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内网的保密问题与对策

2024-04-20

我国电子政务内网的保密问题与对策(精选2篇)

篇1:我国电子政务内网的保密问题与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内网的保密问题与对策

我国的电子政务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保密问题。在近几年保密邮门查处的案件中,与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已经超过一半以上。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如何止确处理好保密与公开的关系,已经成为各级政务部门必须认真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与任务。下面就我国电子政务内网当前存在的主要保密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1.电子政务内网存在的主要保密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内刚的保密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涉密属性界定不清。有的单位认为,网络必须按业务划分,不能按密级来划分,对政务内网不定密;有的单位认为网络不涉密,应用系统才涉密,不按保密要求进行整体防护;有的使用“公务网”、“业务网”,“专网”等名称回避涉密定位这一关键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造成国家保密部门对政务内网建设、使用的管理职能被弱化,同时,还使政务内嘲建设未达国家保密要求,带病运行,最终导致“重建设、轻安全”,大量的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是片面追求涉密最小化。有的单位过分强调信息公开,认为所有的信息都要公开,没有保密的必要,不需要建设政务内网,有的单位虚化政务内网,采取配备少量单机处理涉密信息的方式,但在交际工作中往往不具有可操作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业务应用部署不合理,用户没有涉密办公环境,用户不得不在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上处理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第三,安全保密防护不到位,对严重违规行为缺乏有效技术手段。对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在政务内网计算机和互联网计算机之间的交叉使用管控不严,泄密事件时有发生;对涉密计算机特别是涉密笔记本电脑的违规外联没有采取技术防范措施,形成泄密隐患。

第四,保密管理不到位,涉密人员保密意识薄弱。保密管理机构不健全;保密制度已经过时或不健全,且缺乏监督执行;保密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不足,不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实际需要用户保密意识不强,不了解基本的现代保密常识,对泄密的途径和方式一无所知,表现为无知无畏。

最后,自查能力不具备,管理缺乏技术保障手段。很多单位没有泄密自我检查发现能力,缺乏掌握保密检查技术的人员,也没有适用的自查工具,不能及时发现泄密隐患,且对泄密情况也心中无数。

2.加强电子政务内网信息保密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强对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的保密工作,明确电子政务内网的涉密定位。国家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文件2002年8月,中办1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指出,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2002年lO月,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4号文件《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保密管理的通知》规定,政务内网要严格按照涉密信息网络的要求建设和审批。2006年5月,中办18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强调,政务内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2006年12月,国家保密局16号文件《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中指出,集中处理工作秘密的信息系统,参照密级信息系统的有关要求进行保

护。2008年4月,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10号函《关于做好涉密计算机登记备案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于集中存储处理工作秘密或内部敏感信息的计算机,应确定为工作秘密级计算机,并按涉密计算机进行登记和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政务内网属于涉密信息系统,政务外网属于非涉密信息系统。政务内网承载的信息属于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内部敏感信息的范畴,应按照涉密信息系统的保密要求进行建设、使用和管理:政务外网承载的信息属于非涉密信息的范畴,可按照非涉密信息系统的保密要求进行建设、使用和管理。

第二、加强工作秘密的保护。敏感信息不在与互联网连接的非涉密网络上处理对于集中处理工作秘密的信息系统。应参照涉密信息系统的有关要求进行保护与管理由于工作秘密与国家秘密具有相关性,且不易区分,在一定的情况下存在着转化为国家秘密的可能,因此,应根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保密标准,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防护,确保工作秘密信息的安全。

第三、正确处理涉密最小化问题。我国电子政务中保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一般有四种情况:一般来说,越是行政级别高的政务部门,其电子政务对社会公众直接提供服务的业务就越少,需要保密的信息就越多;越是行政级别低的政务部门,数量也越大,对社会公众直接提供服务的业务就越多,需要保密的信息就越少。因此,对于电予政务网络的涉密最小化问题,必须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从全国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角度来看,涉密最小化是有必要的,但具体一个部门,特别是省部级政务部门的电子政务网络,还应实事求是,根据涉密的实际情况确定政务内网的规模,不能片面强调最小化,否则会造成保密管理的被动。第四、加强电子政务内网保密防护措施。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要求进行建设、运行和管理。

第五、加强安全保密管理。各级政务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保密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配备专职、专业的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并对工作人员开展安全保密形势教育,宣传和贯彻安全保密法规政策,增强安全保密意识。同时,对有关领导和安全保密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安全保密法规、国家保密标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安全保密管理能力,提高安全保密业务工作水平。

第六、提高保密自查能力。要具备保密自查能力,以查促管,并且要研制配备相关的自查工具,设置专人,进行培训,建立自查机制。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在逐渐走向理性和务实,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电子政务存在的保密问题非常突出,必须高度霞视,认真应对。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电子政务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篇2:我国电子政务内网的保密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电子书包;问题;发展对策;资源整合

[作者简介]惠青,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

一、我国电子书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书包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可是在实践过程中,电子书包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电子书包运营责任划分不清晰、电子书包产业链条不完善、电子书包版权归属不明晰等。针对电子书包存在的这些问题,电子书包行业亟须完善相关产业链条。

1. 电子书包的运营责任划分不清晰

电子书包在运营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电子书包在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互相推卸,对于在具体营运过程中采取怎样的办法也不清晰。我国电子书包主要由政府进行管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政府并没有对电子书的一些具体过程进行权利分配,在营运时若出现了问题,也没有明确制定哪个部门为此负责。经过长时间的这样发展,电子书包的发展商没有了开发初期的热情,相关教育部门也无法将电子书包的发展工作正常进行,这大大阻碍了电子书包未来的发展。

2. 电子书版权归属问题不明确

在我国,出版行业发展最大的阻碍是版权的归属问题。电子书包作为出版产业的分支,也遭受着同样的困境。一方面,电子书包的优势就在于它有着丰富的资源作为后盾,但是我国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来约束电子书包资源的应用范围和被使用条件。电子书包开发商得不到相应的利益回报,自然不肯尽力开发更好的商品,更不会定期对其资源进行优化。另一方面,我国出版发展有明显的地区化趋势,特别是和教育相关的书籍,会出现各种版本,鱼龙混杂,这无形加大电子书包运营商资源挑选的工作量。

3. 电子书包的产业链不完善

电子书包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大的世界经济需要,还是小的社会环境,抑或是技术方面的发展。可是在实践过程中,电子书包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主力经济的投资太松散、产业链不完善等。在我国,与教育相关的出版发行市场存在种类繁杂、地区性强的特点,这给电子书包的运营商在选取资料时增加了难度。电子平台无法将所有的资源不经过筛选就进行收录,这样会增加不必要的金钱开支,造成资源重复。因此,电子书包开发商要想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有潜力的合作伙伴非常关键。目前,IT电脑行业、数字技术开发行业、通讯行业等很多与电子相关的行业都开设了电子书包的研究开发工作,相比本来就没有次序的电子出版市场,这些行业的加入,虽然可以加快电子书包行业的发展,但也会扰乱原来的市场发展,以致电子出版行业的规则再一次重新整合,而这对电子书包的运营开发商来说,是非常有压力的。

此外,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对学生的视力产生不良影响,消费者接受电子书的模式需要长时间培养。传统纸质课本的内容比电子书包在内容方面更单一,这也是电子书包将来需要改善的地方。综上所述,我国电子书包产业的建设有待改善提高,以政府或学校等为主的测试点运行,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想要电子书包产业链完整,需要不断改进,使其能完全代替纸质课本。

二、我国电子书包发展的应对措施

1. 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发

根据电子书包自身的特殊性,出版社应以电子书包为契机,重点推动电子书包的技术发展。 在技术研发方面,重点将电子书包的内容进行扩展式提升,确保用户在使用电子书包时,能从中学到有深度的专业知识。电子书包在内容选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高效率选择内容,不要将所有内容不经过筛选就全部收录。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化中心主任及江苏凤凰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宋吉述曾说,在电子书包研发过程中,出版集团要意识到,不能只专注产品的开发。以电视产业为例,如果强行将某些电视台内容和某个电视品牌绑定,那文化产业和电视生产行业肯定都是走不远的。因此,出版社应结合自身的优势重点进行研发。

2. 创建高效有力的营运模式

不管是哪一个行业,如果想要不断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高效合理的运营模式,电子书包的运营也是一样。我国目前电子书包试点的科研工作还没有关于费用及盈亏分配的相关法律,因此,电子书包需要一个明确的运营模式。

电子书包的盈利牵涉许多方面,如电子书内容的供给方、相关设备的供应商、平台经营商等,其中费用涉及最多的是硬件。在外国,学校将iPad当作硬件设备重复利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账号,每个账号记录着该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登录账号后,就能看到自己的学习内容,学生根据内容支付相应的费用,这个费用高达80美元,加上硬件的价格,就出现了电子书包费用过高的问题,这也是电子书包需要进行高效有力运营模式的主要原因。在这一方面,苹果APP Store做了很好的参考典范。苹果商店里有一些免费产品,正因为这些免费应用的存在,为电子书包吸引了很多消费者进行体验。消费者在进行体验后,也进一步消费其他高科技产品,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平衡硬件设备开支过高的问题。电子书包运营商可以参照这种运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将信息、教学等合为一体的电子平台。在这种电子平台上,内容供应商、电子平台运营商可以进行多方面的盈利分配。因为硬件设备都是一次性买入,所以盈利模式相对简单。在相关盈利收益方面,反倒是内容供应商具有最大优势,但当出现技术故障时,就需要平台运营商进行处理,所以在最后的盈利部分,平台运营商也需要占有一定盈利比例,最终按比例分配的方式进行盈利分配。

3. 资源收集是重点

由于我国电子书包的开展工作一直在寻求发展方法,教育部门对硬件的要求也一直在提高,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一味购买使用,现在更多是多方面购买,因此,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和硬件质量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和其他产业不同,与教育相关的产品具有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多变性也有更高要求,这就要求电子书包经营商能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电子书包不仅要提高硬件的配套,还需要对其终端和软件的使用做出合理分析,在电子书包的技术开发时要注意整个平台的运营方案和资源收集。

如今,电子书包得到了全球出版业的关注,但是因为电子书包在出版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加上我国政府对电子书包的改革手段较为落后,以致电子书包得不到有力的推进和发展。实际上,电子书包自身具备强大的发展优势,只需要完善相关产业链条,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发,创新盈利模式,一定会取得巨大的发展。

[1] 徐强平. 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 [J]. 大学出版,2008(1):50-52.

[2] 黄放. 浅谈“App store”商业模式 [J]. 价值工程,2011(14):144-145.

[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数据业务中心. App Store模式分析报告 [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eb3e0ed63186bceb

19e8bbf9.html.

[4] 方亮,彭清. 手机应用商店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J].移动通信,2010(1):66-71.

[5] 陈良.电子书包: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N].江苏教育报,2013 -01 -23.

[7]周寿英. 平板电脑引发电子书包市场井喷IT厂商整合资源促教学模式变革[N].中国计算机,2013-04-15.

[8]马莹.电子书包:布局中等待破局[N].中国图书商报,2013-05-10.

上一篇:网络文明公约演讲稿下一篇:时间的英文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