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2024-04-25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精选8篇)

篇1: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位课 课程学时:68学时(周4学时)课程编号:52461102 课程学分:4学分

一、课程说明

本课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适用型)必修课。主要讲授旅游者旅游知觉、旅游情绪、旅游情感、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兴趣、旅游态度、旅游者的气质与性格等静态心理结构;旅游者交通、食宿、游览、购物、审美、投诉、服务接受等动态心理过程。

本课设置的目的有三:一是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增强旅游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心理学体系。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心理的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对旅游心理的分析应用能力,为搞好旅游管理及服务奠定基础。

本课适合电化教学。宜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配合使用。系统与重点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学与讲授相结合、逻辑与案例相结合、讨论与启发相结合、作业与测验相结合等是其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共安排68学时,其中讲授58学时,讨论及习题课10学时。打 * 号部分为自学内容,可不在课堂讲授。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旅游心理学导论(6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方法与概况,熟悉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学习旅游心理学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预习,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难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心理学及其对象、意义与方法

一、旅游心理学及其特点

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四、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旅游学

一、普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

第三节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概况

一、国外的旅游心理研究

二、国内的旅游心理研究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2、试述心理现象原理

3、简述社会心理学主要原理

4、简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5、试析中西旅游心理研究的特点 课后调查

某一群体对某一旅游地的满意程度

第二章 旅游知觉(6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知觉的内涵、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旅游者对他人、人际、时间、目的地知觉的含义、途经与影响,了解旅游知觉的研究意义及旅游者对自我、距离的知觉,以便认识旅游者的知觉规律,为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者对他人、人际、时间、目的地的知觉 难点:旅游知觉的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知觉概述

一、旅游知觉的概念与分类

二、旅游知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旅游者对他人、人际、自我的知觉

一、旅游者对他人的知觉

二、旅游者对人际的知觉

三、旅游者对自我的知觉

第三节 旅游者对时间、距离、目的地的知觉

一、旅游者对时间的知觉

二、旅游者对距离的知觉

三、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知觉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知觉及其分类。

2、试述旅游知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简述旅游者对他人知觉的含义及途经。

4、简述旅游者对人际知觉的含义及途经。

5、简述旅游者对时间知觉的含义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6、简述旅游者对目的地知觉的含义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个案分析

试析本人对本地旅游环境的知觉。

第三章 旅游情绪与情感(4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内涵,理解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感情)的种类、2 表现、特征、影响因素,熟悉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感情)体验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掌握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感情)激发与调控的手法。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4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者情绪情感(感情)体验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难点: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感情)体验的关系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者的情绪

一、旅游者情绪及其种类

二、旅游者的情绪表现与特征

三、旅游者的情绪体验 第二节 旅游者的情感(感情)

一、旅游者的情感(感情)及其种类

二、旅游者的情感(感情)体验

第三节、旅游者情绪、感情的影响因素与激发

一、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

二、旅游者情绪、情感的调控与激发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在游览讲解过程中,导游如何识别游客的情绪状态?

2.如何控制旅游者的消极情绪体验并激发旅游者的积极情绪体验?

3.对于同一旅游服务失败,游客归因方式的差异会对其情绪体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动机(4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需要与动机的内涵、类型及特点,了解旅游需要与动机的产生及影响因素,熟悉刺激旅游需要与动机的基本方法,为工作中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需要、激发旅游者动机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需要与动机的内涵、类型、特点及激发 难点:旅游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需要

一、旅游需要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二、旅游需要的分类及特点

三、旅游需要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第二节 旅游动机

一、游动机的含义与产生的条件

二、旅游动机的分类与特点

三、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及激发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需要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2、试述旅游需要的分类及特点。

3、简述旅游需要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4、简述旅游动机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5、试述旅游动机的分类及特点。

6、简述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与激发。理论应用

试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分析旅游需要与动机。

第五章 旅游兴趣与态度(4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兴趣与态度的内涵、特点,了解旅游兴趣的分类与差异,熟悉旅游兴趣与态度的调节、疏导及改变方法,为进行旅游管理与服务的决策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4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兴趣、旅游态度的特征与改变 难点旅游兴趣的功能、旅游态度的结构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兴趣

一、旅游兴趣的内涵与分类

二、旅游兴趣的特点与功能

三、旅游兴趣的调节与疏导 第二节 旅游态度

一、旅游态度的内涵与分类

二、旅游态度的特点与功能

三、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与改变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兴趣的含义与分类。

2、简述旅游兴趣的特点与差异。

3、简述旅游兴趣的调节与疏导。

4、简述旅游态度的结构与特征。

5、试述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与改变方法。理论应用

试用所学理论分析自己或熟人的旅游兴趣与态度。

第六章 旅游者的气质与性格(4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熟悉气质与性格的内涵、特点,掌握气质与性格的类型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为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奠定心理基础。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4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质、性格的类型与旅游行为 难点:性格与人格的关系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者的气质

一、气质及其特点

二、气质类型与旅游行为

三、针对不同气质旅游者的心理服务 第二节 旅游者的性格

一、性格及其特征

二、性格类型与旅游行为

三、旅游者性格的测量与判断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气质的含义与特点。

2、简述气质的类型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3、简述性格的含义与特点。

4、简述性格的类型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第七章 旅游交通心理(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交通的含义、类型、特点及旅游交通心理的个别差异,熟悉旅游旅游交通心理的含义、历程及旅游交通知觉,掌握旅游交通心理需求及服务对策,为从事旅游交通服务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4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交通心理需求 难点:旅游交通知觉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交通心理概述

一、旅游交通与旅游交通心理的含义

二、旅游交通心理的一般历程

三、交通心理的个别差异 第二节 旅游交通知觉

一、对航空公司的知觉

二、对大型游览车的知觉

三、对旅游列车的知觉

四、对游船的知觉

五、对出租汽车的知觉 第三节 旅游交通需求

一、旅游交通心理需求

二、改进旅游交通服务的对策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交通心理的含义与一般历程。

2、简述旅游交通知觉的重心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3、简述旅游交通心理需求。

4、简述改进旅游交通服务的对策。理论应用

试用所学理论分析某一群体对特定旅游交通工具的知觉与需求。

第八章 旅游食宿心理(6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食宿心理的含义、类型及影响因素,掌握旅游食宿心理的一般需求,熟悉客房服务的心理需求与对策,为从事旅游食宿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食宿的一般需求 难点:饭店服务的心理需求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食宿心理概述

一、旅游食宿与旅游食宿心理的含义

二、旅游食宿心理的主要类型

三、影响旅游食宿心理的因素 第二节 旅游食宿的一般需求

一、旅游饮食的一般心理需求

二、旅游住宿的一般心理需求 第三节 饭店服务的心理需求

一、前厅服务的心理需求

二、客房服务的心理需求

三、餐厅服务心理需求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食宿心理的含义、类型及影响因素。

2、试述旅游饮食的一般心理需求。

3、试述旅游住宿的一般心理需求。

4、简述前厅服务的心理需求及对策。

5、简述客房服务的心理需求及对策。

6、简述餐厅服务的心理需求及对策。理论应用

试用所学理论分析特定群体对某一饭店的需求心理及影响因素。

第九章 旅游者游览心理(6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者游览心理的含义及个别差异,掌握旅游者游览心理特点、历程、对景观及导游服务的心理需求,熟悉旅游资源开发的心理原则和导游服务中的主要心理策略,为开发旅游资源、做好导游服务工作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者对导游服务的心理需求 难点:旅游者对景观的心理需求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者游览心理概述

一、游览与游览心理的含义

二、游客游览心理活动的特点

三、不同阶段的游览心理

四、不同旅游者的游览心理 第二节 旅游者对景观的心理需求

一、旅游者对景观的心理需求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心理原则

第三节 旅游者对导游服务的心理需求

一、对导游员心理素质的需求

二、对导游员服务艺术的需求

三、导游服务中的主要心理策略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游览心理的特点

2、简述不同阶段的游览心理。

3、试述旅游者对景观的心理需求。

4、简述旅游资源开发的心理原则。

5、试述旅游者对导游员心理素质的需求

6、试述旅游者对导游员服务艺术的需求。

7、简述导游服务中的主要心理策略。理论应用

试用性格、气质、能力理论分析导游员应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特。

第十章 旅游购物心理(6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购物心理的含义、过程、特点和差异,掌握旅游者购物动机和需求,熟悉旅游购物心理的影响因素和对策,为从事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购物服务工作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购物需求与动机 难点:旅游购物心理影响因素与对策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购物心理概述

一、旅游购物与旅游购物心理的含义

二、旅游购物心理的结构

三、旅游购物心理的特点

四、旅游购物心理的个别差异 第二节 旅游者购物需要与动机

一、旅游者购物需要

二、旅游者购物动机

第三节 旅游购物心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一、旅游购物心理的影响因素

二、旅游商品销售服务对策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购物心理的内涵与历程。

2、简述旅游者购物心理的个别差异。

3、简述旅游者购物需求。

4、简述旅游者购物动机。

5、试述旅游购物心理影响因素与对策 理论应用

试用所学理论分析锦州(熟悉旅游地)旅游商品的优势与不足。

第十一章 旅游审美心理(6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审美心理的含义,熟悉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和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特点,掌握旅游审美需求和动机,为从事旅游开发和旅游服务工作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审美需求与动机

难点: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和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特点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审美心理概述

一、旅游审美与旅游审美心理的含义

二、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 第二节 旅游审美需要与动机

一、旅游审美需要

二、旅游审美动机

三、旅游审美需要与动机的发展态势与原因 第三节 旅游审美感受

一、旅游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

二、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特点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审美心理的内涵与要素。

2、简述旅游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与层次特点

3、简述旅游审美需求的内涵与条件。

4、简述旅游审美动机的内涵与类型。理论应用

试用所学旅游审美理论知识分析特定旅游地游客的审美特点。

第十二章 旅游服务接受心理(6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服务与旅游服务心理的内涵,熟悉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历程及满意度,掌握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总体需求和具体需求,以及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为从事旅游旅游服务工作、满足旅游者需要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服务的总体需求与具体需求 难点:旅游服务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服务接受心理概述

一、旅游服务与旅游服务接受心理

二、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历程

第二节 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心理需求

一、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总体心理需求

二、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具体心理需求 第三节 游客满意度*

一、顾客满意度与游客满意度

二、游客旅游服务满意度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第四节 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一、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

二、旅游服务的心理原则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内涵与历程。

2、简述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总体需求。

3、试述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具体需求。

4、试述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理论应用

试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旅客对本地旅游服务的心理需求。

第十三章 旅游者的旅游投诉与诉讼心理(4学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投诉与诉讼心理的概念,掌握旅游投诉与诉讼的动机,熟悉处理旅游投诉与诉讼的一般原则,为正确解决旅游投诉与诉讼问题、保护旅游者合法利益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4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者旅游投诉与诉讼的动机 难点:旅游投诉与诉讼的关系及处理原则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投诉心理

一、旅游投诉与旅游投诉心理的含义

二、旅游投诉的动机

三、正确对待客人的旅游投诉 第二节 旅游诉讼心理

一、旅游诉讼与旅游诉讼心理的含义

二、旅游诉讼的动机

三、旅游诉讼处理的一般原则 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者旅游投诉的动机

2、简述对待旅游者旅游投诉的策略。

3、简述旅游者旅游诉讼的动机。

4、简述处理旅游者旅游诉讼的原则。理论应用

布置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尝试分析。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以考试为主,以考查为辅。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项目有讨论、测验、作业、笔记、课堂纪律、出勤等;期末考核以笔试为主。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邹本涛、赵恒德,《旅游心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最新版)主要参考书

车文博.1990.旅游服务管理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陈筱 等.2003.旅游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程孟辉.2000.现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戴彦臻.2006.旅游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杜炜.2005.旅游心理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甘朝有.2000.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韩玉灵.2004.旅游法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何兴民.1996.顾客心理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黄继元 等.2003.旅游心理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贾静.2004.旅游心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娄世娣..2006.旅游心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吕勤.2001.旅游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麻益军 等.2005.旅游心理原理与实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秦明.2005.旅游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孙喜林.2010.旅游心理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滕守尧.1985.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屠如骥.2001.现代旅游心理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 王柯平.2000.旅游美学新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吴正平等.2003.旅游心理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谢苏 等.2001.旅游心理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薛群慧.2005.现代旅游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游旭群.2003.旅游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岳扶东.2003.旅游心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曾廷忠.1998.旅游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张树夫.2000.旅游心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张卫.1996.旅游消费行为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周晓虹.1997.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德明.2005.旅游服务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德尔·I.霍金斯.2000.旅游消费者行为学[M].符国群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大纲编写者:旅游文化教研室

执笔者:邹本涛

篇2: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心理学与你 2~3课时

第二章 如何对旅游者鉴貌辨色 4~6课时 第一、二章单元测验 1课时

第三章 良好旅游服务心理素质的培养 8~10课时 第四章 操作技能训练 2~3课时 第三、四单元测验 1课时

第五章 旅游者的需要、兴趣及旅游动机6~8课时 第六章 旅游者的个性4~6课时 第五、六章单元测验 1课时

第七章 旅游业员工的心理保健3~4课时 第八章 旅游服务心理9~11课时 第九章 旅游者的投诉心理2~3课时 第七~九章单元测验 1课时

选学章节:

篇3: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交往心理、服务心理等,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作为一门刚出现不久的课程,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旅游心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现存问题

(一)课程内容忽略实践

高职旅游类专业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理论性极强,一个学期近60个可是几乎都是停留在书本知识讲解的层面,重视理论教学,很少会有实训课,忽略实践。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理论部分固然重要,但也少不了实践去帮助同学们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并夯实基础。缺乏实践训练的旅游心理学课程,学生学习成效差,运用能力弱,难以真正掌握。

(二)缺乏精准型授课老师

目前,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授课老师要么就是来自旅游类相关专业,要么就是来自心理学专业。这就造成了该学科老师缺乏十分精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旅游类专业的老师对心理学的研究并未十分透彻,而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对旅游方面可能就不是那么精通。而旅游心理学课程对旅游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两者的融合和关系都有所涉及,而且内容复杂而抽象,难度较大,如果老师的专业水平不够,那么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很难得到保证。

(三)教学方法陈旧死板

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的阶段,整个教学过程以老师讲课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感到枯燥乏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消极情绪。而且旅游心理学课程是一项极其抽象的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和体会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丢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依赖老师,使得最终学习成效不佳。

(四)考核体系不够全面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依旧是使用期末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试卷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占到试卷总分值的70%到80%左右,而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的实例题只占到20%到30%左右,这就导致了即使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在考试前把考试重点背熟就可以通过考试。这种考核标准无法真正考核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一种十分片面的考核体系。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不重视,不积极,不认真的态度。

三、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改革措施

(一)课程内容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旅游心理学课程一个学期近60个课时,应把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起来,各占一定课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对于繁重复杂的理论讲解部分,老师要精简课本内容,把重点内容精简化地表达和讲解,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不拘泥于课本,有些过于抽象化的内容不必浪费大量时间去解读,很可能就造成学生最终也是一知半解,时间也浪费了,这些问题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再留到实践课中让学生自己亲身体会,自己探索解决,在实践课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再去讲解这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

(二)培养精准型专业教师人才队伍

针对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要对其薄弱的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成为精准型的专业教师。例如,来自心理学的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去各地旅游景点进行考察、学习,安排他们前往当地的旅游相关企业内进行实践训练,培养实践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效果。

(三)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融入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实例分析,老师举出一些同学比较感兴趣的相关实例,让同学自由发言,来分析这个实例,老师只是起到一个指导和总结的作用;模拟情景,课堂上假设一种旅游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情景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心理变化、价值判断等心理活动,进而理解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点。

(四)完善和修正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应该既注重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考察学生的实际运用的能力,不能偏颇任一方。平常课堂中的实例分析、模拟情景等实践活动的表现成绩占期末成绩的30%,另外,期末试卷中的理论试题占总分的一半,而灵活的实例分析、实例运用题也占一半,总的考试成绩占期末成绩的70%。这样,整个考核体系就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也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表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篇4:《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摘要:根据“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念,贯彻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活动与技术应用、开发、推广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素质教育观念。”。

关键词:旅游心理学教学创新

0引言

《旅游心理学》是职中旅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又是一门心理课,该课程的教学关键是既要符合旅游专业的特点,又要遵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因此,笔者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设计7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两个系列,它们各有特点,在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创新教学设计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基础

1.1职业中学教育的现状。首先,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全国大专院校的继续扩招,客观上造成了普通高中教育需求急剧增温,使得职业中学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减,生源质量也受到很大冲击。其次,现行职教采用的是“统一模式”,其结果是功利导向、面向一般、传承记忆、片面发展。这样造成许多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不良,由于其前置自卑心理,加上不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教师排斥态度的恶性循环,使学生受到伤害。

1.2创新发展性理念的理论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呢?那就是“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念,贯彻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活动与技术应用、开发、推广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素质教育观念。”笔者希望通过对《旅游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和创新研究,积极倡导教学过程的主体互动,努力实现“教学相长”的宗义。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奠定学生良好的理论基础

2.1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2.1.1课堂讲授法一般来说,讲授法可用于介绍新知识,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提示学生注意容易忽略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辨别容易混淆的知识以及点拨、归纳、总结和概括所学的知识体系等。如在《旅游者的兴趣和动机》一节教学中,就可采用此法:先讲解什么是兴趣和动机,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可能有哪些学习动机,然后再迁移到旅游者的兴趣和动机上。这样,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心理学上兴趣和动机的基本概念,又很快理解了旅游者各不相同的出游动机。当然,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应尽可能地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或使用辅助教学工具和仪器,适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读书笔记法读书笔记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学生通过当堂完成读书笔记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此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上的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讨论法讨论法即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自发表意见,集思广益,以进行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教学方法。此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可以启发学生学会钻研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可以培养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和口头表达能力。

2.1.4启发引导法运用此法,教师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者。此法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使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旅游产品》一节的教学中,笔者首先提出“什么是旅游产品”,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旅游产品的组成,再由学生归纳旅游产品的特点。

2.2课外实践方法创新

2.2.1案例分析法一般来说,选择的案例宜典型、生动,这样才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能使他们从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旅游安全事故处理心理》一节教学中,就可采用此法:事先,笔者让学生准备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湖南湘潭市导游文花枝在带团中突遇交通事故,将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导游在神智清楚的状态下该如何处理交通事故。

2.2.2小品教学法,它的核心就是创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要、学习情感的主人,然后才是掌握知识的主人。对我的教学启发很大。比如,课前自由论坛五分钟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认为他们面向观众说话时口才欠缺,胆量不足,不适应导游服务的需要。所以引入此法教学。

该法的主本设计思路是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自编自排自演小品,教学结束时进行一次成果展示。是糅合了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方法优点的一种教学方法。

2.2.3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即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模拟不同的旅游活动场景,通过学生的模拟表演,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此方法能较好地化难为易,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以简单、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能进行类比或反向联想,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情景模拟的形象性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客房服务心理》一节的教学中,学生模拟宾客在客房的种种心理需求,“服务人员”则以自己的各种举措赢得了“客人”的满意和称赞。

实施两个系列的教学改革,两者形成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课堂教学为课外实践提供知识基础;课外实践是对课堂知识的应用与发展。同学们普遍认为学习就是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由过去那种“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进一步思考

3.1尝试教学方法。尝试创新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在教学评价中体现设计意念,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功能。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对该项目进行探究式学习、尝试学习,在适当的时机老师给予点拨。如餐厅服务心理,如果老师进行示范,然后分解教学,虽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是这种授之以鱼的方式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而是一味地照搬模仿老师的做法。如果运用了尝试教学法,先让学生没有任何概念地尝试性练习,有的学生则不用老师教,效果也会非常到位。而有的学生则无从下手,他就会下意识地去体会尝试,在尝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优点,然后就会有针对性地留心去观察老师或同学的分析思路和处理特点。这样间接得来的经验怎能轻易忘掉?

3.2改革教材内容,增加特长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重组和加工的立足点是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和能力,可以放开手脚去选择那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来选择需要的道具,由始至终,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内容中自主地参与锻炼。这样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3.3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注重服务心理常识的教育。传统教学讲究“少讲多练”,这恰恰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这不是提倡教师多讲,而是抽出一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播放一些知识片、案例短片、电影剪辑等,加强对学生理论教育,效果比“少讲多练”甚至不讲就练效果好得多。这也是对教学领域中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

篇5:旅游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旅游服务心理学是旅游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与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旅游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意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以及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其具备初步的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的开设,在于使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中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

三、课程性质(适应专业对象和课程类别)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可参考学时)总学时:32学时

(一)导论(1课时)1.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心理学的概念及其间生和发展的历史(2)熟悉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3)掌握如何应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的旅游心理和行为。

2.教学基本要求

能熟练地运用西方心理学各大流派的心理学知识来合理进行了现实的旅游心理分析和行为解释。

能熟练地把西方心理学各大流派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心理动因和心理需求的发展趋势(2)熟悉旅游心理动因和心需求的特点(3)掌握旅游心理的主要成因和类型 2.基本要求

能运用旅游者心理需求理论解释相关的旅游现象 结合个人经验,理解旅游者需求类型

(三)旅游知觉(2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感觉现象(2)熟悉感觉的概念与感觉的种类(3)掌握知觉的概念和特征 2.基本要求

能明确知觉的组织规律,能分析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能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知觉现

(四)学习与旅游行为(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2)熟悉旅游者学习过程

2.基本要求

掌握关于旅游者学习的基本理论 理解影响旅游者学习的各种因素

(五)旅游动机(2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动机的概念及动机与行为的关系(2)熟悉旅游动机的含义和旅游动机的类型(3)掌握旅游动机的功能和旅游者动机的激发 2.基本要求

掌握关于旅游者动机的基本理论 理解影响旅游者动机的各种因素

能够利用影响旅游者动机的因素激发和引导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六)态度与旅游行为(2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态度的含义和构成

(2)熟悉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和造成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3)掌握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和影响旅游者态度的服务策略 2.基本要求

能够对旅游者的态度形成做出正确的分析 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改变旅游者消极的态度,促进旅游积极态度的形成

(七)个性、生活方式、个性结构与旅游行为(2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个性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个性理论(2)熟悉气质与性格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3)掌握个性概念及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基本要求 能分析不同类型个性的旅游影响策略 能运用有关的个性理论影响旅游活动

(八)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2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旅游者情绪的重要因素

(2)熟悉旅游者情绪特征的表现、形成及其对行为的影响(3)掌握调节和消除旅游者不良情绪的方法 2.基本要求

能通过旅游者的外在行为判断其情绪特征,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缓和旅游者的不良情绪,在情绪发生波动时及时做到自我调节

(九)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个性与角色的关系,学会协调服务者的个性与角色

(2)理解优质的双重服务的内涵,掌握在旅游服务中如何实现优质服务

(3)掌握旅游服务中体现对客人“特别关照”的具体做法(4)懂得服务缺陷带来的不良后果,学会如何采取补救措施 2.基本要求

能处理好服务个性与角色的关系

能在旅游服务中合情合理地体现对客人的“特别照顾” 在服务有缺陷时能为客人提供补救性服务

(十)个体差异与管理(2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能力的概念

(2)探讨员工能力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的关系 2.基本要求

掌握关于能力的基本理论

理解员工气质与性格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的关系

(十一)激励(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服务人员工作中的各种心理需求表现

(2)熟悉旅游企业对员工的心理状况所采取的有效管理策略(3)能针对员工的心理需求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2.基本要求

能有效地利用合适的管理策略来满足员工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需求

能消除职业倦怠、缓解员工的情绪焦虑,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二)压力(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压力的定义和压力的反应

(2)熟悉旅游企业对员工的压力所采取的有效管理策略 2.基本要求

能消除员工压力,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三)劳动心理学(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服务人员工作中的各种心理需求、职业倦怠、心理焦虑表现

(2)熟悉旅游企业对员工的心理状况所采取的有效管理策略 2.基本要求

能消除职业倦怠、缓解员工的情绪焦虑,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四)群体与团队建设(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团队和团队精神的的含义(2)熟悉团队精神的功能和构建

(3)掌握团队精神的塑造和团队人际关系的协调 2.基本要求

能运用团队精神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旅游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和人际协调

能把团队精神的塑造和人际关系协调的有关理论运用到旅游工作岗位。

(十五)沟通(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沟通的定义、形式与方向

(2)熟悉克服沟通障碍所采取的有效管理策略 2.基本要求

能消除沟通的障碍策略

(十六)人际关系(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服务中人际交往的含义(2)熟悉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

(3)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处理好与客人的关系 2.基本要求

在服务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处理客我关系 熟练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提高服务技能(十七)领导心理(1学时)

1、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领导素质理论和领导风格理论(2)熟悉领导的心理品质要求和领导管理策略

(3)掌握旅游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与管理策略能力 2.基本要求

能熟练地运用东西方领导素质理论和领导风格理论来分析当前旅游企业的管理

能在把握领导的心理品质需求与管理策略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相关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十八)组织心理(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组织的定义及变革与发展(2)熟悉组织结构设计 2.基本要求

运用组织结构理论规范旅游企业员工行为(十九)旅行社服务心理学(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导游应具备的服务意识和心理素质

(2)熟悉游客的一般心理需求和旅游各阶段的心理规律(3)掌握导游服务心理的策略和导游讲解的要求 2.基本要求

能按照要求塑造良好的导游形象 能独立开展旅游全程服务工作

(二十)旅游交通服务心理学(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游客对旅游交通服务的基本心理需求(2)熟悉旅游交通服务的技能技巧(3)掌握旅游交通服务的心理策略 2.基本要求

能开展旅游交通服务的接待工作(二十一)饭店心理学(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客人的角色特征,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明确饭店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心理要求,注重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

(2)熟悉客人对前厅、客房、餐饮、康乐服务的心理需求(3)掌握饭店各部门提供优质服务的几个重要方面,满足客人对“双重”服务的需求 2.基本要求

能提供规范、熟练的前厅、客房、餐厅、康乐服务

能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规律分析和解决各项服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十二)旅游企业售后服务心理学(1学时)1.教学目标

(1)了解游客对旅游企业售后服务的基本心理需求(2)熟悉投诉服务接待的技能技巧

(3)掌握旅游商品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的心理策略和处理游客投诉的心理上策略 2.基本要求

能开展购物、投诉服务的接待工作 能处理游客投诉和做好售后服务

五、教学手段使用的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助。

六、教学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旅游心理学》,刘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

《旅游心理学》,吴正平编,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现代旅游心理学》,赵普光编,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旅游心理学》,甘朝友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旅游心理学》,陈筱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旅游心理学》,谢青编,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七、课程实施说明:

篇6: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主要分析<旅游心理学>的课程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旅游心理学>教学过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作 者:邓君 DENG Jun 作者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武汉,430073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年,卷(期):29(12)分类号:G71关键词:旅游心理学 课程特点 存在弊端 改革建议

篇7: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杨芳

1杨载田1,2

王冰1

彭灵芝1

(1.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湖南衡阳,421009; 2.衡阳师范学院资旅系 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21世纪旅游将大众化,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时代的必然。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更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旅游地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21世纪课堂教学的主流,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它为旅游地理学内容创新的实施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CAI 旅游地理学

创新

为了适应21世纪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大众旅游活动的要求,中国旅游地理学作为旅游、酒店类专业和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而多媒体辅助教学(CAI)课堂教学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友好的交互界面以及多种媒体集成的优势,从多视角、多层面、多时段呈现旅游资源、展现旅游活动、深化旅游管理、模拟旅游开发与规划,创造立体教学空间、创设问题情景,因此CAI促进旅游地理内容创新的实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多媒体辅助教学CAI迎合了中国旅游地理学内容创新

1.1中国旅游地理学内容创新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呼唤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旅游经济建设的需要而新兴的专业,主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旅游地理学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门基础课,对培养学生扎实的旅游地理学知识起着巨大的作用,对普及人们的旅游地理学常识有着很大的帮助。由杨载田教授主编的本科教材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4年)[1]是湖南省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的延续,也是湖南省普通高校21世纪课程教材成果,而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又是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完全继承本科教材中国旅游地理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全面了解、认识并宣传中国的优美旅游环境,丰富旅游资源及多彩旅游产品及其广阔旅游市场的重要渠道,是担任导游员的重要知识和技能的来源。全书涉及到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中国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地理分区、各分区旅游概述以及教学实践等内容,融入了最新研究成果,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区域旅游合作、优秀旅游城市、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方面[2],其内容丰富,还涉及到了历史、资源、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其它领域。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不仅在内容上比过去旅游地理学更加深入而且其结构、理念也有了升华,真正实现旅游地理学内容的创新,服务于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活动的繁荣。

1.2多媒体辅助教学CAI是实现旅游地理学内容创新的根本途径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大众化的出现,中国旅游地理学所服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从事于旅游管理和旅游经营者,而逐渐向大众普及。当然,对象不同,其需要也就有异。对从事旅游管理和经营的专业人才,在旅游地理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远远大于一般的旅游者。对于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与时俱进的中国旅游地理学创新内容,更要有能够实现中国旅游地理学内容创新教育的手段。新编高职中国旅游地理学丰富的内容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教学灌输或概念规律和结论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尽管能够完成教学的任务,但由于其容量小,变式小,对信息赋予的表示方法少,学生接受的信息刺激强度单调的因素,这种模式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触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旅游地理学内容创新和创新

基金项目:湖南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zc036)成果。

作者简介:杨芳(1983—),助教,湖南常宁人,主要从事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人才培养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胜任。而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则以它独特的优势占据了绝对优势,活跃于教学舞台。

2.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学生”这种单调信息传输模式对大学生来说早已厌倦,如果教学内容平淡,那么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常常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如中国旅游地理学中的旅游资源这一部分内容,内容丰富,涉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采取师生讨论的方式,也很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这些遍及天涯海角的旅游资源,即使阅历深的老教师也不可能对每一旅游资源都亲自目睹,绝大部分通过间接获取,而学生更加知之甚少,这种双边活动的开展往往难以展开,言语显得苍白无力。如一些民族风情,无论你采用多么华丽的词语也很难表达其美感,学生也只有顺其自然,随心所欲。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课件)借助多媒体强大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处理功能,并赋予动感,一曲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一段优美的民族舞蹈,一段神奇的民族庆典,一幅古色古香的民居景观,大大的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强化知识信息的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将一些平淡、枯燥的内容赋予崭新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也增强学习旅游地理学的兴趣,真是富教于乐,富学于乐。有了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的高涨,求知欲也随之增强,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2.2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营造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环境形式单一,色彩单调,语言平淡,对于大学生早已习惯的环境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氛围难以活跃,造成课堂上学生各行其是,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凭借其自身的优势,给课堂注入了新的内容,多媒体演示课堂教学把预先设计好的多种形式的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他们融入其中。根据你“刺激—反映”理论,知识的习得关键在与信息强化的强度和形式,同样一个信息如果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强化,往往使人易产生厌倦,这种消极的强化不利于知识的习得。而同一种信息如果采取不同形式多样的表现形式,则有利于这种信息的编码,有利于知识的获取[3]。这种形式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色彩,优美愉悦的语言艺术,营造了一个快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容易进入角色,融入课堂,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3有利于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培养目标上,强调教育应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全面的知识,发展其智能并培养其创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得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就要求不仅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还必须改变传统的低效率、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又必然促进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现实的要求和可能。多媒体辅助教学给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内容,迎合了旅游地理学内容创新的改革,是实现旅游地理学内容创新的根本途径。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发现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在传统媒体中不能充分体现其优势,并且有时不能使其顺利的展开,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实施。旅游地理学的内容特点要求其采用情景教学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旅游规划、旅游交通、城市旅游等内容,内容抽象,学生难以掌握。教师可以借助CAI创设问题情景展开课堂教学,有利于突破难点。通过多媒体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会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中国旅游地理学的自学与探究,也就是说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如何从网络中获取知识,怎样去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让学生学会学习。CAI不论是课堂演示教学还是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学改革。

3.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旅游创新人才得培养

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目前,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新的历史任务。旅游管理专业是适应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要而逐渐兴起。社会需要人才,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即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学创新,教学创新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创新,还有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创新。CAI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的改革逐渐进入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挑战。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给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等。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情景的创设、过程的再现等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的更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迅速,新的知识不断地产生,旧的知识不断地被替换。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自学能力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每个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武器。从而才能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了条件,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旅游地理学的内容,利用CAI课件不仅可以整合一堂课或者一章内容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把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类的内容进行融合,有利于系统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CAI教学同时也可唤醒自己置身于未来的天地,构建自己理想的家园,如建一个满足旅游产品促销、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调查、旅游产业链等内容等丰富的网站,激发自己的创造意识。

4.对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创新实施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实施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强力武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方式。因此,怎样在中国旅游地理学中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提到了议事日程。在旅游地理学中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其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要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不仅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驾驭多媒体操作的能力,也具有适应多媒体辅助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新理念。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适应新教学的能力,逐步胜任该工作。其二,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依托,改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同时也是教学方法、教学思维的改革。发现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程序教学法、以及探究式或研究性等方法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其三,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软件建设,创作高质量的课件。多媒体课件直接反映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策略的选取情况,同时也映射出其艺术效果。多媒体课件的好坏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多媒体效应的发挥。因此,应组建“三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队伍,提高课件质量。其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融入改革的浪潮中,推进教学改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方法、新手段的效果的取得关键在于学生,因此,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从不同途径、以不同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其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篇8:《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关键词:旅游心理学,教学,创新

0 引言

《旅游心理学》是职中旅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又是一门心理课, 该课程的教学关键是既要符合旅游专业的特点, 又要遵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此,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努力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 因此, 笔者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创新教学方法, 设计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两个系列, 它们各有特点, 在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创新教学设计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基础

1.1 职业中学教育的现状。

首先,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 全国大专院校的继续扩招, 客观上造成了普通高中教育需求急剧增温, 使得职业中学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减, 生源质量也受到很大冲击。其次, 现行职教采用的是“统一模式”, 其结果是功利导向、面向一般、传承记忆、片面发展。这样造成许多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不良, 由于其前置自卑心理, 加上不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教师排斥态度的恶性循环, 使学生受到伤害。

1.2 创新发展性理念的理论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呢?那就是“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念, 贯彻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 将教学活动与技术应用、开发、推广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素质教育观念。”笔者希望通过对《旅游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和创新研究, 积极倡导教学过程的主体互动, 努力实现“教学相长”的宗义。

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奠定学生良好的理论基础

2.1 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2.1.1 课堂讲授法一般来说, 讲授法可用于介绍新知识, 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 提示学生注意容易忽略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定义, 帮助学生辨别容易混淆的知识以及点拨、归纳、总结和概括所学的知识体系等。如在《旅游者的兴趣和动机》一节教学中, 就可采用此法:先讲解什么是兴趣和动机, 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可能有哪些学习动机, 然后再迁移到旅游者的兴趣和动机上。这样, 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心理学上兴趣和动机的基本概念, 又很快理解了旅游者各不相同的出游动机。当然, 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 应尽可能地结合其他教学方法, 或使用辅助教学工具和仪器, 适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 读书笔记法读书笔记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书本, 学生通过当堂完成读书笔记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此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上的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讨论法讨论法即指在教师指导下, 由全班或小组成员, 围绕某一中心问题, 各自发表意见, 集思广益, 以进行互相启发, 互相学习的教学方法。此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想;可以启发学生学会钻研问题, 分析问题, 独立思考,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可以培养学生摆事实, 讲道理,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和口头表达能力。

2.1.4 启发引导法运用此法, 教师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者。此法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使学生敢于大胆质疑,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旅游产品》一节的教学中, 笔者首先提出“什么是旅游产品”, 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旅游产品的组成, 再由学生归纳旅游产品的特点。

2.2 课外实践方法创新

2.2.1 案例分析法一般来说, 选择的案例宜典型、生动, 这样才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能使他们从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旅游安全事故处理心理》一节教学中, 就可采用此法:事先, 笔者让学生准备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湖南湘潭市导游文花枝在带团中突遇交通事故, 将生的希望让给游客, 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导游在神智清楚的状态下该如何处理交通事故。

2.2.2 小品教学法, 它的核心就是创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首先是学习需要、学习情感的主人, 然后才是掌握知识的主人。对我的教学启发很大。比如, 课前自由论坛五分钟的教学方法, 就是学生认为他们面向观众说话时口才欠缺, 胆量不足, 不适应导游服务的需要。所以引入此法教学。

该法的主本设计思路是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自编自排自演小品, 教学结束时进行一次成果展示。是糅合了角色扮演, 情景教学等方法优点的一种教学方法。

2.2.3 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即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 模拟不同的旅游活动场景, 通过学生的模拟表演, 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 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此方法能较好地化难为易, 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以简单、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 使学生能进行类比或反向联想, 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情景模拟的形象性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客房服务心理》一节的教学中, 学生模拟宾客在客房的种种心理需求, “服务人员”则以自己的各种举措赢得了“客人”的满意和称赞。

实施两个系列的教学改革, 两者形成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课堂教学为课外实践提供知识基础;课外实践是对课堂知识的应用与发展。同学们普遍认为学习就是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由过去那种“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 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进一步思考

3.1 尝试教学方法。

尝试创新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在教学评价中体现设计意念, 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功能。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要表现在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思考,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并对该项目进行探究式学习、尝试学习, 在适当的时机老师给予点拨。如餐厅服务心理, 如果老师进行示范, 然后分解教学, 虽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但是这种授之以鱼的方式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 而是一味地照搬模仿老师的做法。如果运用了尝试教学法, 先让学生没有任何概念地尝试性练习, 有的学生则不用老师教, 效果也会非常到位。而有的学生则无从下手, 他就会下意识地去体会尝试, 在尝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优点, 然后就会有针对性地留心去观察老师或同学的分析思路和处理特点。这样间接得来的经验怎能轻易忘掉?

3.2 改革教材内容, 增加特长教学。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对教材重组和加工的立足点是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 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和能力, 可以放开手脚去选择那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来选择需要的道具, 由始至终, 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内容中自主地参与锻炼。这样学习效率提高了, 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3.3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注重服务心理常识的教育。

传统教学讲究“少讲多练”, 这恰恰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但是这不是提倡教师多讲, 而是抽出一定的时间, 利用多媒体等手段, 播放一些知识片、案例短片、电影剪辑等, 加强对学生理论教育, 效果比“少讲多练”甚至不讲就练效果好得多。这也是对教学领域中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

3.4 加强实验实训设备设施的配备及校企合作形式。

配备模拟餐厅和模拟客房等实训设施, 与星级酒店签订校企实习合作合同使学员边学边练, 效果倍增。

参考文献

[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上一篇:市气象局妇女工作总结下一篇:李兴光学校财务工作总结