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

2024-05-08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通用6篇)

篇1: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

【摘要题】中等职教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一般简称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4.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校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

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职校生情绪躁动不安,动不动就想哭,大叫大喊或摔砸东西,与同学、朋友争论起来面红耳赤,甚至发生激烈的争执。也有一些职校生经常性的大惊小怪,给人一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印象。

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就其实质而言,职校生的冷漠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不少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有人说职校生情感世界中的“冻土层”很厚,因为在初中阶段老师关爱的“阳光”照耀到他们的时间不仅短而且热量少。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在职校生中表现更为突出。

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职校生稍遇挫折,就觉得受不了,产生“还不如死了为好”的厌世心理。出走、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现象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也说明职校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薄弱。

4.情感严重压抑,情堵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觉得自己活得真累。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职校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

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

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面对快速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可以说职校生比同龄优势群体的学生显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

3.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职校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边缘性人格”、“双重人格”、“物化人格”等并不少见,反社会性、分裂性、戏剧性等人格障碍倾向在一些职校生言行举止中也有明显表现。

(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自我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1.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部分职校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2.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相反,许多独生子女职校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3.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职业学校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职校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不少职校生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现为时时处处事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很少自觉地关心他人和集体。

(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职校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社会性交往萎缩。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自然在以学业好坏为标志的学校、社会里,职校生就是笨孩子、傻学生,座位是在教室的后排,上课没有被提问的机会,根本没有参加学习竞赛的可能,有些老师和同学都懒得与他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职校生来往相处。进入职业学校后,一些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仍然心存疑虑,总是怕这怕那,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暴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性交往,甚至希望自己与世隔绝。

2.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职校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和异性谈话交流会觉得十分高兴,和异性在一起活动感到特别兴奋、愉快。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性交往关系。由于情感的冲动性,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职校生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

3.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职校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4.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而在现代社会转型期,所谓的“代沟”、“代差”问题更为明显和突出。不少职校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轻视父母的存在和价值,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行为冲突。

5.网络交往失度失范。一些职校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如今,不少职校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在网络世界里,更有一些职校生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违背网络交往道德规范,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如粗言恶语、人身攻击、“灌水”、网恋或多角恋等比比皆是。沉溺于网络交往容易导致职校生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性心理问题

伴随着男女两性身体形成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处于青春期的职校生性意识和性情感已经开始萌发,希望多了解性的知识,但又怕别人发现或讥笑。性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给职校生带来所谓的“青春期骚动”和强烈的“性困扰”,产生不少性心理问题。

1.性征体相的烦恼。第二性征的出现,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青少年的“第二次诞生”。许多职校生总在为自己性征体相的不如意而烦恼,担心自己的形象不佳。不少男生常反问自己:我的长相怎样,是不是具有成熟男子汉的气质;而女生常反问自己:我的外貌如何,有没有青春女性的现代风度。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就会兴高采烈、兴奋无比;一旦获得别人的否定性评价,就可能伤心烦恼不已,甚至茶饭不思。职校生中的“追星族”比较多,明星偶像崇拜热一浪高过一浪,内在原因就是要寻求一种莫名的身心补偿,摆脱困扰自己的性征体相的烦恼。

2.性心理反应过敏。有些职校生经常被原始的性欲望所困,对性问题过于敏感,表现为过分热衷于性知识的引诱,过多阅读性描写的书籍,喜欢谈论性的话题,传播一些性的笑话,沉湎于性的想象或性的“白日梦”。有些职校生养成了习惯性的手淫等自慰行为,常常自责不已,有着强烈的罪恶感和负疚感,生怕别人识破自己性方面的隐私或秘密。对于遗精、月经等一些正常的性生理现象,不少职校生缺乏科学的认识,产生惊恐、疑惑、羞涩、精神恍惚、焦虚不安等心理反应。

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的性欲望比做火药库,如不加引发,保管得当,则能够保持平静,相反,则可能引起强烈的爆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不少职校生出现的不良品德或行为问题,追根溯源都与自身性生理、性心理或性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这也说明进行适时、适度、适量、适当的青春期教育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择业就业是当前职校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

1.择业依赖退缩心理。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对于职业学校承诺保证毕业推荐就业的那些专业,职校生往往是十分喜爱、情有独钟。这也说明不少职校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

2.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3.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职校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非只言片语所能透析。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不当、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偏见、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特别的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特定的青春期年龄阶段和独特的身份(如独生子女、特困生或孤儿),再加上一些职业学校所做的工作不尽如人意,都使得职校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多样,更加普遍。这也说明职业学校的相关工作必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要分析的是当代职校生存在的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没有去探究职校生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本文所提及的这些心理问题基本上属于成长性的、适应性的心理问题,是职校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实施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这些心理问题是完全可以而且能够得以妥善解决的。本文无意将职校生的心理世界描述得“一无是处”,而主要是从存在问题的视野来认识职校生的心理现状,为职业教育寻求心理依据,从而有利于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推进和深化职业学校素质教育。限于篇幅,关于职校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存在的心理优势和心理潜能开发的研究笔者将别文探讨。

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2002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应该说,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中介。职业学校心理教育应该如何做?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等文件中有明确具体的指导性要求。现在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是,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教育,科学实施,积极探索,整体推进,狠抓落实,提升水平,创建特色,努力开拓心理教育的新境界,把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篇2: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都存在对学习兴趣淡漠、厌学现象,严重时有部分学生还自动退学。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和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考时分数都较低,从中考成绩上多可以反映出这一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弱的。薄弱的文化基础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容易导致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人生态度比较消极,目标不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因为在中学一般属于“差生”、“后进生”是初中学校的“弱势群体”,很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他们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多数比较消极,人生目标、理想不是很明确,少数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

三、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弱。许多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他们从大事到小事,都是父母操心,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听从父母,在校听从老师,逐渐形成了对外部管理的依赖,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一旦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很多学生自己在处理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问题时,往往会感到茫然,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帮助。

四、学校课程设置不当。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理论过深,忽视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问题,使学生觉得所学与所做没有联系,学习起来兴趣索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不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忽略了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

六、学校管理及班级管理较差。学校实行的是以强制式管理为主的管理方法,从而压抑学生的个性,忽略学生的尊严,无视了学生的情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厌学现象,给教学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学生上课看小说、讲话,伏台睡觉,严重的班级还只有几个学生听课,教师讲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出现厌学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调整及改进方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关注学习模式差异,改进教学方法

每一个人天生就擅长某一种学习类型,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动觉学习,从教学实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是动觉学习者,由于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视觉学习和听觉学习,造成中职学生学习成绩不良,对学习缺乏自信心。所以,我们应从学习模式差异中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动觉机会,课堂教学中应有一半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参与教学过程。可以创设机会让学生解答、讨论、练习或通过互换让学生当“小老师”等方法。进行动觉学习,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专业技能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自学自做或互相学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技能操作的实践中。例如电动机维修技能教学中我们按标准要求,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每一个单元技能训练,边学边做,学生在不断做过程中学会了修理电动机。

二、改变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有经常性成功体验。对就读中职学生如果仍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很多学生势必永无出头之日。中职学校采用理论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并不能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所以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体验,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和勇气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以“技能+操行”方法考核学生,根据中职特点理论教学考核可实行闭卷、开卷结合,笔试、口试兼用形式。通常在每一技能课题(或分课题)操作完毕后,都要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录学生平时考核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做出适当评价。赏识学生进步,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态度肯定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学习动机。为使学生有成功体验,专业技能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差异让不同难度的问题、习题,由不同层次学生解答,最大限度内使各种层次学生有参与机会。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开展各种知识问题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尝试到学有所成的感觉。

三、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和内容

传统课程设置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模式。这种模式大、齐、全,过份重视学科体系,理论过深,学生难学,改变方法是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教学课程及内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理论过深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应以删除。为避免相关课程内容相应重复,教学活动密切相关课程可以

融为一体。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与就业市场需求开发相关内容增加生产一线应用知识和技术,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让学生依据兴趣爱好选择相关专业学习。培养以本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此外应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多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不要盲目乱选专业学习。

四、赏识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常识学生的基础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首先表现为对学生普遍关注和期望。应坚信学生天性都是好的,只要正确引导都要成为各方面人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和发掘学生的优点,尽量择其优点表扬肯定学生,而且应尽量在公开场合表扬学生,经常这样做,会让学生感觉受到重视,感觉得到关心,并逐渐发现自我价值,事实证明,学生的行为一旦受到有利的肯定,就会处处自觉维护。经常赏识他们,学生就会逐渐变得自信、自尊,就会逐渐变得上进、自强,就会逐渐变得积极向上,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甚至超越自己。笔者在做班主任的时候,曾用赏识学生进步方法转变了多名差生,这说明关心学生、发掘和赞扬学生的优点,是转变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五、班级管理应实行柔性管理模式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作为学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加强刚性的约束力,可能会使学生的发展论为“空论”。现在教育是创新教育,要求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当然,如果过多地强调学生的自由度,则极有可能使健全的制度蜕变化为“摆放”。在以上两种管理模式学生都有可能产生厌学现象,所以管理的关键应是消除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般自律性较差,经常出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这要求班主任和教师懂得批评方式,先找出对方优点肯定好的一面后再批评学生,而且应在重在“评”,指出被批评者错在哪里又指出其为什么错,这样被批评后才能诚恳接受批评并自觉改正错误。注意“评”要渐进说理,在解决问题时,从“人有脸,树有皮”的人之常情入手,发挥寓批评于表扬之中的训诫技巧,游刃有余地化解“批评多了伤人心,批评少了不顶事”的难题。班级管理的另一方面是要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尽管每一个学生思想特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希望班集体有荣誉感是相同的。所以班主任应注意让每一个学生把握好自己,维护班集体,还要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爱好,开展各种活动,让班集体有一个凝聚力、吸引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发生厌学问题。

篇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 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 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只求能够过得去, 甚至是得过且过。

(2) 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 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 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 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 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3) 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 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二、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情绪不稳定, 冲动性强, 理智性差。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或家庭不和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不少职校生情绪躁动不安, 很容易与同学、朋友发生激烈的争执。现在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还有偏见,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 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 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 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职校生稍遇挫折, 就觉得受不了, 产生“还不如, 死了为好”的厌世心理。出走、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现象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 也说明职校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薄弱。

三、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 “失败者”的心态, “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 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1) 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 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 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 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 学习上不思进取, 生活上自由散漫。

(2) 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 依赖性强, 生活自理能力差, 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

(3) 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 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 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 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 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 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 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可以说, 与普高生相比, 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 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 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职校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

四、学生的自我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 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不当,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1) 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部分职校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 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 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 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 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2) 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 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 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 一些职校生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 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以此获得自我满足感。

(3) 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职业学校生活中, 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职校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 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 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

五、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职校生的人际交往, 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 社会性交往缺乏。在初中阶段, 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有些老师和同学都懒得与他们打交道, 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职校生来往相处。进入职业学校后, 一些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仍然心存疑虑, 总是怕这怕那, 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 因而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 不愿意暴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

(2) 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 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 由于情感的冲动性, 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 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 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

(3) 师生间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 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 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 形成对立情绪, 出现逆反行为, 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4) 网络交往失度。一些职校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 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如今, 不少职校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 热衷于网络交友, 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 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

六、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篇4: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浅析

关键词:职校:心理:浅析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目标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和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这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1.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就其实质而言,职校生的冷漠是多次遭受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不少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太冷漠,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有人说职校生情感世界中的“冻土层”很厚,因为在初中阶段老师关爱的“阳光”照耀到他们的时间不仅短而且热量少。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在职校生中表现更为突出。

2.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职校生稍遇挫折,就觉得受不了,产生“还不如死了为好”的厌世心理。出走、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现象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也说明职校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薄弱。

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觉得自己活得真累。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职校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忧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三、中等技术学院学生的自我心理问题

1.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部分职校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任然希望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当相反,许多独生子女职校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篇5:谈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谈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宠爱,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承受压力、战胜挫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进入职校后过于自卑,表现为遇到困难就退缩,对自己丧失信心,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心理.如不及时进行引导,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很多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往往自我意识过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 者:曹景阳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职教中心,064400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CUN KEJI年,卷(期):2009“”(5)分类号:G71关键词:

篇6: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

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在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突显,有着及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容易产生困惑,发生心理冲突。本文从职校生的各类矛盾心理出发,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矛盾心理,然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矛盾心理的一些对策措施。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在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突显,有着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容易产生困惑,发生心理冲突。学校需要特别关注,倾心爱护,正确引导,并进行行之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在校期间,因为家庭、年龄、专业等的特殊性,职业学校学生在思想和言行上呈现多种多样的特征,但归根结底,这些都取决于他们内在的心理现状与发展情况。概括而言,当今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大致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大都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职业学校学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心理。

(二)、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三)、人际交往障碍

职业学校学生自跨入校门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四)、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情绪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正处于青春期的职业学校学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易感情用事,但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

(五)、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少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六)、独立意识强,行为依赖性也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发育,知识的扩展以及远离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对家长、对教师的崇拜开始逐渐减退,转而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情感体验,对家长、老师的言行存在主观判断与取舍,对过多的提醒或教诲甚至产生反感情绪。但这些并不说明他们已具备了完全独立的准备和能力,相反,他们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依附性依然很强,在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遇到问题时,希望得到他人的指导与帮助,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心理仍然强烈。

(七)、参与意识强,行为能力参差不齐。

就读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一般正处于青年初期,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只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他们就会积极地投身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但职业学校中许多学生来自农村,受周围环境与人员的影响,综合素质偏低,性格内向,即使存在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也因为对自己信心不足,在各种活动中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严重影响自身能力的发挥和才智的展露,给人一种低能的印象。

二、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措施

职业学校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对职业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应对,以维护和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教育。

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和书信辅导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每所职业学校都应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安排有经验或专门的心理老师对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生活和择业指导。对早恋学生,应耐心帮助、细心指导,使其能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及与异性相处,并能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帮助学生进行情绪宣泄和自我控制;能够面对重大生活事件;逐步改善与家人、老师和同学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学会愉快地度过课余生活;合理消费等。

2、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基础较差、思想状态各异的城乡学生,更应尊重、理解、平等对待他们,了解学生心理,因材施教,据“型”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例如,许多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感,教育中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师生“顶牛”现象,面对这些抗拒型学生,教师不仅不能歧视,而且要特别关注他们,真诚地和他们交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逐步减少直至消除他们的攻击性与对抗性;对于消极型的学生,教师则要着力培养其开朗大方,大胆自信的个性,鼓励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使其尽量获得胜利感和荣誉感,并具有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上进。

3、捕捉学生“闪光点”。

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对差点,但他们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而且许多学生的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特长和优点。故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地抓住这些“闪光点”,或者创设条件,提倡赏识教育,诱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感觉在班级、学校中能有用武之地。比如班主任可给一些爱调皮捣蛋但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委以“重任”,让他们担任舍长、组长乃至纪律委员、班长等职务。根据我从事班主任的经历来看,只要加以及时、必要的指导,此举效果良好。我们专业有一个班长

以前是一名经常旷课、违纪的“后进生”,但他的集体荣誉感很强,结果自当上班长以来,不但在本学期的学习上拿了三等奖学金,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带领班级取得了不少荣誉。

4、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专业的精神。

职业学校学生,应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和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各种形式的寓教于乐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艰苦奋斗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我们应大力弘扬吃苦、实干和奉献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只有喜爱、敬重自己的专业,才能学有所成,才能最终获得别人的尊重与社会的认可。

5、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在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教学中,需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生活的实质就是工作,幸福的含义就是创业,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想拥有满意的工作,要享受幸福的生活,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劳动,现在就一定要学好技能读好书。只有不断努力,永不放弃,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最终实现自我和成就自我。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此,学校应不断地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建立社会实践与实习基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重视校园教育阵地建设,多出反映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报、黑板报、宣传栏,结合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比赛、表演、联谊及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等活动,这样不仅能使新生自进校门那天起,就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促使他们及时地转换角色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且也能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增进交往,增强自信,积极调整心态,进而明确自己生活的目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三)、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是一个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日臻完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学校在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乏有实行或家长专制、或溺爱纵容、或放任自流,极大地影响了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主动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实现对子女的民主化管理,使子女在民主、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情况,针对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与家长协商解决。帮助学生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要求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其子女心理活动、情感及思维特征,注重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子女,促进子女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并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中做出良好反应。我们只有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特点在社会发展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我们职业学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身心健康、专业合格、献身社会的职业技能人才,保证职业教育的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竹子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下一篇:刷牙的好处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