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优质课的体会

2024-05-04

听优质课的体会(精选12篇)

篇1:听优质课的体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听优质课的体会

听优质课的体会

XX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在XX北实小举行。周五我有幸听了四节课。这四节课有低年级段的《丑小鸭》,有中年级段的《我为你骄傲》、《买木雕的少年》,也有高年级段的《左公权》。四位执教老师都有较高的教师功底,语言铿锵有力,精炼简洁,语调抑扬顿挫,教态自然大方,教学流程顺畅、自然。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亦有自身的不足。我重点观察了四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分析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闪光点:

《丑小鸭》一课老师可谓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注重了学生的体会朗读,设计了说话训练:丑小鸭长什么样?想象一下其他的鸭子长什么样?仿照课文描写丑小鸭的语句进行了填空练习。引导孩子想象小鸟是怎样讥笑他的。

《我为你骄傲》一课教师以小男孩的心情变化为线索,抓住小男孩由快乐——害怕、不自在——轻松的心理变化过程,通过朗读体会小男孩心情变化的原因,设计了小男孩在吃饭的时候,一想到______,就感到________,他在睡觉的时候,一想到___________,就_______.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这样的说话训练引导孩子体会小男孩的不自在。还设计了一张小男孩写的便条,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而且老师还出示了一张写好的便条进行了示范,无形中教会了孩子便条的写法。

《买木雕的少年》教师在检查词语时对词语进行了归类,分为:描写木雕的、景点的、人物的、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四类。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遗憾,将每个字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爱不释手。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起来就成了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朗读了描写少年的神态、语言的句子后,让孩子体会此刻少年在想些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活跃了孩子的思维,为理解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会怎么做做了铺垫。

《左公柳》一课导入很有特色,从xq的秀丽风光、丰富物产入手引出左宗棠。通过朗读感悟,师生角色扮演体会左宗棠的精神品质。巧妙利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东风渡玉关”过渡到柳树的外形特点、精神品质。

二教学设计的不足:

《丑小鸭》一课教师只是利用教材教教材,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没有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励他们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我为你骄傲》对老奶奶的宽容点播不够,只需将小男孩害怕什么分析到位即可,但孩子们的答案却是小男孩害怕因为他打破了玻璃,而没有分析出怕老奶奶会批评他,老师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买木雕的少年》老师对“啊”的用法进行了分析,说是表示允诺,与“不”形成了矛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盾,分析了语无伦次的意思,我觉得此处分析牵强。而对于课文的后几段没能进行处理。《左公柳》对慷慨激昂一词没让学生理解,只是让学生读书表现出来,学生没有体会出慷慨激昂所含有的义正言辞,而只体会到了声音的激昂。最后左公柳得名原因也没来得及分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来

篇2:听优质课的体会

通过观看优质课评选这个活动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这几节课表现了以下优点:

一、底蕴。我非常惊叹于这些老师课堂上能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练的谈吐,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则难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课本,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

二、亲和。坐在她们的课堂上,却发现她们的亲和力不仅是在脸上,更是在师生的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

三、三个转向。教师们做到了“三个转向”。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资助学习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师生互动。

四、知识生成。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们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篇3:浅析校长听评课的“一些”不同

一、听课时的观察要更细一些

课堂教学的组成牵涉很广:有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教学情景的营造等要素, 每个要素都会影响一堂课的效果, 这就要求校长听评课要做细致的观察, 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1. 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细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表达、问题的提出、对课堂突发事情的处理、课堂的导入、教学资源的使用等细节的处理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态, 校长听课的时候能否准确抓住这些细节所反映出来的信息, 对校长在听课中对教师的教学状态的准确把握和分析乃至对发现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新学期, 一位新语文教师在上《在山的那边》这一课,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文本进行解读之后, 开始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分析时, 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 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

“在以后的生活中, 你要如何越过这些山?”问题提出之后, 教师为了启发学生思考, 又迫不及待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刚从小学升到初中, 在小学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哪一科的成绩比较不好?”一学生很快就举手回答:“老师, 有!我的英语成绩不好。”教师就接着问:“英语成绩有没有哪一次考得好?”学生答道:“有!”这时, 这位教师满怀期待地接着问:“那次考试考好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那次考试的试卷太简单了!”学生大声地回答。全班哄堂大笑。

很显然, 这位教师的第二个问题没有达到启发的效果, 反而因为设问的指向不清而引起了回答的偏差,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没有达到目的, 反而打乱了自己上课的节奏, 这位教师因为这个问题的设计没有达到自己的预设而不知所措。

还有的年轻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 喜欢走到这个学生的面前倾听和对话, 并经常伴随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跟这个被提问的学生对话时, 其他学生无所事事, 很多学生开始讲起与课堂无关的话来, 而作为教师没有及时发现, 及时纠正, 时间久了这个班级课堂纪律便成了问题, 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被大大打了折扣。

在这些细节中, 往往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状态。校长对教师教学行为真实状态的准确把握, 为校长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对策提供了依据。

2. 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细节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细节, 能最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 这些细节包括:互动学习参与与协作、学习资源的使用、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的情况、以及发言或回答问题、笔记、实验操作甚至表情等情况。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方式和参与学习的情况。

对学生课堂学习细节的关注有时还能从中发现学校学生管理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次, 某校长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个迟到的学生在座位上坐下之后, 坐在这个学生周围的同学开始不安分起来了, 但因为看到校长坐在后面听课, 不敢表现得很过分, 只是用表情和眼神在做某种交流, 这个校长装作在专心听课, 却用眼睛的余光注意着这些学生的举动, 这些学生看到校长没注意他们, 便偷偷地将零钱传递过来给这个迟到的学生, 校长敏锐地感觉到这其中存在问题, 偷偷记下了这些学生。下课之后, 校长马上通知政教处、年段长和班主任过来, 将这个迟到的学生和那些传递零钱的学生分开进行询问, 一查下去, 才知道这个迟到的学生是所谓的“段霸”, 这个学生早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向同学“清欠”, 收“保护费”, 才刚从小学升入中学不久, 就已经向同学收了几千块钱的“保护费”……由于校长在听课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和处理, 及早发现了学生管理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消除了隐患。

二、对听课发现的问题的思考要深一些

校长听完某一种类型的课或某一种群体教师的课之后, 要与上课教师、或者相关人员 (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一起评课、议课, 在评议之后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道, 这个过程中要求校长思考的角度要多一些, 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想得多一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想得多一些;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想得多一些。校长要在对听评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筛选基础上, 找出关键性问题, 并组织专题研讨, 进行集体攻关。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经验借鉴、前期实践总结等, 形成问题解决的初步方案。

笔者过去曾经在一所普通中学任教, 该校每年都会举行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活动, 以这样的活动方式, 促使教师研究教学、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如何深入实施新课程,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在大赛中, 学校特别设计了用同一个上课的课题让不同的教师来上的形式,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同课异构”这种形式, 通过这个形式的比较, 让听课教师品味出不同教师的不同的理念、个性和匠心, 同时也对“不同的教学理念, 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 不同的学习效果”的含义有更深的认识。在这类活动中, 校长对学校课堂教学的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有的教师讲解过多,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有的教师重视自己课前教学设计的完成, 忽略了课堂生成问题带来的教学增长点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校长在全校创新大赛的点评会上, 引导教师做了以下两点思考:第一,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他向教师们解释:要求学生表现, 不是让他们放弃倾听、观察和思考, 而是强调必须经过“表现”这一环节———亲身经历、主动体验而不是简单传递、被动接受, 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财富。学生的表现可以充分体现猜测、协商、对话、交流、质疑乃至争辩、反思、探究、调研、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过程, 也可以充分体现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公开交流、彼此分享的学习特点。要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 教师需要创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心理期待、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满足的学习条件和氛围。第二, 重视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意外”出现时, 教师不是置之不理, 也不是简单化处理, 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敏锐地捕捉学生“误点”的价值, 抓住教育时机, 巧妙引导, 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教学因意外的细节捕捉而精彩, 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

校长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和课前备课形成的教学设计的处理, 进一步跟教师做了这样的解释:教学设计只是一个教学构想或是一个教学预案, 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施工蓝图要十分细致周全, 不能留下任何空白死角, 教学则不然, 在教学中, 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步骤, 是常有的事,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问题, 凭借已有的经验, 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预案, 把以学生问题为中心的设想想得细一点, 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 尤其是涉及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时, 多一点事先的准备, 应该说都是必要的。但是, 预案就是预案, 就有可能改变。这些设计或准备, 应该只是准备, 是备用的东西, 而不是一定要实现的东西。作为事先的计划或构想, 一成不变地按计划实现是少有的, 大多要做一点调整。

校长在听课的基础上, 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统一了教师们对新课程的认识, 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引领了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对校长听评课的意义的认识要深一些

对校长听评课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如果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是不够的, 而应该把校长的听评课提升到引领学校课程文化甚至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上来。

校长要把课程领导融入自己的听评课这个行动中。在听评课中善于把自己的课程理念、学校课程改革的愿景和推进策略等在听评课的过程中,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研讨和实践的过程中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 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在听评课中, 寻找建设学校课程管理团队的课程管理力, 组织、指导、管理好教学。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特别是高中课改全面实施以后, 不少校长在听评课过程中发现, 很多教师抱怨课时量不够、教学进度完不成等问题, 而且这个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的教师为此向校长建议减少其他技能课课时, 停上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等。这种做法明显是违背国家课程计划、不利于学校课程文化的健康发展的。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些校长还是通过听评课发现:教师受以前旧教学大纲的影响, 加上对高考考试的担心, 把一些现在“课程标准”不要求的或者是降低要求的知识点, 都补充进来或者私自提高了教学要求, 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降低了课堂效率, 直接表现为教学时数不够。解决好这个问题, 不仅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更是为了学校课程文化的健康发展。

为此, 不少学校决定以学习、制作和使用《课标解读细目分析表》为契机, 引导和促进教师认真钻研各学科课程标准, 深刻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 准确把握课改的要求。要求骨干教师通过钻研各学科课程标准制作《课标解读细目分析表》, 并把《课标解读细目分析表》用于指导教学工作、命题工作和分析评价工作。这些做法有效地扭转了教师对课程实施理解的偏差, 树立了教师们的“课标”意识, 促进学校课程文化的健康发展。

篇4:听公开课的门道

学习教者的闪光之处

准备一堂公开课,教者往往费尽心血。为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常常要预演几遍。公开课无形中就有了“作秀”的色彩。虽有“作秀”之嫌,但教者的闪光之处是存在的,应该学习与借鉴。

例如:听了一节《混连电路》,教者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演示电流方向时,用圣诞老人的走动来表示电流的方向。一下子吸引了在座各位的眼球。在此,我们就可以学习其别开生面的教学设计方法。

力戒教者的失误之处

在听公开课时,教者处在一种特殊的授课状态。由于许多同行在场听课,教者的精神状态将比较紧张,难免思虑不周,忙中出错。

例如:在听一位教师讲《点向式方程》时,开头他讲了一些宏篇大论,但却少了一些应有的铺垫,以致后来有点手忙脚乱。等到这节课结束时,他竟然忘了写课题,所以我们在听完一节课后,应当力戒教者失误之处,应该反思:自己上这节课,是否有类似的失误之处?自己在上课中,能否避免类似的失误?如何避免呢?

及时写下灵感

我们听公开课,会杂着些挑剔的目光,故而,极易发现教者的不足之处,也极易产生一些灵感。此时就应该及时记下来,积累评课时的素材,也积累自己成功的素材。

例如:听一位教师讲证明三角恒等式时,发现其方法因循守旧,无新意可言,而此时自己却产生了“分析差异,消除差异”的证明思路。及时记下后,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

及时整理成文

篇5: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

为了使学生感知课文,支玉恒老师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听录音读、再听录音学读。而他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用心读”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单是“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一句,他一边满怀深情地范读,一边根据句子读停顿做手势打节奏,连续几次引众生随读,实践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他反复运用范读、引读、伴读、对比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课文,效果令人赞叹。

(二)引导学生“用心听”

支老师引导学生用心听名义上是听,实际上是读。他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读后畅谈体会,说自己的感受。这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散文的理解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在支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都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来表达出内心的感悟和体验。

(三)引导学生“用心说、写”

支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后部分是让学生说格言、写格言。每当学生说完一句,支老师就读给大家听,或者是让学生大声朗读,然后说说意思。在一遍遍的说和写中,学生的文字表达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得到强化。学生创作的格言经过老师的修正后,必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

“用心读”“用心听”“用心说、写”是支玉恒老师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它着眼整体、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这是一堂真实的语文课,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太多的花样,就这么简简单单,但简单里包含了深度,包含了智慧。这样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一生的追求。

听了特级教师何捷的《匆匆》一课,受益匪浅。何老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并让学生“以读促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下面谈几点切身的体会:

1、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赏识教育。通过鼓掌、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头、投予鼓励或赞赏的目光等,与学生进行鼓励性交流。特别是称学生为“老师”这一环节,充分的体现了对学生的认可及尊重,同时也可见何老师谦虚的教学态度。

2、在整堂课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首先,播放了这一课的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悟。接着,让学生感情朗读,由字、词、句、中感悟时间的流逝。

3、何老师在整节课中,真正起到了引导学生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边读边悟,让学生体会到了时间的流逝之快,要珍惜时间。

4、只是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感觉有些仓促。抑制了个别学生想表现自我的欲望。

篇6:听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来幼儿园听了两节公开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老师的风采,老师的表现总是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幼儿园老师是这样的啊。同时,让我感到惊讶的还有孩子们。这些小孩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和老人围着孩子转。到了幼儿园,那么多小孩在一起,却只有两三个老师,而大家居然可以相处得这样和谐。在上课时,平时看上去只会玩闹的小孩们,一下子就进入了状态,抢着回答问题,抢着举手……以前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过得愉快即可,现在看到他们每天能以游戏的形式来学习英语单词、做手工和唱一首首好听的歌谣;在欢笑中学会了欣赏音乐、学会了数字、学会了人字……那副兴趣高涨的样子看了让人真的很欣慰。

总之,这样形式的公开课,让我们这些平时只面对自己的孩子的家长,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感谢幼儿园举办了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牵着孩子们的小手,一起进步!

篇7:听口语交际课的心得体会

这次在衡山完小听了15节口语交际课,听完后我深受启发,从而对如何上好小学语文中的口语交际课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我的体会

1、课前准备充分,课件精美,教师的应变能力普遍较强。

2、教案设计别出心裁,创设了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发言,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愿意说,有话可说。

3、轻松幽默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产生表达欲望。

4、关于选择课题要慎之又慎,从比赛结果及课堂效果来看,有辩论赛环节的课题如《小学生能不能上网》普遍效果不佳,学生思维跟不上,课堂容易冷场。而有情境性的课题如《巧用语言》则整体效果好得多,课件引导学生学生进入了情境中,学生易理解,自然有话说。举个例子,一位老师在上《巧用语言》时,在导入部分播放了两段视频,视频上出现的是小丽生病了,卧病在床,她的两个同学小军和慧慧去看望并安慰她。小军安慰时,话刚落音,小丽就哭了;而慧慧安慰完小丽后,小丽却显得很高兴,精神也好了些。接着老师让学生思考:谁的话更能打动人?为什么?学生认真的看完视频后,很快进入了故事的情境,因此举手的同学较多,发言比较积极。

5、老师在遭遇冷场时,应及时把握主动权,要想办法让学生说。如三师附小的黄老师,他就做得比较好,他在某一环节中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了2个例子,当他问学生第1个例子:发现同学衣冠不整,扣子扣错了时,你应该怎么说?(同学们思索了半天,可无人举手),情

急之下,老师只好自己演示,把自己衣服上的扣子扣错,学生这才积极举手发言了。

二、我应当学习的1、教师对课堂上生成问题的机智应变能力及师生良好的互动氛围。

2、对于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以积极的评价,如几个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表演完后也可请其他同学给与评价。

3、切勿重复啰嗦与板书的简洁、合理。

4、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并给与学生有启发性的提问。

5、学习都司街小学欧阳老师的幽默风趣,以及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让学生听的轻松,说的轻松,听课的老师也轻松。

6、课堂上的导入部分很重要,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我的收获

1、了解了口语交际课的真谛,明确了口语教学的方向。

2、开阔了眼界,扩宽了思路,教学设计要有新意。

3、上课时不要太严肃,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位置上,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

4、课堂上的尾声部分要善于总结。

总之,这次的小语口语交际课观摩活动使我受益颇多,为我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体会,希望大家指正,相信我们珠晖的小语口语交际教学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苗圃小学: 黄 艳

篇8:听王华老师的课的心得体会

前几日我们在新华世纪中学听了王华老师一节公开课,同时还听了王老师一节题为“数学育人乐在其中”的讲座,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种课听到的太晚也太少了,真恨自己语文学得太差了,无法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也无法表达的清楚。但是为了自己今后工作有明确的方向,有更好的方法,必须做出反思,写下心得。

首先,我先来说说我听了王华老师的名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的公开课的收获和自己的想法:

1、类比教学讲思维说方法。这节课的开始老师就带领学生复习了有关一次函数的相关问题,同时大屏幕给出了研究一次函数的几个方面,王老师总结为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4+2”法,并用这几方面带领学生来研究二次函数。让学生经历先从解析式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让学生感到只用解析式研究不能全面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时,而引入研究函数图象的必要性,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联系和延伸性,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得到培养。在今后学到函数知识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法可依,如果我们每一节数学课都注意这种数学思维的培养,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就能获得真正有效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

2、小组成员恰当分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这里重点体现在学生的画图象上。老师预先准备好了作业纸发给每一位学生,而且小组内每位学生所画的图象不同,但不同组的相同,一组中有六位同学就画出了六种不同解析式的图象。让学生同组交流观察图象特点,强调画图像的注意事项,总结函数性质,这样做学生既体会画图的过程又交流发现了不同解析式图象的特点,大大节省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从数形两方面来探究函数的性质,也为后面的课堂练习题的设置埋下伏笔备好了时间。

3、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得到提升和训练。从几个特殊函数关系式的研究到归纳一般的结论,加入了代数推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同时老师只是给学生一起分析归纳了a>0的图象和性质,而对于a<0的情况有学生自己探究归纳,给学生留下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也是我的教学中所应汲取的,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老师不要说,老师就要大胆放手,王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在课堂中放手。

4、数学教学要善于抓住本质,以一带一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王老师印象最深的还是她对学生的鼓励和方法的点拨引导,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答案,不轻易否定,要适时鼓励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在我们的数学课上绽放。数学教学的意义就是要交给学生额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更有逻辑性。

篇9:听优质课心得体会

在平时的上课中我的语言一直不太精练,缺乏感染力,重要环节的问题引导不是很到位,所以每次听课我都很重视听讲课老师的语言,希望从他们身上汲取自己成长的营养。本次讲课的几位老师的语言都很精练,提出的问题简洁明了,无需过多解释,引导非常到位。有几位老师的语言还很具特色,比如赵晓燕老师的语言抑扬顿挫,语速和缓,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王金刚老师的语言铿锵有力,震撼人心,给人激情,让我们感受到年轻老师心中的自信;李贵道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但不失数学的严谨,给学生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也决不是一件“高不可攀”不能办到的事,追求掌握这门艺术需要不懈的努力,今后我将在备课时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平时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风格。

都知道复习课不好上,我感觉自己复习课不会上。可是这次听课让我体会到复习课的教学有标准可依,有方法可循,让我看到复习课可以上的和新授课一样精彩。从六节复习课中似乎找到了一点上复习课的门道是我这次听课最大的收获。

听复习课时,我不时地将我自己上的复习课和他们的比较。我在上复习课时往往是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总结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怕耽误过多时间有时甚至让学生直接分享老师整理的知识点,然后练习巩固,这样一节复习课就结束了。而参与展示的课恰恰相反,他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明确的整理提示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结构。另外,这几位老师不仅重视知识点的回顾整理复习,而且更重视复习方法的传授,不仅仅是在复习一个单元的内容,更是在教学生一种复习的方法,比如李贵道老师的课,他的课让学生经历整理的过程从而掌握整理的一般方法,即先整体看再部分看最后再找各知识之间的联系。胡雪飞老师的课让学生经历阅读课本找要点,概括提炼理脉络,然后聚焦突破重难点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一种把书读薄的方法。三节计算类的复习课更是彰显方法重于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口算、估算和笔算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中总结提炼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做题步骤,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这些在解老师和胡老师课中有充分体现。

另外,这六节课给人很全面很丰富的感觉。原因如下:有回顾有前瞻,呈现所复习内容在整个数学学习中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的地位和前后联系;注重探究知识点间的联系,将孤立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结构;注重回顾总结,回头看使认识升华,每学一点都很扎实;渗透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比如王老师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求真求实求简的追求,胡老师让学生明白了书要越读越薄的道理,等等这些让课堂显得有血有肉。

篇10:听优质课心得体会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这次竞赛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竞赛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及。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应有的味道

我们都知道,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为了节省时间,用了大量画面精致的课件。一节课下来,涉及的科目很多。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在这次高段的十一节优质课中有六节是讲“众数”这个内容,这是一节概念课,也是一节体会统计思想的活动课,如果只是将教什么定位于会求众数,那这节课可能

只需要十分钟学生也会找众数。而这次参赛的六节课可以概括的说,每一节课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建构对概念(众数)本质含义的理解,即将“促进学生理解”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的讲,这几节课围绕概念理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1、在具体情境中丰富概念认识

从本质上来看,儿童的社会与文化生活是与他们数学理解能力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所以数学教学应该尽量的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经验关联起来。例如黄梅的童老师在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王阿姨到超市应聘,招聘启事显示员工月平均工资1200元。王阿姨进超市上班一个月后,才领到工资800元。教师提出问题:公司欺骗王阿姨了吗?学生激烈讨论,通过观察招聘启事和员工工资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只靠平均数不能判断整组数据的实际情况,从而产生寻找其他方法了解整组数据特征的需要。

2、在对比中深化概念理解。

对比是理解概念的一种重要方式。六节课中运用了很多的对比:

例如孟卡老师执教“众数”一课,由浅入深,先是在计算方法中比较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这只是表层的,然后过渡到具体情境中来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众数的认识;黄州区实小的杜老师通过具体的情境,比较两个空调厂家空调质量的情况,大家畅所欲言,谈自己的选择标准和理由,也就是通过对比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众数的概念。这些对比,均对促进学生理解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找寻和设计这些对比的过程,应该说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过程。

3、在整体中把握概念本质。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孤立的片断或者知识点,而应该是连贯的。在连贯的题材当中,孩子们更容易把握知识的本质,这种联系也使得孩子们学得快,记得牢。这些课的教学内容是“众数”,是统计量的一种,应该放到统计量中系统来学习,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众数。所以过程中运用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使之更能体现各自量的意义,以及量与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培养孩子们比较理性的看待数据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是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变化的关系

这次听课另外一个感受是:一走进教室,我们发现学生的课桌的摆放跟我们平常教室一样,一排八人,五排,共四十人。不再是五六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以前一见到这样的大型公开课,为了方便小组间合作、交流。往往是五六张课桌拼在一起。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老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弧军备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任课教师把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辙合作”的地步,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次竞赛课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有什么创新呢?

篇11:听优质课心得体会

1、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是在我们一些幼儿园中却往往忽略这一点。在本次听课过程中,几位教师均比较重视游戏教学法,我园李琳琳老师上的那堂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很新颖,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整堂课都是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

2、教学设计创意新颖,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

几名教师课堂道具准备充足,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丰富多样,像放电影一样深深把幼儿吸引,高度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3、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好活动流程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有些课,孩子们上了一半好多孩子就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兴致了。当看完了《小老鼠和泡泡糖》这节活动课的时候我觉的很有启发。我觉得之所以孩子们没有了兴致,是因为老师没有设计好活动流程。《小老鼠和泡泡糖》这节课上,老师从听音乐,到识谱,到表演小老鼠,到逃避大猫的追捕,活动过程设计的非常的流畅,老师的引导语言也非常的到位,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非常的尽兴,老师简单教,孩子轻松学,孩子们的兴趣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应注重活动流程的设计,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活动的设计上多下一些功夫,让一节简单的活动课变成孩子充满惊奇的旅程。

篇12:听优质课心得体会

综合这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教案制作、歌谱制作新颖、首先由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导入,还有教师制作的油灯。

在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用图谱展示音乐,给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音乐。但在多媒体的使用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今后大家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尽量使课件中的所有音乐素材音量保持一致。

第二、备课方面

教师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学法。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参赛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尤为突出,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更体现了教师的优秀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把秘密藏在橘子里,导入新颖,在歌曲新授完毕后,老师简单的舞蹈邀请学生伴唱。开始老师跳得很起劲,可现场学生唱得音量小又没激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停下来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再来一遍,但老师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刻意随着学生的伴唱越跳越没激情,这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主动停下来,并且自己提出了问题所在:因为唱的没有激情,所以跳得也没激情了。在接下来的新轮授课中,学生主动提出要有感情的演唱一遍为老师伴奏。可见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作了充分估计,并对各种状态预设了积极的应对,所以才有课堂上的临乱不惊,精彩迭出。

第三、教师的音乐基本功

在优质课中,教师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大部分老师的基本功就非常扎实,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第四、专家点评,明晰今后工作思路。

本次观摩活动令人印象深刻,获益颇丰的还有专家点评。几位专家针对参评课的点评和建议,可谓提纲挈领、一语中地。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来设定,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变‘通过教学使学生’为‘学生能够’)

(2)备课时应反复琢磨,多唱、多听音乐作品,突显“音乐形象”,把握“音乐要素”。

(3)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

(4)对歌词挖掘很深,却忽视了对音乐要素的挖掘。如:“休止符”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节奏、旋律的对比呼应等都应是把握的要点。

(5)不要太过重视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如部分课堂歌曲完成不好,学生展现太少,只因被其它活动冲淡。“自己唱歌才是最好的体验”!

(6)欣赏课应培养学生一种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7)音乐应该是“听”出来的,是一个从感性(声音)——理性(谱例)——感性的过程。

(8)创编活动可有一个特指的范围,避免整首歌曲的创编。用“lu”“la”等模唱时要适当,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新学了一首歌,难度过大。

(9)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可超越教材内容、追求多样化的课堂。

(10)应当注意的教学细节:

避免教师一遍一遍地跟唱;起拍时手势、语言等要干净,不要重复;多媒体画面太花哨,会影响听觉;避免过多专业术语的运用(太成人化);刚学会歌曲时不要马上用伴奏带;避免和学生太过亲昵的肢体接触;教师无意的走动、活动、转身等不要破坏了音乐营造的意境。

总之,在每节优质课中,都能感觉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听优质课心得体会2

20xx—20xx学第一学期的学习中,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优质课活动,从本年级组到各个不同年级组,我聆听了多位老师的优质课,并且其中不乏有外校教师到我们学校来进行的语文教研活动的一些课程,其中也包括了研讨课程的小小会议,这些都让我收获良多。作为一名新进的年轻教师,接下来就说说我的听课心得吧:

一、任职教师的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不同年级段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学时,她很注重孩子们的注意力的把握,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中年级的教师虽然在语气上少了和蔼亲切,却多了一些启发性的话语,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与想法,让孩子们勇于能说出自己的想法;那高年级的教师们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着引导语辅导。

这些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在新课标中更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作为五年级的教师,我在一次语文研讨中学到了话题式的教学。五年级的学生不是一二年级,也不是三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对他们的思维上的启发以及对课文的自我理解,更加注重于学习方法的学习。所以我也不段地思考着在语文的教学中多应用话题式学习,比如:在《黄鹤楼送别》这一课中,我的教案以及教案过程中我都会注重着话题式的加入。

三、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在好几次的语文研讨活动中,不断提到的话题就是教师的角色问题。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为教学的主宰、中心,然而现在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当然这样的长期教学过程中,一瞬间转变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也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前辈们学习着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方式。

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

语文课,不像数学学科有固定的公式以及固定的答案,虽然解题思路多种多样,但是总结的说答案是唯一的;语文课,不想英语学科,单词是固定的,搭配也是固定的,虽然解释可以达到意思就行,但这个也是需要进行语言组织,最终还是答案一致;语文课,更不想科学学科,有很多的有趣的动手实验,趣味性很浓,但结论始终是只有一个的。所以也有很多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但语文课是语言的基础学习,所以在教学方面更加有所注重。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听优质课心得体会3

山东省第九届初中英语优质课评选活动于9月14日—17日在烟台举行,全省60位老师各自演绎了精彩纷呈的课堂,这是比赛的赛场,更是播撒智慧、学术研讨的殿堂。回视这一场文化盛宴,有许多心得,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词汇处理得当,取舍有度。

读前的词汇教学要把握好一个“度”,完全不教和全部都教都是不可取的。教师都能抓住语篇中的核心词汇,如说明主题的关键词、影响理解语篇意义的生词等进行读前导入。导入方法基本采用情境引入法,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词汇的意义,必要时教师进行英语的解释或举例说明,这些机智的点拨比生硬的汉语翻译更加形象、精准。

二、课型定位准确,思路清晰

大部分参赛教师对阅读课型定位准确,由整体感知到细节理解再到输出运用,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具有梯度,体现出对文本层层深入的挖掘。有的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引领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对篇章结构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清作者的思路以及文章的脉络,既提高了阅读技能又为日常写作技能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策略指导,提高阅读技巧

无论fast reading还是careful reading,学生都能在reading strategies或者reading tips的指导下明白如何概括主旨大意,怎样处理生词等。教师读前有要求,读后有检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阅读。

四、任务型教学贯穿始终,形式灵活多样

无论是信息输入还是运用输出,教师均在各个环节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任务,培养了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们设计的任务主要有总结主旨大意、段落与大意连线、填表格、填空、判断正误、回答wh—questions等;在读后的语言运用中设计的主要任务有retelling,debate,interview,report,discussion等。教师指令清晰,形式灵活,不拘一格,并注重过程监控,对于活动进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真正由传统单调的课文讲读向活动多元化转变。

五、教师专业素质高,应变能力强

参赛教师学科知识扎实,语言素质高,口语地道流利,课堂话语丰富并具感染力。应变能力强,能灵活应对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对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处理得体。

上一篇:多缴税款退税申请书下一篇:九年级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