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优质资源心得体会

2024-05-01

李涛优质资源心得体会(共9篇)

篇1:李涛优质资源心得体会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培训心得体会

县前小学

李 涛

11月29日我参加了西安市大学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却让我对这个平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工作的不足,忽略了身边现有的资源,舍近求远。大学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这是一个为我们提供了学习资源、备课材料、家校通沟的桥梁等等优质的资源。

通过这次培训,也让我意识到资源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进步是学校和学生进步的前提。我作为一个直接为学生传道授业的教师,丰富自身文化知识素养的同时,更应该多关注当下的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就是跟上时代的潮流。像共享平台为我们提供的教学通、乐教乐学这些软件的应用不仅能让农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从繁重的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如何在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必须要做到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学到的内容也是有限的,究竟能获得多少东西还是要靠培训后自己的探索与学习,真正把这些资源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当中,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消化今天所学的内容,我给自己做了学习后的规划:首先完成认真完成课堂上的作业,然后在教学当中充分利用好平台的资源,最后完成教学任务的空余时间深入的探索每个软件的应用情况,并一步一步的去在学生家长老师中用好我们的信息资源。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预见到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如果能够解决这些未知的问题,相信会大大优化我们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不会辜负这些辛苦为我们讲解的老师,以及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的进修学校。

培训结束了,我们学习的脚步不能停止,掌握好先进的现代化信息,为我所用,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篇2:李涛优质资源心得体会

大班教师:王晓丽

通过教研会上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知道是一批幼教专家经历四年多时间,对全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依据我国幼儿特点起草拟定的。《指南》这一代表了国家意志和幼教改革方向的标志性文件,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狠抓内涵,确保基本,提高教师,指引家庭”。

我对《指南》中新增:“学习品质领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我们一线的老师,天天的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而在这一个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孩子的参与度等等,再看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行云流水的环节之余,总感觉,她们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有很多“升华”在活动中,这就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说过“幼儿园教的知识都没用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孩子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那里还要教?”听来不服气之余,也觉得有那末几分道理。可是假如我们只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爱好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延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类幼儿教育就是有缺陷的。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平时还要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篇3:李涛优质资源心得体会

一、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1.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和升学备考的双重压力, 不应该靠增加时间、增加作业量从而增加学生的负担来化解.深化素质教育, 需要学校和教师把教科研作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坚持工作即研究的理念, 以研究来破解素质教育中客观存在的难题, 以研究来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我县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进一步实施科研兴教战略,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关注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2.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 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一个教师只要善于深入思考事实的本质, 思考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 他就能预防许多困难和挫折……”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情, 应该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切不可将科研兴教、大众教科研当成应付评估、装点门面的应景和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苦差.每一个教师要在研发优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 自觉学习反思, 不断砥砺提高, 促进专业成长, 以研究来追求职业生涯的充盈和价值, 以研究来克服工作中的倦怠和死板.

3.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均衡的需要

大力实施科研兴教战略, 研发和有效应用优质教学资源, 可以让更多的地区, 特别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让更多的学校, 特别是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学校;让更多的教师, 特别是专业亟待发展的教师;让更多的学生, 特别是学习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以缩小城乡、校际以及生生之间的差距.

4.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需要

优质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为:低消耗、轻负担、全维度、高质量.我县关于优质高效课堂的总要求是, 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促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要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 做到规范化和具体化;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 确定适合学生学力水平的教学重点;要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 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要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 让学生生动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要以科学的教学组织为保障, 合理地分配教学讲授和辅导、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时间.

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要求

优质教学资源主要指“课案”, 其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理论支持、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设计等.

撰写“课案”时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要体现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 把握“学情”和“教情”, 贴近学生知能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积极构建充分的共同基础, 同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关注教学的成效, 要有利于促进教师有效教和学生有效学, 进而促进教师高效教和学生自主学, 努力做到学习目标科学、学习进度得当、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效果显著.三是关注区域教育的特色, 既保持风格统一, 又能充分发挥教学才能, 展示教学个性, 让每一个教师在实际应用中, 都能找到再变通、再发挥、再创造的生成空间.

“理论支持”部分, 要从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及中高考要求出发, 说明设计依据;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制定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要从学科前沿理论出发, 讲清本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和方法依据.可以置于教学目标之前, 整体阐述教学设计意图, 也可以分散在具体教学环节之后, 分别表达设计思想.

“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部分, 要依据课程标准、中高考要求、教材内容及学生认知水平确定, 不能盲目照搬教参.

“教学目标”部分, 要根据课程标准, 明确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根据中高考要求, 明确本课教学的具体目标;要根据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明确本课教学的层次性目标, 即针对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学生的能力层级要求要有明显区分, 要重点关注学困生;要充分了解学情, 明确本课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设计”部分, 由“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步骤构成.“课前延伸”遵循基础性、适量性、适度性的原则, 精心编制预习思考题, 为学生预习新知提供明确的内容和方向.“课内探究”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设计自主探究题、合作探究题, 追求题型多样、角度新颖, 侧重于训练思维方法、形成合作意识、提升学科能力.“课后提升”重点设计实践实验性、指导阅读性、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 促进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三、优质教学资源在研究性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所谓研究性教学, 就是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与阅读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研究性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以人为本, 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手段,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 在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

我县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 优质教学资源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不可替代的抓手.

1. 优质教学资源能引导教师充分备课、学生有效预习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学习先进理论、充分研读课标、深刻分析教材、研究考试说明, 在此基础上融入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结合具体学情, 精心设计课案.备课组内发挥集体智慧, 通过“研讨———试讲——打磨”, 不断修改完善课案、直至定稿.

学生在预习课案的指引下, 展开自学预习, 了解新授课学习内容的大致框架, 明确重点难点, 激发学习欲望, 产生学习疑问, 带着兴趣学习, 带着问题学习, 带着思考学习, 带着方向学习, 保证学生能以学习主人的身份进入课堂, 为学生取得预期学习成果做好铺垫.

2. 优质教学资源能保障教师高效教学、学生高效学习

课堂教学中做到“学·导·练”三结合.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调整.教师的讲授时间严格控制, 主要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的共性问题, 针对学生不易掌握的重难点、易错易混点, 针对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点拨思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中高考要求及中高考趋向精选习题, 精练精评, 当堂巩固、迁移、应用、提升.

学生依托课案在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 如“基础知识梳理”、“重点难点突破”、“能力拓展提升”、“课堂训练反馈”等都处于主人翁地位, 亲自主导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 由“局外人”变成了“主宰者”, 学习效果自然得到保证.

3. 优质教学资源能促进教学行为、继而促进学习行为的变化

基于上述两点, 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发和使用首先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发生变化, 这与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教师研发和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过程, 实质上是其教育教学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过程.教师要从研究“教教材”转向研究“用教材教”, 从研究教法转向研究学法指导, 从培育“尖子”转向“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拼时间、拼消耗的粗放式的教学行为逐渐被比效率、比效益的精细化的教学行为所取代.

学生借助优质教学资源, 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复苏, 学习兴趣受到激发, 学习方式得到优化, 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 素质教育与升学备考并非矛盾的对立面, 而是有机统一体.在走向教育大众化的阶段, 通过科学的“应试”手段来确保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也是配置人才资源最为公平、公正的方式.近几年来, 我县的中考成绩稳居全南通市之首、高考高分段人数在全省100多个县 (市、区) 中遥遥领先, 尤其难得的是两次获得“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县”的殊荣.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 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 通过研发应用优质教学资源, 实施“课案导学”, 让教学回归教育本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而追求素质教育与升学备考的和谐统一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朱桂琴.研究性教学及其基本范式[J].黑龙江:教育探索, 2003 (07) .

篇4:李涛优质资源心得体会

我的指导老师是兰州市场城关区联家庄小学的张梅老师,她在听了我的课后,认真细致的给我评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又指导我备课,制作课件。尤其是张老师手把手、零距离的指导,使我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都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法、教育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知,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

在张梅老师的指导后,我用心的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汲取精华,能积极主动思考,真心探讨。这次的学习培训,对于我来说,是值得珍惜的充电机会,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最现实问题,这次培训给我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

二、精心钻研、打造化学高效课堂,落实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战斗的阵地,课堂教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上课,努力营造课堂氛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环节引导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他们思维,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能力。高效课堂的实现,还必须认真辅导学生,设计好课堂的导入环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张梅老师总结时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导入设计的有艺术性,就能先声夺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户思维的闸门,达到一举成功的高效。

行之有效的导入是我们追求与研究的最终目标,如何导入是我们追求与研究的最终目标,如何导入,可以寻找到最佳切入点,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可以从复习旧知识导入,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在生动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教学学习,有兴趣的体验和理解教学。

在落实课堂的有效性上,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提高了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教学技能的提高势在必行。听了专家老师的总结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为了提高专业水平,我们必须在课外大量地读书,认真思考;为了改善教学技能,我们必须在备课时仔细推敲,精益求精;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专业知识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能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学习期间和张老师进行国交流,张老师提出了“数学课堂调控艺术”①课堂时间的调控。小学数学课堂40分钟,以复习——创新——练习——小结,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时间安排,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调控好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②学生情绪的调控。信息反馈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要调控好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应掀起小高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③课堂节奏的调控。课堂节奏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速度过火,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疲劳,而过慢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兴趣淡薄,因此,课前的充分准备,课中的严格要求,课后的作业限时都是调控节奏的基本环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时缓、时急、时缓,使知识更好的渗入学生心田。

篇5:李涛:守正出奇的公关人

品牌公关在中国企业内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作为企业界的公关人,李涛可算是一个老兵。操盘万家乐的品牌公关,伴随万家乐走过品牌重塑的数年,李涛对企业的品牌公关有自己的理解。

“在市场上,企业没有品牌的发展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在数年的工作实践中,李涛认识到,对企业来说,品牌公关尤为重要,但并非只是投广告那么简单。广告是为了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对消费者是一种单向的输出和强硬的灌输。而品牌公关是一种无形的广告,更为生动,更易被接受。品牌公关是用一种更为平和的方式,通过互动交流,使公众更深度地认知产品和品牌,从而建立品牌的美誉度,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谈及品牌公关的经验,李涛认为,对于企业,品牌公关应遵循“守正出奇”的原则,“守正”就是要坚守和践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出奇”不是玩概念、不是策划噱头,而是与时俱进地创新与客户的沟通方法、沟通内容,以此提升客户与品牌接触的体验质量。

虽然负责企业的品牌宣传,但李涛更愿意把自己形容成一个公关人,而非广告人。他身上没有广告人的那种狂热,更多的是历经世事的稳重与不事张扬的睿智。他喜好阅读,涉猎甚广,不仅看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经典、大卫·奥格威的广告圣经、唐·舒尔茨的整合营销等与工作相关的书籍,也喜欢《激荡三十年》《明朝那些事》等历史、人文的通俗之作,更喜欢追美剧,欣赏好莱坞的佳作。用他的话说,“中外近年来的好电影基本看过七七八八”,“好电影一定要去电影院看,不然对不起导演”。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便很惶恐。”这是李涛常跟下属说的一句话。李涛说,现在国内的公关业正处于一个发展时期,各种新理论、新形式、新知识层出不穷。身在企业之内,对外界的变化本来就有所迟缓,如再不加紧学习,奋起直追,就会成为业界的边缘人,更无法胜任企业发展的要求。既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保持对新事物的学习兴趣,广涉百家,既要“守正”,也能“出奇”,这是李涛对一个合格的企业公关人的要求,也是他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篇6:李涛说后期锐化

数字课堂栏目推出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技术与器材委员会委员、良知塾新媒体私塾创办人、《高手之路》作者李涛带来的“李涛说后期”。每期一个话题,通过杂志与视频结合的方式,给您带来最详尽的演示。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后期的疑问,也可发送邮件至lixin@pop-photo.com.cn。相关视频请于每期杂志出版后登录大众摄影网(www.pop-photo.com.cn)或者www.gogoup.com/lzs/pop-photo.html查看,也可扫描右侧二维码查看。

锐化的目的和意义

锐化的目的是为了使图像的边缘、轮廓线以及图像的细节和纹理变得清晰,质感得到提升。在心理学中,清晰的图像较之模糊的图像更容易被人类的视觉所识别,影像明晰的轮廓和清晰的视觉体验能带给人心理上的愉悦和舒适感。

锐化的程度和大小,即锐化的尺度便是“锐度”。在摄影领域,锐度表示图像边缘的对比度。由于人类视觉系统的特性,高锐度的图像看起来更加清晰,实际上锐度的增加并没有提高图像真正的分辨率,锐化的实质则是对影像边缘像素反差的提升!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示意图来说明便会理解锐化的原理。在灰色的背景上绘制两条浅灰的线段,此时所看到的两条线段的清晰度就是当前分辨率下的锐度。为了使线段更加清晰,在左侧线段的外侧添加两条宽度为 1 像素的黑色线段,内侧添加两条宽度为 1 像素白色的线段。此时边缘部分的宽度变为两个像素,对比度被增大,所以看起来左侧的线段更加清晰。读者可以与杂志保持一定距离并眯起双眼来体会这种画面感觉。

过度锐化的弊端

在上述实验中,人为增加锐度是有代价的,大多数观看者会看到分离的边界,并且感觉在线段周围有一明一暗的光晕存在。这也是我们在对图像过度锐化时会发现轮廓周围产生白边和黑边的原因!与此同时,锐度的增加也同时伴随着对比度的增大和画面色彩的变化。

哪种影像适合锐化

并不是所有的拍摄对象和图像都需要锐化!同一张图像当中常常需要有选择的对局部进行锐化。

对于人像后期来说,锐化适合表现男性、老人的皮肤,不适合表现柔美、肤质较好的女性、儿童等,反而对于女性照片的处理常常要反其道行之,进行磨皮、柔化等处理。

锐化适合加强毛发、皮革、布面、石材、树皮等有肌理的拍摄物的质感和细节,而不适合表现具有光滑表面对象。而对于形体之间的轮廓、边缘,锐化都是适用有效的。对于没有焦点、拍虚的影像则没有锐化的价值,关于虚的美学则另当别论。

锐化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画面,其适用性也存在差异,本期精选两种高级锐化方法来探讨,读者可尝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后期的方法。与之前的学习方法一样,切记后期处理要“记感觉,不记参数”。

案例一:“高反差保留”锐化法

利用Photoshop滤镜中的“高反差保留”进行图像的锐化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这种方式虽简单易学,但其中也有一些小技巧。下面我们分步骤来演示实际中的应用。

1 在Photoshop中打开图片,复制新的图层(Command+J)。

2 在菜单栏选择“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打开“亮度/对比度”对话框,将对比度降到最低(-50)。

3 在菜单栏选择“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打开高反差保留对话框。勾选“预览”,向右拖拽“半径”滑动条,当灰层上的图像轮廓刚刚浮现时停止,单击“确定”(本例中半径值为1.3像素,可供参考)。

4 在图层混合模式中选择“叠加”(也可选择“柔光”,其较之“叠加”较为柔和),此时图像得到了锐化,清晰度增加。

5 如果觉得锐化程度不够,可以将图层复制2~3次(Command+J)。锐化程度得到再次提升。最后,可以将图层编组(Command+G),通过点选“图层可见性”选项观察锐化前后的效果。

从上述步骤我们不难发现,利用高反差保留进行锐化的关键在于第3步“半径”值大小的设置。半径值可供调节的范围为0.1~1000像素。一般情况下,当“半径”值设置较低时,图像能够获得细节清晰、质感层次自然提升的画面,具体数值视灰层中轮廓线刚刚浮出,轮廓线丰富细腻为佳。但是如果半径值设置偏大,轮廓的边缘就会产生难看的白边和黑边,此时锐化就调过了,画面可能会伴随反差过大、颜色发焦、画面生硬等其他问题产生。

高反差保留的另一个优势

实际上,高反差保留除了用于锐化图像外,还有一大优势就是用于提升和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关键操作在于:“半径”值的设置通常要在300像素以上。

案例二:Lab锐化法

利用Lab通道进行锐化的最大好处是,所有锐化的操作都在“L”明度层,也就是在黑白关系上进行,所以避免了锐化过程对画面颜色的影响,使得锐化后的画面整体不花、细节清晰、质感强烈、层次分明。在此案例的最后,通过建立蒙版和画笔工具,还能对整个画面中锐化的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可以找回锐化前的皮肤。

1 在Photoshop中打开图片,复制新的图层(Command+J)。在图层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转换为智能对象”。

2 在菜单栏选择“图像>模式>Lab颜色”,将图像由RGB模式转换为Lab模式。在弹出对话框时分别选择“不栅格化”、“不拼合”。

3 在通道面板单击Lab层选择所有通道,然后隐藏a通道和b通道,使“明度”通道可见。此时画面变成黑白效果。

4 返回图层面板,在菜单栏选择“滤镜>锐化>USM锐化”,弹出“USM锐化”对话框,勾选“预览”,将“数量”设为80,“半径”设为5,“阈值”设为0。此步骤调节整体的锐化效果。

5 再次重复USM锐化步骤。在菜单栏选择“滤镜>锐化>USM锐化”,弹出“USM锐化”对话框,只将“半径”改为1.2,其他不变。此步骤用于强化细节。

6 锐化完成后在菜单栏选择“图像>模式>RGB颜色”,将图像由Lab模式转换为RGB模式。在弹出对话框时分别选择“不栅格化”、“不拼合”。图像由黑白关系转回彩色效果。

7 在图层上添加图层蒙版,将前景设为黑色,在工具栏中选择画笔工具,可对锐化过度的皮肤等局部进行涂抹找回。画笔不透明度可酌情降低。

锐化最好在什么阶段进行

在对一张照片进行后期处理的过程中,锐化的步骤最好放在整个工作的最后,即最终导出和保存图片的前一个步骤。

篇7:试析优质教育资源的特征

一、优质教育资源的主体构成

教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社会资源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精英部分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一般教育资源的提升与超越, 与其他资源一样, 都是由一定的要素构成, 一般是指作为组织机构的优质学校, 作为个体的优秀教师, 以及作为媒介的各种高质量的教学设施、教材等。

二、优质教育资源的特征

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 优质教育资源既具有一般教育资源的普遍特征, 又超越其母体具有自身的个别特征。

(一) 优质教育资源的时代性

时代性和前瞻性作为教育的两个重要特征, 直接决定了教育资源要成为优质必须与时代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优质教育资源的时代性表明优质教育资源不是亘古不变的, 它随着各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因素、教育内部评价标准的发展而改变。通常, 我们评定教育资源是否优质之前, 需要参照社会发展程度和需求来制定一个评价标准, 只有当教育资源在符合此标准以后才可能成为优质教育资源。例如, 在应试教育时期, 我们倾向于结果取向的评价模式, 评价优质学校的主要标准是升学率和考试分数, 评价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注重教师学历和学生成绩。因此, 在社会学视野下, 只要符合这两个标准的要求, 它们就是优质的。如今, 我们推进素质教育, 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取向也开始转变, 升学率、考试分数不再是唯一评价指标, 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对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增加, 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也不断走向复杂, 教育资源要走向优质、已成为优质教育资源要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 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时代性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首要特性和教育资源的一般特征决定了其他的诸特征。换言之, 正是因为其时代性, 才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具有了发展的空间, 才具有研究的意义。

(二)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是指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它不能满足所有受教育者的需求, 只有少部分优势群体能够享有它。分析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 总体上是呈正态的, 即优质和劣质教育资源占少数, 一般教育资源占大多数, 而且, 这种正态分布的特征是恒定的。虽然政府一直加大教育投入创建了更多的教育资源, 并通过适当政策鼓励发展优质教育资源, 但是, 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上, 我们只能改变其峰度, 使正态分布曲线趋向扁平化, 缩小优质教育资源和一般教育资源的差距, 而不能消除这种差距使曲线变成直线。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发展的差异, 在我国1675万教职工中, 成为优秀教师的数量只占少数。据统计, 我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443104人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人数是306953, 占21.2%;普通初中专任教师3464296人中, 中学高级职称人数为305047, 占8.8%;小学专任教师5612563中, 中学高级职称人数为34001, 小学高级职称人数为2671043, 比例分别为0.6%、47.5%。[3]这些优秀教师一般分布在城市或重点学校, 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性使得大部分农村受教育者更加感觉到其稀缺的特性。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既源于外部因素 (如政府投入) , 又是由其内部构成要素决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智商和能力是呈正态分布的。因此, 作为教师群体, 必然存在着正态分布的特征, 即优秀教师和不合格教师占少数, 普通教师占大多数。优秀教师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又抑制了优质学校的数量, 从而决定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更进一步说, 教育资源因为其自身内在限度也成为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普及的重要因素。教育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最优秀的没有差异的个体, 然而, 我们在评价受教育个体时, 总是以一种标准来衡量学生, 从而, 学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相应的教师、学校也被内隐地划分出相应的等级。稀缺性作为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属性之一, 我们不应该考虑如何消除它, 而是在承认稀缺性的基础上采取多元评价标准, 重点支持一般教育资源的成长, 从客观上来缩小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

(三) 优质教育资源生成的长时性

任何一种社会资源都是生成性的, 而且在生成的时间长短、过程简繁等方面存在差异。优质教育资源生成的长时性是因为:教育资源从产生走向优质首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其次是优化的过程, 再则是接受检验评价从而最后成为优质的过程。毋庸置疑, 优质教育资源的产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缓慢过程。正如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 从新手型教师成长为熟手型教师再变成专家型教师, 在理想状态中, 至少需要10年时间, 我国普通初中专任教师群体中具备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4]

作为个体的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反思教学实践, 而且需要以培养出社会认可的优秀学生或取得同行认同的优质教学成果来实现。然而, 这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 必须依靠长时间的积累。作为一所优质学校, 发展历程同样是漫长的。因此, 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不仅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更多的是一个接受社会检验和评价的过程。教育自身的滞后性也决定了区分和创造优质教育资源的时间不是短暂的。由此我们知道, 正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生成的长时性, 我们才倍感其稀缺的特征。优质教育资源生成的长时性启示我们在教育规划中, 要注重前瞻性, 合理制定投入计划, 切实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社会事业。

(四) 优质教育资源的非独立性

优质教育资源的非独立性是就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关系而言, 优质教育资源的产生需要获得其他资源的支援。一所普通学校要发展成为优质学校, 必须依赖于所在区域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等, 没有政府的财政投入, 缺乏优秀教师的支撑, 完全依靠学校自身的发展, 很难成为优质学校。同样, 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外部的指导, 只依靠自身的不断探索, 其成长历程也是缓慢的。因此, 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需要依靠其他资源的增长, 特别是经济资源的影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状况, 不仅城乡差距显著, 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 就很说明问题。总体而言, 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不仅需要优化内部结构, 更需要依靠社会各种资源的支持, 缺少了任何一种资源, 都不能和谐地发展。伴随着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要创造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必须在优化自身结构的同时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资助。

(五) 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性

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性主要是指优质教育资源在空间上不是总聚集在一个地方, 而是动态变化的, 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师层面上。在我国, 教师流动的趋势大致为农村的优秀教师往城市学校流动, 城镇学校的优秀教师流向优质学校或大中型城市, 这种单向流动与其说是受外部诱惑所影响, 不如说是人的先天本质决定的。随着优秀教师的流动, 优质学校也开始逐步向城镇和大中城市转移。本来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性对于教育均衡的发展是有益的, 但是这种单向的流动性不但促进不了教育均衡发展, 反而造成了教育资源之间差距的拉大。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教师队伍的质量, 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对农村学校的发展是致命的, 由于得不到新的优秀教师的补充, 学校竞争力急剧下降, 直接造成生源质量和数量显著降低, 从而, 导致农村学校的发展进入不良循环的怪圈。然而, 获得优秀教师的学校却走入良性循环, 逐步走向优质的顶端。如今, 我们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 建立优秀教师流动机制, 正是为了转变优质教育资源单向流动的状况。

三、优质教育资源特征之间的关系

优质教育资源的五个特征具有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 从优质教育资源的时代性来阐释, 作为其首要特性, 如果它不具有时代性, 那么就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 超越了时代性, 优质教育资源只是一个固定的不可改变的资源, 既然我们不能改变它, 那么, 分析它就没有任何实践价值。所以, 这一首要特征决定了其他四个特征。其次,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既是客观事实, 又是一种主观体验, 如果教育资源都是优质的, 那么就不存在这种比较的状态, 自然就不会有稀缺的性质。优质教育资源生成的长时性也是对稀缺性的一种解释, 同时也决定着稀缺的特征。换句话说, 如果优质教育资源生成时间短暂, 易于创造, 就会与稀缺的特征相矛盾。因此, 这两个特征既相互独立, 又存在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优质教育资源的非独立性是前三个特征的具体化阐述, 如果优质教育资源的独立性很高, 完全依赖于人类, 那么人类想拥有多少就可以创造多少, 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也就没有那么激烈。正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不仅依赖于内部因素, 更需要得到外部其他资源的资助, 所以独立性很低, 我们也就不能很容易的创造出来。最后, 我们从空间层面来描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性, 如果一种资源不具有空间流动性, 那么我们只能依赖其生成的地理位置, 此时, 人类的教育活动便会受到制约, 教育过程也会很被动, 因此, 从实践层面上, 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性为人类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可能。总之, 优质教育资源的五个特征之间既有内在必然联系, 外在层面上又相互独立。

社会在发展, 教育在进步, 面对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 如何创造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如何合理分配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时, 我们都不能回避对优质教育资源特征的分析。

参考文献

[1][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

[2][EB/OL].http://www.sccedu.com中共教科所调研组.

[3][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249610621894816&inoid=1249524422959568&title=普通初中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年龄结构情况.

篇8:李涛优质资源心得体会

在视频和Flash技术出现之前,人们在网络中可能看到的大量动态内容就是Gif图。这些Gif动态图给人的印象是画质粗糙、解析度低、颜色数少,但是它文件量小、短小精悍,便于网络传播,由于这些优势Gif图从一开始就成为它有别于视频和照片的格式。

动态图片是由短视频或照片序列生成的“迷你视频”,一般以Gif格式存储。后来经过摄影师和设计师的创造,集创意、艺术化、拍摄和后期处理为一身的超动态Gif图便出现了,这便是“Cinemagraph”。Cinemagraph拥有远胜于普通Gif图甚至视频的动态内容表现能力,使用目前的摄影和后期技术已经能够获取画质细腻、色彩丰富、压缩较好的动态图片。

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进Cinemagraph,并揭开其拍摄和后期制作的面纱。

Cinemagraph是什么

Cinemagraph是静态照片中神奇的细微运动技术。顾名思义,Cinema是电影摄影,graph是图片,Cinemagraph是动态摄影和静态图片的结合,因此它既不属于电影也不属于照片,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视觉语言和形式。

Cinemagraph这种艺术形式于2011年流行起来,始见于纽约Jamie Beck及 Kevin Burg的博客“From me to you”中,但其实Kevin Burg早在2009年就开始利用Gif格式进行影像方面的试验和创作了。后来Jamie Beck和 Kevin Burg在纽约时装周(NYFW)合作中,创作并通过互联网分享了很多作品。本着作品能与观众有更多互动的愿景,Cinemagraph迅速发展起来。之后他们把博客改名为“Ann Street Studio”,另外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Cinemagraphs。

Cinemagraph既保持了传统摄影的原则,又具有电影的灵魂和品质。摄影师的Jamie Beck和动画技师的Kevin Burg以他们的专业背景,把视频影像和摄影图像间做了有益的尝试和结合,他们把这一创作的过程和艺术形式命名为“Cinemagraph”。通过社交媒体平台,Cinemagraph这种融合两种风格的影像和其术语迅速流行和传播开来,正式确立了自身的身份和地位。

富有创造性的Jamie Beck和Kevin Burg不但期待能够探索和开创未来显示技术在美术馆和画廊中的设置和应用,而且也想促进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和传播过程成为一种最好的方法——在数码时代,能够及时捕捉一个鲜活的生活瞬间,或者当我们需要形象地交流和立即分享时,能够创造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像”来。

2014年12月,美国商标和专利办公室把术语“Cinemagraph”的商标权正式授予加拿大软件制造商Flixel公司, Flixel公司以出品“Cinemagraph pro”IOS版和MAC版应用软件而声名大噪,并获得了2014年苹果软件设计大奖。该软件专门用于制作Cinemagraph,轻松上手,简单快捷,娱乐性极强,这使得Cinemagraph制作不再受专业限制,变得便于大众参与和传播, Cinemagraph这种形式受到大众更多的关注。

Cinemagraph的拍摄

Cinemagraph需要让静止照片中某个位置以动态形式表现,其实是一个局部活动的 Gif 文件,通过视频素材转化而来。因此要想有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在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1) 拍摄时使用有摄录功能的相机、摄像机、手机都可。必须使用三脚架进行稳定。拍摄一组序列帧照片或者一段视频短片都可。

2) 拍摄前先构思好画面中什么地方静止,什么地方活动。活动的部分或对象最好能够循环往复、自然衔接。运动的特点应该是重复、循环、细微。静止和留白的画面空间要占大的比例,这样才能让活动部分更加凸显。

3) 拍摄时使用M手动挡,包括白平衡与对焦也要使用手动,以减少画面变化,防止画面闪抖。

Cinemagraph的后期方法

Cinemagraph动态照片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蒙版的遮挡,注意图像的优化要做好,否则图像会非常大不便于传递。如果想追求高质量及永久保存的作品,则需要花很长时间通过 Photoshop 、After Effects等专业软件来制作。

篇9:渠道之争:焦点在优质渠道资源

随着TD-LTE牌照的发放, 电信市场正式进入4G时代。相比2G和3G, 4G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升级, 在3G时代差强人意的视频通话、手机电视等大流量业务的“流速瓶颈”可以真正得到解决。但是, 业务升级只是4G牌照的发放带来的水面之上的景象, 真正的变革来自于水面之下, 即电信市场的大洗牌。

这个大洗牌, 在前端, 表现为用户资源的大争夺、再分配, 其重点是中高端用户, 只不过随着4G的技术大升级, 这里的中高端用户不仅仅指传统的“话音高端”, 还包括“数据高端” (“数据高端”用户的通话量或许不比“话音高端”用户多, 但数据流量消耗惊人, 总体ARPU值不低) 。而前端用户资源的再分配程度, 取决于后端产品资源、渠道资源的占有程度。相对而言, 在4G产品上, 三大运营商不会有太大差别, 因此, 4G时代运营商竞争的焦点就在于渠道资源的抢夺。

电商渠道异军突起

数据显示, 在2G和3G的市场开拓方面, 电信运营商的自营厅虽然在高端产品销售和品牌形象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仍然有60%~70%的销售来自社会渠道。同时,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 销售渠道的社会化、电商化将是电信渠道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 对三大运营商而言, 未来三年优质社会渠道和电商渠道的争夺一定是市场竞争的主线之一。之所以特别强调“优质”社会渠道和电商渠道, 是因为经过2G和3G的运营, 三大运营商均建立了一整套规则明确、制度完善的外部渠道管理体系, 也逐渐沉淀出一支相对稳定的渠道队伍。

若更形象的描述, 我们可以将电信运营商的主要渠道体系分为三大“队伍”:一是以营业厅、客户经理为主的“中央军”序列, 二是以高等级社会渠道为主的“近卫军”序列, 三是以低等级、零散社会渠道序列为主的“杂牌军”序列。经过实践证明, 在三大队伍里, 真正敢打敢拼、最为骁勇善战、且战绩最好的当属“近卫军”序列, 他们有资源、有组织、成规模, 对属于自己地盘的市场争夺绝不手软, 甚至毫不留情。

在4G时代到来之后, 这些渠道仍将是“革命”的主力, 三大运营商对这些资源的吸纳和利用的能力, 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三年后4G的市场格局。只不过, 与3G时代不同的是, 这次运营商不应仅仅将目光停留在手机卖场、3C卖场等传统线下社会渠道, 还应重点关注基于互联网的如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电商渠道。因为目前电商渠道已经成为社会零售的主渠道之一, 任何厂家都不能忽视这一渠道, 特别是对电信运营商而言, 由于“数据高端”用户多数为“互联网重度用户”, 更加不能忽视对优质电商渠道的争夺。

当然, 在这里对电商的定位不能仅限于“渠道”。电商的核心功能固然在于“销售”, 但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电商不再是“销售电子化”, 而是“从头到脚的网络化”, 他们从产品设计到品牌传播、从订单形成到售后服务、从思维到执行到更新和升级都需要充分结合网络的特征。因此, 4G时代, 电信运营商需要重新认识PC、手机等网络设备屏幕背后的用户特征、消费行为, 甚至思维方式, 并以此为源头重新构建业务模式、盈利模式以及价值链整合模式等。

渠道应与用户需求相匹配

要想实现对优质渠道资源的有效争夺, 最终还得回到用户思维本身, 因为无论是对运营商还是外部渠道而言, 都是在做“产品—渠道—用户”的游戏, 即如何把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渠道交到的合适的用户手里。对电信运营商而言, 要想获得并牢牢把握优质渠道, 必须注意两个关键点。

一方面, 电信运营商需要为渠道提供合适的“武器”——产品。与3G时代类似, 在4G时代终端仍是征服用户的主要武器, 因此, 电信运营商首先需要在手机终端上下功夫。当然, 所谓的“下功夫”不是指简单找来i Phone、Galaxy等明星机, 而是要理解透彻这些渠道面对的是怎样的客户群。在这一点上, 小米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小米自诞生后, 并未把目标客户群定在利润率最高的高端用户, 因为他发现与苹果、三星等大厂商对打无异于自取其辱, 于是退而求其次专攻喜欢上网的“丝”用户, 而且通过对这帮用户的深入调研发现, 他们最为明显的行为特征是“有闲没钱”、“天天泡在网上”等, 于是另辟蹊径做“丝手机” (当然对外号称“发烧友手机”) , 在宣传上注重功能参数等的传播, 在销售上则采取官网预定的方式为主。

另一方面, 电信运营商还需要确立正确的“打法”。比如我们通过调研发现, 对于4G用户, 越是高端的用户, 越注重手机本身, 注重功能;越是低端的用户, 越注重业务资费, 注重实惠。这就意味在渠道终端的销售和促销上, 针对不同段位的用户, 主打的卖点应是完全不同的, 电信运营商必须要随之配备不同的促销政策和资源支持。比如“买手机送食用油”对中低端用户更有诱惑力, 而“买手机送mini路由器”、“买手机送移动电源”则对高端用户则更有吸引力。同时, 还需要因地制宜, 比如同样是五星级的社会渠道, 但若一个在市中心、一个在城乡结合部, 则面向的客户群完全不同, 在促销政策和资源支持上显然也应有差异。

上一篇:在灵璧“五城联创”动员会上的表态发言下一篇:69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