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工作方案

2024-04-16

随班就读工作方案(共9篇)

篇1:随班就读工作方案

魏家庄小学特教班学生就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市上工作交流会议精神,推进我县特殊教育的发展, 我校将本着“为了每一个残障孩子,为了残障孩子一切”的原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让每个残疾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专门成立残疾儿童班级是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二、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㈠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残疾儿童受教育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1、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将按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实施特殊教育。通过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全国助残日”、“志愿者助残”、“手拉手”等活动,弘扬人道主义,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儿童少年的新风尚。

2、学校将特殊教育工作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成立残疾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魏永生(校长兼)

副组长: 王英芳

组 员: 安玉萍 魏邦秀 魏周瑞

为加强特殊教育工作,同时建立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教研室、德育处、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参加的学校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并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㈡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保证特教班工作的实效性

1、规范鉴定程序,建立残疾生学生档案学籍

学校将严格执行原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和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四类《残疾标准》,加强对三类(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和鉴定,鉴定结论不予公开.仅由有关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在学生中扩散。对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为其健全教育档案.2、依法治校,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学校将增强依法治校意识,不拒收区域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并安排适当的时间与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

3、加强个别教学,提高残疾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校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确保特殊儿童与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优质教育,努力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要求各科教学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生理缺陷的矫正、补偿。教师在班级的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与残疾学生的关系,应当以集体教学为主,并要对个别残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切实做学生的个别化教学.加强残疾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真正使其受到适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无特殊原因,任何人不得将残疾学生停学停课或停止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残疾学生学习期满,学校将发给毕业证书或义务教育证书.4、注重家长培训,家校联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学校校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残疾学生家长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其子女的心理、生理特点,基本的教育训练方法和辅助用具的选配、使用、保养常识,对其子女做好家庭教育训练工作。

5、严格评估标准,切实做好考核评估工作

学校按照《残疾儿童少工作评估指标》的要求,注重过程管理.加强对残疾学生的考核评估,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缺陷矫正和补偿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对班级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估,充分肯定他们为残疾学生付出的劳动并在奖金发放、评优、评先、晋职等方面有所倾斜。每学期定期进行总结自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㈢增加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特教工作

加强对承担班级的任课教师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了解班级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选派热爱残疾学生,思想好、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除按要求积极参加区统一组织的教师培训外,还组织教师到外区参观学习,开阔眼见,丰富经验,提高认识。校内定时、定点进行培训,并开展交流活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特殊教育理论,研究探讨工作的方式方法。架起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桥梁,利用教室的设备与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特殊学生服务与协助,为教师提供特殊教育需求的资料经验和个别辅导的场地和设备。同时为家长提供协助,给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听讲座,让他们认识到智力落后是人口常态分布中必有的现象,帮助他们逐步从痛苦中走出来,加深他们与孩子感情的亲近,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一些辅导孩子的方法,使资源教室成为家长与孩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使我们的教育更加主动。并安排专职或兼职老师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和班级教师要与残疾学生家长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交流学生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

篇2:随班就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确定了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法律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以“探索随班就读教育工作在孤儿学校开展”为重点,以语文学科为切入点做好我校的随班就读试点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在吉林省孤儿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积累经验。

二、实验目标

1.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形成有利于孤儿群体中的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良好的学校育人机制。

2.使参加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以前有所提高,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更通畅,关系更加融洽。

3.做好这些随班就读学生和孤儿的心理辅导工作,让随班就读学生能在孤儿学校和谐健康地成长。

三、实验措施

(一)立足现有制度建设,规范随班就读工作

在教育局特殊教育的领导下,邀请有经验的学校指导工作,在我校召开语文学科随班就读工作会议,对在孤儿学校开展语文学科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布置、研究,把此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使本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立足常规工作,促使随班就读工作稳定有序

1.由于我校的绝大部分孩子是全省孤儿中的智力健全的孩子,只有个别孩子存在一些智力或肢体方面的浅层次问题。鉴于此,我校主要立足于常规的教学工作,对那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要求语文任课教师对这些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制订切实可行的个别教学计划。备课中要求语文任课教师精心设计适合随班就读生回答的问题和习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教案中注明。在课堂上,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注。

2.定期开展随班就读学生个别辅导活动。原则上每周一次,将语文学科的普遍难度降低,根据个人接受程度,能在自身的空间内得到提升。重点可以锻炼这些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作文方面的能力,为中考语文学科成绩夯实基础。

3.利用语文学科的思想阵地,每半个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咨询或者谈话,并做好“随班就读语文课谈心记录表”的记录工作,完善人格,增进与教师、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达到和睦相处。

4.鼓励随班就读的学生参加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类语文活动。组织号召班内学生带领他们一起参与。对于活动的结果要以表扬为主,对活动过程要注意资料积累,发现他们身上的进步之处,重在参与,给他展示自己语文才能的机会。

(三)立足课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语文成绩

1.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让他们掌握语文知识。多提问,多鼓励:一方面可以促进其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信心,使其语文成绩取得进步。

2.语文教师要尽量给他们分层次留作业,避免“一刀切”,真正让学生在学校正常的语文教学中有所提升,并渐渐建立起自信,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语文成绩天天都有进步。

(四)立足家校互动,为特殊家庭提供特殊教育帮助

定期和亲属电话沟通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指导亲属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语文学科知识进行辅导。不必过于专业,可以停留在锻炼孩子与人沟通能力的训练上,避免1+1=0。

(五)立足档案资料建设,促进随班就读工作的系统化

篇3:随班就读工作点滴做法

一、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健全保障体系

学校领导通过认真学习, 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关爱和重视, 把随班就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使残疾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第一, 为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形成了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班主任 (任课教师) 组成的四级管理网络,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第二, 对智力障碍学生的筛查、鉴定的程序及管理进一步规范。我们对各班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的筛查摸底, 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逐个建档。学校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 经过认真的研究, 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管理制度, 如《随班就读教育管理制度》《随班就读教学研究制度》《随班就读班主任工作职责》《随班就读教师工作职责》等。第三, 在资源设置上, 配备了适合特殊学生需要的教具和康复器材。根据随班就读工作的需要, 我们重点加强了资源教室的建设工作。学校重新设置了大量图书、玩具、电视机、音乐和体育等康复器材及一些橱柜, 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图书区、美术手工制作区、小超市区、儿童康复区, 这些器材的购置和摆放尽力适合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和康复的需要。

二、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管理

1. 重点抓好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第一, 组建责任心强有爱心的教师辅导队伍。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随班就读生教育的关键。学校专门抽出部分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并热爱此项工作的骨干教师作为辅导教师, 其中有优秀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能歌善舞、善绘画的音体美教师等。我们在安排随班就读生时, 将他们安排在责任心强, 富有爱心的班主任班中, 这些老师能对这些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 使他们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爱下身心健康的成长。第二, 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使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 学校组织了对这些教师的培训, 并选派他们外出学习参观。通过系列安排, 不仅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而且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及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第三, 安排特教专职教师专业辅导。学校教导处培养部分专职的辅导教师为特教老师, 指导本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特教老师不定期到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听课, 直接与学生谈话, 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策略、教育补偿等问题。

2. 强化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过程管理

关注过程管理是落实管理效果的有力保障,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求教师们在实施随班就读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做好随班就读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随班就读生除了在智力上有一定的障碍之外, 在心理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班主任、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班主任、辅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疏导, 使这些随班生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班集体中。第二, 着重抓好班风建设。有随班就读生的班主任更应在班风建设方面下功夫, 在班级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避免鄙视随班就读生情况的产生, 使这些学生能在宽松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第三, 创造个性化教案, 指导随班就读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这是特教工作的重要环节与目标。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 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每周两次对随班就读生进行个别辅导, 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 并进行过程质量监控。第四, 给每一位随班就读的学生建立教育档案。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对每一个随班就读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障碍情况及他们的爱好特点和平时存在的问题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 就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语言发展、文化知识、身体状况、动手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逐项记录, 以掌握第一手资料, 这些珍贵的原始资料一方面方便了教学管理, 另一方面也描绘了这些学生成长的轨迹, 便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这部分随班就读学生在老师们的精心呵护下, 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耐心细致的训练, 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各种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康复和开发。比如:一名因小时候生病打针造成智力障碍的四年级同学, 刚上学时, 下课上厕所回来经常找不到教室, 对自己的名字都很难认识, 经过两年多的辅导、训练及自己的努力, 她的各种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也能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了。

三、增强与随班就读生家长的合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 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 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 便于老师和家长经常性地开展交流, 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生活、学习表现, 方便校家双方能及时发现教育中出现的缺陷和不足, 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更好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要求班主任教师、任课及辅导教师每学期至少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两次家访, 并与家长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欢迎家长来校探访。在教学安置上, 邀请家长参与认定, 通过家访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家长的需求和愿望。二年级一名学生从小患重度听力障碍, 通过家访老师对该同学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掌握, 并通过工作打消了家长的种种顾虑, 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 赢得了信任。在教学中, 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虽然听力有问题, 但他的智力却非常好。执教老师针对其优势着重培养, 给予特别关注。经过一年多的辅导训练, 这位同学的学习令老师和家长惊喜, 期末考试他的数学成绩居然考了A, 就连最差的语文成绩也考到C了, 除了学习之外的其它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他的家人非常感动, 在孩子的身上他们看到了希望。

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通过学校的宣传呼吁, 社会各界在改善随班就读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残疾学生生活困难、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有力配合了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篇4:对中小学随班就读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小学 随班就读 思考

特殊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担负着培养祖国后代,促进残疾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使命。它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教师的教育训练,逐渐缩小残疾少年儿童和正常少年儿童之间的差距,使他们从社会的负担逐步转变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特殊儿童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有着天真无邪的笑脸,他们向善、向美、向真,但也是弱苗,需要更多的关爱。我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居住分散,各类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分布校点较多,全县129名残疾少年儿童分布在全县八个乡镇的49所学校的127个班中,管理难度非常大。笔者从自己多年从事特教工作的实践出发,认为要抓好全县的随班就读工作,必须要从几个以下方面做起。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是随班就读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

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要成立随班就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此项工作的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民政和残联等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应设在县教体局。教体局设特教工作站,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各直校、农村初级中学、中心校也应成立相应机构,为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特教工作站全面负责对残疾少年儿童的教学管理,及时解决其入校后的学习、生活困难,防止出现辍学现象。建立管理、教研、培训、指导网络,保证随班就读工作的常规管理、教学研究、人员培训,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在全县上下真正形成人人关心残疾少年儿童,支持残疾少年儿童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要落实“双线”目标责任制,在县政府同各乡镇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明确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率指标,并实行奖惩,同时与直校、农村初级中学、中心校的教育目标责任书挂钩,在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使符合条件的残疾少年兒童能顺利地进入普通中小学,并能留得住、学得好,使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一主要形式更加规范化。

二、调查摸底、筛查检测是做好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工作的基础

每年新学期开始,特教工作站要在各直校、农村初级中学、中心校摸清招生范围内适龄残疾少年儿童的基础上与县民政局、县残联相互配合,反复核对,对“三残”少年儿童进行筛查检测、登记。同时,从学校师生、乡村干部、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三个层面广泛开展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动员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随班就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各校都能积极接受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我县特教工作站还成立了智力残疾少年儿童筛查小组,在市特教中心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对县智力有残疾的学生开展鉴定工作,确保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真正实施全纳教育。

三、“双卡”管理,跟踪评测是确保随班就读工作成果的核心

在学籍管理上各校健全残疾学生学籍卡,使用“双卡”学籍(既有和普通学生相同学籍,又有特教学籍)管理制度。即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可不参加统考,只参与本班的学习测验,或者在组织考试时因人而异,发给他们不同内容的试卷,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把残疾少年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还可规定残疾少年儿童的就学年龄可根据情况适当放宽,成绩达到或基本达到毕业要求者,可发给义务教育证书。在教学管理上各校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残疾学生的成长情况,不断规范、完善随班就读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轨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改进施教方略,防止学生流失。

四、加强研究,科学施教是做好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保障

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对随读学生的知识教育可提出三点具体要求和措施:其一,同教材,同要求,异进度;其二,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其三,异教材,异进度,异要求。同时,学校要配备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骨干教师担任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并督促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不但在学习上手把手教学生,而且在生活上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针对学生智能低下、性格内向、不与同学交流等情况,教师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诱导,带领这些学生同大家一起玩游戏,参加各种集体性活动,使这些学生逐渐变得喜欢和同学们交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比较准确地观察、认识事物。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应大力倡导差异教学,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降低随班就读学生与新知识间的台阶,提高随班就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质量,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摆脱沉重的心理枷锁,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另外,学校还应加大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创新中求发展。

五、创造条件、配置资源教室是激发残疾少年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平台

要使残疾少年儿童在学习上有主动性、有热情,教师不能采用正常学生所适用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做文章。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筹资在随班就读生较多的学校中建立资源教室,资源教室要配备综合健身器、平衡台、圆形跳床等多种器材,还要有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书籍、教辅资料,并配备电脑、电视机、录放机、语言学习机等电化设备,配备手工工作台、学生课桌等基本设备。资源教室的建立,一是能够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特殊需要的教育,二是能够为教师提供特殊教育需求的理论、方法、资料和个别教育的场地,为教师的教学创造“用武的平台”;三是使其成为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的管理中心、指导中心,最终实现学校对特殊教育的规范管理。

篇5: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实施方案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全日制中小学。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机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随班就读是发展我市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安置策略,是首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二章 对象、检测与安置

第四条 随班就读对象是指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包括脑瘫、孤独症及其他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教育对象一般为各类轻度残疾儿童少年。

第五条

凡年满6周岁的残疾儿童到义务教育服务范围内学校就近入学登记时,学校应将其持有的残疾证明材料上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经区县特殊教育中心审核并备案,确定其接受教育的方式。

第六条

入学时未发现异常,但在就读过程中,经观察其行为、情绪、心理、认知以及生活适应能力与同龄学生有显著差异,或轻度残疾学生残疾程度加重的,需与家长协商到具有资质的区县特殊教育中心进行评估检测,根据鉴定结果,给予是否随班就读的安置建议。对于有异议的,须到市残联指定的残疾鉴定医疗机构进行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的检测鉴定。残疾儿童少年的鉴定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服务方式的依据。

第七条

学校应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结合其特殊需要给予妥善照顾。以每班安排同类残疾随班就读学生1-2人为宜,原则上最多不超过3名。学校应安排师德素质较高,具备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有一定教学经

验的教师担任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班级的班主任。

第三章 支持与保障

第八条

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整体规划随班就读工作,明确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中心各自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导。

第九条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具有单独编制和管理人员的特殊教育中心,可建立在当地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中心应设专职负责人和巡回指导教师。建立专、兼职巡回指导教师队伍,原则上按照每10所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配备1名巡回指导教师的标准。

第十条

区县特殊教育中心要发挥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培训、研究、指导与服务功能。其主要职能:

(一)负责辖区内随班就读对象的审核与备案;(二)对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三)指导学校资源教室的建设和资源教师的培训;(四)对康复训练进行指导;

(五)组织开展全员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六)对社区及家长进行咨询服务等。第十一条

巡回指导教师主要职责:

(一)为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提供特殊教育技术支持,对随班就读学生安置、课程安排、教育教学管理、评价内容与方式、教育资源配置等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

(二)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康复训练、教育教学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三)对有康复训练需要的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康复训练等。

第十二条

特殊教育学校要利用师资、设施设备等资源优势,为随班就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第十三条

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要建立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资源教师等人员组成的随班就读工作小组;明确岗位责任制、教师考核方案等相关制度,根据随班就读学生身心特点制订并实施个别化教育计

划;在市、区县特殊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教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落实特殊教育设施设备的建设与使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随班就读学生融入学校生活创造条件。

第十四条

设在随班就读学校的资源教室要按照《淮安市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建设,学校要加强对资源教室的管理,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保障资源教室功能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条

资源教室至少要设专职资源教师1名,并根据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数量适当增加。兼职资源教师在资源教室的工作量不应低于其总工作总量的三分之二。

第十六条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资源教师的编制。资源教师应享受等同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特教津贴。

第四章 教育与教学

第十七条

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应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专业化教育训练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需求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指标,发展目标和学习任务指标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并便于评估监控。

第十八条

个别化教育计划须按如下程序制定。

(一)由班主任收集随班就读学生的基本情况(残疾状况、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性格特点、认知水平以及不同残疾类型学生的学习方式、特殊教育需要等);

(二)由资源教师(或巡回指导教师)、任课教师等相关人员共同研讨,分析诊断确定其教育需求;

(三)制订出教育目标(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四)明确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方法。

第十九条

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后,经家长和相关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资源教师、家长以及主管领导)同意,由家校共同实施并加以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原则上每学期制订一次,并定期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或修订。

第二十条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要体现在课堂主渠道、个别训练以及家

庭和社区教育中。通过个别化教育训练使随班就读学生更好地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为每名随班就读学生建立《随班就读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用以保存和记录随班就读学生残疾检测结果、个案分析、个别化教育计划和教育评估、辅导记录、学业考查和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文字、照片和音像资料等。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案管理,规范档案要求,做到专人专柜保管,严格保密,在学生升学、转学时做好交接,毕业时上交区县特殊教育支持中心统一保管。第二十三条 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原则上应执行普通学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于智力无障碍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肢体残疾等学生在教学中原则上不得降低标准和要求,应加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康复教育支持服务;对于智力有障碍的随班就读学生,学校可以根据实际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作适度调整,但也要体现发展性要求。

第二十四条

随班就读学校应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设置适合其需要的特殊课程。对有特殊需求的随班就读学生要配备适合需要的材料。

第二十五条

随班就读学生以班级学习为主,任课教师要研究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策略,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学习需要,实施针对性教学。

第二十六条

各学科教学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随班就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重视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第五章 师资培训

第二十七条

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健全随班就读师资培训长效机制,将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培训体系,明确职责与分工,认真做好北京市特殊教育中心重点培训与区县随班就读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第二十八条 市、区县特殊教育中心应系统设计与实施培训计划,创新分层、分类以及有针对性注重需求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随班就读干部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十九条

充分发挥市特殊教育中心在管理、指导区县随班就读师资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市特殊教育中心重点培训人员包括:区县特殊教育管理干部、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和随班就读骨干教师。

第三十条

进一步加大区县级培训力度。区县特殊教育中心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全员培训主要包括: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随班就读教学策略、差异教学的实施、资源教室的功能与运用、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以及随班就读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等。

第三十一条

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要积极开展主管特教干部、资源教师和随班就读任课教师的学习、培训、教研等活动。

篇6:随班就读工作方案

目前,我校的随班就读生有8位,达到三残儿童随班就读要求。为了让每一个儿童少年充分享受爱教育权利,落实上级相关要求,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切实做好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唐德伦

副组长:谭俊生、李荣华、沈稳

组员:张邦锡、李天清、周圣乾、张锐、随班就读指导老师

二、入学管理:

1、教育要面向全体,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随班就读生虽然在智力水平等各方面都与普通学生有差异,他们也是班级的一分子,所以决不能放弃.应在各个方面都让他们有所提高.

2、应该承认随班就读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试图缩减这种差异.所以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随班就读区别对待.才能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学校、随班就读指导老师应做工作:

1、学校

(a)随班就读方案;(b)随班就读花名册

(c)开展随班就读的总结、简报等。

2、班级(指导教师)

(a)学生基本资料(残疾证书复印件)(b)评估记录

(c)教学计划(一生一期一次)

(d)随班就读(关爱记录每周至少2-3次,附照片)(e)学生作品(作业、手工作品等)(f)有代表性的总结、反思若干

四、教学、生活管理:

1、在课堂上应该及时对他们与以关注,基础知识部分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掌握.他们能掌握的知识,尽可能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促进其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信心.使其取得进步。把随班生安排在教室前三排的位置,便于老师,随时随地帮助。

2、尽量给他们分层次留作业,留有针对性的作业。既不能因为作业太难而达不到效果,也不能因为知识不掌握而放弃对他们的作业要求。老师能够面批,及时加以鼓励。

3、掌控他们的家庭情况,在心理上多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尽量使他们认为自己与其他学生是一样的.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有上进心和上进的愿望。

4、对他们提出稍高层次的要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每天进步一点,每天有收获。

篇7:随班就读工作小结

在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指导下,残疾儿童和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那些残疾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我校开展跟班就读工作,它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有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一、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我校的“跟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和学习困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跟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二、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跟班就读”领导小组,配备了专门的特教老师,积极、稳妥地开展跟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

三、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学校设立了专门的特教老师,指导本校跟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特教老师不定期到有跟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听课,直接与学生谈话,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探讨跟班就读的课堂策略、跟班就读的教育补偿等问题。

五、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适应新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要求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为此,学校挑选出一些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培训,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在学校中开展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全纳性教育。

六、在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七、加强了“跟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由校长主管,德育主任专管,年级组长监管,具体落实到特教专管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加强了心理咨询室、资源教室的管理和运用,每周安排两次对跟班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关注跟班生。

篇8:随班就读工作方案

关键词:特殊学生,跟班就读,经验

这份工作对教师是一种挑战, 更是一种专业的提升。因为每个这样的学生都是一个特殊体, 如果把特殊教育的理念转化到普通学生的教育之中, 那就是真正做到了教育的“因人而异”, 也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目标。多年来, 我们从这份特殊的工作中, 体会到了一份特别的收获的喜悦。下面, 就把我们在这项工作中取得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幼儿园的早期干预, 作用不可忽视

我校幼儿园对我们学区内适龄幼儿进行进行入园普查时, 特别关注身体不健康的孩子。随着与这些家长的接触不断加深, 我们感到应把这些孩子安顿好、让他们接受一些运动和智能方面的训练。幼儿园教师应运用低要求、慢速度的方法, 有计划进行训练, 对特殊儿童进行前期测试, 并根据他们不同的发展现状, 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采用个别教育和融合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学校幼儿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和方法:1、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家长对早期干预的认识程度, 并分别进行个别交谈、家访、现场指导等形式的培训;2、和家长一起制定孩子的训练计划, 并针对家长在训练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指导;3、送教上门, 对个训对象进行上门指导, 了解家长的训练情况, 有针对性地指导;4、采用康复联系手册, 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训练的情况和训练的效能。

由于我校幼儿园的前期干预与康复训练, 使得这些孩子在语言, 行为, 人际交往等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为踏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

二、做好幼小衔接, 平稳过度

智力落后儿童到了入学年龄, 应当去学校接受教育。目前, 我国对智力落后的孩子的安置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启智学校, 2.普通学校的特殊班, 3.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比较另两种形式, 随班就读的好处是, 家庭经济压力不大, 而且和正常儿童学习生活在一起, 智力落后儿童可以比较多的得到正常儿童的帮助, 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语言的发展, 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但是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也有一定的弊端, 比如普通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来说, 要求偏高, 需要教师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作相应调整, 既要兼顾教师智力落后儿童, 又得保证正常学生的教学任务等等。如果要把随班就读工作做好, 必须克服这些弊端。这些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后, 我校小学部与幼儿园有严格的交接程序。到目前为止, 我校共有7名随班就读学生, 5名是智障学生, 他们的智商均在60以下, 一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学生, 一名重度颅脑开放性损伤后导致的肢体残疾的学生。涉及的班级共6个, 主要兼职教师6名。

三、特殊教育, 用爱导航

对于一名教育者而言, 主要是要寻求一条思路, 较好地开展特殊儿童的教育, 这是教育的难点, 也是评判教育者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于特殊孩子的辅导不仅体现在课外, 更重要在课内进行个别辅导。在教学中为了有利于特殊儿童的个别辅导, 教师们安排座位时, 特意将这些随班就读学生安排在自己便于辅导的位置, 教师可以目光、手势、表情与之沟通, 进行辅导,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让他们多动脑, 勤举手。同桌安排一位纪律、学习、品行较好的学生, 达到同学间的互帮互助, 发扬团队精神, 在特殊儿童的周围形成一个友谊互助的氛围, 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习提高。在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教给特殊儿童一些学习方法, 还要引导他们, 创造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用爱为这些孩子撑起一方发展的空间, 任其成长, 乃至成材。

加强个案研究, 要求随班就读的班主任老师每学期必须根据自己的带教体会, 撰写一篇个案分析。老师们的个案分析虽然算不上规范, 但其中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鲜活的事例, 对这方面的研究带来了取之不尽的现实资源。例如王海英老师的《他不再怪笑了》、丁红老师的《你的特殊我的惊讶》、包海英老师的《特殊的爱给特殊的你》、王艳华的《开启心灵的窗户》等, 都是他们在普通学校里用心血用智慧培育特殊花朵的真实写照, 一篇篇个案记载着随班就读个别教育对象的成长轨迹, 也记载老师们的特殊奉献。老师们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 我们及时推广, 先进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 我们大力推荐和表彰, 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整体随班就读工作的健康开展。

“天生我才必有用”。特殊儿童也有长处, 善于挖掘他们心灵深处的火花,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的闪光点和长处得到最大的发挥, 是做好特殊儿童教育工作的关键, 而做到这一点, 就要求教师用“两只眼睛”来看待他们, 在清楚地知道他们现存的这样那样的缺点并设法帮助其改正的同时, 教师还应用另一只眼睛去细致地观察他们身上隐存的优点, 并对其优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褒扬。教师若能承认他们的“才”, 重视他们的“才”, 并创造机会让他们的“才”得以充分发挥, 他们就会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在自尊心与荣誉感的共同驱使下, 他们会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决心, 并由此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巨大动力, 而这股动力正是促成他们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巨大精神动力。这就需要所有的任课老师形成教育的合力。我校6年3班中有一名智障兼精神分裂的孩子, 他的母亲患有精神病, 父亲的精神也不太正常。二年级时父母离婚, 孩子跟奶奶生活。这个孩子目光发直总是一个人胡言乱语, 在课堂上坐不住, 性格怪异, 并且有暴力倾向。可在美术老师的眼中他确是一名具有美术天分的孩子。一年级, 美术老师发现他绘画不错, 他在线条的表现方面很有创意, 并且这个孩子画画时从来不用铅笔而是用钢笔。他的作品从来都是素面朝天, 不带一点点色彩。刚开始, 面对他的作品, 美术教师心理很伤感, 觉得他的童年是否也同他的作品一样没有了色彩。于是美术教师把更多关切的目光留在了这个特殊的孩子身上。美术教师一次次手把手的教他描绘着只属于他眼中的世界。六年了, 所有教过这个孩子的老师, 更多更多的日子是耐得住繁琐和劳碌, 流走的岁月犹如一首平凡的老歌。现在这名孩子的暴力倾向已经消失, 能与班中大部分孩子正常沟通, 有条理的说话。看到他的进步, 是我们每个教师最欣慰的事情了。

用关爱架起师生心灵间的桥梁, 开启特殊儿童的心闸。用爱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晴空。

四、措施成就辉煌

这几个孩子在比例上虽然只占全校学生的2%, 但这份工作确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我们确定的教育宗旨是: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生存和发展, 坚持“高看一眼, 厚爱一层”的指导思想和特殊、优先的基本原则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为了保证这些孩子能愉快地学习, 快乐地成长, 学校成立了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 并把这项工作写进了全年的工作计划之中, 逐步形成了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班主任 (任课老师) 组成的四级管理网络,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学校领导小组均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校领导经常在一起研究随班就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各项特教工作, 这项工作的计划、总结、活动记录等资料齐全, 建立随班就读学生个人教学档案、成长记录档案, 实行双学籍管理。并且在更换班主任时建立严格的交接程序。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设计普通生与弱智生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在制定“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目标时, 必须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材的具体内容, 对教学目标作适当的修正, 降低, 此外, 课堂提问、课内外练习等, 都在备课本上用记号标明。

这些孩子在哪个班, 哪个班的教师的配备就是最优秀的。我们对随班就读班的班主任教师坚持“精挑细选”原则, 把那些有爱心、有耐心、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安排到这个岗位上。毕业于特师的教师在这项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 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工作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还经常组织其他教师进行有关方面的培训。正是因为有了高度重视并懂行的领导, 有了富有工作热情和方法的班主任群体。

我校这项工作才取得了点滴成就。

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校还针对这项工作出台了“八不准”:

1、不准公开随班就读生的有关鉴定、证明。有关档案一律保密。

2、不准给随班就读生起侮辱性绰号。

3、不准视随班就读工作为额外负担, 形成“随班混读”。

4、不准说“这人脑子有毛病”之类的忌语。

5、不准将随班就读生的作业弃之一边、不闻不问。

6、不准对随班就读生的不当言行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7、不准在班级里歧视、排挤甚至欺负随班就读生。

8、不准对随班就读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篇9:谈谈“随班就读”

因为智障儿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所以“随班就读”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把智障儿童放在普通的班里和同龄的孩子学习和活动,这样粗放的方式,起不到对智障孩子的育智作用的,甚至由于其智力的差异,对智障儿童形成较大的精神压力。“随班就读”是要求学校和教师分析不同智障儿童的不同特性,给予特别的教育和辅导,教师需要在智障儿童的身上花费很多的精力,输出相当大的爱心和努力,学校更要积极创造条件,最大可能的创造适合智障孩子的环境,使他们学有所得,能和其他同龄孩子一起成长。随班就读的重点是“读”,这里的读不仅仅指的是读书,更主要的是发展智障儿童的智力,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教师,而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还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多和有育智经验的教师交流,获得间接的经验,确保智障教育的成果。智障儿童的教育,难度比较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良好班级氛围是智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智障儿童或生理缺陷,或智力缺陷,这些儿童在在社会中往往受到歧视,遭受到正常儿童的讽刺、挖苦和孤立等。社会的歧视会让智障儿童更加自卑、孤僻,甚至自闭,导致行为怪异等,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智障儿童健康发展,学校不仅要引导正常的儿童关心和爱护他们,学校的核心团体是班级,班主任要组织引导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游戏不排斥他们,学习要多帮组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心,感受集体的温暖。这样,不仅使他们身心得到滋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作为老师,需要在他们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给予智障儿童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集体活动是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的时候,应该要求智障儿童一起活动,不能因为智障儿童的缺陷而落下他们。学校举办的活动时,要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并且应该针对这些孩子设立一些奖项,让他们感觉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获得成功。课间活动也是学生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还要教育其他孩子在课间活动不歧视他们,能和他们健康愉快的游戏。这些孩子因为身体或者心理的原因,对于参加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应该鼓励同学去帮助他们,这样既可以增加智障孩子的信心,还可以培养其他孩子的爱心,一举两得。

三、引导智障儿童的兴趣,发掘他们的潜能

由于智障儿童自身的缺陷,往往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学习中表现不积极,甚至很漠然,往往厌烦学习,没有参与学习的动力。但是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些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必须的,所以我们教师还不能在学习上放弃这些孩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的教学用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可以组成帮扶小组,让他们在和同学们的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意识关注他们,要有意识的倾向他们提简单的问题,回答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带领其他同学们给予鼓励,这样智障儿童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智障儿童往往学习上不能持久,这就需要教师应用学到的关于智障儿童教育的知识,用足够的耐心去及时帮组他们。不少的智障儿童,在其它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教师要积极发现,让他们在这些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也许我们教师的这些发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和父母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父母的期望、要求、方法、心态都会综合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智障儿童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本身不易分辨是非,往往没有自己没有主动性和思想,可以说他们的行为到思想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和左右的。因此学校要紧密联系智障儿童的家长,进行家校共同教育,保证智障儿童健康发展。因为智障儿童的辨别是非能力差,加上家庭社会的影响,在他们身上的行为思想问题就特别多,造成班级管理上的很多麻烦。学校和班级,要对这些孩子出现的问题多宽容,多找找问题的根源,耐心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并且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共同商讨,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家长一起培养这些特殊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教育上,还要安排他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浇花,整理卫生等,这样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还可以养育他们的爱心,更可以体会到活动的快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老师应该给予每位学生生活学习的希望。在智障孩子的学习生涯中,一位平凡的教师,其力量也许是很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讲,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他们的命运可能会因为教师的努力而改变,他们也许会因此而走出精彩的人生。作为教师,我们在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育智过程中,应该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儿童的特殊需要,发现他们的长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探索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极大的耐心,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在我们教师、学校、家长的呵护下,这些智障儿童一定能按自己的方式健康成长。

上一篇:卷土重来成语的详细解释下一篇:描写母亲节的文章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