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材料分析

2022-06-28

第一篇:电子政务材料分析

电子探针的功能主要是进行微区成分分析(材料分析方法)

第十四章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前言:电子探针的功能主要是进行微区成分分析。它是在电子光学和X射线光谱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分析仪器。其原理是用细聚焦电子束入射样品表面,激发出样品元素的特征x射线,分析特征X射线的波长(或特征能量)即可知道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定性分析),分析X射线的强度,则可知道样品中对应元素含量的多少(定量分析)。电子探针仪镜筒部分的构造大体上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相同,只是在检测器部分使用的是X射线谱仪、专门用来检测X射线的特征波长或特征能量,以此来对微区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因此,除专门的电子探针仪外,有相当一部分电子探针仪是作为附件安装在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镜筒上,以满足微区组织形貌、晶体结构及化学成分三位一体同位分析的需要。

一、电子探针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图1为电子探针仪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电子探针的镜筒及样品室和扫描电镜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因此,要使一台仪器兼有形貌分析和成分分析两个方面的功能,往往把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组合在一起。

图1 电子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探针的信号检测系统是X射线谱仪,用来测定特征波长的谱仪叫做波长分散谱仪(WDS)或波谱仪。用来测定X射线特征能量的谱仪叫做能量分散谱仪(EDS)或能谱仪。

(一)波长分散谱仪(波谱仪WDS)

1、工作原理

在电子探针中X射线是由样品表面以下一个微米乃至纳米数量级的作用体积内激发来的,如果这个体积中含有多种元素,则可以激发出各个相应元素的特征波长X射线。若在样品上方水平放置一块具有适当晶面间距d的晶体,入射X射线的波长、入射角和晶面间距二者符合布拉格方程2dsinθ=λ时,这个特征波长的X射线就会发生强烈衍射,见图2。因为在作用体积中发出的X射线具有多种特征波长,且它们都以点光源的形式向四周发射,因此对一个特征波长的X射线来说只有从某些特定的入射方向进入晶体时,才能得到较强的衍射束。图2示出不同波长的X射线以不同的入射方向入射时产生各自衍射束的情况。若面向衍射束安置一个接收器,便可记录下不同波长的X射线。图中右方的平面晶体称为分光晶体,它可以使样品作用体积内不同波长的X射线分散并展示出来。

图2 分光晶体

虽然平面单晶体可以把各种个同波长的X射线分光展开,但就收集中波长X射线的效率来看是非常低的。因此,这种检测X射线的方法必须改进。

如果我们把分光晶体作适当的弹性弯曲,并使射线源/弯曲晶体表面和检测器窗口位于同一个圆周上,这样就可以达到把衍射束聚焦的目的。此时,整个分光晶体只收集一种波长的X射线,使这种单色X射线的衍射强度大大提高。图3是两种X射线聚焦的方法。第一种方法称为约翰型聚焦法(图a),虚线圆称为罗兰圆或聚焦圆。把单晶体弯曲使它衍射晶面的曲率半径等于聚焦圆半径的两倍,即2R。当某一波长的X射线自点光源S处发出时,晶体内表面任意点A、B、C上接收到的X射线相对于点光源来说,入射的角都相等,由此A、B、C三点的衍射线都能在D点附近聚焦。从图中可以看出,因A、B、C三点的衍射线并不恰在一点。故这是一种近似的聚焦方式。另一种改进的聚焦方式叫做约翰逊型聚焦法。这种方法是把衍射晶面曲率半径弯成2R的晶体表面磨制成和聚焦圆表面相合(即晶体表面的曲率半径和R相等),这样的布置可以使A、B、C三点的衍射束正好聚焦在D点,所以这种方法也叫做全聚焦法(图B)。

图3 两种聚焦方法(a)约翰型聚焦法

b)约翰逊型聚焦法

在实际检测X射线时,点光源的发射的X射线在垂至于聚焦圆平面的方向上仍有发散性。分光晶体表面不可能处处精确符合布拉格条件,加之有些分光晶体虽可以进行弯曲,但不能磨制,因此不大可能达到理想的聚焦条件,如果检测器上接收狭缝有足够的宽度,即使采用不大精确的约翰型聚焦法,也是能够满足聚焦要求的。

电子束轰击样品后,被轰击的微区就是X射线源。要使X射线分光、聚焦,并被检测器接收,两种常见的谱仪布置形式分别示于图4和图5。图4为直进式波谱仪的工作原理图。这种谱仪的优点是X射线照射分光晶体的方向是固定的,即出射角φ保持不变,这样可以使X射线穿过样品表面过程中所走的路线相同。也就是吸收条件相等。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分析可知,分光晶体位置沿直线运动时,晶体本身应产生相应的转动,使不同波长λ

1、λ2和λ3的X射线以θ

1、θ2和θ3的角度入射,在满足布拉格条件的情况下,位于聚焦圆周上协调滑动的检测器都能接收到经聚焦的波长为λ

1、λ2和λ3的眼射线。以图中O1为圆心的圆为例,直线SC1长度用L1表示,L1=2Rsinθ1。L1是从电光源到分光晶体的距离,它可以在仪器上直接读得,因为聚焦圆得半径R是已知得,所以从测出的L1便可求出θ1,然后再根据布拉格2dsinθ=λ,因分光晶体的晶面间距d是已知的,故可计算出和θ1相对应的特征X射线波长λ1。把分光晶体从L1变化至L2或L3(可通过仪器上的手柄或驱动电机,使分光晶体沿出射方向直线移动),用同样方法可求得θ

2、θ3和λ

2、λ3。

图4 直进式波谱仪

图5 回转式波谱仪

分光晶体直线运动时,检测器能在几个位置上接收到衍射束,表明试样被激发的体积内存在着相应的几种元素。衍射束的强度大小和元素含量成正比。

图5为回转式波谱仪的工作原理。聚焦圆的圆心O不能移动,分光晶体和检测器在聚焦圆的圆周上以1:2的角速度运动,以保证满足布拉格方程。这种波谱仪结构比直进式波谱仪结构来得简单,出射方向改变很大,在表面不平度较大的情况下,由于X线在样品内行进路线不同,往往会因吸收条件变化而造成分析上的误差。

2、分析方法

图6为一张用波谱仪分析一个测量点的谱线图,横坐标代表波长,纵坐标代表强度。谱线上有许多强度峰,每个峰在坐标上的位置相应元素特征X射线的波长,峰的高度代表这种元素的含量。在进行定点分析时,只要把图4中的距离L从最小变到最大,就可以在某些特定位置测到特征波长的信号,经处理后可在荧光屏或X-Y记录仪上把谱线描绘出来。

应用波谱仪进行元素分析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分析点位置的确定:在波谱仪上总带有一台放大100~500倍的光学显微镜。显微镜的物镜是特制的,即镜片中心开有圆孔,以使电子束通过通过目镜可以观察到电子束照射到样品上的位置,在进行分析时,必须使目的物和电子束重合,其位置正好位于光学显微镜目镜标尺的中心交叉点上。

(2)分光晶体固定后,衍射晶面的面间距不变:在直进式波谱仪中,L和θ之间服从L-2Rsinθ的关系。因为结构上的限制,L不能做的太长,一般只能在10~30cm范围内变化。在聚焦圆半径R=20cm的情况下,θ的变化范围大约在15°~65°之间。可见一个分光晶体能够覆盖的波长是有限的,因此,它只能测定某一原子序数范围的元素。如果要分析Z=4~92范围的元素,则必须使用几块晶面间距不同的晶体,因此,一个谱仪中经常装有两块晶体可以互换,而一台电子探针仪上往往装有2~6个谱仪,有时几个谱仪一起工作,可以同时测定几个元素。表1列出了常用的分光晶体。

表1 常用的分光晶体

(二)能量分散谱仪(能谱仪EDS)

1、工作原理

前面已经介绍了各种元素具有自己的X射线特征波长,特征波长的大小则取决于能级跃迁过程中释放的特征能量ΔE。能谱仪就是利用不同元素X射线光子特征能量不同这一特点来进行成分分析。图7为采用锂漂移硅检测器能量谱仪的方框图。X射线光子由锂漂移硅Si(Li)检测器收集,当光子进入检测器后,在Si(Li)晶体内激发出一定数目的电子-空穴对,产生一个空穴对的平均能量ε是一定的,因此由一个X射线光子造成的电子-空穴对的数目为N,N=ΔE/ε。入射X射线光子的能量越高,N就越大。利用加在晶体两端的偏压收集电子-空穴对,经前置放大器转换成电流脉冲,电流脉冲的高度取决于N的大小,电流脉冲经主放大器转换成电压脉冲进入多道脉冲高度分析器。脉冲高度分析器按高度把脉冲分类并进行计数,这样就可以描出一张特征X射线按能量大小分布的图谱。

图7 锂漂移硅能谱仪方框图

图8 能谱仪和波谱仪的谱线比较(a)能谱曲线

b)波谱曲线)

图8(a)为用能谱仪测出的一种夹杂物的谱线图,横坐标以能量表示,纵坐标是强度计数。图中各特征X射线峰和波谱仪给出的特征峰的位置是相对应的,如图(b),只不过前者峰的形状比较平坦。

2、能谱仪成分分析的特点 (1)优点

和波谱仪相比,能谱仪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优点:

(a)能谱仪探测X射线的效率高,因为Si(Li)探头可以安放在比较接近样品的位置,因此它对X射线源所张的立体角很大,X射线信号直接由探头收集,不必通过分光晶体衍射。Si(Li)晶体对X射线的检测率极高,因此能谱仪的灵敏度比波谱仪高一个数量级。

(b)能谱仪可在同一时间内对分析点内所有元素X射线光子的能量进行测定和计数,在几分钟内可得到定性分析结果,而波谱仪只能逐个测量每种元素的特征波长。

(c)能谱仪的结构比波谱仪简单,没有机械传动部分,因此稳定性和重复性都很好。 (d)能谱仪不必聚焦,因此对样品表面没有特殊要求,适合于粗糙表面的分析工作。 (2)缺点

能谱仪仍有它自己不足的地方,表现为以下几点:

(a)能谱仪的分辨率比波谱仪低,由图8b和a比较可以看出,能谱仪给出的波峰比较宽,容易重叠。在一般情况下,检测器Si(Li)的能量分辨率约为160eV,而波谱仪的能量分辨率可达5~10 eV。

(b)能谱仪中因Si(Li)检测器的铍窗口限制了超轻元素X射线的测量,因此它只能分析原子序数大于11的元素,而波谱仪可测定原子序数从4到92之间的所有元素。 (c)能谱仪的Si(Li)探头必须保持在低温状态,因此必须时时用液氮冷却。

二、电子探针仪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一)定性分析

1、定点分析

图9 ZrO2(Y2O3)陶瓷析出相与基体的定点分析(图中数字为Y2O3的摩尔分数) 将电子束固定在需要分析的微区上,用波谱仪分析时可改变分光晶体和探测器的位置,即可得到分析点的X射线谱线;若用能谱仪分析时,几分钟内即可直接从荧光屏(或计算机)上得到微区内全部元素的谱线(如图8)。图9 给出了ZrO2(Y2O3)陶瓷析出相与基体定点成分分析结果,可见析出相(t相)Y2O3含量低,而基体(c相)Y2O3含量高,这和相图是相符合的。

2、线分析

将谱仪(能谱仪或波谱仪)固定在所要测量的某一元素特征X射线信号(波长或能量)的位置上,使电子束沿着指定的路径作直线轨迹扫描,便可得到这一元素沿该直线的浓度分布曲线。改变谱仪的位置,便可得到另一元素的浓度分布曲线图。图10给出了铸铁中硫化锰夹杂物的线扫描分析结果,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夹杂物中S和Mn含量高于基体。

图10 铸铁中硫化锰夹杂的线扫描分析(a)S的线分析

b)Mn的线分析)

3、面分析

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作光栅扫描时,把X射线谱仪(波谱仪和能谱仪)固定在接收某一元素特征X射线信号的位置上,此时在荧光屏上便可得到该元素的面分布图像。实际上这也是扫描电子显微镜内用特征X射线调制图像的一种方法。图像中亮区表示这种元素的含量较高。若把谱仪的位置固定在另一位置,则可获得另一种元素的浓度分布图像。图12给出ZnO-Bi2O3陶瓷试样烧结自然表面的面分布分析结果,可以看出Bi在晶界上有严重偏聚。

图11 ZnO-Bi2O3陶瓷烧结表面的面分布成分分析(a)形貌像 b)Bi元素的X射线面分布像)

(二)定量分析简介

定量分析时先测出试样中Y元素的X射线强度IY/,再在同样条件下测定纯Y元素的X射线强度IY0/,然后二者分别扣除背底和计数器死时间对所测值的影响,得到相应的强度值IY和IY0,把二者相比得到强度比KY:

在理想情况下,KY就是试样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CY,但是由于标准试样不可能做到绝对纯以及绝对平均,一般情况下,还要考虑原子序数、吸收和二次荧光的影响,因此,和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故有:

式中,Z为原子序数修正项;A为吸收修正项;F为二次荧光修正项。定量分析计算是非常烦琐的,好在新型的电子探针都带有计算机,计算的速度都可以很快,一般情况下对于原子序数大于10,含量大于10%(质量分数)的元素来说,修正后的含量误差可限定在±5%之内。

电子探针作微区分析时所激发的作用体积大小不过10μm3左右。如果分析物质的密度为10g/cm3,则分析区的重量仅为10-10g。若探针仪的灵敏度为万分之一的话,则分析绝对重量可达10-14g,因此,电子探针是一种微区分析仪器。

第二篇: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府透明度进一步增强。从现实状况出发,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特点

电子政务与科层制时代的传统政务相比较,具有如下独特之处:首先,电子政务意味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各个环节的全面应用,而网络技术的可复制性、高速运算、全球接入和智能化特征,不仅使得政府具有更强的信息获得与社会控制能力,拓展了政府的职能范围,而且随着信息获得与控制垄断优势被打破,政府面临社会各个层面的竞争和压力,导致某些职能发生转变,从而给政府管理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其次,电子政务给政府注入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当前,国家信息化的热点是政务信息化,各级政府已把电子政务提上信息化建设的议事日程。政府信息的披露与共享走向电子化、网络化、实时化,正是以当代科技手段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国电子政务的普遍推行,对政府、企业、社区、个人都充满机遇和挑战。

电子政务的顺利推进与持续发展,需要包括政府、IT企业、社会大众在内的多种声音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由此逐渐培育出基于沟通和互动基础上的良好生态。

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偏低。

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赶时、出政绩,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买进硬件设备、配备相关软件,但热闹过一阵子之后,许多事便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和普通百姓“作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这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2.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 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e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

3.部门协作能力不强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中央部委90多个专网的业务,目前仅有3个部门的6项应用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

4.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五、总结

电子政务的核心和灵魂体现在它的应用上,应用得好,确实能给老百姓、给社会带来方便、带来好处。我国应该加强电子政务的建设,合理安排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与使用,平衡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强部门电子政务协作能力,及时更新电子政务信息,使电子政务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国家公职人员承担着管理国家事务的职能,在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维护公民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公职人员更应该掌握好电子政务的基本理念和应用,了解中外电子政务的发展,努力提升自己,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作贡献。

第三篇:03342电子政务案例分析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电子政务工程能否正常运行,首要因素是(A )

A.安全性 B.标准性C.服务性 D.便捷性

2.电子政务标准管理从内容上分,可分为技术标准及( B)

A.服务标准 B.政务标准C.管理标准 D.安全标准

3.加拿大连续于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在全球电子政务成熟度排名为(A )A.第一 B.第二C.第三 D.第四

4.电子政务的主要倡导者和提出者是( B)A.英国 B.美国C.加拿大 D.新加坡

5.直接面对广大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政府机构是(C )

A.省级政府 B.市级政府(D )C.公众门户D.政府门户 40、在镇区信息化建设中,A.服务创新 B.电子服务

17、(C)为公民提供了新的参政议政(B)成为了国家首个信息C.在线展示 D.客户关系管理的方式。 化试点城镇。 4.1999年,通过校园网络和图书馆网络工A. 电子参与B. 电子选举A、南海西樵镇B、东莞市石龙程,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互联网连接公共图C. 电子民主D. 电子会议 镇C、珠海金沙镇D、江门罗书馆和校园的国家是( C)

18、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是使政府的职村镇 A.澳大利亚 B.美国能从管理主导型向( B)。

41、在电子政务系统中,C.加拿大 D.新加坡A. 网上政府B. 服务主(D)是最为先进和完善5.中关村数字园区系统的核心是( B)导型C. 电子政府D. 虚拟政府 的政府在线设施。 A.网络安全电子政务系统 B.网上办公电子

19、e-Voting是指(D) A、教育系统B、司法系统C、政务系统A. 电子参与B. 电子会议公共安全系统D、税收系统 C.地理信息电子政务系统 D.信息管理电子C. 电子民主D. 电子选举

48、(A)是指政府服务的完政务系统20、开发园区内的主要组成单位是备水平。 6.开发园区电子政务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B)。 A、服务成熟深度B、服务成熟广( C)A. 政府B. 企业C. 度C、总体成熟度D、部分成熟度 A.公众 B.公民高等学校D. 科研单位

49、中关村数字园区系统的核心是C.企业 D.公司

21、(A)美国政府开通的第一政府网站,(B) 7.在数字园区中服务的基础是(A )标志着世界级的中央政府电子政务服A、网络安全电子政务系统A.电子政务 B.网络社区务平台的诞生。 B、网上办公电子政务系统C.电子商务 D.数字社区A.2000年B.1993年C、地理信息电子政务系统C.县级政府 D.开发园区政府

6.密歇根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机构是( C)A.密歇根州政府 B.密歇根办公室

C.电子密歇根办公室 D.密歇根信息办公室7.米若尔县的电子政务建设目的是真正建立一个民主、民治和( D)

A.集中的全民政府 B.民众的全民政府C.平等的全民政府 D.民生的全民政府8.Fairfax县电子政务建设特点是(B)A.服务全方位 B.数字平等

C.无边界 D.服务全方位和数字平等

9.无锡市的网上办公主要是以什么为主?( B)

A.全方位服务 B.行政审批C.方便 D.高效10.在司法和公共安全电子政务建设中成熟度最高的是( B)

A.美国 B.澳大利亚C.英国 D.法国

11.e-Participation是指( A)A.电子参与 B.电子选举C.电子民主 D.电子会议

1.电子政务标准管理从过程上分,可分为标准的应用及(C )

A.标准的执行 B.标准的规划C.标准的制订 D.标准的公布

2.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包括组织再造、发展规划、政府内部的

协调行动和( B)

A.重组机构 B.信息管理团队C.政治改革 D.经济改革

4.美国电子政务的特点具有政务公开、网上服务、资源共享以及( B)

A.网上税收 B.内部办公电子化C.电子认证 D.外部办公电子化

5.米若尔县的电子政务建设目的是真正建立一个民主、民生和( A)

A.民治的全民政府 B.民众的全民政府C.平等的全民政府 D.集中的全民政府6.中关村海淀园网上办公系统由电子政务网上办公平台和几个支持系统组成?( B)A.4 B.5C.6 D.7

7.1996年,率先建成了全国第一套同城电子交换与实时清算系统的是(C )A.上海 B.北京C.东莞 D.南海

8.电子政务是一个三级网络域构成的庞大的信息系统,三级网络包括内网、外网及(A)A.专网 B.独网

C.安全网 D.信息网9.PKI是指(D )

A.认证数字 B.通信安全

C.签名数字 D.公共钥匙基础设施

10.在邮政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是(D )A.日本 B.新加坡C.加拿大 D.美国

11.e-Democracy是指(B )A.电子参与 B.电子民主C.电子选举 D.电子会议1.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最为先进和完善的政府在线系统是( C)

A.邮政系统 B.教育系统

C.税务系统 D.司法、公共安全

2.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包括信息管理团队、发展规划、政府内部的协调行动和( B)A.重组机构 B.组织再造C.政治改革 D.经济改革

3.2002年的评估报告中,加拿大电子政务获得全球电子政务某项的最高评分,其为8.1999年,北京市市长提出了什么概念,要求全面推进北京信息化建设?(A )A.数字北京 B.科技北京C.绿色北京 D.信息北京10.在教育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是(B )A.日本 B.新加坡C.南非 D.法国11.为公民提供了新的参政议政的方式的是(B)A.电子参与 B.电子民主C.电子选举 D.电子会议

1、在电子政务系统中,( B)是最为先进和完善的政府在线设施。 A. 邮政系统B. 税务系统C. 教育系统D. 电子民主

2、在司法和公共安全电子政务建设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是(B)。 A. 美国B. 澳大利亚C. 英国D. 法国

3、e-Participation是指(A)。 A. 电子参与B. 电子选举C. 电子民主D. 电子会议

4、直接面对广大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是下列哪一级政府机构?(C) A、省级政府B、市级政府 C、县级政府D、开发园区政府

5、(B)和公民权益息息相关,是最能体现政府服务职能的行政领域。 A、税收B、公共事业管理C、教育D、电子民主

6、新加坡公民培训框架中级别最低,也是最为普遍的培训内容的是(D) A、电子商务技能培训B、信息通信能力培训C、信息通信专家D、信息通信基本素质培训

7、加拿大连续于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在全球电子政务成熟度排名( A)。 A.第一B. 第二 C. 第三D. 第四

8、密歇根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机构是(C)。 A. 密歇根州政府B. 密歇根办公室 C. 电子密歇根办公室D. 密歇根信息办公室

9、米若尔县的电子政务建设目的是真正建立一个民主、( D)和民生的全民政府。 A.集中B. 民众 C. 平等D. 民治

10、中关村电子政务将逐步由一站式向(A)发展。 A. 一网式B. 一单式C. 多网式D. 多站式

11、Fairfax县电子政务建设特点是什么( ④) ①服务全方位 ②数字平等 ③无边界 ④服务全方位和数字平等

12、PKI是指( D)。 A. 数字认证B.通信安全C. 数字签名D. 公共钥匙基础设施

13、电子政务的外网是指( ①)。 ①公众服务层 ②数据交换层 ③办公业务层 ④核心数据层

14、在邮政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是(B)。 A. 加拿大B.美国C. 新加坡D. 日本

15、2000年9月,美国政府开通的( A)网站,标志着世界级的中央政府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诞生。 A.第一政府B.在线政府 C.1994年D.2003年

22、( B )是电子政务的主要倡导者和提出者。 A.英国B.美国C.加拿大D.新加坡

23、美国电子政务具有政务公开、网上服务、( A)和内部办公电子化等特点。 A.资源共享B. 网上税收C. 电子认证D.在线贷款

24、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应该从组织再造、发展规划、(B)和政府内部的协调行动等4个方面进行。 A.政治B. 信息管理团队C. 经济D. 机构重组

25、电子政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开放性、(C)和网络化等特点。 A.共享性B.实在性C. 虚拟性D. 应用性

26、2002年的评估报告中,加拿大电子政务获得全球电子政务(D)的最高评分。 A.服务创新B.成熟电子服务C.在线信息展示D. 客户关系管理

27、(B)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主题、新动力。A. 城市现代化B. 城市信息化C. 城市电子政务D. 城市电子商务

28、米若尔县电子政务的目标是(B)。 A. 政府信息化B.更好地服务于公民C.安全服务D. 信息公开

29、CRM是指(C)。 A. 用户需求B.公民管理C. 客户关系管理D. 政府管理 30、知识分为(D)与隐性知识。 A. 广义知识B. 大众知识C. 狭义知识D. 显性知识

31、未来的文明是数字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结合,(C)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上层建筑。 A、电子商务B、电子民主C、电子政务D、电子政府

32、(A)构造了电子政务的基础环境,是实现电子政务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为政府机构提供了实现柔性组织的必要手段。 A、协同工作B、网上办公C、决策支持系统D、知识管理

33、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部分是(A) A、企业B、科研机构C、社会D、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系统

34、中关村海淀园网上办公系统由电子政务网上办公平台和( C)个支持系统组成。 A.6B.4C.5D. 7

35、无锡市的网上办公主要是以(B)为主。 A.全方位服务B.行政审批C. 方便D. 高效

36、个性化、(A)和市场化是网上办公的发展趋势。 A. 多元化B. 大众化C.信息化D. 数字化

38、1996年,(B)率先建成了全国第一套同城电子交换与实时清算系统。 A、上海B、东莞C、北京D、南海

39、政府管理者或员工的经验、技术、文化、习惯等属于(B)。 A、显性知识B、隐性知识C、信息知识D、政务知识 D、信息管理电子政务系统

51、根据美国劳动力投资法的要求,职业中心向美国公民提供了核心服务、延伸服务和(A)3个层次的服务。 A、培训服务B、咨询服务C、评估服务D、需求服务

52、(B)是指政府负责提供的服务中已经在网上实现的比例。 A、服务成熟深度B、服务成熟广度C、总体成熟度D、部分成熟度

53、人们尚未完全掌握其规律的那些问题是(C)问题。 A、结构化B、半结构化C、非结构化D、未结构化

54、1999年,通过校园网络和图书馆网络

工程,(C)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互联网连接公共图书馆和校园的国家。 A、美国B、澳大利亚C、加拿大D、新加坡

55、开发园区电子政务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C)

A、公众B、公民C、

企业D、公司

56、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部分是(B)

A、企业B、科研机构C、社会D、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系统 60、网上办公的发展趋势是

(D) A、个性化、多元化、自动化B、个性化、自动化、市场化C、自动化、多元化、市场化D、个性化、多元化、市场化

二、填空题

1、CRM有洞察力、互动、组织性能、客户建议和网络5个子指标。

2、电子政务的建设就是建立一个以顾客为中心、反映和实现公民利益的服

务型政府。

3、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省级、市级、县级和开发园区管理机构等的电子政务。

4、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趋势就是利用现有建设的成果,建立涵盖政府、社 会、公众的全程商务。

5、个性化、多元化和市场化是网上办公的发展趋势。

6、北京市信息资源建设包括基础库、专业

库、市情库和共享库等4大类信息资源库。

7、英国政府将电子民主的两个领域细化为

下列5个关键领域:内涵、透明、安全和隐

私、响应和会商。

8、在全球,城市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两种模式:欧洲是城市联盟模式,亚洲是政府推动模式。

9、电子政务标准从过程上来说,包括标准的指定和标准的应用两个过程。

10、国家创新体系从总体上可划分为知识创

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11、英国的电子参与包括便民参政、民主的

广泛化和民主的深化3个层次。

12、电子政务建设效果评价标准不仅是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评价标准,也

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南。

13、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从宏观的角度应该包括电子政府、电子行政管理和电子事务

管理3个部分来进行建设和实施。

14、电子政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复杂性、开发性、虚拟性和网

络化等特点。

15、通常,将电子政务服务分成发布互

动和交易3个层面以反映某项服务所能达到的最高成熟度。

16、埃森哲将电子政务的总体成熟度分

为5个级别。

17、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应该从组织再造、发展规划、信息管理团队和政府内部的协调行动等4个方面进行。

18、决策支持系统一般由对话、数据和模型等3个子系统组成。

19、美国电子税务的建设包括个人电子税务、企业电子税务和税收中介从业者。 20、电子事务管理用于处理公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其主要任务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电子化的民主事务流程、建立开放式的政府工作机制和政府决策制定过程的透明性。

21、中国的信息化正在从信息资源建设阶段进入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22、决策支持系统一般由对话、数据和模型等3个子系统组成。

23、电子政务是一个由专网、内网和外网三级网络域构成的庞大的信息系统。

24、新加坡公民培训框架包括3个阶段,分别是电子生存方式、劳动力培训和能力发展。

25、电子政务系统通过政务信息的共享、交流和协作来实现服务的提供。

26、电子政务标准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技术标准和政务标准两部分。

27、电子政务标准管理从过程上来说,包括标准的制定和标准的应用两个过程。

28、ASPA和UNDPEPA制定的电子政务发展评价标准涵盖了电子政务的144个主要因素,分别属于网上政府成熟度、通信基础设施成熟度和国民素质成熟度三个方面。

29、我国邮政电子政务的建设应该在业务模式、业务范围、服务方式3个方面重新塑造一个新邮政。 30、美国联邦政府行政事务框架中的业务流程参考模型包括公民服务设施、服务基础设施、内部结构和流程三部分。

31、FirstGov在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参考,总结起来有3个方面的最佳实践,分别为最佳网站内容实践、最佳系统结构实践和最佳政府联结战略实践。

32、我国邮政电子政务的建设应该在业务模式、业务范围、服务方式3个方面重新塑造一个新邮政,发挥其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三流整合”的独特优势。

33、在实现电子民主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可访问性、开放性、安全性、可响应性、可交流性5个关键领域。

34、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电子政务战略是“广义的电子政务+广义的电子商务+学习型社会”。

35、网上成熟度包括以下5种类型:初步形成型、增强型、交互型、事务处理型和综合服务型。

36、国家创新体系从总体上可划分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37、英国的电子参与包括三个层次,分别为:便民参政、民主的广泛化和民主的深化。

38、企业创新主要来源于与客户间的接触、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内部的研发系统等三大部分。

39、美国联邦政府行政事务框架包括业务流程参考模型、性能参考模型、数据和信息参考模型、应用性能参考模型和技术参考模型。

40、行为主体的自身效率、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行为主体的功能整合是决定国家创新系统整体效率的3个关键。

41、作为元数据的注册中心和应用系统的注册中心,它具有CA认证、数据目录服务、网络管理和中介服务4项核心管理和服务功能。

42、国家电子政务应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建设和实施,包括电子政府、电子行政管理和电子事务处理三部分。

43、电子政务标准管理从内容上来说,可分为技术标准和政务标准两部分。

44、最大精简化浏览标准是指政府在线浏览标准,包括互联网应用和内部网络应用两部分。

45、数字园区的构成包括三个部分:电子政务、网络社区和电子商务。

46、教育电子政务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育基础网络建设阶段,第二阶段是服务应用阶段。

三、名词解释

1、服务成熟广度p8指政府负责提供的服务中在网上实现的比例。

2、联邦政府行政事物框架p20以政府业务为中心,是联邦政府管理、预算委员会和政府机构管理、分析和控制政府对电子政务信息基础设施投资的基础。该框架要求按照技术投资的模式建立水平的和垂直的电子协作和信息交换模型。

3、全程商务P13是电子商务的扩展,通过使用诸如无线通讯、视频、音频等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领域融为一体。

4、知识p201是一种流动性的综合体,由个人潜在的经验组成,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信息。此外还包括专家独特的见解与智者的思想。

5、网上政府成熟度p7是用来考核一个国家政府的网络在线服务能力,按照电子政务建设由初步到高级的不同时期。

6、电子参与p295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建立更多的电子民主渠道,使公众在选举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参与民主过程,行使民主权利。

7、国民素质成熟度p8主要考察一个国家的国民具备使用政府电子设施的整体水平。

8、知识管理p202就是对有关知识及其资源进行收集、处理、使用、评价等管理方法和过程。

9、电子选举p295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向公民提供先进、便利的投票方式。

10、公共钥匙基础设施:P175指利用公共密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

11、行政决策:P219是行政决策者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对若干备选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行动方案。

12、服务成熟深度p8指政府服务的完备水平。具体来说就是把政府服务分成发布、互动、交易3个层面以反映某一服务所能达到的最高成熟度。

14、数据:P201是信息科学最基础的研究对象,它是对未经组织的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可以用人工或自动化的装置对其进行通信、翻译转换或加工处理。

15、国家创新体系:P212是种种不同特色机构的集合,这些机构联合地或分别低推进新技术的发展和扩散,提供了政府形成和实施关于创新过程的政策的框架。这是创造、储存和转移知识、技能及新技术产品的相互联系的机构所组成的系统。从总体上分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

2.G2C 政府-公民,其主要目的是建成一站式在线服务,并引入现代关系管理工具以改善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公民能得到高质量的政府服务。 4.国家创新系统 :212 5.业务流程参考模型 6.电子民主295

2.IEE 政府效率与绩效 4.显性知识 202

5.最大精简化浏览标准6.便民参政

四、简答题

电子政务中公共事业管理包含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有哪些。

客观因素:成熟有序的市场环境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环境;主观因素:一是理念和体制问题,国家需要在政府建立“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服务型组织文化;二是分析现有的国民需要,对比现有政府公共事业服务能力,作出综合评估,从而为组织的重组、业务流程的再造提供基础支持。

网上政府的成熟度要想达到综合服务型阶段需要实现哪些关键要素?

一是通过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向用户提供综合的在线信息、服务、交易,并且配备有智能的政府资源搜索引擎;二是政府内部已经完成组织再造、机构重整、业务流程重组,在组织、体系结构上支持电子政务的实施。

加拿大政府在“政府在线工程”建设中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就。

截止到2003年止,这个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规划建设的6个 领域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1、接受公民的政府。1)围绕公民需求的服务组织,2)个性化信息服务和对企业的在线一表式服务,3)确保政府网站易访问性和可使用性;

2、一个安全的电子政务。1)安全的在线交易,2)个人信息和隐私

3、电子协作框架的建立,包括技术框架、信息框架、业务流程框架。

4、政策和标准。

5、快速响应的政府服务。包括便利的服务和反应快速的政府。

6、电子政务团队。1)在有各机构负责人参与的联系委员会的支持下建立政府电子政务管理框架;2)吸收和理解政府业务流程,并加以分析和抽象分类;3)建立电子政务团队工作计划,建立工作程序。

美国电子政务的特点。

1、政务公开

2、网上服务

3、资源共享

4、内部办公电子化。

新加坡信息通信培训框架的3个阶段及其5个培训措施。68

3个阶段:电子生存方式、劳动力培训、能力发展。

5个培训措施:信息通信基本素质培训、信息通信能力培训、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战略人力资源转化战略、信息通信专家。

简述评价一个国家的通信基础设施成熟度的参数。8

3个参数:1)国民素质发展参数: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文明程度,包括公民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社会健康保障能力。2)国民信息获取能力指数:是一个国家的信息透明度和信息利用度,重点考察一个国家通过网络向国民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情况。3)城市|农村的人口比率:该参数显示一个国家国民访问电子政务服务设施的模式和费用代价。

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对政府决策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19

1、削弱以至取消了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严格分界;

2、改善行政决策者的有限理性;

3、支持和强化行政决策过程。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事业发展上取得成绩的原因和给我们的思考2

52政府对外服务电子政务的建设应包含哪几个行业。5

公共事业管理、税收、邮政、教育、司法和公共安全、电子民主共计6个方面。

简述电子政务网上办公的目标与内容163

目标:为公民服务G2C、为企业服务G2B、提高政府内部服务G2G.

个性化、多元化、市场化是网上办公的发展趋势。个性化是指政府向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多元化为政府向顾客提供多渠道的服务方式;市场化是网上办公发展的可持续性。

政府内部管理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框架包含哪几个方面3

网上办公、协同合作、安全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管理、知识管理、决策支持。

加拿大政府在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成功之处。180

1) 制定了强制性的政策和法规,

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2)政府将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并大量投入资金;3)向公职人员提供完备的在线安全教育与培训,培养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

国家在进行电子民主的建设中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295

1)社会具备充分的物质条件,能够增强国家的民主体系,并能够通过各阶层的公民充分参与确保民主的实施。2)信息通信技术能够在公民和国家、参选代表、政治党派和社会团体间开辟新的沟通渠道。3)公民希望能够使用新技术,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且国家有义务尽力为公民营造这个环境。

简述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新加坡将建立全球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并成为全球电子政务建设的领跑者。电子生活方式将是新加坡社会的主旋律,个人、企业和政府交互的方式将大部分通过网络进行。新加坡将建立一个网络政府,向用户提供以访问的集成增值电子服务。该计划包括3个组成部分:1满意的顾客2紧密联系的公众3网络化政府;1)跨越组织鸿沟,2)通过服务标准简化政府服务。

我国税务信息化发展的阶段以及国内税收电子政务建设的注意事项。263

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建设历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20年来,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发展轨迹大致划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拟手工操作的税收电子化阶段,该阶段设计税务应用的操作层次,对税收业务的重要环节实现了手工操作的计算机化;第二阶段是步入面向管理的税收管理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阶段,该阶段涉及税务应用的操作和管理层次;第三阶段是实现创造税收价值的全方位税收服务系统阶段,该阶段依托互联网实现集中式处理,涉及税务应用的操作、管理和决策层次,并对纳税人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服务。

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存在组织文化、 制度上的差距,首先是税收信息系统的架构仍停留在以组织机构为中心,而不是以顾客为中心;其次对于税收信息重处理、轻开发,同时由于对税收数据管理仍停留在经营管理阶段,导致看不仅处理效果低下,而且对市场反应迟钝的结果。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国家创新体系。 简述美国布朗大学Gartner研究中心研究认为一个成功的县级电子政务战略应包括下列哪几个领域。

试分析国内各级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电子政务标准管理需要实现的3个目标。

在邮政机构的电子政务建设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领域。 五:案例题

1、教育电子政务的发展的阶段?澳

大利亚和中国处于哪个阶段。分析我国遇到的问题以及以后建设的注意方面。273-278

2、根据IBM电子政务项目的研究,一个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将经历哪几个阶段。上海市的电子政务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95

(3)我国城市电子政务的现状及未来的建设方向。

3、南海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注意解决了哪些问题。127

美国布朗大学Gartner研究中心指出一个成功的县级电子政务战略是框架、政策和流程的最佳组合,那么其包括哪些领域。

南海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4、分析东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 根据IBM电子政务项目的研究,一个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将经历哪几个阶段。东莞市的电子政务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在这一阶段呈现出了什么特点?

4、分析东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根据IBM电子政务项目的研究,一个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将经历哪几个阶段。东莞市的电子政务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在这一阶段呈现出了什么特点?

一、东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1)加快政务专网、应用平台的扩容和服务平台的开发。2)提高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打下良好的应用基础。3)开展网上预审、协作办公和“一站式”电子政务试点,增加电子政务的服务内容。4)继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IBM电子政务项目经过对全球电子政务的研究后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经历4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上网,内容的网络化,政府信息媒体电子化。第二阶段:信息利用,建立政务电子信息资源库,对电子信息进行分类和归纳,采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渠道。第三阶段:在线交互服务,以网络手段为平台,通过网站实现政府部门向顾客提供服务和交互。第四阶段:面向顾客的基于网络的服务型政府,全面的政务网络办公服务,全方位多渠道的向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东莞已经跨越了第二个阶段,正在向第三个阶段发展,共同的特点就是网站功能比较完整,网上办公意识比较强,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开始突破纯粹信息呈现阶段,转向网络办公,但是形式单一,缺乏多渠道的服务格局;网络内容比较重视诸如外经济服务的等特色内容;网站国际化程度较高,但是

互动性较差,缺乏个性化服务。

3、南海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注意解决了哪些问题。127

美国布朗大学Gartner研究中心指出一个成功的县级电子政务战略是框架、政策和流程的最佳组合,那么其包括哪些领域。南海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一.问题:农村电子政务、全民培训、条与块的壁垒、资金管理、监督权。

二.研究中心指出,一个成功的县级电子政务战略是框架、政策和流程的最佳组合,包括下列领域:电子管理、电子政务制度、电子政务投资规划、电子政务应用框架、县级政府在线服务、电子政务建设成果的绩效考核、电子政务的市场战略。

三.南海作为中国县级电子政务的领跑者,其取得的成绩毋庸置疑,但我们再成绩的背后分析其推动力量,更多因素是行政决策和领导倾向,在硬件建设和全民普及取得成功的同时,为了保证南海的电子政务建设能够取得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转变其发展驱动从行政命令到制度保障,其建设投资也需要由早期的粗放型国家政策性投资转变为衡量投入产出的绩效型投资。

五:案例题

1、 教育电子政务的发展的阶段?澳大利亚和中国处于哪个阶段。分析我国遇到的问题以及以后建设的注意方面。286

教育电子政务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为教育基础网络建设阶段,通过教育机构内部管理信息化的社会服务网络化,实现国家的教育法规,这个阶段,是以国家的战略投入为主,属于公民事业发展;2,是服务应用阶段,为公民的个性化和创新性素质教育提供服务,同时利用成熟的教育网络,开展产业化运作,发展教育产业.目前发达国家的教育电子政务的建设跨越第一阶段,进入 第二阶段.

我国教育电子处于第一阶段,但从整体上看,服务体系不完备,信息标准不统一,互联互通不畅,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 较低,应用水平不高,低水平开发和重复建设 现象严重,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还不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电子政务的建设,应以完善国家教育基础网络为主,建立起一个能够满足公民教育任务的现代教育体系. 注意方面:

1制度和法规的建设.这不公是教育电子 政务系统建设的管理需求,也是系统实行和运行的保障.

2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教育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参与国家政务内外网络建设,整合教育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建成一批教育业务的监管和应用 系统并发挥作用,建设教育政务应用平台,完善经教育部政府网站为核心的信息服务和公共电子政务系统,完成 教育政务 信息资源库和基础数据库建设 3人力资源的建设.对教育管理 机构 的人员进行组织文化和技能的培训,为服务弄教育体系的人力资源做好准备,同时建立一支专业的服务和管理队伍,保证教育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 系统安全正常运转.

2、根据IBM电子政务项目的研究,一个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将经历哪几个阶段。上海市的电子政务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95 一是初步认识期. 二是深和发展阶段 三是注重实效期 上海市属于第三步

特点: 一是各区县都基本建成一体化的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二是评估工作有效促进了区县间交流学习。三是通过优势互补,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四是为全市性电子政务协同应用奠定了基础。

(3)我国城市电子政务的现状及未来的建设方向。

我国城市电子政务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在整体规划方面,建设目标方面,项目优先级确定及协调力度方面,建设路径方面都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未来的建设方向:(1)政治意愿与目标实现的结合(2)以服务为中心,引进客户关系管理技术(3)政府门户网站成为主要趋势

第四篇:中国电子政务分析报告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1、电子政务的概念、性质和意义

关于电子政务( Electronic Government(E-Government))的概念,国内外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叫法也各异,如政府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政府的概念和内涵还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但其基本的内涵是一样的。即“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隙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后,通过政府网站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为社会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

根据上述界定、电子政务至少包括了三层含义:

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依赖于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的发展。二,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政府服务进行简单网上移植,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传统政府管理的重组、整合和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而是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内的社会的全面创新。三,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大力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塑造一个更有效率、更精简、更公开、更透明的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最终构建政府、企业、公民和社会和谐互动的关系。电子政务堪称政府管理的革命。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政府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理应成为信息社会的中心节点。电子政务成为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电子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推动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与创新;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重塑政府业务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化、透明化、民主化,强化政府监管的力度,加强廉政和勤政建设。最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建设政府与公众、企业、社会和谐融洽关系,从而促进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2.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2.1.1办公自动化阶段

中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意识到信息革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各政府部门已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辅助一些最基础的政务劳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这就是所谓的“办公自动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替代一部分手工劳动,提高政府文字、报表处理等工作的效率。

到80年代末,全国各地不少政府机构已建立起了各种纵向或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很多政府机构成立起了专门的信息中心,为提高政府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2“金字工程”实施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启动,标志着中国政府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正式拉开。1993年12月,我国政府成立“国际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确立“实施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正式启动“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这些工程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保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为主要目的。

紧随“三金工程”之后的是“金税工程”,它是为了配合中国财税体制的改革,推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严格税收征管,杜绝税源流失而实施的一项全国性的信息化工程。

除此以外,近年来,国家有启动了“金审工程”、“金盾工程”、“金卫工程”等新的“金字工程”。这些工程的相继完工,将会对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2.1.3政府上网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互联网已经开始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广泛渗透。政府作为社会信息资源最大拥有者和使用者,理所当然要与互联网“联姻”。开始于1999年初的“政府上网工程”,标志着真正意义的电子政务活动在我国正式活动。

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绝大部分国家部、委、办、局与地市级以上地方政府都已经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与此同时,政府网页的内容也变得较为丰富,网站的功能也变得日益多样化,政府网站所发挥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

“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使中国政府真正开始了基于因特网的电子政务活动,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政府职员,对电子政务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改善电子政务发展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4电子政务实质性应用阶段

在经历了声势浩大的“政府上网工程”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了理性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中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取代“九五”计划中“以信息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提法,这标志着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在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同年的12月29日,由国家科技部会相关单位专家共同组织进行的“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标。“数字化北京”、“数字化上海”、“数字化福建”等一个个宏伟计划也进入各地方政府的工作日程。2003年是我国电子政务从规划转向具体实施阶段的第一年。同年9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研究班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2004年,我国政府继续推进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及应用体系,以实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为先导,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平台。

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2.2.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

3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变革。

3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3.1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3.1.1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各级政府正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局部性应用、阶段性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 又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3.1.2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全国各地以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政府机构为龙头,以南海、邯郸为代表的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

3.1.3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3.1.4自从1999年,国家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以网站为重点的国内电子政务得到了很大发展。gov.cn域名总数已经达到500多个,而非gov.cn的政府相关网站更是成千上万。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政府网站总数已经超过10000个。县级以上政府已经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政府职能部门很多也接入了互联网 (中央国家机关已建成门户网站90多个 )。 3.1.5《2003年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部委门户网站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计署、林业局、粮食局、国家税务总局、卫生部、外汇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省市级门户网站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北京、上海、重庆、河北、广东、安徽、江西、新疆、陕西和福建。各地级政府门户网站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广州、杭州、南京、珠海、青

4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岛、武汉、大连、黄石、苏州和汕头。

3.2电子政务的发展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 3.2.1服务与应用系统

3.2.1.1服务系统。电子政务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各种服务。服务的实现程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是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关键。

3.2.2.2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国家已建、在建和拟建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包括办公、宏观经济、财政、税务、金融、海关、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农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防汛指挥、国土资源、人事人才、新闻出版、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国有资产监管、企业信用监管、药品监管等,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提供了电子政务技术支持。“十一五”期间,要围绕优先支持的业务,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为支撑,兼顾中央和地方的信息需求,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重点是完善已建应用系统,强化已建系统的应用,推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支持部门间业务协同。对新建的应用系统,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需要优先支持业务的流程梳理,搞好部门应用系统和地方综合应用系统的衔接。应用系统建设要有利于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优化组织结构,避免简单地在原有体制和业务流程基础上建设应用系统。

3.2.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来源于相关部门的业务信息,具有基础性、基准性、标识性、稳定性等特征。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的采集部门要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结合业务活动的开展,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更新和共享。基础信息库分级建设、运行、管理,边建设边发挥作用。国家基础信息库实行分别建设、统一管理、共享共用。各地要探索符合实际的基础信息库建设、管理和应用模式。

3.2.3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3.2.4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围绕规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等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开展电子政务法研究,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共享、政府网站管理、政务网络管理、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等方面法规建设,推动开展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研

5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究。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充分发挥行业标准在应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组成,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技术支撑,是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要重点制定电子公文交换、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业务流程设计、信息化工程监理、电子政务网络、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电子政务数据元等标准,逐步建立标准符合性测试环境。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强化标准在电子政务建设各个环节中的应用,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3.2.5管理体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部署,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协调健康发展。要加快推进各方面改革,使关系电子政务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促进电子政务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发展。

4电子政务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4.1 电子政务的优点

4.1.1提高公共行政绩效

电子政务改变了政府内部信息传递方式,政府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收集社会各阶层的意见,获得信息反馈。网上办公、远程会议、虚拟组织的产生,打破了政府工作的时空界限,加强了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双向互动,公众通过信息网络可以方便地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反映情况、办理业务、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网络的快速传递,使一些以前无法想象、无法实现的公共服务功能成为现实,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迫使政府回应速度大大加快。这些都为公共行政整体绩效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4.1.2降低公共行政成本

一是信息技术降低了一般公务处理的成本。信息的网络化传输,公文的电子化处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也使得行政运作成本大大降低;二是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减少了中间管理层次,政府组织规模减小,降低了机构和人员的费用开支;三是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化的经费审批与管理,堵塞了传统管理的漏洞,也会促使行政运作成本的减少。据统计,由于实现政府信息化,1992年到1996年,美国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

6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近2000个办公室,减少开支1180亿元。另外,从成本效益核算看,电子政务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电子政务需要巨额的资金保障,但同时在一些特殊领域其收益也十分明显。例如电子政务在实现的市场监管这方面,中国最成功的,最有效益的,一个是金关、一个是金税。1998年,国家外汇流失仅北京就达到几十个亿。当年中国进口顺差大概为430亿元,外汇储备才增加40多个亿。“电子口岸”开通后,1999年中国进口顺差300多亿,95%都入了帐。对比非常明显。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金税工程,这是财政部部长亲自抓的项目,自从1997以来,中国每年的净增税收,头年是800亿,后来是1000亿,两三年以后达到了1500亿。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靠信息系统收进来的。 4.1.3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电子政务的开展将重新确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者的边界,促进政府从包揽一切的做法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变。其次,电子政务的开展提高了政府处理信息的能力,高效的信息采集系统、完备的数据库、模型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手段的应用,为政府实现经济调节提供了信息保障和决策支持;第三,依托互联网建立市场监管体系,提高了政府的监管理能力,也更加规范透明、公平公正;第四,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各种基础信息库的建立,为政府提供了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完善自身服务职能的契机。传统管理中由于强调分工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将得以根治,信息的分配和流动渐趋合理,并使信息资源得到深刻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政府可以通过网络为社会提供了平等公平的信息资源和快捷、周到的服务,如政府信息的查询、企业登记、养老金发放等,都可通过电子文件来完成,公民不需直接面对那些摆官架子的官员们,而只需用鼠标点击政府网站来完成,享受政府更具体、更个性化的服务。政府机构将逐渐成为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主体。 4.1.4增加公共管理透明度

政府失去了拒绝公开行政的合法理由,公共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事实上,电子政务的实施打破了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从根本上破坏了暗箱行政的技术基础,为公众平等参与公共事务创造了条件。电子政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社会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政府信息上网,为政务公开提供方便、有效、快捷的载体。

政府通过在网上发布公告,公布政府的政策、法规,特别是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前在网上公布,让公众广泛参与讨论,公民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公民参与与表达利益的费用降低,公民参与的可能性无限扩大。将政府行政置于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组织的共同监督之下,可以大大限制暗箱操作的空间,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性。政府运作成为阳光作业,从而在最

7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大程度上保证了政府管理的公开性、公平性,维护了公众的利益。

4.2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4.2.1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圈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 。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

4.2.2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重新建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

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但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电子政务。事实上,电子政务最需要的是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否则,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包括信息)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因而,把电子政务落到实处的关键还是在“政务”上,电子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提高电子政务水平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政府行为、公共管理行为的研究和改进。

4.2.3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然而,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一直是滞后的。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如缺少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原有的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法律法规的欠缺势必阻碍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4.2.4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领导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机构还很不健全,作用也很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不顺 4.2.5标准滞后

8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缺乏统一的建设依据和安全标准,难以统一规划,使网络的互连互通困难。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项目组,正在加紧相关标准的制订。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电子政务的前景及建议

5.1我国电子政务的前景

5.1.1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5.1.2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5.1.3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 5.1.4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5.2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建议

9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5.2.1加快加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整合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处理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导。因此,加快加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重新设计和定位政府职能,重组政府部门,再造政府流程,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坚持统一窗口、实现网络资源的互联互通,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电子政务的工作效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保证。 5.2.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紧密跟踪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适时实施通信基础网络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完善政务网络平台。建成具有高速率、智能化、综合性、广覆盖、出口流畅的城域网络通信平台,使网络平台能有效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急联动指挥、高清晰视频电视会议等应用和多终端、全网络接入。加强网络设备配置,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各通信运营商已经建成的网络。

二是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数据管理中心、自然资源与空间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党政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建设,为“数字XX“各项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平台。对已经建设的各类数据库,要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实现数据共享,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抵制。要通过数据共享,为全面实行网上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奠定基础。 5.2.3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要把电子政务工作作为整个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带动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先期是做好国家财政供养网站的整合工作,要运用先进的网站集群管理模式,整合现有部门网站,建设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网络的整合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部署逐步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积极配合,打破部门利益格局,消除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是强力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公文无纸化办理及传输平台建设。要通过应用现代办公手段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工作效能的提高。全国各级政府办公室和信息办在制订建设方案时,要把这个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有机结合,同时要把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统筹考虑。

三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严格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

10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开条例》的全面、正确、有效施行。此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级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大力协调和支持,安排专门的人员把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抓紧、抓好。同时要做到有人管、有人做,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 5.2.4加强电子政务培训

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硬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政府的各项政策、命令的发布仍然还是沿用纸张作为传播媒介,公文的收发、采集和汇总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因此,大力加强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迫在眉睫,特别是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

5.2.5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加快农村信息采集标准体系(采集、处理、数据库建设等)、信息发布体系等建设,提供标准的数据库接口,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发布一体化。重点加强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科技信息、农村政策等农民急需的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在国家统筹规划下,整合、集成、开发各部门、各单位的农村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国际数据,并通过制定共享政策、法规和完善管理体制,把各部门、各单位乃至个人所获取与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纳入国家农村科技数据共享的统一管理框架。

整合不同农村信息数据源,优化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结构,通过不同层次的农村信息中心群和共享服务网的建设以及共享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国家农村信息共享平台,并纳入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系统,大幅度提高农村信息的管理与共享服务水平,增强农村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和农村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农村信息资源保障。 5.2.6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少应该包括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经营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是,无论哪支队伍都多少与信息化发展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解决信息化人才问题,要多渠道想办法。一是尽快成各地区的信息化协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分布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信息化人才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服务本地区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解决人员紧缺问题;二是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弥补人才技术实力不足;三是在编制许可的前提下提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信息化人才;四是要有计划地加强人才培训,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和培训要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5.2.7切实抓好信息安全工作

1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深入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战略性的课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信息安全的管理规定,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各级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还没有完善这一严峻形势,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信息安全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二是要结合信息资源的整合,尽量建设统一的安全防范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果;三是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层层审核,严格把关,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四是要制订和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置信息安全事故;五是加强经常性的检查、督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切实加以解决。 5.3小结

只有加大电子政务的建设力度,加快建立高效政府,才能在信息时代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相信我国能够克服在电子政务方面遇到的困难,改善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之路,并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12

第五篇: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经验分析

一、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经验的共性特征

1、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电子政务的发展 北京时代远景信息技术研究院 庆怀韬

各国电子政务的建设都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和较快的发展速度,各国政府根据国家身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美国、新加坡、英国、韩国等电子政务发展较快的国家均设立了专职机构,由这些机构制定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统一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规范各部门行为,引导政府的服务方式。

2、将电子政务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手段

表面上,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实质则是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全方位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各国电子政务均贯彻“以公众为中心”,不能偏离为公众服务这一目的,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便于公众接受服务为理念。

二是实现互联互通,加快业务流程整合。电子政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打破传统政府的组织界限,构建纵横交错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形成四通八达甚至是超越时空的信息流。国外发达国家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后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面向公众,以公众满意为目标;以服务项目(事务)为中心,跨越部门和职能界限。

3、通过标准化引导电子政务的发展

国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电子政务实施的一体化、标准化是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它将业务环节有机的连接起来,并为业务的协同提供技术准则。

4、顺应形势,充分应用新技术

各电子政务发展较快的国家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以云计算为主要途径,提高数据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利用效率,提高IT服务的扩展性,并逐步将现有的应用迁移至云平台,减少政府机构的数据中心;从传统的队服务器和网络带宽的重视转换为对服务质量的关注;积极采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推动本国电子政务不断向纵深发展。

5、强化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在线服务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均基于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服务,做法相似。

一是建立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建立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目的是优化后台办公流程,最终为前台提供前台电子政务服务提供支撑,其核心的指导理念是提供“统一服务”,通过一站式门户网站的服务,从而改善和便利公民的参与体验,实现了政府部门后台办公的统一性。门户网站上单点登录的综合服务可以在前端和后端转换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确认和改进跨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二是以公众为中心,提供“场景式”服务。围绕民众实际需求,对服务进行分类整合,满足不同类型人群应用,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应用。通过“场景式”服务等形式,提高在线应用的交互性、便捷性。

三是应用新技术增强在线服务的便捷性。移动应用技术、云计算、社交网络等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信息通信新技术,许多电子政务先进国家通过采用这些新技术和新应用促进为民服务的高效和便捷。例如,韩国政府门户网站为市民提供的跨部门移动应用程序在iPhone和Android的平台上都兼容,包括电子化的学习程序,学生只要通过移动电话就可以学习社会学、数学和英语。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数使用云计算技术推动电子政务服务的国家之一。2009年9月新加坡政府给所有教师配备了开放标准的云计算平台下的Web2.0通信和协作工具。

四是线上线下协同,多渠道提供服务。越来越强大而且越来越人性化的技术为政府提供了更多与民众互动的新途径,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满足民众的需要,扩大他们的参与权。在多渠道平台中,手机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

二、国外解决电子政务发展困难的做法

与我国现阶段相似,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在数字鸿沟、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业务协同等方面的问题,各国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处理方式和做法值得借鉴。

(一)数字鸿沟

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填平数字鸿沟”工作小组的研究报告[1]指出,美国拥有计算机和接入互联网的人数骤增,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未能消除反而日益壮大。

自此,从克林顿政府起,便号召与要求弥合“数字鸿沟”。政府呼吁全社会支持和配合,通过配备学校和图书馆等处信息化基础设施、新建社区技术中心、迅速发展贫困偏僻的农村网络、提供各阶层信息技术培训和就业等方式开始了填平数字鸿沟的努力。

政府与社会携手填“沟”是这项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私营企业、民权组织、基金会、慈善机构通过捐赠软件、提供培训服务等方式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政府通过政策杠杆予以调控,例如将互联网接入和电子商务的免税期延长5年,暂缓对互联网接入费用征税,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合作;政府筹款资助偏远地区人民接入互联网。

(二)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国外信息产业起步较早,政府数据资源建设成就显著,但也造成了信息中心泛滥、资源分散等问题,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数据整合和共享的问题。

各国纷纷利用云技术,进一步推进数据资源整合。

美国联邦政府综合服务管理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GSA)的电子邮件系统向云计算平台迁移,减少了17个冗余数据中心,节省了1500万美元。

韩国政府综合计算中心从2005年开始建设,建设初期由于各机构分散建设,出现了信息资源重复投资、纷繁杂乱且可用性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韩国政府开始致力于信息资源的再次整合,并于2009年1月由韩国行政安全部推出了《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计划》(做成附件),恰逢云计算快速发展期,所以韩国政府计划积极运用新的云计算技术,结合节能减排等社会需求,推进信息资源系统的绿色化。根据计划,韩国政府将对1600余个政府网站进行整合,数量削减一半;政府信息资源运营预算减少4200亿韩元。

新加坡政府面对电子政务发展的数据瓶颈,提出了“客户只需提供或更新其个人信息一次,该系统即可在机构之间完成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集成服务,实现单点接入和无缝、迅速的服务”的要求。新加坡政府成立了“数据中心委员会”,确定了市民数据中心、土地数据中心和组织机构数据中心的建设,并明确了数据中心的职责:制定公共标准、格式及采集数据的既定方法;为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平台;审查和批准数据收集方式;传播有关数据保护处理和程序的信息。

三、新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思考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总体上正向深化应用、突出成效、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深化阶段发展,但仍存在电子政务网络难以互联互通、平台相互分离、信息技术未充分发挥作用、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困难、整体应用成效难以体现等问题。以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出发,探索下一阶段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作为实现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支撑作用我国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一)制定下一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规划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长期存在政出多门、分散建设、重复投资、效益低下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当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进行全局性的布局。

我国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应当着重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协调机制,不断推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二是各地规划的制定要按照国家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电子政务规划及规划实施方案;三是各地区各部门成立电子政务推进专家组和设计编制组,开展电子政务发展顶层设计,国家层面要提出要求并进行考核。

(二)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众所周知,可靠而又准确全面的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保障,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的困难所在。

随着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各种新的IT应用得到广泛应用,“政务云”服务成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转型的重要趋势。在我国电子政务下一阶段发展规划中,应明确要大力推进基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云服务模式,通过政务数据资源中心的进一步关联,形成“政务云”,实现跨系统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并进一步向社会开放,不仅有助于政务信息资源的横向拉通,实现重要信息系统跨部门协同与资源共享,而且,有利于提供更好的公众服务与改善民生。

(三)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政务服务

当前,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办理个人事务已逐步成为常态,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办理日常事务、进行沟通交流等习惯的培养和改变使得社会公众对政府网站的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期盼,希望在政府网站也可以获得同样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我国的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已纷纷建起,县级政府网站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但大多数以信息公开为主,由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尚未完全实现,政务事务的后台办公(政务内网、外网)与前台服务(互联网)的衔接不足,公众在互联网上提交的办事材料无法直接进行办理,加上网站设计基本以技术为导向,没有从公众实际的需求出发,在线办事服务功能极度缺乏。

加强在线政务服务要处理好两个层面“前台-后台”的关系。第一层是社会公众和政府门户网站的关系,这就要求政府门户网站的设计要从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内容出发,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第二层是政府门户网站与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目前我国政务内网(局域网)及其网上办公业务是在统一规划下由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分别建设的,一些相应的后台业务仍然需要由本部门解决,因此需要加强门户网站上单点登录的综合服务在前端和后端的转换,使大量的统一后台办公呈现到用户界面上来,为公众提供简单便捷、易于使用的服务。

(四)应用新技术增强政务应用服务

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进步推动了平板电脑的普及,平板电脑以其出色的便携性正在大规模地替代 PC 进入工作型应用领域。在商业领域,平板电脑取代 PC 成为主流终端设备已成基本趋势,但是在政务领域中,由于没有系统的标准和适合政务应用的规范化产品,使得电子政务的移动应用发展出现滞后。

电子政务的移动应用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较普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与公众的沟通以及公众参与。可以预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在政府领域的深入应用,电子政务从“有线时代”走向“无线时代”,政府部门从“有线政府”走向“无线政府”是未来电子政务应用的大趋势。

随着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服务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后,将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以移动应用程序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公众,有利于促进为民服务的高效和便捷,韩国在全球电子政务领域持续发挥领导作用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可供下载的移动应用程序的发展和供给。

目前,北京、浙江、江苏、大连等省市已经开展了电子政务移动应用方式的探索。实践证明,实施电子政务的移动应用探索,应从社会公众需求和政府部门办公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双向分析。对于政府部门,可以考虑从公安、交通等及时办公需求程度较高的业务开始实施,例如开发警务信息的即时传递应用程序,便于警务人员通过手机APP就能进行犯罪嫌疑人的排查或违章车辆的处罚。对于社会公众,可以考虑从生产生活所需了解的业务开始实施,例如开发公众生活中的水气煤电在线查询和缴费APP、社区管理通报、周边环境和预警信息通告APP等。

(五)保障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在电子政务互联互通,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带来了新的信息安全问题。从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结构来看,分为政务内网、外网和互联网,纵向上跨越不同的等级,横向上跨越不同的部门,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安全问题:一方面是多种不同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增加了整个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互联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互相依赖和相互影响的,某个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的安全性。

因此,电子政务互联环境下,应建立从战略层到技术层整体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战略层面,要制定电子政务整体的安全策略,由权威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负责领导、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推进我国信息安全相关的立法规范,健全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标准,减少互联信息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层面,加强对信息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控,通过采取认证鉴别、访问控制、网络监控、病毒查杀、冗余备份、内容审查等措施加强数据资源的安全保障。

上一篇:二手车评估与鉴定下一篇:二倍角公式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