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4-04-27

政务公开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共12篇)

篇1:政务公开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务公开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务公开既是推进机关法制建设,促进依法行政的基础性要求, 也是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更是强化外部监督,提升机关政风效能的现实途径。2008 年5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已经过去了2年多时间,政务公开工作大致推进到何种程度?

一、我市政务公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我市政务公开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已经全部开通了政务公开网,且已覆盖到了各县(市、区)及市直各单位,政务公开的平台搭建基本完成。今年,随着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的开展,职权目录、人事录用、财务预决算方面政务公开办也加大了督促力度,并列入了全市效能考核之中,从效果来看,成效比较明显,空栏目、无更新的情况已经基本消失。但是,政务公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

1、信息数量不够,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单位仍然很多。从上半年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考评二、三类市直单位信息发布情况看,二类单位13个有4个单位平均数不达标,三类单位13个有8个不达标,平均数量几乎占到50%。

2、更新速度不快,信息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很多单位的政务公开都处于半月一更或一月一更的状态,单月零公开的单位有5个,按照要求,政务信息有效期为三个星期,很多信息在发布时就已经属于过时信息。

3、信息质量不高,避实就虚情况仍然突出。目前各部门信息大多为“政务动态”、“会议通知”“政策法规”、“办事程序”等方面内容,真正涉及人、财、物、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工程招标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信息比重少,甚至出现过拿领导讲话来公开的情况。

14、考核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热情不高。虽然我市出台了一个考核标准,并将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列入到了年终效能考核之中,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考核标准过于粗糙,而且不够规范,没有一个可以套用的模板和量化的标准。年底就出现过政务公开办要求全部公开2010年财务预算,2天后又要求必须删除的情况。加上一些单位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不稳、责权不符,考核、评议、奖惩、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保障工作落实不到位。奖惩措施不到位,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的不到保障,工作人员自然对政务公开缺乏工作热情,对待政务公开工作呈现出被动应付走形式。

二、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政务公开存在问题

食品药品安全由于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属于目前干部群众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项之一,目前我局虽然政务公开工作在全市排名靠前,但在信息质量和公开范围上还存在很大缺陷,主要体现在:

1、动态信息主要集中在部门动态上,对本单位的日常工作报道的很多,但是大多为会议、措施等,对具体数字和部分细节如抽检结果、整改数字等公开较少,群众无法得到一个直观的印象。作为监管部门,滁州的食品药品市场到底属于什么样的状况?哪些餐饮单位或涉药企业存在安全隐患?每次市场整治的详细结果如何?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政务公开的重点,只有通过公开这些内容,建立起一个透明的动态的群众随时能了解的食品药品安全公开信用体系,才能真正让群众支持并理解我们的工作,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就达到了政务公开的目的。

2、行政行为公开中行政执法公开目前属于盲点。我局目前行政行为公开主要集中在行政许可项目,如办理多少餐饮许可证、发放多少GSP证书等,但行政处罚项目始终未被纳入到政务公开范围之中。近年“天浩园”酱油事件在央视播出后,我局就处理结果进行了公开,还有政务中心食堂约谈负责人等,这些热点问题在E滁等网站都有人专门对我局的文章进行了转载,反响比较好,对我局的形象是一个非

常大的提升。今后,能否将行政执法纳入到政务公开范围,采取何种方式公开,这些都应成为我们及时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3、政务公开积极性不够,还处于单打单的阶段。目前政务公开工作主要由办公室牵头,其他业务科室还未能有效的参与进来,对于政务公开工作关心不够,这也和政务公开工作责任不明,未能执行奖惩、考核制度有关。只有形成全局一盘棋,政务公开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更好的发挥作用。

三、相关对策

一是加强政务公开培训机制建设。不但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要培训,各级机关领导层更要进行培训。现在很多政府领导都开始推行网上问政,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不但要通过网络了解群众的呼声,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政务公开让社会各界看见我们的具体工作,提升我们在群众中的信任和形象,要增强全体干部职工推行政务公开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到“三个强化、三个促进”。强化公仆意识,促进政务公开更好地适应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强化责任意识,促进政务公开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强化争先创新意识,促进政务公开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只有大家都把政务公开工作看成一项重要工作和必须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政务公开的滞后局面。

二是加强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机制建设。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上而下的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规范化制度,将政务公开工作程序化、制度化,着力解决好“公开内容”、“公开程序”、“公开责任”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做到政务公开内容到位,公开基本程序到位,监督公开效果到位。当然,在公开内容及程序充分规范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因地制宜,从便于群众知情、办事、监督的原则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既要发挥好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也不可拘泥于此,要利用好部门门户网站、市民心声、局长信箱等网络平台及

公示栏、窗口、墙牌、服务指南等传统的公开方式,并辅以报纸、电视、电台等大众媒体,促进政务公开工作全方位开展。要全面落实依申请公开制度,积极探索“群众点题公开”工作,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先征询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想知道什么、想了解,再有针对性的公开。

三是加强政务公开责任考核机制建设。

政府可以把政务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我们也应

该将政务公开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要明确好各科室和直属单位的具体责任和任务,对政务公开进行公开绩效评价,对考评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尤其是考评结果,要作为科室和单位工作完成情况和干部任职、奖惩的依据;使大家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自觉性、拓展政务公开的范围、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

篇2:政务公开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推进党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党务公开,就是将党内事务向党外群众公开。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是发展党的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潍坊市路灯管理处自党务公开活动开始以来,按照市政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就党务公开中的八个公开内容进行扎实有效的推进。

一、主要做法

党务公开工作推行以来,潍坊市路灯管理处党委领导对党务公开工作非常重视,按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了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将党务工作公开于阳光下,切实保障了党员群众的合法权利。作为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增强党员与群众对权力监督的重大制度,精心安排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启动党务公开工作。潍坊市路灯管理处自实施党务公开工作以来,不断进行总结探索,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研究探讨,明确了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等,对公开工作进行了规范。成立了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曹金戈同志为组长,谭德林、于成红同志为成员,同时设立了办公室。

(二)认真部署,明确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公开内容是党务公开工作的关键,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本着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根据现阶段按照省、市委要求,我们将党务公开的内容(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要求公开的事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本级党组织研究制定的重要决议、决定、政策、规定情况;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党组织自身建设情况;领导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党员、群众关注的党组织研究决定的其他事项等)进行公开,并将班子建设、民主决策、干部选拔、党风廉政等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三)建立配套制度,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督查管理。为了保障党务公开工作规范运行,我们建立了党务公开领导责任制、意见反馈制度、监督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保证了党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同时各党委制订了公开方案。

二、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路灯处在党务公开中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主观认识上的存在一定的误区。少数党员干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认为党务没有什么需要公开,公开的范围和内容不好确定。

(二)公开内容设置还不够合理。前期虽然根据中央规定的八个方面的内容,系统设定了详尽的公开目录,但由于主要内容是由党务工作者自己设定,缺乏与职工群众的交流互动,从大局上将,党务公开又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中内容设置上,很难完全切合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三)党务公开机制还未健全。党务公开必须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进行,路灯处今年由于各项工作任务较重,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数时间忙于业务工作,很少有精力去筹划考虑党务公开,而机关党组织又难以独立承担党务公开的重任。因此,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

三、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党务公开作为一项新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系统性工程,既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当前,更需要立足长远,在深入持久上下功夫,在积极稳妥上做文章。在工作中,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务公开意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的力度和成效。党务公开的重要特征就是增强党的工作及党内事务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扩大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拓宽党和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渠道。要使路灯处的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实行党务公开,是促进和推动党内民主,规范决策和监督程序,带动惩防腐败的制度创新和监督机制的重要举措。推进了惩防体系的建设;强化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团结统一,有力地促进了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因地制宜,突出路灯处工作特色。党务公开涉及的面较广,公开内容要充分体现路灯处工作特点。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坚持实事求是,切实增强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意克服形式主义和方法简单,注重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在具体工作中应把握好“两个统一”:一是把握好巩固与提高的统一。对一些普遍受到肯定的做法和经验应加以巩固和坚持。二是把握好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要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实际,采取最有效的形式深入推进,避免形式僵化、千篇一律。党务公开的生命力在于其内容,形式要服从和服务于内容。要坚决克服重形式、轻内容以及假、大、空等问题,切实增强公开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三)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既要防止党内一切事务都必须公开、党内无秘密可言的思想,又要克服以保守党的秘密为理由,拒不公开应当公开的内容的行为。凡党员和群众要求公开,所涉内容确属党和国家秘密不能公开的,由内容所涉单位书面提出不公开理由,包括法律法规依据、公开后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等,报上一级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审定,必要时提请党的保密工作部门做出界定。

(四)及时关注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党务公开工作的关节点是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这也是党务公开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路灯处党务公开要注重单位职工群众反映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当前职工群众关心的工人晋级定级等相关政策,确保职工群众对党组织在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有效地增强党务公开的生机和活力。

潍坊市路灯管理处

篇3:政务公开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关键词:工程管理,绿色建筑,绿色节能

现今全球范围内环境恶化, 各种能源危机、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人们共同面临着生态环境全球性恶化的挑战。我国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并将该理念渗透到社会的各方各面。工程建筑是人们改造自然的重要方式, 建筑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多不利影响。工程建筑的修建与使用中, 都将消耗大量的能源, 加重环境负荷。我国的土地、淡水、能源、材料等自然资源较为短缺, 并且这些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也低于发达国家。我国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行绿色节能的工程建筑势在必行。

所谓绿色建筑, 也叫作“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 指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高效利用各种资源, 最低限度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工作、居住、活动空间。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 但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我国, 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条件已具备, 更多的是非技术因素阻碍着绿色建筑的发展。若要更好发展绿色建筑, 就必须消除非技术因素影响, 构建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良好环境。

1 绿色建筑工程的相关理论概述

绿色建筑也就是以低碳节能为前提, 减少能耗、降低资源或材料使用, 在不损害基本的生态环境条件下, 使得建筑能长期满足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需求。首先, 绿色建筑强调人们生活的安全、健康与舒适;其次, 绿色建筑适用于所有建筑, 注重高效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最后, 绿色建筑旨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前提下, 最低程度地影响生态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机构逐步加强对绿色建筑的推广, 制订了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许多行业规范与标准,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发展, 并取得一定成效。绿色建筑必须满足建设部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的关于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设置6类指标, 并将绿色建筑分为3个不同等级, 进而对绿色建筑的前期规划设计也进行了严格的过程把控。该标准中具体涉及能源利用与节能、室外环境与节地、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材料资源利用与节材、室内环境的质量把控这五大方面。2005年, 科技部与建设部共同颁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其中, 明确规定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具体原则与技术说明, 为建设单位、施工监理单位、规划设计单位以及建筑管理部门更好地规范、引导、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2 发达国家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分析

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早, 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材料, 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评估方法, 在推行绿色建筑发展进程中, 要以美国与英国最具代表性。

2.1 美国的绿色建筑管理经验

首先, 美国从国家政府层面出发, 通过立法形式, 进而强制推行最低的能源效率标准, 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来扶持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其次, 美国政府也非常注重经济激励措施, 通过对新建节能建筑物的开发商、业主、购买节能材料的消费者、设计节能商用建筑的设计师等进行非专项的经费补贴, 从而增强全民节能环保意识, 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应用。再者, 除了政府通过立法、激励等措施推行绿色建筑外, 对人们的引导宣传工作也很重要。在美国, 节能政策的推行宣传, 不仅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 很多企事业单位也积极倡导宣传节能政策, 向大众免费提供节能政策的知识培训与咨询。最后, 建立绿色建筑的分级评估体系来协助改善建筑的能源效率、环境性能、公共健康等。为适应绿色建筑的发展变化, 评估体系也不断深化与细化。

2.2 英国绿色建筑的管理经验

英国推行绿色建筑首先是推动住宅能源的等级制度改革, 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其次, 英国设立了多个地方性的环境立法, 还通过税收等行政手段来限制能耗, 从而不断降低能耗水平。此外, 自20世纪90年代起, 英国政府开始对大部分的旧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政府评估建筑的基本情况, 明确改造价值, 由政府拨款实施老旧建筑的电路、装修、防火等的全面节能改造。最后, 英国政府制定了强制性的节能标准来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每隔四到五年进行重新修订, 以及时更新内容。

3 我国推进绿色建筑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绿色建筑具有自身的独有特色,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大量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镇, 城市的商业服务、住宅等需求量不断攀升。在我国推行绿色建筑应该因地制宜, 结合我国国情, 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政策, 加快绿色建筑发展进程。

3.1 推行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1) 我国的绿色建筑的政策体系不够健全。颁布的《节约能源法》和《建筑法》虽涉及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一些内容, 却缺乏可操作性与强制性。从技术标准角度看来, 只有对建筑节能的设计相关的强制标准, 而缺少对材料、施工监理等相关的要求与标准。在基本的建设程序上, 绿色建筑近年来的实践运用突出了设计监管, 在规划、监理、施工、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仍不够到位, 绿色建筑的推广不免流于形式。 (2) 缺少行之有效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基础上, 我国推出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总体看来, 我国目前的评价体系还具有片面性与局限性, 缺乏系统全面地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综合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也限于环保, 缺少对经济、社会、健康等系统全面的评价。 (3) 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缺少奖惩权, 难以有效制约工程建设。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只注重强制性, 而缺乏激励性的经济政策, 导致个体推行绿色建筑不积极不主动。 (4) 管理部门之前缺乏协调, 存在管理扯皮现象。绿色建筑推行过程中涉及建设系统、民政、财务、人事、劳动等多个部门参与相关事务。

3.2 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对推行绿色建筑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必须明确建设管理部门的职责定位, 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 采用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法, 进而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有序发展。首先, 加强政府的宏观管控力度,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除了要抓紧修订相关的法律政策外, 还要坚决加大后续的执法力度。其次, 还要发挥政府的行政监管作用, 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可通过对节能企业的贴息补贴或直接补贴来激励节能研发与节能投资。政府还能通过减免税收来激励购房者与开发商, 鼓励绿色建筑的建设与推广应用。还可设立关于绿色建筑的专项资金, 推行绿色建筑的节能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再者, 增强统筹与协调, 建立起以建设工程管理部门为核心的监管体系。最后, 构建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严格地把控绿色建筑的审核与认证。做到严格把控准入关、简单化操作、强化过程管控、统筹全局与局部利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加强评价监管, 建立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申月红.绿色建筑事业关乎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 2005 (6) :1.

[2]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篇4:政务公开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清洁生产审计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企业与政府要针对清洁生产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可达到预期工作目标,从而获得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企业政府清洁生产审计

0引言

在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就企业在推进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使此项工作开展得更好。

1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世界54%的水泥、30%的钢铁、15%的能源。水污染、空气污染、酸雨等环境污染现象严重,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辐射、电子垃圾等新的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增多。

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其重点就是从生产的源头包括原材料、能源以至涉及到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以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主体是企业,清洁生产的企业职能是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所能达到的既定目标。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企业可以达到制定的目标,取得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节能、减排”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从长远的发展考虑,不通过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实施清洁生产,就意味着被淘汰,没有效益可言。一些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基本上处于资金的原始积累阶段,单位产品收益少,排污高。在新的技术逐渐成熟的前提下,这些企业的发展不应再沿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应该及时地扭转企业现状,采用新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争取在相同的投资条件下,做到“减污、增效”。这样才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与政府在推进清洁生产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2.1接触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初始阶段企业作为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主体,在推进此项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对于清洁生产审计的知识匮乏,对《清洁生产促进法》了解不多,认识不到位。不清楚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应该如何去做。不知道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做好了将会产生一定的成果。

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分为自愿性清洁生产审计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属于重点企业的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一般,重点企业认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属于一种被惩罚的行为,工作开展起来比较被动。片面认为只要从末端治理上解决污染排放问题,达标排放就可以,不需进行清洁生产审计工作。

另外,部分企业对用于清洁生产审计的费用提出有困难,认为清洁生产审计不会带来经济效益,是只投入无效益的工作。

再有,企业认为清洁生产审计投入人力和时间太多,比较复杂,因而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2.2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企业初步了解清洁生产审计工作之后,与提供清洁生产审计工作服务的中介机构一起开展此项工作。清洁生产审计工作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在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涉及牵扯到原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和员工等方面。因而,需要多方面人员的配合。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没有及时协调好相关部门人员,而使信息或材料没法进行准时、正确的获取,阻碍工作的开展进度。

在整个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有配合中介机构做好工作的责任,但也有相关的权益,有的企业未能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中介机构,不具备企业所需的行业专家,在针对行业提方案方面有所欠缺。企业自身也未能提出要求为自己企业聘请一定的行业专家对企业进行指导。再有,部分企业对于清洁生产审计工作过程中提出的方案落实不够积极,未能按照原定时间进行实施。实质性工作开展不到位,未能达到预期的成果。

2.3政府职能部门与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之间存在矛盾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某种层面上讲,政府职能部门是比较强势的一方,它注重的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给企业下达指令性清洁生产任务,易存在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工作的盲目性增多和工作效果的失真,增加二者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使企业丧失清洁生产的信心。作为弱势的一方,由于企业领导层对清洁生产审计认识不足,仅仅把清洁生产作为应付检查的任务,完全是迫于管理部门的压力才搞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大气候培育了一批以清洁生产审计为主要业务的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作为清洁生产审计方法学的专业机构,它与政府职能部门是共生关系。政府是清洁生产的鼓励方,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是清洁生产审计的具体实施机构,任何一方的工作都无法脱离其他一方的支持。但正是这种共生关系,在实际清洁生产审计工作中被企业误会,企业有所顾忌,担心清洁生产中存在更多的政府行为,降低了积极性,严重阻碍了清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4企业与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职责不清在清洁生产审计工作中,企业是清洁生产的主体,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是清洁生产方法学指导机构,不存在利益关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把清洁生产的主体作用推诿到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身上,认为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收了钱就要全权负责,以后的工作与企业无关,企业只要最后的报告就行了。有些企业即使意识到了自身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时间紧、生产任务重等多种原因,最终还是把主体工作推给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使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本来作为科技服务,方法指导的工作性质发生改变,其结果当然是导致清洁生产工作举步维艰。甚至无法继续进行。

2.5持续清洁生产工作不到位实施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有的方案在第一轮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完成之后并未完全实施。这部分工作需要在持续性清洁生产审计过程中继续落实并实施,部分企业在清洁生产审计工作验收之后,后续持续清洁生产工作做得不到位。

3企业与政府推进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企业自身应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通过了解已经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企业,获取相关的信息,明确开展此项工作可取得的效益及重要性。同时,通过网站、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它途径及时全面地了解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各种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各项工作的积极性。

政府部门要制定鼓励清洁生产的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手段来引导清洁生产的发展。比如税务部门可以对获得清洁生产企业称号的给予税收优惠,未达到清洁生产指标或要求的企业应加倍征收环境税或资源税,以促使这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另外,对实现清洁生产的企业、在原料,能源等价格上给予优惠,或对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定出指标、超过该指标的部分,其价格大幅提高,以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和紧迫性。环保部门对实现清洁生产的企业减征或免征排污费,企业的排污费可以用于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投入,以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运用经济调控的手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引导、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经济政策体系,完善清洁生产的技术服务规范和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自觉自愿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另外,高度重视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在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积极与中介机构配合,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同时合理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以取得良好的成果。

篇5:村务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

张厚美殷小琼

村务公开这一“阳光工程”,目前全国已有95%的村实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其中:比较规范的占60%以上。从而使村务由事后结果公开过渡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公开监督,缩短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然后,村务公开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认真加以解决。

问题:“四个度”不够

村务公开成绩斐然,但对存在的问题,也应有清醒的认识。据笔者调查,发现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村干部由于缺乏“公开意识”或怕“拨出萝卜带出泥”,使村务公开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形式的“假公开”现象,严重影响了村务公开的质量。

一是公开平衡度不够。从整体情况看,经济发达村好于经济欠发达村,交通方便村好于交通落后村;从公开的领域上看,村务主体的公开较为规范,但向组一级延伸不够;从公开的效果看,不同程度地存在注重日常操作的实用性,忽视长期开展的系统性、完善性和科学性。

二是公开的透明度不够。一些村务公开栏对群众关心的事公开不够,诸如“村级财务开支”等项目,只笼统地写“收入多少”、“支出多少”,让人“雾里看花”,群众看不明白,无法监督;有的公开避重就轻,对无关紧要的就公开,紧要部分不公开,或要求群众克服困难和参与解决问题时公开,对涉及领导不利的则不公开,仍有“暗箱操作”之嫌。

三是群众的参与度不够。有的村不敢或不愿公开实情,怕影响外部环境;部分群众对村务公开的目的、内容、形式不了解,缺乏参与的热情;有的村对一些应及时公开且效果更好的事没有及时公开,群众意见和建议提出后反馈信息处理不及时,暴露的问题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公开的信心。

四是村委会公开的自觉度不够。村务公开要求每季度必须公开一次,对群众迫切需要及时了解的事项,还应随时公开。但一些村的公开栏长期得不到更新,经常是“白板”一个,临到上级检查时才公开,群众称村务公开栏是村务公开“难”;个别村甚至以各种会议“通气”和专项公布代替公开。至于如何真正把公开融入村务活动中,渗透在村务管理的全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共认。

对策:突出“四抓”

村务公开的前提是公开,重点是规范,关键在真实可信。解决公开过程中的认识模糊、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问题,必须突出“四抓”。

一是从认识上抓深化,使认识上有高度,增强村“两委”干部对实行村务公开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实行村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三自、四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具体体现。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改革中推行村务公开,是实现农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新机遇和实践,是对村民“民主管理”工作的丰富和发展,对集中民智、凝聚民力,推进现代农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村“两委”组织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是从内容上抓规范,突出公开重点,使公开上有深度,增强公开实效。要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即村务公开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相结合、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农村财务清理和干部廉政建设相结合、与完善农村各种监督制约机制相结合、与加强农村各项管理相结合。要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点入手,落实群众的知情权,保证群众的参与权。在制定各项工作目标时,尽可能全面考虑村民利益,并将村级收入来源、土地等资源租赁、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土地征用及宅基地审批、责任田承包、调整及机动地发包、集体经营项目投资、村级财产及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一事一议”集资及“两工”等群众关心的事及时、准确地公开,交给群众讨论,充分听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提交村民代表会审议通过。从源头上、整体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持村群之间的稳定和谐,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要从公开廉政建设的焦点、关键入手,落实群众的监督权,密切干群关系。要把村务、政务、财务,尤其是物质采购、资源及土地发包、财务收支等关系党风和廉政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公开,提高群众对村“两委”的忠诚度,对干部的信任度,把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关心村里的改革和发展上来。要从公开村内事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入手,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村级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

三是在渠道上抓拓展,多渠道、多层次地深化村务公开,使工作上有力度,推动村务公开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村务公开要在层面上进一步拓展。向高层次管理领域发展,并与乡镇政务公开相呼应,公开的结果要向整改措施拓展。要在公开形式上进一步拓展。本着公开、便民的原则,在醒目处设立公开栏,并设置意见箱,公布联系电话。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利用触摸式电脑、闭路电视等现代化手段公开村务,让村民通过电脑、电话和村委会办工地的触摸屏,很方便地进入村内局域网,查询村务状况。还可以通过村民会议进行公开,或通过向村民散发“公开表”等方式进行公开,使村务公开与信息反馈更加及时。要在深度上进一步拓展。要把村务公开制度融入依靠群众发展经济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之中,并在提高公开的质量和真实可信度上狠下功夫。要坚持做到凡需要发动和依靠群众民主参与的事项都公开,包括村里的发展和集体资源的管理等重要事项;凡需要发动和依靠群众民主监督的事项都公开,包括村干部廉洁自律和村务发展中涉及钱和物等易滋生腐败的问题;凡需要发动和依靠群众民主管理的村务都公开,包括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四是从机制上抓落实,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使机制上

篇6: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袁仕福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4期

[摘 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存在较多问题,给我国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化政府改革带来了阻碍。文章提出,要解决这些存在问题,应当明晰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树立顾客导向和服务意识,加强宏观规划和引导,注重电子政务建设的结果和效益。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03

篇7:政务公开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厂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职工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厂务公开工作不仅可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推动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实现互惠互利的共同体。开展厂务公开工作制衡了企业管理者的权利,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职工参与度,防止企业领导人员权利的失控、决策失误,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正确决策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少监督制衡管理者权力的机构。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赋予企业经营管理者越来越多的权力,有的企业经营者独断专横,决策轻率。仍然保持过去那种我说了算,我管理你服从的长官意志愚民作风;由少数几个人决定企业的重大事项,盲目上项目,搞合资联营,致使巨额投入化为泡影,企业陷入巨大的债务泥潭,如果当时把这些纪律,通过厂务公开的形式,让职工有个知情权,让他们有个适应的过程,就不会发展到这个程度。

2、厂务公开缺乏进一步制度化和具体化。图形式走过场。一些企业,厂务公开的制度和细则都健全,但随意性很强,公开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得过且过;深化不到位,缺乏进取意识,对于厂务公开的进一步深化,不去深入的研究往往这样的工作态度造成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渠道不畅,只注重了形式而没有注重效果,使厂务公开工作走了过场,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3、厂务公开的形式不完善,有些企业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只注重厂务化公开的基本形式,注重表面形式,致使厂务化公开条件受限得不到有效的扩展。

三、强化厂务公开的对策

篇8:探究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 电子政务现状的分析

(1) 电子政务管理模式不统一。信息化时代,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日益进步, 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逐渐广泛, 随之需求也逐步增加。电子政务在技术分析层次上和管理模式上已有所提高, 但是由于政府各部门的发展存在差异, 现如今的电子政务尚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那么怎样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 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 这是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2) 电子政务思维模式单一。由于电子政务繁琐复杂, 因此在建立过程中必须经过谨慎的思考, 创建明确方案并完善实施, 方可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在一种为了突显政绩的心理状态下去开展电子政务建设, 不但得不到定期应用和管理, 也失去了政府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电子政务的存在是为了供应社会需求, 建立信息内容完善、操作简单快捷的电子政府。

(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电子政务作为政府部门的信息传递源头, 应从多方面完善政府部门的保密工作, 防止黑客的入侵或因工作人员的失误所造成的信息内容丢失、被不法分子盗用等情况的发生。因此, 为预防类似情况的出现, 要做好完善的准备, 比如通过将各部门资料进行备份, 设置问题密码等方式起到预防作用。

(4) 电子政务知识普及问题。虽然电子政务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完善, 但对于一些政府部门的中老年人群而言, 他们熟悉自己部门的专业技能, 对电子政务的信息技术知识了解偏少, 政府部门应根据这一特点, 制定相应方案、开展相关信息技术培训、明确电子政务的重要性, 呼吁大家积极学习。

2 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 合作层次方面。众所周知, 政府部门和电子政务之间的配合极为重要。然而, 在我国, 这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颇多, 例如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预算低、投资力度不大, 和各单位之间互不了解, 相互孤立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发布信息的准确性, 从而使得电子政务的应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2) 电子政务自身层次不够完善。电子政务在发展中并不平稳, 在中央的电子政务发展与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相互对比时, 可以明显分辨出发展趋势的差异。就我国目前而言, 人们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有些人认为电子政务是上级的指令, 完全忽略了行政工作的不同特点, 使电子政务流于形式,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还有一些人甚至排斥电子政务, 认为电子政务只是传统管理的一个补充, 是非主流业务。

(3) 电子政务中存在市场发展阻碍性。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 缺少对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借鉴, 对于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没有进行及时地总结分析、对其自身的管理制度没有相关规范、与政府部门间配合不够完善等等, 从而影响了信息共享、一站式服务的提供, 导致电子政务发展缓慢。

(4) 复合型人才短缺。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高科技工程, 无论是最初的决策还是日常管理, 都需要充分尊重和依靠专业人才。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 也没有建立起长期有效、系统的信息人才培养机制, 久而久之, 造成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落伍和信息人才的不足。这成为最初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之一。

3 解决方案

(1) 改变现状。如上所述, 要想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电子政务的先进经验, 这样一方面促进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划, 实行一体化标准,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电子政务的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 不断向前发展。

(2) 应用模式。在信息化发展日益进步的今天, 电子政务随着市场的发展需求, 掀起了一股改革潮流, 通过满足大众以及对政府部门管理模式的新型要求, 以此确保提升操作方便的大众化统一结构、突出电子政务特点、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

(3) 加强安全管理。对于电子政务而言, 在不断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 也要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提高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能力。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外部侵入, 二是内部损坏。相比于外部侵入而言, 内部侵入的预防措施更为复杂, 为了防止内部问题的出现, 政府部门需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并提高反黑客水平, 将危险隔绝在萌芽状态中, 绝不因此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

(4) 强化队伍建设。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对电子政务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 只有打造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 才能真正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因此在对人才的培养上, 也应走向正规化, 制定明确的培训流程, 为自身的电子政务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5) 充分应用新技术。告别了传统社会将报纸作为消息传递的唯一渠道, 在电子政务信息化技术的虚拟世界里, 人们的视觉感官渐渐对网络形成依赖。大多数人更加偏爱有趣的视频解说来解决问题。通过激发人们的触觉欲望, 采用图片、声音、趣味等方式表达前因后果, 或者运用相关电影电视的资讯, 通过配音手法对事情动态进行细节描述。

4 结语

综上所述, 电子政务是推进政府管理进步的主要工具, 是政府实行信息化管理时代的重要改革。相比传统政府办公形式的老旧, 电子政务更具有公开性、广泛性、便捷性等特点, 更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虽然其中存在着些许问题, 但是通过不断认识自身问题并吸取多方经验, 制定目标的同时, 合理规划, 明确方案, 并努力完成, 电子政务必将不断发展完善。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 国家对于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 电子政务正在蓬勃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 开创了办公时代的新纪元。本文将对电子政务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源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田浩, 段丽君.语义互操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 26 (05) .

篇9:政务公开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关键词:水稻 全程机械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2-0053-02

2014年,盘锦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23%,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盘锦市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洼县长财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亮点,已经成为辽宁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的一张名片。盘锦市在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T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工作经验、技术模式为推进全省水稻全程机械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正确认识盘锦经验和模式的过程中,发现盘锦市在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道路上还有一些薄弱环节没有突破,有一些问题还很值得研究。正确认识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于盘锦乃至辽宁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的开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关于植保机械化问题

高效机械化植保是盘锦市水稻全程机械化推进过程巾的短板。当前,盘锦市水稻植保作业95%以上处于传统作业水平。传统作业方式问题较多:一是劳动强度大,作业风险高,作业效率低;二是农药利用率低,仅能达到20%~300/0,为达到防治效果必须大量喷药,造成作业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三是有些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效果不理想:四是大量施药对盘锦大米的品牌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快推广高效低毒的机械化植保技术。目前我国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技术性能比较成熟,防治效率高、防治效果好、用药少(农药利用率达到50%以上)、残留低、操作安全性高。应重点对黑龙江亿丰丸山3WP-500型、山东卫士植保3WPG-600型等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思普瑞油动8kg无人机、山东卫士植保WSZ-1805/2410多旋翼电动无人机等遥控植保无人机进行累加补贴,召开专项推广会议,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2关于秋翻地与秸秆禁烧的问题

水田秋翻好处颇多,作用明显。盘锦市及辽宁省其他水田产区多年未秋翻,土壤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亟需进行一次彻底的秋翻。秋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有补贴、有设备就能够实现的,农民的工作比较难做。农民的问题主要来自于秋翻后作业成本的增加,一般会比当前春旋后水耙地增加作业成本40元/667m2(包括机耕费20元/667m2.搭埝埂费10元/667m2、耙地费5元/667m2、插秧费5元/667m2),另外,秋翻地还需要天气、土壤含水量、秸秆覆盖量及有效作业时间等作业要素适合才能进行。天气、土壤含水量等自然要素无法控制,但秸秆覆盖量、有效作业时间可以人为控制。秸秆覆盖量大小是秋翻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近几年,辽宁省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收割,机收面积已超过种植面积的80c70。其中应用全喂人收割机收割的地块占机械收割的70%以上(主要是由于全喂入收割机收割价格低、收割机保有量大,特别是外地跨区作业机车较多)。全喂入收割后的秸秆留茬较高(一般在30cm左右),高留茬造成秋翻地、春旋地无法正常作业。以往,应对全喂入收割后的高留茬地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秸秆焚烧:近年来,秸秆焚烧已被明令禁止。

针对这一客观现实,要想大力推广秋翻地,人为控制秸秆覆盖量,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半喂入收割机收割。半喂人收割机收割水稻割茬低,收割后的秸秆可以被切割成5~10cm的小段均匀抛洒到地面,满足秋翻作业条件。为此,必须加大大功率半喂入收割机投入作业的数量。增加机具数量有两条渠道:一是组织专业队伍提前做外引机工作:二是加大本地化购机数量,建议对本地购机累加资金补贴(每台久保田888收割机补贴2万元左右)。

3关于工厂化育苗与育秧硬盘的问题

盘锦市水稻工厂化育苗已经走上了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处于全省前列。工厂化育苗为推进水稻机插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硬盘、钢骨架等育苗必需品退出国家补贴,一些问题随即产生,当前的工厂化育苗、市场化经营的运作模式能走多远值得研究。硬盘是当前工厂化育苗模式下的必备品,但其保有量正在逐年下降,估计3a后之前购置的硬盘会全部淘汰。如果没有政府补贴,育苗大户自己购盘的一次性投入加大,困难较多。因此,必须研究硬盘的替代产品,否则现有的大棚等设备将会搁置浪费。

当下应该做到“两手抓”:一是继续对优质硬盘进行补贴,提高硬盘的使用年限;二是学习和加大力度推广黑龙江农垦软盒盘育苗的技术模式,特别是要对摆盘覆土机、程控电动播种覆土机进行试验示范,以适应工厂化育苗发展需求。

4关于新型机械化钵苗移栽技术模式推广的问题

水稻毯式苗机插秧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模式在我国已经得到普遍认可。毯式苗机插秧技术经过多年实践已经达到了较高农艺配套水平和装备配套水平,对我国水稻稳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在理论上已不再有提高产量的空间。水稻钵苗移栽技术近几年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得到部分推广,钵苗移栽较传统毯式苗机插秧可增产10%以上,这种栽培模式已经得到农业部的认可。钵苗移栽技术与传统毯式苗机插相比,有以下优点:秧苗带土移栽,插后无植伤,根系发达,不用缓苗,秧苗适应性强、肥料吸收能力强,有效分蘖提前。目前我国钵苗移栽有两种技术模式:一种是半钵苗移栽,利用现有毯式苗插秧机改齿轮驱动即可,如苏州久富插秧机、久保田4,6行步进式插秧机等,半钵苗移栽技术模式比较容易推广:另一种是全钵苗移栽,利用专用钵苗移栽机、专用播种机,如吉林鑫华裕公司生产的钵苗移栽机、钵苗播种机。

2014年盘锦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引进全钵苗移栽技术,试验效果非常理想。全钵苗移栽技术对于我国水稻生产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建议各级农机部门对此项技术进行细致研究,提高配套技术操作性,对钵苗移栽机械给予一定的累加补贴,争取早日取代传统毯式苗机插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1]蒋欣,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87-188.

[2]张喜成,孙克威,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配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0(1):130-136.

[3]于亚学,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2(1):17-18.

[4]周亮经,浅谈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1(1):37-38.

ExistingProblemsintheProcessofPromotingRiceFullMechanizationandCountermeasuresinPanjin

LUANFeng,LIDan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workingoffullmechanizationextensionofriceproductionachievedcertainsuccessinPanjin,butitalsohassomeproblems.Thearticlediscussedtheexistingproblemsofplantprotectionmechanization,fallplowingandstrawburningforbidding,factoryseedlinganddiskandthetechniqueextensionofnewtypemechanizationpot&seedlingtransplanting,inorder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ricefullmechanizationinPanjin.

Keywords:rice;fullmechaniz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篇10:政务公开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企务公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厂遵照集团公司党委、工会的指示精神,按照《企务公开管理手册》的要求,深化企务公开工作,把企务公开作为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同时感到,当前一些车间企务公开工作与形势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反映在三个“不适应”上。

一是一些干部的思想认识与企务公开的不断深化不相适应。一些车间的干部对企务公开思想认识不到位或错位。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企务公开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存在“不必公开、不愿公开和不敢公开”的问题;思想认识错位,最突出的就是把企务公开工作当做工会一家的事,缺乏责任感和主动性,往往是上级检查时才督促把工作补上去,影响了企务公开应有的功能和效果。

二是日常工作内容和形式与企务公开的标准要求不相适应。车间日常的党政重点工作比较多,其中按规定要求应公开的内容也不在少数。但一些单位在公开的内容上,不全面、不准确、不彻底,往往采取避重就轻、轻描淡写的方法应付了事;在公开的形式上,简单随便、不求质量。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懒汉做法,也是一种低层次的应付“官差”。[文章-http:///]

三是难点和敏感问题的公开与职工的期望不相适应。这里所说的难点和敏感问题,指的是车间业务招待费和领导干部收入的问题。一些车间在领导收入公开的问题上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有的以“怕影响职工情绪”为由,有的则以上级没有具体界定为借口。一般是效益越好的车间越不愿公开领导的收入,业务招待费也没有完全按实际支出的公开。

鉴于上述的“三个不适应”。笔者认为,厂、车间两级领导必须本着虚心的态度,有则改着,无则加勉,并结合企业实际,在全厂认真加以整改。其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结合我厂通过质量体系贯标的实际,借鉴ISO9000标准,按照集团公司《企务公开管理手册》的要求,建立企务公开质量体系,将企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组织领导和责任制度纳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融入到生产经营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和日常管理制度之中。

1、遵循“全面系统”原则,整合公开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构建涵盖企业创业发展、生产经营、安全管理、工资分配、劳动用工、干部管理、劳动竞赛、党建工作、工会建家、劳动保护、集体合同、职工奖惩等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以制度约束作保障的长效机制。把企务公开纳入厂管理工作之中,积极做到“三个同步”,即厂管理标准与企务公开标准同步制定;党政工作与企务公开同步规划;厂中心工作与企务公开同步检查考核,使企务公开工作在体系和制度上得到保证。

2、遵循“领导作用”原则,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化公开责任。把企务公开列为“一把手”工程,将企务公开纳入企业日常管理考核体系,实行逐级逐项考核,真正建立“党委领导、行政主抓、工会运作、纪委监督、有关部门全力配合、职工群众全员参加”的企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厂级领导带头抓,工会组织具体抓,两级公开重实效,推动公开成自然”的发展态势。要具体细化企务公开的领导体制,解决谁来抓,抓什么的问题;强化责任考核,解决履职情况评价问题等。

3、遵循“过程控制”原则,强化监督考核,确保规范运作。把公开的项目、内容、形式、范围、时间、考核、奖惩等绘制成工作流程图,并利用党政联席会议、政工办公会等、把企业投资决策、大宗物品采购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等,让职工代表全程参与,使企务公开完全置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之中。在这一过程中,要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公开结果向公开过程转变;二是由告知型向参与型转变;三是由单位决定公开事项向职工参与决定公开事项转变。

4、遵循“持续改进”原则,不断深化完善,提升工作质量。定期研究工会或职工反馈的信息,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运用“PDCA”循环改进模式,使企务公开工作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步骤实施,使综合管理水平在持续改进中得到不断提升。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对企务公开进行完善性调整,确保阳光性操作,规范化实施。

5、遵循“职工满意”原则,立足真实有效,共谋企业发展。要坚持诚信务实和“四个公开”。即围绕企业发展的难点公开、紧扣经营管理的重点公开、贴近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公开、抓住党风廉政建设的焦点公开,增强公开的有效性。企业领导收入的公开要有据可依,切关做到敢公开、真公开,并使职工满意。有外向收入的车间,要定期公布处向收入情况,定期公布领导的收入情况,这样才能收到公开的效果,提高职工的满意度,调动职工共谋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

篇11:政务公开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精算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文章从师资队伍、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三个方面具体讨论了精算数学的学科特点、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合理建议,力求探索一个适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精算数学教学体系.

作 者:张莉 Zhang Li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刊 名:高等理科教育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年,卷(期):“”(5)分类号:G642.0关键词:精算数学 网络 实践

篇12:政务公开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的基础。目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班主任教育观念滞后;从操作层面看,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仍然严重存在。这些都对班级管理造成不正确的导向,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教育理论并结合本人的教育实践,就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全性的分析评价,并提出应对的策略与办法。

关键词: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什么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与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班主任对所带班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劳动、课外活动等诸项工作的管理教育活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班级管理随意化。

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仍停留在传统的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上,因为许多班主任老师从来没有进行过班主任上岗培训。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校领导不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认为学生从师范学校毕业就自然能胜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二是“应试教育”的枷锁,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使班主任老师无暇学习教育理论。在“应试教育”思想体制的影响下,考分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教育行政部门及整个社会都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在此背景下,学校只能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老师身上,并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连,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科的任课教师,同样面对这些问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使班主任老师没有精力再学习管理知识。三是形式主义的检查,使班主任老师疲于应付。

班级教育管理是育人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到一切与人有关的科学领域,因此,班级教育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涉及范围也很广,其中与班级管理密切联系的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产生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在目前的班干部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仅凭个人经验,凭个人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不少的班主任将班级管理定位于学生的应试成绩,围绕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而开展班级管理。重视智育,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统一化,模式化,即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内在潜能,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仅仅注重学生在校,在班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没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2、班主任工作方法简单化。班级是一个教育管理系统,又是一个自我教育管理系统,其功能的实现既受到班级系统内部要素、结构和运作状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受到班级外部各

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班级管理者应从学生的实际和班级其他各种因素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具体实施的对策和举措进行正确的决策。

当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切实际,和班级管理者没有注重综合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现象相当严重。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班主任老师对班级管理学研究不深,以至于对班级管理的组织行为,班级内部的正式、非正式群体不知所以。二是教育工作方法的简单化。批评教育乃至惩罚是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之一,多数老师爱用这种教育方法,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但许多老师忽视了它的负面影响,把一些本属心理上的问题升格为道德问题,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学校功能的萎缩。三是联系不够,班主任不能与任课老师协商本班的教育问题,证明其有形成教育合力的意识;在处理家庭和学校关系时,班主任老师很少或从不家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沉重的课业、班务负担占满教师的全部工作时间。

3、班级管理内容片面化。(1)注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当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交往能力和生存能力等。当代中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欠缺,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显得尤其重要。(2)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指导。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班主任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班主任权威绝对化。大多数班主任处于班级管理绝对权威化地位,从班规的制定,班委的确立,管理的实施,监督的进行,到学生的评价,都由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充当了“管家”、“警察”的角色。学生成了被管制的对象。没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同时,班主任也容易陷入杂务之中,疲惫不堪,不利于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5、评价学生主观化。学生评价就是对就学生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评判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导向、激励、矫正、甄别等作用。目前,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狭窄化,方式主观化,观点固定化等问题。一方面,以学生成绩好不好,听不听话,是否遵守纪律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把那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视为“贵族”,把那些成绩差,调皮的学生视为“另类”。把学生区分为优劣两种。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现有的表现来评判学生。认为好学生永远是好学生,差的学生永远不会变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学生,泯灭了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中小学班级管理诸多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一方面,作为班级的教育管理者,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要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观念,根据班级教育管理的规律指导班级管理的实践,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班级、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要认真分析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研究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书教人目标的基本保障。

(一)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更新管理观念

科学的班级管理来源来科学的观念指导。只有正确的观念指导,班级管理工作才能走了正确的科学化轨道。为此,要通过培训让班主任掌握科学的班级管理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科学管理观念,即树立素质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和系统整体观。

1、素质发展观。树立素质发展观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的最基本要求。班主任要根据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有意识的开展多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和整体素质,全面育人。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全面的合格人才。

2、学生主体观。学生主体观要求教育者摒弃传统的学生观,承认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重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动性和积极性。创设条件由学生被动受教、被动受管向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转化,使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系统整体观。系统整体观要求班级教育管理者,改变传统“单打一”孤军奋战的局面。一方面要求优化班级内部结构,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利用整体的力量教育影响班级的学生,促进班级整体的发展。另一方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关系,加强互相沟通和协调,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系统,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班级教育管理的有序进行。

(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班级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它是班级成功的保证。当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随着独生子女学生的普及,常规管理问题中所突出表现的学生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正日益成为令学校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的问题。相对于他们的父母一代而言,独生子女这一代的主要优点是:相对活泼,开放,思维较敏捷,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向权威挑战。但他们的缺点同样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思想道德方面缺乏“爱心”。集中的体现是,往往只“爱”自己,不知道爱父母、亲人、朋友,不知道爱国家、爱民族,比较自私自利。其次在言行举止方面相对缺乏诚信,缺乏涵养和一定的深度,比较浮躁。第三是在纪律制度方面,相对自由散漫,不愿受纪律制度的约束。班级管理中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行动方向,制定必要的班级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应与学校的校规校纪相符合。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2、在班级管理中应实行目标激励法。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应为全班学生确立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方方面面都争当学年组最好的班级,学生承诺这个目标,就会“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确立个人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勇于超越自我。同时,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会受到老师的奖励。这样,学生会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适应未来,实现自我价值。

3、树立优秀学习榜样。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学生的显著特点。因此,“比、学、赶、帮、超”这样激动人心的口号往往在学生群体范围内喊得最响亮,激励的效果也最明显。班级中的学生总会有优、中、差之别。发挥榜样的力量,班主任就要重点对优秀学生加以栽培,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树立榜样的过程,也是弘扬班级正气的过程。要张扬声势,造气氛,介绍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分析其成长的原因,号召同学们向先进看齐。

4、建立健全班委会班级管理自责化制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烦琐、费时的工作,把几十个生龙活虎、个性不同的学生管理好,需要有一个高素质的班委会协助班主任做好这项工作。班委会在班集体中处于核心地位,班委会工作得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教师每接一个新班后,首先应研究学生档案。了解学生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家

庭环境等情况,通过这些原始资料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其次,要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挑选一些组织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当班级干部,实行“干部竞选制”和“干部责任承包制”,实现班级管理自责化,做到班级里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再次,班级实行了分片管理后,将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片管理,选好每组的组长,并要求各组的组长定期交自己小组的学习、生活情况分析总结报告。实现了班级管理的自责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就得到了提高。

5、发挥科任教师的群体效应。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对所有科任老师采取尊重的态度,努力为科任教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每堂课都要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要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与科任教师发生矛盾,班主任决不能一推了之,而应主动承担责任,深入了解情况,排除一切干扰,妥善解决问题。班主任还应利用班会和开家长会的机会,向学生和家长大力宣传每位科任教师的优点,用班主任的信任度提高科任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班主任还应特别关注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千方百计关心他们,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感到孤独。班主任是授课组的核心,只有调动授课组的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做到班级管理最优化。

6、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学效果好、个人品行好、能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影响。所谓“不言自高,不怒自威”。

7、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与参与意识。民主是一种政治形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民主要求每个人遵守法律和规则。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是训练民主的绝佳的环境。他认为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机会,让学生练习近平等、意见交流、进取心、责任感、领导、服从,以及为团体而努力等民主的性格。班级、尤其是教室常规有助于使个人在团体规范之下更卓越——这就是民主的精神。

上一篇:寻水的鱼优美散文下一篇:知识产权法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