光点发展为学生智慧的火花。”

“以情感人,以智育人”,不正是我教学风格最鲜明的特色吗?这样,一个以“情”为纽带、以“智”为核心的“情智语文”教学构想,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明晰起来。

何为情智语文?这是首先要弄明白的问题。

情,可理解为情趣、情味、情感。教育理应是具有情感的事业,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两种心理素质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智力活动本身没有积极性,它的积极性源于非智力的动力系统。这个动力系统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构成。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可以影响和调节其他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语文教学应是充满情感的活动,因为所有的文章都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联系作者和读者最主要的纽带就是情感。为什么有人读书,看着看着就潸然泪下,读着读着又捧腹大笑?皆是情感使然!

然而,遗憾的是,当前的语文课堂上缺失了太多的情感。有人把语文课上成文章分析课,把有血有肉、充满情趣的文章,上成毫无情趣的“生物解剖课”;有人挂着脸孔,把小学语文变成枯燥无味的识字作文课;有人重视语文积累,把语文课上成死记硬背的背诵记忆课,如此等等,把语文这张充满迷人魅力的少女的脸庞变成了冷冰冰、死板板、生硬硬的“寡妇脸”。这是多么令人叹息、令人痛心呀!

呼唤语文课上的情感魅力,这是人性的回归,是教育的回归,是语文本质的回归。

但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学一味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忽视学生的智慧世界,那教学必然流于感性,缺乏理性的思辨,缺少思想的深度。

智,可以理解为智力、智能、智慧,智力是智慧的核心。“智慧”一词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谈及率极高。什么是智慧?有人说,智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广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精明的头脑,机智的反应,敏锐的行为,幽默的语言等。我们在实践中也常常看到有的课堂情味很浓,让教师和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提出在语文课上要将“煽情进行到底”!显然,这些理解和鼓动有失偏颇,有些偏激。

语文课,我们既要浓浓的情,也要深深的思;我们既要激情澎湃的课堂,也要思绪万千的课堂;我们既要情真意切的流淌,也要思维火花的迸射。

至此,我们可以尝试给情智语文提出一个初步的概念。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情智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的情感更丰富、更真挚,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情智语文课堂有哪些外显特征?情智的课堂会在学生身上有如下的表现。

“小脸通红”,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奋起来时,他们才会“小脸通红”,否则只会小脸无神,小脸发白。

“小眼发光”,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时,当情感闸门不断开启时,他们才会“小眼发光”,否则只会小眼发直,小眼发呆。

“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充分地表达所思、所惑,问题让他们提,让他们议,答案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

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体现在下列方面。

1. 入境——启动情智

这是一种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以至心灵震撼的过程。根据教学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启动情智,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而教师可以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规范来引导学生接受新知。

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激发兴趣,引发学习热情,包括:(1)认新入境:依据教材特点,揭示矛盾,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认疑激趣:根据预习,主动设疑,展开思维触角。(3)认境激情: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受到触动、感染,诱导情智的萌发。

2. 感悟——生成情智

感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是语文智力技能的核心要素。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或概括,或想象,或思考,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情智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推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赏,并在品赏中使这些“原始”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可以唤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促使他们带着已有体验,投入课文的学习中。

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1)初读感悟,诱发情智。包括:(1)尝试读好:感悟的基础是读好文章。学文伊始,教师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让他们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引导学生把无声的书面语言的含义通过有声的语言形式准确、连贯地表现出来。(2)尝试感悟:要学生在初读时,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3)尝试质疑:引导学生在初读感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2)细读感悟,深化情智。包括:(1)感悟形象:学生细细品味课文,感悟作者文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2)感悟情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人文关怀,感悟文中的情感、道理。(3)感悟写法:学生细学读文,在水到渠成时,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与技巧。(4)联想成悟: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诱发创新思维的生成,引导学生适时适地地联想,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3. 交流——发展情智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切身体验。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发展能力,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的操作方法包括:(1)辩论式交流:在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基础上,学生个体形成鲜明的立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越辩越明白,越辩越聪明。(2)倾诉式交流: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感悟后,会产生一种急需倾诉的欲望,想马上把自己的理解化成有个性的语言倾诉表达出来,此时,教师要成为倾听者,同时也要成为倾诉者,与学生产生共鸣。(3)拓展式交流:语文学习要注意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超文本的阅读感受。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事物和人的认识是立体、多元的。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是拓展性的交流。

4. 表达——展现情智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这里的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可以丰富知识、经验,积淀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体验,不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它的操作方法包括:(1)迁移表达:让学生经历由仿到创的成长过程,进一步提高语感的运用能力。(2)想象表达:幼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和梦幻的时期,情感一旦被激发,想象的翅膀就能迅速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想象点,引导学生想象,但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要将想象力的开发、开阔情怀的培养与言语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3)感受表达:对语言文字的材料,每个学生阅读后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更要引导他们感受别人的表达,让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不仅体现在语言符号的理解上,更体现在对语言符号所包含的情感性体验程度上。

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让教学富有画面性或场景性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中可能隐藏着的情感画面或场景,在教学时,根据文本文字和叙事逻辑,进行创造性发挥,或演绎成一段故事,或编织成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或描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由此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在创设教学的画面性或场景性时,可采用如下策略:(1)教学语言的画面性。教师可用一两段富有形象性、画面感的语言营造教学的画面性或场景性,在学生面前展示文本所描写的生动场景。(2)电教手段的情境化。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在学生面前显现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场景,能增加教学的情境性。(3)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视觉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可以想象场景,可以想象画面,可以想象故事,想象能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场景。

2. 紧扣语言“披文入情”

“披文入情”是情智语文中有情感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遵循语文学科规律,能充分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所谓“披文入情”,就是紧扣文章的重点理解句子的句面意思,探寻句子的内在情意,体悟作者思想深处的情思,直至走进人物心灵的深处和作者发生情感上的共鸣。

“披文入情”的一般策略有:(1)咬文嚼字品意蕴。语言文字如美酒香茗一般讲究品评滋味,咀嚼、品尝、回味,在把玩中领略其中的韵味。(2)层层剥笋探情思。语言,特别是有意味的语言往往有字面义、字中义、字外义,教师面对这一类文章就要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走进语言内在的情感世界。(3)上下关联悟真情。文章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读者在阅读时必须上下联系,前后照应,沿着作者的思路,体悟他真正的感情。

3. 课堂要向学生的问题敞开

我始终认为,一个孩子会不会思考,是区别他有没有智慧的一个本质问题。会思考的表现,是具有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

情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提问、勇于提问、喜欢提问。我在课堂上常向学生说两句话:“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还有不同意见吗?老师最喜欢提不同意见的同学啦……”让学生有问题意识,只是第一步。可惜的是,现在的许多教师,就满足于这一步,因此他们的课堂看似很热闹、很活跃,但缺乏思维的含量。为什么?因为他们忘了走第二步:让学生提有质量、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我的许多课,不仅会向学生的问题敞开,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敞开。

4. 教学是挑起矛盾冲突的艺术

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尤其是提有价值的问题,首先是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有质量的问题。情智语文告诉我们,所谓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就是要能敏锐地捕捉到隐藏在文本中的各种矛盾、冲突。

智慧如何体现?要有矛盾冲突。送别可以在家里送,为什么李白到了桃花潭边,才急急忙忙赶来送?这就跟我们的生活情景、生活实际产生了矛盾。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矛盾,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

篇4:情智语文

一、校本教材,传承情智

2009年暑假语文组将学校的情智语文校本教材编纂成册。其间收录了《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干字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国学经典,教师们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相应的问题讨论和活动设计,并且还对译文进行了加工和修改,使其更有儿童情趣,符合孩子的阅读兴趣。

校本教材编好之后,所有语文教师一起思考共同制定了“《情智语文校本教材》实施意见”,对这套校本教材的使用作了明确的要求。

为了推动校本教材的教学,在“情智杯”赛课中,参赛的语文教师选用校本教材的内容作为上课内容,为探索校本教材教学提供了很多可研究的素材。每年学校语文组都要举行“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国学小院士们穿上华美的汉服穿梭在校园里,他们手拿印有论语的书签赠送给全校师生,宣传论语。学校的娃娃电视台播放了关于《论语》及其他国学的影视资料,各班也利用早读、展会及班会的时间宣传国学,三至六年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办了“论语小报”,国学学习在学校蔚然成风。

二、情智语文组,引风气之先

在孙双全校长的带领下,语文教研组内的一些骨干教师都积极地加入到了学校的情智语文组团队中来。大家在这个和谐的团体里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特点,互相取长补短。大家一起研讨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一起探究教学中的困惑,共同切磋彼此的教学论文。情智语文组每周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定时定点,每周大家都要读新的教育著作、写新的教学反思,研讨的时候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彼此心心相印。孙校长非常关注这个团体的发展,常常參与其中给大家以引领,鼓励教师们大胆地创新。情智语文组的教师们学习热情高涨,硕果斐然,现已成为语文教研组的排头兵、领头羊。以点带面,北小语文教研组发展得更加欣欣向荣了,

三、学生社团,让每一个更情智

《鸡鸣》娃娃编辑部,小作家们的乐园。学校校刊《鸡鸣》已有十余年的办刊历史,内容主要以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为主,开辟了多个独具特色的栏目,如“娃娃小作家”“多彩生活”“童话城堡…‘人物素描站”“幸福感悟”“动物天地”“娃娃科学院”……学校还经常邀请专家、教师或是家长给孩子们写卷首语。校刊的采写编均由我校的小记者们担任,小记者向全校招募,定期更换,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如今,《鸡鸣》已成为同学们争相阅读的一本读物了,大家都为能在上面发表文章而自豪。北小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四、情智语文特色活动,彰显师生生命活力

北小的语文教研组组织承担了多项大型语文学科活动,在省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学校语文教师全面的素质和较高的语文素养。

承办了江苏省“中华诵,我与经典有约”启动仪式。教育部王登峰司长和省市区各级领导参与了这次启动仪式。启动仪式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是学校学生的经典诵读表演却给所有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司长还饶有兴致地参与了学生的诵读互动表演。

承办了江苏省“名校名师”语文学科专场展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校师生精心排演了十几个高质量的节目。在东南大学礼堂进行了展演。有课本剧、童话剧、经典诵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校园情景剧等表演,绚丽的舞台、华美的衣着、精湛的演技,让所有参会老师啧啧称赞。

篇5: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情智之旅

[内容摘要]作为语文,她生命之所在便是情感。笔者认为,作为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既需要有真挚的情,也需要有灵动的智。课堂上,有了情与智的参与,必能为学生创造一片自由的天空,学生便可以恣意地驰骋于这片绚丽多彩的天空。

[关 键 词] 情感 智慧 恣意驰骋

[正 文]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感情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地上。‛故而我觉得,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是语文。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选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而联系作者和读者最主要的纽带就是情感。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情感就不算是一位好的语文教师;而如果没有智慧则培养不出能够创新的学生。所以,我们的课堂需要有情有智的教师。我们从事的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是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的教学。正如语文教育家周一贯先生所说:‚语文的本体有了情感和智慧这‘两翼’的舞动,又怎会不‘鲲鹏展翅九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呢?‛ 那么,教师的情与智究竟该如何渗透语文教学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吧!

一、发挥教师的情感功能——以情传情

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影响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把自己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堂之上,并传导给学生。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渲染得情景交融,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

教师情感运用得巧妙,就会带动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感情,做个播火者——点燃许许多多的火堆,引发学生的情感燃烧,最终让学生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的审美享受。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之所以感人,重要的就在于它成功地反映或表现了生活中的具体形象,集中、典型地再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负荷‛着‚生动的感情力量‛。而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调动学生的感情,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为作品中的形象、意境、乃至情节、结构、词句所打动,所感染,诱发其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为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地发挥自身的情感功能,竭力地去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焰。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时,当播放完部队出发的录像后,我便激情地导入:‚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为了争取时间,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齐说:大江保 卫战)(教师及时板书)。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搏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而此时,再看看学生,个个神情严肃,呼吸急促,好像也成了抗洪队伍中的一员。就这样,我把自己对文章产生的情感传达给孩子,让学生真切地走近文本,为学生理解文本语言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能自然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感情氛围,为他们领略课本中蕴涵的美好情感做好铺垫,最终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

二、探索文本的情感底蕴——用情激情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结合话题认真地阅读,反复地揣摩,仔细地推敲,积极地品评,走进言语的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触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景和情感。在静思默想、切己体察的基础上学会沉潜到课文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文本语言蕴含着的情感,那么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在教学《烟台的海》这一课时,备课时,我首先用心地读了此文,几遍读完,我发现从未到过海边的我却与海是那么地近,我似乎听到了海的心跳。那壮观、秀丽的意境,那一幅幅立体感极强的画面如现眼前,伸手可 触。怎样才能把文本蕴涵的情感传输给学生呢?于是,针对四季的不同特点,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去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大家还记得海伦〃凯勒吗?她用她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今天,让我们借助作者的笔来用‘心’感受一下烟台的海对我们深情地呼唤,看一看烟台的海给我们带来的激情的震撼,好吗?‛(生齐答:好)‚大家的回答声让我觉得海水就在我的血脉中奔流。那我们现在就来读一读这优美的文章,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动情。‛通过这么一激发,学生激情洋溢,纷纷投入朗读的热潮中……读毕,我问:‚你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我喜欢冬季烟台的海,我觉得她很壮观;我喜欢夏季烟台的海,我觉得她充满了浪漫的气息;我也喜欢夏季的……‛学生们畅所欲言,游弋于优美的文字当中,显而易见,他们已经透过文本的语言入情入境了。

就这样,我以‚文本之情‛为纽带,去唤起学生亲近文本、接触言语的意识。让文本的情感既感染教师又感染学生,在课上形成了一个流动着热烈、浓郁的情感场。

三、诱发学生的情智共生——恣意驰骋

教育理应是具有情感的事业,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以设想,我们的教育过程如果失去了情感与智慧,那是多么的苍白枯燥、令人生畏。儿童时期是情感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真、善、美的情感去感化、去培育;用明辩善思的智慧去激活、去点化。由此看来,有情有智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儿童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情与智未开垦的世界,需要我们教师用情去唤情,用智去启智。情能生智,同样,智也能生情。课堂是自由的、开放的,是一个让情感与智慧伴随着创造的,如春草一般恣意生长的‚牧场‛。要想驰骋于这片辽阔的‚牧场‛,既需要教师的情,也需要教师的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而学生的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这就要靠我们教师来传导,来激发,来引领。就这样,在每一次情感之旅中,学生的情感开始丰厚了。课堂上,有了情感的积淀,学生们必能大胆质疑,思维活跃,小脑袋里就经常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许他们的想法是荒谬可笑、肤浅幼稚的,但是,提出来了就是学会了思考,在思考中就会不时激荡起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让思维能力得到飞速的发展。

篇6:情智课堂

肥城市汶阳中学

一、“情智”课堂的缘起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希望课堂上老师能激情澎湃,灵动机智,游刃有余;学生精神抖擞,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情感交融,智慧碰撞,如沐春风。在愉快和谐中,思维的河流在汩汩地流淌,智慧的宝库在悄悄地丰盈,情感的种子在茁壮地发芽。我们带着学生的期望和落实课堂应该是“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理念的主阵地,我们把情智课堂作为播撒爱心,培养爱心的有效载体。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灵动的表现,我们发现情智课堂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理想课堂。经过深入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我们对情智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构建我们的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心与信心。为了让情智课堂这棵“教育的参天大树”茁壮成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

二、情智课堂的含义

“情智课堂”是情商培养和智商开发的课堂,是学校实施生命化教育的核心,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多彩、更灵动。它是创造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情景交融,情智共生,激发思考,生成智慧”的理想课堂。“情智课堂”的关键落在“情”与“智”。“情”是指情感、情绪、表情、心情、情结、情趣、激情、热情等;“智”指智力、智商、智慧、睿智等。以情激情,以智激情,情智相生,促使学生的智慧不断升华,促进师生情智共生共长,不断焕发生命活力。同时,“情智课堂”也是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智商与情商、兴趣与习惯、掌握知识与技能、彰显个性的核心阵地。“情智课堂”追求的是青少年生命的灵动,青少年情感的放飞,青少年智慧的碰撞,青少年人格的升华。

三、情智课堂的理念:

情智课堂的理念就是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充满灵动,让课堂充满诗意。

四、情智课堂的培养目标

1、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各科知识的发生和发现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关于各科知识发生和发现、模仿和追求的兴趣。

2、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形成学生的学科观念,要让学生养成进行“人文思维”、“理性思维”的习惯,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能用文理科的混合思维观察、审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形成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基本素养。

3、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养成进行学科交流的能力,能初步运用一种简约、准确的学科语言来接受和表达思想,初步形成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4、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养成进行学科应用的意识,初步具备应用学科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情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与具体环节

(一)文科情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启动情智-----生成情智------展现情智----发展情智 具体环节如下:

1、入境------启动情智

--------内涵:这是一个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以至心灵震撼的过程,根据教学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2、感悟---------生成情智

-------内涵:感悟,是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直觉化技能,是学科智力技能的核心要素。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知识,或概括,或想像,或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学生的情感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推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解过程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新课的的学习之中。

3、交流-------展现情智

--------内涵: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和思考文字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亲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体悟急需倾吐。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

4、表达----发展情智

--------内涵: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这里的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更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理科情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情智驱动-----自主建构-----情智共生-----情智测评-----智慧提升

具体环节如下:

1、情智驱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创设学生可以感知到的各种具体情景,如日常生活情境、实验情境、习题情境、视频图片情境等,进行设问、引问、追问、曲问、反问、驳问等任务激发学生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饱满的教学激情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用趣味性、激励性、富有悬念、饱含幽默的语言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清晰、和谐、有韵律及节奏感的语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课内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使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发挥,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2、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情境性。学生最终学会思维,不是教师教会他们,而是他们学会自主探究,教师所能做只是促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或经验能力自主感知、体验,获取关键信息,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状态,进而发现、生成新的概念、结论、规律,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品尝“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功体验。

3、情智共生——学生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所以离不开在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交往学习。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不断追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师生、生生、生本、自身多层面立体化的对话碰撞中,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合作与探究,水到渠成,由已知生成新知,由现象得出结论与规律。

4、情智测评——利用精选、精编巩固练习,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反馈学习达成度。通过教师的点拨及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情智水平。

5、智慧提升——在自主测评基础上,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帮助学生进行“归类分析,总结规律”,上升到学习方法策略,提高学生解决新情境陌生问题的迁移变通能力。

六、情智课堂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课堂教学要善于发现教材中情、智的结合点,以情感为纽带,构成一个“情—道—智”新的教学骨架。

启示二:课堂教学要处处可见学生的“尊严”、“个性”、“自由”、“活力”,在平等的对话氛围中,以情激情,以情唤情;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

启示三:课堂教学要始终关注文理课堂教学的人文性与科学性,注重在文字阅读理解的教学中生成情智,在读、写、算、思的训练中培养情智,在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感悟中升华情智。

启示四:课堂教学,如领学生登山;同时引导不着痕迹,“大道无痕”。

启示五:课堂教学,轻松但不失深邃,讲究与孩子心灵融会贯通,为青少年的生命成长

上一篇:游蓝色海洋馆的作文400字下一篇:左家坪水库整治工程汇报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