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英语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2024-04-18

听英语公开课的心得体会(共15篇)

篇1:听英语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英语公开课心得体会

--学生是主体,还课堂于学生

近期我在小学部听了几节英语公开课。听了这几节课我学习到了很多,也体会到很多。

可以说几位老师讲得都不错,尽管在资源的配置上,在平时的校本教研上,在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上等等,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单看这几节课,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大部分老师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在课堂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尤其是马老师三年级的英语课讲的很生动,课程连接设计很好,还有是他的板书设计也是相当清晰的,让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他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那样的自然。课程前面的热身,做的相当不错,让孩子们有对英语的热情开始萌芽。PPT呈现水果让孩子们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很快,有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可是内容。做对话分角色时,孩子们也就不在混乱了。孩子们分组讨论也相当激烈,很有兴趣了。最后孩子们做对话的时候,都是争先恐后,意犹未尽。

杨老师的堂课更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准备很充分,有课件,图片和单词卡片。课件制作的很有趣味性符合低年级的特点。游戏环节和奖励方式更是让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但也有部分老师还是采用传统式教学。例如高老师同样也是三年级的英语课,她的课堂偏向于传统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带读,学生跟读,反复操练让学生接受本课时重难点,教学形式单一。缺少游戏环节,也没有制作课件。虽然整个课堂学生都在学,但是兴趣不够高涨。学习态度也不够积极。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如下环节不可忽视: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

3、情景教学设计。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在课堂设计上也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一节学生能接受的情景教学场景。

4、教学过程中注重个别差异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参差不齐,既要比较全面地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比较恰当。每一小组都安排有一至两个英语水平相对好点儿的同学,这样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激发那些英语水平相对比较好的同学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起带头的作用,以一带一或以一带二,积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用英语进行对话,体验到说英语的乐趣。从而慢慢地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最后,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的话,我们的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刘凡凡

2015.6.5

篇2:听英语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10月31日,我们在开平小学听了两节英语公开课,第一节课,是由冯老师讲的四年级的故事可课,第二节是赵老师讲的六年级的故事课。听了这两节课我学习到了很多,也体会到很多。

可以说两位老师讲得都不错,尽管城乡有别,在资源的配置上,在平时的校本教研上,在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上等等,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单看这两节课,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一节冯老师,讲的很生动,课程连接设计很好,还有是她的板书设计也是相当清晰的,让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她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那样的自然。课程前面的热身,做的相当不错,让孩子们有对英语的热情开始萌芽,然后又把故事分开来,一段一段的讲,让孩子们理解的很快,把主人公说的话用红色标了出来,让孩子更加容易分清。做对话分角色时,孩子们也就不在混乱了。孩子们分组讨论也相当激烈,很有兴趣了。最后孩子们做对话的时候,都是争先恐后,意犹未尽。

第二节是赵老师的六年级故事课,这节课,难度挺大的,由于赵老师比较温柔,大部分我没听清赵老师在讲什么,她的板书我也没看清,可是当我们研讨的时候,我看见了,那是相当有创意啊,把课文更加形象化,生动化了。真可惜了,我要是能挺清楚就好了。

当听两位老师说课时,我感觉她们对文体的整体把握,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很到位的。

篇3:透视英语公开课的作秀现象

英语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公开讲授的英语课,是每位英语教师都必须面对的一项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它既是新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又是成熟教师展示新教法和教学理念的平台。英语公开课,旨在探讨英语教学规律、研究英语教学内容、推广英语教学经验或评价英语教师业务水平。其实质就是一节“英语课”,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的,供旁听和评价的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也是推进区域性教育科研工作和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英语公开课的重要价值在于揭示英语教学中的各种“可能”,给听课教师以研讨、反思和发挥的空间。英语公开课不是“样板”,而是一个“例子”,不是最高的“终点”,而是思考的“起点”。其核心价值在于提高英语常态课的教学质量,即通过英语公开课这种特殊的教学研究形式,研究其背后的理论基础,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研究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从而提高英语常态课的教学水平。

二、英语公开课作秀的病理表征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观摩课、竞赛课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许多优质课。

1. 备课无差异性。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英语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课。学生们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性,有的教师在备课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以至在公开课的全程教学中,分层教学没有丝毫体现,似乎整个班的学生均处于同一起跑线。然而从学生的举手和课堂表现可以判断出真实情况是:老师的备课只是为了优等生和中等生,而忽视了边缘生。

2. 课堂提问无有效性。

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但有的英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却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对同一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公开课上的“快节奏”的问答说明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如有的老师给出的阅读材料长且难,但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很短,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然而,每次问题刚呈现出来,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回答,流利且准确,作秀的痕迹太明显:如果不是事先有操练,学生就根本无法快速正确地作答。

3. 作业布置无层次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是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但很多上公开课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实行“一刀切”和“大一统”的策略,没有根据学生的基础分层布置作业,也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三、英语公开课作秀之病理原因

1. 英语公开课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

由于部分英语公开课被赋予了竞赛、展示、职称评定等外在因素,一次公开课的质量,与上课教师的声誉、职称的评定和奖金息息相关。难得的上公开课的机会,除了同行还有各级领导听课,如果上不好,那么是很没面子的。谁都想让自己的公开课完美一些,谁都不愿戴上“讲课缺乏互动,教法落后”的帽子,怕讲砸,怕自己上的课不被大家认可。为了取得好效果,给领导和同行留下好印象,纷纷效仿别人的“成功”教法,照搬课型和教法,结果使公开课成为别人的影子,缺乏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甚至有的教师为防万一,采取一些有违常规的做法,如事先反复操练、“彩排”,上课时只向优等生提问等。

2. 英语公开课的评价体系不合理。

评价方式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当前英语公开课的评价体系急需改革。过去的英语公开课评课,重在看教学流程是否顺畅,手段是否先进,课堂是否热闹,而对教师的教育机智关注不够,对教师突破常规的探索性尝试重视不够,对教师因大胆探索造成的失误持全盘否定的态度。随着多媒体的普及,会不会使用PPT似乎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水平的标准,一提及“传统教学”似乎就是一种“过失”,使得许多教师对待公开教学心里没底,只能照搬硬抄。此外,听课领导的评价,会决定公开课的走向,听课教师碍于同事面子,只说优点,提到缺点也是无关痛痒的方面,而真正有发言权的学生却被搁置一边。

四、英语公开课作秀的对症下药

要改变英语公开课的作秀现象,我认为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症下药。

1. 不要赋予英语公开课太多附加利益。

很多英语公开课的“失真”实际上是附加利益驱使下的产物,它只是为了被“听课”而“作秀”,并无多大实效,相反,师生因为事先过多的“排练”及上课时的“表演”而身心俱疲。让公开课远离附加利益,让上课教师能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展现自己,让评课教师能真实地就课论课,让公开课成为传播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途径,成为教师互相研讨、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平台。

2. 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教育教学水平。只有在新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才会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真正“以生为本”。当英语教师能将英语教学理论融入教材、融入学生、融入教学实践时,任意一堂英语日常课可视为公开课,英语公开课才是自然的、真实的和有效的。

3. 提高英语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机智。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终身事业。充足的知识储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专业能力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英语教师要自觉坚持学习,加大自身的知识储备;要多听英语优质课,学习其他英语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还要多听同事的课,学习其优点;要多开公开课,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提高教学机智。

4.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统筹兼顾不同学习英语能力的学生。英语公开课上有些教师注重的是这节课的目标是否顺利达到,所以有时候会很快提示或公布问题的答案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缺乏时间去思考和总结,这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这种现象,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思维能力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

5. 改革英语公开课评价模式。

我认为,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评估理念,让英语公开课的评价标准更科学、更完美。在评课标准上应制定符合英语常态教学的东西,尽量与英语常态教学挂钩,这样就可以有效抑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比如说“作秀”、“展示”等。评课时应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时间分配等方面。要以学生掌握知识、能力提高及对该英语教师的整体看法作为一个评价点。新课改强调教学要以生为本,最能感受到教学效果的应是学生本人,因此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与听课教师共同组成评价者,将学生听课后的感受纳入评价中。如可将英语教师所上内容设计成一个简短的问卷,通过学生的答题验证这节课的效果。

五、结语

自然真实的教学应是英语公开课最大的特点。只有不断地回归到日常英语教学中,回归到最真实自然的状态,才能以学论教和以教促学,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才能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叶圣陶先生的“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摘要:英语公开课是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的真实展现。作者通过剖析部分英语公开课作秀现象的病理表征及产生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英语公开课,作秀现象,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陈芳.《英语课程标准》框架下教师角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8.

[2]高国强.我看公开课[J].天津教育,2008,(9).

篇4:听公开课的门道

学习教者的闪光之处

准备一堂公开课,教者往往费尽心血。为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常常要预演几遍。公开课无形中就有了“作秀”的色彩。虽有“作秀”之嫌,但教者的闪光之处是存在的,应该学习与借鉴。

例如:听了一节《混连电路》,教者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演示电流方向时,用圣诞老人的走动来表示电流的方向。一下子吸引了在座各位的眼球。在此,我们就可以学习其别开生面的教学设计方法。

力戒教者的失误之处

在听公开课时,教者处在一种特殊的授课状态。由于许多同行在场听课,教者的精神状态将比较紧张,难免思虑不周,忙中出错。

例如:在听一位教师讲《点向式方程》时,开头他讲了一些宏篇大论,但却少了一些应有的铺垫,以致后来有点手忙脚乱。等到这节课结束时,他竟然忘了写课题,所以我们在听完一节课后,应当力戒教者失误之处,应该反思:自己上这节课,是否有类似的失误之处?自己在上课中,能否避免类似的失误?如何避免呢?

及时写下灵感

我们听公开课,会杂着些挑剔的目光,故而,极易发现教者的不足之处,也极易产生一些灵感。此时就应该及时记下来,积累评课时的素材,也积累自己成功的素材。

例如:听一位教师讲证明三角恒等式时,发现其方法因循守旧,无新意可言,而此时自己却产生了“分析差异,消除差异”的证明思路。及时记下后,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

及时整理成文

篇5:听英语公开课心得体会

值得分享的经验:

1、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环环相扣,任务型活动推进。Let’sdo听做热身,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实用生活化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如tallandstrong;shortandthin等引导学生学单词、词组,读的形式。整个Let’slearn读的形式多样,跟读、导读,自由读、排火车合作读,及时反馈,学生练得多,兴味盎然。

2、充分师生互动,教师自然、充分的多次评价,切实拉近了教师与全体师生间的距离。师生齐做动作表示词组的意思,形式活泼,效果理想。

3、课件制作精心,精美,非常实用,课件动画、图片(尤其是生活化情境图片)、音效给学生美的视听享受,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4、词组教学融于句子中学习、练习,有效提高了单词、词组的应用能力。

个人体会方面的建议:教师的教学语速稍快,可适当减缓些。几个词组的呈现与学习形式相同,若在新知学习新颖多样方面再尝试实践,效果更理想。

篇6:听小学英语公开课心得体会 姚鑫

砂河第四小学 姚鑫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让我能亲身体验两节别开生面的英语公开课,此番经历给了我英语教学方面的很多启示和想法。

首先,陈老师的课堂呈现给大家的是师生之间既相互尊重又不失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前准备的几个小活动,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很恰当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内容。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在小小的pk赛中体会用智慧达成的小目标。其次,陈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也令我受益匪浅。课堂衔接自然,过渡流利。

再次,教具准备与多媒体也运用恰如其分,简单的卡片图样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形象。能考虑到小学生的注意力分布时间,在其注意力分散的时候用多媒体抓住学生的眼球,全方位练习同学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有就是,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创新方面,让同学在掌握基本句型之后,自主编制谜语,既复习了课堂知识,也开发了学生智力与想象力。这有利于生生交流互动。

最后,郝老师的热情也给我很多启迪,课堂中学生是主体,但是老师却是使整堂课顺利和谐的媒介。老师的热情与激情在很大程度上能感染和激励学生,给学生许多正能量。轻松又不失严谨的课堂环境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整堂课始终面带微笑,不仅让学生能感受到亲切感和动力感,让我们听课的老师也感觉时间好快,不得不承认这是一节相当成功的公开课。

对于李老师的课,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导读设计,有时候老师自己也可以为课堂服务,作为教具。老师自己做闹钟,练习整半点的学习,既新颖又能调动学生热情。这堂课还给我一些教学启示,要注意学生问句与答句的平衡发展,不能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位置,被动接受,只会回答而不会提问。注意改变“包办”现象。用更生活化的情境给学生更多熟悉感,让学习与生活接轨。

篇7: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

为了使学生感知课文,支玉恒老师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听录音读、再听录音学读。而他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用心读”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单是“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一句,他一边满怀深情地范读,一边根据句子读停顿做手势打节奏,连续几次引众生随读,实践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他反复运用范读、引读、伴读、对比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课文,效果令人赞叹。

(二)引导学生“用心听”

支老师引导学生用心听名义上是听,实际上是读。他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读后畅谈体会,说自己的感受。这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散文的理解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在支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都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来表达出内心的感悟和体验。

(三)引导学生“用心说、写”

支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后部分是让学生说格言、写格言。每当学生说完一句,支老师就读给大家听,或者是让学生大声朗读,然后说说意思。在一遍遍的说和写中,学生的文字表达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得到强化。学生创作的格言经过老师的修正后,必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

“用心读”“用心听”“用心说、写”是支玉恒老师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它着眼整体、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这是一堂真实的语文课,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太多的花样,就这么简简单单,但简单里包含了深度,包含了智慧。这样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一生的追求。

听了特级教师何捷的《匆匆》一课,受益匪浅。何老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并让学生“以读促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下面谈几点切身的体会:

1、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赏识教育。通过鼓掌、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头、投予鼓励或赞赏的目光等,与学生进行鼓励性交流。特别是称学生为“老师”这一环节,充分的体现了对学生的认可及尊重,同时也可见何老师谦虚的教学态度。

2、在整堂课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首先,播放了这一课的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悟。接着,让学生感情朗读,由字、词、句、中感悟时间的流逝。

3、何老师在整节课中,真正起到了引导学生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边读边悟,让学生体会到了时间的流逝之快,要珍惜时间。

4、只是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感觉有些仓促。抑制了个别学生想表现自我的欲望。

篇8:小学英语公开课的几点思考

首先, 这些公开课的课堂容量很大, 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趣味性不强

几乎所有的英语公开课, 给我的感觉都是容量大, 而且级别越高, 容量越大。公开课一节的内容几乎是平时两节甚至三节课才能上完的内容。而且环节特别多, 我看过一节公开课是上牛津英语Part A部分的内容, 在这节课里, 如果学生真的掌握这么好, 那么这个单元就不用再教了。只是让我质疑的是, 这样的容量在一节课内, 学生真的能够掌握吗? 课堂上看似学生很活跃, 很积极, 但是真的能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吗?还是课前作为铺垫的内容很多?我非常佩服上课的老师, 也很感慨他们遇到这么优秀的学生, 个个都是verygood, 只叹自己班级的孩子怎么连一个单词的发音有时都需要操练很多遍, 甚至还不一定学会呢。

公开课很多时候变成了展示一个学校或一个教研组的综合实力。因为公开课几乎都是集大家之所长, 这样的公开课一般来说过程都是非常流畅的, 老师也会很顺利地按照流程去上, 每个环节都会按照预设的时间甚至连找几个小朋友回答问题都是预设好的。老师也绝对不会因为还有学生某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好, 而停下来, 直到学会为止, 所以这样的公开课, 过程一般都是流于形式, 趣味性也会大打折扣。

和外教一起听了一节非常有名的老师上课, 一出教室, 外教直呼:“Boring!”原因是一节课老师不停地操练, 却一个游戏也没有。很佩服这些学生, 这样的课上, 如果是外国小朋友, 估计一大半要打瞌睡。我也困惑, 一个班级50人左右, 到底什么样的游戏适合他们?我想如果把这个作为专题教学研讨, 更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次,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 远超于平时的常态课

大多数公开课上, 预设非常充分, 考虑很周全。在这样的课堂上, 真的感觉做老师很有成就感, 一呼百应, 不管授课教师抛出何种形式的问题, 我们这些听课者都不用担心没人回答, 因为总有人会把它接住, 并顺顺利利地解答出来。有时一个看似比较难处理的环节, 老师只要随便一教, 学生都学得非常好。整节课都是在老师的掌控之中, 因此, 课堂上的问题几乎都是老师抛授给学生, 很少有学生主动提问, 即使偶尔的提问也是在老师的预设之中, 所以这些课堂上很少有新的生成的东西。我们知道对于课堂上新生成的东西处理的技巧恰恰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素养, 而这种案例也正是很多普通一线教师所希望学习的。虽然感动于老师非常成功的课堂预设, 可是很遗憾, 因为我们平常的课堂里经常会有一些新的生成的东西, 让我们感到很困扰, 需要得到点拨。特别期待在自己的课堂上新的生成的东西为课堂教学增添精彩。

再次, 过于追求板书和课件的精美

现在一般出去听课都想到带个U盘, 因为公开课的课件都是质量非常高的, 有的老师甚至是请电脑专业人员帮助制作动画或者场景, 这样的课件非常精美, 可以借来一用。有时一节课听下来, 和同事讨论时不约而同地感叹, 课件做得太精美了。平时我们学校每个学期每位老师都会开公开课, 我最怕上完公开课征求同事和领导意见的时候, 他们说:“课件做得很好。”言下之意课上的一般。上课, 我希望印象最深的是课堂而不是课件。

最后, 课堂评价的单一和情感目标的虚设

公开课上听到最多的表扬就是very good, 或者是学生和老师整体拍手:Good, good, very good! 教师对于词汇的单一使用, 学生怎么能有丰富的词汇?我们知道表扬的词汇远远不止这些, 还有对于很多同学尝试着去回答问题, 虽然不如老师所愿, 但是这个good try, 也是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的。

对于情感目标的设置, 我觉得很多相关的主题教学都可以上升到情感上, 这个目标的设置是必要的, 但是需要真实, 而不是单纯的口号。有这样一节公开课, 牛津教材关于季节的主题, 个人认为如果体现季节之美, 学会表达喜好, 并能说出原由, 就可以达到了情感的教学目标。不想, 授课老师从季节, 天气, 上升到:I love Kunshan. I love my hometown. 然后又从这个主题上升到:I love China. I love my motherland. 还听过一节课是上海版的牛津教材, 教学关于动物的话题, 最后也上升到我们要爱动物, 要环保, 要绿色生活。口号式的宣传感觉很造作, 失去了应有的情感升华。

反思, 作为一线的老师, 公开课我们听什么?学习什么?我想我们不是想去惊叹这节课学生和老师的配合多么默契;不是想去了解教学的进度有没有完成;更不是去欣赏精美的课件和板书。而是老师们期待会有新的收获:这个单词为什么我教了很多遍, 效果没有那么好, 授课教师有什么高人之处, 他用了什么方法让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会?某个语言点我觉得很难跟学生解释, 开课的老师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易于理解?如果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来, 如何应对?可是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正是这些多余的担心更增添了我的困惑。公开课究竟是在教学示范还是在表演?

摘要:小学英语公开课教学对于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学习收获的同时也给一线的老师们增添了困惑, 公开课究竟是在教学示范还是在表演?

篇9:听英语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观察 有效评课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听评课的行为就一直存在。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听评课是我们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交流教学心得和宝贵的教学经验,这也是教师们教学成长必不可缺的重要之路,通过这样的分析交流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促使老师们把理论联系到实际上。因此,提高这个过程的有效性也是教学相长的重中之重工作了。

一.对传统听评课的思考

通过详细地调研分析,个人认为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很少具备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元素,比如研究,比如技术,又比如合作。传统的听评课往往缺乏前期准备、缺乏目标性,并且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老师们往往是拿着个听课笔记本就进入课堂听课记录,没有在进入课堂之前做观察准备和观察计划的习惯,以至听课与评课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观察的重点,导致之后的评价也就容易流于形式;2.习惯于对课堂做主观判断,不注意对所得信息材料和教学过程做深入细致的、客观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缺乏客观性;3.以教师为中心,目光主要盯着教师,较多地注意教师行为,对于学生的反应、状态以及实质性想法和变化关注不足,缺乏全面性;4.不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分类和研究的系统化,缺乏系统性。

二.课堂观察

既然,传统的听评课存在以上的一些不足,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调整才能提高听评课的有效性呢?如何将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运用的到实践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撑呢?通过我区教学研究室英语教研团队通过课堂观察量化表的研发和应用,使传统的听评课范式转换为专业的课堂观察量表。专业的课堂观察具备了这样的一些元素。一是,它的认识高度不一样。它是指向于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是一种研究,或者说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不是经验反馈;二是,它需要用来自课堂教学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评判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数据驱动的研究,而数据收集需要精确的技术,因此课堂观察也就是有技术支撑的研究——这也是传统的听评课一直缺失的技术元素;三是,它需要团队持续的合作,不仅是观察过程中的合作,更需要观察前和观察后的合作,是一种合作研究。这些元素,使得课堂观察具有强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尤其是技术元素和合作元素,使课堂观察成为我们实现有效课堂的用力“抓手”,也成为我们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

这些元素,使得课堂观察具有强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尤其是合作元素,使课堂观察成为我们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当课堂观察成为我们教师日常的专业活动时,合作也就成为我们教师专业生活的常态,成为学校组织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而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校本教研方式的充实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发展,都是因为课堂观察中采取的真诚的合作姿态以及因为课堂观察而生长起来的合作文化!

三.将课堂观察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在积极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我们在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不断的进行反思。首先,我们教研团队认真对如何在平时的下校调研和学科区域教研活动中运用课堂观察法和观察量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针对如何在实践中实施课堂观察,组织区内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了研讨。结果我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那就是在不断提高自身对“课堂观察”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可行性的表格,并选择几次教研活动开展一些实践。

我根据小学英语学科特点设计研发了小学英语课堂观察量表,通过与其他英语教研员反复的沟通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新的课堂观察量表是听评课的一种范式创新。研发的课堂观察量表由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资料与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行为构成。更重要的是它强调团队合作和记录过程的客观性。该课堂观察量表在一次全区的英语专题培训活动中尝试使用,并由5名专业英语教研员观察,将记录得出的结论反馈评价给听课的老师们,可喜的是我发现大部分的老师在量表的引导下已经关注到了英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了。

实例:在2016年4月,我区的小学英语学科培训又开始了。在此次培训中,我们重点设计了小学英语课堂有效作业的观察量表。共有个2维度和5个视角。以下是其中一位观测老师根据课堂教学记录的量表。从表格的纪录,得出以下数据:1.在本节课中,学生出错时,教师选择的态度89%的是鼓励和接纳的,在这样的态度下学生对出错并没有感到尴尬,也没有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当教师态度是冷谈时,学生神情表现是失落的。这充分说明学生出错时,教师应积极正面的鼓励,让学生敢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率;2.在本节课中,学生出错时,教师选择的处理方法77%的是自己指正或换其他同学回答,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较少,从某一方面切断了学生再思考的过程;3.学生在“思考不全面”和“未把握作业目标的指向”这两项错误中,教师处理的方式出现了忽视,对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有一定的影响。4.在课堂中,学生出错时,教师在态度和处理方式的负面影响分别占11%和23%,但别是在处理方式上,教师仍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确实保护学生主动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与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交流这些分析评价,他们都一下子明白了表格的真正意义所在,也让他们跳出了传统的评课思路,而重点关注了课堂的学生操练语言情况,因而也引发他们回去反思自己的课堂。很多老师都纷纷表明此次教研活动收获颇多。

四.对运用课堂观察量表提高听评课有效性的思考

在学习课堂观察理论时,我曾经将《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中的课堂观察量表捧为学习的典范,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和思考后,觉得如果完全用那些表或类似的一组表来多维度,多视角观课,在目前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困难。原因如下:1.表格太多太繁琐,会影响我们对课堂的整体性和关键点的关注,得出的结论评价各有不同,也同样会使得授课教师无所适从,不知改进从何入手。2.观察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主观意识也会制约观课的客观事实的记录,使得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并不科学。3.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色和重点,表格的设计要符合学科特色,通用的表格显然不能解决实际存在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学科突出的问题。

通过这几次实践,我觉得在设计观察量表时不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区域教学或是学校教学中比较突出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两个观察量表,引导教师们先重点关注这些突出问题。

2.利用设计的表格适当将老师的观察视角从传统的听评课上转过来,尤其是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这个老习惯,培养新视角看问题的习惯。

3.对于量表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老师们觉得可用,能用,好用。

4.初期不必每次都按照观课的程序来做,即课前准备有时也可以放到课后的交流一起。关键是在研讨中交流碰撞,提高。

5.量表不是对这节课的盖棺定论,而只是从不同视角来审视课堂的教学,改进或推广教学方法,并同时发现教师的教学特色。

我们在接受某样新东西时,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旧的东西,传统的听评课仍然有其亮点,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整体性仍然是要关注的,所以两种方式相互融合协调才有助于对小学英语课堂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徐丽丽.基于课堂观察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任宝华.新授课中不同类型学生活动的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 2015,(5).

【3】吴晓红,高霞.“课堂观察”量表的应用分析—基于课堂教学的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

篇10:听英语公开课有感

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我想说,“听此一堂课,胜教十年书。”从教十年来,第一次教英语,我诚惶诚恐,知道自己水平有限,所以尽其所能上网 查询资料,向同行请教不断学习,虽有所进步,但和今天的老师相比还相差甚远。这次听课后感触颇多。我发现两位老师在以下方面做的很好。

一、精妙的导入: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chant的导入,结合文本,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出单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自主的学习

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会终生受益。学生通过自己找Sam给Damming的建议,引出课文重点;听课文时,带着问题去听,培养听力的同时理解课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功,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多样的的学法

1、学单词时:从歌谣中引,利用句子学;在歌曲中练。

2、读单词时:用不同的语调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四、快乐的巩固

以前我们巩固知识就是然学生做题,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积极性不高而且掌握不牢。这两位老师给了我很好的榜样,先让学生用填空的方式说,再来写,学生有兴趣还能提高写作能力,如果再

能加入小组讨论的方式就更好了。

这两堂课都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为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了很多铺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课堂上的活动,节奏控制得非常好。教师在设计时考虑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学生有可能引起兴奋的东西,精心设计,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篇11:听英语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赵桂红

承蒙学校领导关心,我有幸走出校门,走进蒙自二小,走进来自红河州13个县市的13名精英教师的口语交际课堂,短短两天的时间,使我受益匪浅。但抱歉的是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强,经验不足等诸多因素,无法把这两天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完全表达出来,只能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口语交际课有异于说话课。

这次听课,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口语交际主要是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作为辅助信息)这种信息代码来完成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过程。因而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体现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交流,而不是独白式的说话训练。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把别人讲的听明白,还要对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对方请教,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要进行讨论,达到沟通思想,交流信息的目的。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不仅要会说会听,还要察言观色灵活应对。因为交际者的表情、语言、态度和礼仪规范都会影响交际效果,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必须关注人文,重视做人。因此作为口语交际活动的组织者的教师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听、说、评的交际要求。就这方面而言,开远市的梁丽香老师做得很出色。在让学生组内交流之前,先 1

展示听、说、评的要求,即:说(举止大方,声音洪亮,抓特点、说真话,语句通顺。)听(认真倾听,不打断,听完整。)评(夸一夸,提建议。)除此以外她还做到在口语交际中及时提醒学生:表情自然、语言平和、语速音量适中、态度诚恳;站立时,挺胸收腹抬头、目光平视;坐着时,头正、身直腿靠拢,眼睛注视交流的对象以示礼貌。教育学生努力做到一举一动文明礼貌,一言一行真诚友善。

二、创设生活情景,再现生活

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它具有情境性特征,因而创设具体的情境,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先决条件。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富有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在这方面,本次执教的大多数老师都做得很到位。如建水县的郭其清老师,在教学《自我保护》一课时,首先播放儿歌《小兔子乖乖》,然后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入“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人来敲门,你该怎么办?”的这一情境中,让学生尽可能在真实、自然的特定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有交际的欲望,有交际的内容。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三、要实现“双向或多向互动”,打造生态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利

过程”。这就指明了“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这就要求在生与生、生与师的口语交流实践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动态过程。所以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就是口语交际的主要方法。这方面最具特色的是蒙自二小的张文伟老师,在他的课堂中,不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还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向互动都体现得非常完美。而张老师的学识、口才、应变能力都非同凡响,他就像是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其学生更像是特邀嘉宾,真可谓是台上妙语如珠,台下掌声雷动。我认为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教师本人的功底好、学生的素质高以外,张老师所创设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也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如:在聊聊国际热门话题这一环节,有两位学生在聊当今青少年“反串”这一现象时,以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的角色,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辨论、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模拟表演等,都是以对话促互动,让学生体验互动,并以交际为目的的。为加强交流互动。

四、以图激趣,激情促说

如蒙自的高梅香老师在教学《奇妙的动物世界》导入这

一环节时,先出示几幅小动物的图画,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外形。可爱的动物图片和老师的激励,激起孩子们强烈的表现

欲望,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想上台介绍。老师安排先小组内互相讲、互相评的环节,让每个孩子都能互动起来,要求小朋友们先介绍给小组内的伙伴们,这样,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饶有兴趣地满怀激情地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之后请每个小组自行选一名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让每个孩子在小组内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听同学的汇报,这样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认真倾听、及时说优点,提建议,极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老师又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紧扣生活,随机训练。

丰富多采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泉,教师用心

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对于一些突发现象可以进行随机训练。如:对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对问题的讨论、一些好的提议、某种现象的辨析等,都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12:听王老师摄影课的心得体会

阳谷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李恒柱

今天听了王老师的两节摄影课,发现王老师的课与以前相比,无论从活动内容还是活动组织形式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活动效果也比原来好了很多。从现在看,活动紧紧围绕如何拍到一张高质量的照片而展开,目标明确,活动紧凑。但在具体操作上,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有些活动可有可无,效果不明显,可以删除或者进行适当修改。比如在活动开始的点名程序,在学生从教学楼前往活动室带时,教师已经问过班长人数是否到齐,到活动室后,老师只要适当查一下人数即可,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如果老师希望借此了解学生,但老师点名时并没有看学生,也起不到认识学生的目的,所以可以略去。再比如在老师重点讲解了摄影活动的注意事项后,出现了活动理念和目标,但教师并没有讲这方面的内容,也没让学生看或读该内容,不知道出这个内容什么意思。还有就是第二节摄影阶段,首先老师给学生照全班合影,用去时间7分钟,而让学生拍照的时间为17分钟,合照时间用去整个拍照时间的三分之一的时间,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占用这么长的时间照合照?

二、教师要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准确、具体,让学生知道怎么回答、回答什么,这样学生才能愿意回答。比如教师在观看完上期学生的照片后让学生回答看完后你有何体会和感想,这样的提问太笼统和模糊,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回答也往往答不到点子上,与教师的愿望可能有较大的差距,从实际效果看,也是举手回答问题的不多,学生回答的是否符合老师的要求,只有老师自己知道。

2、教师的讲解要清晰、准确,易于学生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把老师的见解变为学生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学生回答完看照片后的收获后,教师总结男生的照片热情奔放,女生的照片温馨淡雅。我感觉这样的总结太虚,学生不易理解,也很难从中有所收获。

3、教师在活动前最好把自己的设计理念或目的告诉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提前不给学生什么要求,或要求的太笼统,学生在活动中不知道干什么,或不知道具体怎么干,当老师给学生活动后提要求时,学生还需要一段思考和总结的阶段,效果就不好了。比如教师设计让学生观看上期学生照片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观看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师要提前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通过观看和思考,学生能知道如何回答,同时也为自己的拍照提供借鉴。比如让学生思考不同的用光有什么不同的拍摄效果?拍摄的距离不同、姿势不同产生的效果有何不同?从实际活动看,由于教师在观看照片前并没有告诉学生这些问题,只是让学生观看上期学生的照片,看完后学生的回答就不尽如人意,他们也只是回答了有什么不同,而由此产生的效果有何不同则没有涉及。再比如在学生拍摄阶段,由于教师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拍照,所以从最后的拍照效果看,随意拍照的还是比较多,高质量的照片不多。教师可否在活动前给各小组说明,每个小组要用顺光、逆光、侧光、侧逆光各照一张照片,距离远近各照一张照片,站、蹲、仰各种不同的姿势各照一张照片,拍照时把拍照的主角放在九宫格的适当位置,看哪组照出的高质量照片多,这样学生有了目标后,活动的方向性就增强了,相信效果会好些。

4、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摄影,无论是相机的把持方法、如何对焦、如何按快门等知识,不能说所有的学生都会,但也不能说所有的学生都不会,即便所有的学生都不会,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往前边试着做这些事,在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能是学生容易出的问题,这样教师再讲时,学生听的可能就自觉多了,如果学生会做,一是增强了该同学的自信,同时也激起其它同学学习并超越该同学的愿望。比如在用光时,可根据学生对不同光线的理解,让学生上台前模拟对不同光线的运用。

5、充分运用活动器材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摄影专业的活动器材是相机,学生看到相机后也很想用相机照相,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利用相机学到相关知识,而不要光用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为他看的再清楚也不如让他自己亲自实践一回。老师也说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既然如此,为何不让学生通过操作相机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呢?

篇13:上好语文公开课的几点体会

也恰恰因为这一节课堂所体现的智慧和亮点远胜于我们平时的课堂, 所以便给了人们“作秀”的感觉, 让听课的老师感到不真实。其实, 我们平时上课肯定也没有公开课上得那么辛苦, 也不会那样上。但是, 我认为, 如果一节课能体现出一节公开课上的一个亮点, 也就有效果了。因而, 我们说, 公开课的意义并不是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上课也这么煞费苦心, 这么处心积虑地备好再上, 而是告诉大家一节课可以体现哪些智慧和技巧。所以我认为, 上好一节公开课, 一定要有自己的亮点, 必须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智慧。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提高自身素质

任教多年, 我也曾观摩过不少语文公开课, 也亲眼目睹了那些教师在公开课上的挥洒自如、得心应手、风流倜傥。而这些风貌, 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来源于他们自身比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 这些综合素质包含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他们会设计教案, 注重三维目标, 注重教案的高效, 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反思, 因而形成了扎实的基本功。其次, 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和较高的语文素养。他们涉猎了人类的各个层面, 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再次, 包含了积极的心态。而他们总是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 总是把公开课定位在“课”而不是“公开”上, 把功夫做足在“课”的文章上。最后, 包含了良好的沟通艺术。因为这良好的沟通艺术直接决定着这公开课的成败。他们深深懂得, 教与学过程的本身就一种相互作用的沟通, 这种沟通包括课前沟通、课中沟通、课后沟通。而这种沟通是需要讲究艺术的, 沟通从“心”开始, 可以侃侃而谈, 可以幽默风趣, 但一定要根据个人风格, 不失个人风度。以上这些素质, 只有注重平时积累, 一蹴而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注重课前准备, 做到有备无患

教师具备扎扎实实的功底, 是上好一节公开课的先决条件。而上好一节公开课, 必须在上课前要做好三备: (1) 备教材。只有认真地吃透教材, 才能了解该公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成竹在胸, 才能在教学设计上方向明确, 设计出层次清晰的教学步骤, 进而使教学过程井然有序且富含逻辑性, 才能使教学的各个环节自然、流畅, 衔接有机。 (2) 备学生。课堂离不开师生的双边互动, 而且,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 所以, 教师在备课时应对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必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 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包括成绩状况、理解能力的差异) , 必须做到针对学生的差异, 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以供教师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互动。 (3) 备教法。在新课程标准大力推行的今天, 好的教法能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愉快地探求新知。所以, 在教法上, 我们要力求创新, 让高效实用的教学思维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

三、注重授课中心, 着力突出重点

任教多年的语文教师心里都明白, 一篇文章要有它的教学重点, 同理, 一堂语文公开课自然也就有它的授课中心。只要把握住了教学重点, 掌握住了授课中心, 并紧紧围绕它们来做文章、上新课、提问题、做练习, 就能够使公开课教学重点突出, 学生印象深刻, 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无论是“质”还是“量”都能够切实地增加, 都能够得到提高。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争取一堂课突出一个中心, 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 一堂课闪耀一个亮点。

四、注重结课质量, 做到回旋有力

一篇好的文章, 它的结尾一定会给读者留下无限的回味。一堂好的语文公开课也一样, 它的结尾也一定要给观摩者及学生留下“绕梁三日而不绝”的回味余地。在这里, 我们暂且称之为回旋力。毋庸置疑, 公开课给学生的影响深度如何, 跟它的教学结尾的回旋力关系很大。回旋有力的结尾方式或拓展、或回顾、或练笔、或探讨、或研析等等, 不一而足。如拓展式的结尾, 能让学生以课本为蓝本, 能展开思维的翅膀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思考。回顾式的结尾, 能带领学生通过回顾课文的内容, 一起填补课中印象不牢固的空白。练笔式的结尾, 能从课堂教学活动中析出较为精辟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较好的定格, 也可以更全面将其运用于实际。而探讨式和研析式也回旋有力的结尾方式, 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五、注重动态生成, 少些预先设置

要想让一节语文公开课获得成功, 就一定要做到少些预先设置, 多些动态生成。就是说, 对教学的过程, 不要预先设定, 不要设置过多的环节, 尽可能地做到简约, 目标也要尽可能的单纯。当然, 有些程序还是要预先设置的, 比如情境, 应该想想如何把学生引入课堂, 怎样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怎样让学生因时、因地、因人作出回应, 怎样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 在师生的互动中使课堂走向纵深。另外, 语文公开课经尽可能地少一些规矩, 少一些限制。例如, 对学生的读书时间不作统一, 对回答问题的学生不作限制。对学生的作答方式也不加限制, 教师要敢于放手, 还学生于课堂, 要留有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思考、练习、争论并参与评价, 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有真正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课堂才真实有效, 这样的课堂才有助于公开课教学的动态形成。

篇14:听英语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生本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生本教育在我校开展以来初见成效。本人有幸能在全校展示一堂“生本”理念下的公开课。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仁爱版七年级Unit 7 Topic 3 We Had a Wonderful Party第一课时Section A。下面结合本节课,粗浅地谈谈学生在课堂上如何体现自主,教师又是如何发挥引导作用的。

一、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前置任务,做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帮助者和欣赏者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持久性比较差。他们争强好胜,思维方式逐渐从感性转向理性,喜欢“钻牛角尖”,关注所有人给予的评价。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让学生探讨新目标语言——一般过去时的特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经过认真分析教材,研究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初步整合教材内容后,我设计了探究型前置作业。通过给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包含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两种句型的小谜语,让学生一边寻找答案,一边从已经学过的现在进行时句型特点入手,以旧引新,抓住重点,总结本课新目标语言——一般过去时的特点。在学生以使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自己自主学习探究前置作业成果的过程中,当学生陷入僵局时给出几个词进行引导,当学生偏离重点时及时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当学生给出精彩看法时给予眼神、肢体、语言的欣赏与表扬,这时候教师既是推动者、帮助者,也是欣赏者。

二、明确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任务,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学生对目标语言的特点初步掌握后,就进入课堂交流活动中。课堂交流是“生本”课的中心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本课为了明确各组成员的任务,在合作之前我给学生做了示范与提示,这样学生可以做到任务明确,也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让学生通过了解课文中Jane,Helen,Sally和Tom昨天做过什么事情之后,设置一个调查任务,即调查“你的组员昨天做了什么”。学生分工合作,体验到相互帮助、相互依赖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深入其中,做好参与者与合作者。

三、鼓励全班交流、展示与评价,做好补充者、评价者

新课程标准的六条先进理念中有一条:要“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已经学会的目标语言运用于真实的情景交流中,自编自演小组对话,进行全班展示,这是“生本”课的高潮部分。学生的全面参与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了师生的角色。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教师成了“导演”。每组学生编的对话内容不一,但紧扣本课重点——使用一般过去时,教师把好舵,学生同时成为表演者和评价者。他们在观看其他小组表演时聚精会神,点评生动有趣,而且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教师及时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利用课堂已生成资源,补充教学内容。在最后的小结反馈中,本课采用了学生对完成前置作业的自我反思,对前置作业满意度进行自评、组长评、教师评,让评价方式更多元化、丰富化,激发了每个学生的自信与参与热情。

四、课上及時记录,课下及时整理,做好反思者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集体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做好记录,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简单的几个词,课下及时整理成文,做好反思者。如本课前我内心对学生总是不放心,而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实在让我惊喜。我及时地在相应环节记下了“惊喜、相信、不限制”这样的词。课后整理时我这样写道:“因为对学生不放心,在课堂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生本教育——以生为本,确实要求我们相信学生,给他们机会。也要相信孩子们带给我们的会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生本之路漫漫,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生本”,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材上多下工夫,使生本课堂中学生的活动更加到位,教师的点拨更能起到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15:听学生汇报课的感想和体会

上周听了各组的汇报,感触颇多。

首先,相信大家都有所收获。各组的汇报主题都是从第六周至七周的案例分析中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都是实际中存在且值得去探讨的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给大家两周的时间去准备,如果真能认真思考,不断质疑与反思,再加上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收获应该是有的。

其次,从汇报来看,各小组都有所准备,但准备的角度和充分程度有所差异。我想提醒大家,请不要以为让你们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学习,自己汇报,就是我在偷懒。如果有人因为这样想而有怨言,或者不想认真准备的话,那你是冤枉了我,也妨碍了自己。如果我要偷懒的话,我会拿起以前的教案,一讲到底,不管你们是否有感觉,我讲完了我的就好了。我之所以每周到附小去观察,去体验,把真实的案例拿给大家看,是希望大家能对真实的情况有所了解,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于真实的思考,也希望大家能够从自己的真实情况开始思考,这样大家才会有感觉,才能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收获。而我,则要根据大家的自学情况来调整我的教学内容,大家自己已经很清楚的问题,我又何必再讲?大家不清楚的问题才需要我去思考,我不能保证我的思考就一定是真理,但我会用我心认真去想,然后梳理,形成自己的见解,再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共同探讨,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我们共同进步的地方。

再次,有的小组讨论和交流不够充分。既然是小组作业,小组成员就应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形成结论,而不仅仅是各负其责,分头准备,互不干涉。这一点从大家的`汇报中可以看出来,如前后观点矛盾,汇报者的观点与课件观点冲突,这些问题如果小组讨论充分,是可以解决的。

最后,讨论的气氛不是很好。汇报组在报告时,认真倾听与思考的同学并不多,大部分是在各行其是。可能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但这样的习惯会让报告者有不被尊重之感,同时对于自己而言,也丧失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是说报告者所讲是什么金玉良言,而是说你以怎样的心态在对待,如果抱着学习的心态,无论报告者讲得如何,我们都可以有所收获,即使报告者的观点一无是处,我们也是需要倾听、思考才能辨别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的知识也已经被我们调动起来了。不同观点说出来,大家讨论,没准思想的碰撞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我们都会进步。

上一篇:您永远是我的老师作文下一篇:联系群众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