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2024-04-23

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精选14篇)

篇1: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1.个人走访收集。个人走访收集是指毕业生采取上门走访的方式直接到自己感兴趣或向往的单位面对面的和人力资源主管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求职愿望。

2.向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询问。

3.直接去人才招聘会现场咨询。

4.通过互联网搜索、查询。

5.通过社会关系如通过老师、亲戚、朋友的介绍。

6.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即在参加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时努力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任从而为自己的就业创造机。

7.新闻媒介。每年大学生毕业之际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都有大量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包括就业政策、行业现状、就业前景、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报道和分析。

⑴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及熟人处获取。

⑵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提供的信息。

⑶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参加“双向选择会”获取信息。

⑷通过参观、毕业实习了解情况。

⑸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汇集资料。

⑹通过打电话或写求职信咨询。

⑺通过利用高科技手段因特网获取信息。

2.毕业生就业有哪些程序

答1.了解就业政策及形势。

2.自我分析确定基本就业目标。

3.做好材料及心理准备。

4.应聘。应聘是指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接触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笔试面试的一系列的过程。

5.签约。

6.办理离校手续。

7.报到。大学生毕业后需要准备好报道的材料就业报到证、户口关系、毕业证书、身份证、党团关系照片等到用人单位报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答:毕业生就业一般分五个程序。

(1)学校毕业生分配部门按照相关政策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表。其中,明确就业范围,反映基本情况、学习成绩、政治表现、身体状况,作出推荐意见。毕业生制作自荐材料,收集需求信息,确定择业目标,为“双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毕业生凭有效推荐表在政策范围内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就业协

议书》。

(3)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对《就业协议书》审批鉴证,并将就业信息及时反馈学校。

(4)学校按照就业政策将所签协议列入本就业方案,并报省级毕业生派遣部门审批后下达。

(5)毕业生凭有效报到证、户、粮转移证、毕业证书、《就业协议书》到派遣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报到手续,转接户粮关系。

1、毕业生就业有下列程序:

⑴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免费发放就业协议书和湖南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书,毕业生每人一套(一式四份)。

⑵各系审核签署意见后加盖各系院行政公章,最后到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审核签署意见盖章。

⑶毕业生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向用人单位自我推荐、呈送推荐材料,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或笔试。

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⑸协议书加盖用人单位和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公章后,一份寄用人单位,两份交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一份留存自已保管。

⑹凭《就业协议书》办理就业《报到证》手续。

⑺凭就业《报到证》到学院档案室(东院图书馆对面11号教学楼一楼)转迁毕业生档案。⑻凭就业《报到证》到保卫处转迁户口。

⑼凭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办理报到手续。

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需注意哪些问题?

⑴要注意弄清用人单位是否具备合法的资格。

⑵要按规定的程序签订就业协议:按照签订就业协议的程序,学校应是最后签章,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毕业生为图方便,要求学校先盖章,再交用人单位签章。⑶双方协商条款的内容必须在备注栏中注明:

?一是关于工资福利待遇,住房条件,服务期限等等。

?二是明确违约处理办法。

?三是考研出国问题。

8.求职时如何注意礼仪才能赢得面试官的青睐 答1.求职应聘是做到得体、真诚、微笑、有修养、尊重、自律。2.必须要有好的仪容仪表。3.注意面试时注意的问题守时守信、放松身心、以礼相待、入门敲门、微笑示人、招呼问好、受请入座、莫先伸手、递物大方。4.面试后的礼仪面试两天内最好给招聘人员打个电话或写封信表示谢意。5.求职礼仪需注意的问题应聘时不要结伴而行、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卑不亢、举止大方、忌不拘小节、无犹豫不决。

6.举止行为的禁忌一边说话一边玩弄手指支支吾吾的小声说话眼神飘浮不定夸张的肢体动作不停的看表。7.总之要表现出高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从而给面试官留下好感。

篇2: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一、收集就业信息

收集就业信息是求职的第一步,收集的就业信息越多,选择就业目标的范围就越大。毕业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搜集信息:

(一)校内的毕业生就业机构

1、学院就业管理部门(学生处招毕办)发布的重要就业信息;

2、学院各系部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发布的阶段内所有需求信息;

3、学院就业网站经常发布的重要就业信息,用人单位在我院网站登录招聘信息;

(二)社会上的就业服务机构

各地市县的人才交流中心和面向社会的常设人才市场提供的需求信息;

(三)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1、学院举办的大型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

2、我省重点高校(浙大、浙工大、杭电等)联合举办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3、各地市县在寒假前后举办的地方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和专业人才专场招聘会;

(四)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

各地市县的人才网上会提供一些不同层次的招聘信息,就业网址参见《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通讯录》;

(五)利用招聘广告

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经常会发布一些招聘消息和广告,目前还有一些专门的人才报、人才专版,为求职者提供较为集中的招聘信息;

(六)利用私人关系

寻找工作的一条最常见途径是依靠用人单位里的亲朋好友这一类的私人关系;

(七)在社会实践实习中积累信息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实习活动,是直接了解各用人单位的大好机会,有许多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得到用人单位的录用;

(八)在校学习过程中积累信息

各系部专业任课教师一般对本专业的情况比较了解,也有较丰富的经验,很多教师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往年的毕业生都有着密切的往来,通过他们可以获得相当准确的信息;

二、筛选需求信息

从各个渠道搜集了众多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后,要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从而确定求职目标。筛选需求信息的原则有:(1)善于对比;(2)掌握重点;

(3)了解透彻;(4)适合自我;(5)有利发展。

具体说,一方面,首先把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然后逐条分析其优势和不足,选出重点有使用价值的信息;最后将自己选出来的重点信息再分别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包括对用人单位环境、条件、发展前景及对人员需求的情况、录用条件等。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素质、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考虑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性格特点等,认真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和愿意获得这个职业,并做出决定。一旦确定之后,就要认真制定自己前去参与竞争的具体方案。

篇3: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一、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

高职院校广播影视类专业的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有许多, 从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 可使用的价值差别很大, 不同于一般技术类的其他高职专业。以下从信息实效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来列举和分析几种获取途径。

1、通过本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获取就业信息

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推荐部门, 他们既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所涉及的各级主管部门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 同时也是用人单位选录毕业生所依赖的一个主要窗口。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信息有以下几个优势: (1) 针对性强。一般用人单位是在掌握了该校的专业设置、生源情况、教学质量等信息后, 才向学校发出需求信息, 这些信息基本是针对该校毕业生的。 (2) 可靠性高。为了对毕业生负责, 学校就业指导机构要事先审核用人单位资质,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学生的安全。 (3) 成功率大。学校一般采取校内小型专场招聘会形式, 只要符合条件并善于把握机遇, 与用人单位谈妥后, 马上就能签下协议。学校的辅导员老师是就业指导与信息发布工作的具体执行者, 毕业生要主动与他们联系获取就业信息。

2、通过人际关系获取就业信息

毕业生可通过亲属、老乡、老师、校友等获得自己用得上的就业信息。这些提供信息的介绍人在工作岗位上一般已取得一定成就, 并可以个人的魅力和信用为被举荐者提供担保。所以, 通过这种渠道获取的就业信息, 往往有效价值大, 签约迅速, 成功率较高。要特别注意利用师长和校友这一“门路”。尤其是本专业的老师, 他们比一般人更了解本专业学生适合就业的方向和领域, 很多教师与广播影影视行业联系紧密, 对一些单位了解详细, 提供的信息专业对口性强。现在各广播影视类高职院在各媒体聘请了一些名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及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 他们可直接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对学生校校友与母校之间的特定的“血缘关系”, 决定了校友提供信息的特点:一是校友对母校了解全面深刻, 提供的信息切合学生的需要。二是单位认为校友提供的信息比较可信, 增加了对学生的诚信认可。三是校友熟悉招聘单位情况, 提供的信息往往准确、详实, 操作性较强, 提高应聘的成功率。河北省2009年2月召开的就业工作会议首次提出, 鼓励各高校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院系以及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的积极性, 在教学工作之余广泛收集大学生就业信息。

3、通过各种媒体获取就业信息

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现代传媒的发达, 使媒体成为释放信息的主渠道。大学毕业生通过媒体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共同联系的平台, 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报纸杂志是就业信息发布的一大载体。许多报纸和杂志已经形成专门的版面, 刊登各个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就业信息。不过, 报纸杂志广告的对象是全体择业大众, 缺乏对大学毕业生的针对性。因此,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期间有必要对报纸杂志释放的就业信息给予关注。广播电视媒体发布的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较少。但是, 这两类媒体往往发布自己的招聘信息, 正好是广播影视类专业的毕业生所需要的, 应注意收集。

通过网络媒体发布就业信息, 是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喜欢采用的方法。拥有就业信息的网络媒体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专门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的专业门户网站, 如大学生人才网, 主持播音人才网等;另一种是用人单位通过所在地城市的门户网站发布信息;第三种是用人单位通过自己的网站发布人才招聘信息。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完全需要经常性地翻阅网络媒体的招聘信息, 寻找自己的目标。通过了解信息, 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主要是各级各类媒体, 这些媒体发布自己的招聘信息往往在节目中穿插播出, 也在自己的网站发布, 这些信息是毕业生最需要的, 要十分关注。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毕业生也要注意查看中国播音主持网等传媒类专业网站, 查看收集有关招聘信息, 十分有效。

4、通过人才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获取信息

各级政府都建立了地人才交流中心、和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这些机构每年都要举办多次各种“人才交流会”, 毕业生可通过交流会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到大量的就业信息, 与用人单位直接洽谈, 确定工作单位。目前大型交流会的应聘成功率并不高, 主要是信息杂, 时间短, 毕业生难以把握, 用人单位往往只是发布信息, 收取简历, 现场签约的不多。在这样的大型招聘会中, 传媒类毕业生所需求的求职信息, 有价值的也不多。所以, 能否应聘成功主要看交流会后的进展情况, 毕业生要注意“跟进”, 与意向单位保持紧密联系。

5、通过社会实践、实习获取信息

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 一个很大的障碍是供求双方缺乏了解。而毕业生在校期间所从事的社会实践和实习等活动, 是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 并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的最好途径, 能获取到一定的就业信息。毕业生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实习、兼职等机会, 广泛获取信息。在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时应力求做到与拟选择的就业单位和确立的就业意向挂钩。注意了解所去的企事业单位各方面的情况, 并且争取在社会实践和实习过程中有突出的表现。如果你在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 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极有可能成为你择业成功的机会。

除了以上渠道外, 毕业生还可以通过中介机构获取信息, 或亲自走访用人单位获取信息或通过媒体、网络发布自己的求职信息从而达到反向获取就业信息的效果等等。

二、获取就业信息的办法

1、“全面开花”获取法。

采用这种方法获取信息时, 暂不考虑行业、地域和个人的志趣, 通过多种渠道汇集大量信息, 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这种获取信息的办法充分保证了信息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适合毕业生在就业早期选用。通过对大量信息接触和辨析, 可以帮助毕业生进一步认清就业形势, 缩小择业范围。

2、“行业优先”获取法。

毕业生获取信息主要以自己所倾向的某个行业为主, 围绕所选定的行业获取相关职位的信息有及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等, 毕业生可通过相关行业网站或直接到单位网站上搜集需求信息。

3、“地域优先”获取法。

毕业生获取的信息以自己所倾向的就业地域为主要参考因素。如毕业生选择经济发达地区, 可以以“长三角”、“珠三角”或地方城市命名搜索相关广播影视类企业和职业;如选择生源地就业, 可以以家庭所在地的“××县 (区) 广电局 (人事局) ”、“××县 (区) 人才网”搜索相关就业信息。

4、“志趣优先”获取法。

毕业生在收集信息时主要突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主观意向。如毕业生希望自己将来做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 那么获取就业信息时就关注各类各级电视台的有关播音员主持人的招聘的需求信息。

上述四种方法各有利弊, 第一种方法获取信息较广泛, 但由于涉及面太广, 分检和甄别有用信息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三种方法针对性较强, 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可以获取到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 但是存在着信息面窄的缺点, 难免丧失一些机遇。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用, 将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互为补充, 效果会更好。

摘要:就业不仅是实力的竞争, 也是信息的竞争。对于高职院校广播影视类专业的毕业生, 就业信息的获取尤为重要。毕业生能从多个途径获得就业信息, 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 势必会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提高他们求职的成功率。

关键词:就业信息,途径,方法,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立平:《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 《成才之路》, 2007 (14) 。

[2]周航:《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篇4: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新媒体 就业信息 获取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网络、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信息密集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90后大学生稍需留意报刊、杂志,注意收看、收听电视广播,就能从中获得大量的社会需求信息。当然,这种信息受传播工具自身特点的局限,往往在内容上比较笼统,欠全面,90后大学生要对其做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准确地使用信息。大学生求职首先要正确定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其次,应选择多种途径进行求职,不能一味依赖网络;再次,发送简历要有针对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广种薄收”,甚至“颗粒无收”[1]。

一、新媒体与就业信息的内涵

就业信息(Employment Information)是主要是运用各种新媒介对相关就业资料和情况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归纳在一起,以共享。就业信息的种类有两种: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高校为数众多的直接影响就是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攀升,高校对人才培育的责任也责无旁贷,国家对此现况也对各大学提出要求和协助。在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许多重要措施中,与人才培育有关的政策内容包括:(1)大学学术追求卓越发展计划,以及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和顶尖研究中心计划;(2)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人才,及培育科技人才的指导计划,成立产业研发硕士专班,并试办商管、法律和建筑三大领域的专业学院;(3)提出总量发展方案,鼓励大学主动反映国家重要建设和社会人力需求,并即时因应产业社会人力需求培育所需人才,除部份类科(包括医疗、法律、教育及研究所硕博士班等)之外,皆可自主规划学位学程并自行调整系所招生名额。

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就业信息是指通过各种媒介载体而发布的就业信息。媒体因其速度快、对象广、查看方便等优势,越来越成为发布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尤其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网络的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等特点,越来越受广大毕业生的青睐。但是,网络在带来就业信息的时候,也使就业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由于每个人在合法途径下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就业信息,这样就难免出现就业信息鱼目混珠,存在一些借诱人的待遇而谋取不当利益的信息,从当前网络就业信息来看,诸如此类的事件多有发生,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慎重选择,及时向就业指导老师咨询,以免上当受骗,这样才能在就业过程中拨开迷雾.实现正确的抉择[2]。

二、90后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的作用

就业信息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非常有用,能够让他们了解到当前最新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特别是当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更需要有准确的信息向90后大学生进行传达,才能让大学生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岗位。

1.就业信息是职业选择的基本前提

目前,我国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作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需要更多的择业机会来进行选择,才能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毕业生如果没有掌握准确可靠的需求信息,就无法掌握自主择业的主动权,无法进行理想的职业选择[3]。

90后大学生掌握了大量就业信息,视野就会比较广阔,才能够不失时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比较稳妥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如果90后大学生耳目闭塞、信息不灵,合适的工作就会从自己身边溜走。

2.就业信息是择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90后要作好准备,在面对择业的过程中,会被各种各样的不切实际的就业信息所干扰,就提高自己的期待,大学生需要在复杂的就业信息中,去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不能一味强求大公司、大企业、事业单位等工作单位,要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创造一番自己的事业。

在强调学校要有未来效能,并追求多元化、全球化的同时,要兼顾不忽略本土化和个别化的特性为前提之下,开始有学者建议从文化资本、或社会资本观点来探讨,对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成就或地位取得进行研究,以探讨学校效能和学校改善的研究;而在进行学校效能的资源模式探讨中发现,学校和外在环境的资源相互依赖,并站在资源协商的有利地位,而能获取最多的资源并加以运用的能力,即是学校有效的看法;再结合新资本的观点带入教育制度,可统称为学校教育资本[4]。

教育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兴趣是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当人们兴趣的对象只想某一职业时就形成了职业兴趣。教育经济学是将人力资本投资与教育间的概念相结合,将理论性的学校效能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改善学校的效能表现,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增进其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投入社会市场后除了为自己争取到合适的工作,更可提升国家的竞争与经济水准。简而言之,教育经济学乃为利用教育的手段培养学生拥有就业力,在毕业后能顺利进入职场工作。在目前的学校生活中,有的同学可能在学习财务会计专业,有的同学可能正在学习美术、装潢设计等等,不论什么专业,相关职业群都会对他们的职业兴趣有不同的要求。职业群一般由基本操作技能相通、工作内容、社会作用以及从业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接近的若干个职业所构成[5]。

三、新媒体下90后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的途径

(一)网络平台下信息的收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大量的技术、资金和用人信息,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是各高校对毕业生在求学阶段应尽的义务,除了将各学院、各系所之教育目标设为基础,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表现、研究成果和专业表现等方面引导学生,更应将教育目标视为一自我改善机制,随时因应市场潮流进行调整,并对自身培育之毕业生建立系统化的生涯追纵机制,搜集毕业生在职场所见之经验与建议,对教育目标进行调整,以培育符合市场专业需求能力的人才。互联网收集信息的注意事项:

(1)要能够将各种信息网站进行分类。当前由于就业信息

的复杂性,使得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区分和对待,特别是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待考查的时候,更需要90后大学生有分辨信息真假的能力,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要有敏锐的目光和睿智的能力去挖掘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2)对收集到的信息要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地将所有就业信息都投递简历,这样肯定是石沉大海,要有目的和目标性地去对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的单位,采用不同的方法去了解情况,并有准备地去应聘。努力做到不盲从、不遗漏和不莽撞。

(二)数字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培育出立即回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和能力;但也进一步提及企业用人标准不外乎个人知识、技术和品德优良、良好生活习惯,希望大学毕业生除了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以随时应付工作需求外,应主动积极且负责任,具创新和批判的思维,随时自我提升能力;再者,更应有良好的人际社交关系和良好生活习惯,能有效沟通、具团队合作精神和懂得专业伦理。这样的标准要求,也可视为我国学生应具有的就业力表现[6]。高校数量增加的现象,也发生了“僧多粥少”的情况,教育资源分配困难,政府分配与各校的教育资源日益稀少,而大学也因此多采取偏重研究成就,企图争取资质优异的学生及争取政府的补助经费;这样的情形却也造就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数量众多的大学造成入学学生素质平均降低,学校却未积极给予学生品质管控与能力培育,单就重点学生进行高度专业基础能力和研究能力培育,造成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也无法回应社会的需求,产生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现象。90后大学生孜孜不倦地寻求信息,千方百计地采集信息,但如果对于采集到的信息缺乏有效的管理,无法在恰当的时间查找到已采集信息,信息采集就变得无足轻重;而且对于曾经采集到的信息,如果无法快速有效地加以利用,甚至利用时需要重复信息采集过程,也会严重影响信息采集的积极性。因此,90后大学生在信息采集与利用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采集信息的分类存储和有效管理,有意识地学习管理信息的知识和技巧,摒弃那种只顾着获取采集信息,而懒于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享、应用的思维和做法。

结论

总之,在现代社会,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和个人财富。谁掌握信息,谁就占得先机。对于90后高校毕业生来说,获得全面、准确和可靠的信息是实现择业和就业的前提。因此,就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有效运用是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重要环节。构建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和安全有效的信息服务是政府、社会和高校对毕业生就业的极大支持。

【参考文献】

[1]罗静.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3,14:66-67.

[2]王颖,倪超. 中国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性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6:79-84.

[3]朱姝.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14,06:95-98.

[4]方丰. 就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工作搜寻调查[J]. 教育与职业,2014,20:108-109.

篇5:毕业生如何获取求职信息

大致来说,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渠道有以下几种:

第一、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

很多企业都会直接到学校招人,大多都针对本校与业,求职的成功率较大这。些信息主要刊登在学校网站的就业指导栏目里或BBS上。学校主要在学生大四阶段开展就业指导活动(一旦毕业生离开学校就很难再依靠这条渠道)

第二、网络

登陆网络求职网站相比看应届生就业信息。可以获得海量的招聘信息成本也小但目前与门针对应届生提供招聘信息的网站丌多推荐“应届生”、“智联招聘”。在招聘网上看到招聘公司的介绍后,最好再去这个公司的网站上了解一下,以便收取更多的信息,判定这个公司是否适合自己。

第三、现场招聘会

可以直接面对招聘单位,不会出现过期信息等问题。每年的4、5、10、11月份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会比较集中,招聘会举办的信息一般在主流招聘网站、报纸上登出。这个时期要密切关注。

第四、报刊

报刊上的招聘广告也是一条重要渠道。各地的《人才市场报》、晚报等都开设有相应栏目。但报纸上的信息量有限,很多招聘信息只列出了一个职位,没有具体的招聘要求。很难做出判断。一些报刊单位自己想招人,也会将招聘信息登在自己的刊物上。

第五、社会关系包括亲友、老师、同学、学长等

一般来说,通过这种渠道得来的消息比较可靠。成功率较高,看着应届生就业指导。但信息量有限。如果自己不能胜任工作的话,一样会被辞退。想依靠这种方式求职,在平时就要做好准备,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给自己弄个好人缘。

第六、电话联系或亲自拜访

对于那些自己向往的单位,可通过电话的形式向人事部门取得联系,获取一个面试的机会或亲自走访。

第七、刊登求职广告

篇6: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第二,终生学习。有调查显示:“落实率”因学历层次不同而有差异,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的落实率最高,为83.0%;其次是专科生,为76.7%;第三是硕士生,为75.3%;本科生的落实率最低,为68.7%。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据了解,多数人无法一次应聘成功: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而且人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花费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在求职成功后,据不完全统计:10.8%的人很满意;52%的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仅占3.2%。另外,求职时间长也是一个因素: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有的甚至成为“校飘族”。我在参加招聘会的时候,送出去7、8份简历最后最多有三家单位回复我参加面试。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四,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篇7:1《有效获取信息》教学反思

《有效获取信息》教学反思

这是七年级第1章第2节的内容,根据课本编排的要求,在第2节课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有效地获取信息,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会从网络上获取有效信息。说到上网学生的兴趣很大,但是让他们上网浏览信息时,大部分学生也能完成,另外一小部分学生是老师讲得时候听得很明白,让他们自己操作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这让我很是着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发现,他们的很大问题是文字输入,不管是英文还是汉字,速度都很慢。这样老师就不得不适当放慢讲课速度。还有在3节课让学生学习从网上下载信息,其中重点是文字和图片,很多学生老师讲了很多遍还是不知道文字复制完了以后该进行什么操作,这时我让他们记下操作步骤,不会的时候看一下,这样问题就少很多了。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不是学生的问题,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镇或农村的小学,由于条件限制,他们对计算机了解的很少,一些同学连鼠标的操作都存在问题,计算机对他们来说还有很多的盲点,你让他如何一下完成从网上下载信息的操作,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能一味地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进行讲解,根据学生的情况可适当调整顺序,可以先从简单的认识Windows开始进行讲解,当学生对他面对的计算机已不再陌生,再进行汉字输入的练习,让他们逐步接受知识,这样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我想都会轻松许多。这些问题出现,是我们在备课时没有考虑的周全,在以后备课时,我想我会尽量考虑好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篇8: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一、目前就业信息平台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状

信息不对称 (Information Asymmetric) 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中参与交易的双方在掌握信息上的不平衡状态, 即参与市场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 处于信息优势地位, 因而具有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骗的动机。就目前高校就业信息平台而言, 无论是企业自身的信息, 还是企业的招聘岗位信息;无论是高校的专业设置信息还是学生个体的求职信息, 任何一方信息的错误都会造成另一方的巨大损失, 从而造成就业市场的“不信任”及求职市场的“交易失败”。具体体现在:

目前高校就业信息平台服务仅仅停留在信息的“模块化”发布, 相对比较传统与呆板。从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的角度来讲, 这种模式可以在任何招聘网站上做到, 比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58同城招聘、应届生求职等网站, 企业就不一定会第一选择在高校的信息平台上发布信息;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 学校发布的信息都是一些常规性的就业政策, “转发或复制”企业招聘信息, 大学生对此类就业信息并不感冒, 更加不会全身心投入精力去整理招聘信息并采取行动。相反, 他们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新奇”事物关注率较高, 比如某企业利用微博、微信进行“微招聘”, 大学生们会立该关注并“互粉”。这就是新媒体的力量, 也是深入人心的新兴媒介对青年一代的巨大影响。

二、新媒体发展对就业市场的深度影响

所谓新媒体是指以数字为核心、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和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种类众多, 但目前主要以网络、移动电视、数字新媒体为主。校园里的新媒体主要指手机与网络, 包括的载体有:微博、微信、邮件、BBS、QQ等形式。这些形式的新媒体对于就业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web2.0技术的日益成熟, 加上中国近4亿的用户, 微博显然已经成为2.0产品的核心, 并且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民 (在校的大学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 已经将微博作为了身边不可或许的交友娱乐产品, 他们享受到的是微博带来的乐趣, 从当初的发送短信到如今的即时分享, 碎片化的时间更容易被利用起来。企业看到了微博背后的商机和营销机会,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通账号并开始自营媒体, 比如一些企业选择的微招聘营销。微招聘顾名思义, 就是用简洁的文字把招聘/求职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微博上。如果你是猎头/HR, 你将吸引更多候选人的关注;如果你是精英, 求职微博将是你获取高薪职位的首选。微博招聘开启了招聘新思维, 可作为传统招聘渠道的一种辅助。

三、新媒体发展对就业信息平台提出新要求

与旧媒体相比, 新媒体的传播呈现出了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内容广泛化、传播效果迅捷化等特征。据粗略统计, 作为新媒体主要构成的网络和手机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最主要最直接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对外沟通交流渠道。高校的就业信息平台, 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 就业单位, 就业后跟踪等信息是它的基本功能;同时, 在传播信息的基础上, 如何更加专业化, 更加人性化, 更加有效, 是高校就业信息平台需要改进的地方。而这一点, 对于招聘企业来讲, 也能达到“双赢”效果。

1. 完善就业信息平台构建, 满足个性化需求。

高校所构建信息平台, 是连接企业与大学生人才的纽带。一方面, 从企业方面讲, 不同的企业, 不同的岗位, 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完全一样, 可以针对岗位的特点, 在信息平台上设置岗位专区, 这样有利于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针对性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另一方面, 从学校大学生来讲, 不能仅仅是现在的“用户名”与“密码”设置登录, 而是要有与学生手机连接的“技术配备”,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关注就业信息平台上的企业招聘信息, 也可以跟踪自己的应聘信息。

2. 优化就业信息平台服务, 提供多功能服务。

目前高校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大多仅仅是提供就业信息, 而且是单方面的提供“就业信息”, 忽略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的一些就业相关知识, 面试技巧等对大学生实际有用的信息。同时, 大学生就业平吧的建设, 不能仅仅是针对毕业生, 而要对有就业或者是实习有需求的在校生开放, 这样不仅能提前让大学生了解就业平台, 并且习惯就业平台的相关内家, 对于学校的跟踪信息搜集, 对于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都有长远的意义。

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个要求下, 不仅是政策的制定与实行, 还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与专业人员的配备。只有在硬件与软件相互配合下才能实现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的合理构建。

摘要:传统的就业信息平台存在信息不对称现状, 不能做到满足企业招聘与大学生求职的目的, 而新媒体的发展, 对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使之更加适应新的就业环境, 做到招聘信息有效传播, 最终更加符合企业与大学生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平台,不对称,就业

参考文献

[1]田新山.谈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J].教育探索, 2012 (8) .

篇9: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网络信息获取技巧———搜索引擎》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如何应用网络、查询网络信息是中学生利用网络这一工具开展学习的一种重要技能。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网络应用的重要意义及使用方法,培养利用网络开展自学与探究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特点。

2.了解搜索引擎的种类和使用技巧,学会巧妙运用搜索策略。

三、教学重点

掌握常用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利用关键词搜索的技巧获取信息。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Internet 网络。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师: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神七飞天这一完美的历史瞬间(学生机屏幕播放《神七飞天全程模拟动画》)学生们神情专注,边看边感叹,播放完毕,有的学生问:“老师这个片子哪来的? ”

师:是昨天在网上搜索到的。生:搜索? 怎么搜索啊?

师:搜索可是网络信息获取的一种重要方法,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来认识搜索引擎,一旦大家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那么获取网络上的各种有用信息就得心应手了。

生:老师快教教我们吧!(学生急不可待的样子)

(二)体验中感知,网络上验证

师: 要想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方法,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印刷型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庞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共享程度高、交互性强等特点。

生:老师,网络真是太好了,几乎什么信息都有,可以利用网络学到很多知识。

师:是啊,有价值的网络信息丰富多彩,但是要查询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行。

一般获取网络信息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呢? 共有三种: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其中搜索引擎是我们习惯采用的。

1.常用的搜索引擎有如下几种: 百度、Google(谷歌)、搜狐、新浪、网易、雅虎。

2.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1)简单查询: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然后点击“搜索”就行了,使用方便,但是查询的结果却不准确,可能包含着许多无用的信息。

(2)使用双引号(“?”):给要查询的关键词加上双引号(半角的),可以实现精确的查询。

(3)使用加号(+):在关键词的前面使用加号,同时满足两个以上条件的。

(4)使用减号(-):在关键词的前面使用减号,也就意味着在查询结果中不能出现该关键词。

(5)使用通配符(* 和?):通配符包括星号(*)和问号(?),前者表示匹配的数量不受限制,后者匹配的字符数要受到限制,主要用在英文搜索引擎中。

下面我们来搜索一下“神七”或“神舟七号”(演示:打开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百度网址—在搜索栏输入关键字—点百度一下),涉及神七的各种信息立刻出现在眼前,点击查询的条目就可以了解具体信息了。这就是查询网络信息最简单的步骤,自己体验一下吧。

(学生按照操作步骤专注操作)

(教师到学生身边边看边适时给予指导,有的学生网址输入错误打不开搜索网页)生:老师我学会了,可是这样搜索出来的信息太多了,怎么找到你播放的这个动画呢?

师:嗯,关键词很重要,通常搜索信息的时候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限制条件,条件越多查找到的信息就越精确,利用刚才介绍的搜索技巧加入“动画”或者“全过程”,再来试一试。

学生很快就找到刚才播放的《神七飞天全程模拟动画》视频了,个个欣喜若狂。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怎样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取到最准确、最有用的信息呢?

事实上是要掌握搜索策略和技巧的。(1)首先确定提供相关信息的来源。(2)检查信息来源所提供的信息量是否合适。

(3)研究信息来源所提供的搜索命令、搜索方法,确定搜索任务。

(4)准确运用关键词,结合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缩小搜索范围,提高搜索效率。

(5)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如遇到困难,可求助于搜索引擎的帮助系统。

(三)认识中感悟,实践中提高

师:大家打开百度和Google 的搜索页面,观察并熟悉它们各自的用法与功能及各自的帮助系统。

选取原则是哪种搜索引擎好用就用哪种。下面结合搜索技巧以小组为单位搜索以下信息,完成任务的可以做其他组的任务或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1.A 组搜索2008 年奥运会的图片、歌曲“北京欢迎你”(mp3 格式)。

2.B 组搜索“神七”的视频、“5.12 地震”的新闻。3.C 组搜索Office 2000 软件下载网页。4.D 组搜索迁安的地图、李晓鹏的教育博客。

(任务设置意图:通过不同任务的设置,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百度和Google 的所具有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了知识的拓展。)

七、小结与反思

篇10:航行中如何获取天气信息

天气情况对于航海而言至关重要。对天气了解的越多,越容易在航行中做出精确的判断。收集足够的天气预报信息就是了解天气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在航行中都有哪些方式可以收集和了解到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呢?

1.收听广播

根据所在位置,可以通过广播调频收听相应国家和地区的广播,获取海岸预报以及离岸预报。一些海岸警卫队或其他部门也会定时广播天气预报,他们的网站都有详尽的节目表和频道可供选择和收听。在美国和加拿大,电台还有不间断播出的天气预报,可以随时收听。

2.通过电视媒体获取信息

电视媒体也是不错的预报来源,再起航前可以通过电视获取天气预报信息。但是电视预报通常不是专门为航海提供的。有的电视台会有专门的航海天气预报,尤其是其中的气象图,对起航前天气的观察非常的有用。

3.航在停泊港处通过港务人员获取信息

航行途中,在停泊的港口可以通过询问港务人员获得最新的天气信息。如果船上缺乏相应的设备,也可以借用他们的设备连接,获得最新的天气动态。

4.通过互联网搜索

互联网应该是最佳的天气信息来源了。如果有条件上网,可以用互联网进行搜索,获取最新的、详尽的海上气象数据。

5.使用航行警告系统

航行警告系统是定期用英语播送天气和安全信息的全球系统,共有16个航行警告区,其海域的划分是为了协调无线电航行警告的播发而建立的,与国家的疆界毫无关系。我国地区在第11航行警告区内。自1980年4月1日起第11航行警告区开始发布区域警告。这种警告需要配备特殊的接收器,并且要一直保持待机状态,以便在需要时查看和接受系统传输的天气预报。

6.手机或卫星电话

篇11:如何获取有效的企业财务分析信息

对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说,企业财务分析是最让人费神的工作了。其实,企业财务分析的技术大同小异,关键在于思路是否正确以及能否将其正确地表达出来。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立足点

以某外贸企业为例,其财务经理罗玲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以业务系统为基础进行信息收集整理,而非以会计系统为基础。她解释说,会计系统是一个被动的结果,如果以会计系统为基础,会产生时间滞后,出来的结果及改进建议的时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再看看其他类型企业的情况。某从事国际会展业务公司的财务总监陈冶牢牢抓住了人员效率这个指标,因为公司轻资产、轻负债,成本和收益都来自于员工,因此在内部要进行人力资本估值,要根据人的经验值(工作年限、绩效、标准值)来设定绩效目标,并不断地修改完善。

可见,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工作重心,这些都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去把握核心、方向。

二、企业财务分析的信息源

企业财务分析thldl.org.cn一般以量化的数据为基础,但是财务报表并未包含所有的信息,如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以及其他无法量化的信息等。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去处理呢?某房企的财务经理王海山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在很大程度上,房地产行业的信息都反映在财务报表外,如宏观政策、项目进度等,这些重要的信息是无法通过财务报表体现的,所以其重心更倾向于会计系统之外的信息,如进度报表、公司经营会议所取得的信息等。经过再次加工,就可以得出所需要的信息。

从事内审工作的水落建议,应向证券分析师、事故调查员、创投的研究人员学习,在压力下才能得出有价值的信息。

面对纷繁的`信息,如何辨别其真实性呢?某公司的财务经理孔如泉在收到30多家分公司的报表后,对感觉明显异常的项目,派专人去调查其真实性。这种举动起到了引导性作用,一次两次后,就没有分公司敢冒这个险了。

三、企业财务分析的表现体

常见的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是厚厚的一摞,通篇的数据辅以图表。这样形式的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是并不一定适合管理者阅读。

上海证交所博士后马军生在与企业的接触中想到一个小办法,就是把财务分析报告浓缩到一张纸上,如用一段话对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后面就是“傻瓜操作”了。如有三个选项,分别是财务状况出现“1异动”、“2值得关注情景”、“3无异动和值得关注情景”,在前面打勾选择。如果有异动,后面就是异动情况、产生原因和改进措施,并有逐级管理者的意见,然后将财务分析报告附在后面,管理者看自己关注的地方即可。

篇12: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一常见地理材料分析的分类

1. 运用地理材料, 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如“热岛效应”, 在一般教学中未讲, 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后, 便可以独立分析, 拓宽知识。可这样设题:

例1:读材料1, 回答问题。

材料1:在一些发达的工业区和大城市, 由于人口集中, 大量消耗能源, 除对大气造成污染外, 还要释放大量“废热”进入大气。这种人为释放的热, 使城市的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出0.5℃~3℃或者更高一些。这种现象在人口密度大、工业发达的城市尤为明显。如1979年12月13日20时, 上海市中心的气温为8.5℃, 近郊为4℃, 远郊仅为3℃。这样, 城市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 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 称为“热岛效应”或“火炉效应”。在这种热岛效应的影响下, 城市上空的雾、云增加, 城市上空的风、降水也发生异常。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产生“热岛效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城市工业发达, 人口集中)

(2) 根据材料内容, 在下列方框中绘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大气环流, 并回答:为何“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上空多云? (答案:城市上空气温高, 空气中又多尘埃, 上升气流使水汽凝结, 故常多云)

2. 运用材料设问, 考查学生对材料中蕴含的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2:读材料2, 回答问题。

材料2:索菲亚·安蒂波斯技术开发区, 位于法国“蓝色海岸”之滨, 在这里设立的950家公司共有来自50个国家的职员1.5万多人, 每年向该地区的经济注入28亿美元。开发区建立至今已发生明显变化, 当初索菲亚开发区专门吸引大的公司参与, 且以美国公司为主, 主要开发信息技术, 为扩大经济增长, 开发区积极开拓新的项目。目前共有202家信息和通信技术公司、49家卫生设备公司、18家能源公司、64家研究和教育机构和617家服务性公司。

法国硅谷的经验表明, 一个科技开发区需要有一个大学作基础。尼斯大学是法国最新的大学, 迄今只有29年的历史, 但是今天已发展成设有许多尖端科目, 并拥有2.4万名学生的学校。

索菲亚开发区有法国第二大机场和通向意大利的高速公路。去年春天在这里庆祝该开发区建立25周年, “索菲亚”已成为法国滨海地区的一大景观。 (选自《地理文摘》)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开发区内外籍职员比例较大, 反映了法国什么国情? (答案:法国人口增长缓慢, 劳动力不足, 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 须引进外籍工人)

(2) 该开发区实现经济增长的措施是什么? (答案:引进外资;开拓新项目)

(3) 该开发区在位置分布上反映的要求是 (A、D)

A.环境洁净优美B.接近消费市场

C.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D.接近高等教育区

(4) 该开发区工业部门的特点是 (B、D) 。

A.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B.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

C.具有“临海型”布局特点;

D.具有“临空型”布局特点。

3. 运用地理材料, 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3:读材料3回答问题。

材料3:被誉为“江南明珠”的太湖, 即将被藻类所占据。目前太湖的藻类比十年前增长了5倍, 部分监测点的藻类数量已超过每升1亿个, 整个湖面已有2/3的面积达到中富至富营养化过渡状态。如不加治理, 太湖将面临因全部富营养化而窒息死亡。

目前, 太湖沿岸每年农业中化肥使用量达200~300万吨, 农药5~8万吨, 其中, 约有50%的化肥和农药随雨水流入湖泊河道, 仅农业和生活污水足以使太湖水中含氮量超过三类水指标。太湖沿岸工业区多, 每年有近10亿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排入江河, 使每个中小城市周围的地面水都受到严重污染, 形成黑水带, 并随河网扩散而影响到太湖。此外, 太湖还以“博大的胸怀”容纳着渔业、水运业和旅游业带来的污染。人们在呼唤:救救太湖! (摘自《地理教学》)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文中提到太湖可能窒息衰亡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水中富营养化现象)

(2) 为什么说太湖可能窒息衰亡? (答案:水中营养元素增加, 引起藻类过度生长, 促使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 这样大量积累了有机物质。随着有机物分解和藻类生长, 水中氧气被大量消耗, 使太湖出现缺氧状态而窒息衰亡)

(3) 文中所列太湖营养元素的积累来自哪些污染方式? (答案:农业和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渔业、水运业、旅游业污染)

(4) 太湖水体污染给沿岸居民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使居民饮用水质变坏, 危害人体健康。若有有害金属元素污染物, 通过食物进入人体, 会导致“公害病”发生。另外, 给养鱼、旅游带来不利影响, 影响居民经济收入)

4. 通过2~3份相关地理材料的考查, 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的能力

读材料4~6, 回答问题。

材料4:在一般情况下, 天然降水都是偏酸性的。这是因为大气中的CO2溶于雨水, 部分形成碳酸的缘故。所谓酸雨, 指的是p 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其形成原因是:人为排放的SO2进入大气后, 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SO2富集, 在水汽凝结过程中溶于水形成亚硫酸、硫酸, 然后随雨降落形成酸雨。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下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5:调查表明, 我国酸雨地理分布的总趋势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加, 长江以南已形成相当范围的酸雨带, 而且明显地分为三个酸雨片区:西南酸雨区 (包括重庆和贵阳周围地区) 、华东酸雨区 (包括上海、苏杭地区) 、中南酸雨区 (包括长沙、广州、南宁地区) 当前, 酸雨比较集中且危害较重的是四川省。 (摘自郝志功主编《当代环境问题导论》)

材料6:据1993年环境监测结果表明, 重庆的酸雨频率为80%, 全年酸雨p H值平均为4.38, 最低为2.8。在这里不仅雨水受到酸化, 雾水、露水和雪水也受到严重污染, 特别是1994年以来重庆连续四次出现酸性“黑雨”现象, 尤其是1994年元月上旬的一场“黑雨”, p H值为3.92, 与家用食醋相当! (摘自《地理大观园》)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酸雨”与自然界的酸性降水在成因上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案:前者是人为原因造成, 后者是自然原因所致)

(2) 根据酸雨形成原因分析, 我国酸雨地理分布的总趋势为什么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现象? (答案:一是北方地势平坦、开阔, 冬季风强, 不利于SO2等酸性气体富集;二是北方降水频率较南方小, 空气干燥使酸雨出现机会少, 而南方相反。)

(3) 根据酸雨形成原因分析, 四川省 (特别是重庆地区) 为什么酸雨频率高? (答案:四川省大部地区位于盆地中, 盆地内工业大量排放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 加之盆地湿度大, 静风频率高, 大气扩散条件差, 利于酸性气体污染富集, 在多雨、多雾的盆地内容易形成酸雨。)

材料分析题类型多样, 也可与图形结合起来分析, 仅举以上四例, 借以抛砖引玉。

二设计地理材料分析题时的注意事项

1. 选择材料要适当

选材时应注意与所学地理知识的联系, 与课文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使学生能利用材料回顾课文, 又能利用课文知识解释材料。

2. 设问不要“偏航”

要先弄清本次设问要考查学生哪些地理知识和技能, 学生能否从所给材料或所学地理知识中找到答题依据, 不能太玄。但也不能太简单, 否则会失去材料利用价值。

三结束语

篇13:如何更好的从目标客户中获取信息

大的目标客户(我把他们称为“大鲸鱼”)也在做同样的事。他们会让你押上所有的 ――时间、更好的价格、免费的咨询等等――因为你认为自己正在赢得这个项目。过去,我写过文章,介绍如果伤害了这些大鲸鱼会让你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了解这些大鲸鱼是真的想进行采购还是只是想问问价格,做做市场调查也非常重要。如果你计划成功地执行捕鲸计划――赢得大订单,那么在这几个重大的问题上做个好学生吧。

好问题引出好答案。让我们反过来。下面是一些好答案的关键字,它们通常会是你的最终目标:

1、精确:目标客户了解问题的本质

2、历史情况:目标客户过去的行为情况(这通常是预测他们未来行为最好的指标)。

3、叙述:目标客户介绍了项目的前因后果,并且在提供信息之外也加入了自己的情绪。

4、行为:目标客户给你了一些暗示,表明他将做什么,而不仅仅是他的选择。

5、弱点:目标客户在交谈中的信息是可信的。

通过提问,你就能够对目标客户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比你的竞争对手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它对你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就可以很自信地提前放弃。你需要知道:

--这是否是一个真正的机会,还是在浪费时间?

--谁是真正的决策人?

--如果我们的报价不是最低的话,我们是否能赢?

--我所找的是否是正确的人?

--建议书中应该包含什么内容才能够帮助我赢得这个项目?

问题是即便这些问题很合理并且非常直接,你也无法从目标客户那里得到清晰合理的解答,原因我们已经在上面解释过了。那么你如何才能够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呢?你需要问一些不同的问题。

下面是三个你几乎可以用在任何问题上的绝招,它们会让你的问题变得更好:

1、学与教

让我们看看一个你可能会问的简单问题:“如果你在和我们的讨论之后,发现我们能够为你做得更好,你是否准备好了更换供应商?”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合理的问题,但是问题在于对这个问题人们会自然地回答:是的――无论事实是否如此,

如果我们对自己足够诚实的话,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问了各种问题之后,却只是发现我们是更好的选择,但是目标客户依然不会放弃现有的供应商。让我们改变我们的问题吧:

“在过去的几年里,你在什么时候做出了更换供应商的重大决策,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又教给了你的人什么?”

--首先,如果他们因为在过去几年里没有更换过供应商而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话,这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个警告信号:他们不太可能频繁更换供应商。

--其次,你知道将会影响采购者决定的关键因素。如果你能够在这个领域里提供巨大的价值,那么你就有很好的机会。如果你不能,那么就不要对这个目标客户抱这么大的期望,赶紧去找另一条“大鲸鱼”吧。

--第三,这个问题达到了好问题的很多标准。目标客户将不得不告诉你一个故事,告诉你一些前因后果,也许会透露出一些情绪,可能还会有一些细节。

2、必须和绝对不会

这在本质上同教与学非常类似。这个问题的作用是设置边界。“必须”告诉你在建议书中一定应该包含什么内容,“绝对不会”告诉你什么是不合格的供应商。

例子:“如果你在考虑增加一家新的供应商,那么它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资质?你知道你的公司绝对不会接受什么样的供应商?”

用这个问题,你就能够为你的演示或者最终的建议书设定一个工作边界。而且,你能够通过这个问题过滤掉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不错的机会,因为你知道自己无法达到他们的一些核心要求。

3、时间约束

通过问题弄清楚客户的时间框架非常重要。商业环境变化的速度非常快,你的目标客户在12-18个月之前的操作方式可能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当你泛泛地问一些关于公司运作的问题的时候,你经常会得到一些过时的答案,因此也就没什么用处。你应该这样来设计你的问题:

“在去年,你们的决策流程是什么样的?”

“按照你们公司的采购流程,像这样的材料采购应该怎么处理?”

“在部门重组之后,现在谁对于采购我们公司提供的这类服务影响最大?”

篇14:1毕业生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对每一位公民来说都尤为重要。收集、整理信息既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育是个大课堂, 是家长、社会和学校融为的一体, 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 应该是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的校内外结合, 尤其是收集、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更应是课内外结合。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中, 依托网络学习资源, 在教师的指导下, 围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提取所需信息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还能使学生在获取信息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发展, 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 就更有必要从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为学生将来的竞争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科学信息的能力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自身教育观念, 从“谈网色变”中挖掘新元素

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有许多不健康、不科学的内容, 容易使学生堕入其中无法自拔。曾几何时, 我们进入了“谈网色变”的时代:某某学生不上学, 整天在网吧中打游戏;某某瞒着父母拿家里的钱玩网游;某某沉迷于网络, 学习一落千丈……究其原因是网络上丰富的内容, 让人眼花缭乱,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正是接受新事物的敏感期, 家长疏于管教以及缺乏正确的引导等造成了那些让人痛心的现象。可喜的是, 这样的事情近几年有收敛的趋势。一方面, 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其次, 也是最主要的, 大家都从面对新事物的手足无措中摸索到了相应的一系列对策, 体会到了“堵不如疏”。

1.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教师自身要做的有:

(1) 要正视网络, 从网络的负面影响中, 挖掘出利于教学的积极一面; (2) 网络资源的信息内容大而泛, 小学生很难一下子进入主题, 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 很容易浪费大量的时间。因此, 要教会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的方法; (3)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尤其要与信息教师加强沟通, 让学生学会在网络中检索知识、查阅档案, 很多方法、技巧都需要在信息课上的逐步渗透; (4) 有些查资料的任务, 可以取得信息课教师的帮助, 安排在信息课上进行, 并加以指导。

2.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还要积极接受新兴的一些教育手段,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多年来, 我们的教学都是注重教师“教”的教案课件, 较少注意到设计学生“学”的学案式课件。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一种新型的学生学习模式正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微课。微课是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简短的、指导式的教学课件, 学生可以根据微课中的内容自行安排。比如, 甘泉小学刘愈老师的《心脏和血液循环》和江都区国际学校的《制作紫甘蓝试剂》, 相信五年级学生完全能够据此自主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因此, 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建一个班级交流平台, 比如QQ群, 将一些好的内容上传, 供班级学生学习、查阅。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若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钻研、创新。网络生活资源为应用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活动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以新颖、独特、喜闻乐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兴趣, 让学生懂得收集和处理信息应以价值追求为导向, 懂得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为现实的需要服务, 体现最自然的、生活的、心灵的需要, 充分体现信息的价值。

在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的活动中, 教师应该是学生亲密的伙伴, 教师要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 老师要舍得花时间了解学生的背景、经历等。由于需要查阅的资料经常是在课外收集, 而课外往往只有家长在身边, 所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要取得到家长、社会的支持, 布置课后查阅资料的任务后, 教师应及时通过家校通信息平台与家长沟通, 以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 还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等情况, 以便于适合学生任务的选择。

比如, 三年级上学期自制《熊猫》信息卡, 学生兴趣都比较高。但是网络上相应的资料比较丰富, 如何取舍以及如何摘录成了学生比较为难的问题。这时, 教师可以通过家校通信息平台, 请家长协助、辅导。交流时, 由于信息是学生亲自获取的, 故其积极性会非常高。同时, 教师要对完成任务的情况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其次, 在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过程中, 教师要采用以激励为主、以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能力为目的的评价方法。通过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与理解, 为他们构筑“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老师、对教育的热爱, 有利于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 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和整理信息。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训练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必须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 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该理论指导下, 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 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通过媒体发现学习上的问题, 借助媒体独立思考, 在教师和同学的协助下探索问题、表述问题, 进而对知识作意义的建构, 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活动中, 老师要善于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与体验过程中, 学会将已获得的信息、资源与已有的知识整合, 用于问题的解决, 并使用多种方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不管什么学科, 仅仅靠教材提供的知识空间, 是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的。为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学习时应该以教材为扩散点, 拓展教材空间, 鼓励学生运用浏览器, 在奇妙的网络里游弋。

比如:在五年级《光的行进》的教学中, 我们除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光的直线传播及几个现象之外, 还可以将收集的相关内容放在班级公共平台上, 以方便学生课后浏览并补充。再比如六年级上册的《探索宇宙》单元, 下册的《进化》单元, 都可以布置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先一步获取一些信息, 以便于课堂的交流与完善。

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环境,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习惯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可以以个体的形式, 在家独立借助网络查阅获取信息。这一形式, 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以小组协作的形式, 比如制定好活动的计划, 然后小组分工, 各自负责一部分, 再进行小组之间的整合。这一形式, 教师需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指导, 如如何分工、信息收集后如何整理等。还可以以班级形式进行, 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环境———信息计算机室, 进行全班性的信息获取、交流,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应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和媒体间的交流、互动, 引导学生将自主获取、分析、加工整理的知识、自主探究的学习结果、已有的学习经历等及时上传, 充分发挥信息教室网络互动的优势, 最大化地实现资源的共享。

利用学校现有信息计算机室获取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时, 教师要不间断地强化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技能的指导与训练, 还要注意对学生上网状态的观察。利用学校现有信息计算机室进行集体学习,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 进行有效的信息搜索、加工、整理, 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网络操作、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时, 允许学生完成布置的任务之余, 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由信息的查询, 教师针对学生自主查询的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 学生能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 不经意间形成对信息检索的兴趣, 从而逐渐形成习惯。

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必然会延伸至课外, 久而久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 对农村的孩子而言, 利用网络获取科学信息目前只能说是尝试。首先, 电脑普及率偏低, 面对布置的任务, 很多孩子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 对于孩子如何使用电脑, 家长还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正确的引导;第三, 学生真正会使用电脑的不多, 用农村的话说, 就是只会“瞎玩”。面临的困难是必然的, 只有时刻在行动, 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 农村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家长观念的提升, 农村孩子熟练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将不再是奢望。

摘要:在21世纪这个崭新的时代里, “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 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信息网络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 提高了人们学习的能动性。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素养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掌握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对于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来说, 就更有必要从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为学生将来的竞争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素养,网络学习,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高等师范院校教材[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董虹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J].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全镇经济运行分析会主持词下一篇:石圪节精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