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2024-04-13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共10篇)

篇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一、教材分析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的内容属于信息技术课的基础,也是信息技术课的重点内容。学好了本节课的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才能在学习过程发中更快捷、方便的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在全书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状况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都是由农村和市区两部分的学生组成,基础差距很大,所以教师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采用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参与的任务驱动法。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中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特征等,对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并运用信息,尚未形成明晰的思路。本节课结合要如何了解更多自己的学校,设计关于试验中学系列板报,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获取信息过程与方法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懂得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情感目标: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同组学生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努力探究的好习惯。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有效选取获取信息的方式。

教学难点:确定某一具体主题的信息内容大纲以及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五、处理思路

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在课堂上做相应的处理。

六、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刚刚踏进学校,对于现在的学校我们都不是很了解,学校为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学校,要求每一个班都要搞一期以学校为主题的板报,那我们要按怎样的步骤来做呢? 提问负责搞班上板报的学生。

2、讲解过程

(一)、确定信息的需求 1)、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 如:

1、学校的历史

2、学校的师资力量

3、学校的环境

2)、确定成果目标的形式及所需要载体类型 板报——文字、图片 其它:论文——文字

演示文稿——文字、图片、声音、视频 注:不同的目标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载体类型。3)、列出需求清单 包括:需求内容,所需载体类型,成果目标形式等内容。如: 学校的历史——文字

学校的师资力量——文字、图片

学校的环境——文字、图片

过渡:(提问)我们知道了要取得学校的历史、师资力量、环境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那我们可以从哪里得来这些信息呢?比如说我们要了解学校的历史,那我们可以到阅览室查看一些相关的资料,同时也可以问一下我们的老师或者师兄师姐等;而对于学校的环境呢,我们则可以通过亲自观察学校本身来了解情况。(边讲边列举相关内容)

(二)、确定信息的来源 1)、媒体

包括:报纸、书刊、广播、电视、录像等 2)、他人

包括:老师、朋友、同学、父母等 3)、事物本身

亲自研究观察学校里面各方面的情况。

注:信息源越广阔,收集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就真实可信。过渡:(提问)我们知道需要哪些信息,也知道这些信息从哪里来了,那我们就要进行采集信息了,通常我们采集信息的方法有哪些呢?

(三)、采集信息

1、采集信息的方法

注:不同的信息源有不同的采集方法。(边举例边讲解)1)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

举例:按图书馆的分类目录检索、按时间或节目类别收听或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等。2)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

举例:请教老师或父母、与同学讨论等。3)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举例:直接观察学校的各种情况

2、采集信息的工具

举例: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等。附:各设备的图片一张

过渡:我们采集到得信息都是比较零散杂乱的,也不可能说我们采集到了信息就马上把它放到板报上,肯定是要先把它整理放好,以后再用。

(四)、保存信息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2、输入计算机保存

特点:容量大,可根据需要按不同形式存储。数字化格式-直接输入计算机中存储 如:数码相机照的相可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非数字化格式-经软件处理后输入计算机中存储

如:传统相机照的相需经过扫描仪处理后才可以输入到计算机中。

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是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并且了解到信息的各种来源,以及采集信息的各种方法和采集信息的各种工具,并学会如何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将得到的信息为自己所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遇到的问题中,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思路来解决问题。

练习:填写信息采集卡 学校板报信息采集卡

七、自我评析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并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较好。本节课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篇2: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蓝田县孟村中学

魏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来源的一般分类,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能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学习信息获取方法的价值和意义,自觉关注信息获取的效率,并努力提高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要让学生对信息来源的多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并能够明确可从多种信息源获取同一类信息,增加信息的可信度。)

2、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要求学生根据信息不同来源,理解并能选择获取的信息的相应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使方法具体化成可操作的行动方案。)

三、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需求。(说明:学生虽然在生活、学习中经常要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但他们可能很少认真关注分析的方法,这需要老师引导其认真归纳、总结。从而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良好素养。)

四、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分析归纳。

2、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简要回顾: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的基本特征:(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3.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

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语言,文字,造纸印刷术,电信技术,计算机和现代通信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6.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计算复杂),数据处理(计算简单),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虚拟现实,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导入:

如何才能有效地获得想要的信息?通过铁人王进喜的案例,让我们了解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接着ppt展示出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一、确定信息需求

教师利用让学生回忆初中校园来制作电子相册活动,介绍学生如何根据主题,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

(1)制订信息需求内容大纲。(2)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3)列出需求清单。

二、确定信息来源 来源

示例

说明

包括各种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提供的是人们加工过的信息或转载信息,要考证其出处及权威性

能为你提供所需信息或如何找到所需要信息的人

包括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人的各种特征等,可获取没有加工过的信息 媒体 报纸

书刊

广播 电视 音像制品 网络 其他

他人 老师 父母 同学 朋友 专业人士 其他

动物

山河

风雨

表情 行为 化学反应 活动过程 事物现场 其他 事物本身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表2-1提供的资料,了解信息的几种来源。

三、采集信息

1、根据信息的不同来源会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表2-2给出信息采集的一些方法,了解采集信息的一些方法。

2、采集信息的工具

采集信息的时候你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帮助呢?

3、学生阅读教材表2-3,了解不同采集工具的不同用途。讨论需要用到哪些信息采集工具?进一步具体化采集方法,使之成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

四、保存信息

有效获取信息后,就要学会保存信息,采集来的信息往往比较零散杂乱,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以便更好的使用这些信息。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由于采集到的信息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采集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号,并按信息内容、信息类型、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以方便调阅和使用。

(2)、输入计算机保存

收集并整理好的信息保存到计算机里面可以方便我们进一步处理,也是越来越普遍的保存信息的方法。

文件的管理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夹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或不同用途的文件分类存储。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大量同类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关于数据库我们将会在第五章有更多的介绍。

五、作业

动手制作电子相册,记录自己最美的初中校园。

六、小结

1.信息获取的基本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

确定信息来源 采集信息 保存信息

2.信息的来源:媒体、他人、事物本身

篇3: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关键词:高温干馏,物料衡算,化合水

在炼焦过程中煤中氢与氧化合生成的水称为化合水(chemical water),又称热解水。化合水量与炼焦干煤之比即为化合水产率,其值既与炼焦条件有关,也与煤的性质和组成有关。如果煤料组成和炼焦过程工艺参数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基于干煤的化合水产率几乎为一固定值。一般情况下,化合水产率约为干煤量的2%~4%[1]。炼焦炉进行物料衡算时,以进入焦炉的原料—煤为入方,以炼焦的各种产品—焦炭及其他化工产品(焦炉煤气、焦油、粗苯、氨、化合水、入炉煤带入的物理水)为出方。化合水作为焦炉物料衡算的输出物之一,其量通常由输入焦炉的干煤量和干基化合水产率按照规范(《焦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2]中的公式计算求得,化合水产率是焦炉物料平衡计算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数据。因焦炉的能量平衡计算是在其物料平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故化合水产率同样是焦炉能量衡算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之一。另外,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氨水中水量是由炼焦配煤带入的物理水量和炼焦煤干馏过程产生的化合水量决定[2],其值直接决定后续蒸氨塔等设备的工程设计及选型。因此,对炼焦过程中化合水产率进行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化合水产率的获取方法

化合水产率的获取方法仅有三种:模拟实验实测法、经验公式法和氧平衡法。其中,模拟实验实测法得到的化合水产量(率)报道较集中于20世纪60-70年代;通过经验公式或氧平衡法获得化合水产率是目前焦化工作者计算化合水产率的主要方法。

1.1 模拟实验实测法

炼焦得到的水量,即炼焦产生的荒煤气含有的总水量,包括入炉煤带入的水量和炼焦生成的化合水量,化合水的量不能直接测得,只能在测定荒煤气中的总水量和入炉煤带入的水量(均按单位入炉煤量计)的基础上,采用差值法计算得到。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入炉煤带入的水量可按照《GB/T 211-2007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中描述的方法实测获取,但实际生产中炭化过程输出总水量几乎无法直接测得,也就是说难以通过实测得到焦化厂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化合水量(率),故研究人员通常采用模拟实验实测法进行研究,原理为:依据工业生产过程、条件或工艺原理,对炼焦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一般情况下,模拟程度越高,所得结论越可靠。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虽然不同的科研机构和试验站设计的煤干馏试验装置不完全相同,但其原理和构造大多与图1[3]所示装置相似,实验操作和主要控制因素大致相同:将一定粒度的煤装入小型干馏炉(热解炉)中,采用电加热的方式使其以一定速度加热到某一终点温度(多数为900℃或950℃),然后恒温一定时间以保证焦炭完全成熟。煤炼焦过程得到的荒煤气先通过冷却装置回收煤焦油和水,然后依次通过不同的吸收液,使得煤气中NH3、萘、H2S(有的装置不设脱硫装置)等物质被吸收,然后使煤气通过苯回收装置(如活性炭等)使荒煤气中的苯族烃类化合物被吸附,最后采用煤气收集装置收集炼焦过程得到的净煤气。冷却单元得到的焦油与水的混合液通过共沸蒸馏进行分离,使荒煤气中总水量的测定得到实现,从而计算得到化合水量(率)。

法国马里诺试验站的P.Foch等[3]自1959年开始承担焦炉热工测量及热平衡确定工作后,即开始采用自主设计的小型煤干馏装置,对麦提奇、匹兹顿MV等不同矿区的炼焦煤进行炼焦模拟试验,所取煤样为粒径在5.66 mm以下的煤(含水2%),加热速度为2℃/min;终点温度为950℃,恒温时间为1 h,部分实验结果列于表1[3]。

近三十年关于模拟实验法测定化合水产率的报道较少。东北大学的雷勇等[4]利用2 kg煤干馏装置,进行湿煤炼焦和干煤炼焦的对比实验以考察炼焦煤水分对炼焦产物的分布及特性的影响,试验以首钢焦化厂的配合煤(湿煤含水10%,干煤不含水)为煤样,初始加热速度为7.5℃/min(室温到300℃),后降至3.8℃/min(300℃到830℃);恒温时间为0.5 h,终点温度为950℃,湿煤和干煤的化合水干基产率分别为2.09%、2.08%。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的裴贤等[5]采用自主设计的1 kg煤干馏装置,对几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种进行模拟炼焦实验研究(粒径为3毫米以下的煤样(含水10%)加热速度2℃/min;终点温度950℃,恒温1 h),旨在考察炼焦化学产品的产率与煤种变质程度之间的关系,但作者仅对焦炭、煤气、焦油、粗苯、NH3、H2S这几种直接影响经济收益的热解产品的产率进行了分析研究,未报道试验得到的化合水产率的值。

模拟实验法通过对炼焦过程的模拟使荒煤气中总水量的测量得以实现,且试验精确度较高、重复性较好,有助于人们认识化合水产率随煤中氧、炼焦条件的变化规律。但在实际中生产中,并不是所有的试验站和研究机构都有模拟蒸馏装置,且焦化工作者希望能够更快速、更便捷的得到化合水产率的数值,所以人们在已有数据基础上,通过回归得到有关经验公式,从而可以间接获取化合水产率。目前所采用的经验公式根据回归所采用基础数据的不同分为两种:在模拟试验法数据基础上得到的用入炉煤氧含量求化合水产率的经验公式和在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基础上得到的氧平衡公式,由上述公式获取化合水产率的方法分别称为经验公式法和氧平衡法。

1.2 经验公式法

为了便于应用,焦化研究者在模拟实验实测获得的化合水产率的基础上拟合出化合水产率的经验公式。需要指出的是化合水产率不仅与入炉煤中氧含量有关,而且与炼焦条件密切相关,理论上其值是炼焦温度等多种参数的复杂函数,但在实际研究中,学者及工作者往往力求用最少的变量参数求出化合水产率,因此一般情况下化合水产率的经验公式仅就其主要相关变量即入炉煤含量来进行研究。

中:OΔm,d———入炉煤中氧含量,%

18、16———水的分子量、氧的原子量

α———煤中氧转化成化合水的转化系数

式(1)表明:化合水的形成与入炉煤中的氧含量有关,但在炼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煤中氧均转化成化合水,只有一部分转化,其原因是煤中有一部分氧在角质层阶段消耗于含碳化合物中,所以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化合水产率时,一般需要知道煤中氧转化成化合水的转化系数。

为确定转化系数焦化研究者作了大量的工作,郑国舟等[6]对已有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发现由于原料煤和试验条件不同,所得到的转化系数差异也较大:有的焦化工作者提出煤中有55%的氧转化生成化合水;而有的提出转化系数为60%;也有的通过对不同煤种的测定,得出其转化系数分别为:长焰煤75%,气煤65%,肥煤50%,焦煤40%,瘦煤30%,贫煤20%,无烟煤10%。我国中国金属学会制定的规范[7]中规定煤中总氧量转化生产化合水的转化系数一般取0.3~0.5,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具体应取上限值、下限值、平均值还是某一特定值均未作进一步说明,这样就无法杜绝或避免人为选择使用的随机性,得到的化合水产率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

经验公式法较之于模拟实验实测法而言方便,节省了模拟实验的昂贵费用,得到焦化工作者的广泛应用,但经验公式法是在由模拟实验法获取的数量有限的离散型测试数据基础上整理计算得到的,由此得到的转化系数为区间值,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

1.3 氧平衡法

氧平衡法的原理是:在工业生产条件下,根据氧量平衡,采用直接测定原料煤和化工产品(焦炭、焦油、焦炉煤气)中的氧量及其产率,而求出干煤的化合水产率及煤中总氧量转化生产化合水的转化系数。

苏联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格尔罗夫焦化厂入炉煤和化工产品(焦炭、焦油、酚、焦炉煤气)进行的实测,根据氧平衡,求出干煤的化合水产率为1.77%,相应的煤中总氧量转化生成的化合水的转化系数为41.8%;按照苏联的氧平衡法,对实际生产中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大量的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在焦炉正常生产条件下,化合水产率一般为1.53%~2.85%,由此可计算其转化系数为33.4%~50.5%,平均可取43.7%。据研究[6],一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焦炉工业生产条件进行模拟测出的转化系数,往往比在工业生产条件下依据氧平衡所得数值大,因为在焦炉中煤析出的化合水有一部分与赤热焦炭反应而被消耗,使化合水的实际产率下降。

笔者在对炼焦工艺、各单元操作等研究后,对炼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物质流分析,发现在实际工业生产条件下,由于目前生产装备、工艺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有一部分的空气漏入到荒煤气中,漏入的空气主要来源于装煤过程和集气管根部负压处。因此,氧平衡法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空气这一输入项。

理论上,氧平衡法应将炼焦过程中所有氧的输入输出物流都考虑进来,但实际上,根据焦化厂日常计量数据,一般仅考虑主要含氧化工产品:焦炭、焦油和焦炉气,相对模拟实验实测法和经验公式法,氧平衡法计算较粗略、误差较大。

2 结语

通过对模拟实验实测法、经验公式法和氧平衡法三种化合水产率获取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化合水产率的经验公式法和物料推算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经验公式法应根据煤质和实验条件等进一步细化其取值,尽可能地避免人为选择使用的随机性,保证此法获得的化合水产率的真实性、准确性,具体可编制形成煤中氧转化成化合水的转化系数表以便查取;氧平衡法应充分考虑实际生产中进入到炼焦系统中的含氧物流,由此计算出的化合水产率(量)就更逼近其工业条件下实际值。

参考文献

[1]贺永德.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54.

[2]中国金属学会炼焦化学分会.焦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规范[S].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6-20.

[3]P Foch,等.关于焦炉热工控制的研究:第一章热工平衡的确定[J].国外炼焦化学,1996,66(4):1-6.

[4]雷勇,蔡九菊,廖洪强,等.湿煤炼焦与干煤炼焦的对比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0):1421-1424.

[5]裴贤丰,张飏,白效言,等.不同煤种模拟炼焦时化产回收的实验研究[J].煤质技术,2011,11(5):29-31.

篇4: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一、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要求体现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这是一种自然意识,本节将这种自然意识转化为线索:“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并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三)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来源的一般分类。(2)学会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来源。(3)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技能目标:

(1)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2)能根据实际工作中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讨论获取信息的过程,总结一般规律。

(3)能通过分析和比较,使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

(1)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能对信息获取效率进行关注。

(五)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需求。

(七)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演示、探究、任务驱动和协作讨论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

表格形式40分钟整节课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

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爱鸟报首先介绍了禾花雀的外形特征及其生态价值,引出其生存现状被广东人搬上餐桌。通过计算机网络,采用网上信息查询为主,实地调查为辅的研究方法,对禾花雀生存现状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禾花雀食用情况调查给出的数据显示,禾花雀被食用这一情况屡禁不止,会导致禾花雀数量骤减。保护这些“三有”野生鸟类,拒食野生动物,善待生灵,爱护人与动物共有的家园,也是爱护我们自己,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选择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间范围 信息的地域范围 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

文献型信息源 口头型信息源 电子型信息源 实物型信息源

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综合实践:

实践以“我要自己装电脑”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获取不超过5000元个人电脑的配置信息围绕信息获取过程,从各个环节的具体要素分析入手呈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实践:国庆长假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5~7天的“国庆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请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花费,并说明这个计划的设计理由及旅游将达到的效果。教学反思

篇5: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设计

模块章节:《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二章第一节 2017.9.18——2017.9.2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对于信息都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多数都已经会了不错的技术。但能独立的应用这些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高中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应该关注的。他们平时的生活已经经常需要用到在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所以学习本课更应该得到提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来源的一般分类。学会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来源。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2.技能目标: 能根据实际工作中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讨论获取信息的过程,和常用的高效的方法,总结一般规律。

能通过分析和比较,来区别有用信息和虚假信息,使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 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需求,判断信息的真伪。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获取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必须拥有的技能之一。而要在信息的“海洋”里准确、高效地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并非易事!例如,我们从因特网上寻找与“信息”一词相关的内容,就可以搜索到至少几千万条。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说的是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还是处于对外保密的时期,但是日本人通过一张照片判断出了大庆油田的具体情况,使得他们在石油开采设备招标的时候一举中标。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一张什么照片泄露了大庆油田的基本情况。

活动2【讲授】照片泄密案

这张照片是《中国画报》刊登表彰大庆油田炼油厂的画面。就是这样一张的照片泄露了大庆油田的基本信息,同学们看一看能不能从这张照片中找到大庆油田的基本信息。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仔细看看日本人是怎样发现大庆油田的情况的。观察照片,总结日本人得到的那些信息和得到信息的过程。引出今天的课程——获取信息的过程。

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

让学生仔细的阅读书本上的内容,完成导学案上基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然后通过讲解这些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加深印象。

活动4【活动】合作学习

采用小组协作,每2人一个组,合作完成其中任何一个案例。教师在课堂中引导提示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获取想要的信息,感受信息获取的这个过程。

活动5【作业】课堂小练习

1、小王在校运动会现场拍摄了许多照片,其信息来源是()A、照相机 B、他人 C、媒体 D、事物本身

2、下列信息来源属于媒体类的是()A、网络

B、老师

C、同学

D、活动过程

3、获取信息的来源决定了信息的可靠程度,下列信息来源中哪一种来源获得的信息最可靠()。

A.报刊杂志 B.朋友、同学 C.亲自进行科学实验 D.因特网

4、小明决定采用上网的方式查找“巴西里约奥运会”中国获得的奖牌数量,这是获取信息过程中的()阶段

A、确定信息需求

B、确定信息来源 C、采集信息

D、保存信息

5、根据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的安排,刘晖要到社区采访,收集大家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并制作一份演示文稿作品。他应恰当选择的信息采集工具是()

篇6:《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湟中县拦隆口中学

乔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复习】: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13

1、郊游 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

选择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间范围

信息的地域范围

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P16表

文献型信息源

口头型信息源

电子型信息源

实物型信息源

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实践】:

1、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P14获取奥运知识信息的各个环节。

2、检查上节课留下的问题: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

【综合实践】:

实践1:以“我要自己装电脑”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获取不超过5000元个人电脑的配置信息

围绕信息获取过程,从各个环节的具体要素分析入手,呈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实践2:国庆长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了。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5~7天的“国庆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

篇7: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一、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

高职院校广播影视类专业的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有许多, 从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 可使用的价值差别很大, 不同于一般技术类的其他高职专业。以下从信息实效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来列举和分析几种获取途径。

1、通过本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获取就业信息

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推荐部门, 他们既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所涉及的各级主管部门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 同时也是用人单位选录毕业生所依赖的一个主要窗口。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信息有以下几个优势: (1) 针对性强。一般用人单位是在掌握了该校的专业设置、生源情况、教学质量等信息后, 才向学校发出需求信息, 这些信息基本是针对该校毕业生的。 (2) 可靠性高。为了对毕业生负责, 学校就业指导机构要事先审核用人单位资质,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学生的安全。 (3) 成功率大。学校一般采取校内小型专场招聘会形式, 只要符合条件并善于把握机遇, 与用人单位谈妥后, 马上就能签下协议。学校的辅导员老师是就业指导与信息发布工作的具体执行者, 毕业生要主动与他们联系获取就业信息。

2、通过人际关系获取就业信息

毕业生可通过亲属、老乡、老师、校友等获得自己用得上的就业信息。这些提供信息的介绍人在工作岗位上一般已取得一定成就, 并可以个人的魅力和信用为被举荐者提供担保。所以, 通过这种渠道获取的就业信息, 往往有效价值大, 签约迅速, 成功率较高。要特别注意利用师长和校友这一“门路”。尤其是本专业的老师, 他们比一般人更了解本专业学生适合就业的方向和领域, 很多教师与广播影影视行业联系紧密, 对一些单位了解详细, 提供的信息专业对口性强。现在各广播影视类高职院在各媒体聘请了一些名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及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 他们可直接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对学生校校友与母校之间的特定的“血缘关系”, 决定了校友提供信息的特点:一是校友对母校了解全面深刻, 提供的信息切合学生的需要。二是单位认为校友提供的信息比较可信, 增加了对学生的诚信认可。三是校友熟悉招聘单位情况, 提供的信息往往准确、详实, 操作性较强, 提高应聘的成功率。河北省2009年2月召开的就业工作会议首次提出, 鼓励各高校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院系以及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的积极性, 在教学工作之余广泛收集大学生就业信息。

3、通过各种媒体获取就业信息

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现代传媒的发达, 使媒体成为释放信息的主渠道。大学毕业生通过媒体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共同联系的平台, 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报纸杂志是就业信息发布的一大载体。许多报纸和杂志已经形成专门的版面, 刊登各个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就业信息。不过, 报纸杂志广告的对象是全体择业大众, 缺乏对大学毕业生的针对性。因此,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期间有必要对报纸杂志释放的就业信息给予关注。广播电视媒体发布的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较少。但是, 这两类媒体往往发布自己的招聘信息, 正好是广播影视类专业的毕业生所需要的, 应注意收集。

通过网络媒体发布就业信息, 是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喜欢采用的方法。拥有就业信息的网络媒体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专门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的专业门户网站, 如大学生人才网, 主持播音人才网等;另一种是用人单位通过所在地城市的门户网站发布信息;第三种是用人单位通过自己的网站发布人才招聘信息。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完全需要经常性地翻阅网络媒体的招聘信息, 寻找自己的目标。通过了解信息, 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主要是各级各类媒体, 这些媒体发布自己的招聘信息往往在节目中穿插播出, 也在自己的网站发布, 这些信息是毕业生最需要的, 要十分关注。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毕业生也要注意查看中国播音主持网等传媒类专业网站, 查看收集有关招聘信息, 十分有效。

4、通过人才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获取信息

各级政府都建立了地人才交流中心、和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这些机构每年都要举办多次各种“人才交流会”, 毕业生可通过交流会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到大量的就业信息, 与用人单位直接洽谈, 确定工作单位。目前大型交流会的应聘成功率并不高, 主要是信息杂, 时间短, 毕业生难以把握, 用人单位往往只是发布信息, 收取简历, 现场签约的不多。在这样的大型招聘会中, 传媒类毕业生所需求的求职信息, 有价值的也不多。所以, 能否应聘成功主要看交流会后的进展情况, 毕业生要注意“跟进”, 与意向单位保持紧密联系。

5、通过社会实践、实习获取信息

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 一个很大的障碍是供求双方缺乏了解。而毕业生在校期间所从事的社会实践和实习等活动, 是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 并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的最好途径, 能获取到一定的就业信息。毕业生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实习、兼职等机会, 广泛获取信息。在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时应力求做到与拟选择的就业单位和确立的就业意向挂钩。注意了解所去的企事业单位各方面的情况, 并且争取在社会实践和实习过程中有突出的表现。如果你在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 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极有可能成为你择业成功的机会。

除了以上渠道外, 毕业生还可以通过中介机构获取信息, 或亲自走访用人单位获取信息或通过媒体、网络发布自己的求职信息从而达到反向获取就业信息的效果等等。

二、获取就业信息的办法

1、“全面开花”获取法。

采用这种方法获取信息时, 暂不考虑行业、地域和个人的志趣, 通过多种渠道汇集大量信息, 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这种获取信息的办法充分保证了信息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适合毕业生在就业早期选用。通过对大量信息接触和辨析, 可以帮助毕业生进一步认清就业形势, 缩小择业范围。

2、“行业优先”获取法。

毕业生获取信息主要以自己所倾向的某个行业为主, 围绕所选定的行业获取相关职位的信息有及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等, 毕业生可通过相关行业网站或直接到单位网站上搜集需求信息。

3、“地域优先”获取法。

毕业生获取的信息以自己所倾向的就业地域为主要参考因素。如毕业生选择经济发达地区, 可以以“长三角”、“珠三角”或地方城市命名搜索相关广播影视类企业和职业;如选择生源地就业, 可以以家庭所在地的“××县 (区) 广电局 (人事局) ”、“××县 (区) 人才网”搜索相关就业信息。

4、“志趣优先”获取法。

毕业生在收集信息时主要突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主观意向。如毕业生希望自己将来做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 那么获取就业信息时就关注各类各级电视台的有关播音员主持人的招聘的需求信息。

上述四种方法各有利弊, 第一种方法获取信息较广泛, 但由于涉及面太广, 分检和甄别有用信息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三种方法针对性较强, 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可以获取到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 但是存在着信息面窄的缺点, 难免丧失一些机遇。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用, 将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互为补充, 效果会更好。

摘要:就业不仅是实力的竞争, 也是信息的竞争。对于高职院校广播影视类专业的毕业生, 就业信息的获取尤为重要。毕业生能从多个途径获得就业信息, 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 势必会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提高他们求职的成功率。

关键词:就业信息,途径,方法,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立平:《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 《成才之路》, 2007 (14) 。

[2]周航:《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篇8: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gr

【教材分析】:使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的信息技术基础课,所讲的是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书着重讲与信息相关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述。

【学情分析】: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不久,大部分学生对信息只有初步的了解,不具备对信息收集、处理、加工的技术。通过本节获取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对信息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正确的信息。从而为后面对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打下基础。

【教学名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重点】:对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的剖析 【教学难点】:获取信息方案的正确选择、成功确定 【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认识到信息获取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掌握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及相互间的作用,并能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2.过程与方法:主要由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并汇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很多人是这么描述海南的气候情况的:一年中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据此说来,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应该是一年中较为理想的―――春暖花开,温度适宜,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很多同学准备去踏春了,假设我们这个周末准备去春游。那么在春游之前,我们该做些什么准备呢?我们是不是该确定一下去哪里春游,那里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我们借助什么交通工具前往,每个人预计要花多少钱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等等。总结起来,就是对春游相关信息的获取,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涉及信息的获取。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一下《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二)积极探索,精心研究

教师:如果当天会下大到暴雨,我们会不会去春游? 学生:不会.教师:春游前,我们最好准确获取春游当天的天气信息,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取当天的天气信息?哪种最好,为什么?

学生:听天气预报、上网查等„„

教师:对同学们来说,以上这些方法,哪个方法最便于你们获取天气预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获取天预报的过程。

教师(引导):根据获取天气信息这个例子,同学们能否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

(三)深入剖析,知识探究 结合教材内容,边讲授、分析,边板书教材对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标准表述。

1、确定信息需求(板书),包括:

(1)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板书)

比如春游当天的天气、借助的交通工具等等。

(2)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板书)

板报——文字、图片;

其它:论文——文字;

演示文稿——文字、图片、声音、视频;

(3)列出信息需求清单(板书)

包括:需求内容,所需载体类型,成果目标形式等内容。教师:(提问)我们知道需要了解春游当天天气的相关信息,那我们可以从哪里得来这些信息呢?比如说我们要了解天气,那我们可以到阅览室查看一些相关的资料,同时也可以问一下我们的老师或者师兄师姐等,我们也可以通过亲自观察前一天晚上的天气来判断情况。(边讲边列举相关内容)

2.确定信息来源(板书)

1)媒体(板书)包括:报纸、书刊、广播、电视、录像等。2)他人(板书)包括:老师、朋友、同学、父母等。3)事物本身(板书)亲自研究观察天气的情况。根据具体的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选择信息来源必须以既定的信息需求为依据,才能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教师:(提问)我们知道需要哪些信息,也知道这些信息从哪里来了,那我们就要进行采集信息了,通常我们采集信息的方法有哪些呢?

3.采集信息(板书),包括:

(1)采集信息的方法(板书)1)通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

举例:按图书馆的分类目录检索、按时间或节目类别收听或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等。2)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

举例:请教老师或父母、与同学讨论等。3)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举例:直接观察前一天天气的各种情况

(2)采集信息的工具(板书)

举例: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等。

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确定具体的信息获取方法。不同的信息来源,往往采用不同的方法 来获取信息。教师:我们采集到得信息都是比较零散杂乱的,也不可能说我们采集到了信息就马上把它用到,肯定是要先把它整理放好,以后再用。

4.保存信息(板书)包括: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板书)

2(2)输入计算机保存(板书)

特点:容量大,可根据需要按不同形式存储。

数字化格式-直接输入计算机中存储

如:数码相机照的相可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

非数字化格式-经软件处理后输入计算机中存储

如:传统相机照的相需经过扫描仪处理后才可以输入到计算机中。

(四)迁移深化,拓展延伸

教师:学校要组织一次“奥运在我心中”的知识竞赛,为准备知识竞赛需要掌握与奥运有关信息,让我们获取相关信息来源有哪些?” 你需要通过什么途径,会运用什么方式?

学生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有关获取奥运信息的报道或现在的一些相关评论文章。

教师活动:下课堂观察并参与到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依据教师提示小组进行 3分钟讨论,抽出三个小组总结获取的信息。●各级体委的相关部门 ●看相关的电视节目和报纸 ●奥运会爱好者 ●相关书籍

教师活动:(提问)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多维度观察、推理、分析。根据学生总结获取信息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的信息来源可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如(举生活中两例)„„既然信息来源是如此丰富,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来源。首先可根据我们的需求并结合实际去掉一些不合适的信息来源,再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开始尝试。由此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和一般过程.【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信息获取的四个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加强信息意识,拓宽信息获取的途径,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获取方法,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作业】:课下,希望大家预习一下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下节课我会提问的。下课

【课后反思】:

1、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重难点知识精讲。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信息获取,掌握操作。

篇9: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梅河口市第六中学

罗晓波

一、教材分析:

必修模块强调学生在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的思想与方法,因而信息获取就不仅仅是网络上的信息获取。但在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的今天,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必然是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网络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搜索到想要的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网络信息的前提条件,为本模块其他内容和其他模块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着重要求学生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归纳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并引导学生关注使用网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合法手段。

1、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搜索引擎中关键词的设定技巧,提高搜索效率;

学生对信息的处理:提高学生信息的搜集、筛选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小组协作,加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意识;

3)通过主题研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关键词的确定和使用技巧

3、教学难点

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二、学习对象分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掌握速度比较快,自我表现意识和协作学习的愿望较强,部分学生平时也有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设计有效的“兴趣主题”,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平等和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和实践操作体会来实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提高。由于我校学生部分来自农村,部分来自城市,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认知基础,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给学生提供指导,考虑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利用分组合作式的学习,通过同伴的 1 影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加强和修正学生一些不好的上网习惯,掌握正确的搜索技巧。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 主题式“小组探究式学习方法”,演示法,归纳法。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难忘的一年。南方的雪灾,四川的地震,拉萨的事件都没有影响到中国人的斗志,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一次证明了中国的强大。无论是开幕式,比赛成绩,还是闭幕式都是史无空前,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强盛,中国人的了不起。我把以上内容作为主题,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网络进行进行信息搜集、筛选、交流,开展探究式学习,最终小组汇报。并且采取奖励制,任务完成好的小组奖励在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上机活动。在实践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也激励他们他求知的欲望。

通过分组这种学习形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问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互相帮助(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并借助网络资源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信息搜集、筛选整理、利用、信息表达和交流等过程,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度。

四、教学手段

网络机房,并配备大屏幕投影和多媒体教学网。

五、教学过程

导课,引出新课题:

老师:每次上课大家都吵着要上网,那你上网主要是为什么干什么呢? 学生:主要是玩游戏,聊天或听音乐(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科学上网)

上网主要是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

老师:那你们上网查资料时都遇到过什么问题或困惑吗? 学生:有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料。

老师:网络信息纷繁冗杂,如果何快速高效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其中有许多策略和技巧,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

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难忘的一年。南方的雪灾,四川的地震,拉萨的事件都没有影响到中国人的斗志,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一次证明了中国的强大。无论是开幕式,比赛成绩,还是闭幕式都是史无空前,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强盛,中国人的了不起。

以南方的雪灾,四川的地震,拉萨的事件和北京奥运会四个材料为主题,每 2 小组任选其一。

(给学生2分钟时间确定主题及要汇报内容!)

下面,就从第一小组开始,请组长说明所确定的主题是什么,将从几方面来汇报这一主题内容?

(各小组简单汇报。)

各小组根据主题需求,搜索资料,组织汇报。(20分钟,老师巡视指导,组长组织组员搜索资料,学生差异较大,以好带差,这一过程能充分调动能力好的学生,也促进基础差的学生的求知欲)给出几个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

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汇报:

各小组主题内容研究已经有了很好的结果,下面就请小组代表做汇报,让全班同学分享你们的成就!

对汇报的几点要求:

1、说明本组所确定的主题;

2、搜索是采用哪些技术方法;

3、搜索到的内容是否与主题相关;

4、汇报主题内容。

5、有哪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组内同学补充;

其他组同学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个主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老师点评:对学生所查找到的资料进行修改和纠正,给出学生正确地认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宣布优秀小组。

总结归纳搜索技巧与方法:(放映演示文稿)

1、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2、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和关键词设置技巧:

(1)常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推荐几个常用的搜索引擎)

(2)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关键词的设定技巧和查找方法; 1)提炼搜索关键词; 2)细化搜索条件;

3)逻辑符号在关键词设置中的应用; 4)强制搜索 小结:

通过刚才小组汇报,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搜索技巧和主题内容有了很深的感悟,关于搜索技术方面的问题,老师刚才也给以了补充说明,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加强,对于主题内容,我想应该是明确我们时代中学生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加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网络资源丰富无穷,同学们要注意合法下载网络资源,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作一名遵守信息法规和信息道德规范的好公民。有关信息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同学们自己上网查阅,作为本节课的课后思考题。

六、说板书设计

列出

七、教学反思

篇10: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主备人:

执教人:

上课时间:

编号:03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目标定向】

1.了解信息获取的过程。2.分析信息来源与获取的多样性。

3.能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获取信息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个体学习】

通过阅读课本P14-18,了解以下内容: 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2.选择信息来源 3.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 4.评价信息

【同伴互导】

假设明天的课外活动,我们全班要去爬山。由于近几天的天气不好,事先我们必须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那种最好,为什么?

可能采取的方式有上网,听收音机,听广播,打电话。由于学校附近没有网吧,看电视,听广播又不方便,而学校有很多电话亭,所以打电话这种方式最方便。

诱导:根据获取天气信息的四个环节能否推导出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

【教师解难】

1.定位信息需求

确定信息需求,包括时间范围(When)、地点范围(Where)、地域范围(What)目的:可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减少信息获取的工作量。

车桥中学高一信息组

主备人:

执教人:

上课时间:

编号:03 信息需求有所需要的信息的要求,表现方面:

①信息的时间范围;②信息的地域范围;③信息的内容范围 2.选择信息来源

(1)文献型信息源

例子:报刊、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

优点:全面、系统、可靠清晰、明确

了解奥运会资料,若采用查找文献,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获取信息量的速度慢、可信度一般,查找费力(必须知道哪本书上奥运会的相关资料)

(2)口头型信息源(个人信息源)

例子:同学、朋友、亲戚、父母、老师

优点:灵活、方便

不足:信息带有主观万分多、看法不一致、观点多且片面

(3)电子型信息源

了解奥运会资料,收听广播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新闻节目;看电视,浏览时间长,缺乏系统性,但可以作为获取奥运会信息的补充来源;打电话,费用贵,不合算;上网固然可以获取丰富的奥运会信息,但由于时间与条件限制,一般不适合采用。

优点:更新快、范围广、易复制、生动直观

不足:需要一定的设备

(4)实物型信息源

例子:运动会、动物园、销售市场、各类公共场所及事件发生现场 优点:直观、真切

不足:信息零星、表面,往往稍纵即逝

获取信息过程,不宜采用单独一种信息源,不同的信息来源要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如:报纸与网络联姻,电视与网络、电话互动,网络与报纸、电视、广播同步

练习:刘蕾为了获取天气信息,她最后确定拔打121电话查询,这种属于电子型信息源。

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的过程:

①可以根据需求和已有条件去掉一些不合适的信息来源。

②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尝试。

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上网查找或看电视等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践法

去图书馆借书:利用书架上的图书分类进行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计算机检索系统 4.评价信息

(1)它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直接涉及到信息获取的效益

(2)评价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如:信息的数量、信息的适用性、信息的载体形式、信息的可信度、信息的时效。

例:如何评价网上的信息?

1.从页面上部或底部寻找作者姓名、组织机构名称或公司名称。

2.从URL上可以得到一些该网站的线索。

.edu是教育类网站。

.gov或.gov.cn是政府网站,一般比较权威、可靠,不会随意发布不准确的信息。

.com或.com.cn是商业网站,最常见。

.net网络服务公司,为商业或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org一般是非赢利性组织,其观点可能带有倾向性。

车桥中学高一信息组

主备人:

执教人:

上课时间:

编号:03

3.点到该站点的主页上,看一下该组织的相关资料。

4.利用搜索引擎查一下关于该组织或个人的其他资料

5.从页面顶部或底部查看该网页的最近更新日期。

【练习检测】

1.地理老师在向同学们介绍了“南黄海奇葩-蛎蚜山”这一生物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后,要求同学收集有关蛎蚜生活习性的资料,并用Word编辑成一个研究报告。下列哪些属于直接获取信息的渠道?(C)A.去学校和社会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 B.找相关专家咨询

C.去蛎蚜山实地考察并用数码设备采集相关资料 D.去商店购买相关的资料光盘 2.下列活动不适合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是(C)A.获得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 B.对网站内容进行修改

C.在物理实验室验证“马德堡半球实验” D.准备期末考试复习,进行资料整理 3.某同学有暑期去北京旅游的想法,事前想比较详细地了解一些旅游地的信息,最为经济、快捷的了解途经是(A)A.通过上网用搜索引擎搜索当地的有关情况 B.通过打电话向当地旅游部门咨询 C.通过查找图书资料了解 D.向去过该地区的同学了解 4.张华同学“研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过程如下:①连接电路;②观察电表读数;③记录数据;④计算结果;⑤总结规律;⑥填写实验报告;⑦提交作业。其中属于信息获取环节的是(A)A.② B.③ C.④ D.⑤ 5.张阳同学想购买某种品牌的一台计算机,他通过访问该公司的网站,了解了各种型号计算机配置信息。张阳了解计算机配置信息的过程属于(C)A.加工信息 B.选择信息来源 C.获取信息 D.发布信息 6.7.8.信息获取过程的首要环节是(C)黄锋有一道物理题目不会做,他决定第二天去问老师。他的决定属于信息获取的哪个环节?(B)小明全家准备国庆长假去黄山旅游,由小明负责安排游玩路线,为了安排好这次活动,小明决定到网上搜索一下有关信息。他决定到网上搜索信息的行为,属于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哪一环节?(B)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并获取信息 D.评价信息 9.朱明做“验证欧姆定律”实验后,分析时发现有数据测量错了,需要重做实验。“需要重做实验”的结论是下列哪个过程中得出的?(C)A.获取信息 B.加工信息 C.评价信息 D.存储信息

10.李刚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对太湖蓝藻问题开展研究。小组成员采用了问卷、采访、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了近来太湖水质的相关数据,但他们发现数据不完全一致。他们就这些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讨论,这种行为属于信息获取环节的(D)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D.评价信息

11.信息获取的过程可分为4个环节,小明在获取有关奥运会历史各种信息的过程中,对上网找到的奥运会历史信息进行筛选,这属于信息获取的哪个环节?(D)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D.评价信息

12.某同学在新华网上关注到这样一条新闻:“雪龙号冰区受阻,停船等待探冰队员寻找新航行路线。”该信息属于什么类型的信息?(C)A.文献型 B.口头型 C.电子型 D.实物型

13.小华发现班级里许多同学的视力下降了,准备出一期宣传保护视力的板报。小华到“中国青少年视力健康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这一信息来源属于(D)A.口头型 B.文献型 C.实物型 D.电子型 14.下列信息来源属于文献型信息源的是(D)A.选择信息来源 B.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C.明确信息需求 D.鉴别评价信息 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处理信息 D.评价信息

车桥中学高一信息组

主备人:

执教人:

上课时间:

编号:03 A.海报 B.老师 C.同学 D.图书

15.某同学欲获取本班同学家庭电脑拥有量的信息,最佳获取信息的方法是(B)A.观察法 B.问卷调查法 C.网络检索法 D.实验法 16.以下有关获取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D)A.获取任何信息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访问网络

B.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最好的方法就是拨打121电话查询台,因为收费信息更准确 C.直接获取信息留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因此我们学习各种知识时,都应该用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 D.在获取信息时,选择什么信息来源、使用什么获取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7.高二(2)班要在学校网站上发布元旦晚会的相关图片新闻。下列设备中,可以用来采集图像信息的设备是(B)A.手写板 B.数码相机 C.麦克风 D.mp3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采集工具的是(C)A.扫描仪 B.录音笔 C.打印机 D.数码相机 19.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采集图像信息的设备是(D)A.摄像头 B.扫描仪 C.数码照相机 D.触摸屏 20.下列属于信息采集工具的是(A)A.扫描仪 B.电视机 C.打印机 D.显示屏

21.根据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的安排,刘晖准备到森林公园拍摄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用以制作演示文稿。他应选择的信息采集工具是(B)A.数码相机、扫描仪

C.光学相机、视频采集卡

B.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 D.光学相机、扫描仪

22.欲截取计算机屏幕上的某个画面,下列方案中最简便的是(B)A.使用数码像机拍摄 B.使用“PrintScreen”键

C.使用扫描仪扫描 D.必须安装专用计算机屏幕截图软件来截取

23.陈帅花想和远在深圳打工的爸爸进行QQ视频聊天,可QQ提示说“没有检测到视频设备”,请问她应去购买的设备是(A)A.摄像头 B.网卡 C.扫描仪 D.视频采集卡

24.要将书籍上的插图转换为数字图像,不可取的做法是(D)A.用数码相机拍摄

B.用扫描仪扫描

C.用可拍照手机拍摄 D.用胶片照相机拍摄并冲印出照片

【评价学习】

淮安市车桥中学——信息技术基础导学案(3)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练习

【知识点】

1.定位信息需求

确定信息需求,包括时间范围(When)、地点范围(Where)、地域范围(What)2.选择信息来源

(1)文献型信息源

优点:全面、系统、可靠清晰、明确

(2)口头型信息源(个人信息源)

优点:灵活、方便

不足:信息带有主观万分多、看法不一致、观点多且片面

(3)电子型信息源

优点:更新快、范围广、易复制、生动直观

不足:需要一定的设备

(4)实物型信息源

优点:直观、真切

不足:信息零星、表面,往往稍纵即逝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践法

4.评价信息

(1)它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直接涉及到信息获取的效益

(2)评价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如:信息的数量、信息的适用性、信息的载体形式、信息的可信度、信息的时效。

【练习】

1.地理老师在向同学们介绍了“南黄海奇葩-蛎蚜山”这一生物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后,要求同学收集有关蛎蚜生活习性的资料,并用Word编辑成一个研究报告。下列哪些属于直接获取信息的渠道?()A.去学校和社会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 B.找相关专家咨询

C.去蛎蚜山实地考察并用数码设备采集相关资料 D.去商店购买相关的资料光盘 2.下列活动不适合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是()A.获得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 B.对网站内容进行修改

C.在物理实验室验证“马德堡半球实验” D.准备期末考试复习,进行资料整理 3.某同学有暑期去北京旅游的想法,事前想比较详细地了解一些旅游地的信息,最为经济、快捷的了解途经是()A.通过上网用搜索引擎搜索当地的有关情况 B.通过打电话向当地旅游部门咨询 C.通过查找图书资料了解 D.向去过该地区的同学了解 4.张华同学“研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过程如下:①连接电路;②观察电表读数;③记录数据;④计算结果;⑤总结规律;⑥填写实验报告;⑦提交作业。其中属于信息获取环节的是()A.② B.③ C.④ D.⑤ 5.张阳同学想购买某种品牌的一台计算机,他通过访问该公司的网站,了解了各种型号计算机配置信息。张阳了解计算机配置信息的过程属于()A.加工信息 B.选择信息来源 C.获取信息 D.发布信息 6.7.8.信息获取过程的首要环节是()黄锋有一道物理题目不会做,他决定第二天去问老师。他的决定属于信息获取的哪个环节?()小明全家准备国庆长假去黄山旅游,由小明负责安排游玩路线,为了安排好这次活动,小明决定到网上搜索一下有关信息。他决定到网上搜索信息的行为,属于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哪一环节?()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并获取信息 D.评价信息 9.朱明做“验证欧姆定律”实验后,分析时发现有数据测量错了,需要重做实验。“需要重做实验”的结论是下列哪个 A.选择信息来源 B.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C.明确信息需求 D.鉴别评价信息 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处理信息 D.评价信息 淮安市车桥中学——信息技术基础导学案(3)

过程中得出的?()A.获取信息 B.加工信息 C.评价信息 D.存储信息

10.李刚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对太湖蓝藻问题开展研究。小组成员采用了问卷、采访、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了近来太湖水质的相关数据,但他们发现数据不完全一致。他们就这些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讨论,这种行为属于信息获取环节的()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D.评价信息

11.信息获取的过程可分为4个环节,小明在获取有关奥运会历史各种信息的过程中,对上网找到的奥运会历史信息进行筛选,这属于信息获取的哪个环节?()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D.评价信息

12.某同学在新华网上关注到这样一条新闻:“雪龙号冰区受阻,停船等待探冰队员寻找新航行路线。”该信息属于什么类型的信息?()A.文献型 B.口头型 C.电子型 D.实物型

13.小华发现班级里许多同学的视力下降了,准备出一期宣传保护视力的板报。小华到“中国青少年视力健康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这一信息来源属于()A.口头型 B.文献型 C.实物型 D.电子型 14.下列信息来源属于文献型信息源的是()A.海报 B.老师 C.同学 D.图书

15.某同学欲获取本班同学家庭电脑拥有量的信息,最佳获取信息的方法是()A.观察法 B.问卷调查法 C.网络检索法 D.实验法 16.以下有关获取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获取任何信息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访问网络

B.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最好的方法就是拨打121电话查询台,因为收费信息更准确 C.直接获取信息留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因此我们学习各种知识时,都应该用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 D.在获取信息时,选择什么信息来源、使用什么获取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7.高二(2)班要在学校网站上发布元旦晚会的相关图片新闻。下列设备中,可以用来采集图像信息的设备是()A.手写板 B.数码相机 C.麦克风 D.mp3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采集工具的是(C)A.扫描仪 B.录音笔 C.打印机 D.数码相机 19.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采集图像信息的设备是()A.摄像头 B.扫描仪 C.数码照相机 D.触摸屏 20.下列属于信息采集工具的是()A.扫描仪 B.电视机 C.打印机 D.显示屏

21.根据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的安排,刘晖准备到森林公园拍摄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用以制作演示文稿。他应选择的信息采集工具是()A.数码相机、扫描仪

C.光学相机、视频采集卡

B.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 D.光学相机、扫描仪

22.欲截取计算机屏幕上的某个画面,下列方案中最简便的是()A.使用数码像机拍摄 B.使用“PrintScreen”键

C.使用扫描仪扫描 D.必须安装专用计算机屏幕截图软件来截取

23.陈帅花想和远在深圳打工的爸爸进行QQ视频聊天,可QQ提示说“没有检测到视频设备”,请问她应去购买的设备是()A.摄像头 B.网卡 C.扫描仪 D.视频采集卡

24.要将书籍上的插图转换为数字图像,不可取的做法是()A.用数码相机拍摄

B.用扫描仪扫描

上一篇:癫痫病人的护理ppt讲稿下一篇: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